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对老师的告状,家长该怎么办?
面对老师的告状,家长该怎么办?
屹屹五岁时,转入一所新的幼儿园。入园不到一个月,我就发觉事情有些不妙:老师多次向我抱怨,这孩子吃饭太慢啦,这孩子中午不睡觉啦,这孩子爱哭啦,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我想:老师一旦对孩自产生了不好的感觉,孩子便被贴上了标签,他的成长一定会受到不良暗示。经过深思,我采取
了以下做法:
1、客观的分析孩子是真的犯了错,还是与其他孩子相比,存在某些差异性。
屹屹性格文静,胆小,但有些急躁,一着急就会流眼泪。吃饭慢、中午不睡觉是自幼就养成的习惯。这本来不算什么错误,但确实给老师的管理和教育带来了不便。
2、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感受老师的辛劳,感谢老师的付出,激起教师道德上的崇高感。幼儿园老师不仅仅担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还胆负这照顾孩子的责任。从早到晚,教孩子们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照顾孩子们吃喝拉撒,处理孩子们的各种纠纷,其间的辛劳是可想而知的。屹屹爱哭的性格、慢腾腾的吃饭从不睡午觉的习惯,更增添了老师的辛劳。对老师的付出,我真诚的表示抱歉和感谢。结果老师反而不好意思起来。
3、主动和老师沟通,全面客观的认识孩子,家长和老师共同作用,更好的教育孩子,他们身上的有些问题,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但老师却很客观。和老师交流,双方都可以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孩子,进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在交流中,老师对屹屹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屹屹聪明、专注、以后在学业上没有问题,但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教差,需要加强引导。直到十多岁时,我仍然能在屹屹身上看到这些特点。可见,和老师交流是多么重要。
4、用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秀,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使孩子得到老师、同学的喜爱与赞赏,淡化对小毛病的强化,在良性环境中更好的成长。屹屹确实在生活方面给老师带来了麻烦,但是他聪明、学什么东西都学的又快又好,因而博得了老师的喜爱,一直没有受到太多的指责。
可见,当老师“告状”时,家长一定要冷静,既不能一味的责怪孩子,使他从小就在批评、指责中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也不能袒护孩子,觉得老师小题大做,那样会使他不辨是非。尽量想办法,让事情良性发展。因为孩子的成长,确实离不开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二篇:老师告状 = “小三儿” ?
老师告状 = “小三儿” ?
我们可以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智慧,例如:一个8岁孩子爸爸让他学写字,不仅要写,还要写好,有一天孩子写不好,爸爸竟然打了孩子,孩子在痛哭中用最智慧的语言,道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本质性问题之一:“这个世界上有三种笨鸟,第一种笨鸟是先飞的,第二种笨鸟是后飞的,第三种笨鸟是不飞的,下了个蛋希望蛋飞的!!”多少家长在听到这段话的时候,一般都会在很短的时间经历三种状态:平静的倾听、突然的发笑、静静的思考。
一个孩子的经典语言:“老师告状和小三的性质一样,都是专门破坏家庭幸福和谐的”。孩子的这种比喻太经典了。
今天的内容就是想传达一句话:请全天下的老师不要随意在家长面前告孩子的状。
如果一个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就给家长告状,请老师一定要慎重进行这种行为,我们发心是希望孩子们纠正或改正错误和不良行为,向好的方面发展,但这往往会事与愿违。
老师给家长告状,无外乎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孩子总有不良的行为无法改正,例如告诉家长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插嘴,作业写得不好啊!第二种情况是希望孩子更好,尤其是成绩更好,例如告诉家长孩子应该更加努力,如果在再努力成绩就会上去,“你的孩子其实挺聪明的,如果再努把力,成绩会更好”!第三种情况是孩子在学校发生了特殊的情况,必须要叫家长来处理,例如孩子偷拿别人东西了,打架了等等。
