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常院玲
本学期参加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座培训,也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2016年9月进入太原市外国语学校以来,已经当了将近两年的班主任。在魏老师的书中,他曾说: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我相信很多看过这本书的老师对这句话印象很深刻。书中很多思想会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相互关心着,帮助着,团结着,离开了这个家庭就走进了社会。一个班集体更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集体便可能有什么。既然是一个小社会,就应该有一个管理问题。
对待后进生,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不唯亲,不唯富,不唯优,不唯近。为每一个孩子创设平等参与的机制,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和谐、主动的发展。学生能处理的事,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的信赖就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境界。懂得欣赏学生。在学生教育中,欣赏和批评学生,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经常鼓励学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赞扬学生时,学生能显示友好的态度,学习积极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的细微处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留心他们的长处,并能真诚的表扬他们,学生的自信心能得到提高。
魏老师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当作,一定要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你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第二篇:魏书生
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
清林高中:王文双
今天我校老师共同观看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的专题讲座录像,听魏书生的报告,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第一,我们要学习他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因为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对教育事业才会如此的真诚热爱,爱得只讲奉献,不求索取;他才会有把从事教育工作看作是对党、对人民的回报,对大自然的热爱这种崇高的从教动机和幸福观,把工作看成是品尝人生的欢乐,树立视事业如生命,爱在其中,以苦为乐,为之献身的信念;他才会树立心中时刻装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第二,我们要学习他源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那份深沉博大的真爱。是他心中那份真爱让他做到教书育人,德育先行;做到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做到能民主、科学地管理班级;做到了以博大的胸怀,真挚的爱心,长年累月、点点滴滴、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真正实践心目中有“人”的教育,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三,我们要学习他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生活作风。他那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态度;他那真心实意,踏踏实实地工作作风;他那自觉、刻苦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断自我完善的精神;他那健康的情绪、平稳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善于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多看前面,少看“身边”;多看有利,少看不利;多看自己的长处,少想自己无法改变的弱点。真正笑对人生的境遇观。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启迪着我们。
一切为了育人,这是魏老师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全部活动是一切为了育人的教育思想。育好一切人是他的一切为了育人思想的深刻内涵。他不主张基础教育要择天下英才而教之,而应当是为所有未经选择的每一个学生打好基础。他紧紧把握住教人做人和育人成才的教育目标,他的全部教育活动都是为这一目标服务。我们平时讲教书育人,往往解释成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但在魏老师那里,全部教育活动,包括教书都是为了育人。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迷恋,源于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的职业。带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他放弃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终于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终身教师,以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魏书生有着真真切切的情感。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每一次聆听魏先生讲话的过程就感觉是一个精神享受的过程。在班级管理民主化主题讲座中,魏先生讲了四点:
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2、师生间要建立互助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
4、决策过程要民主化。在整个讲座过程中让我再一次深刻感受到,魏先生爱自己的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所以他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一种享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喜欢魏书生老师这样的一句话:“守住心灵的宁静,守住自己快乐的阵地。”
2009年12月20日
第三篇:魏书生
魏书生:探索语文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途径
我和学生讨论怎样搞好语文教学,有学生说语文课有点像豆腐,水分很大,晾干了真东西不多;有的说语文课像弹簧,能伸能缩,一篇课文讲一节也行,两节也可,三节四节还有话可说。
语文课确有这样的特点:一篇课文,即使是一篇非常浅显的千字文,硬要围绕它说很多话,硬要编出许多目标,硬要围绕这篇文章从语音、文字、词汇、标点、单句、复句等方面出1000道试题,能不能出得来?显然能够。但能不能因此在讲课的时候就可以方方面面都讲到呢?显然不可能。
