第一篇:记忆中的中学
记忆中的**中学
我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三年,1975年2月到**中学当了民办教师,到1978年2月上大学整整三年的时间。当时这所学校是公社的联办初中,叫**公社龙口中学,后来改名**中学。那里,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永不忘怀的思念。
**中学的校址就是我上高小时的院子,以前也是一座寺庙。那是一处风水很好的地方,相对的地
势很高,南面的院墙是一堵高高的护坡墙,有十几米高吧,用青石砌成。校门朝南,进校门要爬一段坡。进校门的第一进院子的西边是教务处也是校长室,学校的领导在里面办公。从教务处的窗子向南望出去,可以眺望村庄层层叠叠的农舍,冬季之外,看到的多是绿葱葱的树木。向下看则是一座春节各村来汇演节目的戏台,戏台旁边是泉水池子,那泉水清澈甘甜,常年涌流不断,村里的人都到池子里挑水喝。春节前各家都做豆腐,外村的人也来这里挑水。学校护坡墙边下是青石路,路旁有一个青石做的龙头,一年四季泉水源源不断地从龙嘴里流出来,大概这就是涌泉寺和**的来历吧。
第二进院子是办公区,南边三大间是原来涌泉寺的南殿,那时叫大办公室,教语文、物理和化学的十几个老师都在里面办公。东西各两间小殿,东边两间是数学组,西边两间是艺体组。北边的房子叫大殿,也就是原来庙的主殿了,用作教室。这些都是原来庙宇的建筑物。在这进院子的东边和北边,有二十来间教室,多是庙宇改学校后新建的。东南方向是操场,也只是一个篮球场。学校的大操场是在西门外的螃蟹山下,与学校大约有300米的距离。大操场东面和南面紧邻小河,北面和西面是龙四村的菜园子,环境非常优美。学生们上体育课时,要沿着铺石路,经过戏台,出西门,过小桥,然后到达操场。
我虽然是在这所学校当教师,但我在那里却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在十年浩劫中上的中学,所学到的知识还达不到现在初中的水平,现在想起来确实是误人子弟。但当时小学办成了初中,初中办成了高中,又没有师范院校甚至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也就只好由我这样的来充数了。入校以后也没有培训,教学组长指点一下就上课。备课就参照教学组长或者同事的备课本,讲课就模仿当学生时所看到的老师的形象,照此办理,如此而已。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复习甚至学习了中学知识。后来恢复高考时我考上了全国的重点大学,与这三年当民办教师的经历是不无关系的。
我所说的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却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方面,更多的是学校里的老师们在做人做事方面给我做出的榜样。有许多的人和事是我终生难忘的。
学校里年长的老师有两个人,司继祥老师和董长广老师,他们是我最敬佩的楷模。他们都是文革前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是科班出身的公办教师,大概以前也只是教小学。公办教师在当时的学校里大约占到半数以上,科班出身的可能不到一半了。可能是年龄或者经历的缘故,司老师和董老师都是很敬业的,他们执着于工作,醉心于业务,勤恳于教学,在那种信奉读书无用的年代,他们在用心做着事业,是很难能可贵的了。
继祥老师有两本厚厚的词典,一本是现代汉语词典,另一本是汉语成语词典,从封面的磨损程度来看,这两本词典已经跟随他多年了。他总是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两本字典放在他随手可取的地方。那个年代,这两本词典是难得的教学工具书,几个语文老师也会时不时的拿过去用,就像用自己的一样。有一次,继祥老师给一个同学解释“对象”这个词,他翻开厚厚的汉语词典,循循善诱地说,你看,对象不仅指恋爱的对方,还指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者事物。并举例说,学生就是老师教育的对象,说的学生频频点头称是。
