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暑假是读书的好时节,这次学校专门安排的假期共读书目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一次听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个题目,感觉有点新奇,对于教师来说教室是最熟悉不过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为什么是56号?奇迹是什么呢?另外,感觉这是一本外国人写的书,与我们的距离那么远,有用么?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认真地研读起来,然后也慢慢地走进了这间教室„„ 首先翻开此书翻阅作者介绍,雷夫·艾斯奎斯他创造了奇迹,25年来,他一直在教一个高达9层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以移民家庭为主的孩子;雷夫老师班里的小学生的成绩高于全美标准化测试5%;他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每日新闻则誉他为“当代的梭罗”。我开始疑问,雷夫到底用什么创造了如此的奇迹?他的不同凡响之处在哪?这个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细细地品读此书,带给我更多的是惊讶与感动„„
与作者雷夫一样,我也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读着这本书,我的内心翻腾起不小的“浪花”。
雷夫老师是一个敢讲真话、有智慧、充满爱心的老师。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的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化学实验上,一个小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而苦恼,眼里含着泪水。为了不让她掉队,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将头靠的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很专注,连头发烧着了都没有发觉„。其实这样的事可能很多老师也都能够做到,我真正感动的不是这个故事也不是插图,而是插图下面的那几个字:”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没有了“爱”,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也许一个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的从事教学并不鲜见,也许一个教师为了工作而
做出牺牲也实属正常,但是一个教师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于教学,并且将这种专注视为是正确前进方向的指引的话,那么这位教师已经超越了这个单纯的职业,而将其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并且将这种精神转变为了自己的信仰。我想这才是教育的真谛。雷夫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一位可敬的教师楷模!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是呀,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能有高低。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要胜过爱子,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那些发展慢的学生,我们只有爱之切,才有可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才能冰释他们心底积淀的自卑,大胆地去寻找失落的绿洲,才能使他们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
惊讶,是因为我从这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以前从未知晓的教师的书中,竟然读到那么多熟悉的东西。一直以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巨大,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人家不存在,甚至以为人家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这本书却让我第一次知道,那个教师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遇到过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正困扰着一些教师;而那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其实都可以来我们这里进行一番验证„„这本书还总让我联想起《窗边的小豆豆》。两本书的作者国籍不同,陈述视角不同,但他们所创造或置身的那个教育场所体现出的内涵和气质却惊人的相似。
细细地品读这本书,不觉已深深地被雷夫老师所感动,感动于他对职业的激情,感动于他对孩子们的信任。
开学第一天,雷夫就与孩子们玩游戏,让孩子们从游戏中知道: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雷夫老师允许学生有原因的犯错误,但是不能破坏老师对他的信任.当然他也愿意给学生赢回信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雷夫老师更加注重身教,下面这段话可以让我们思考很多:“我有问必答。你提出的问题以前有没有人问过不重要,我是否觉得疲累也不重要。我必须让孩子们看见我热切希望他们理解,就算他们听不懂。
正如雷夫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孩童的依靠,请给他们可靠的肩膀,这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只有信任才能扫除教室里的恐惧,只有这样的环境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展现出孩子们的活力,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也会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努力建立信任,哪怕个别学生确实存在谎言,请你像雷夫老师那样,给学生赢回信任的机会,也许只有这样的工作、学习环境才会让我们快乐并幸福着!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更多的不是名,不是利,而是心灵的成功体验,这种体验是微妙的,也是教育过程的完美诠释!
