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魏书生
解读魏书生
人生观
魏书生的幸福观。从魏书生的文章和演讲中,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幸福的人。魏书生信仰坚定、意志坚定,积极把自己融入追真、向善、求美的主流中,才使他“灵魂不再流浪,精神不再漂泊、思想不再浮躁”,从而构建起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生活上,他总是拿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过去比,与父辈和祖辈比,而不是像好多人一样与他人比,与比自己强和富的人比,所以他感觉到无比幸福。他觉得自己在生活改革开放、稳定繁荣、生活富裕的时代是无比的幸福„„
魏书生的工作观。魏书生认为,理想的岗位一靠素质,二靠机遇,而机遇只属于有准备的人。暂时无法实现理想时,就把目前的岗位当作提高自己素质的训练基地。魏书生对待自己的工作,首先是热爱,全身心的热爱。他为了当老师而提出了150多次的申请,他认为教师这个平凡的职业其实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其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学问,有着无穷无尽的科研课题。因此,他认为小课堂是一种大享受。
教育观
魏书生的教育理论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他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中,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魏书生是个智者。有了矛盾他并不回避,而是努力找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魏书生育人有“九诀”,分别是:
1、点亮“盏盏心灯”,魏书生老师所带班级的黑板右上角,每天都由学生写上一则格言,点亮全体学生的“心灯”。
2、确立“座右铭”,老师和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座右铭”。
3、自我“精神充电”,进行“集体充电”,全班同学起立,各自想着自己最崇拜的人,自己就是这位伟人,自己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为人处事都和自己崇拜的人一样。想象得越逼真、越形象、越生动、越细致,“充电”就越成功。
4、主办“班级日报”,主要设有班级新闻、学习先进专栏、本班同学的学习方法介绍、好人好事、警钟专栏;必须设有文章病院专栏;对班级纪律、卫生、出席、课间操得分情况,必须及时报道;为昨天的值日班长开辟一小块工作失误及补救的分析园地,及时分析班级工作失误的原因并制订补救的措施。
5、坚持“道德长跑”,魏老师的学生每天都需要写一篇日记,天天坚持,魏老师称之为“道德长跑”。
6、加强“体育锻炼”,魏老师的学生每天要坚持长跑5000米,做仰卧起坐、俯卧撑100次,男女生同样。
7、撰写“自我教育说明书”,写说明书,是让学生做自我心理裁决,让学生心平气和地思考这样做的利弊关系。这样有利于将师生矛盾转化为学生的自我矛盾,学生“新我’与“自我”斗争,正是自我教育的最佳方式。
8、行使“主人权力”,行使“主人权力”是魏老师最高明的办法。他常说,教师是学生的公仆,学生才是学校的真正主人。让学生们时刻认识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们才能把学习当作是耕种自己的“责任田”,每人都有自己承包的“责任田”,从而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9、享受“快乐人生”,魏老师经常教育学生坚守住快乐的心理阵地,不让忧虑打进来,你便是快乐的人。他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畅谈竞争的快乐、吃苦的快乐。
教学观
学好语文,他又交给学生三把入门的钥匙,一是读总体语文书的钥匙,二是读一本语文书的钥匙,三是读一类文章的钥匙。在此基础上,魏书生创立了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1、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
2、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3、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4、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5、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6、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
通过“六步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使得这种教学法成为我国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学法。
魏书生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总结出了“四遍八步读书法”,主要包括:
第一遍,跳读。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字。
第二遍,速读。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字。第三遍,细读。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步任务。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
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四遍八步读书法,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第二篇:解读魏书生
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解读魏书生
(一)一、令人难解的魏书生
魏书生——在中国教育界是个响当当的重量级人物,也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作教师的若不知道魏书生,那叫孤陋寡闻。
知道、了解、结识魏书生花了我十余年的时间,起初是从媒体上知道魏书生和他的部分事迹,后来又通过魏书生的演讲亲眼目睹一个为师者的风采,然后又通过读其书,知其道,听其言,观其行来心领这样一位教育实践家的风范。
魏书生原本只有初中学历,靠自学和实践从一个农村中学教师成为一名全国闻名的教育改革家。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辽宁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因成绩卓著,6次与邓小平同志合影,9次受到江泽民同志接见,在全国有38项社会兼职,先后当选为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热爱三尺讲台,在担任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期间,甚至在走上盘锦市教委主任兼党组书记领导岗位以后仍然兼课,一年有几个月出外讲学,学生成绩依然在全市名列前茅。
看到这儿,您心中可能要打上一个问号: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的,魏书生其人其事我说给专家学者听,他们常常是“是吗”“真的”,满目的警惕。讲给业外的朋友们听,他们也总是“真有这人?”“确有其事?”满脸的狐疑。
80年代末在报纸、杂志上见到魏书生这个名字和有关报导时,实事求是地说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而90年代初魏书生在天津科学会堂的一场演讲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当时魏书生已进入不惑之年,跑步上场,直立演讲,潇洒的风度,幽默的语言,真诚的叙述,入理的阐释,使场上一千多位观众无不动容,无不耳目一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他是中国教育界的骄傲和自豪!我当时也有一种感觉,要做一名好教师,魏书生是榜样!1997年我入读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教育学专业,有一门课叫《班主任工作研究》,其中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是必读教材,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后又阅读了《魏书生文选》上、下册,及至今年,魏书生又赠我一册写有勉励我“自强不息、鹏程万里”赠言的《魏书生评传》,我对魏书生的人生艺术、教育艺术,教学艺术才有了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虽早有写一写他的冲动,但不敢贸然下笔,我怕因为我的无知和肤浅亵读了被大家誉为“当代孔子”的魏书生。
我和大家一样,也是带着不解走近魏书生的,对于魏书生从不了解到了解,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疑惑渐渐散去,代之而来的是对他由衷的赞叹和钦佩之情。
二、大度豁达的魏书生
魏书生是个平凡的人,但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只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魏书生出生在新中国诞生后的1950年,由于十年“文革”,初中毕业后失 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去了读高中、入大学的机会,18岁上山下乡,19岁曾在小学当民办教师,21岁进工厂,28岁起到中学任教。在工厂工作期间因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说过孔子的好话和“文革”的坏话,而被打成“准反革命”,挨过批斗,受到诬陷,遭到迫害,当时公安部准备介入此案,并处魏书生极刑。魏书生经历了人妖颠倒、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至今他每天胸前仍然戴着周恩来“为人民服务”的像章,大概与这段刻骨铭心的生活不无关系。
对于“文革”,中国绝大多数人不论是当时受到迫害的还是没有受到迫害的大都是深恶痛绝的。在原则问题上,魏书生寸步不让,但对当年告密诬陷他的人却未采取“以牙还牙”的态度。一位作家写了一本介绍魏书生的书,想给那些恶人、恶事曝光、亮相,而魏书生接到书稿后却坚决不同意,他执意要把那些人的名字和具体事实一笔勾销,他认为人“要与人为善,要以德报怨,争取感化有罪之人”。魏书生就是这样,大度对人,不背历史包袱,因而总能轻装上阵,总能以充沛的精力和时间去创造新的辉煌。
魏书生不仅是个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豁达的人。他的豁达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境遇观,二是苦乐观。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往往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魏书生则与人大有不同。记得他在一次演讲中说:人不要埋怨境遇。命运把你放在皇家花园,你应该长成参天大树;命运把你甩到千山的石头缝中,你应该紧紧地抓住大地,依然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魏书生做到了这一点,因而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把一个农村中学变成了全国闻名的省级重点中学,他自己也发奋图强,从这里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魏书生要做的工作有很多,读书、写作、教学、管理、演讲、社会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他常说自己最缺的是时间,最不安的是欠“债”太多。可大家理解他,都知道他太累了,太苦了。然后魏书生面对这一切却非常坦然,常能变苦为乐,以豁达的心情乐此不疲地心情愉快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他常常说,读书是享受,写作是享受,教学是享受,散步是享受,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可以是享受。你看,我们每一个人若都能像魏书生那样,还有什么想不通,不愿做,做不到,做不好的呢?
三、淡泊名利的魏书生 读于月萍著《魏书生评传》,我看到了魏书生的一张要求做教师的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
我再一次怀着十分恳切的心情,请求组织批准自己去做一名教师。
看到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战线在党的领导下走向大治的喜人局面,自己却没有机会献上一分力气,心里像有一团火一样熊熊燃烧。我无比焦急地请求领导能体谅到自己的心情,批准自己的申请。只要是教书,不管是到农村一般学校,还是到更困难的偏僻山区的学校,我都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满腔热情地去干。
进厂六年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中,我对学校的深深眷恋之情,是一天也没 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有中断过的,即使在“四害”把教师地位压到最低点的时候,我还是以极其羡慕的心情衷心向往着这个职业。为着有一天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时候,把教师工作做得好一些,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钻研有关教育的知识,常学到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地步。即使身患重病,也还是不愿间断,为此而度过的不眠之夜是难以数计的。
两千多天中,我向各级领导恳切地提出做教师的申请至少有150次之多。几乎每一个同志,特别是朋友和亲人,都耳闻目睹到我对教育火一样的热情,对学生源自内心的关心……
魏书生递交这张申请是在1997年9月份,是在他被确定为厂级领导接班人有望走上仕途以后,那时的教师地位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现在虽说教师职业还没有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也还远没有成为“太阳底下最受羡慕的人”,但在重点中学里大本毕业的教师优化组合下来后被安排去看自行车棚毫无怨言、等待上岗的人却大有人在。为什么?因为教师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但魏书生递交申请的时候恰是“宁挣三斗糠,不当孩子王”,“好好干,我让你去当售货员”,教师弃教他就每年还要有名额的年月。况且魏书生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口头、书面向领导提出申请多达150次,有人可能要问:魏书生是怎么啦?别人看不上、瞧不起的职业他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从魏书生走上教师岗位后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中逐步找到了答案。魏书生热爱教师这个平凡的职业,也常说自己是到地球上打工的,完事了便挥挥手向这个星球告别。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虽然他后来出了名,但他把自己看得与其他工匠无异,因而也就少了名的烦恼和拖累,他免费为上门求教的人寄资料、赠书籍,免费为学生购书,甚至自掏腰包到一些地方讲学、演讲,公家配的车他不坐,还处处对人说“骑自行车或跑着去开会自已是拣个便宜――锻炼身体。”这便是魏书生!