继祥老师长者风范,待人宽厚,热心地帮助别人。记得我们家盖房子的时候,他还去帮工,也就是做小工,搬砖上泥样样都干,那时候他大约已经接近50岁了吧。还特别的勤奋,除了勤勤恳恳的做好教学工作,也热心于其他的公务活动和劳动。那时候还没有集中供应暖气,学校里冬天取暖是烧火炉的,司老师每天早上早早的到学校里捅开炉子,把炉灰挑回家去垫到猪圈里,以后作为肥料用。我大学毕业工作后曾经给继祥老师寄过贺年卡,还让别人给他捎去过挂历,他也给我写过一封信。令人痛惜的是他在60多岁时就去世了。
长广老师在艺体组,我上小学的时候,他就给我上过美术课,当时是给学生上音乐课。学校里有文艺宣传队,长广老师是指导教师,为了指导学生排练节目,起早贪黑,周末加班,宣传队多次在区里获奖。长广老师因为和蔼可亲,深得学生的爱戴。
1986年我国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我当民办教师时小学升入初中已经是一锅端了。初中升入高中实行推荐,推荐的条件有学习成绩的因素,更多的却是家庭出身和社会背景。学习好的学生不一定能够上高中,就是上了高中毕业后也是回家务农,要想被推荐上大学那就需要更深厚的背景了。所以学生对学习并不热衷,没有很强的求知欲。回想起来,当时的老师们的知识,也就是初中至多高中的水平。学校的领
导和老师们也说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可是我们哪里有一桶水啊,给学生的也就只有半碗水了。但是我觉得老师们都是很负责任的,用心地备课上课,把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地传授给学生们。
我的第一个教学组长是司书平老师,我刚到学校时,他认真地帮助我备课,教导我怎么为人师表,怎么要求学生。在教学上,他是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老师。学校在1976年
办了一个高中班,书平老师任班主任和数学课老师,恢复高考后这个班就遇到机会了。书平老师在这个班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一天到晚靠在班上,差不多就是同吃同住同学习了,他倾注了那么大的心血,是希望有所收获。但是这个高中班的学生是从区属的中学招生后剩下的学生中选拔的,水平自然要差一些,再加上师资等等原因,这个高中班没有人考上大学,书平老师的失落感肯定是很大的。后来书平老师得了肝病,三十多岁英年早逝。我那时在南方上学,没能见他最后一面。回想起他对我的帮助,回想起他为学校所付出的汗水,我只能真诚地祝福他在天堂安息。
大约在1977年的秋末冬初,我们从消息灵通的冯艳春老师那里听到消息,国家要恢复高考,大学要考试招收学生了,没有老爹当干部也可以上大学了。我们几个年轻的还有一个老三届的老师开始复习准备考试。开始时学校领导看到我们学习高中的课本挺高兴的,以为我们是为学校以后办高中而充电呢,岂不知我们的野心更大。后来领导也默许了我们,毕竟文革10年后才有这么一次机会。好像没有现在学生这么努力和辛苦,能找到的书籍也很简单,就看看书做做习题。我们参加了10年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我如愿以偿考上了南方的一所重点大学,一个年轻的同事也是我在学校的最好朋友王传道考上了北国的一所中专,那个老三届的老师考上了师专。我们上了学,也为学校挣了光,当时所有的人们都关注着那次高考,**中学有3个老师考上大学,在那个公社里也是一件备受瞩目的事情。
我曾经多次想过,如果让我重新做一遍**中学的老师,我会怎么做呢?我一定会虚心的向老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知识,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事的诚恳和善良。我一定会刻苦的学习,勤奋的工作,认真备课上课。我会善待每一个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但是,那过去了的,只能是永久的怀念了。不,不仅仅是怀念,对于我来说,那段经历让我在后来的道路上时时记起那些老师。他们在激励我做一个善良的人。激励我多读书,读好书。激励我做好每一件工作。离开**中学的30多年里,我虽然做出了不足道的成绩,但那所学校对我的教育是这些成绩的坚实根基,那些往事在不时地鞭策着我,鼓舞着我。
第二篇:在记忆中成长
谈一下过去一点一点,你能打开你的记忆吗?
过去的起伏,你能告诉我真相吗?
打开已经发黄的日记,逐位显示过去,保存您的童年记忆,品尝你的过去。
记忆,是一杯醇厚的浓茶。
这杯茶,集中你的记忆的精华。
品尝这杯茶,唤起你的美好回忆!