当老师告状给家长,家长又有什么表现呢?无外乎也是几种情况,第一种是情绪化家长,听完老师的话,他马上来了情绪,他就像个气球,把自己打的鼓鼓的,就等到见到孩子,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这种家长完全不会教育孩子,他的教育的实质是发泄自己的情绪,最无知和无能的发泄情绪方式就是打孩子;第二种家长是回家就唠叨孩子,这种唠叨可能持续几天甚至持续几年,只要是唠叨的家长,孩子都不会有什么好心情,没有好心情,孩子怎么会努力改正问题呢?第三种家长是回家给孩子讲大道理,孩子特别讨厌家长给自己讲大道理,当家长发现,突然有一天,你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他讲出的道理比你讲出的道理还有道理的时候,你的威信就扫地了,总给孩子讲大道理,孩子最终的表现无外乎“给你讲道理,说什么都顶嘴或者是一句话不说”,他们就是不改正。第四种家长是前三种方式排列组合轮流用,越用越没用,越用问题越严重,第五种情况是最好的情况,就是当老师给家长告状的时候,家长能够很平静的对待,回家也不会情绪化,但是会开动脑筋,了解事实,悦纳孩子,和孩子一起找原因想办法,很有耐心陪伴孩子解决问题,同时整个过程中能做到教育的核心原则“宽严有度”!这种家长太少了太少了,只有这样的家长,老师告状才是有效的,否则,事与愿违。
当孩子得知老师告状了,同时又无数次经历了前四种家长的“折磨”,孩子会产生很多行为和心理,这些行为和心理都不会帮助孩子积极向上:
1、讨厌甚至憎恨老师,孩子知道都是老师给我告状,爸爸妈妈又没有教育方法,只知道“唠叨、指责甚至打骂”,这一切都来源于老师,当一个孩子内心中不喜欢、讨厌甚至憎恨一个老师的话,这个老师的教育也不会走到孩子心灵。
2、自我认同度很低:如果家长强势一点,在老师告状以后,总是用负向的语言对待孩子,给孩子贴上“不认真”、“总粗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就不
是好孩子”,“有点笨”、“听不进去话”等等所谓为孩子好的标签,孩子们就会自己慢慢认同这些观点,其实孩子从内心中发出了“我不好”的信息,这样的孩子就是去了自信和上进,生活和学习充满无力和迷茫;(心理学上叫做成人对孩子的负向暗示太多!)
3、积累叛逆心:有些孩子个性比较强,在老师告状后,家长用不正确的方式对待他们的时候,他们心中慢慢激起了叛逆,有的孩子随时表现出来叛逆,有的孩子是一段时间表现出来一次叛逆,更多的孩子是到青春期之后一块还给家长。为什么孩子会心生叛逆,因为没有人真正帮助我,而家长最爱说的话就是:“你怎么就改不呢?”、“说了多少次,你脑子进水了!?”,“别人的孩子都很好,我怎么就生了你这样的东西”,“你能不能体会爸爸妈妈不容易”,“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家长,如果你是孩子,总听到这样的话,你叛逆吗?你会努力改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吗?
4、无所谓状态:家长没有正确方法,长期错误方法的教育,造成孩子想改都改不了最终根本就不想改的状态,就是我们家长嘴上说的“死猪不怕开水烫”,孩子形成了“反正我就这样了,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的状态,这就形成了遇到问题根本不在意的孩子,这也是多年来,我们最难帮助的一类孩子。
5、努力改正的孩子。这种孩子太少了。因为能够正确对待孩子的家长太少了。
因此,老师们,当你给家长传达孩子“负向”信息的时候,请你先了解这个家长是不是具备“用正确方法教育孩子的能力”,如果不具备,你一定要慎重,否则的话,问题解决不了,孩子问题更大,最终导致的结果还是孩子在班级里面不上进、不优秀甚至总和你对着干,得不偿失啊!
千万不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告状和小三性质相同,都是在破坏家庭的和谐和幸福”。其实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和问题的时候,每个孩子都知道错,每个孩子都想改好,但是他们可能没有办法改好,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就是能够静下心来一起分析悦纳孩子的错误、分析孩子问题成因,制定出解决方案,要有耐心在一段时间内解决(任何一个人包括孩子在正确的方法引导下,不良的行为都需要21-90天的时间去改正)整个过程中做到宽严有度,这在考验着家长和老师的智慧啊。
智慧不是一下就有的,需要我们慢慢学习,积累经验,智慧离我们一点都不远——有体验才有经验,有经验才有智慧,每遇到问题,努力面对、总结提高,慢慢就有智慧了,智慧也需要耐心,智慧的天敌是“心急”,只要你心急,无论是老师和家长,你都会远离智慧。
第三篇:家长如何面对“老师批评我的孩子”
家长如何面对“老师批评我的孩子”
在接待家长咨询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家长这样的困惑:
“老师打电话说孩子最近老是不完成作业,可我看到孩子每晚要写很晚才能睡觉,我该怎么办?”
“孩子回家说,今天上课时明明不是自己说话了,可老师偏偏怀疑自己,说自己是班里的“祸害”,感到很憋屈,我该怎样对孩子说啊?”
