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并非魏书生的瓜子壳-《魏书生的瓜子壳》读后感
并非魏书生的瓜子壳
-《魏书生的瓜子壳》读后感
吴菲 2014.5.18于唐山
人是充满灵性的个体,性格各异,但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比如父母的职责是养育年幼的子女;成年的子女也有职责赡养年迈的父母;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同时教师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他的心情,情绪,喜怒自然也来自于多方面,一如《魏书生的瓜子壳》里提到的王瑜琨的班主任:“一开始就虎着脸进了班级,一不小心看见了教室后面一小堆瓜子壳,脸上更是乌云翻滚”,为什么会这样呢,显然这位班主任把自己其他角色的负面情绪,带上了课堂,那么后面的“点火就着,勃然大怒”也就不足为奇了,故事的发展是作为班长的王瑜琨“顶罪”承认了错误,给了这位班主任一个台阶,化解了这场无谓的暴风骤雨。这位班长真的是有智慧,有担当。而这位班主任在为师的技术和艺术上可谓是惨败,虽然别的事情可能给她带来很大的怒火,但她不应该带着这个情绪登上讲台,更不应该将这颗怒火弹在课上引爆。应该怎么做其实无需多说,大家都能说出相同的道理和类似的解决办法,但要想做到,真得锻炼一副广阔乐观充满正能量的胸襟和及时的角色转换。这是硬功夫,有人天赋如此,那是她的幸运,也是他学生的幸运,没有这个天赋那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门技术,进行量化,固化的练习,待我们掌控了自己的情绪,那我们在后天也就得到了这些正能量,而老师的宽广胸怀和正能量一定会感染自己的学生,给教学育人带来莫大的好处。
宽广的充满正能量的胸襟,也许不是天赋,但可以通过后天量化的,反复的强化训练获得,这是我们人的学习能力的体现,其实就是什么?是战胜自己。战胜自己,对自身是一种强制性的强化的,甚至需要别人监督鼓励帮助的过程,我们毕竟是人,有着人的劣根性,所以自我强制和他人的督促,鼓励在很多人身上是有必要的。教师自己也经常要经历自我突破,才会不断的进步。
《魏书生的瓜子壳》的作者对魏书生老师的制度定制是不认同的,《魏书生的瓜子壳》的作者是这么说的:“在魏书生老师看来,凡是学生大多数赞成了、通过的、制订出来的,就是班级的民主制度,就要严格执行。但问题是,这是真
正的民主吗?”文章作者认为魏书生老师在“垂帘听政,是专制后的民主,是打着民主旗号的专制”。我倒觉得魏书生老师运用着这个制度是一个中性的制度,其核心是,自律、互相监督、外加自醒和小小的惩罚。这个制度用在了一个好的事情上,他的影响我认为是正面的,也不存在无形的手和打着民主旗号的专制这个事情,这个大帽子魏书生戴的有点冤。首先我们看看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魏书生老师是希望班级内不要乱丢瓜子壳。那怎么办?魏书生老师让学生民主讨论自己立规矩。看到这里,谁认为魏书生老师在搞专制?显然还没有,反对班级内乱丢瓜子皮当然是好事一件嘛,到此没有任何问题。学生立出的是自律,互相监督并伴有自醒和小惩戒的规矩,魏书生老师认同并执行了。这就是打着民主旗号的专制了吗?不片面吗?文中说“在魏书生老师看来,凡是学生大多数赞成了、通过的、制订出来的,就是班级的民主制度,就要严格执行。”我想知道,这是魏书生老师的真实想法,还是《魏书生的瓜子壳》的作者的主观判断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通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特别是第十章《一粒瓜子壳一千字说明书》,这段,我没有发现作者提出的“凡是学生大多数赞成了、通过的、制订出来的,就是班级的民主制度,就要严格执行”这个论断或者类似的说法。所以显然这个论断是《魏书生的瓜子壳》的作者自己的主观臆断。魏书生老师《班主任工作漫谈》原文中倒是有这么一段“ 十几年来,我任教的各个班学生,吃零食都是最少的,大部分同学跟我一样,不会吃零食。我总觉得社会再向前发展一万年,人均收入再增长一千倍,整个人类都达到极其富裕的地步了,到那时,我想仍然要提倡不吃零食。那决不是出于经济上节俭的考虑,更多的,还是考虑到一个有志者的个人形象,考虑到每个人身体健康,考虑到公共场所的卫生。当然那时低层次的零食也许不存在了,高层次的零食包装仍会污染环境。应考虑到人们更有规律地饮食起居、吃喝玩乐,考虑到人们该养成学习、工作时就全身心学习工作的习惯„„ 这不意味着一律禁止,旅游时,过年开联欢会时,还提倡大家吃。”可见魏书生老师还是有自己对事物的判断的,并没有搞“几个凡是”,也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亮明观点并对学生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至于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举的例子里,学生执法者去翻另一个学生兜里的瓜子的行为,现在看来确实有侵