另一方面,语文又有这样的特点,人们可以任意删掉现行语文教材中的任何一篇文章,学生的语文能力照样可以提高,知识链条也不会中断。
这就说明语文知识也是有序的,我同学生商量:中学生不是大学中文系学生,更不是中文研究生或语音专家、文字专家、语法专家,更不是什么鲁迅作品专家或红学家;不需要教学中解决的就不能去解决,也用不着让学生无尽无休地讨论。我们师生经过反复商量,将语文知识以树式结构表述、归纳为4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见下页附表)这样学生感觉语文知识也像数理知识一样,脉络清晰,知识点明确。
语文知识结构图,像中国交通图。第一层次的知识像省,第二层次的知识像市,第三层次的知识像县,第三层次以下还有更细密的知识点,好比村镇一样。学生面对这张图,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就可以驾驶着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一个类别一个类别地征服语文知识目标。
明确了学什么,接下来便是怎样学的问题。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要靠掌握语文知识,要靠坚持不懈的听、说、读、写实践。实践过程中,有许多实事要做,写作业,写日记,办日报,练字,搜集名言,读课外书,出考试卷,等等。不统筹安排,我和学生都常常顾此失彼,手忙脚乱,互相干扰,以致不能形成合力。
于是我们师生从管理的角度思考语文教学,制定出适合我们实际的规章制度,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做哪些事,不做哪些事,哪些事多做,哪些事少做,都用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师生强调以法治语文教学,减少随意性,减少人治的成分。
我们努力将事情、时间、承包人三者落到实处。朝着“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的目标努力。我和学生经过筛选,觉得和语文教学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实事共有34件,然后又将这34件实事分成6类,具体制定出了计划,规定了做事的人、做事的时间和方法,这叫做计划系统。为了使制定的计划落到实处,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我们还建立了监督检查系统。
只有计划系统和监督检查系统,还不是一个完整的以法治语文教学的大系统。因为任何计划、制度都有一定的时空范畴,一旦时空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若仍要按老规矩办事不可,就免了不了要犯错误。为使语文学习能适应变化了的时空条件,我们建立了反馈制度,定期对计划制度进行评议,补充不完善的,废除不合理的。
十几年来,依靠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又建立了三个系统,这样我们班级就基本走上了以法治语文教学的轨道。
下面简述这三个系统。
(一)首先是计划系统
计划系统将34件实事分为6类:每天每人必做的6件事、每天按学号轮流做的3件事、每周做一次的3件事、每学期做一次的9件事、不定期的6件事、和语文教学相互渗透的7件事。
1.每天每人必做的6件事。
(1)写500字语文练习。
学生管这样的作业 叫定量作业,所谓定量作业 就是字数确定,内容不限。每天每人必须写够500字。这500字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实际水平,选择适合的内容,课堂笔记和课堂练习的字数也算在500字之内,如果课堂上已做了200字的笔记,则课后须再写300字的作业。
这个数字是常量,期初不减少,期未也不增加。这就使学生大脑这部汽车处于匀速运动的状态,便于学生把握自己。
习惯使人变得轻松,每天都做同类的事,可节省犹豫、定计划的时间,更节省了因拖拖拉拉而浪费的时间。
(2)每人写一篇日记。
每位学生一入学,便要开始写日记。“不会写怎么办?”有人问。保证都能会写,学习最差的同学也能会写。刚开始别要求太高了,能写的多写点,后进同学只写一句话:“今天我到实验中学读书了。”第二天,介绍自己的同桌,只写两句话即可。第三天,三句话,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如此类推。不怕慢,只怕站,日子长了,习与性成,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也增强了战胜自己的能力。
(3)口头作文。
每天语文课前,全体起立,师生问好之后,不坐下,随机出一个作文题目,同学们站在那里七嘴八舌地口头作文。例如,“中国入关的利与弊”“第三次世界大战──经济大战的打法”“租让土地利弊谈”。有时我出题目,有时请学生出题,总之都是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他们谈起来热火朝天,有时眉飞色舞,既训练了他们说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4)明确自己新学知识在语文知识结构图中的位置。
每当学一个新的语文知识点,便引导学生将这一点与语文知识结构连接起来,这样能提高记忆效率,使零散的知识串在一起,不易散失。
(5)统计“三闲”的数量。
我们把“闲话”、“闲事”、“闲思”(即胡思乱想),叫做“三闲”。中学阶段,学生相当多的时间被“三闲”占据着,这样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更不利的是容易养成不良习惯。于是我们师生提出了把“三闲”压到最低点的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在日记本上统计一下说了多少句闲话,做了多少件闲事,用了多少分钟闲思。日久天长,“三闲”明显减少。(6)强化效率感。
多年来我反复强调,必须从学生时代就培养自己的效率感,不断强化效率感。每天首先区分哪些劳动是有效的,哪些属于无效劳动,然后将有效劳动和具体时间联系起来。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就要讲求效率,力争在规定的单位时间内做完。例如:跳读文章,1500字/1分钟;速读,1000字/1分钟,细读,200字/1分钟;抄写,30字/1分钟;默写,35字/1分钟;写作文,1000字/1小时;朗诵、演讲、口头作文,200字/10分钟。每天的听、说、读、写训练任务都按这样的速度去完成,久而久之,增强了效率感。
由于平时注意增强学生的效率感,每天6件事做完,平均用31分钟:口头作文、新知识归入总体知识结构是在语文课堂上,日记用14分钟,作业 用16分钟,统计“三闲”用1分钟。我常常外出开会,学生在家自习,我即使不开会,也有多半时间是学生自己上语文课。这样,语文45分钟,可以完成当天任务还有余。2.每天按学号轮流的3件事。
(1)办日报。我们班级从1984年1月开始办《班级日报》,每天一期,寒暑期也不间断,大年三
十、正月初一都照常出报。本班新闻、消息等内容必须占60%以上。新报纸要在当天中午12点之前夹到报夹子上。全班同不按学号轮流当编辑,每天一人,两个多月轮到一次,负担也不重。轮到谁,组稿、排版、报头、专栏、尾花设计就全由他一个人说了算。每个月还将报纸装订起来,一个月算是一个合订本,目前我们班已积累了158本《班级日报》合订本。
(2)搜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
18年前我们师生就开始搜集格言、警句。办法是按学号轮流,每天总有一名同学将搜集到的一条格言、警句,在头一天的晚上写在黑板的右侧。还要写上名言是谁说的或警句的出处,再写上搜集这条格言、警句的同学的名字。这件事轮流做,谁的负担也不重,但大家每天都能学到一条格言或警句,日久天长,潜移默化,使思想变得敏锐、深刻。
(3)实行“课堂教学的6个步骤”。
14年以前我们师生共同商定了比较适合我们班级实际的课堂教学的6个步骤,至今大部分讲读课我们依然进行。实行时有的步骤大家齐做,有的轮流做。比如“定向”,今天你们几位同学定向,明天可能由另外几位同学定向,其余“答疑”、出自测题、“自我小结”亦如此。
3.每周做一次的3件事。
(1)练写字。