“这次开家长会,老师把我单独留下,说了一大堆孩子的不是,并且说家长如再不想办法让孩子改正,就要考虑让孩子退学,这可怎么办?”
如此类的问题,大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家长面对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从孩子走进学校的那一天起,作为家长,我们就有相当一部分精力随孩子一起与学校、与学校老师连接了起来,怎样做好家校结合成了摆在我们每位家长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我有位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朋友有一天向我诉苦:“从小学毕业到现在二十几年了,孩子上学才感觉到,自己对现在的学校和老师还真是不了解了。该怎样和学校老师打交道呢?”
是啊,想想我们即使从大学毕业算起,到孩子上学也至少有十几年,如果从上小学算起,至少有二十几年了。这一二十年的时间,我们的教育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现在,孩子上学了,又把我们与学校、与老师联系在了一起。所以,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孩子,掌握科学合理的处理老师、孩子、家庭之间关系的方法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
有四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一,老师对孩子评价概述;二,老师对孩子评价不当类型;三,老师对孩子评价不当原因分析;四,家长怎样处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
一、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概述
1、老师对孩子评价的渠道家长会,打电话,当面交流,写评语,通过孩子反馈;
2、老师对孩子评价的内容
从评价的性质来分:孩子表现优秀的方面,孩子表现不好的方面,孩子在学校的平常表现;
从评价的角度来分成绩,行为,性格,品德;
从评价的主体来分班主任老师的评价,任课老师的评价;
从评价的时间来分随机性评价,具体事件的评价,阶段性评价,学期总结评价。
老师都是经过专门系统学习的教育专业人才,又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在评价孩子方面一般是比较准确到位的,这对我们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科学开展家庭教育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的。但我们也应该想到,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老师也是普通人,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在评价孩子时同样可能出现许多不正确的时候和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进行再评价,引导孩子辩证的分析理解老师的评价,避免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要充当好孩子的“保护神”。
今天主要给大家交流一下老师对孩子不当的评价。
二、老师对孩子评价不当原因分析
1、受社会、学校大环境的影响。
我们应该清楚,虽然现在“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大多还是在扎扎实实的搞“应试教育”。“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的现象还是在普遍的。社会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学校以及格率、优秀率老评价老师,家长以孩子能不能升入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来评判学校、老师的优劣。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老师不得不把分数、名次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因素。所以当家长埋怨老师布置作业多、按名次排座位、疏远成绩不好学生时,很多老师就觉得冤屈。这种“惟分数论”的教育方式从根本上违背了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孩子的成长发展是表现在多方面的,每个孩子有都有个性差异,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是不能客观评价孩子的。
2、教师精力的限制性
现在好多地方的学校班级人数太多,少的五六十,多的七八十,有的一个老师还要教两三个班级。这么多的学生要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这是不现实的。在对孩子爱好、性格、优缺点、成长经历、家庭状况、学习发展不熟悉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评价,不准确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
3、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学经验的局限性
客观的讲,老师的教育教学素质是不一样。虽然现在老师都是科班出身,上岗前都经过了系统的培训,但由于个人基础、勤奋程度、敬业精神、教学时间长短、教育经验等不同,老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对学生状况的准确分析、对处理学生事件的水平是不一样的。
如有的老师教育教学方法不科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成绩,没办法,就强压学生时间里熬,让学生无数次重复练习,完不成就加重处罚,这种“好心办错事”不但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还会引起孩子们的强烈反感。
认识一位年轻的教师,刚毕业,工作满腔热情,总想着把自己的班级抓好。有一天,有个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叫了一遍后孩子又趴在桌上了。看到这种情况,这位老师怒火冲天,对这个学生在班级上大加批评。学生当场顶撞,一时都下不了台,对学生、老师都是伤害。后来了解到,那个学生那两天家里出了事故,心情不好,无心学习。过后,这位教师说,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冷静处理,不会那么盲目冲动了。
4、教育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的影响
