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平民生活》读书笔记(汇编)

时间:2019-05-14 23:5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舍的平民生活》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舍的平民生活》读书笔记》。

第一篇:《老舍的平民生活》读书笔记

《老舍的平民生活》读书笔记

书名:《老舍的平民生活》

作者:舒乙(男,作家。一九三五年八月十六日生于青岛,北京人,满族。一九五九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林技术大学化学工艺系。回国后,任技术员、高级工程师。一九七八年起,业余从事写作和文学研究,一九八四年起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二○○○年后任馆长。现任政协全国委员会会员,博士生导师。著有《散记老舍》、《我的风筝》、《梦和泪》等书。)

关于老舍:

他本人较满意的作品《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微神》《月牙儿》《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他的作品中反复关注的问题:中国背上的沉重的文化病;他剖析自己时最显著的特点:自己打倒自己;他最经常的休息方式:养花、看画、玩骨牌、逗猫、念英文、写字。他最喜欢的格言:“四世传经是为通德,一门训善惟以养年。”他的人生准则:“就是为了那一点气节。我们似乎很愚傻,但是世界上最良最善的事差不多都是傻人干出来的啊!”

关于这本书:《老舍的平民生活》是老舍的儿子舒乙写的。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但是像老舍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在生活中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有怎样的爱好和习惯?他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老舍的平民生活》这本书便给了我们答案。

好句简析:

一、“虽然每天落在纸上不过是一二千字,可是在我放下笔的时候,心中并没有休息,依然是在思索;思索的时候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和泪来。”(摘自书中第15页)

此句话体现了老舍对创作的认真,在“骆驼祥子”的写作过程中,老舍无时无刻不是用自己的汗水与心血在创作,也正因如此,“骆驼祥子”这部经典著作才得以出现在广大读者的视线中,这句话正是对老舍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样子的真实写照。

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摘自书中第24页)

老舍是一个极其爱花之人,但他却不是为了成为养花专家而养花,只是简简单单的把养花当成一种乐趣,这点正好表明老舍在生活中是一个极富有情趣之人,有自己的爱好,写累了,弄弄花草来放松身体,其实我们也应如此,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不去计较成败,只要顺着我们自己的心,踏踏实实的去做就行,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笑一笑没什么事情过不了,开心就好。

三、“他们有自己的生命与几千年的历史!他们好像不是活着呢,而是为一种他们所不了解的责任与使命挣扎着呢。剥去他们的那些破烂污浊的衣服,他们会和尧舜一样圣洁、伟大、坚强!”(摘自书中第42页)

老舍对于生活于社会底层的贫苦百姓持有一种尊重的态度,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并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去嘲讽挖苦他们,反而对他们多了一份关怀,赞赏,在老舍的作品中有许多是因为穷,因为饿而发生的悲剧,而这些却是老舍文学中最感人最成功的一批作品,由此可见,老舍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同时从他对待贫苦百姓的态度来看,他也是一个随和之人,这或许也与他的生活环境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有关,总而言之,老舍的真诚善良,热心助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老舍的老朋友,著名的文学家和文物家郑振铎先生有一回仔细地看了老舍陈列在自己客厅里的小摆饰:青花瓷碗,陶俑,变窑瓶等等,一边看一边摇头,最后,轻轻地说了一句:“全该扔。”老舍不为所动,他也轻轻的回答了一句:“我看着舒服。”两个人对笑了半天。(选自书中第66页)

该句说明老舍收藏小珍宝很有个性,他不去管他们的文物价值,只在乎自己是否喜欢,也不去管他人的评论,只要自己认为好就行了,但是他的收藏并不是白费力气,他的收藏证明了一个问题:艺术是想通的。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应如此,假若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应该收藏起来,即使那是一件不起眼的东西,其实东西的好坏不单单在于他人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己对该物件的看法,只要自己看顺眼了,就无须去在意他人的看法,只管按照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去做就行了。

五、我愿跟着他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选自书中第80页)

这是老舍的儿子在回忆和老舍在一起的时光里提到的,那时老舍很爱带着儿子到处走,让儿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这样的做法正好表明老舍是一位相当称职的父亲,他的教育方法与别人的不同,也正因为此使一个“傻小子”逐步走向成功。或许,现如今的父母也应像老舍学习,还孩子一个充满童真的,快乐的童年。

六、“他很勤劳,不知道偷懒,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写作,从没有节假日。他是“写 家”。

他很认真,脚踏实地,最讨厌夸夸其谈。

他不知道满足,十八般武器,样样都想掌握,最少墨守成规。

他很能忍耐,知道用一半恨,一半笑地去看世界。刚强使他骂世,义气使他富有同情心。”(选自书中第158页)

这些或许是老舍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不骄不躁,不急功近利,做事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敢爱敢恨,勤劳朴实,任劳任怨,追求完美,从不满足,一直向着前方,从不停歇自己的脚步,老舍的谦虚使他成为一位真人,成为一位既有可爱的、幽默的性格,同时又有伟大成就的真人,他的一生都是在用自己的人格写作,这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感想: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老舍又多了一份认识,从书中我了解到老舍的爱好,他喜欢养花,看画,玩骨牌、逗猫、念英文、写字。他平易近人,爱听戏,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谦虚极了,从来不说自己的作品好,要说就永远说失败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他从不知满足,虚心好学,他的生活是贫苦的,乐于助人,在他人有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救人于水火中,这也是广交好友的一个原因,老舍在教育孩子方面,从来不去苛求,顺其自然,放任他们自由成长,却又在私下默默关注,他对孩子的教育有许多独特见解,可是在他的生前却没有对儿女们直说,但是他做了,全做了,并且做得很漂亮。老舍同时有好似一个极其爱干净之人,每逢过年前的扫除,他总是当总指挥,指导家人扫除,因而他们的家总是比别人家干净,这让他多了份自豪感,老舍在写作时喜欢弄弄花草,玩玩骨牌来放松自己疲惫的身心,在他的书桌上总是能看到一盆花,也正是有花的陪伴,才使他度过了人生的黑暗时期,老舍好客,这是许多人都有亲身体验的,他有一颗为朋友而跳动的心,不仅和许多同龄人是好朋友,也和许多小孩子打成一片,这也正表明老舍童心未泯,或许由于老舍出身贫苦,所以他的作品中有许多都是描写贫苦老百姓的,在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老舍对贫苦百姓的赞美,关心,并且他的作品中反复关注的问题是中国背上沉重的文化病。此外,老舍也是一个极富有生

活情趣的人,例如:老舍先生在写作时,桌子上必然有一瓶鲜花陪伴着他,或许鲜花能使它产生更多的灵感吧。写累了,他还会到院子里摆弄他那一院子的花花草草,给这棵浇浇水,给那棵拔拔草,这样既活动了筋骨,又得到了休息;他爱听戏,在与朋友聚会时,他还会字正腔圆的来上一段;另外他还爱打拳,这是老舍先生锻炼身体的主要方式。他曾专门拜师学习过,剑术、拳术、棍术、气功都很厉害。此外,老舍先生还爱养猫、逗猫、玩骨牌。这些爱好均表明他是一个生活情趣极高之人。