每周星期三,用半节课时间,全班同学练钢笔书法。有时我领着学生练,有时请班级字写得好的同学领着大家练。连续几届学生每人都有一本钢笔字贴。班内写字比较乱的几名学生除每周上一次书法课外,每天还有临贴、仿写的任务,从每天20个到50个不等。(2)学新歌。
18年来,我们班一直坚持每周学一首新歌的制度。每首歌的歌词实际都是一首诗。会唱歌,也就会背诵这首歌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多背了一些诗。这些年来,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平均学歌都在100首以上,这100多首歌词,自然提高了一点学生的文学储备量。
(3)文学欣赏课。
到临毕业那一年,我们规定每星期五的语文课为文学欣赏课,我喜欢给学生读当代青年作家的散文、小说、报告文学。陈祖芬写的报告文学《当代青年》,鲁光写的报告文学《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还有写栾茀的长篇报告文学《追求》,写葛洲坝建设者的报告文学《当惊世界殊》,都曾给我们师生以深深的鼓舞和激励。4.每学期做一次的9件事。
(1)确立座右铭。
多年来我们班每位同学每个学期都要重新写一遍座右铭。做成长10厘米,宽6.18厘米,一面高1.5厘米的三角形艺术品。纸板的,木头的,铁的,塑料的,贴金箔、银箔的,百花齐放。上写三部分内容:终生崇拜的伟人的名字;本班要追及的同学的名字;针对自己的思想弱点,找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话或格言。同学们写的都是中外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伟人的名字,如周总理、雷锋、张海迪、华罗庚、陈景润、爱因斯坦、爱迪生、居里夫人、海伦·凯勒„„这样就能使学生天天都能想到自己崇敬的人,不知不觉地产生某种同化作用。(2)出考试卷。
18年来,我不出题考学生,但不意味着不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采用的检测方式是学生出试题。至少每个学期出一次,也有时同学们要求,一个学期要出四五次。每次出题之前,大家先确定试题大纲,即本次试题考察目的,一共出几道试题,每道试题的考核范围,试题量,分数比例,都有具体规定,大的方面管住。在这个范围内同学们尽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花样翻新。出题时在卷上标明出题人姓名,然后由承包考试的人收齐试卷,大家再抽签答题,答卷之后再交给出题人评卷。
(3)重现知识结构图。
每学期都用一节课时间,学习讨论语文知识结构,我们已掌握了哪些,本学期还将要学习哪些知识点。
(4)写教材分析。
18年来,我一直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新教材。我总是让教导处在放假的时候,就把下学期新教材取来,发给学生,要求每位学生在假期就学新教材,学习之前,先每人写一份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需做7年事:列生字表、列生词表、单元分析、习题归类、知识短文归类、书后附录、列文学常识简表。
写这样一份教材分析,篇幅大约在1500字以内,初次写一份需3小时左右,以后每册书都写,效率就能高些。写完之后,学生便可一类一类地自学了。
我觉得,自己教语文省力而学生成绩高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把书读薄,站在一册书的角度突破重点,所以我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讲公开课,都愿给学生介绍读一本语文书的方法。
(5)复习一类文章的读法。我先教给学生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的读法,然后再学课文。教了这些方法后,每学期再用一节课时间复习一遍。
(6)复习一篇文章的读法。
18年来,我不给学生抄课文的段意、中心、写作特点,而是教给学生划分层次的5种方法,归纳中心的6种方法,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5种方法。学生用这些方法做钥匙,去开一篇篇文章的锁。偶遇打不开的,老师再讲,既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又增强了思维的乐趣。这些方法,每学期需再复习一遍。
(7)写作文。
因为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作文便可少写,为了教会学生互批作文,一学期还是要写一两篇。
(8)批改作文。
我从1979年开始,引导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怎样互批?每一次只一条批语,以后每次增加一条,一共增加到10条,每条批语针对一个方面给5分,满分为50分。这10个方面是:第一,格式是否正确;第二,卷面是否整洁;第三,错别字几个;第四,有几处病句;第五,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第六,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第七,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具有典型性;第八,文章结构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照应;第九,表达方式是否符合作文指导或文体的要求;第十,语言是否简练、流畅。
学生互批作文有利也有弊,但18年实践使我体会到,对我这样在时间的夹缝中生存的语文老师来说,利还是远远大于弊的。
(9)作业 检查积累。
18年来,每位学生的作业 及日记均须写清年月日。除平时抽查外,每个学期放假前总结检查一次。然后将本学期182页的语文作业 本装订在一起,放班级统一保存。其余各科也同时检查,统一保存。毕业后可取走,也可继续放在班级,现在我们教室后面的作业,如果叠成单摞已经达到68米高。如果半年检查时,哪位同学不够182页,那么少几页就要补几页。意在养成学生说了算、定了干的品质。5.不定期的6件事。
(1)读课外书。
18年前,班级设立了图书箱,一年又一年传下来,现在已经是个图书楼了,里面最多的是人物传记,每届学生都有一位做图书管理员,负责保管和给同学们办理借阅手续。(2)郊游。
几年前我额外工作不多的时候,曾确定每周带学生到郊外游玩一次,现在工作多了,也力争每学期领他们去几次:到冰封的大河上跑接力,打雪仗;到白茫茫的大雪下去寻找生命的踪迹;采集标本、摸鱼捉虫„„观察自然,陶冶情操。
(3)介绍学习方法。
有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不好是由于没有好的学习方法。18年来我经常在语文课上向学生介绍名人、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国内外学法专家使用或提倡的学习方法,班级也经常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研讨会,受到学生欢迎。
(4)介绍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及国内外教改信息。
学生愿意参与教育,喜欢了解心理学知识,渴望了解国内外同龄人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语文课上适当介绍这些内容,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一方面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5)相关学科渗透。
为提高学生对语文是工具学科的认识,我曾多次请学生写作文或命题日记,如《谈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谈压强》《谈浮力》《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的异同》。写这类文章,既加深了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又增强了写说明文的能力和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6)介绍国外科技动态。