“信任”这种特殊的财富在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有时候是多么地可望而不可及,像雷夫老师这样用在师生之间就可以产生奇迹,我们的学生可以是不优秀的,但是一定要成为一个好孩子,一个好公民。我们只有用信任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最大程度的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我们的学生,并让他们真正去模仿并尝试执行,最终发展成一个优秀的人。
信任是发生奇迹的基础。纵观我们的现状: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因为这众多的害怕,孩子的学习多了许多的压力,老师也失去了感受孩子天真可爱的机会。而56号教室,是一座孩子们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找不到“害怕”两字,因为雷夫老师教会了孩子们信任。
第56号教室之所以能创造奇迹,就是因为:它不是拥有了什么特殊的东西,而是因为它充满了“信任”。
第56号教室,这个普通的教室,却又那么不平凡的教室。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我们,有幸拜读了这本书,我们的教育,也因此改变了观点,改变了高度。
正如所说:唯有出自內心的关怀与真爱,才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其实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相信只要努力改变用心去做,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属于我们教室的奇迹!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这真的是一本好书!这本书让人感动和难以忘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做老师,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时刻不能忘记爱学生是我们的根本。我应为自己和孩子们创造些什么呢?雷夫说:“这是你拥有的时间,是你生命中无可逃避的又一段历程,假如你愿意的话,你可以用它来做很多事情,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生活。”我坚信我能做到让自己和孩子们满意!
第二篇: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一本好书能够改变人的观点,一个观点的改变可以重塑人的行为,教师行为的改变却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第56号教室的奇迹》正是可以影响无数学生一生的一本好书,书中用一幕幕朴实的教学场景如同一幅拼图,平淡无奇的模块经过神奇的拼接,组成了一幅充满奇迹的画卷。作者雷夫如同武侠小说中武功高强的前辈,将自己20余年来参悟的招式,通过一幅幅图画的描绘,全部蕴含在了这本书中,让人读来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满足感。我是一名刚刚走上三尺讲台的新教师,我自己的经验和见识还远远没有达到雷夫·艾斯奎斯老师那种举重若轻、提炼萃取的阶段,每一次的回想书中内容的时候,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在中国漫长的教育史中,有一句形容老师跟学生的话概括了我们的教学理念:“严师出高徒。”只有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老师才能够教出好的学生。但是根据现在的教育理念来说,审讯室般的教室并不是一个进行教育的好场所。那么,健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学生、知识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读完这本书我认为,教师应该在学生与知识之间,扮演一个“媒婆”的角色。一个好的媒婆,应该在学生的心里树立知识的良好形象,让学生心甘情愿的接受知识,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一个不合格的媒婆,只能依靠“父母之命”来树立“媒妁之言”的权威,强制学生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有我们期待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想要慢慢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学生会真正的踏入知识的大门,受益一生。
真的走上了讲台,面对着下面几十双注视着自己的眼睛后,才会觉得教师是一个需要自己全身心投入的职业。我们没法像工人一样,面对着生产线上一模一样的产品,条件反射般的重复相同的操作,我们面对的是不同性格不同成长轨迹的学生,没有现成的操作规程来遵循,我们只有用心的换位思考,悉心的关怀引导,才能让不同的学生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健康的前行。我们也没法向科研工作者一样,实验失败了,总结经验改进方法重新实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一个无法重新归零的人生,我们不能容许任何的一次失败,我们失败所损失的不是一点原材料,我们一旦教育失败损失的将会是学生的整个人生。我们只能投入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为了学生们的成长,哪怕像雷夫老师那样烧掉了自己的头发,也不想要放弃一个改变学生人生的机会。