现在的教师队伍中,有些老师对教育工作充满了深沉的爱,对学生认真负责。但不能否认,也有些老师只是把教学工作当做一门谋生的职业,只管上自己的课,不能对学生在精神层面上关心爱护,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出了问题,就埋怨学生笨,不努力,或者是直接推给家长。更有些老师,职业道德不高,工作敷衍了事,孩子出了问题就一味指责抱怨孩子。这样老师在评价孩子的时候就不能做到客观公平了。
5、教师情绪化的影响
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当遇到表现优秀的孩子时,就会“锦上添花”;当遇到缺点突出的孩子时,可能就会“雪上加霜”。还有,有的老师情绪化较强,高兴时,看到的都是孩子的优秀可爱之处;心情不好,或遇到什么烦心的事情时,就可能看着孩子很平常的小毛病,把它无限扩大。这也是教师对学生评价不当的原因所在。
虽然我们每位家长都想着自己的孩子能遇到责任心强、教育教学水平高的老师,但现实却不会和我们的理想完全一样,能认识到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也可能存在不当的地方,对我们做好家庭教育还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的。
三、老师对孩子评价不当类型
1、终身性评价
每个孩子都是发展中的个体,如果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是终身性的是不能认同的。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如果老师说孩子“低能”“天生笨”“白痴”“这辈子肯定没出息”甚至是“你家孩子若有了出息,我手心煎鱼”一类咒语似的评价,家长是不能认同的。同理,夸奖孩子是“天才”“聪明绝顶”“无人可比”“不学也能考名牌大学”一类评价,家长也只能一笑置之。因为给七八岁、十几岁的孩子下终身性定论绝对是不科学的。
2、性格和品行混淆的评价
性格和品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四个组成部分。如:自信,独立自主,果断,勇敢,优柔寡断,固执己见,任性,情绪化强,积极乐观,有主见,随大流等等。而品行则是有关道德品质的内容。性格没有绝对的优劣,而品德则是有明确的好坏。如果老师将性格问题混在品行问题里去评价,家长要进行再评价。比如一个孩子很自卑,处处退缩、顺从,一般不可能争强好斗,惹是生非,教师也就可能评价孩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这种正面的肯定评价会掩盖孩子的不良性格,是不良性格得不到纠正。又如一个孩子独立性强,支配性强,有主见,常常坚持己见与老师争辩,甚至顶撞老师,不服气,老师就可能评价孩子“不礼貌”“品质差”,这就把良好的性格特征作为非良好的品行来评价。
3、夸大或者缩小的评价
老师在评价孩子问题时很可能出现夸大或者缩小的情况。如有个孩子看到同桌有个新奇的玩具,就偷偷拿回家想玩一玩,第二天再还回去。老师发现后就反映孩子有偷盗行为,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现在的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常有老师向家长反映,“你的孩子有早恋倾向”,“你的孩子早恋了”等等。其实很可能就是孩子对某个异性表示出了好感而已,这本来说就是很正常的心理生理反应。
有个家长说自己孩子原来成绩一直在班级倒数3名,后来经过鼓励学习努力了,在一次考试中前进了五个名次,但还是在倒数十名之内,老师就说孩子“我看你真不行,怎么学也上不来”。孩子刚刚记起来的学习热情一下子给浇灭了。对这个孩子来说,前进五个名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4、过于笼统的评价
有些教师习惯于孩子笼统的评价。如“这孩子学习就是差”就比较笼统。“学习差”差在哪里?是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努力程度不够,还是其他?同样,“学习好”也要指出哪方面表现突出,哪方面还需改进。过于笼统的评价对孩子是没有帮助的。
5、“贴负面标签”式的评价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
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看到孩子表现不好的现象就会直接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学生吼着“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这位学生就真的成了你所说的“笨蛋”了,“贴标签效应”也因此发挥出了它的负向功能的作用。因为这样的语言会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孩子的上进心,伤害孩子的自尊。所以,老师们必须力戒嘲笑羞辱、歧视绝情、责怪抱怨、威胁恐吓、敷衍欺骗性等语言,多用目标激励性的言语,对学生多贴正向的标签。当我们看见一个大孩子欺负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使用不同的语言会起到不同的效果。“怎么搞的,比你小的都要欺负,你是虐待狂啊!我跟他的父母讲,也揍你一顿,看你怎么办?”“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孩子,你不是真的要欺负小朋友的是吗?”两种说法,两种效应,结果截然不同。
6、“揭老底”的评价
孩子时刻都在变化着,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应该是用发展的眼光,就事论事。当孩子犯错时,不能把孩子以前的不好的事情都翻腾出来,“老账新账一起算”,揭孩子过去的“伤心事”。有一次,有个家长对我讲,说自己孩子上高中后表示要好好学习,努力改正以前上课迟到、旷课的毛病,可开学两个月后的一天又偶尔迟到了,老师就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江山难改,本性难移,我就知道你初中时的恶习是改不掉的。”一句话,把孩子的刚刚建立起来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打击的全没有了。
四、怎么对待老师对孩子的评价
1、不能完全复制
有的家长听到老师对孩子的不好评价时,缺乏冷静、理性分析,回家后不分青红皂白就训斥孩子,把责任全部推倒孩子身上,并且不容孩子辩解,这是非常错误的方式。老师反映的情况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有不当的地方,完全复制性的反馈给孩子,或者只相信老师不相信孩子是忽视孩子的个体独立性的表现,只会激化矛盾,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2、不要不管不问