老舍对待朋友总是用心与他们交往,不是趋炎附势,即使在那个经常会被上级打压的时代,老舍在朋友有难之时,依然对他们不离不弃,真正做到了无欲无求,问心无愧,这也是他的朋友都视他为知心朋友的的原因。

老舍的平民生活,一位文学大家的平民生活其实与普通贫民百姓的生活无异,由《老舍的贫民生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位大家的日常行为习惯,也让我们对他的了解更深一步,书中告知了我们许多平时我们不知道的关于老舍的趣闻趣事,也让我们发现老舍是一位多么平易近人的老人,读过此书,让我对老舍又多了一份崇敬之情,老舍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的精神,他的事迹却会永远留于我的心中,此生难忘。

第二篇:老舍和都市平民文学(讲义)

课题:老舍和都市平民文学(讲义)

七 年级 阅读与写作班 第 讲 教学设计:杨思怡 审核:黄琼

教学目标:

1.了解老舍的生平概况、创作过程和艺术成就(参考PPT部分)2.粗略接触老舍都市平民文学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做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老舍.墓志铭

一、生平概况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正红旗人。老舍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二、创作阶段

1、英国时期(1924—1929)探索国民劣根性: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2、山东时期(1930—1936)走向成熟

从1930年到抗战爆发,创作的黄金时期。一系列代表作:《大明湖》《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六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断魂枪》《新时代的悲剧》等。

3、抗战后到建国前(1937—1949)

主要有长篇《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我这一辈子》,中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微神集》,并有话剧近十部、通俗文艺集《四三集》、长诗《剑北篇》等。

4、解放以后(1950—1966)

创作重心转向戏剧.《龙须沟》《茶馆》等。1951年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三、艺术成就

(一)创造了庞大的北京市民生活景观

北京市井风俗的“百科全书”、“清明上河图”。老舍在风俗人情中探索市民文化精神,反省市民性格,寻求新市民文化的方向。

(二)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的市民形象。

1、老派市民:“老中国的儿女”。体现了老舍一种思想的矛盾和情感的忧伤。代表人物:老马先生(《二马》)

张大哥(《离婚》)

祁老人(《四世同堂》)

沙子龙(《断魂枪》)

2、新派市民:中西方文化劣根性的产物(1)洋派青年;

张天真(《离婚》)(2)恶少型的洋奴:

冠晓荷、祁瑞丰(《四世同堂》)

3、城市贫民形象: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

城市贫民形象,集中体现了他与下层人民深刻的精神联系。

代表人物:祥子(《骆驼祥子》)

少女“我”(《月牙儿》)

三、小说艺术:京味与幽默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开拓者,“京味小说”的源头是北京文化。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有人称老舍为“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评者”(赵园)。

1、语言与文化风俗上的京味 1)语言上

老舍提炼精粹,于俗白中求精工,真正“烧”出了白话的香味:响脆晓畅,俗不伤雅的京味语言。

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都极富北京特色:通俗、生动。2)文化风俗上

北京文化特征:官样。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生活态度懒散,苟安,廉和,温厚等。

这里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特有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陶醉,以及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而生的感伤、悲哀,同时也对这种“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衰败而惋叹不已。对北京文化的沉痛批判和挽歌的情调交织在一起,就使老舍的作品呈现出比同时期许多主流派创作更复杂的审美特征。

2、油滑与严肃构成的幽默

早期:偏于油滑,为幽默而幽默。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成熟期:从人生与性格的矛盾中寻求幽默。

自《离婚》开始,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谑而不虐,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追求艺术表现上的节制与分寸感,从而获得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

四、老舍的都市平民文学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以平民视角来关注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社会地位,体现博大的平民情怀的一种价值观念或心理趋向。老舍小说的平民意识体现在平民题材的选择特征、平民情怀的寄托和民族化、大众化的平民叙事风格上。

一平民题材的选择特征

新文学发展到第二个十年,中国现代小说在各种题材领域的开拓上获得了大丰收,出现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小说家,如鲁迅、茅盾、巴金、沈从文、郁达夫、叶圣陶等。而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完整的生动的古老都市中下层社会的却是老舍。他的创作为我们展现了一些别具风味的小茶馆、大杂院、狭窄的胡同和热闹的庙会。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五光十色的市民王国。

这种描写都市中下层社会题材较出色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妓女题材: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微神》和中篇小说《月牙儿》。

《月牙儿》写到的是母女两代为了填饱肚子相继沦为暗娼。尤其是女儿,她看到了母亲饱受屈辱的人生,自尊而倔强的她不愿步其后尘,千方百计想摆脱想逃离与母亲一样的可怕命运。可是生活就象一张张邪恶的网,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她:她当过抄写员和女招待,也被不怀好心的人骗取过贞操和情感。而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求生的本能让这个曾经极其自尊的女子放弃了体面,让自己的肉体“上了市”。她痛苦地“世袭”着母亲的职业。并且还用当年母亲养活自己的方法来养活母亲。一个本来是美丽、纯洁、自尊、要强的女孩,在贫困生活的逼迫下,虽然竭尽全力挣扎终于避免不了作为暗娼的悲剧。这是一首被凌辱妇女的悲歌。是老舍最本色的作品。

2车夫题材:最有名的是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从小说开头老舍对北京城里洋车夫分几派,各派车夫在体力、活儿路、作派、气质、精神上都有哪些异同的详尽的介绍,我们就能知道老舍对这一阶层的人们是了如指掌的。小说主人公祥子本来是想凭力气来养活自己,他的理想也和他的人一样相当朴实,只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他凭着“一天省一毛钱,三年就能买上一辆新车”的韧劲终于买了一辆新车。可是,在那个不公平的社会里,这个来自生活最底层的人力车夫连如此微小的生活愿望都不能得到满足,他在一次次厄运面前,经历了买车卖车的三起三落。他不仅丢了车子,还丢了人生追求,丢了要强的精神,从一个出人头地的“高等车夫”,滑落成了一个“下三烂”的街头流氓。祥子的遭遇只是都市人力车夫中的一个侧面,他的悲剧人生却折射出了旧时代车夫们的心路历程。

3都市巡警题材: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我们一提到旧时代的警察,就觉得他们是一个维护尚存社会制度的群体,是与广大民众相对立的。然而,这个群体中最下等的人员,却全都出自社会上的贫寒阶层。老舍是极熟悉这一阶层的,在他童少年生活环境中,就有这么一群人生活在他的周围。老舍选择这种题材,在现代小说史上还是非常罕见的。男主人公从十五岁学徒就开始步入了漫漫凄惨人生路。从最初的裱糊匠到作了大半辈子的一个月挣六元钱饷粮的巡警,他经历了媳妇跟别人跑了的背运;他也经历了“爸爸巡警儿子还是巡警”、“巡警的女儿天生来的得嫁给巡警”的命运安排;他还经历了老来丧子的精神苦痛和卖尽浑身力气还换不来自己和小孙子吃食的厄运。老舍从极其琐碎的、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出发,用质朴无华的语言风格,提炼出了这位都市贫民典型代表的悲苦命运。写出了他们原本纯朴的人性在外界倾轧下产生的扭曲,写出了他们为求温饱所承受的异样的痛苦与艰辛。