教室在雷夫老师的眼中远远不止是一个上课的场地。教室像是一个舞台,而学生则应该是这个舞台的主演,教师应该是规划这个舞台的策划。学生们应该在这个舞台上扮演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角色,而教师作为一个策划,应该在学生迷茫的找不到角色的时候,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定位。而一个完整的舞台是不应该只有合唱一种节目的,学生应该认清自己的兴趣与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这样舞台才能更加的缤纷多彩,学生们也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我们各自的出身不同、家庭条件不同、个人天赋条件不同,但是雷夫老师告诉我们:在教室这个有限的空间中,我们一定要做到公平。我们很多人都很难做到完全的公平,我们总是会把个人的喜好带到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自己偏爱的演员、歌手、球员,我们有自己偏爱的朋友,甚至在多子女家庭中,还有自己偏爱的孩子。但是我们作为一个教师,肩负着这么多学生信任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室里面做到完全的公平,我们要用相同的态度面对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不同智力条件的学生。一个教室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我们所做的应该是尽量缩小同学之间的差距,不断的将落后的学生往前推,使得学生们的水平在你追我赶中不断的提高。成绩好、家庭条件好、智力条件好的学生,我们不能够放松在其他方面对他们的要求,防止他们骄傲之心不断的膨胀之后遇到挫折后的自暴自弃。成绩暂时落后、家庭条件普通、智力条件一般的学生,我们也不能够轻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天赋与潜力,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与方向。我们自己是学生的时候,一直以来的学习状态都是:将相同的题目反复的练习,在题海中不断的浸渍,将一种题型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条件反射,看到题目马上就能拿出答案,但是却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如果相同的题目类型做10道就能够完全掌握了,那为什么还要做500道呢?或许我们会认为这样能够打下一个更加牢固的基础,但是其实这反而会给学生形成一个思维定势,一旦题目做出了一个比较小的改动,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的学生将会很难止住自己的惯性从而掉入陷阱中。而且我们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们会做某一类题,而是让学生们学会思考的方法,帮助学生们建立自己思考问题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具有自主学习等能力。
雷夫老师对于一个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的教育方式让人眼前一亮。我也曾经模拟过这种情形,能够想到的无外乎以下几种方式:要么大发雷霆,毫不客气的揭发学生撒谎的事实;要么心灰意冷,从此放弃对这个学生的管教;要么苦口婆心,一遍一遍强调作业的重要性。但是总是觉得这几种办法的效果可能最多只能算是差强人意。但是雷夫老师的办法真的让人佩服,雷夫老师选择相信了一个如此明显的谎言,却获得了一个非常好的改变学生的机会。对比这些方法,我深深的感到,想要完成一个教育的过程,不能完全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我们要在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采取最佳的措施达到我们的目的。有时候,学生并不是屡教不改,并不是逆反叛逆,他们缺乏的可能就是那么一点点信任,那么一点点重视。当自己的谎言被老师信任,那么当下一次有作业的时候,这个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老师的信任落空。
同时让我感到震惊的是,在雷夫一个又一个平平常常的故事中,看似天马行空、缤纷多彩的活动背后,蕴含着超越我们想象的巨大的工作量。他在过去的26年里,几乎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第56号教室里,其中许多是工作之外的私人时间。他说:“几乎每年48周,每周6天,每天12小时,我和五年级的学生都会涌进我们那可怜狭小的教室里,沉浸在莎士比亚、代数和摇滚的世界里”。他和学生们每天6:30就会提早一小时到校,进行课外的一些学习、研究、活动。每天下午放学之后,他也会安排许多节目(如看电影,排演戏剧,玩乐器),让学生们自由选择参加。对于许多的活动,雷夫和他的学生们都要花许多的时间进行事前准备和具体实施。比如:每年,第56号教室的学生们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排演莎士比亚的一部戏剧。为此,雷夫会在实际演出的一两年前就选定剧本,在每年7月新学年开课之时起,他和学生们就开始研读第二年4月要演出的剧本。孩子们每周聚会四次、每次一小时,全是利用的课外时间。再比如:他们为无家可归的游民服务、表演、提供衣物的“喂饱世界计划”一年只执行一次,但是“学生们和我却每天都在努力使计划得以落实”,他们从四月份开始整年都在排演50首圣诞歌曲,以便圣诞节时表演给游民们看。雷夫说:“我希望读这本书的人能够认识到,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真心希望“教育无捷径”这句话能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座右铭,成为每个教师心中一个坚定的信念。身为老师,身为烟台外国语实验学校的老师,我们也是幸运的,集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条件和机会,我们要向雷夫学习,做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通过努力使学生的人生、自己的人生改变走向,改变高度!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创造出奇迹!
第三篇: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
给予孩子“免于恐惧的自由”
雷夫说,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少了这样东西——害怕。
看了这本书,这个观点给我极大的震撼:不要把害怕作为教育的途径,要以信任取代恐惧,要给孩子可靠的肩膀!
雷夫,真的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发现了教育的真谛。他的卓见是,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随时为孩子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付责任,而是要让他们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
是啊,信任才最宝贵,有了信任,才可以谈教育。我觉得,让孩子免于恐惧,是56号教室奇迹的根源!
