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23:5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永恒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永恒读后感》。

第一篇:永恒读后感

永恒

一.人物:1.叔叔:帕博2.侄子:尚孟3.婶婶:玉帕蒂 4.makin大婶 5.thip先生

二.剧情简介

一位叫做帕博的缅甸木材富商,他有一个挚爱的养子尚孟,在1933年的时候从曼谷大学接受新式教育毕业回家。年少正茂,意气风发,受到老爷和寨子里人的喜爱,老爷将寨子的事务交给他打理,他也做得有条不紊,不抽烟酗酒,只有一件事除外,他完全看不上寨子中的女子,老爷怕无法完成传宗接代的事便到曼谷寻找“儿媳”。在曼谷的国际运动俱乐部,老爷见到一个厌倦政乱,雍容魅惑于一体的女子玉珀蒂,年轻貌美,极赋魅力,也许是由于她不同寻常的身世:她小的时候父母有一次出去经商双双遇难,他的第一次失败的婚姻遭到丈夫的虐待„„所以是她有着不符合这个年纪的智慧。就像老爷说的一样“你是我今生从未见过的女子,坚强.独立,勇敢对一切都无所畏惧,有着西方女性身上才有的魅力与气质”所以老爷在深深迷恋之余便把她娶回了家。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要嫁给这个比他父亲还大的男人,也许是为了得到一个栖息之地,也许是为了远离曼谷的战乱与政治,也许是觊觎这个父亲般男人的巨额财产„总之,她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

老爷的家是一座森林中的寨子,大山掩映下的山庄,就像影片开始的记述男子一样,觉得像是个古老的王国,这里与世隔绝,充满着神秘恐怖厚重的氛围,这里风景很美,电影里的画面也很美,不过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很悲惨„„玉帕蒂来到这里以后,在封闭林场的家里,玉珀蒂生活烦闷。此时她遇到一位年轻而又帅气的男子,这名男子正是帕博的侄子商蒙。由于叔叔工作繁忙,所以他就让尚孟整天陪着玉帕蒂。两人在美丽的山林间互诉衷肠,在灯火旁共读纪伯伦的诗集,玉帕蒂教孟尚跳华尔兹,玉帕蒂给生病的孟尚擦新身子。在渐渐的相处里,两人在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关于爱情的各种默契,玉帕蒂也一步步袒露自己的内心,告诉了关于自己悲惨的女人的过往,尚孟也逐渐爱上了这个美艳大胆(直接问尚孟的性经历)善良(在救被蛇咬的大婶中有体现),爱读《先知》《玩偶之家》的独立女性。他叔叔可能也有所察觉,不过他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极力的反对或是阻止,他只对尚孟说了一句话“要像爱叔叔一样爱玉帕蒂”。之后,他叔叔就准备给他谈一门亲事,希望尚孟跟门当户对人家的千金小姐结婚,尚孟因情系玉帕蒂而表现被动,玉帕蒂对尚孟可能跟千金小姐的成婚也表示出极大的失落。总督的女儿也不愿服从父母安排要跟远在英国的恋人私奔的18岁女孩之口,说出:“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论在别人眼里是对是错”。这句话也給尚孟一些启示。

后来老爷就去了曼谷给他商议婚事去了。本来他打算带玉帕蒂一起去的。但玉帕蒂她在此时就假怀孕,没有去成,因此骗得和孟尚独处的机会,终于在玉帕蒂洗澡时,两人终于越过了道德地仙,有了肌肤之亲,感情到达高潮。之后两人回到家中更肆无忌惮,旁若无人这一切被管家和仆人都看在眼里,管家就开始好意相劝,尚孟不但听不进去,还理直气壮说“侄子跟婶婶亲近婶婶是很正常的事。”后来老爷终于从曼谷回来,玉帕蒂她又假装哭啼,说自己流产,以骗过老爷。老爷回来之后,大婶就把他们在一起的事报告给了给尚博,尚博非常气恼,对大婶拳脚相加的打了一顿。接着老爷就设计谋,说自己有事要出去办事两天,所以尚孟和玉帕蒂又在一起了,老爷最后在男管家的带领下去偷看了他们,在窗户旁边听到了他们正海誓山盟的说要永远在一起,永不分开,直至海枯石烂。尚博是异常痛苦的,他拿出手枪,但他没有开枪,又收了回去,回去后他痛苦的哭了,他只管流泪也不哭出声音来。尚博是智慧且带有血性的男人,他想出了绝好的复仇方法,既然你们想永远在一起,就成全你们吧,第二天他把整个庄园的人召集在一起,尚孟和玉帕蒂也在。——“商蒙,你知道,除了你的爷爷和你的父亲,你是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男子,就像爱我自己一样„„”