14小知识分子题材:这类题材从“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始,就被众多作家尽情地书写着。老舍也不例外。从小学校长到京师劝学员,从大学教授到著名作家,他长期生活在知识分子圈子里,对出身下层的小知识分子尤其是教员相当熟悉。如短篇《大悲寺外》就是典型的描写普通教员的小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这些题材的选取奠定了老舍小说平民意识的基石,但老舍小说题材的选取并不囿于这些他极其熟悉的人物,他的书写都市中下层民众的小说还具有开放性。他还状写了大量别的作家不太涉及的题材和不太关注的人物形象,如他的《也是三角》中叙述的两个溃兵合娶一个老婆的故事。读者初一听到这种事,就会觉得这两个溃兵很无耻很丑恶。但如果仔细阅读全文,我们就会发现老舍很本色地写出了这两个囊中羞涩的穷兵为了解决成家甚至于性欲问题,只能施此下策,共同走进这桩令人极其尴尬的婚姻中。他们也有着平常人的伦理道德感和情感,但穷困生活的逼迫使他们无暇顾及更多的东西。这种作品同样揭示了下层民众的苦难生活,和前面所谈到的妓女题材、车夫题材、都市巡警题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共同构建了老舍小说下层民众悲惨生活的艺术世界。

当然,在老舍反映北京市民社会的小说中,还涉及到别的题材内容,如重在剖析民族精神痼疾的《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还有反映民族屈辱历史的抗战题材小说《四世同堂》。它们在老舍的创作生涯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这些作品中,老舍描写了一些与官宦有关的人和事,如猫国中的官僚;《离婚》中各式各样的小官僚;天赐的养父养母;《四世同堂》中小官僚冠晓荷、汉奸大赤包、蓝东阳等等,但这些人充其量只能算小官僚,他们是远远不能与张恨水小说《金粉世家》中中国国务总理、《啼笑因缘》中大军阀相比拟的。二平民情怀的寄托

老舍反映中下层市民社会生活的小说中,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市民形象。其中有拉车的、相面的、说相声的、唱京戏的、卖打鼓儿的、窝脖儿的、剃头的、看坟的、小职员、小商贩、教员、巡警、暗娼、棚匠、花匠、石匠、拳师等等。

老舍对这些新老派市民的情感态度是极其复杂的。一方面,他批判老派市民身上所固有的诸如懦弱、妥协、苟安等精神上的弱点。他也批判新派市民身上所沾染上老派市民的敷衍、妥协等性格缺陷。然而对于同属于老派市民阶层的城市贫民,老舍在批判他们身上的精神弱点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他们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他不仅写出了城市贫民阶层近乎赤贫的物质生活,写出了他们为了解决肚子问题而在死亡线上无奈的挣扎。还将笔触深入到了这些弱势 5

群体的灵魂深处,剥开他们无路可走无处可逃的精神苦楚。展示他们美好的品质和闪光的人性。在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全方位的透视中,老舍的思想感情早就与这群人的思想感情密切交织着,互相透射着。因为他们的生存情状中有着老舍少年时的生存体验。而这些儿时生活的磨难和对此形成的刻骨的记忆又铸就了老舍拿起手中的笔为这些受难者鸣屈叫冤。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就寄托着他那浓得化不开的平民情怀。展示人物精神苦楚,体现自身情感认同

老舍来自生活最底层,下层劳动者在物质上遭受的苦难,他感同身受,下层劳动者在精神上遭受的创伤,他体会得更为深切。所以,在其反映底层生活的小说中,老舍不仅如实描摹了主人公们在贫穷中痛苦挣扎的生存情状。而且还将笔触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细腻而准确地展示了他们内心的酸楚,并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认同。2剖析人物精神弱点,揭示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异化

老舍熟悉都市贫民阶层的社会地位,他用自己的心灵去倾听他们的悲号,理解他们的追求,关注他们的命运。但是,老舍对市民阶层的情感态度不仅仅包括同情他们的悲惨遭遇,展示他们的精神苦楚,还包括对他们性格弱点的批判和嘲讽。而这种批判和嘲讽,同样来自于他自身的实际生活体验,来自于他对这个市民阶层的深沉而博大的爱护。

如敷衍处世、保守软弱、安贫乐命、点头哈腰、圆滑混世等等。老舍笔下的市民尤其是那些老派市民均呈现出这样的个性特质。

但是,老舍笔下的市民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负面性格,却与张天翼、叶圣陶等作家笔下的市民形象不同。老舍的市民形象并没有太浓的“洋”味,象张天翼《包氏父子》中老包和小包总是燃烧着往上爬的欲火。老舍的长篇小说《二马》也写了父子俩――老马和小马。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伦敦,经营一家古玩店。老马善良、大方、和气、有正义感。但他处处恪守着在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中养成的旧规范,如他的轻商贱利,没有经济头脑,他的好虚礼和好面子,他的只求安稳等等,和西方文化观念格格不入,也和他的儿子格格不入。与老包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小马,却是一个受到过时代精神感召的新青年,他自觉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策略和经营之道,他渴望“拿真知识挣公道钱”。而且是“挣外国人的钱”。他有骨气,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观念,这些都是小包所无法企及的。从对这两组父子的横向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老舍和张天翼在市民形象塑造上所持有的不同的侧重点。老舍侧重于对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格优劣的认识和分析,而张天翼却侧重于体现三十年代在金钱支配下的国民性格的痼疾。

再如《四世同堂》中,老派市民的典型祁老人,极其怯弱地回避着政治。在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东三省正炮轰着卢沟桥的时候,他还弄不明白日本为什么要平白无故地闯入自己的家园而不让大家伙平平安安地过日子。祁老人是一个善良本分的老北平市民,他善良到以为日本人是看上了卢沟桥上的石头狮子而只要将它们送给日本人事态就会平息。他整天就想着“别把事情闹大了”。而且凭他陈年的经验,只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用装满石头的破缸顶上大门”,就能逢凶化吉。更滑稽的是自己都快要当亡国奴了,还没有忘记自己的生日,说什么“别管天下怎么乱,咱北平人不能忘了礼节。”任何事情都要按照祖传的礼教习俗来办,处处讲究体面与排场。象祁老人这样消极避祸、息事宁人、求稳畏乱、逆来顺受、讲礼节排场等等都是我们的老祖宗传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处世哲学,也是老舍最为熟悉的老北平人性格。而正是这些性格,使我们当惯了“顺民”和甘愿当“顺民”,使我们在大敌当前的紧要关头麻痹了意志,淡化甚至缺乏了奋起反抗的意识。这是国人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