为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正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代,18年来我经常将自己订阅的《国外科技动态》这本杂志上的文章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现状和一些激动人心的新发明、新创造、新工艺、新成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为中华的崛起读书的紧迫感。
6.和语文教学相互渗透的7件事。
(1)写学习病历。
学生考试出现了较大错误,便请他写一份学习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这样5方面内容,既有助于改正错误,又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
(2)写个人法院审判程序。学生学习拖拉或马虎等,就请他写一份审判程序,原告、被告、律师、法官都是自己一个人,引导学生跳出自我保护的小圈子,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角度,客观地看待自己。(3)写说明书。
学生犯的错误有较深的思想根源,便让他写一份心理分析说明书,写清楚事先、事中、事后心灵中新我旧我不同的斗争过程。
(4)智力训练。
为强化学生的效率感,班级经常开展背短文比赛、书法比赛、记忆竞赛、猜谜语竞赛、成语接力竞赛等,这些比赛有的仅五六分钟,用时间不多,上课累了的时候,调节一下,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5)三结合学语文。
语文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三个结合,即:学与用结合,听、说、读、写结合,语文学习与语文科学习结合。所谓语文科学习,是指课堂上语文教师领着学生学语文教材,真正的语文学习途径则比语文科学习多得多。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语言环境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无时无刻不可以学习语文。注重三个结合,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去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语文学习。
(7)引导学生练气功。
我觉得气功理论,博大精深,气功实践,奥秘无穷,将气功引入教育教学将是极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我已经练了12年气功,已经领着学生练了10年气功。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前,全校放气功音乐,全校师生放松入静练气功。练气功能使人胸怀开阔、提高悟性、增长智慧、精力充沛,明显有利于语文教学。在外地上课我也喜欢引导学生入静入境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师生融洽和谐,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共6个类别34件和语文学习有关的事,我们师生都做了较明确具体的规定,计算一下,除轮流做、语文课上做和学校其他活动融合在一起做的事情外,每天都需学生用时间的只有写日记、统计“三闲”、500字语文练习,前面已经说过这3件事共需31分钟,语文课上倘抓紧基本可以做完,即使我讲课,学生一节课一个字没写,课外学31分钟也是支付得起的。
(二)再谈监督检查系统 我们建立了解5种检查监督的方式,并且制定了具体的检查时间、检查方法和奖惩措施。
1.自检。
18年来,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把检查监督的着重点放在学生自检上,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忠实于自己的习惯。2.互检。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互助组式的。两名性格、爱好相近的同学要求成立互助组,大家认为有道理,同意了,他们便搞语文学习互助。互相检查督促对方执行语文学习计划、法规、制度的情况。也有时是临时组成的互助组。另一种互检方式是保护人式的,请后进同学给自己找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学做保护人。保护人负责监督检查这位后进同学执行语文学习计划、制度的情况,发现有拖拉现象,及时给予批评纠正。3.班干部检查。
常务班长、值日班长、学习委员、科代表按照自己的职责范围检查、监督学生执行语文学习计划的情况。另外还有单项检查负责人,如检查任务量最大的是日记,指定专人承包检查,语文作业 也指定专人承包检查。专项负责人有权随时抽查某个人的任务完成情况。多年来我教语文从来没请人代过一节课,我外出开会都是这些干部们出面组织大家自学语文。我一直对一届又一届的干部们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4.班集体检查。
引导班集体树立好学上进的风气,对不认真执行学习计划、制度的学生形成一种批评、帮助的集体舆论,这是最重要的集体监督方式。另外,我们还不定期地选“学习最认真的人”、“做事最拖拉的人”、“最珍惜时间的人”、“最爱帮助别人的人”、“最不忠实于自已的人”,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督检查的作用。另外,每个学期班集体对半年来每位学生执行计划、制度的情况,都有一次认真的、总结性的检查。5.语文教师抽查。
有了以上4道检查监督的关口,留给我的任务就极少了。没有人来问我什么,有事都去问干部,毕业班我教得还是很轻松。
(三)最后谈反馈系统 1.个别讨论反馈。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经常和学生讨论学习计划、制度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个别问题,则个别调整。如500字练习个别人则是每天完成300字即可,有的则需达到700字。
2.班干部反馈。
同学们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班干部比我了解得多,他们经常开会讨论计划,制度是否完善全班。原来我们曾规定每星期集体检查一次定量作业,后来干部们感觉太烦琐,便修改为一学期检查一次。3.班集体反馈。
学习计划、制度要进行比较大的修改,必须经班集体表决通过。如18年前我们定的计划是每星期写一篇作文。1983年大家废除了写命题作文的计划,而强化了写日记。到1988年学生讨论认为完全废除也不好,便又制定了每学期写两篇作文的计划。4.家长反馈。
我通过和家长通信、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征求家长对学习计划的看法。有位家长专程到校来找我,求我给她的独生儿子加倍地留作业,我说服她放弃了这一不科学的要求,但对其中合理的部分,我还是采纳了,即针对她的孩子字写得太乱的毛病,每天比别人多写130字的小楷。
有了这样4种反馈方式,就使我们的学习计划、制度符合学生、干部、教师、家长的心理实际。也保证了在时空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计划、制度能从新的实际出发,得到及时的修改、补充,甚至废除。
制定了较完善的语文教学计划、制度,再建立了检查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就保证了语文教学管理不会出现较大的失误,就使语文教学走上了法治的轨道,就初步实现了语文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