魏书生是名人,是个精神富有者。虽然他现在并不缺钱,但一直是个苦行僧的形象。他说过:苦行是一种幸福,一来可享受理智的满足,二来可砥砺意志,最主要的,它能省掉不少为个人衣食住行而奔波的麻烦。他自律很严,严得让人觉得他傻,觉得他怪,他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很大的贡献,但只知奉献,不求索取。正像有人评论他的那样:绚烂之极,归于淡泊。而我要说:淡泊名利,才有绚烂。魏书生不仅是为师者的榜样,也是为官者、为人者的榜样。
四、敢说真话的魏书生
魏书生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他敢讲真话是出了名的。这里不妨摘取他与师生的两段谈话实录:
谈话实录一:有一年,又到了大学生毕业分配的时候,盘锦市人事部门请魏书生去跟那些由各地分来盘锦的大学生们交流谈心。魏书生是这样开始了他的谈话:“今天,我和同学们来谈心,想讲三点。一是祝贺大家毕业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二是祝愿同学们都能分配到工商局、税务局、银行、保险公司、人事局、组织部、外贸局、电业局这些大多数人认为的“好”单位去;三呢,我想说,大概百分之八十五的同学去不了以上单位……我想,谁要是大笔一挥把 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所有的人都分到那些单位去了,那不用我细说,咱离亡党亡国肯定也就不远了……”。
谈话实录二:有个学生与他聊天时问“老师,以后我一不当官,二不当科学家,要那么高的能力素质有什么用?”魏书生不说建设祖国实现四化那样冠冕堂皇的话,而是着眼于“人活一生有多不易”这一现实课题,他说:“以后你要真能当大官,当那种有大能耐的什么什么家,有些方面缺点啥差点啥,我或许就不让你改了”魏书生这么一说,学生很奇怪,为什么当大人物反倒可以有毛病呢?魏书生接着说:“如果你干到江青康生那个份上,你心理素质不好,脾气暴躁、心胸狭窄,谁提意见你就使劲整谁,没准你那官还能将就着当下去,因为谁都怕你,没人敢得罪你。可如果你是个普通工人,靠力气挣钱养家糊口,你心胸狭窄、脾气暴躁,一句批评也听不进去,你想想吧,哪个领导愿意用你,不用你了,你还怎么挣钱吃饭。所以呀,一个人要想活得顺顺当当,就得有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理想、必胜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这些东西,既能帮助你当好大人物,也能帮你当好小人物,甚至对你当小人物有特殊的重要性。小人物活着尤其艰难,没人顺着你,没人哄着你,你只有具备了各种良好的能力素质,才能遇事看得开,工作做得好。”
魏书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实事求是,实话实说,说的看似小道理,其实是大道理。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大笔一挥把所有的毕业生都分到“好”单位去而无人去做“孩子王”,我们国家的未来将会如何?亡党亡国的危险还不指日可待吗?历史的教训我们记忆犹新:泰国实施暴政,“以吏为师、以法为教”,轻视教育,十几年的光景便呜乎哀哉了。“文革”十年,左的思想泛滥,教育成了重实区,一代学子夭折,至今人才匮乏,青黄不接。对于学生,我们大多从大处着眼,而魏书生却从“小”处着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化素质,提高能力,这不也是我们素质教育所企求的吗?
魏书生谈话,慢条斯理,娓娓道来,宏论一泻,语惊四座,其感染力、穿透力、影响力是其他人的谈话所罕见能及的,这秘诀大概除了他的语言技巧外还在于他谈话中的“真”和“实”,这也是广大教师提高表达能力所应该学会和牢牢把握的。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解读魏书生
(二)五、自爱爱人的魏书生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
魏书生人格高尚,又极注意锻炼和养生,这是自爱的表现。他非常感谢母亲对他的教育和妻子对他的帮助和支持,他爱他的家人。他又是一个善于体察社会、体贴民众疾苦的人。据说1985年魏书生出差去沈阳,火车上遇到一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老人。老人和侄子同去北京,在街上走散了,身上一文不名,没法买车票回老家了。北京公安派出所照顾他,给他开了张请予照顾的证明,希望铁路部门能予以免票,检票时列车员认为情况属实,没有让老人去补票,然而魏书生看到老人身体已虚弱不堪,饿了也舍不得吃手中那半个干硬的面包,只是眼巴巴地瞅着别人大吃大嚼。魏书生俏俏摸出两元钱来,在当时两元钱可以让老人吃上一盒盒饭,然而魏书生却没有直接地把钱递过去,因为通过他的观察,老人是个自尊心极强而又倔犟的人,他怕自己的冒失伤了老人的自尊,而又起不到帮助老人的目的,等车到了沈阳,魏书生下车后才绕到老人所在座位的窗口,俏俏唤着老人,递上两元钱,没等拒绝,一溜小跑跑开了,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教师,魏书生不仅是个心地善良的人还是一个心细如丝,对他人体贴入微的人。
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是 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
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对于较为严重的错误,魏书生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这五个部分,然后通过这份心理病历,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监督之下,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逐步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或毛病。对于一般性的错误,魏书生则让学生写说明书,使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描绘出自己心理活动的三张照片,让两种思想在照片上曝光。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是怎么争论的;第二张照片,犯错误时两种思想是怎么交战的;第三张照片,犯错误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通过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学生学会了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完善自己、不仅改正了错误,还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
这就是魏书生,一个爱自己也爱别人的人,一个尊重自己也知道怎样尊重别人的人。
六、为书而生的魏书生 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魏书生,为书而生的人”。少了这一笔,对他的评价是不完善的。
魏书生是个教书的人,因此我们说他为书而生应集中在他的爱书、读书和作书上。
魏书生爱书、爱的痴情,爱的热烈,爱的理智,爱的不同凡响。据说,他家里兄弟姊妹团聚时一个保留节目是逛书店,他起初是带着他的弟弟、妹妹们转,弟弟、妹妹们长大了,如今他又带着新一代小书迷们进出书店了。
魏书生是个真正的读书人。魏书生30岁才考虑婚姻问题,别人问他择偶的标准,他只想到一个“支持我看书”!魏书生认为:就如同一个没有饭吃的人会浑身无力一样,一个没有书读的人,必然要灵魂干瘪,精神萎缩。魏书生的读书经历了盲目读――兴趣读――计划读三个阶段。先是见到什么就读什么,虽然目的不甚明确,但开卷有益,打下了他的知识根基。后来,他接触了一些哲学、历史著作引起了他的兴趣,确立了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哲学基础。再后来,他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又结合工作需要阅读了《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中国通史》、《班级管理学》、《世界通史》、《西方哲学史》、《中小学班主任手册》、《国外科技动态》,苏霍姆林斯基、夸美纽斯、凯洛夫、赞可夫、蔡元培、陶行知、罗素、皮亚杰等人的著作。这些阅读为他的教学改革加足了燃料、蓄足了动力。
魏书生还是一个与其他大多数教师不同的人,他擅长于写书。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文选》曾印刷多次,其中《班主任工作漫谈》荣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此外,他还编著了《家教漫谈》《学生实用学习法》《学生学习600法》等17种书籍,这些书大多受到专家、学者好评,受到同行的肯定和欢迎。读一读魏书生这些书,你会看到这些书其实记载着的是魏书生成长的足迹。这里有他的教育历程,他的教学历程,他的管理历程,他的学习历程,有他的奋斗、他的成功、他的失败、他的痛苦、他的快乐、他的感悟、他的理性思考。在教师中,能够记载下自己成长历程的人并不多,而这样理性地站在智者的高度来记录下自己经验和教训的教师更是我们时代所要求的,因为我们的确缺少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大家。
作为一个教书的人,不爱书是难以想象的,不读书是不可思议的,不作书则是缺少了提升自己的宝贵机会,魏书生不但做了,而且做得很好,他当之无愧地成了我们教师的楷模。
七、善想会干的魏书生
魏书生是个教育家,用吕叔湘老先生的话说,他“不是一般的教育家”。魏书生是个既有博大精深理论又有卓有成效实践的教育家。
魏书生的教育理论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中,董国华先生在为《魏书生评传》所作的序言中指出,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而魏书生是在多年的教育管理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并用这种日益系统的教育思想有效地指导着自己的实践,他又偏偏是一个非常会干的人。
我们说魏书生会干,这在他教育、教学、管理、教研中都有体现,单说这教学,他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改革,硬是在困境中踏出了一方地,闯出了一片天。魏书生在教学中遇到过两个难题:一是语文既好学又不好学。用他学生的话说,好学就是,即使一个月不上语文课,再上照样也能跟得上;可考起试来还是糊涂。它跟理科那些东西太不一样了,数学、物理都有公式,知识结构清楚,学了就可以用它们去解题了,不学,就不会做题。而语文,你课文分析得再到家,认识的字再多,说不会写作文还是不会。因此,寻找语文的教学规律是魏书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二是魏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教学与行政管理之间的矛盾,魏书生在任教师半年以后就被提拔为学校的教导处副主任。有些人可能趁势脱离课堂,但魏书生不然,他太爱学生,太爱他的语文教学了。因此,怎样才能既做好管理工作又做好语文教学工作是魏书生遇到的第二个难题。
魏书生是个智者。有了矛盾他并不回避,而是找到了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他经过长期的研究,对语文知识树进行了整枝剪叶的定型处理。他把初中语文知识划分为四个部分:基础知识部分,文言文部分,文学常识部分,阅读和写作部分。也就是说,在语文知识树这株大树身上,要生出4根粗壮大干。接下来,在这4根大干上,又长出了22条挺拔大枝,而22条大枝上,还长着131个生机勃勃的小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入门,学好语文,他又交给学生三把入门的钥匙,一是读总体语文书的钥匙,二是读一本语文书的钥匙,三是读一类文章的钥匙。在此基础上魏书生创立了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顺应了语文实践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魏书生非常重视开放性教学,因而,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在他的教学中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六步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使得这种教学法成为我国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学法。只有了解了这种教学法,才能理解为什么魏书生班里最差的学生也能做公开课,为什么魏书生虽有大量时间在外讲学,而家里的学生学习也能按部就班,并且考试成绩在全市仍是名列前茅!