犯人权之嫌,也许会让大家看了不舒服,但是我们结合当时七八十年代落后的时代背景,这在当时是不算什么的。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感恩社会和国家一日千里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权发展速度。
我认为教育活动第一基本的当然是技术,技术包含着教学和管理两方面,这是一项基本要求;更高一层的是包含着爱的教学艺术。每个老师都希望和学生其乐融融并且学生们纪律优良,成绩优秀。这是需要老师有良好的技术为手段的,我并不反对把他提升到艺术的层次,恰恰相反我很支持,也在努力,但我们切莫建造教育艺术的空中楼阁,而忽视了自身教学技术的发展与提高。一代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侠之大者,手上必定长着剑柄磨出的老茧。
培养自己宽仁的心态,辛勤耕耘,掌握先进高效的教学和管理技术,以一颗仁爱之心艺术的教导学生,这就是我想说的。
第二篇:读《魏书生的瓜子壳》有感
读《魏书生的瓜子壳》有感
一口气读完《魏书生的瓜子壳》,可谓感慨万千。首先佩服文章作者王开东的坦诚率真,敢于质疑名人,挑战权威。比起众多人云亦云,茫目追捧的人来更真实、勇敢。我欣赏这样的人,所以我的座右铭是“万事尊重内心的感受”。
谈到《魏书生的瓜子壳》,作者批判说:“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变相的惩罚,而且,这种惩罚中,有戏谑,有嘲弄,还有侮辱,因而比肉体的惩罚更让人心惊胆寒。班级一片洁净,很可能就是惩罚所产生的威慑。”坦白地说,这一点我早有共识。
还记得有一次,我班一位很落后的学生上课不读书,不写字,还影响别人,我任何教育方法都用过了,结果总是坚持不了多久。无奈,我一气之下将他赶出教室,放学后他仍未补全。当家长来接时,责问他为什么没写完作业,他竟说没时间写,老师把他赶出了教室。家长气愤地找我来评理,我的忍耐也已到极限,心想:你自己都教育不好,还有理由指责别人?于是气极败坏地说:“我就这样,你爱上哪告上哪告!”口头对孩子说:“你的家长既然有意见,以后你犯了错误就不罚站了,写200字的说明书吧!这可是著名班主任魏书生的发明,全国班主任的榜样!”这样的学生无疑每天都会小错不断的,果然第二天就又被我抓住,写200字的说明书。可想而知,对一个连写字都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是多大的挑战。到放学时他仍迟迟写不出来。这时,开始埋怨起妈妈:“就怪我妈,要不是她有意见,我也不至于吃这样的苦!”当妈妈再接他时,当着我的面竟然表达出了这样的怨言:“都
怪你,罚我站会不就完了吗?!”以后,当我让孩子们选择惩罚措施时,许多孩子都宁愿选罚站。
故事讲到这儿,写说明书算不算变相惩罚,答案似乎显而易见了。但是,因为是惩罚,就否定老师的作法这一观点,我却不敢苟同。全世界可能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我倒要问问,这世上有让人内心愉快的“惩罚”吗?除了“心罚”和“体罚”,还有其它的适用于学生的“罚”吗?罚款、处分似乎更加令人难以接受吧?因此,我认为,只要被教育者心里能认可,什么罚都不该被指责。在封建社会,有谁会认为家暴是不合理的呢?所以说,思想观念决定人的评价标准。
在我国“分数至上”的教育体制下,这些手段可能是许多老师不得不采用的方法。因此,我想,要指责,就指责我们这样的评价机制吧。只要成绩高,其它似乎都不重要了,不是吗?哪个名师不是教学成绩突出的呢?相反,成绩上不去,就算每个学生都觉得幸福快乐,又有谁会评其为“名师”呢?
所以,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个人都不必刻意去模仿别人,不必去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而要潜下以来,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旁观者也不必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哪个老师,哪种教育手段。
第三篇:一粒瓜子壳和1000字说明书
一天,生活委员报告说:“老师,这几天地面不干净了,不仅有纸,还有瓜子壳。”
“怎么办?大家讨论一下吧!”我说。大家首先确定了零食的范畴:非吃饭(包括间食)时间内吃的一切食物,统称零食(病号需要当然除外)。特别需指出的是瓜子、冰棍、糖葫芦等带壳、带棍的食物。
吃零食有没有利?当然有,但同学们认为,就总体而言,弊大
于利,表决结果,大家通过了在校内,特别是在教室内不吃零食的决定。
按照我们班的班规班法,有了一项较重要的规定,便要确定一位同学具体负责检查实这项规定,大家管这位同学叫“承包人”。
谁负责监督大家做到不吃零食呢?问题刚一提出,班内便有数10人竞争,大家都抢,究竟谁干?争执了一会儿,不知谁冒出一句:“平时谁最爱吃零食就选谁!”