孩子本来就应该有“免于恐惧的自由”,只是我们总以教育的名义剥夺。我想,我们的教育中总有一个观点:孩子必须怕一个人,不然没法治了;孩子不听话就必须采取训斥、打骂,让孩子变得守规矩。的确,现在有不少孩子有规矩是因为他们害怕。更为有意思的是,我还发现居然有一本书,书名是《怎样打孩子》,在网上还找到一份非常专业的文章《如何打孩子屁股》,试想,在如此的教育理念下,孩子除了恐惧还有什么?我们总认为自己有责任把孩子“教育成人”,就像孩子还不是“人”似的。
细一想,现在的孩子真的是生活在噩梦里。他们害怕考试,害怕家长会,害怕老师批、妈妈骂、爸爸打,害怕长大,害怕上
不了好学校,害怕老师不喜欢自己。他们害怕的东西太多了。为什么撒谎,是因为害怕,为什么特别听话,也是因为害怕。
蒙特梭利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强迫教育的危害。她认为,强迫被动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第一步是养成一种永久的自卑与自馁的心理,而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是教他们„„一种五体投地的精神。”由此可以看出,听话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如果孩子听话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威逼下的结果,其危害之大可以想见。
真的难以相信,在恐惧中成长的孩子长大了是否会有快乐,会有自信,更不用说有一番伟大成就?我不相信一个懦弱、胆小的孩子长大了会是一个勇敢的人,我认为,没有恐惧的人才可以成为一个坦坦荡荡的人,只有从小就有胆气的孩子长大了才有闯出一番大天地的能量。
教育需要耐心,需要循循善诱,需要考虑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需要尊重学生的权利与自由。只有和孩子建立信任的关系,孩子才会没有恐惧。不是生活在恐惧阴影中的孩子,一定会有阳光般的心态,这样才能自然生长、快乐成长。
拥有魔力创造奇迹
书中所列的雷夫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确让人感受到“奇迹”般的魅力。
第56号教室,充满了各种令人惊奇的学生作品,它拥有专业音响和灯光设置的舞台,它是经典DVD电影的放映厅,是摇滚乐的练习场地。第56号教室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览馆,是综合娱乐场所,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开启学生学习能力的生命之匙。在第56号教室之外,人们用好奇的眼光希望得窥教室内的一切,人们用赞许的眼光肯定从教室中走出来的学生,人们用敬佩的眼光审视这件教室的主人——雷夫老师,仿佛他身上有着某种神奇的魔力。的确,雷夫老师拥有众多的“魔力”。
雷夫老师拥有的第一种魔力是“爱”。
雷夫老师爱他的工作。在他工作的26年中,他遭遇过来自体制的束缚,遭遇过家长的当面训斥,遭遇过来自学生的挫败,但他没有退缩,他对工作的爱使他坚持了下来,这份坚持最终成就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
雷夫老师爱他的学生。他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他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师生关系不应该建立在教师的恫吓和学生的恐惧之上的,师生关系应当互相信任。他提醒人们不要把让学生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要“以信任取代恐惧”,因为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雷夫老师爱他的学生。他衷心赞美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这种
进步是以“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为标准的,在他教室中每一个学生都会得到自身成长的时间和空间。的确,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些个体都不完美,但每个个体都有追寻自己生命的权利,而教育的目的之一正是让每个学生经历“人呀,认识你自己”的过程。
当然,创造一种奇迹,仅有“爱”是不够的。所以雷夫老师拥有的第二种魔力是“行动力”。
雷夫老师是一个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在56号教室课程表里列着语法课、数学课、自然课、文学课、历史课、地理课、经济课、美术课、体育课,诸多的课程意味着教学的过程中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雷夫老师使用了他的魔力,一一解决了语法问题、数学问题、阅读问题、写作问题„„仿佛任何问题在他的面前就都不会成为问题、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他也希望学生也能拥有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当他的学生主动修复并改进了被毁的教室的时候,当他的数十名学生布置好供500人参与的会场时,他很自豪地写下对学生的评价“他们做起事来有条不紊,能独立作业,态度积极主动,并且合作无间。”
雷夫老师拥有的第三种魔力是“学习力”。
雷夫老师就仿佛是一块永不满足的海绵,他不停地吸收能够促进他教学的知识与建议。从自己的继女那里获得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忠告,从同行的优秀教师那里学来教学方法的神髓,从马西•库克那里学来“数字砖”,他广泛听取来自学生、妻子和朋友的
建议。他的学习力造就了他的创造力!他的创造力,体现在他解决各种学习难题的方法上:他让学生出数学试卷以认识考试的精髓;他组织学生实施少年创作计划;他使用猜谜的形式教数学运算;他让学生通过听CD来学习历史文本中所蕴含的厚重;用电影来教育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他掏钱让学生去学基本的打鼓方法,让这些学生成为“种子教练”;当他知道班上几个学生学过钢琴时,他就设立一套制度,让他们去教其他孩子„„