有的家长听到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信息后,不放在心上,认为无所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作为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家长的失职。无论对错,老师的任何评价都会是有原因的,都可能隐藏着教育的契机或者暗含着对孩子的伤害,不管不问就可能失去机会或者埋下隐患。孩子的问题出现是有潜伏期的,问题出现了,大多是长时间积累的爆发。
3、客观分析
得到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后,要用心去观察、了解孩子,看看老师反映的情况是不是客观真实的,如果是,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老师反映的情况与孩子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应该怎么和老师沟通,怎样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不能只听孩子的,也不能只听老师的,在这个时候,家长充当的角色就是“法官”,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
比如,老师反映孩子最近作业老是完不成,想想是不是孩子最近身体不舒服,家里有没有发生一些影响孩子写作业的事情,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了,还是作业就是太多了,其他孩子也存在完不成的情况,或者孩子最近课程学的吃力,作业不会做,甚至是孩子和老师产生逆反,故意不完成等等,找到了问题真正的原因所在,才能想出解决的好办法。
4、冷静处理
面对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有时家长不要急于去解决问题。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怎么解决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什么形式孩子更容易接受。孩子的成长改变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作为教育者,要有耐心,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冷静观察中寻找契机。如有的家长一听到老师对孩子不当的评价,立马就来火了,回家后当着孩子的面说了一大通老师的不好,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有位家长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儿子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迷上了经商。在一次我们带他到文具市场去批发水笔后,他发现价格与学校附近的商店相差较多,便利用周末自己去市场批发来以稍便宜的价格卖给同学,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除了笔又做起了书的生意,为了培养一下儿子的经济头脑,我们也没有横加干涉。只是关注着事情动态的发展,但我们要求儿子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正当生意蒸蒸日上时,班主任老师知道了,把他叫去狠狠的训一顿,并把我们叫到学校,问是否知道儿子在学校做生意的事。孩子回家后,很沮丧,也很委曲,还非常害怕我们也把他批一顿,因为他看到老师跟我们在交谈。晚上我抱着儿子,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看着孩子无精打彩的样子,我对他说,妈妈知道你今天受委曲了,老师的话也并不是都对的,你要自己学会分辨,但是不能怪老师,她是从这个班集体来考虑的,所以你要理解并尊重老师。而且从你个人来说,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在学校里交易,总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别人。儿子见我非但不像老师那样骂他,反而安慰他,非常的感激我们,很乐意接受我们的建议。感觉这位家长的做法是智慧的。
5、安慰鼓励孩子
如果真是老师错怪了孩子,还要想办法给孩子解压。父母的态度对孩子是很重要的,父母的鼓励安慰能给孩子以很大的精神力量。有位家长说“既然我不能阻止别人不对我做任何不公平的批评,我却可以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决定是否要让我自己受到那不公平批评的干扰。”我感觉是很道理的。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受了委屈可以在这里得到抚慰。
6、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亲其师,信其道。”无论孩子面临的是什么样的老师,作为家长,我们要引导孩子理解老师、尊重老师,这不仅仅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有利,更是培养孩子以后走向社会的必备的素质。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都可能会面临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老师不是圣人,也是优点和缺点并存,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做的完美无缺,让每个同学和家长都感到满意。如果孩子因老师对自己评价不当,而产生敌对心理,受伤害的还是孩子。当然,理解、尊重不是完全接纳,不是屈从,而是换角度思考而取得自己心理的平衡,使自己不受伤害。
有个学生成绩不好,老是感觉老师和自己过不去,犯错的事往自己头上安,很是苦恼。家长就打印了一张纸条,贴在孩子的房间里。纸条的内容是这样的:不喜欢老师,最愚蠢的办法是不学习,让自己破罐破摔,而聪明人的做法,就是更好的学习,用实力证明自己。你没资格不喜欢老师,老师甚至也不在乎你是否喜欢他,只有成绩上去了,成了班级的顶梁柱,老师就会努力与你改善关系。结果还真管用,很短的时间,孩子就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7、保护孩子的个性差异
老师的评价往往是按照一般的标准,大多数的标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行为特点都有个性差异。如果把孩子的个体差异当做“另类”,就可能扼杀孩子的天性,消磨掉孩子独特的地方。
日本前两年做了一个发明或者是创新,就是西瓜。因为它是圆的,占空间,运输也是比较不方便的,他们就把小西瓜在不大的时候放在一个塑料盒子里面,这个西瓜很快把这个塑料盒子长满了,然后把这个盒子打开,这个西瓜就是正方形了。我们现在有些教育就是做的这样的工作,叫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最后把孩子弄成一个方的了。孩子一旦到了社会,尤其是今天这样一个创新型的社会,我们已经把他完全规矩化了,孩子已经习惯于被指责,然后再去埋怨孩子怎么这么笨呢,你说我们的孩子冤不冤啊!