13年前,当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在全省教育战线开展向魏书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的时候,许多同志眼见我超负荷运转,都替我担心,怕我累垮,劝我不要再做语文教师这又苦又累的工作了,可我眷恋着它,舍不得离开。这些年以来,负荷越来越多,但就班级工作和语文教学而言,却越来越轻松。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成绩逐渐提高。单就人们最看重的智育一个方面而言,成绩也较理想。1988年毕业的学生是受干扰最大的一届,那是我刚当书记兼校长的三年,没经验,少办法,又总外出开会,可到升学时,我当班主任并教语文的两个班135名学生全都达到了升学分数线,全市44所中学超过600分的考生共30名,我们班就占了10名。全市仅两人语文达到109.5分,都是我们班的学生。显然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语文教学管理自动化弥补了我投入时间极少的不足。
教育是古老的事业,语文是古老的学科,惟其古老,我们的前人才给我们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继承。但从另一方面看,人类毕竟还是在青年时代,人类活动到今天,不过活了170万年,也许还能活340万年、680万年,甚至几千万年也不灭亡。显然人类将来要走的路比起已经走过的道路来,不知道要长远多少倍,正因为如此,一定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等我们去探索。我只是站在真理之山的脚下,我愿朝着山的高处攀登。
(魏书生 《育人教书》)
第四篇:魏书生
六步教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一、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例如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一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译,哪一段是重点。还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二、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三、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四、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六、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
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
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魏书生同志总结出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包括:第一遍,跳读。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字。第二遍,速读。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字。第三遍,细读。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步任务。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四遍八步读书法,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恒,就是在学习中要有恒心,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魏书生老师所提倡的民主,是指群众才是真正的主人。如果对学校而言,教师才是主人;对班级而言,学生才是主人。校长应该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教师应该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服务。魏书生老师讲的科学是指做一切事情都应该有计划、有检查、有评价,而不应该是盲目的,随心所欲的,杂乱无章的。科学应该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教师在工作中要想做到科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教育规律,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幸福。
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教育改革
教育是研究艺术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它应该是千差万别的、百花齐放的。
一个改革者应该有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
教育管理
宇宙空间并不开会,但数千万星体,却照样井然有序地运转着,这不是对人的启示吗?
领导者应该研究什么问题呢?就是那些带规律性的问题,那些乱子还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
教学民主
民主象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敞。
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应最大限度地依靠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少一些人治,少一些无效劳动。
语文教学
讲思想教育,往往使人误解为政治说教,可不可以叫思想感染?感染,就更富有艺术性,富有人情味,符合心理学的规律。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并根据研究成果纠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确实可以改变教与学不协调的现象。
教学方法
应该经常和学生商量一点教学实验,这样就使教学充满了源头活水。
“帮助”二子很重要,帮助学生学习,就不是让学生学习,更不是强迫、命令学生学习。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
语文教学厚古薄今、厚现代文学薄当代文学,不能算作什么好现象。
自觉学习
只把考试分数作为果实去精心培养,结果使许多学生舍本逐末,不顾大的方向,而用全身心的代价去挣分数。结果分数到手,学历到手,学习到头。许多知识漫不经心地丢掉了,至于更新更谈不上了。
人是有两重性的,幼稚也是相对的。不应该轻率地给那些智力较好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下幼稚的结论。他们灵魂深处,一般都有较复杂的闲思缠绕着,使他们无力自拔。
自学
学生最初没有自学习惯,好象一部静止的汽车,产生培养好习惯的欲望好象打着了火,第一次推动不能性急,要慢,慢才符合运动规律,才符合人的心理状态。
文章是越不写,越不会写,越不愿写,越不敢写。
开发脑力
人的潜力无穷无尽,作为挖掘潜力的第一步,首先要树立起人的潜力无穷无尽的观念 魏书生教育思想中,民主化教学思想是最闪光的地方之一。他从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决策过程要民主四个方面,体现了他的民主思想,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内动力。
要学习的主人,不要学习的奴隶
学生中一部分是学习的主人,一部分却是学习的奴隶。
是学习主人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有的理想还比较远大,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强。知识每天每月学哪些内容,都能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听课注意力好,自习效率较高。课余时间也有计划内的实事可做。这些学生和老师合作很好,但从来不抄袭,学习成绩好。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内心深处的需要,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