雷夫老师拥有的第四种魔力,也是最大的魔力,是他的“教育力”。在他的心目中,教育的本质是“人格品质”的培养。他用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六阶段”既武装自己又教育学生。他令学生认识到“诚信、道德、胸襟”是处世良方,他培养学生言必有据的表达和质疑探索的批评精神,他让学生明白“凡事豫则立”的道理,他教会了学生如何理财,如何旅行,如何正确对待他人,如何在纷繁的生活中独立生活„„他给予学生的不是单纯的可测验的分数,他所给予学生的是全方位的立体的生命教育。
雷夫老师成功了。他的教育体现了教育行为的本质——使人成为人。在他的成功中,我们虽然可以看到杜威、陶行知、布鲁纳等许多教育家的身影,但雷夫老师的教育依然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拥有着诸多的“魔力”!雷夫老师让家长为孩子们准备的智力书包里全是一些对孩子成长有益的“棉花糖”,需要家长精心地让这些“棉花糖”融化在孩子心里。
第四篇: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是一位美国的传奇教师,他三省其身,教学更育人;他结合理论,创造了简单而有效地教育方法。他独特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馨的家。他因此获得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全美最佳教师奖”等等多种奖项。他感动着千千万万个学生,也感动着千千万万个老师。我利用暑假,认真拜读了这本充满爱心和智慧的教育心得。
我们常常羡慕美国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开放的社会风气,同时抱怨自己的教学环境有多么恶劣:教学器材落后而不全;学生调皮捣蛋,不懂规矩;思维迟钝,跟不上进度等等。
而事实上雷夫老师面对的条件比我们更恶劣:他的学生属于美国社会的底层,孩子作风自由散漫,生活没有条理。学生组成复杂,有时甚至会要面对宗教观点的冲突。学校周边治安也不好,甚至有一次教室遭到当地黑帮的破坏。雷夫老师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取得如此高的成绩几乎可以用奇迹来形容,然而培养一届优秀的学生可以视为一个偶然,但是在雷夫老师任教的25年中,几乎他的每一位学生都达到了在同龄人中上游的成绩和品格。这不能不让我们去思考他成功的秘诀。
雷夫老师在本书的一开始就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诀:信任。用“信任”代替“恐惧”来带领学生前进。雷夫老师借用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提出了“信任是地基”的观点。这个理论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现在教育的严重弊端:大多数的学生都还处在第一阶段,学生是因为怕被批评,怕受处分而去完成作业,怕受责骂而去认真学习。
雷夫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孩童的依靠,请给他们可靠的肩膀,这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只有信任才能扫除教室里的恐惧,只有这样的环境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展现出孩子们的活力,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也会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努力建立信任,哪怕个别学生确实存在谎言,请你像雷夫老师那样,给学生赢回信任的机会,也许只有这样的工作、学习环境才会让我们快乐并幸福着!可是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究竟有多少老师能真正做到信任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完成回家作业要让家长签名,读好书要让家长签名,学生说回家作业忘带了还要打个电话到家长那边求证,整个就是对孩子的完全不信任。
人说家是一个同心圆,其实班级、学校又何尝不是。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既有相同的生命印记,又能保有每个人独特的本质,这才能造就精彩有趣的校园。雷夫老师着实给我上了一节亲切、生动却又极其朴实的课,听他娓娓道来,是对我心灵的触动,也是一种激励。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拜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为雷夫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的睿智,深深折服。雷夫老师用他的智慧,创造出了一个个精彩的“鬼点子”,吸引着孩子用心学习,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他也成为轰动全美教育奇迹的创造者。
雷夫老师在教育、教学上的可贵经验与方法有很多,其中他提到的注重“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这一观点令我感受颇深。
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教育
书中雷夫老师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得到了一颗无价的签名球。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他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却没有告诉儿子其中的原委,只说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并表示已经把问题解决:他把所有的字都涂掉了。父亲气得想痛打儿子,但心念一转,便明白儿子根本没做错事。