3构建平民悲剧艺术世界,呈现出沉郁苍凉的悲剧审美色彩

老舍从自己生活体验出发,以表现中下层市民社会见长。虽然他从十九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开始,长期生活在知识分子圈子里,由小学校长到中学校长,从访问英伦的华语讲师到大学教授、著名作家。他的精神和情感却始终没有离开这一阶层,而且,他的创作思想也决没有停留在市民阶层。他以人道主义的温情开掘因袭传统文化的市民生活,表现出他们在与环境、时代错位的困境中为了生存的挣扎和苦斗,他以人物的平凡性、事件的平凡性和内在的悲剧性构成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件和人物的艺术概括,撞击着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深深思考。从而构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平民悲剧艺术世界,呈现出沉郁苍凉的悲剧审美色彩。

在老舍构建的平民悲剧艺术世界里,悲剧形象多种多样,在塑造这些悲剧形象的时候,老舍并不仅仅只描摹了平民主人公窘迫的生存情状和悲惨的命运遭际。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洞察造成主人公们悲剧的深层缘由。从而完成了对平民原生状态的超越。这一点与同样是书写平民生存状态的新写实小说家池莉很不一样,池莉关注的只是个体生命的原生状态。举例:《骆驼祥子》和《月牙儿》 三 民族化大众化的平民叙事风格

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从小就受到京旗俚俗文化的熏染,他的作品一如其人,具有鲜明的平民文化倾向。他作品的表述方式是建立在老百姓的审美习惯基础之上的。其小说的叙事结构、语言风格等都烙上了强烈的平民意识。

老舍毕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在书写民生百态的时候,其风格并不同于当代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池莉,用世俗的眼光和世俗的语言将个体生命原生状态简单地还原,也不象某些远离平民生活的知识分子作家居高临下用虚构的情节故事来苍白的表达对平民的同情和关注。而是从自己切身生活体验出发,从平民审美情趣出发,用平民叙事风格来传达精英意识,实现对平民原生状态的超越。使其作品既有通俗性又有文学性,散发出更加持久的艺术魅力。

1创造性地继承民间叙事之风,走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之路

老舍的小说大都注重曲折的情节性和完整的故事性。这与他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学影响有很大关系,也与他始终坚持平民化大众化的审美情趣有关。因为平民阶层的艺术受众很喜欢故事性强且有鲜活情节的作品而不喜欢正襟危坐的说教和理论。老舍的小说在叙事模式上创造性地将中国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和西方现代小说理论结合起来,用一种异于“知识分子模式”的民间话语形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小说叙事模式。

譬如在叙事角度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说书人的全知叙事模式在《柳家大院》、《马裤先生》、《黑白李》等小说中有明显的体现。在《柳家大院》中有这样的开头:“这两天我们的大院里又透着热闹,出了人命。事情可不能由这儿说起,得打头儿来。先交代我自己吧,······”中间有这样的文字:“少说闲话吧,是这么回事:······”最后又是:“等着看吧。看二妞能卖多少钱,看小王又娶个什么样的媳妇。······”典型的说书人的腔调和话语模式。

其次在叙事时间上,老舍小说有着连贯叙事的特点,很多小说都是先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形貌和身世,然后展开叙事情节,最后还不忘交代人物的去向和结局,整个情节发展有条不紊,环环相扣,完整圆满。如《骆驼祥子》、《离婚》、《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等等。

再次在叙事结构上,老舍小说以强烈的故事性来紧扣读者的心弦,在追求故事性的同时,还运用别的小说技巧使情节故事一波三折,波澜起伏,以此来增加故事的生动性和曲折性。如《骆驼祥子》等。

然而,老舍在小说叙事模式上并不是完全照搬传统白话小说。而是创造性地吸收和创新。在叙事模式上,老舍一方面改变了全知全能的叙事模式,一方面又引进了现代小说擅用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限制叙事。如《马裤先生》、《听来的故事》、《柳屯的》等。还有一种是“我”就是故事的主角,小说讲述的是叙述者自身的故事,《月牙儿》、《微神》和《我这一辈子》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在叙事结构上,老舍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占大部分,但他既继承了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如他的《微神》、《丁》等小说都是以人物心理结构为中心的,是现代小说的作派。

再如中国传统白话小说的审美情趣侧重于“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局。而老舍却颠覆了这

一审美取向。以悲剧性的缺憾置换了大团圆的完满。所以,在他的小说中,我们看不到苦难-斗争-胜利三部曲式的大团圆式的结构模式,而苦难-挣扎-失败的悲剧人生却处处演绎着,传统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叙事模式和钟情于大团圆式的民族审美习性在老舍小说中遭受了彻底的解构。

2展示北京市民风俗画卷,打造“京味”特色的平民艺术品格

说到老舍的文学创作,不能不说他的“京味文学”。老舍从他视域中的北京出发,对北京的风情民俗作了尽情的书写和展示。从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正红旗下》中,我们知道了老北京旗人们“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生活方式;知道他们除了婚丧红白喜事有着繁文缛节,就连生了小孩,都要大张旗鼓办“洗三”的庆典。从他的《四世同堂》中,我们知道了大小杂院、四合院、胡同和茶馆;知道了天桥的说书场,白塔寺的书声,走街串巷肩挑小贩的叫卖声。以及北京的食肆、铺户、冷摊、茶馆等等。老舍在描写这些风俗民情的时候,并不是粗略地一笔带过,而是淋漓尽致地加以描绘。如读者十分熟悉的《骆驼祥子》中,在开篇对北京洋车的介绍以及对各派洋车夫在体力、活儿路、作派、气质、精神上的异同之比较,无不细致入微。

3追求幽默亲切的艺术格调,形成俗白浅易的语言风格

老舍在文坛上一直有着幽默大师和语言艺术大师的美称。纵观老舍小说,我们不难看出其作品中的幽默有着两重性。当过分迎合市民趣味时,就流入了为幽默而幽默的“油滑”,老舍早期作品就有这种特色,从《离婚》开始,他就追求更加生活化的幽默,使之谑而不虐;追求更加深厚的思想底蕴,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追求艺术表现上的节制和分寸感,使其作品产生喜剧与悲剧、讽刺与抒情的渗透和结合,获得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读者读过之后忍俊不禁,掩卷深思。如《骆驼祥子》有这么一段描述:

杨宅用人,向来是三五天一换的,先生与太太们总以为仆人就是家奴,非把穷人的命要了,不足以对得起那点工钱。只有这个张妈,已经跟了他们五六年,唯一的原因是她敢破口大骂,不论先生,哪管太太,招恼了她就是一顿。以杨先生的海式咒骂的毒辣,以杨太太天津口音的雄壮,以二太太的苏州调的流利,他们素来是所向无敌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雄遇上了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她,把她收作了亲军。

《骆驼祥子》书写的是严肃的主题,老舍自始至终对祥子的命运遭际寄寓着深刻的同情和真诚的关注。但老舍并不因为这种创作态度的凝重而放弃了幽默,对一些作用于祥子的社会负面影响,老舍还是没有忘记幽默,从这段话我们读出了幽默背后辛辣的讽刺,也读出了老舍的机敏睿智。