魏书生善想会干,其真谛和诀窍在于他丰富的创造性和对事业的百倍投入。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八、事业大成的魏书生 魏书生成功了。
他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在笔者看来,他的成功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生艺术的成功,二是教育艺术的成功,三是教学艺术的成功。
魏书生的人生艺术是令人敬佩的。他常说:人的一生发展犹如一部精彩的多幕剧,有低谷也有高潮。当处在低谷期时,关键要自珍、自重、自持,真正做到“不怨、不怒、不卑”,长守泰然自如的心态。当事业趋向波峰时要不自傲,善待他人,包括对自己有嫉妒情绪的人,艺术地化解一切对立情绪。魏书生这种“顺时儆省、逆时从容”的人生境界,时时刻刻感染着、教育着与他接触的每一个人。也正是这种人生艺术魅力使得他20年演讲、1300多场报告次次受欢迎,场场有反响。
魏书生的教育艺术给人以启迪,他在教育工作中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比如他善于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意志等等来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如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想像力等等,并取得实效,他教育学生制订四部分计划:一是终生奋斗目标;二是十年奋斗目标,三是一年奋斗目标;四是一天工作学习目标。这种计划使学生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远大的理想,又培养了学生从现在做起的求实精神和良好习惯。魏书生在学生教育上还有一个特点,即从小事抓起,他任教委主任后在盘锦市推行“五个一”活动;即做一分钟家务,写一分钟日记,唱一分钟军歌,昂首挺胸踏步一分钟,搞一分钟记忆力比赛。这“五个一”看似小事,实则是大事,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自我教育的大事。
魏书生讲求教学艺术,使得他成为全国乃至亚洲语文教育知名的专家。他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学生们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增强,而这种意识和能力恰恰也是“教是为了不教”所要求的;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得到改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三闲”(闲话、闲事、闲思)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这种习惯和效率还会对他们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带来长远的影响,许多学生将会终身受益;学生们学习方法得到改进,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以魏书生1981年带过的初三毕业班为例,全班有82名学生,毕业时有28人达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31人达到一般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8人考入职业高中,3人考入中专,升学率达到93%。在全县40所中学里,初中升高中的考分超过300分的学生共有72人,而魏书生这个班就占了19人。因此,魏书生的教学艺术不论是以现代教育评价标准来衡量,还是以传统教育评价标准来衡量都不能说不是令人服气的。
记得北师大毛志成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教师应具有五个层次:一是大教师,二是教书匠,三是以教谋生者,四是因教误人者,五是恶教师。在笔者看来,恶教师可恶,做不得,因教误人的教师可气,不能做,以教谋生的教师可悲,不可提倡,教书匠似的教师可敬,其匠艺应得到敬重,而大教师实乃教师中的大者,是可歌可颂可褒可扬的教育家。
魏书生正是这样的大教师,他是教育的骄傲,也是时代的骄傲,倘若我们的教育园地里多一些魏书生这样的教师,则教育幸甚、国家幸甚、未来幸甚。
第三篇:解读魏书生讲解
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解读魏书生
(一)一、令人难解的魏书生
魏书生——在中国教育界是个响当当的重量级人物,也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作教师的若不知道魏书生,那叫孤陋寡闻。
知道、了解、结识魏书生花了我十余年的时间,起初是从媒体上知道魏书生和他的部分事迹,后来又通过魏书生的演讲亲眼目睹一个为师者的风采,然后又通过读其书,知其道,听其言,观其行来心领这样一位教育实践家的风范。
魏书生原本只有初中学历,靠自学和实践从一个农村中学教师成为一名全国闻名的教育改革家。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辽宁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因成绩卓著,6次与邓小平同志合影,9次受到江泽民同志接见,在全国有38项社会兼职,先后当选为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热爱三尺讲台,在担任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期间,甚至在走上盘锦市教委主任兼党组书记领导岗位以后仍然兼课,一年有几个月出外讲学,学生成绩依然在全市名列前茅。
看到这儿,您心中可能要打上一个问号: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的,魏书生其人其事我说给专家学者听,他们常常是“是吗”“真的”,满目的警惕。讲给业外的朋友们听,他们也总是“真有这人?”“确有其事?”满脸的狐疑。
80年代末在报纸、杂志上见到魏书生这个名字和有关报导时,实事求是地说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而90年代初魏书生在天津科学会堂的一场演讲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当时魏书生已进入不惑之年,跑步上场,直立演讲,潇洒的风度,幽默的语言,真诚的叙述,入理的阐释,使场上一千多位观众无不动容,无不耳目一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他是中国教育界的骄傲和自豪!我当时也有一种感觉,要做一名好教师,魏书生是榜样!1997年我入读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教育学专业,有一门课叫《班主任工作研究》,其中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是必读教材,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后又阅读了《魏书生文选》上、下册,及至今年,魏书生又赠我一册写有勉励我“自强不息、鹏程万里”赠言的《魏书生评传》,我对魏书生 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的人生艺术、教育艺术,教学艺术才有了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虽早有写一写他的冲动,但不敢贸然下笔,我怕因为我的无知和肤浅亵读了被大家誉为“当代孔子”的魏书生。
我和大家一样,也是带着不解走近魏书生的,对于魏书生从不了解到了解,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疑惑渐渐散去,代之而来的是对他由衷的赞叹和钦佩之情。
二、大度豁达的魏书生
魏书生是个平凡的人,但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只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魏书生出生在新中国诞生后的1950年,由于十年“文革”,初中毕业后失去了读高中、入大学的机会,18岁上山下乡,19岁曾在小学当民办教师,21岁进工厂,28岁起到中学任教。在工厂工作期间因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说过孔子的好话和“文革”的坏话,而被打成“准反革命”,挨过批斗,受到诬陷,遭到迫害,当时公安部准备介入此案,并处魏书生极刑。魏书生经历了人妖颠倒、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至今他每天胸前仍然戴着周恩来“为人民服务”的像章,大概与这段刻骨铭心的生活不无关系。
对于“文革”,中国绝大多数人不论是当时受到迫害的还是没有受到迫害的大都是深恶痛绝的。在原则问题上,魏书生寸步不让,但对当年告密诬陷他的人却未采取“以牙还牙”的态度。一位作家写了一本介绍魏书生的书,想给那些恶人、恶事曝光、亮相,而魏书生接到书稿后却坚决不同意,他执意要把那些人的名字和具体事实一笔勾销,他认为人“要与人为善,要以德报怨,争取感化有罪之人”。魏书生就是这样,大度对人,不背历史包袱,因而总能轻装上阵,总能以充沛的精力和时间去创造新的辉煌。
魏书生不仅是个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豁达的人。他的豁达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境遇观,二是苦乐观。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往往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魏书生则与人大有不同。记得他在一次演讲中说:人不要埋怨境遇。命运把你放在皇家花园,你应该长成 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参天大树;命运把你甩到千山的石头缝中,你应该紧紧地抓住大地,依然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魏书生做到了这一点,因而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把一个农村中学变成了全国闻名的省级重点中学,他自己也发奋图强,从这里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魏书生要做的工作有很多,读书、写作、教学、管理、演讲、社会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他常说自己最缺的是时间,最不安的是欠“债”太多。可大家理解他,都知道他太累了,太苦了。然后魏书生面对这一切却非常坦然,常能变苦为乐,以豁达的心情乐此不疲地心情愉快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他常常说,读书是享受,写作是享受,教学是享受,散步是享受,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可以是享受。你看,我们每一个人若都能像魏书生那样,还有什么想不通,不愿做,做不到,做不好的呢?
三、淡泊名利的魏书生
读于月萍著《魏书生评传》,我看到了魏书生的一张要求做教师的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
我再一次怀着十分恳切的心情,请求组织批准自己去做一名教师。看到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战线在党的领导下走向大治的喜人局面,自己却没有机会献上一分力气,心里像有一团火一样熊熊燃烧。我无比焦急地请求领导能体谅到自己的心情,批准自己的申请。只要是教书,不管是到农村一般学校,还是到更困难的偏僻山区的学校,我都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满腔热情地去干。
进厂六年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中,我对学校的深深眷恋之情,是一天也没有中断过的,即使在“四害”把教师地位压到最低点的时候,我还是以极其羡慕的心情衷心向往着这个职业。为着有一天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时候,把教师工作做得好一些,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钻研有关教育的知识,常学到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地步。即使身患重病,也还是不愿间断,为此而度过的不眠之夜是难以数计的。
两千多天中,我向各级领导恳切地提出做教师的申请至少有150次之多。几乎每一个同志,特别是朋友和亲人,都耳闻目睹到我对教育火一样的热情,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对学生源自内心的关心……
魏书生递交这张申请是在1997年9月份,是在他被确定为厂级领导接班人有望走上仕途以后,那时的教师地位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现在虽说教师职业还没有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也还远没有成为“太阳底下最受羡慕的人”,但在重点中学里大本毕业的教师优化组合下来后被安排去看自行车棚毫无怨言、等待上岗的人却大有人在。为什么?因为教师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但魏书生递交申请的时候恰是“宁挣三斗糠,不当孩子王”,“好好干,我让你去当售货员”,教师弃教他就每年还要有名额的年月。况且魏书生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口头、书面向领导提出申请多达150次,有人可能要问:魏书生是怎么啦?别人看不上、瞧不起的职业他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从魏书生走上教师岗位后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中逐步找到了答案。魏书生热爱教师这个平凡的职业,也常说自己是到地球上打工的,完事了便挥挥手向这个星球告别。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虽然他后来出了名,但他把自己看得与其他工匠无异,因而也就少了名的烦恼和拖累,他免费为上门求教的人寄资料、赠书籍,免费为学生购书,甚至自掏腰包到一些地方讲学、演讲,公家配的车他不坐,还处处对人说“骑自行车或跑着去开会自已是拣个便宜――锻炼身体。”这便是魏书生!