最好的教育结果应该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在这方面,家长应该担负起主要的责任,因为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才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主阵地。
8、主动与老师沟通
当老师对孩子有了不当的评价后,家长在了解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要主动和老师进行沟通。和老师的沟通要注意三点。
一是尊重理解老师。有些家长听到老师对孩子的不当评价,就气愤难平,带着满腔的怨气非要去找老师讲理,这样只会把事情搞的更麻烦。所以一定要等自己情绪稳定了,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去和老师沟通。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双方相互尊重理解,真诚相待。人都是有情绪的,你把怨气发泄完了,也就等于把沟通的路子给堵死了。
二是说清真相。无论是老师错了,还是孩子错了,都要把事实真相、自己的想法讲出来。有的家长在和老师交流时,拍老师以后报复孩子,不敢说老师的不是,只是说孩子的错,这样老师就不能认识到自己错怪的地方,不利于孩子的转变。
三是学会“两头瞒”。其实有些时候家长就像夹在婆媳之间的男人,善意的说些违心的话,效果也很好。聪明的家长应该善于化解孩子和老师之间的矛盾。家长处理老师对孩子评价的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从保护孩子、有利于孩子成长出发,做好中间调解人。
第四篇:面对老师自我介绍
面对老师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 重点提示:
1、自我介绍的意义:(1)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你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自我介绍好不好,甚至直接关系到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及以后交往的顺利与否。(2)自我介绍不仅仅是展示自己的手段,同时,也是认识自我的手段。古人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可见,要想认识自我,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通过写自我介绍,会对自己进行一个有意识的梳理。
2、自我介绍的方式: 自我介绍可以有不同的方式,(1)按照使用的语言来划分:可以分为口头的,书面的。我们这里主要讲书面的自我介绍。(2)从书面的自我介绍来看,可以有自传性质的自我介绍,比如,像我们学习的《鲁迅自传》和《老舍自传》两篇文章就是这样的自传式的自我介绍。也可以有以事件为中心,突出个性特点的自我介绍。
3、自我介绍的禁忌:(1)自我介绍最忌讳平淡无奇,不能够把个人的特点展示出来。(2)自我介绍还忌讳写成简历形式,缺少文学色彩。例文点评 自我介绍 我叫**,今年十三岁,刚上初二。我个子中等,1,66,再班里排第十个,长脸短鼻子,手大脚也大,一双眼睛不大也不小,眼珠子特别有神,一张大嘴巴特别能说,只要一说起来,说上一个小时也没问题,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帅的。我在北京市**中上学,我们的校服不好看,全是兰色,所以特别好认,一看就是中学生。我的优点就是爱动,每天早上我都到外面锻炼,跑跑步,玩玩单杠等,所以,我在学校的体育特别好,我的学习也是不可质疑的,数学考试从来没下过90分,我的英语也不错。所以,我的脸上总是洋溢者喜悦的表情。我的缺点就是不会打篮球,也不知到是怎么一回事,就是不喜欢,而且,我上课还总走神,不注意听讲。所以,老师叫我后,我还满有信心的站起来,百分之八十都是对的,害的老师又气又笑。这就是我,只要一见到我,我总是笑,我会热情的和你打招呼,来吧!点评: 这篇自我介绍虽然和简历有所不同,但是,确实看起来像简历的一样的东西了,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一板一眼,让人觉得很古板,缺少文学的特点。在这个自我介绍中,存在问题就是,把“我”的优点,“我”的缺点一条条的罗列出来,明确是明确了,但是,文学性却失去了,因此,应该学会用一种文学的方法描写自己,在某一个自己最得意的特点上,下大功夫描写自己,当然,也不要企图掩盖自己的不足,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只有通过你的自我介绍,看到一个立体的生动的磊落的你,这才说明你的自我介绍或者说自画像是成功的。