贵在这“心念一转”之际,正是父亲站在了儿子的角度来思考他的所作所为,无可厚非,孩子的逻辑与行为都是正确的。因此,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若能转换方向,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事情,定能得到意外的收获。
这使我想起了发生在宁宁小朋友身上的一件事。一次开家长会,有位家长向我反映,她的孩子最近总受宁宁的语言攻击。宁宁是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但与同学相处时常常会有矛盾。家长会后,我找到了在操场玩耍的宁宁,招招手,示意他过来,“宁宁,最近小翔遇到了一些烦恼,他觉得你对他没向以前那样好了,这是怎么回事,能告诉老师吗?”宁宁说:“因为小翔他最近功课总是不好好完成,成绩也没以前好了,所以说了他的坏话,也不和他一起玩了。”原来如此,“如果他努力了,成绩也慢慢提高了,你还能和他一起做朋友吗?”“能”“如果他有困难,你能去帮助他吗?”宁宁爽快地点点头。渐渐的,两个小朋友又能在一起愉快相处了。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教育,就是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相对的教育者也能得到孩子对你的更多信任,这才是获得教育成功的捷径。
二、“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教学
因为自己是数学老师,所以对于雷夫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高招”就特别关注。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教学——寓教于乐。喜欢游戏、喜欢竞争是孩子的天性,聪明的雷夫老师能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创造了很多好玩的数学练习,如:Buzz,孩子在游戏中既要想着数字顺序,又要想着某些运算,还要思考是否需用特殊词汇来代替(如Buzz)。整个游戏让每一个人都能全神贯注的思考与聆听。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教学——赋予情境。孩子容易理解情境,更容易解决有实际背景的数学问题。在雷夫老师的数学课上经常有“心算暖身”的练习。此练习的独特之处就是将简单的算式赋予直观、形象的语言描述,而这些描述的语句中包含了诸如“加倍、平方根”、“一打”、“棒球赛的局数”亦或“美国参议员总人数”等涉及数学、体育、社会等各方面知识,这样的练习孩子们自然乐在其中。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教学——发挥主观能动。在培养学生应试技巧的时候,雷夫老师能反其道而行,只给出题目,而让学生去精心设计四个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设计答案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去思考、辨别,如何给出正确的答案,如何预测错误的答案。孩子们在“找出”和“回避”潜在陷阱的过程中沾沾自喜,享受学习的快乐。
总之,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事情、思考问题、设计教学,相信我们会向成功的教育迈进一大步的!
第五篇: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书有感
3.5班崔瑶
偶然读到这本书是在小姨家,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看了一点就觉得很适合我,尤其是在教三年级的学生的我,过了几天我立马去书店买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的全名叫雷夫.艾斯奎斯,25年来一直在美国洛杉矶的霍伯特小学的同一间教室教5年级,他的学生九成来自于贫困且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雷夫老师班里小学生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他先后获得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英国M.B.E勋章”、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每年全美国评选出一位);他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在中国的影响也很大。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09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编辑推荐奖等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无论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么,都必须先学会在没有老师陪伴和指导下自行练习。” 有一部分学生,在校时作业整洁、干净,正确率高,家庭作业却龙飞凤舞、丢三落四,错误百出。我们的孩子,是在为老师学习吗?我们老师(包括我),常常为了能看到学生干净整洁的作业,就监督学生做作业。这样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陋习。应当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任何状态下高效地学习。“我想教孩子终其一生都派的上用场的技能,„整理事物‟、„安排事情的技巧‟等就是其中之一。”“懂得安排和分配时间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容易乐在其中,也会做得更好。”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用心体会他们的问题。任何教学的决策都必须谨慎小心,务必以学生的最大利益为考虑。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因为你丰富了孩子的一生。教师的任务为何?学生踏进你的教室,可以学到什么?可以带走什么?你自己要坚强,才有资格期待学生不被挫折或失败击倒!只有你自己勤奋不懈,才能要求学生努力用功!愿明天更美好!