魏书生是名人,是个精神富有者。虽然他现在并不缺钱,但一直是个苦行僧的形象。他说过:苦行是一种幸福,一来可享受理智的满足,二来可砥砺意志,最主要的,它能省掉不少为个人衣食住行而奔波的麻烦。他自律很严,严得让人觉得他傻,觉得他怪,他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很大的贡献,但只知奉献,不求索取。正像有人评论他的那样:绚烂之极,归于淡泊。而我要说:淡泊名利,才有绚烂。魏书生不仅是为师者的榜样,也是为官者、为人者的榜样。
四、敢说真话的魏书生
魏书生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他敢讲真话是出了名的。这里不妨摘取他与师生的两段谈话实录:
谈话实录一:有一年,又到了大学生毕业分配的时候,盘锦市人事部门请魏书生去跟那些由各地分来盘锦的大学生们交流谈心。魏书生是这样开始了他 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的谈话:“今天,我和同学们来谈心,想讲三点。一是祝贺大家毕业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二是祝愿同学们都能分配到工商局、税务局、银行、保险公司、人事局、组织部、外贸局、电业局这些大多数人认为的“好”单位去;三呢,我想说,大概百分之八十五的同学去不了以上单位……我想,谁要是大笔一挥把所有的人都分到那些单位去了,那不用我细说,咱离亡党亡国肯定也就不远了……”。
谈话实录二:有个学生与他聊天时问“老师,以后我一不当官,二不当科学家,要那么高的能力素质有什么用?”魏书生不说建设祖国实现四化那样冠冕堂皇的话,而是着眼于“人活一生有多不易”这一现实课题,他说:“以后你要真能当大官,当那种有大能耐的什么什么家,有些方面缺点啥差点啥,我或许就不让你改了”魏书生这么一说,学生很奇怪,为什么当大人物反倒可以有毛病呢?魏书生接着说:“如果你干到江青康生那个份上,你心理素质不好,脾气暴躁、心胸狭窄,谁提意见你就使劲整谁,没准你那官还能将就着当下去,因为谁都怕你,没人敢得罪你。可如果你是个普通工人,靠力气挣钱养家糊口,你心胸狭窄、脾气暴躁,一句批评也听不进去,你想想吧,哪个领导愿意用你,不用你了,你还怎么挣钱吃饭。所以呀,一个人要想活得顺顺当当,就得有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理想、必胜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这些东西,既能帮助你当好大人物,也能帮你当好小人物,甚至对你当小人物有特殊的重要性。小人物活着尤其艰难,没人顺着你,没人哄着你,你只有具备了各种良好的能力素质,才能遇事看得开,工作做得好。”
魏书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实事求是,实话实说,说的看似小道理,其实是大道理。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大笔一挥把所有的毕业生都分到“好”单位去而无人去做“孩子王”,我们国家的未来将会如何?亡党亡国的危险还不指日可待吗?历史的教训我们记忆犹新:泰国实施暴政,“以吏为师、以法为教”,轻视教育,十几年的光景便呜乎哀哉了。“文革”十年,左的思想泛滥,教育成了重实区,一代学子夭折,至今人才匮乏,青黄不接。对于学生,我们大多从大处着眼,而魏书生却从“小”处着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化素质,提高能力,这不也是我们素质教育所企求的吗? 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魏书生谈话,慢条斯理,娓娓道来,宏论一泻,语惊四座,其感染力、穿透力、影响力是其他人的谈话所罕见能及的,这秘诀大概除了他的语言技巧外还在于他谈话中的“真”和“实”,这也是广大教师提高表达能力所应该学会和牢牢把握的。
解读魏书生
(二)五、自爱爱人的魏书生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
魏书生人格高尚,又极注意锻炼和养生,这是自爱的表现。他非常感谢母亲对他的教育和妻子对他的帮助和支持,他爱他的家人。他又是一个善于体察社会、体贴民众疾苦的人。据说1985年魏书生出差去沈阳,火车上遇到一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老人。老人和侄子同去北京,在街上走散了,身上一文不名,没法买车票回老家了。北京公安派出所照顾他,给他开了张请予照顾的证明,希望铁路部门能予以免票,检票时列车员认为情况属实,没有让老人去补票,然而魏书生看到老人身体已虚弱不堪,饿了也舍不得吃手中那半个干硬的面包,只是眼巴巴地瞅着别人大吃大嚼。魏书生俏俏摸出两元钱来,在当时两元钱可以让老人吃上一盒盒饭,然而魏书生却没有直接地把钱递过去,因为通过他的观察,老人是个自尊心极强而又倔犟的人,他怕自己的冒失伤了老人的自尊,而又起不到帮助老人的目的,等车到了沈阳,魏书生下车后才绕到老 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人所在座位的窗口,俏俏唤着老人,递上两元钱,没等拒绝,一溜小跑跑开了,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教师,魏书生不仅是个心地善良的人还是一个心细如丝,对他人体贴入微的人。
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是 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
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对于较为严重的错误,魏书生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这五个部分,然后通过这份心理病历,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监督之下,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逐步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或毛病。对于一般性的错误,魏书生则让学生写说明书,使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描绘出自己心理活动的三张照片,让两种思想在照片上曝光。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是怎么争论的;第二张照片,犯错误时两种思想是怎么交战的;第三张照片,犯错误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通过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学生学会了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完善自己、不仅改正了错误,还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
这就是魏书生,一个爱自己也爱别人的人,一个尊重自己也知道怎样尊重别人的人。
六、为书而生的魏书生
“魏书生,为书而生的人”。少了这一笔,对他的评价是不完善的。魏书生是个教书的人,因此我们说他为书而生应集中在他的爱书、读书和作书上。
魏书生爱书、爱的痴情,爱的热烈,爱的理智,爱的不同凡响。据说,他家里兄弟姊妹团聚时一个保留节目是逛书店,他起初是带着他的弟弟、妹妹们转,弟弟、妹妹们长大了,如今他又带着新一代小书迷们进出书店了。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魏书生是个真正的读书人。魏书生30岁才考虑婚姻问题,别人问他择偶的标准,他只想到一个“支持我看书”!魏书生认为:就如同一个没有饭吃的人会浑身无力一样,一个没有书读的人,必然要灵魂干瘪,精神萎缩。魏书生的读书经历了盲目读――兴趣读――计划读三个阶段。先是见到什么就读什么,虽然目的不甚明确,但开卷有益,打下了他的知识根基。后来,他接触了一些哲学、历史著作引起了他的兴趣,确立了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哲学基础。再后来,他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又结合工作需要阅读了《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中国通史》、《班级管理学》、《世界通史》、《西方哲学史》、《中小学班主任手册》、《国外科技动态》,苏霍姆林斯基、夸美纽斯、凯洛夫、赞可夫、蔡元培、陶行知、罗素、皮亚杰等人的著作。这些阅读为他的教学改革加足了燃料、蓄足了动力。
魏书生还是一个与其他大多数教师不同的人,他擅长于写书。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文选》曾印刷多次,其中《班主任工作漫谈》荣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此外,他还编著了《家教漫谈》《学生实用学习法》《学生学习600法》等17种书籍,这些书大多受到专家、学者好评,受到同行的肯定和欢迎。读一读魏书生这些书,你会看到这些书其实记载着的是魏书生成长的足迹。这里有他的教育历程,他的教学历程,他的管理历程,他的学习历程,有他的奋斗、他的成功、他的失败、他的痛苦、他的快乐、他的感悟、他的理性思考。在教师中,能够记载下自己成长历程的人并不多,而这样理性地站在智者的高度来记录下自己经验和教训的教师更是我们时代所要求的,因为我们的确缺少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大家。
作为一个教书的人,不爱书是难以想象的,不读书是不可思议的,不作书则是缺少了提升自己的宝贵机会,魏书生不但做了,而且做得很好,他当之无愧地成了我们教师的楷模。
七、善想会干的魏书生
魏书生是个教育家,用吕叔湘老先生的话说,他“不是一般的教育家”。魏书生是个既有博大精深理论又有卓有成效实践的教育家。
魏书生的教育理论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中,董国华 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先生在为《魏书生评传》所作的序言中指出,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而魏书生是在多年的教育管理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并用这种日益系统的教育思想有效地指导着自己的实践,他又偏偏是一个非常会干的人。
我们说魏书生会干,这在他教育、教学、管理、教研中都有体现,单说这教学,他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改革,硬是在困境中踏出了一方地,闯出了一片天。魏书生在教学中遇到过两个难题:一是语文既好学又不好学。用他学生的话说,好学就是,即使一个月不上语文课,再上照样也能跟得上;可考起试来还是糊涂。它跟理科那些东西太不一样了,数学、物理都有公式,知识结构清楚,学了就可以用它们去解题了,不学,就不会做题。而语文,你课文分析得再到家,认识的字再多,说不会写作文还是不会。因此,寻找语文的教学规律是魏书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二是魏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教学与行政管理之间的矛盾,魏书生在任教师半年以后就被提拔为学校的教导处副主任。有些人可能趁势脱离课堂,但魏书生不然,他太爱学生,太爱他的语文教学了。因此,怎样才能既做好管理工作又做好语文教学工作是魏书生遇到的 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第二个难题。
魏书生是个智者。有了矛盾他并不回避,而是找到了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他经过长期的研究,对语文知识树进行了整枝剪叶的定型处理。他把初中语文知识划分为四个部分:基础知识部分,文言文部分,文学常识部分,阅读和写作部分。也就是说,在语文知识树这株大树身上,要生出4根粗壮大干。接下来,在这4根大干上,又长出了22条挺拔大枝,而22条大枝上,还长着131个生机勃勃的小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入门,学好语文,他又交给学生三把入门的钥匙,一是读总体语文书的钥匙,二是读一本语文书的钥匙,三是读一类文章的钥匙。在此基础上魏书生创立了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顺应了语文实践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魏书生非常重视开放性教学,因而,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在他的教学中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六步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使得这种教学法成为我国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学法。只有了解了这种教学法,才能理解为什么魏书生班里最差的学生也能做公开课,为什么魏书生虽有大量时间在外讲学,而家里的学生学习也能按部就班,并且考试成绩在全市仍是名列前茅!