李玲自传 小女孩一位,现年十三岁,并非大家闺秀,其貌不扬,生于广西柳州市。祖籍浙江(为金庸之老乡),却从未涉足此地。四岁上,随父进京,进入地科院幼儿园。人生地不熟,受小朋友之欺侮,常含泪缩于墙角,渐将爱动爱闹之习改掉,胆小慎微,直至现今。记得当时住于一小院,母亲教之读幼儿书报,增长见闻,并习钢琴,后受益匪浅。六岁半入小学,低年级时甚欢乐。班主任姓粱,极慈祥,伙伴亲密如一家。可惜好景不长,三年级插班时并入二班,亦搬家至先住地。此班同学待人冷漠,妒性强,不以诚心相对;搬家后住处离小学甚远,与同学不能互通有无,更增隔膜。在此班中度日如年,几欲转学而不得,只得整日学习,以慰无聊。常受老师表扬,实不知乃出于无奈。毕业后,考入北京八中。此地环境优美,令人心怡。同学大都多才,且全班关系和谐。老师深得学生之心。平日同学高谈阔论(吾班谓之“扯”),我时常混于其中,其乐融融。吾不爱体育,便去打电脑看小说。生活充实学业得志,不亦乐乎!现升入初二,今后之事,还未得知。吾从小到大爱好甚多,却无一成为特长。琴棋书画,只略知其一。小学时得过些奖:在市英语科技竞赛中,一、二、三等奖各获过一次,在新加坡数学竞赛中获过三等奖,钢琴过了九级。中学后便无一所获。目前无大志,只把心胸豁达作为最高追求,喜爱金庸先生之《笑傲江湖》,及李白、辛弃疾之诗词。愿今后不负自己及家长之望,小事开心、大事顺利、少出差错,足矣。点评: 这篇自传语言十分简练,文中的小作者以时间为顺序,重点叙述了小作者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即在幼儿时期、小学时期和中学时期的情况,而且简要地叙述了小作者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以及取得的成绩。可谓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这篇自传的语言不仅简练,而且诙谐、生动。在充满朝气的文字中,一个多才多艺而又谦虚谨慎;一个健康向上而又诙谐活泼的“阳光女孩”脱颖而出,亭亭玉立于读者面前,煞是惹人喜爱。这篇自传中诙谐、幽默的语言有模仿《老舍自传》语言特点痕迹,但是,在初学的时候,这种模仿借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值得提倡的。我这个人呀 我这个人呀!小时候,妈妈常埋怨我:“你这个调皮鬼呀!”长大了,我常自嘲:“我这个人呀,就这样了。”什么样?用同学们的话来归纳:“你这个人呀,真是个怪人!” 有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让周围的人全都惊诧不已。可有时候,又希望自己永远也别长大,做父母身边的小公主。有一次,我和同学一起上街,看见一个小贩在欺侮一个外地人,我便梗着脖子去和小贩吵,那外地人乘机走了,我却白挨了一顿骂。同学拉走我说:“你这个怪人呀,管这闲事干嘛厂过后想想,自己也叹口气,我这个人呀!老师讲课时突然打个饱嗝,别的同学都没有声音,我却笑出了声,被老师狠瞪了一眼。为什么别的同学能不笑,我却忍不住呢?我这个人呀!学校组织同学看电影(战争,让女人走开>,当看到影片中营长妻子和副连长妻子等人听说部队将要开拔后杀猪的场面,我哭了。周围正说笑着的同学都惊诧地看着我。我想忍住,却怎么也忍不住。别人不笑的时候,我笑了;别人不哭的时候,我又哭了。我就是这么个怪人。有人说应学会控制感情,可我学不会,我只能任感情的小溪自由地流淌。夜里,对着窗外的夜空,看着柠檬一样的月亮,我想得很多。也许在周围人眼里我是个难以理解的怪人,但我认为这种“怪”是实在的、可爱的。我就是我,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去改变,去隐藏呢?也许我永远也改变不了,可我并不觉得遗憾,尽管我会自嘲:我这个人呀!这就是我。点评: 这篇自我介绍和前面的一篇自传不同,没有完全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自己的生活经历。而是属于以事件为主来写人的类型。通过两三件事情的叙述,把自己的“怪”的特点突出出来了,而且,在结构设计上,以“我这个人呀”这个题目中的一句话作为线索,充满了自嘲的精神,在自嘲中又有一种自我的得意与欣赏。可以说,这是一篇很不错的自我介绍。我叫张亮,今年12岁,在江苏省高邮市北海小学五(1)班读书。我个子不高,长得也不胖,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弯弯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大眼睛。我喜欢音乐,特别喜欢拉二胡。只要有我认识的曲子,都会拉。大人们夸我还真有点音乐细胞呢。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我的优点是在家里认真预习、复习功课。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认真完成。数学还用草稿纸再重新验算一遍呢。因此,我的成绩还行。我的缺点是上课不敢大胆发言,考试时不仔细。就拿语文第二单元考试来说吧,我有些会写的词都写错了,作文还写走了题呢。所以那次考得实在不理想。我已经在努力改掉这些缺点了,争取做个更好的学生。我特别喜欢和别人打赌。输了,嘟着嘴巴就走。要是赢了,笑得眼睛变成了一条细缝。有一次,我和同学打赌,这位同学说身上有200元钱,我想 :“谁会有这么多钱呀,分时是吹牛”。就让他把钱掏出来看看。果然不出我所料,他对我说:“我是骗你的”。这时,我笑着高呼:“我赢了!我赢了!” 哈哈!这就是我。听了介绍你该对我有些了解了吧