老舍是语言艺术大师,他大量加工和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进行创作。老百姓的语言生活味是很浓的,用这样的语言写作,非常便于使作品亲近社会上广大的庶民读者。符合他们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要求。老舍相信口语万能。他认为文艺风格的劲美,要靠简单自然的文字来支持,没必要花枝招展和华丽辉煌,并主张脱去华丽的衣衫,露出文字的裸体美。从这样的理论出发,本着浓厚的平民意识,老舍在写作中自觉地积累和提炼着自幼就十分熟谙的北京口语,构建了自己以京味语言为基础的特殊的语言体系和语言风格。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篇小说《离婚》中找出类似的实例: “二妹妹,别这么说,你那点家事也不是个二五眼能了得了的。” “赶明儿白菜还开小黄花呢” “你可少和吴先生在一块打联联” “有雀斑敢情也像坐汽车一样的坐啊”

“老李是光绪末年那拨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孩子们中的一位”

这里的“二五眼”、“赶明儿”、“打联联”、“敢情”、“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等等都是北京市民中习见的词汇,活泼自然,有着浓郁的北京风情和生活气息。

第三篇:《平民公主》读书笔记

公主?一直是许多女孩的追求。许多女孩子都梦想着自己变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公主。有的女生喜欢爱洛公主;有的喜欢白雪公主;还有更是对仙蒂公主一见钟情….而我,却喜欢一位平民公主……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很久以前,有一个贫穷的农民,他有一群女儿,他最喜欢小女儿。后来,小女儿嫁给了一个白天是狗熊,晚上是人类的王子,后来因为少女看了王子的模样,使王子走了,后来少女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王子,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是啊!执着的少女经历了磨难,守得云开日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真爱!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人生的道路总是坎坷多于坦荡,我们都要学会勇敢面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看了这篇文章,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记得那一次,我语文考试只考了89分,我感到十分沮丧,便整天闷闷不乐,一点精神也没有。善于观察的妈妈发现这一点,便来询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我……”我支支吾吾地回答不出话来。“到底怎么了呀?我这次语文考试考了89分,我感到很不开心!”我大胆地说了出来。“孩子,你错了,失败乃成功之母啊!失败会让你吸取教训。经验,使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比别人更有经验。你看,谁都会经历失败,人即使摔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啊!”妈妈那一番朴实,但却不失人生大道理的话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

磨练,是人一生必须经历的事,就像沙要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成为璀璨夺目的珍珠。人生的道理也如此。

第四篇:第六章 老舍小说平民意识

第六章 老舍小说平民意识

教学目的:考察老舍小说平民性,让学生对老舍小说创作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重点:平民情怀的寄托和平民叙事风格的体现 教学难点:平民悲剧艺术世界的构建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以平民视角来关注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社会地位,体现博大的平民情怀的一种价值观念或心理趋向。老舍小说的平民意识体现在平民题材的选择特征、平民情怀的寄托和民族化、大众化的平民叙事风格上。一平民题材的选择特征

新文学发展到第二个十年,中国现代小说在各种题材领域的开拓上获得了大丰收,出现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小说家,如鲁迅、茅盾、巴金、沈从文、郁达夫、叶圣陶等。而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完整的生动的古老都市中下层社会的却是老舍。他的创作为我们展现了一些别具风味的小茶馆、大杂院、狭窄的胡同和热闹的庙会。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五光十色的市民王国。

这种描写都市中下层社会题材较出色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妓女题材: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微神》和中篇小说《月牙儿》。

《月牙儿》写到的是母女两代为了填饱肚子相继沦为暗娼。尤其是女儿,她看到了母亲饱受屈辱的人生,自尊而倔强的她不愿步其后尘,千方百计想摆脱想逃离与母亲一样的可怕命运。可是生活就象一张张邪恶的网,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她:她当过抄写员和女招待,也被不怀好心的人骗取过贞操和情感。而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求生的本能让这个曾经极其自尊的女子放弃了体面,让自己的肉体“上了市”。她痛苦地“世袭”着母亲的职业。并且还用当年母亲养活自己的方法来养活母亲。一个本来是美丽、纯洁、自尊、要强的女孩,在贫困生活的逼迫下,虽然竭尽全力挣扎终于避免不了作为暗娼的悲剧。这是一首被凌辱妇女的悲歌。是老舍最本色的作品。

2车夫题材:最有名的是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从小说开头老舍对北京城里洋车夫分几派,各派车夫在体力、活儿路、作派、气质、精神上都有哪些异同的详尽的介绍,我们就 能知道老舍对这一阶层的人们是了如指掌的。小说主人公祥子本来是想凭力气来养活自己,他的理想也和他的人一样相当朴实,只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他凭着“一天省一毛钱,三年就能买上一辆新车”的韧劲终于买了一辆新车。可是,在那个不公平的社会里,这个来自生活最底层的人力车夫连如此微小的生活愿望都不能得到满足,他在一次次厄运面前,经历了买车卖车的三起三落。他不仅丢了车子,还丢了人生追求,丢了要强的精神,从一个出人头地的“高等车夫”,滑落成了一个“下三烂”的街头流氓。祥子的遭遇只是都市人力车夫中的一个侧面,他的悲剧人生却折射出了旧时代车夫们的心路历程。

3都市巡警题材: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我们一提到旧时代的警察,就觉得他们是一个维护尚存社会制度的群体,是与广大民众相对立的。然而,这个群体中最下等的人员,却全都出自社会上的贫寒阶层。老舍是极熟悉这一阶层的,在他童少年生活环境中,就有这么一群人生活在他的周围。老舍选择这种题材,在现代小说史上还是非常罕见的。男主人公从十五岁学徒就开始步入了漫漫凄惨人生路。从最初的裱糊匠到作了大半辈子的一个月挣六元钱饷粮的巡警,他经历了媳妇跟别人跑了的背运;他也经历了“爸爸巡警儿子还是巡警”、“巡警的女儿天生来的得嫁给巡警”的命运安排;他还经历了老来丧子的精神苦痛和卖尽浑身力气还换不来自己和小孙子吃食的厄运。老舍从极其琐碎的、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出发,用质朴无华的语言风格,提炼出了这位都市贫民典型代表的悲苦命运。写出了他们原本纯朴的人性在外界倾轧下产生的扭曲,写出了他们为求温饱所承受的异样的痛苦与艰辛。

4小知识分子题材:这类题材从“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始,就被众多作家尽情地书写着。老舍也不例外。从小学校长到京师劝学员,从大学教授到著名作家,他长期生活在知识分子圈子里,对出身下层的小知识分子尤其是教员相当熟悉。如短篇《大悲寺外》就是典型的描写普通教员的小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这些题材的选取奠定了老舍小说平民意识的基石,但老舍小说题材的选取并不囿于这些他极其熟悉的人物,他的书写都市中下层民众的小说还具有开放性。他还状写了大量别的作家不太涉及的题材和不太关注的人物形象,如他的《也是三角》中叙述的两个溃兵合娶一个老婆的故事。读者初一听到这种事,就会觉得这两个溃兵很无耻很丑恶。但如果仔细阅读全文,我们就会发现老舍很本色地写出了这两个囊中羞涩的穷兵为了解决成家甚至于性欲问题,只能施此下策,共同走进这桩令人极其尴尬的婚姻中。他们也有着平常人的伦理道德感和情感,但穷困生活的逼迫使他们无暇顾及更多的东西。这种作品同样揭示了下层民众的苦难生活,和前面所谈到的妓女题材、车夫题材、都市巡警题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共同构建