魏书生善想会干,其真谛和诀窍在于他丰富的创造性和对事业的百倍投入。
八、事业大成的魏书生 魏书生成功了。
他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在笔者看来,他的成功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生艺术的成功,二是教育艺术的成功,三是教学艺术的成功。
魏书生的人生艺术是令人敬佩的。他常说:人的一生发展犹如一部精彩的多幕剧,有低谷也有高潮。当处在低谷期时,关键要自珍、自重、自持,真正做到“不怨、不怒、不卑”,长守泰然自如的心态。当事业趋向波峰时要不自傲,善待他人,包括对自己有嫉妒情绪的人,艺术地化解一切对立情绪。魏书生这种“顺时儆省、逆时从容”的人生境界,时时刻刻感染着、教育着与他接触的每一个人。也正是这种人生艺术魅力使得他20年演讲、1300多场报告次次受欢迎,场场有反响。
魏书生的教育艺术给人以启迪,他在教育工作中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泰兴市宣堡小学2010年秋学期班主任学习材料之一
比如他善于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意志等等来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如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想像力等等,并取得实效,他教育学生制订四部分计划:一是终生奋斗目标;二是十年奋斗目标,三是一年奋斗目标;四是一天工作学习目标。这种计划使学生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远大的理想,又培养了学生从现在做起的求实精神和良好习惯。魏书生在学生教育上还有一个特点,即从小事抓起,他任教委主任后在盘锦市推行“五个一”活动;即做一分钟家务,写一分钟日记,唱一分钟军歌,昂首挺胸踏步一分钟,搞一分钟记忆力比赛。这“五个一”看似小事,实则是大事,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自我教育的大事。
魏书生讲求教学艺术,使得他成为全国乃至亚洲语文教育知名的专家。他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学生们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增强,而这种意识和能力恰恰也是“教是为了不教”所要求的;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得到改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三闲”(闲话、闲事、闲思)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这种习惯和效率还会对他们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带来长远的影响,许多学生将会终身受益;学生们学习方法得到改进,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以魏书生1981年带过的初三毕业班为例,全班有82名学生,毕业时有28人达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31人达到一般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8人考入职业高中,3人考入中专,升学率达到93%。在全县40所中学里,初中升高中的考分超过300分的学生共有72人,而魏书生这个班就占了19人。因此,魏书生的教学艺术不论是以现代教育评价标准来衡量,还是以传统教育评价标准来衡量都不能说不是令人服气的。
记得北师大毛志成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教师应具有五个层次:一是大教师,二是教书匠,三是以教谋生者,四是因教误人者,五是恶教师。在笔者看来,恶教师可恶,做不得,因教误人的教师可气,不能做,以教谋生的教师可悲,不可提倡,教书匠似的教师可敬,其匠艺应得到敬重,而大教师实乃教师中的大者,是可歌可颂可褒可扬的教育家。
魏书生正是这样的大教师,他是教育的骄傲,也是时代的骄傲,倘若我们的教育园地里多一些魏书生这样的教师,则教育幸甚、国家幸甚、未来幸甚。
第四篇:魏书生教育思想解读
魏书生教育思想解读
魏书生教育思想解读
案例1:我们班上的值日安排表 “有形无神”、“见物不见人” 案例2:我想帮妈妈洗衣服
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回家至少要做一分钟的家务劳动,并写一篇关于做家务劳动的日记,必须是真实的事情。
一位同学在《我想帮妈妈洗衣服》日记中写道:回家后,我看见妈妈正在洗衣服,我走过去要帮妈妈洗衣服,妈妈却说:“滚一边玩去。”我说:“是老师让我做的。”妈妈说:“去,去,你们老师逼小孩儿的事真多”。我想帮妈妈洗衣服的家务劳动,就这样没有做成。老师评语:你妈妈的素质低,不理解这种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你也笨,洗不成衣服,就不能做点其它的家务劳动吗?
案例2:一节由学生组织的语文听写自习课
1、安排同学自主复习(时间:10分钟);
2、班干部选择听写的词语;
3、检查准备情况,并组织听写;
4、自主检查;
5、同学间批阅;
6、统计成绩。
案例4:一道数学题的启示(10×10=102)
启示:①我们思考问题时,不仅需要从前后、左右的角度思考,还需要从上下、远近的角度思考;②站在高处,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得更远,而且让我们对问题看得更深刻;③“哲”,使人想象世界之浩渺;“史”,使人想起时间之幽远。
案例5:清华大学校长的毕业生寄语
内容:你们需要的是,不唯众,不唯上,不在意在普通的道路上是否比别人走得更快,而是要有在无人行走的荒野上行走的勇气,这样才能看到别人无法看到的情境。——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对2012年本科毕业生的寄语。
启示:不唯众,不唯上,要慎独,这不仅需要让我们的学生培养一种批判意识,而且我们的老师更需要具备这种批判意识。
我们今天在这里一起来讨论、解读魏书生教育思想,大家能兼容并蓄、批判接受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切实践行魏书生教育教学改革的经典 1
魏书生教育思想解读
做法,那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交流的目的就达到了。
一、魏书生教育思想与“技术主义”
(一)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框架体系:1234567810 1:一小点(注意力训练)2:两大点(民主与科学)3:三个守住(守住传统常识、守住新中国教育经验、守住自己的长处)4:四个过程(知、行、恒、情的统一)5:五点表现(温馨的教室、温暖的走廊、催人奋进的排行榜、优美的音乐、和谐的笑容)6: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7:七个“一分钟”(做家务劳动、写日记、唱歌、踏步、演讲、注意力训练、读经典名著)8:八个学习习惯(定计划、预习、适应老师、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自己留作业、整理错题集、出考试题、筛选信息)10:课堂教学十条要求(教案审查制;设计三类不同的教学目标;授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时间超过10分钟;处理偶发事件时间不超过20秒;留三类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做课堂总结;课间与学生一起活动;总结一节课的成功之处。)
(二)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批评
“尽管他主观上很努力,可终究左支右绌,无法突破他自己狭窄的技术主义的茧壳。”“他缺乏超越于功利之上的人文关怀,缺乏站高望远的知识视野,缺乏对教育作为必要的乌托邦的切身理解,而只能成为一个对应试教育服服帖帖,对教学大纲亦步亦趋,惟技术论的、匠气十足的语文教师。”“依我看,他离‘优秀的知识分子’这一要求还远得很呢!他是中国语文教育界第一个需要补钙的人!”——《权威人格和技术主义的末路》(蔡朝阳)
2004年第1期《教师之友》杂志刊发的专题《那一代》(审视中学语文教学:新生代向三大名师发难),犹如三枚重磅炸弹,给中国语文教育界以巨大的冲击,引发轩然大波。
“当年的批判,起了帮我了解社会、开阔胸怀、磨练意志的作用。今天的谣言,当然更能起激励我前进,促使我努力的作用。”——《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魏书生)
二、魏书生的人生历程与其教育思想的形成:
(一)崇尚阅读——家庭生活的影响
魏书生1950年5月4日(农历3月18日)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农村,1956年(6岁时)随家迁居沈阳砂山地区,直到1968年(18岁)去盘锦农村当知青。
魏书生教育思想解读
魏书生的父亲叫魏景林,母亲叫李忠敏,都是农民,魏书生是家中的老大,下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在魏景林和李忠敏这一对夫妇身上,除了给儿女遗传吃苦耐劳、质朴诚实、与人为善等美好德行,也为儿女创设了尊重知识、崇尚文化、好学上进的家庭氛围。在白卷先生上大学的60年代里,连学校的老师都同意电影《决裂》里的观点:手上的老茧就是上大学的资格。可魏家的父母却告诉孩子:别听那胡说,上不了大学也得看书学习。
(二)凡事讲民主——母亲教育的影响
李忠敏在教过乡塾的父亲教育下,喜欢读文、史、哲各类杂书,而且琴、书、画的技艺都出类拔萃。她还是一个特别讲究民主的家长,在魏书生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和他发过脾气,从来不对他和他的弟弟妹妹们发号施令、指责训斥,凡事都是讲道理,和孩子们商量着处理他们遇到的问题。
“推动摇篮的手,推动着世界。”魏书生后来在介绍他的教学经验时,总是用最朴实的话说:“小时候,我妈就是和我商量着做一切事的,我觉得这对我来说益处很大,所以现在我也用商量的办法和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多年来,他一直是把母亲当成导师的。
(三)自由的思想——生命被哲学照亮
魏书生是怎样与哲学相遇的,连他自己也记不准确了。他能记得的,只是1965年春天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手头出现了两本哲学书籍,一本是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纲要》,一本是大开本的高校教材《哲学讲义》。
这一回,他觉得哲学对他是真有魅力了,使他在迷醉之后得到清醒,得到一种醍醐灌顶般的大彻大悟。他最大的收获:并非是对一个专门的学科产生了热爱,而是在找到哲学的同时,他更找到了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意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由思想。
(四)强健体魄——刻意修炼的专长
10岁时,魏书生拜师学习武术。从少年时代开始,早晨的长跑,夜晚的站桩,以及打沙袋、劈砖头的力量训练,使他至今有着常人无法比 3
魏书生教育思想解读
拟的体力和精力。
(五)恳谈风格——教育方式的蜕变
1969年7月16日,19岁的魏书生来到陈家大队的红旗小学报到上班了,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
为了能让学生听话,他也喊、也叫、也发脾气,是因为喊叫和发脾气都收效甚微,而通过借鉴母亲对他和弟妹们的教育方式,他才形成了和风细雨的恳谈式解决矛盾的风格。魏书生是一个非常善于反思的,非常有理智感的人,他不像有的老师一条路走到黑,喊叫不行,就骂;骂不行,就打„„结果教育没搞好,反而越来越糟,甚至惹上官司,造成悲剧。
(六)高效工作——工厂实践的感受
1971年11月到工厂后,魏书生没下车间,而是直接被放到了政工组。结果,整个工厂所有文秘宣传方面的工作,全被他一人包了,而且干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
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在办公楼里忙得不可开交的人,居然还无师自通地也成了生产能手,成了个优秀的技术工人,成了工厂里的工作效率最高的人。