帕博又对玉帕蒂说道:

——“玉帕蒂,你也知道,除了我的母亲,和已逝的原配peng,你是这世上唯一我深爱、珍惜和尊重的女子。大概是我的报应,导致你们俩——相爱„„我要你们知道,我帕博没有那么好骗„„作为向你们对我所做的一切的答谢,我决定送你们一份特殊的礼物”。原来他命下人打造了一双锁链,给你们永远,从此你们可以一刻不分离。尚孟问叔叔你要把我们所到什么时候,叔叔只是说了一句“永远”

他们放声大笑,在老爷这么轻微的表示下压力尽去的他们疯狂大笑,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幸福的在一起了,此后的日子,两人恩爱如胶似漆,享尽鱼水之欢。始的他们还是沉浸在幸福之中,一起游山玩水,一起赏花赏月赏秋香,美哉美哉!不过好景不长,想象一下吧,一对再深爱再深爱的男女,要是吃喝在一起倒也罢了,但连拉撒也不分离,这实在不是什么美事。不久,矛盾出现了,玉帕蒂在画眉毛时,尚孟刚好被蚊子咬了一下,眉毛画歪了。玉帕蒂发脾气了。再一次女的再涂指甲油时男的又打了一个喷气。她从国外进口的指甲油撒了一地,玉帕蒂更生气了,更可悲的是她连生气一走了之的自由都被那条锁链剥夺了。接下来矛盾更多了。他们两开始为琐碎而争吵,激情过去之后的本性暴露出来了。玉帕蒂是挑剔的,自我的,爱责备的。尚孟是喜欢安静看书的,也有性格的。矛盾、冲突,激烈中想摔门而去但都甩不了对方。由于整日毫无自由的相随,爱情面临琐碎生活的巨大破坏,他们不再能欣赏自然书籍和爱情之美了,有的只是彼此害怕,彼此烦闷,害怕被永恒之锁永远捆绑,虽然彼此依旧想爱,却无力挽救一步步的割裂,爱的人因为自己受伤痛苦,这是更大的痛苦,这是对爱情的毁灭性的打击。孟尚梦到了自己的儿时往事,父亲的离世,叔叔那时给他的依靠。对叔叔的无限依赖尊敬由此引发的无法言语的愧疚,让他无法原谅自己的罪行,爱情已经不再有意义,生命也是。当他从这场噩梦中醒来,他害怕,恐惧,他觉得自己失去了叔叔的爱,他跪在叔叔面前请求宽恕,叔叔对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可以原谅你,但我们的家族无法原谅,我们的家族从祖辈开始从未造过这样的孽” 说着给了他一个箱子并告诉他,箱子里有解决问题的东西。他们打开箱子,里面是一把手枪,他们痛苦的哭着拥抱在一起„„他们又去找管家,管家说老爷把一切可以打开锁的东西都收都城里去了。他们又去找大婶,大婶说了一句话我感觉很经典,她说“没有人能解开这个锁。除了你们自己的心”大婶告诉他们每周星期一都会有商船从这里经过,于是他们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这里,在逃跑的途中男人在路边发现了一把斧头,他正准备砍断锁链的时候女的说她口渴了,她问男的“如果锁链断了你会丢下我吗?” 就这样他们在锁链的两端开始挣扎,两人激烈冲突,尚孟动手打了玉帕蒂,嘴里还一直迁怒她:都是因为你,害我这样的。都是你,让叔叔如此恨我,要是没有你,我就能跟总督千金小姐结婚的,去英国旅游,再有好工作和好生活,是你毁了我的一切”

他们也没有逃跑成功,被仆人告密了,又被抓了回去。

不久玉帕蒂怀孕了。他们又去找叔叔要钥匙,叔叔给了他们一把手枪。男人此时似乎有了责任感,愿意以自己生命为代价来换取女人与孩子的生存,愿意用自己的死亡来化解叔叔的怨恨,女子深爱着男子,终于无法下手,她扣动扳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对男子的爱在死中得到永恒。一声抢响后,男的抱着满身是血的女子走了出来,他大喊着“钥匙”,他叔叔只说了一句“永恒”,就连管家也看不下去了,给他们求情,要求老爷放下执念,但老爷还是没有给他们钥匙„„