这杯茶,香味:
充满了痛苦和笑声,爱和恨。
第三篇:记忆中的班主任范文
记忆中的班主任
在人一生之中总会遇到几个对你来说意义非凡的老师,他们或严格、或慈爱、或脾气暴躁、或温文尔雅。是他们在我们青春的道路上给我们指引,给我们鼓励、希望。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成长,给了我们一份用一生去纪念的回忆。也许他们早已忘却你,但是他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让你从困境中走出,不再逃避,不再彷徨,使你重新面对这个世界,改变你的一生。
在我的学业生涯里,我的印象最深、给我最多难忘记忆的就是我的初一班主任-------杨晓晓,他教了我们两年的体育,三十岁左右,个子不是很高,刚开学时早有耳闻我们学校最出名的严师就是他,因为他是体校出身,虽然个子不高,但是教训起学生来,独有一套教学方法。那时候得知他教我们时非常害怕,我家住的离学校非常近,好多老师都与我家认识。那时,我的成绩就是属于放在一堆人里更本找不到的,我是一个很倔强的女生,外边好像很好强、什么都不怕的样子,其实内心是自卑的,在那样的年少时候,多希望有老师欣赏的目光和同学们羡慕的眼神,没一人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最怕被别人忽视,最怕不被在乎,成为默默无闻的丑小鸭。
我也是很普通的学生,也渴望被来时所喜悦,可是,老师一眼扫过不会停留在我的身上,他们只会喜欢那些成绩优异,或者有一技之长的学生,真正让我改变这种想法的是第一次月考,我刚刚好是在中游的成绩,心想老师对于我这种不咋眼的学生根本不会去记住的,那天我拿着成绩单走在回家的路上,正巧碰到了班主任,他下车笑着和
我打招呼,问我怎么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我有些无奈的摇摇头,苦涩的笑了笑。他来推着车子和我并排走,说关注了我好久了,不怎么与同学一起玩,而且经常一个人独自闷头苦学,这是很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并教导我多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把彼此的学习经验互相分享,还安慰我说一次考试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我听了老师的话心情一下变得很好,因为老师也会把目光放在我的身上,内心有些激动,那天老师亲自送我回家,并说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都可以找他。
月考成绩发布后我们班就开始举行一个小型的班会,让同学们说说考完试心里有什么想法,或者自己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班会是分批举行的,从中等成绩开始以谈话法的方式和老师交流,老师对我们很客气,夸我们考的都不错,值得表扬,说我们是潜力股,只要多做练习再认真些就会很快提高成绩的,有什么想法可以单独找他谈,他会给出意见和帮助。这样的闻所未闻班会形式令我们很奇怪,他和我们所听到的那个恐怖的严师无法联系到一起,班级里优等生被他批评,说他们太粗心,让他们好好反思,并每人写一篇检讨交给他,而成绩处在下游的学生只要向他保证每一门功课下次考试中都能增加五分就可以,并写上保证书,到下次月考他要论功行赏。有进步的他都会表扬、得到奖品。
真的从第一次月考后的每一次考试,我们班一直是年级里第一名,老师很骄傲,我们作为他的学生也一直很自豪,他每一个月都开一次这样的小班会,也找个别同学交流,鼓励开导他们,那时我们都有一颗脆弱并且敏感的新,老师处理的很好,很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同
学,无论成绩好坏。让我们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如果犯了错误他就会采取很严格的措施来惩罚你,这种教训让你以后都不会再重犯一样的错误。也是从那时起我每一次月考后,都会找他谈心,我的同位也是他将我们调到一起的,我们相处得很融洽,老师总会给我们讲一些笑话给我们缓解压力,会很细心的给我们讲解题目,虽然他不教我们专业课,但数学还是可以应付的,他用一些很生动的故事来便于我们理解,记得那一次学校举行家长会,他在班级里给我们讲了关于他上体校的一件事,在大学纷飞的冬天里,早上要进行晨练,即使是冬天教练也不让穿得太多,在跑步前要进行拔筋,腿抬到单杠上的一瞬时间眼泪也哗哗的往下流,他和他的队友每天都要经历这种痛苦,其中的心酸也恐怕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会想家、会想到放弃。但是慢慢地他们就习惯了,就感觉不到疼了。他告诉我们如果感觉学习很苦、感觉就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去到操场上去发泄,跑到自己精疲力竭为止,就知道其实学习并们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苦。我们苦中作乐,方知苦尽甘来。
每一次得到成绩,明明很努力结果却是不尽人意,让我饱受打击心情很是低落,老师就会在班里放几首让我们充满斗志的歌曲,他在考试之前总会对我们说这样的话,宁流考前千滴汗,不流考后一滴泪。对的起自己,就无怨无悔。现在我依然清晰的记得他说过地这句话,让我受益一生。杨老师啊,学生真的非常感谢你,在学生葱茏的青春中让孩子有一份希望,有一份鼓励,有一种目光,让我感觉到即使是丑小鸭也有阳光的温暖照耀,在那个略带自卑的岁月不怕嘲笑,不怕
孤单。学生非常的感谢你,真诚地向你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祝愿你: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
第四篇:记忆中的公交车
公交车上的一件事
李沧区北山小学四年级三班曹晧元
我家现在有一辆车,不用再去挤公交车了。可是我还是深深的记得以前和妈妈做公交时看见的一件事
我记得有一天,天气很好,爸爸妈妈带我外出爬山。爸爸背着一个大包,和妈妈一起,我在他们中间,三个人高高兴兴的出门去车站坐车。
到了车站,人不太多,102路车来了,我拉着爸爸的手跑了过去,上车以后,找了座位坐下。我和妈妈坐在一起。车开动了,一站一站,车上的人渐渐多了,这时候,上来一个小姐姐,刷了一下乘车卡,刷卡机里不断在重复着:“请投币。小姐姐不好意思的说:“叔叔,我的学生卡里没有钱了,能不能让我坐车,我以后把钱送来。”就在我替小姐姐着急的时候,只见那个司机叔叔和颜悦色的说:“上来吧,小朋友,没关系的!”这时,一位年纪挺大的老爷爷也和蔼可亲的说:“小姑娘,怎么啦,没有带钱么?我来帮你付一元钱吧!”妈妈也从兜里拿出了一元钱,递给了小姐姐。我记得当时小姐姐大声的说:“妈妈说现在外面有很多坏人,我怎么没看见呢?我看见的都是好人呀!”小小的车厢里充满了笑声,生活多么美好呀!