在魏书生的日记里,“效率”这个词是他时至今日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他对虚掷光阴耿耿于怀,对人浮于事深恶痛绝,对出工不出力恨之入骨,这些都来自他在工厂里的切身感受。
(七)准反革命——人生低谷的坚守
1974年初,国家的大形势是批林批孔,电机厂的小形势是新领导整老领导,具体表现就是批魏。
魏书生的罪名自然因书而生,因诚实而生。魏书生在接受批判时曾口吐“狂言”:“十年以后可鉴今日是非!”结果没用十年,两年半后,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就被翻了过去。
(八)高课低上——“两自”教育的萌芽
1978年2月,魏书生在盘山县第三初级中学当了一个班的班主任,负责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其中一个是普通班,一个是特差班。差不多就是从这一天起,魏书生把他的“备学生”,高高摆到了“备教材”之前的位置。
魏书生教育思想解读
奇迹自然给魏书生带来了荣誉,但对他来说,这些并非他最看重的„„最让魏书生欣慰的,其实是他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
在两年半连续900个日子里,学生们平均每人做好事55件;每人平均看课外书1.54万多页,平均写日记18.6万多字;班级每周一次的集体野外游玩活动,每天穿插进行篮、排、足球活动、歌咏绘画活动以及知识竞赛活动;每人平均长跑2190公里,平均画画46幅,平均学歌70首;并且到毕业时,全班同学的视力只有一人比入学时有所减弱。
(九)传经布道——穿着西装的孔子
作为一个业余教育演说家,魏书生的足迹遍及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部分汉语较为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
魏书生的“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苦乐观引起人们广泛共鸣。听他报告的不仅仅是中小学教师和中小学生,还有大学教授、大学生、邮电部门、工商部门、公检法部门、保险公司等都请他作报告,甚至市领导组织、市直机关全体干部都来听魏书生的专场报告。
三、魏书生的人格特征与其教育思想的形成:
(一)内敛与济世:
魏书生的三件大事:读书、写作、思考;三个主题:人、社会、时代。三件大事,说明着他是一个内敛的人,不慕名利;三个主题,说明他是一个济世的人,不斤斤计较于个人。
1、内敛——眼睛向内,发展自我。(1)弃“外物”如敝履。
我们经常在魏书生的报告中听到这样的论断:“不当班主任吃亏”、“多干活,多享福”、“用公家的时间锻炼自家的身体”。很多人将其当成了魏书生的机智幽默,而却不能看到其中的深刻哲理。
若以魏书生的是非标准判断,我们发现生活中一般人认为的坏事,在他看来都是好事:受了委屈冤枉,是好事,可以帮自己开阔胸怀啊;工作多、任务重是好事,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
这样的认识思考,在生活实践中是一举三得:
①可以使自己的心境不受外界所谓“好事”的影响,保持恒久的愉悦;②可以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因为不争;③可以用生活的砾石,砥 5
魏书生教育思想解读
砺自己的人格素养。
(2)掘“内心”之宝藏。
人获得幸福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满足“欲望”,二是制服“欲望”。人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幸福感,就是征服自己惰性之后产生的幸福感。
在与自己惰性作斗争的过程中,魏书生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仰卧起坐,俯卧撑,长跑,在意志上超越自我;
一个差班,一个好班;把全校最差的学生集中在自己班里;高课低上,在工作上超越自我;
生活简朴,战胜自己的物质欲望,在生活上超越自我; 广泛阅读,集思广益,在学习上超越自我;
坚持写日记,建立“第二脑”来管理自己的大脑,在道德上超越自我。
2、济世——改造社会,造福社会。
(1)少年习武。“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魏书生生于河北,长于沈阳,侠义精神,胚胎了他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发展成为济世理想。
(2)青年书政。魏书生青年时所写的文章有:谈解放思想的《框子》,对比古今著名政治家的《贤相与明君》,有以知识和文明避免战争的《战争可以避免》,有以古代寓言和文革为材料、谈人的“人性”和“兽性”的《人和狼》。
从青年时代起,魏书生就对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深入的研究,他像莫尔设计“乌托邦”康帕内拉设计“太阳城”一样,也设想在中国搞一个“共产主义实验县”。
(3)教育济世。1974的“准反革命”事件后,魏书生是怀抱社会理想搞教育的,他搞教育的目的不是“育人”,更不是糊口,而是为自己的“济世”情怀寻找一个突破口,想通过教育培养孩子,通过培养孩子而改造社会。通过改造人、培养人,来改造社会——而这点恰恰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案例4:老师对待教育的四种态度
老师对待教育的态度可以分为四类:工作、个人事业、单位事业、社会事业。如果把给学生上课看作“工作”,完成教学任务,按月领工资;
如果把它作为个人的事业来看,我应该上好课,搞好教研,通过工作来改善自 6
魏书生教育思想解读
己的地位和处境;
如果把他当作单位事业来做,我应考虑的是让每一个想做老师的学生,都在毕业前就成为优秀的老师,为语文教育赢得荣誉;
如果把它当作一种社会事业来做,我应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你们成为优秀的人才,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尽一点力。
魏书生的“济世”情怀,在他的一生中有着重要意义:
1、这一情怀在关键时刻挽救了他。魏书生在1974年被打为“准反革命”,徘徊在生死的边缘,生与死,济世与玩世„„何去何从,深刻地困扰着他。他之所没有走向死亡,也没有成为一个玩世不恭者,是源于他对济世的执着:人活一辈子,总得为社会做点什么,做不了大事做小事。
2、他的“济世”情怀成就了他。魏书生是有远大志向的人,他要改造社会,但命运只给了他一个班,让他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魏书生“滴水容天下”,将自己改造社会的方略,用在了治理班级上。
(二)修身与献身:
1、修身
没有一个人是神人,魏书生当局长、书记,当校长,当老师,社会兼职数十个„„60多岁的人了,这么多年的劳作,竟然没把他累垮,这也是一个奇迹。魏书生遇到李镇西,问李镇西近来身体如何,李说:身体迅速发胖,头发掉得利害。魏书生却一如既往地繁忙、健康、快乐、轻松,奥秘何在呢?——修身有术。
(1)修心——笑对人生
修身的关键是修心,心情好了,干什么都不累;心情不好,整天生活在各种烦恼之中,各种不良情绪就会加剧身体的“内耗”。魏书生深明此理,所以他总是千方百计地使自己高兴,甚至想建立一门“笑学”,从十个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笑”的水平:①多做实事;②与人为善;③肯定自我;④自我渺小;⑤笑对不幸;⑥做点趣事;⑦唱几支歌;⑧善于比较;⑨善于回忆;⑩拖拉法。
(2)修炼——全神贯注
魏书生是对气功深有研究的。魏书生练的气功中,有一套“天功”,分成6节:听天钟、登天梯、过天桥、入天门、闻天香、沐天浴。魏书生将其修炼过程概括为四个字:松静匀乐(松:身心放松;静:心灵宁静;匀:呼吸均匀;乐:乐观自信)。后叫“自我放松”,或注意力训练。
2、献身:
魏书生教育思想解读
(1)献身工作,不是牺牲,而是一种幸福。
人与本职工作有五种境界:无心无意、三心二意、半心半意、一心一意、舍身忘我。人幸福快乐与否,取决于自己在哪一种境界。
在三心二意、无心无意的境界中对待自己的工作,即使他有了几亿吨黄金,当了地球的球长,甚至做了太阳系主任,他仍然这山望着那山高,和银河系主任比起来自觉渺小,仍然愤愤不平,经受贪欲之火的煎熬。
如果我们进入了一心一意、舍身忘我的教育教学境界,灵魂不再流浪,精神不再漂泊,思想不再浮躁,于是便感觉天天都在过教师节。
(2)控制“三闲”,高效工作,做时间的“乞丐”。
最累人的,是心累。心为什么累?是因为做什么事都三心二意。什么事都三心二意地做,自然休息时也是三心二意的,心片刻都得不到休息,自然就感觉很累。
魏书生近乎苛刻地控制自己的“三闲”——闲话、闲事、闲思。于自己发展无益和有害的都可称之为“闲”。
魏书生每天的工作时间,常常超过16小时。魏书生班级的一张课余活动时间表:周一:班会;周二;图画;周三:游戏;周四:竞赛;周五:唱歌;周六:作文;周日:郊游(做好事)。魏书生还总是这些活动的参与者。修身与献身的辩证结合,使魏书生既做出了大事业,又保持了身体和心灵的健康。
(三)达观与务实:
魏书生读中国通史、读世界通史,所以他能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看身边的事,总能看得清晰、看得明白、看得超脱。将人一分为二,一是人性,二是兽性。难怪魏书生说他“不神化任何一个人,不鬼化任何一个人”,什么时候都能做到不卑不亢。
我们该如何达观地看待?①达观地看待生。②达观地看待死。③达观地看自己:自我渺小(从外部看自己)、心理需要(从内部看自己)④达观地看他人。⑤达观地对生活。
案例5:关于痛苦的话题
1、故事:盐与湖水(痛苦的程度,决定于我们的心境)
2、实验:黄连素兑糖水
1/4片没有包裹糖衣的黄连素碾成粉末,兑多少毫升的葡萄糖水能消除黄连的苦味?(125毫升浓度为5%,继续不断增加浓度,效果依然是苦不堪言)
①黄连是一味良药,只是千万不要人为地将黄连碾碎,再细细品尝。8
魏书生教育思想解读
苦的力量要比甜的力量大得多。(5.12汶川地震后的宣传)
②太多的人,习惯珍藏苦难,甚至以此自傲和自虐,这种对苦难的持久迷恋和品尝,会毒化你的感官,会损坏你对美好生活的精细体察,还会让你歧视没有经受过苦难的人。这些就是苦难的副作用。
四、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构成和特点:
案例:训练学生自学习惯的五阶段
① 首次慢动。使学生有个适应过程,产生培养好习惯的欲望; ②逐步加速。学习的量逐步增大,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此时具体分析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制订适应加速的措施;
③系统计划。制订计划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注意平衡各方面的关系,统一规划训练活动;
④控制时空。采取措施控制坏习惯在时空内的活动范围,保证好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巩固和发展;
⑤进入轨道。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惯性活动,此时学生的学习达到“自动化”程度。
魏书生一直强调树立“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核心价值观和苦乐观。“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学会把平凡、实在的事情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如舞如歌。”
魏书生不仅是为师者的榜样,也是为人者的榜样。【结束语】走向远方(汪国真)
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屈和艰辛,我们总是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醒来在每一个早上。
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第五篇:解读魏书生-优秀班主任
解读魏书生
一、令人难解的魏书生
魏书生——在中国教育界是个响当当的重量级人物,也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作教师的若不知道魏书生,那叫孤陋寡闻。
知道、了解、结识魏书生花了我十余年的时间,起初是从媒体上知道魏书生和他的部分事迹,后来又通过魏书生的演讲亲眼目睹一个为师者的风采,然后又通过读其书,知其道,听其言,观其行来心领这样一位教育实践家的风范。