十二年前的一个冬天,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地方——莆田,我这人学习好,有上进心……等许多优点,但我也有不好的一面,我有许多爱好。
我是个小书迷,看过许多书:《皮皮鲁传》、《简·爱》、《木偶奇遇记》、《淘气包马小跳》、《小公主》、《会飞的教室》、《绿山墙的安妮》、《爱的教育》、《莎士比亚喜剧集》、《非常系列》、《小王子》、《小丫俏皮girl》……等许多书籍。这些书带给我许多欢乐与知识,一会儿,我仿佛与主人公一起去冒险;一会儿,我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里;一会儿,我仿佛来到了欢乐的海洋里,尽情驰骋。我还算是能歌善舞,虽然没经过什么培训,但我还是班级里最出色的一位,我还当上了文艺委员呢!我也喜欢写作,长大后还想当个有名的、受欢迎的女作家,既能让我多想、多看、多练笔,又能让孩子们说出的话出口成章,富有人生哲理,这不一举两得?写作促进让我们思维开发呢!我这个人嘛,老师说我是个受老师同学们喜欢的好班长,上课时我聚精会神的听讲,下课时,我的眼睛总是关注着班集体,同学们遇到困难都找我,我总是乐意解决。
我觉得生长在这个世界真快乐!
第五篇:家长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家长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李子勋专家支招:
表现出适当的无知
孩子十岁前,爸爸妈妈可以扮演无所不能的角色,给孩子安全感。孩子十二岁进入青春期后,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尊严,家长应该及时地从权威的角色中引退,例如可以说:“妈妈不太知道你现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你需要妈妈什么样的帮助,详细告诉妈妈好不好?”对孩子好奇、保持兴趣
保持对孩子欣赏的态度,不管孩子做什么。父母要把价值深藏起来,给孩子一个彼此冲突、矛盾、多样的价值混乱时期,不要忙着帮孩子找到所谓正确的道路。家长能做的是提醒孩子:“你内心如何看世界是你的权利,面对客观现实的时候要按规则办事。”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内心与现实的边界意识,让孩子可以在两个层面接纳自己。成年人很多心理痛苦正来源于搞不清内心与现实的边界在哪里。
学会对孩子示弱
示弱就是善于在孩子面前装傻。有一个咨询案例,女儿是哈韩族,甚至旷课去听演唱会。父亲非常着急,前来咨询。李子勋老师给出的建议是,让父亲也扮哈韩族,结果没多久,他女儿就把韩国明星的照片收起来了。为什么?因为孩子需要和爸爸妈妈有区别,其实孩子是在表现逆反情绪,爸爸越管,我就越喜欢。如果家长学会示弱,不压制,反而认同,孩子逆反的动机就会终止。
不管孩子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荒谬的要求,决不能马上驳斥他
对孩子提出的不恰当的要求,家长要说:“你的想法不错,很有意思,不过我能问一下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能告诉我你进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吗?你能告诉爸爸妈妈能帮你做什么吗?”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澄清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拒绝他,他反而会坚持。当你坐下来听他计划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什么计划都没有,需要的只是爸爸妈妈认同、接受他的想法,不一定要实施。如果这时驳斥他,他反倒一定要实施了。家长可以先说“是的”,时机成熟时再说“也许”,尽量不说“不行”。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真正目的往往不是实现要求,而是在测试爸爸妈妈的反应,看他们是不是在意他、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