是学习奴隶的学生主要表现是:为避免父母的指责或老师的批评而学习。他们缺少或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父母或教师推一推,他们动一动。有时他们想学习,可又不知从何学起,用什么方法学。上课时常为不能集中注意力而苦恼,自习或无事做,或明知有事却尽可能拖拉,作业得过且过。课外时间就更没自控能力,他们喜欢依赖老师,可老师让他们做的事他们又常常拖拉甚至不做。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心血来潮时也能学一阵子,但很快就会冷下来。他们常把考试分数作为学习的终极目的,而考试分数又不高,学习成了他们的负担,成了包袱,成为一种痛苦。
显然,学生自身的利益需要的,老师和父母喜欢的,祖国和人民需要的都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而在几乎每一个班集体中都存在着这样两部分学生,还有的学生处于两者之间。显然,当教师的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习的奴隶们得到解放,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班集体学习的主人越来越多,从而也就使自身的教学工作得到较大程度的解放。
创设课堂民主气氛,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是很重要的。魏书生老师常说:“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同志式的平等互助关系,老师既是长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有敢说话、敢问问题的勇气,且不感到紧张和压抑。即使学生有违犯纪律的言行,或者出言不逊,有损老师的„尊严',老师要能宽宏大量,不训斥指责。有时还可轻言细语相劝,讲清道理,提醒注意,防止再犯。只是对那些有影响整个课堂听讲的言行,才提出严厉的批评。”的确,如果老师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只能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一不如意就批评指责,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老师的“恨”,形成对立情绪,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是无法形成的,学生即使有一点兴趣,也会受到压抑,尤其是差生。实验表明,凡是学生对老师有亲近感,就爱听这个老师的课,对老师上的这门学科也就慢慢地产生了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这是因为,恐惧心会麻痹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动: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一个学生在正常的状态下能够完全正确地回答问题,而在恐惧的状态下就会惊慌失措,变得愚笨。即使他脑子里有这些知识,他也可能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或者说得颠三倒四。美国学者帕特里克的实验结果有力地证明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在实验中,受试者为大学,一组在和平静谧的情况下进行,另一组在外界刺激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这两组比较的结果,常态组表现出运用理智解决问题的百分数,远高于实验组。在我国,有人作过调查研究,亦有相同的结论:同一班组学生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效果相差悬殊。在情绪好的情况下,课堂提问 15 个内有 8 个质量较高,发言 24 人次,有 7 人次有创见。而在情绪差的情况下,提问仅 4 个,发言 10 人次,质量都较差。
差生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若忽略了差生,上课时情绪一般都较差,因差生无兴趣,就会捣乱。因此,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对整个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困难很大。即使尽了最大的努力,取得一点进步,还是得不到老师的承认。这些学生很少尝到学习的甜头,得到的往往是老师的批评和指责,以及同学的冷遇与讥笑。这样,差生越学越感到苦恼,越学包袱越重,越学成绩越差。如何改变这一状况 ? 老师除了转变教育思想,改变对差生的态度外,还应给差生传递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如果差生在此获得成功,将会产生一种愿意学习的动力,变成学习的主人。因此,老师对差生获得的初次成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差生总结成功的原因和方法,以及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励差生对新的更大成功的追求,尝到成功的甜头,精神上得到满足。
沙塔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他曾经对他执教班里最差的一个女学生说,你是不是不要在实验班里上课更好些……这句话几乎是用耳语的声音说的。可是那一双眼睛啊!小姑娘眼里凝结着的不仅仅是绝望的恐惧,而且还有难以忍受的肉体的疼痛。沙塔洛夫后来回忆说,这种眼神只要看一次,一辈子也忘不了。一次在批改作业时,在这个小姑娘的练习本上竟发现了诗句。她是对印度数学家勃哈斯卡拉于 1114 年编题的解答。
原题 : 一群猴成两组在玩耍,猴子总数 1/8的平方在小树林里,跑呀,跳呀,一会儿上,一会儿下。12只猴子欢快的叫声在清新的空气中回荡,你能告诉我小树林里一共有几只猴子吗 ?
解答: 细细看过这道题,我把答案告诉你:用 x来表示小树林里全部猴子的总数。从 x里减去12,正好等于(ⅹ/8)的平方。这个式子很简单,列出它来不费力,答案就是 16或者说是48。
差生不一定样样差,也有其特长,教师应引导差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扬其长,避其短,并引导他们重视和发现自己的长处,使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笨,树立学习信心,产生学习兴趣。虽然有些差生各科成绩都较差,但老师还是应对其仔细分析,寻找学习上的突破口,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某一方面实现一点突破。笔者在高中一年级任教时,发现有几个特差生(七科成绩 300 分以下,当年新生录取分数为 545 分),不论哪一科都很差,后对他们进行仔细分析,发现他们之中有三个学生有音乐方面的素质,两个有美术方面的才能,两个是体育爱好者,我给他们找各专业辅导老师,由于是他们喜欢的学科,专业进步很快,从而带动了文化课的学习,后均考上大学。差生一旦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进步,教师要因势利导,运用鼓励、诱导、激励等手段,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然后按照兴趣的迁移规律,设法使学生对整个学习都充满信心与兴趣。一学生对画画特别感兴趣,但成绩很差,在一次语文公开教学中,教师特地请他为课文《翠鸟》设计一幅插图,在教学中收到良好功效。老师们对这一幅画给出了好评,后来这位学生对语文渐渐产生了兴趣,利用他画画的有利因素,导致语文成绩直线上升。