1了老舍小说下层民众悲惨生活的艺术世界。

当然,在老舍反映北京市民社会的小说中,还涉及到别的题材内容,如重在剖析民族精神痼疾的《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还有反映民族屈辱历史的抗战题材小说《四世同堂》。它们在老舍的创作生涯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这些作品中,老舍描写了一些与官宦有关的人和事,如猫国中的官僚;《离婚》中各式各样的小官僚;天赐的养父养母;《四世同堂》中小官僚冠晓荷、汉奸大赤包、蓝东阳等等,但这些人充其量只能算小官僚,他们是远远不能与张恨水小说《金粉世家》中中国国务总理、《啼笑因缘》中大军阀相比拟的。

二平民情怀的寄托

老舍反映中下层市民社会生活的小说中,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市民形象。其中有拉车的、相面的、说相声的、唱京戏的、卖打鼓儿的、窝脖儿的、剃头的、看坟的、小职员、小商贩、教员、巡警、暗娼、棚匠、花匠、石匠、拳师等等。

老舍对这些新老派市民的情感态度是极其复杂的。一方面,他批判老派市民身上所固有的诸如懦弱、妥协、苟安等精神上的弱点。他也批判新派市民身上所沾染上老派市民的敷衍、妥协等性格缺陷。然而对于同属于老派市民阶层的城市贫民,老舍在批判他们身上的精神弱点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他们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他不仅写出了城市贫民阶层近乎赤贫的物质生活,写出了他们为了解决肚子问题而在死亡线上无奈的挣扎。还将笔触深入到了这些弱势群体的灵魂深处,剥开他们无路可走无处可逃的精神苦楚。展示他们美好的品质和闪光的人性。在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全方位的透视中,老舍的思想感情早就与这群人的思想感情密切交织着,互相透射着。因为他们的生存情状中有着老舍少年时的生存体验。而这些儿时生活的磨难和对此形成的刻骨的记忆又铸就了老舍拿起手中的笔为这些受难者鸣屈叫冤。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就寄托着他那浓得化不开的平民情怀。展示人物精神苦楚,体现自身情感认同

老舍来自生活最底层,下层劳动者在物质上遭受的苦难,他感同身受,下层劳动者在精神上遭受的创伤,他体会得更为深切。所以,在其反映底层生活的小说中,老舍不仅如实描摹了主人公们在贫穷中痛苦挣扎的生存情状。而且还将笔触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细腻而准确地展示了他们内心的酸楚,并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认同。

2剖析人物精神弱点,揭示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异化

老舍熟悉都市贫民阶层的社会地位,他用自己的心灵去倾听他们的悲号,理解他们的追求,关注他们的命运。但是,老舍对市民阶层的情感态度不仅仅包括同情他们的悲惨遭遇,展示他们的精神苦楚,还包括对他们性格弱点的批判和嘲讽。而这种批判和嘲讽,同样来自 于他自身的实际生活体验,来自于他对这个市民阶层的深沉而博大的爱护。

如敷衍处世、保守软弱、安贫乐命、点头哈腰、圆滑混世等等。老舍笔下的市民尤其是那些老派市民均呈现出这样的个性特质。

但是,老舍笔下的市民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负面性格,却与张天翼、叶圣陶等作家笔下的市民形象不同。老舍的市民形象并没有太浓的“洋”味,象张天翼《包氏父子》中老包和小包总是燃烧着往上爬的欲火。老舍的长篇小说《二马》也写了父子俩――老马和小马。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伦敦,经营一家古玩店。老马善良、大方、和气、有正义感。但他处处恪守着在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中养成的旧规范,如他的轻商贱利,没有经济头脑,他的好虚礼和好面子,他的只求安稳等等,和西方文化观念格格不入,也和他的儿子格格不入。与老包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小马,却是一个受到过时代精神感召的新青年,他自觉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策略和经营之道,他渴望“拿真知识挣公道钱”。而且是“挣外国人的钱”。他有骨气,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观念,这些都是小包所无法企及的。从对这两组父子的横向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老舍和张天翼在市民形象塑造上所持有的不同的侧重点。老舍侧重于对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格优劣的认识和分析,而张天翼却侧重于体现三十年代在金钱支配下的国民性格的痼疾。

再如《四世同堂》中,老派市民的典型祁老人,极其怯弱地回避着政治。在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东三省正炮轰着卢沟桥的时候,他还弄不明白日本为什么要平白无故地闯入自己的家园而不让大家伙平平安安地过日子。祁老人是一个善良本分的老北平市民,他善良到以为日本人是看上了卢沟桥上的石头狮子而只要将它们送给日本人事态就会平息。他整天就想着“别把事情闹大了”。而且凭他陈年的经验,只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用装满石头的破缸顶上大门”,就能逢凶化吉。更滑稽的是自己都快要当亡国奴了,还没有忘记自己的生日,说什么“别管天下怎么乱,咱北平人不能忘了礼节。”任何事情都要按照祖传的礼教习俗来办,处处讲究体面与排场。象祁老人这样消极避祸、息事宁人、求稳畏乱、逆来顺受、讲礼节排场等等都是我们的老祖宗传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处世哲学,也是老舍最为熟悉的老北平人性格。而正是这些性格,使我们当惯了“顺民”和甘愿当“顺民”,使我们在大敌当前的紧要关头麻痹了意志,淡化甚至缺乏了奋起反抗的意识。这是国人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

3构建平民悲剧艺术世界,呈现出沉郁苍凉的悲剧审美色彩

老舍从自己生活体验出发,以表现中下层市民社会见长。虽然他从十九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开始,长期生活在知识分子圈子里,由小学校长到中学校长,从访问英伦的华语讲师 到大学教授、著名作家。他的精神和情感却始终没有离开这一阶层,而且,他的创作思想也决没有停留在市民阶层。他以人道主义的温情开掘因袭传统文化的市民生活,表现出他们在与环境、时代错位的困境中为了生存的挣扎和苦斗,他以人物的平凡性、事件的平凡性和内在的悲剧性构成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件和人物的艺术概括,撞击着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深深思考。从而构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平民悲剧艺术世界,呈现出沉郁苍凉的悲剧审美色彩。

在老舍构建的平民悲剧艺术世界里,悲剧形象多种多样,在塑造这些悲剧形象的时候,老舍并不仅仅只描摹了平民主人公窘迫的生存情状和悲惨的命运遭际。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洞察造成主人公们悲剧的深层缘由。从而完成了对平民原生状态的超越。这一点与同样是书写平民生存状态的新写实小说家池莉很不一样,池莉关注的只是个体生命的原生状态。举例:《骆驼祥子》和《月牙儿》 三 民族化大众化的平民叙事风格