“好!”同学们齐声拥护这个建议,大家推选卢建承包这件事。
卢建站起来问大家:“如果发现别人吃零食怎么办?”这一问,又引起大家热烈的争论:
“发现一次罚写1000字的说明书。”
“对吃瓜子的还应该罚得重一点!”
“重到什么程度?”
“谁扔到地上一粒瓜子皮,就罚写1000字的说明书。”
“瓜子带到学校来也不行,卢建有权力搜索吃零食的同学的衣袋,在衣服口袋里若发现有粒瓜子,就写100字说明书。”
“是不是太重?”
“法规订得严些是为了不让人触犯,你如果订吃一粒写100字,衣袋里有一粒写10个字,那别人就不怕,也就制止不住吃零食。”
我看大家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便说:“停止争论,现在表决。同意吃零食一次与1000字说明书的同学请举手。”
只有两名同学赞成。
“同意扔地上一粒瓜子皮就写1000字的请举手。”
班内举起了数十双手,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严罚吃零食者的规定。
第二天,卢建同学上任了,为了获得监督别人的权力,他先从自己做起,努力改变爱吃零食的习惯。
他控制住了,别人也在努力控制。通过决定后的5天内,大家都忍住了,卢建尽管注意观察,也没能发现该挨罚的人。
第六天中午,同学们正在教室吃饭、聊天,一位同学忘乎所以,平时他极爱吃零食,此时,终于控制不住,剥开一粒瓜子吃,并下意识地将瓜子皮扔到地上。
上任6天的卢建正为自己没能发现惩罚目标而着急,见状立即上前,当场让那位同学拉起,并问:“还记得班规吗?”“记不清了。”“那么,咱们去找法律顾问吧!”同学们管承包记录全部班规遵法的同学叫法律顾问。
找到法律顾问王海波,打开《班规班法》,查到卫生部分,吃瓜子的细目,明白了:“要写1000字的说明书,还要看衣袋里有没有瓜子,若有,每粒再加工100字的说明书。”卢建从那位同学衣袋里又翻出16粒瓜子,两者相加,便是2600字的说明书。
“好了,马上开始写吧!放学后交给我。”
16年来,我任班主任的各个班学生,吃零食都是最少的,大部分同学跟我一样,不吃零食。那决不是出于经济上节俭的考虑,更多的还是考虑到一个有志者的个人形象,考虑到每个人身体健康,社会再向前发展1万年,人均收入再增长1000倍,整个人类都达到极其富裕的地步了,到那时,我想仍然要提倡在工作、学习场所不吃零食,考虑到工作学习场所的卫生,考虑到人们更有规律地饮食起居,考虑到人们该养成工作学习时就全身心工作学习的习惯。
过去爱吃零食的同学跟我说;“刚开始,不吃零食不习惯,见了瓜子、羊肉串、糖葫芦就馋,就想吃,有时上课、学习时还惦念上哪去买,怎么吃,班里管得紧,过了几个月,也就习惯不吃了。现在感到利确实大于弊,不只节约了钱,更重要的是学习心静了,节省了精力节省了时间。”
当然,这不意味着一律禁止,旅游时,过年过节、开联欢会时,还提倡大家吃。
第四篇:魏书生读后感
《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地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拜读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文章,观摩了数十节精彩而又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使我深受感染和启发。黄爱华老师在教学上孜孜不倦地思考与实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1.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难发现这一点。
2.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学生又是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动对象。由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差参不齐”,但我们绝不能就凭此而人为地把学生分为好学生与差学生,只是发展的进程有快有慢罢了。黄爱华老师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把握好了两个字:“和”、与“平”。“和”指的是“和谐融洽的气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教学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是一位“独裁者”,应该是一位致力于帮助学生、涉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善于合作的“良师益友”。在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他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表扬与鼓励、蹲下身子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合作;我们也经常听到“再想想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伟大了,坚持下去前程似锦”等许多沁人心田的话语。所有这些无不反映出黄爱华老师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为人处事的原则。
二、追求卓越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识。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体现。黄爱华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求“实”。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没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就没有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只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的统一,教学才成为引人注目、令人为之倾倒的艺术品,教师才能成为受人钦佩的教学艺术家。”
求“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或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教学艺术是在科学地再现的求“实”中,师生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活”化,以达到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
求“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与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第五篇:魏书生读后感
倡导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莱阳市万第中心初级中学 宫淑娴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的自序中写的这段话,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书中风格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实例生动感人,言词恳切、入情入理,让人心悦诚服,堪称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教育诗》。魏老师用他自己的话,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幽默风趣地向我们介绍他的班级管理经验之谈。不但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很好的洗礼,而且从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管理班级的方法。