第五篇:记忆中的新年
记忆中的新年
撕下一页日历,漂泊的心儿就会向往一刻,它在找寻温馨的家,找寻屋檐下鸟鹊的痕迹,找寻童年的歌谣,找寻记忆中家人的甜蜜。
“腊月二十三,桌子板凳到回搬”。小时候,每次听到这句话,就知道离放假、过年不远了,这几天也是最难熬的,看着新买的衣服放在衣柜里,就是可望而不可及。总是偷偷地从柜子里拿出
来,在身上比划好久,转个圈圈,站在镜子前傻笑。母亲说:“过大年,穿新衣”。所以,过年之前是不能穿新衣服的。到了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戴新买的发卡,更重要的是可以挣到压岁钱,一句“恭喜发财”再磕个响头,都不用说“红包拿来”长辈们都会把准备好的红包给我们,说是压岁,据听说红包越厚就能压住岁,所以每次我们都会比看谁过年挣的红包多。可还是会忍不住,偷偷拆几个红包,买几个糖或者买些花炮,弹球什么的去玩,因为在这几天父母是不会轻易发脾气的,即使不小心把新衣服烧破了洞,或者是在土堆里滚得满身是泥,母亲也不会责骂,听爷爷说,那会不吉祥的,也就是在那几天,我会疯狂一下,会自己做主一次,到最后母亲总会说没压住岁是我偷偷花了压岁钱,然后我会难过好多天。
贴对联包饺子
除夕之夜,母亲和面,父亲拌馅,爷爷奶奶和弟弟去贴对联,刚学会写字的妹妹总会说:“爷爷、爷爷福倒了、福倒了”,爷爷总是哈哈大笑“福到了,福到我们家啦”,妹妹撇撇小嘴,跑开了。等一切都准备好,我们家人都坐在炕上一边看春节晚会,一边包饺子,爷爷包的饺子很漂亮,奶奶说那是“将军帽”,爷爷就眼睛眯成一条线,妈妈说爸爸包的是“将军肚”,爸爸哼着小调得意洋洋,妈妈包的最漂亮,奶奶说那是“秀外慧中”,而奶奶总是趁我们不注意时包个“福气”合家欢,其实也就是块硬币。只有我们姊妹胡乱地包一气,什么小老鼠啊、小脚丫啊,最后大家都被我们惹得笑成一团,温馨的气氛一直在我们家蔓延。每每大年初一,我们姊妹几个都争着吃饺子,直到打饱嗝为止。好像总是天意弄人,福气总是被爷爷吃到,看到我们无奈的表情,家人总是笑呵呵的。据说吃到这个“福气”就代表这个人将一年都会好事连连,好梦圆圆。
祭祖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本家人会派几个代表,爬到村口的柏树上折几支柏叶,柏叶象征着长命百岁,百年好合,寄托着村里人的美好愿望。折回来在自家院子点燃一些,然后放鞭炮,据说可以避邪。本家人也就是这时就到我们家来,给爷爷奶奶拜年,然后爷爷奶奶带着子孙们端着饺子,去祭祀祖宗,磕头,说些祝福和哀思的话,然后是祭天地、祭灶王等等的,寄托着农民对风调雨顺美好生活的向往。然后大家就三五成群的组织村里的自乐班子,卯足了劲的敲,仿佛要把这一年的阴晦都吓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敲锣的,打鼓的,吹喇叭的,扭秧歌的,戴大头娃娃的,自发的组织起来。我记忆中,爸爸是敲鼓的好手,总是脱了厚厚的外衣,摇头晃脑的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转身打,掏空打,姿势优美,变换无穷。就连七十多岁的奶奶听了都忍不住扭几下,这一刻也仿佛年轻了许多,爷爷拿着旱烟袋,吧嗒吧嗒几口,笑的眼睛越细了……
农家的新年不刻意雕琢,已倍感温馨浓浓,记忆中的乡邻永远是那么质朴、和谐、欢乐。
西商分公司
雷娜
记忆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