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从小就受到京旗俚俗文化的熏染,他的作品一如其人,具有鲜明的平民文化倾向。他作品的表述方式是建立在老百姓的审美习惯基础之上的。其小说的叙事结构、语言风格等都烙上了强烈的平民意识。

老舍毕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在书写民生百态的时候,其风格并不同于当代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池莉,用世俗的眼光和世俗的语言将个体生命原生状态简单地还原,也不象某些远离平民生活的知识分子作家居高临下用虚构的情节故事来苍白的表达对平民的同情和关注。而是从自己切身生活体验出发,从平民审美情趣出发,用平民叙事风格来传达精英意识,实现对平民原生状态的超越。使其作品既有通俗性又有文学性,散发出更加持久的艺术魅力。

1创造性地继承民间叙事之风,走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之路

老舍的小说大都注重曲折的情节性和完整的故事性。这与他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学影响有很大关系,也与他始终坚持平民化大众化的审美情趣有关。因为平民阶层的艺术受众很喜欢故事性强且有鲜活情节的作品而不喜欢正襟危坐的说教和理论。老舍的小说在叙事模式上创造性地将中国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和西方现代小说理论结合起来,用一种异于“知识分子模式”的民间话语形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小说叙事模式。

譬如在叙事角度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说书人的全知叙事模式在《柳家大院》、《马裤先生》、《黑白李》等小说中有明显的体现。在《柳家大院》中有这样的开头:“这两天我们的大院里又透着热闹,出了人命。事情可不能由这儿说起,得打头儿来。先交代我自己吧,······”中间有这样的文字:“少说闲话吧,是这么回事:······”最后又是:“等着看吧。看二妞能卖多少钱,看小王又娶个什么样的媳妇。······”典型的说书人的腔调和话语模式。

其次在叙事时间上,老舍小说有着连贯叙事的特点,很多小说都是先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形貌和身世,然后展开叙事情节,最后还不忘交代人物的去向和结局,整个情节发展有条不紊,环环相扣,完整圆满。如《骆驼祥子》、《离婚》、《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等等。

再次在叙事结构上,老舍小说以强烈的故事性来紧扣读者的心弦,在追求故事性的同时,还运用别的小说技巧使情节故事一波三折,波澜起伏,以此来增加故事的生动性和曲折性。如《骆驼祥子》等。

然而,老舍在小说叙事模式上并不是完全照搬传统白话小说。而是创造性地吸收和创新。在叙事模式上,老舍一方面改变了全知全能的叙事模式,一方面又引进了现代小说擅用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限制叙事。如《马裤先生》、《听来的故事》、《柳屯的》等。还有一种是“我”就是故事的主角,小说讲述的是叙述者自身的故事,《月牙儿》、《微神》和《我这一辈子》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在叙事结构上,老舍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占大部分,但他既继承了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如他的《微神》、《丁》等小说都是以人物心理结构为中心的,是现代小说的作派。

再如中国传统白话小说的审美情趣侧重于“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局。而老舍却颠覆了这一审美取向。以悲剧性的缺憾置换了大团圆的完满。所以,在他的小说中,我们看不到苦难-斗争-胜利三部曲式的大团圆式的结构模式,而苦难-挣扎-失败的悲剧人生却处处演绎着,传统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叙事模式和钟情于大团圆式的民族审美习性在老舍小说中遭受了彻底的解构。

2展示北京市民风俗画卷,打造“京味”特色的平民艺术品格

说到老舍的文学创作,不能不说他的“京味文学”。老舍从他视域中的北京出发,对北京的风情民俗作了尽情的书写和展示。从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正红旗下》中,我们知道了老北京旗人们“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生活方式;知道他们除了婚丧红白喜事有着繁文缛节,就连生了小孩,都要大张旗鼓办“洗三”的庆典。从他的《四世同堂》中,我们知道了大小杂院、四合院、胡同和茶馆;知道了天桥的说书场,白塔寺的书声,走街串巷肩挑小贩的叫卖声。以及北京的食肆、铺户、冷摊、茶馆等等。老舍在描写这些风俗民情的时候,并不是粗略地一笔带过,而是淋漓尽致地加以描绘。如读者十分熟悉的《骆驼祥子》中,在开篇对北京洋车的介绍以及对各派洋车夫在体力、活儿路、作派、气质、精神上的异同之比较,无不细致入微。

3追求幽默亲切的艺术格调,形成俗白浅易的语言风格 老舍在文坛上一直有着幽默大师和语言艺术大师的美称。纵观老舍小说,我们不难看出其作品中的幽默有着两重性。当过分迎合市民趣味时,就流入了为幽默而幽默的“油滑”,老舍早期作品就有这种特色,从《离婚》开始,他就追求更加生活化的幽默,使之谑而不虐;追求更加深厚的思想底蕴,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追求艺术表现上的节制和分寸感,使其作品产生喜剧与悲剧、讽刺与抒情的渗透和结合,获得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读者读过之后忍俊不禁,掩卷深思。如《骆驼祥子》有这么一段描述:

杨宅用人,向来是三五天一换的,先生与太太们总以为仆人就是家奴,非把穷人的命要了,不足以对得起那点工钱。只有这个张妈,已经跟了他们五六年,唯一的原因是她敢破口大骂,不论先生,哪管太太,招恼了她就是一顿。以杨先生的海式咒骂的毒辣,以杨太太天津口音的雄壮,以二太太的苏州调的流利,他们素来是所向无敌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雄遇上了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她,把她收作了亲军。

《骆驼祥子》书写的是严肃的主题,老舍自始至终对祥子的命运遭际寄寓着深刻的同情和真诚的关注。但老舍并不因为这种创作态度的凝重而放弃了幽默,对一些作用于祥子的社会负面影响,老舍还是没有忘记幽默,从这段话我们读出了幽默背后辛辣的讽刺,也读出了老舍的机敏睿智。

老舍是语言艺术大师,他大量加工和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进行创作。老百姓的语言生活味是很浓的,用这样的语言写作,非常便于使作品亲近社会上广大的庶民读者。符合他们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要求。老舍相信口语万能。他认为文艺风格的劲美,要靠简单自然的文字来支持,没必要花枝招展和华丽辉煌,并主张脱去华丽的衣衫,露出文字的裸体美。从这样的理论出发,本着浓厚的平民意识,老舍在写作中自觉地积累和提炼着自幼就十分熟谙的北京口语,构建了自己以京味语言为基础的特殊的语言体系和语言风格。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篇小说《离婚》中找出类似的实例: “二妹妹,别这么说,你那点家事也不是个二五眼能了得了的。” “赶明儿白菜还开小黄花呢” “你可少和吴先生在一块打联联” “有雀斑敢情也像坐汽车一样的坐啊”

“老李是光绪末年那拨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孩子们中的一位”

这里的“二五眼”、“赶明儿”、“打联联”、“敢情”、“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等等都是北京市民中习见的词汇,活泼自然,有着浓郁的北京风情和生活气息。