通过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研读,我还明白了,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的东西——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他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从雷夫的身上我懂得了教室和教室是不一样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而决定教室的尺度是老师,老师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⑵、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要坚持、宽容 正如雷夫老师所说:“即使规矩阻碍了你,假如你真是一个好老师,无论怎么样都会为孩子们争取每一个机会。就像我的班级中经常有打人,偷东西的学生,我更多的是关爱,耐心教导,不是一顿批评,要讲道理,学生才会听。这些班级问题无处不在,但我们必须为了孩子而坚持!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没有了“爱”,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我现在虽然是一名代课老师,但是只要是在教育岗位上,我就要对我的学生负起责任,我从不觉得教书是件枯燥的事情,而是每天都乐死不疲;每天跟学生们在一起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正如所说:唯有出自內心的关怀与真爱,才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其实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
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
“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
一个孩子盲目地与比自己好的同学相比,容易产生自卑感;与比自己差的同学相比,容易使人自满。只有与过去的自己相比,才是动态公正的。自己战胜了自己的过去,自己总是在战胜“过去”,那么进步是不言而喻的。
犯错的队友需要我们的支持,而非嘲弄 “我让他们知道,对掉球的队友大吼是自相矛盾的:大吼通常是因为想赢,然而羞辱队友只会让‘犯错者’更容易出错——他会爬不知道怎么打球才好。第56号教室的学生明白,善待出问题的球员不只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明智的选择。”
善待队友,这是雷夫老师想要告诉大家的。可是,我认为这同样也是一种信任感的体现——在这样一个没有嘲笑、抱怨的环境里,每个孩子都不担心犯错,因为他们知道,即使犯错,他们也会被谅解并且得到最好的帮助。这样,信任、温馨才会在师生之间蔓延。学生要学会为自己练习,不是为老师练习
“无论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么,都必须先学会在没有老师陪伴和指导下自行练习。”
有一部分学生,在校时作业整洁、干净,正确率高,家庭作业却龙飞凤舞、丢三落四,错误百出。我们的孩子,是在为老师学习吗?我们老师(包括我),常常为了能看到学生干净整洁的作业,就监督学生做作业。这样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陋习。应当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任何状态下高效地学习。
每天浪费2—3分钟意味着什么?
“每天浪费2—3分钟,一个学期就会浪费200—300分钟,是五、六个小时!”
这是对于我最有警戒作用的一句话!现在的学生比较拖沓,下课的时候不知道准备下一节上课所需的资料,等打铃后才开始忙于整理,为些琐事至少浪费
一、两分钟,他们还认为没有什么。可学生还不明白:每天浪费2分钟,一个学期就会浪费200—300分钟。
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他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成功无捷径”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我个人觉得雷夫老师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首先取决于他的职业良心,他很真实,很坦荡,很勇敢,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安、痛苦,敢于面对教育的困惑、不良现象,而后有所思考,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他的学生撑起一方天地,让第56号教室的学生有最大程度的发展。他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我想,我们教师应像他一样用我们的教育智慧、责任感和不断地学习能力,建立我们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我们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有独特思想,他虽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但却是一个通才,他用创新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热爱学习;他以热情的教育态度,让教室变的温暖,他用爱,获得了教育的成功与精彩;对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对当代社会的困境与难题有认真的审视;他用智责任感和超强的学习能力,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帮助我们建构了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