魏书生原本只有初中学历,靠自学和实践从一个农村中学教师成为一名全国闻名的教育改革家。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辽宁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因成绩卓著,6次与邓小平同志合影,9次受到江泽民同志接见,在全国有38项社会兼职,先后当选为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热爱三尺讲台,在担任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期间,甚至在走上盘锦市教委主任兼党组书记领导岗位以后仍然兼课,一年有几个月出外讲学,学生成绩依然在全市名列前茅。
看到这儿,您心中可能要打上一个问号: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的,魏书生其人其事我说给专家学者听,他们常常是“是吗”“真的”,满目的警惕。讲给业外的朋友们听,他们也总是“真有这人?”“确有其事?”满脸的狐疑。
80年代末在报纸、杂志上见到魏书生这个名字和有关报导时,实事求是地说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而90年代初魏书生在天津科学会堂的一场演讲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当时魏书生已进入不惑之年,跑步上场,直立演讲,潇洒的风度,幽默的语言,真诚的叙述,入理的阐释,使场上一千多位观众无不动容,无不耳目一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他是中国教育界的骄傲和自豪!我当时也有一种感觉,要做一名好教师,魏书生是榜样!1997年我入读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教育学专业,有一门课叫《班主任工作研究》,其中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是必读教材,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后又阅读了《魏书生文选》上、下册,及至今年,魏书生又赠我一册写有勉励我“自强不息、鹏程万里”赠言的《魏书生评传》,我对魏书生的人生艺术、教育艺术,教学艺术才有了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虽早有写一写他的冲动,但不敢贸然下笔,我怕因为我的无知和肤浅亵读了被大家誉为“当代孔子”的魏书生。
我和大家一样,也是带着不解走近魏书生的,对于魏书生从不了解到了解,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疑惑渐渐散去,代之而来的是对他由衷的赞叹和钦佩之情。
二、大度豁达的魏书生
魏书生是个平凡的人,但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只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魏书生出生在新中国诞生后的1950年,由于十年“文革”,初中毕业后失去了读高中、入大学的机会,18岁上山下乡,19岁曾在小学当民办教师,21岁进工厂,28岁起到中学任教。在工厂工作期间因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说过孔子的好话和“文革”的坏话,而被打成“准反革命”,挨过批斗,受到诬陷,遭到迫害,当时公安部准备介入此案,并处魏书生极刑。魏书生经历了人妖颠倒、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至今他每天胸前仍然戴着周恩来“为人民服务”的像章,大概与这段刻骨铭心的生活不无关系。
对于“文革”,中国绝大多数人不论是当时受到迫害的还是没有受到迫害的大都是深恶痛绝的。在原则问题上,魏书生寸步不让,但对当年告密诬陷他的人却未采取“以牙还牙”的态度。一位作家写了一本介绍魏书生的书,想给那些恶人、恶事曝光、亮相,而魏书生接到书稿后却坚决不同意,他执意要把那些人的名字和具体事实一笔勾销,他认为人“要与人为善,要以德报怨,争取感化有罪之人”。魏书生就是这样,大度对人,不背历史包袱,因而总能轻装上阵,总能以充沛的精力和时间去创造新的辉煌。
魏书生不仅是个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豁达的人。他的豁达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境遇观,二是苦乐观。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往往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魏书生则与人大有不同。记得他在一次演讲中说:人不要埋怨境遇。命运把你放在皇家花园,你应该长成参天大树;命运把你甩到千山的石头缝中,你应该紧紧地抓住大地,依然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魏书生做到了这一点,因而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把一个农村中学变成了全国闻名的省级重点中学,他自己也发奋图强,从这里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魏书生要做的工作有很多,读书、写作、教学、管理、演讲、社会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他常说自己最缺的是时间,最不安的是欠“债”太多。可大家理解他,都知道他太累了,太苦了。然后魏书生面对这一切却非常坦然,常能变苦为乐,以豁达的心情乐此不疲地心情愉快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他常常说,读书是享受,写作是享受,教学是享受,散步是享受,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可以是享受。你看,我们每一个人若都能像魏书生那样,还有什么想不通,不愿做,做不到,做不好的呢?
三、淡泊名利的魏书生
读于月萍著《魏书生评传》,我看到了魏书生的一张要求做教师的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
我再一次怀着十分恳切的心情,请求组织批准自己去做一名教师。
看到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战线在党的领导下走向大治的喜人局面,自己却没有机会献上一分力气,心里像有一团火一样熊熊燃烧。我无比焦急地请求领导能体谅到自己的心情,批准自己的申请。只要是教书,不管是到农村一般学校,还是到更困难的偏僻山区的学校,我都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满腔热情地去干。
进厂六年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中,我对学校的深深眷恋之情,是一天也没有中断过的,即使在“四害”把教师地位压到最低点的时候,我还是以极其羡慕的心情衷心向往着这个职业。为着有一天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时候,把教师工作做得好一些,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钻研有关教育的知识,常学到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地步。即使身患重病,也还是不愿间断,为此而度过的不眠之夜是难以数计的。
两千多天中,我向各级领导恳切地提出做教师的申请至少有150次之多。几乎每一个同志,特别是朋友和亲人,都耳闻目睹到我对教育火一样的热情,对学生源自内心的关心……
魏书生递交这张申请是在1997年9月份,是在他被确定为厂级领导接班人有望走上仕途以后,那时的教师地位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现在虽说教师职业还没有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也还远没有成为“太阳底下最受羡慕的人”,但在重点中学里大本毕业的教师优化组合下来后被安排去看自行车棚毫无怨言、等待上岗的人却大有人在。为什么?因为教师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但魏书生递交申请的时候恰是“宁挣三斗糠,不当孩子王”,“好好干,我让你去当售货员”,教师弃教他就每年还要有名额的年月。况且魏书生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口头、书面向领导提出申请多达150次,有人可能要问:魏书生是怎么啦?别人看不上、瞧不起的职业他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从魏书生走上教师岗位后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中逐步找到了答案。魏书生热爱教师这个平凡的职业,也常说自己是到地球上打工的,完事了便挥挥手向这个星球告别。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虽然他后来出了名,但他把自己看得与其他工匠无异,因而也就少了名的烦恼和拖累,他免费为上门求教的人寄资料、赠书籍,免费为学生购书,甚至自掏腰包到一些地方讲学、演讲,公家配的车他不坐,还处处对人说“骑自行车或跑着去开会自已是拣个便宜――锻炼身体。”这便是魏书生!
魏书生是名人,是个精神富有者。虽然他现在并不缺钱,但一直是个苦行僧的形象。他说过:苦行是一种幸福,一来可享受理智的满足,二来可砥砺意志,最主要的,它能省掉不少为个人衣食住行而奔波的麻烦。他自律很严,严得让人觉得他傻,觉得他怪,他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很大的贡献,但只知奉献,不求索取。正像有人评论他的那样:绚烂之极,归于淡泊。而我要说:淡泊名利,才有绚烂。魏书生不仅是为师者的榜样,也是为官者、为人者的榜样。
四、敢说真话的魏书生
魏书生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他敢讲真话是出了名的。
这里不妨摘取他与师生的两段谈话实录:
谈话实录一:有一年,又到了大学生毕业分配的时候,盘锦市人事部门请魏书生去跟那些由各地分来盘锦的大学生们交流谈心。魏书生是这样开始了他的谈话:“今天,我和同学们来谈心,想讲三点。一是祝贺大家毕业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二是祝愿同学们都能分配到工商局、税务局、银行、保险公司、人事局、组织部、外贸局、电业局这些大多数人认为的“好”单位去;三呢,我想说,大概百分之八十五的同学去不了以上单位……我想,谁要是大笔一挥把所有的人都分到那些单位去了,那不用我细说,咱离亡党亡国肯定也就不远了……”。
谈话实录二:有个学生与他聊天时问“老师,以后我一不当官,二不当科学家,要那么高的能力素质有什么用?”魏书生不说建设祖国实现四化那样冠冕堂皇的话,而是着眼于“人活一生有多不易”这一现实课题,他说:“以后你要真能当大官,当那种有大能耐的什么什么家,有些方面缺点啥差点啥,我或许就不让你改了”魏书生这么一说,学生很奇怪,为什么当大人物反倒可以有毛病呢?魏书生接着说:“如果你干到江青康生那个份上,你心理素质不好,脾气暴躁、心胸狭窄,谁提意见你就使劲整谁,没准你那官还能将就着当下去,因为谁都怕你,没人敢得罪你。可如果你是个普通工人,靠力气挣钱养家糊口,你心胸狭窄、脾气暴躁,一句批评也听不进去,你想想吧,哪个领导愿意用你,不用你了,你还怎么挣钱吃饭。所以呀,一个人要想活得顺顺当当,就得有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理想、必胜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这些东西,既能帮助你当好大人物,也能帮你当好小人物,甚至对你当小人物有特殊的重要性。小人物活着尤其艰难,没人顺着你,没人哄着你,你只有具备了各种良好的能力素质,才能遇事看得开,工作做得好。”
魏书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实事求是,实话实说,说的看似小道理,其实是大道理。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大笔一挥把所有的毕业生都分到“好”单位去而无人去做“孩子王”,我们国家的未来将会如何?亡党亡国的危险还不指日可待吗?历史的教训我们记忆犹新:泰国实施暴政,“以吏为师、以法为教”,轻视教育,十几年的光景便呜乎哀哉了。“文革”十年,左的思想泛滥,教育成了重实区,一代学子夭折,至今人才匮乏,青黄不接。对于学生,我们大多从大处着眼,而魏书生却从“小”处着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化素质,提高能力,这不也是我们素质教育所企求的吗?