第五篇:老舍养花读书笔记

老舍养花读书笔记

老舍养花读书笔记1

今天我们学了老舍先生的《养花》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对我的感触极深。

我也养过花,但不像老舍先生养那么多,我只养一盆,我养的花虽不像老舍先生养那么多,却没有老舍先生养的那么好。老舍把养花当成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每天按时浇水,把花草当成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而我却把养花当做生活上的一种负担,每次浇水时都是想到拉才浇一次,记得一次浇水时,我轻轻地挨拉一下叶子,顷刻间,一大把枯黄的叶子便从枝上掉拉下来,而我却视而不见。这比起老舍先生死一些花全家几天都没拉笑容。我真是自愧不如

老舍先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而我那,总是写一会作业,便东瞅瞅西望望,这样既影响作业质量,还拖延作业时间。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知道啦养花不但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更重要的是养花也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老舍养花读书笔记2

我读了老舍写的《养花》这篇课文,不仅体会到了养花的乐趣,还明白了一些道理。

文中“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它告诉我: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有收获。要想有收获,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养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精心挑选花种,要天天照顾……不付出劳动,哪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养花就是这样,学习同样是这样。在学习的道路上,如果不下苦功,想偷懒,成绩一定会下降。

我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同学们哪里知道,我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与劳动!我从五岁起便练习毛笔字,现在已经有六年了,每天练习一个小时的毛笔字,写过的毛边纸和废报纸能叠满一屋子呢!

今年暑假,我在学英语。记不住单词,就每天早早起来背,常常一背就是两个小时。有时还记不住就抄写,草稿纸吵了一张又一张,直到记住为止。“一分辛苦,一分收获”通过我的辛勤努力,收获很大。开学了,同学们听说我记住了那么多单词,艳羡不已。

我不聪明,但我很努力。我的好成绩都是通过努力得来的。它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写的“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的深刻含义。

老舍养花读书笔记3

养花中寻找乐趣,劳动中长见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是养花中寻找乐趣,劳动中长见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老舍先生一因爱花而养花。遇到雨天,全家人出动把几百盆花搬到屋里。搞得老舍先生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昙花开的时候,和朋友秉灯夜游。花分根了,也赠给朋友一些,心里自然特别高兴。因为给御笔接受征得令人快乐!养花有着无穷的乐趣,“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多么朴素的真理。做任何事都要付出劳动,不劳动便收获果实,这只是空想,最终一事无成。科学家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也有这样的体会。

我们家的玻璃鱼缸里,养着一只小乌龟。我每天喂它各种好吃的东西,有时,我还好来鱼缸旁边,和它一起玩耍。经过我的细心呵护,小乌龟更加健壮。通过这件事让我知道:做事情要付出努力,不努力会一事无成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又香又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养花有快乐也有伤心的时候,就像我们遇到一点挫折与麻烦,我们不能退缩,我们要用智慧去克服它。只有经历风雨才会得到成功。我们要靠劳动,靠学习,靠钻研。因为知识不会属于懒汉,我们不能坐享其成,重演《守株待兔》的故事。

《养花》,使我深深认识到了劳动的真正含义:经过辛勤劳动,才会有无尽的甘甜与收获。我会以《养花》鞭策自己前进!

老舍养花读书笔记4

今天,我读了老舍写的养花一文,这篇文章主要描写老舍通过养花摸着一些养花的技巧,以及对花日久生情。看着开花就高兴,大小好坏也不计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从文中我感受到了老舍十分热爱生活,以及对花十分的仔细、喜欢。

这篇文章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是,作者身体不好,还坚持给花儿浇水、搬家。”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这是真的,每次爸爸养花都忘了浇水,总是让花自生自灭,让花死光光。可是姥姥家养的花、树都很茂盛,她经常给树浇水,让树结出了许多核桃。因为每年冬天姥姥都把花搬到农场的暖房,春天到了姥姥每天都让花吸收足够的阳光,天气变化时总是不会忘记把花搬进房间里来,她给花一次次地浇水、搬家所以她养的花到了季节就会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儿,可好看了。看到那些鲜艳的花朵儿总是让人情不自禁的摘一朵,就和作者的感受差不多。

通过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只要劳动,就有回报,以及能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会更加快乐。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老舍养花读书笔记5

《养花》主要写老舍先生在自家的院子里养花过程的真切感受,充分表达了老舍爷爷对劳动的热爱。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劳动中的酸甜苦辣有了深刻的体会。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呀!老舍爷爷的这句话不但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还揭示了为人做事的真理。其实,我也经历过这种事情。那时候我正读三年级一个暑假的下午,我正在拼装着拼图,太阳火辣辣的,热的人直叫,蚊子“大军”更是令人烦恼不堪,但是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拼装我的拼图,天气太热了,拼装起来相当困难,劲儿使大了,零件往两边滑;劲儿用小了,又粘不牢。涂胶均匀也很难做到。第一次失败了,但是我毫不泄气,再来第二次。我把胶水均匀地抹上拼图,使劲地按在手心下,毫不放松。一秒钟过了、两秒钟过了……一分钟过了、两分钟过了……我的手心里积满了汗水,手又酸又痛,脸上还不停的滴着汗水,我还是坚持不懈地挤压着,连拼图的锐角划破了我的手也不在乎。终于,一幅美丽的拼图在我的手中诞生了。我愉快地想:虽吃了些苦,也是值得的!

还有记的有一次,天气很寒冷。我家院子里的一棵树被一股寒冷的风吹的垂下了头。我赶紧把绳子把叶子绑在门上,让风吹不到树,我为了不这棵树被风吹到,我几乎把自己的手冻伤了。但是想了一下,虽然是吃了些苦,但是也值得的!

读了《养花》这篇课文后,我深深认识到了劳动的真正含义:在尝尽了苦、辣、酸、咸之后,才会有不尽的甘甜。

下载《老舍的平民生活》读书笔记(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舍的平民生活》读书笔记(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舍《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老舍《骆驼祥子》读书笔记【5篇】《骆驼祥子》读书笔记1小说通过一个旧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描绘了旧社会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善良、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

    老舍作品学生读书笔记五篇

    老舍作品学生读书笔记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舍作品学生读书笔记,欢迎大家......

    老舍作品读书笔记集锦[精选多篇]

    老舍作品读书笔记集锦7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舍作品......

    老舍作品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老舍作品读书笔记(7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舍......

    老舍的读书笔记600字(合集五篇)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老舍的散文集,这部散文集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人的思想与艺术的结晶。读完之后,老舍那深邃的思想就像余香一样久久萦绕在身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老舍的读......

    老舍著作骆驼祥子读书笔记[全文5篇]

    老舍著作骆驼祥子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6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舍著......

    老舍作品读书笔记感悟[优秀范文五篇]

    老舍作品读书笔记感悟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

    平民偶像(本站推荐)

    平民偶像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平民偶像的视频,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个人吧 在部队,他是“活雷锋”,转业到地方,甚至下岗,他仍然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为自己定下目标,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