魏书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叫差生回答问题,叫差生到黑板上板演。当然,魏老师出的题目都适合差生的知识程度,学生都答对了,即使差生需要思索,一时答不上来,教师要给予提示,不要急急忙忙停止回答。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开导他们的思路,让他们争取答对。对了要及时给予表扬,错了要帮助差生找出出错的原因,鼓励他勇于纠正错误,争取进步。
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对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较好的功效。魏书生在教学中时而使用暗示法,通过轻松愉快的状态去改变差生上课怕提问、课后怕作业、出现过错怕批评、平时怕家访、学期结束怕考试的局面。他根据洛扎诺夫暗示法的原则,让差生在学习中消除紧张之感,看到自己的进步,成绩很快提高。反馈给老师、同学、父母,大家都感到高兴。同时考试评价,标准可不统一,降低差生的评判尺度。这样,久而久之,差生就跟上了队伍,甩掉了“差生”的帽子。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魏书生老师认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要互相尊重,互相信赖,形成合作共事的关系。那些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人物”,学生只能起配合作用的看法是不恰当的。
学生上语文课要进行四种实践,即听、说、读、写,这样才能增长四种能力。如果教师把课堂变成讲堂,只是自己一讲到底,那么讲的技术再高,最终效果也不会太好,因为学生失去了说、读、写实践的机会。广大“第三世界”学校的学生,许多人有意注意能力持续不了 45 分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听得太多,失去了练习、消化理解的机会,时间长了,越欠
越多,上课就会越来越没兴趣。
上课时,只解放学生的耳朵,却堵住他们的嘴,捆住他们的手,由教师唱独角戏,实在是费力不讨好。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说,让学生读,让学生写,让他们实践操作,这样,学生们的兴趣比听老师的独角戏要浓得多。
比如板书学习重点,一般是老师写,偶尔有几次请学生写,同学们关注学习重点的兴趣就浓一些。如果请几名同学同时写,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些。
读课文,教师范读是一种形式,学生范读、朗读、念读、齐读、分组读、跳读、速读,同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形式。考虑到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不断变换讲课形式,学生就能从上课到下课始终有较浓的学习兴趣。
魏书生主张:上课时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一次魏老师到外地上课,讲的是《爱莲说》,字、词、句、学习重点都解决了。到第三步翻译课文时,他请同学们选择翻译方式。表决结果,大部分同学希望老师给翻译。魏老师就跟同学们商量说:“我是个懒老师,不愿意多讲话,在我们班上课的时候,学生能讲明白的都让学生讲,结果学生越讲越能讲,咱们也试一试,请水平高的同学给大家翻译。他实在译不出的地方,老师再帮忙,好不好 ? ”同学们通过了他的建议,选了一名同学给大家译,同学们给他补充,给他出主意。大家积极性很高,没想到不靠老师,他们就译出了全文。临下课时,魏书生请同学们评课,有同学说:“老师还是懒一些好,这样逼得我们多思考,越思考我们的能力就越强,感到上课特别有意思,时间过得特别快。”
魏书生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的办法还有很多,比如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竞赛,多和学生商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等等。
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人了门,师生双方都有无穷的乐趣,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魏书生说:“我只是在人口处,悟到了点滴激发学生兴趣之法,更有效的方法,还在前面等着我。”
第五篇:魏书生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读后感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引导者,无论在教学实践还是教育管理方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无疑正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而《班主任工作》这本书它通过大量的教育案例,将新班主任工作理论与班主任工作实际相结合,让我们可以边学习边进行分析、讨论,为我们的日常班主任工作提供不可多得的参考。这样,就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改革旧的教育理念,树立新的角色观,更好的适应新时期、新课标的要求。
魏书生他在《班主任工作》这本书里为我们详细讲述了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让学生成为自身的主人、成为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科学管理班集体;在特殊情况下用特殊的方法教育学生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内容。其实,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要着重去思考去处理的,但说实话,我自问我自己,感觉有很多事情很多时候我并没能做好。至于原因,当然是包括多方面的。我给自己总结,最大的问题是我远远没有像魏书生那么大的人格魅力。我认为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实际上应该归功于他的人格魅力。这是为什么他所提到的管理班级的各种方法,许多老师包括我也用过,却收效甚微的原因所在。
那什么是“人格魅力”呢?我无法客观、形象地进行定义。但从魏书生班级工作中筛选出的几点内容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比如,首先一个,在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方面。我们知道,一个好老师必须要善于改变自我,而不能总因为环境等问题而怨天尤人,裹足不前。
魏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是很高的。在他踏上教育岗位的时候,正值文革结束时期。受“四人帮”的“批林批孔”等荼毒的影响,他的工作并不顺利,但他总能泰然处之,尽量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同时根据形势、时代的需要不断自我更新。哪怕是到了后来,他已经干出一番成绩了,有人嫉妒他时,他不仅不因他人的嫉妒而心生怒火影响自己的工作,在后来见了那位嫉妒他的老师时,他还满怀歉意地和这位老师说对不起。而理由却是他让那位老师浪费了“造谣”的时间,由此可见魏书生的人格魅力所在了。而作为我,大学毕业虽然不是很久但也已经过了过渡期了,但有时候思维和人生观、价值观还没很好的调整过来,往往在心态方面走弯路。今后我必须要提高认识,“多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总不能像魏书生所说的:等教师地位提高了,自己再安心教学;想等社会上厌学之风改变后,自己再认真教书。我要明白: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所以,在面对当前全新的工作环境,我需要自己不断适应,更需要不断改变自我,静心工作。
其次,说到民主与科学的问题。