细细品读和回味,在他众多精辟的方法经验中,给我感触最大的是魏老师的班级管理理论,他注重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他的教学策略之高明,教学手段之巧妙令人称道,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首先,魏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充分行使“主人权力”。他常说,教师是学生公仆,学生才是学校的真正主人。让学生们时刻认识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们才能把学习当作是耕种自己的“责任田”,而不是为老师或家长“打工”。魏老师班级的学生,每人都有自己承包的“责任田”。如,轮流承包的有:担当“值日班长”、抄写“每日格言”、主办 “班级日报”、教唱“每周一歌”等。固定承包的有:收发各学科每日作业、检查学生日记、课间纪律、花盆、鱼缸等等。这样,每名学生都有自己“说了算”的责任田,都是主人,都有机会行使主人的权力,都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这方面我效仿他的做法,做了以下尝试:轮流承包的有:选五名威信高的班干部轮流担任“值日班长”,全班共分四个大组轮流主办“黑板报”等。固定承包的有:每小组组长收交各学科作业,并交给各科课代表,卫生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班干部管理班级各自分工工作,各自卫生区的卫生及公共设施,开关门窗、电灯、水龙头,管理饮水机、图书角、废品回收袋等都有专人保管。这样,班级的各项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设施摆放得整整齐齐,完好无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身价值。
其次,魏老师在班级管理上,始终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相互管理。他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管理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等。写心理病历,有利于使学生跳出自我保护的小圈子,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选择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这就是魏老师爱的智慧,爱的艺术。我们平时在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是“苦口婆心”的数落学生,甚至还翻旧账,仿佛面前的学生一无是处,学生也会在这种影响下,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以至于多次去犯同样的错误,这让我们感到很困惑。直到了解了魏老师的教育方法,才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也使我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涤。这样既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严重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只有采用行之有效的纠错方法,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幡然悔悟,弃旧图新,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而唱歌、做好事,起到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作用,也起到了分散
学生犯错误的精力,将其导向真善美的疏导作用,起到了使学生发现一个新的更强大的自我的作用。根据魏老师的学生相互管理机制,我也引人了班级督察机制进行班级管理。建立班级督察记录本,分为学习、纪律、卫生、文体团队活动和文明礼仪品德宣传稿六大项,由学习委员、副班长、卫生委员、团支部书记和宣传委员记录同学在这六方面的优劣表现,进行相应的加分和扣分,每周一汇总。把分数按周记录在《班级日常操行评定表》上,学期末进行汇总,作为班级学生评优树先的主要依据。这样表扬了先进,激励了后进,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和精神面貌发生了非常可喜的变化。
第三,魏书生老师管理班级中靠的就是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一是民主,一是科学。一小点就是引导学生强身健体。在这两大点中,民主是基本的指导思想: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不唯亲,不唯富,不唯优,不唯近。为每一个孩子创设平等参与的机制,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和谐、主动的发展。学生能处理的事,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的信赖就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境界。魏书生借鉴吸收了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并把它结合运用到了班级管理实践中去,从而为班级管理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思路,并且获得了管理的成功。“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上运转,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书中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学校实行规范管理,全面推进体卫艺各种活动正常开展,班级要推选多才多艺的班干部,学生都大胆参与,非常乐意,兴趣很高,这样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特长,成为班级管理者,为班级争得荣誉。同时位魏老师也自己树立为班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管理不要出现“我管你服”的现象,总觉得自己是管理他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才能让学生服从管理,要与他们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魏老师曾这样说教室是学室,教材是学材,把教师当作学习上的共同的探讨者和交流者。转变教室、教材、教师的观念,那学生对学习自然就感兴趣了。老师要把自己定位于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服务员。这样,面对学生的各种举动,老师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应对,真正成为良师益友,获得更好的效果。
读过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之后,感觉他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处处都是发现,处处都是人生感悟的奇妙境界,在他的世界里,教育也是享受。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深邃的哲学气质,让人仰慕,望尘莫及。我相信,走近魏老师,必定能为自己寻找到一座指引航向的灯塔。我学习了他的管理班级模式,并运用到我的班级管理中,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普遍得到增强,焕发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因而把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引入班级管理中,对形成特色班级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