魏书生谈话,慢条斯理,娓娓道来,宏论一泻,语惊四座,其感染力、穿透力、影响力是其他人的谈话所罕见能及的,这秘诀大概除了他的语言技巧外还在于他谈话中的“真”和“实”,这也是广大教师提高表达能力所应该学会和牢牢把握的。
五、自爱爱人的魏书生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
魏书生人格高尚,又极注意锻炼和养生,这是自爱的表现。他非常感谢母亲对他的教育和妻子对他的帮助和支持,他爱他的家人。他又是一个善于体察社会、体贴民众疾苦的人。据说1985年魏书生出差去沈阳,火车上遇到一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老人。老人和侄子同去北京,在街上走散了,身上一文不名,没法买车票回老家了。北京公安派出所照顾他,给他开了张请予照顾的证明,希望铁路部门能予以免票,检票时列车员认为情况属实,没有让老人去补票,然而魏书生看到老人身体已虚弱不堪,饿了也舍不得吃手中那半个干硬的面包,只是眼巴巴地瞅着别人大吃大嚼。魏书生俏俏摸出两元钱来,在当时两元钱可以让老人吃上一盒盒饭,然而魏书生却没有直接地把钱递过去,因为通过他的观察,老人是个自尊心极强而又倔犟的人,他怕自己的冒失伤了老人的自尊,而又起不到帮助老人的目的,等车到了沈阳,魏书生下车后才绕到老人所在座位的窗口,俏俏唤着老人,递上两元钱,没等拒绝,一溜小跑跑开了,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教师,魏书生不仅是个心地善良的人还是一个心细如丝,对他人体贴入微的人。
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
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对于较为严重的错误,魏书生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这五个部分,然后通过这份心理病历,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监督之下,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逐步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或毛病。对于一般性的错误,魏书生则让学生写说明书,使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描绘出自己心理活动的三张照片,让两种思想在照片上曝光。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是怎么争论的;第二张照片,犯错误时两种思想是怎么交战的;第三张照片,犯错误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通过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学生学会了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完善自己、不仅改正了错误,还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
这就是魏书生,一个爱自己也爱别人的人,一个尊重自己也知道怎样尊重别人的人。
六、为书而生的魏书生
“魏书生,为书而生的人”。少了这一笔,对他的评价是不完善的。
魏书生是个教书的人,因此我们说他为书而生应集中在他的爱书、读书和作书上。
魏书生爱书、爱的痴情,爱的热烈,爱的理智,爱的不同凡响。据说,他家里兄弟姊妹团聚时一个保留节目是逛书店,他起初是带着他的弟弟、妹妹们转,弟弟、妹妹们长大了,如今他又带着新一代小书迷们进出书店了。
魏书生是个真正的读书人。魏书生30岁才考虑婚姻问题,别人问他择偶的标准,他只想到一个“支持我看书”!魏书生认为:就如同一个没有饭吃的人会浑身无力一样,一个没有书读的人,必然要灵魂干瘪,精神萎缩。魏书生的读书经历了盲目读――兴趣读――计划读三个阶段。先是见到什么就读什么,虽然目的不甚明确,但开卷有益,打下了他的知识根基。后来,他接触了一些哲学、历史著作引起了他的兴趣,确立了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哲学基础。(优秀班主任)再后来,他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又结合工作需要阅读了《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中国通史》、《班级管理学》、《世界通史》、《西方哲学史》、《中小学班主任手册》、《国外科技动态》,苏霍姆林斯基、夸美纽斯、凯洛夫、赞可夫、蔡元培、陶行知、罗素、皮亚杰等人的著作。这些阅读为他的教学改革加足了燃料、蓄足了动力。
魏书生还是一个与其他大多数教师不同的人,他擅长于写书。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文选》曾印刷多次,其中《班主任工作漫谈》荣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此外,他还编著了《家教漫谈》《学生实用学习法》《学生学习600法》等17种书籍,这些书大多受到专家、学者好评,受到同行的肯定和欢迎。读一读魏书生这些书,你会看到这些书其实记载着的是魏书生成长的足迹。这里有他的教育历程,他的教学历程,他的管理历程,他的学习历程,有他的奋斗、他的成功、他的失败、他的痛苦、他的快乐、他的感悟、他的理性思考。在教师中,能够记载下自己成长历程的人并不多,而这样理性地站在智者的高度来记录下自己经验和教训的教师更是我们时代所要求的,因为我们的确缺少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大家。
作为一个教书的人,不爱书是难以想象的,不读书是不可思议的,不作书则是缺少了提升自己的宝贵机会,魏书生不但做了,而且做得很好,他当之无愧地成了我们教师的楷模。
七、善想会干的魏书生
魏书生是个教育家,用吕叔湘老先生的话说,他“不是一般的教育家”。魏书生是个既有博大精深理论又有卓有成效实践的教育家。
魏书生的教育理论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中,董国华先生在为《魏书生评传》所作的序言中指出,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而魏书生是在多年的教育管理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并用这种日益系统的教育思想有效地指导着自己的实践,他又偏偏是一个非常会干的人。
我们说魏书生会干,这在他教育、教学、管理、教研中都有体现,单说这教学,他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改革,硬是在困境中踏出了一方地,闯出了一片天。魏书生在教学中遇到过两个难题:一是语文既好学又不好学。用他学生的话说,好学就是,即使一个月不上语文课,再上照样也能跟得上;可考起试来还是糊涂。它跟理科那些东西太不一样了,数学、物理都有公式,知识结构清楚,学了就可以用它们去解题了,不学,就不会做题。而语文,你课文分析得再到家,认识的字再多,说不会写作文还是不会。因此,寻找语文的教学规律是魏书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二是魏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教学与行政管理之间的矛盾,魏书生在任教师半年以后就被提拔为学校的教导处副主任。有些人可能趁势脱离课堂,但魏书生不然,他太爱学生,太爱他的语文教学了。因此,怎样才能既做好管理工作又做好语文教学工作是魏书生遇到的第二个难题。
魏书生是个智者。有了矛盾他并不回避,而是找到了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他经过长期的研究,对语文知识树进行了整枝剪叶的定型处理。他把初中语文知识划分为四个部分:基础知识部分,文言文部分,文学常识部分,阅读和写作部分。也就是说,在语文知识树这株大树身上,要生出4根粗壮大干。接下来,在这4根大干上,又长出了22条挺拔大枝,而22条大枝上,还长着131个生机勃勃的小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入门,学好语文,他又交给学生三把入门的钥匙,一是读总体语文书的钥匙,二是读一本语文书的钥匙,三是读一类文章的钥匙。在此基础上魏书生创立了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顺应了语文实践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魏书生非常重视开放性教学,因而,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在他的教学中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六步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使得这种教学法成为我国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学法。只有了解了这种教学法,才能理解为什么魏书生班里最差的学生也能做公开课,为什么魏书生虽有大量时间在外讲学,而家里的学生学习也能按部就班,并且考试成绩在全市仍是名列前茅!
魏书生善想会干,其真谛和诀窍在于他丰富的创造性和对事业的百倍投入。
八、事业大成的魏书生
魏书生成功了。
他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在笔者看来,他的成功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生艺术的成功,二是教育艺术的成功,三是教学艺术的成功。
魏书生的人生艺术是令人敬佩的。他常说:人的一生发展犹如一部精彩的多幕剧,有低谷也有高潮。当处在低谷期时,关键要自珍、自重、自持,真正做到“不怨、不怒、不卑”,长守泰然自如的心态。当事业趋向波峰时要不自傲,善待他人,包括对自己有嫉妒情绪的人,艺术地化解一切对立情绪。魏书生这种“顺时儆省、逆时从容”的人生境界,时时刻刻感染着、教育着与他接触的每一个人。也正是这种人生艺术魅力使得他20年演讲、1300多场报告次次受欢迎,场场有反响。
魏书生的教育艺术给人以启迪,他在教育工作中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比如他善于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意志等等来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如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想像力等等,并取得实效,他教育学生制订四部分计划:一是终生奋斗目标;二是十年奋斗目标,三是一年奋斗目标;四是一天工作学习目标。这种计划使学生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远大的理想,又培养了学生从现在做起的求实精神和良好习惯。魏书生在学生教育上还有一个特点,即从小事抓起,他任教委主任后在盘锦市推行“五个一”活动;即做一分钟家务,写一分钟日记,唱一分钟军歌,昂首挺胸踏步一分钟,搞一分钟记忆力比赛。这“五个一”看似小事,实则是大事,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自我教育的大事。
魏书生讲求教学艺术,使得他成为全国乃至亚洲语文教育知名的专家。他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学生们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增强,而这种意识和能力恰恰也是“教是为了不教”所要求的;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得到改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三闲”(闲话、闲事、闲思)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这种习惯和效率还会对他们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带来长远的影响,许多学生将会终身受益;学生们学习方法得到改进,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以魏书生1981年带过的初三毕业班为例,全班有82名学生,毕业时有28人达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31人达到一般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8人考入职业高中,3人考入中专,升学率达到93%。在全县40所中学里,初中升高中的考分超过300分的学生共有72人,而魏书生这个班就占了19人。因此,魏书生的教学艺术不论是以现代教育评价标准来衡量,还是以传统教育评价标准来衡量都不能说不是令人服气的。
记得北师大毛志成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教师应具有五个层次:一是大教师,二是教书匠,三是以教谋生者,四是因教误人者,五是恶教师。在笔者看来,恶教师可恶,做不得,因教误人的教师可气,不能做,以教谋生的教师可悲,不可提倡,教书匠似的教师可敬,其匠艺应得到敬重,而大教师实乃教师中的大者,是可歌可颂可褒可扬的教育家。
魏书生正是这样的大教师,他是教育的骄傲,也是时代的骄傲,倘若我们的教育园地里多一些魏书生这样的教师,则教育幸甚、国家幸甚、未来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