魏书生自己认为,他当班主任的关键在于靠两大点:民主与科学。的确如此,他总是以商量的口气与学生探讨班级事务,总是把权力交给学生,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而且层层负责、层层分工,做到“学生能管的事班干部绝不管,班干部能管的事班主任绝不管”,甚至参加全校班主任工作会议都让班干部代为参加。可见,其班级管理上的民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联系实际,可能我们很多人会觉得这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但是。魏书生他确确实实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因为除了民主,他还很好地注意到了“科学”。比如魏书生在书中就提到了“选好常务班长”、“设立值周班长与值日班长”、“治病救人周”、“控制三闲周”等许多实践做法,这些做法都是很科学、很现实可行的,所以效果很好。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注意到了在方法上因班而异,因人而异,效果相信也不错。当然,这么笼统的认识“民主与科学”显然是不够的,魏书生还注意到了其它的细节。比如:
1、学生的思想动态。一个不会洞悉学生心理思想的老师不是一位好老师,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魏书生可谓是学生肚里的“蛔虫”,他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苗头他能了如指掌,更为关键的是他能正确运动“写说明书”“心理病历”等方法疏导学生心理,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改变自我。魏书生这些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正是其做好班主任的有效保证。
2、爱的“惩罚”。现在许多人提倡“爱的教育”、“赏识教育”等,学生几乎个个成了“宝”,打也不是,骂也不是,甚至批评重了也不是。其实谁都明白,教育学生光靠“爱心”“赏识”和“苦口婆心”的教育是没用的,至少是收效不佳的,尤其对于那些顽劣的学生。所以,教育必须要有“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魏书生当班主任不骂更不打学生,难道就没有惩罚的手段了?有!只不过是方法变了,而且能使学生被罚时心服口服,易于接受。如学生犯错,必须写500至几千字不等的说明书或心理病历,以及唱歌、做好事等。这些惩罚貌似温柔,却多少也带点“变相体罚”的味道。但不可否认的其效果远比打骂要好得多,甚至从某种意义而言,写“说明书”“心理病历”的惩罚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系统的制度观。“以法治班”是魏书生管理班级重要也是主要方法,其班规班法包括“岗位责任制”、“各种常规”两大部分,共107条,几乎不留可钻空子的空间,而且还随时根椐需要进行补充。有了这些制度的约束,学生的学习、生活自然秩序井然。但是光有这些制度是不够的,围绕这些制度他还建立了完善的执行机构。大到“常务班长”,小到“炉长”“花长”,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执行一部分制度和管理的权力,而且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尤如“公检法”部门之间的关系。正是有了系统的制度化,才使班级管理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更具科学化。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上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体现,从人文角度折射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不仅让学生心悦诚服,也让我们叹为观止。
通过学习《班主任工作》这本书,结合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我总结了如下几点班主任工作的经验:
一、建立竞争机制,激发学生潜能。
根据学生现状分析,仅靠一味地比拼时间大幅度提高成绩已不太现实。开发潜能,激发热情,注入活力,显得尤为重要。而竞争是一种激发学生自我提高动机的活动形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由此,我探索实践了小组竞争负责制。
具体做法:(1)以区域划分为八个小组(按区域划分便于监督和管理。)学习、卫生、纪律等各方面由组长总负责。(2)以上学期期末年级名次为起点,人人、组组定目标,写誓言(小组目标、誓言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形成,让每位组员心中有数)。(4)形成《言必行行必果》表格,教室内张贴,让每位学生清楚其他人、其他组目标。每次考试,都分析个人、小组年级名次的变化,并评出优胜组两名。
(5)给组长充分的权利(原来学生眼中组长地位较低,学生吃无所谓态度。)组长汇报表现突出的学生两名,班会表扬;期末给优胜组名优学生指标,由组长指定;每次考试后,组长分析组员成绩进步的原因,下降的症结并指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如:文进林,这次下降的原因有(1)早上来的太晚,有时还有迟到现象,应该早来点,抓住分秒;(2)上课效率不高,有时老师提问不知所措。只要改正这两个缺点,一定能进步。刘长坤,在我们组虽然每次考试都能进步,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懒惰。题看似会了,就不做了,导致以考试就错;简单的题不愿做,难题做不上来,不务实比较浮躁;做作业不及时,甚至有时还不交。长期发展下去,必然后腿。单凭自己的聪明是不行的,希望老师对他谈心,纠正缺点,改正错误。若能改过以上毛病,成绩定会飞速前进。)。
这样做,在传统的个人竞争基础上,增加了小组团队的竞争,增强了凝聚力,更大程度地激发了活力,形成了人人求进步,组组争优胜的向上局面;营造了竞争中找差距,差距中求进步的浓厚的学习气氛。
二、精心精细出精品细节决定成败
汪中求先生说:“作为普通人,大量的日子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做不好,也做不到位”。新的学期,我决心从小事抓起,做好细节的落实。如何抓细节呢?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保障。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班级日记的建立是我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我较为成功的做法。具体做法:(1)班级日记题目是:我为7班尽份责,我为7班添分情。(2)书写内容可以是班级存在问题、管理建议、学生心理、教师课堂等,不加限制。(3)每天一张,由擦黑板值日生写,晚自习加餐时间交上(擦黑板案座位轮流值日)。班级日记增加了我与学生见面的机会,使我掌握了班级的实质性材料,做起工作来,有的放矢,效率大大提高。(如:今天是星期天,按惯例早晨是应该休息的,我6:20来到教室,本觉得应算最早的啦,结果发现教室里已经有20多人啦,并且在大声朗读。老师教室是不是下课后应开开窗子。再如:近阶段,学生比较浮躁,请老师开个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班会。再如:上午第二节课后有很多睡觉的,精神不足,可能因为新学期的开始有点不适应,在家懒惰的生活习惯应尽快改掉,应适应新学期的学校生活。)
展望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我需要进一步潜心领悟魏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民主与科学、爱心与坚持,更需要不断地改变自我,努力使自己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学生的幸福与发展奠基,为自己的事业与人生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