就这样男的每天用加了香料的水,给她搽试尸体,每天任和她睡在一起,然后在某一天的早晨,男的醒后,迷迷糊糊去吻她,当她挣开眼睛时,他吓坏了,女人的尸体已经开始腐

烂,脸色黑青,身体开始干枯腐化,他吓坏了,发出了剧烈的惨叫。大婶听到之后,拿了一把剑砍下了玉帕蒂连着链子的手臂,于是男的带着女的的手臂疯狂的逃进了森林。老爷命所有的家丁去找都没有找到。玉帕蒂被埋入了乱岗之中。就在大家都认为他已经死了的时候,他回来了,链子上的手臂早已掉了,叔叔在次收留了他,可是他疯了,总是逃进森林,每晚都会发出剧烈的惨叫,直到老去„

三.人物评析

1.玉珀蒂:勇敢幼时有悲惨经历,缺少安全感、极力想要摆脱现实残酷,追求自由、真、善、美、爱情的女人。她的不同于年龄的智慧来源于她的经历,她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求肆无忌惮,内心深处恐惧着怕回到以前一样的日子。玉帕蒂是独立勇敢,她的梦想就是“冲破伦理宗教世俗的束缚”,“因为那都是阻碍人类的东西”向往大自然,有着清晰的价值观并有为之牺牲的无限勇气。大胆,追求自由,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直至牺牲生命,敢于冲破道德伦理的束缚追求自由和自己想要的,我只能肯定玉帕蒂是真的爱着他,而且是深深的。爲了他,抛弃了想要的平静和安宁冲破了禁忌。面对着沉重的枷锁失声的大笑毫无恐惧,在丧失自由备受煎熬面对着失控的尚孟。还一次次挣脱不让他砸开困扰的枷锁追着他竭斯底里的问:要是链子断了 你会丢下我吗?甚至到最後,她一声不吭的献出了性命。在两人的感情开始出现裂痕时,尚孟对这个曾经说过要一辈子在一起的女人开始拳脚相加,可是她因为 爱还是原谅了,就像她说的一样“没有生命行为是爱无法原谅的”。可见他爱那个男人爱到骨血里,为了他,自己死去,就是为了让他能够活下去.......2,尚孟:软弱,对爱畏畏缩缩,不敢正视自己的爱情,自私但最后的责任感弥补了他的过错。虽然尚孟长了一张英俊帅气的脸庞。但随着情节退後他对叔叔那强烈的依恋和内心深深地软弱。我无法欣赏这样的男子。

才互锁了几天连身旁睡着的女子都未曾开口要分开自己就忍不住跪求叔叔,被拒绝后逃生失败的时候甚至丧失理智地抽打那个自己扬言要永远每分每秒在一起的女人。甚至到最後连开枪自刎都要请玉帕蒂手。。

通篇我就忍不住的想,面对那麽一条禁锢着自由的枷锁他难道连拿起一块石头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吗?他的懦弱与玉帕蒂的坚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出於尚孟这样的懦弱。我无法肯定到底他是不是真的爱着玉帕蒂。

3,老爷(帕博):

对人宽厚却又有久掌权力的威严。追求公平正义,爱曾分明,碰触他底线的人会很悲惨。同时他又充满智慧,不动声色,却给人比死更狠的惩罚,叔叔尚博的复仇是成功的,手法是柔和的,手段确实残酷的。背叛他的人都得到了报应,也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是得到了什么报应,让所爱之人背叛我,那么丢人现眼的事祖祖辈辈没发生,偏偏让我遇上了?

四,对我的启示

1铁链::

一条锁链它实现了玉珀蒂和尚孟彼此间现实上的“永恒”却也锁住了人看不见的东西,例如自由,又例如适当的距离。不得不说叔叔的招实在是高,这样的禁锢是人无法忍受的,更何况是这样的永恒了,它就好像一条无形的枷锁将自由狠狠地禁锢,那种沉重,没有自由支撑的爱情终究是无法永恒的,早晚会把爱磨灭。。

2,距离,无论你多么爱一个人,你们之间必须得有一定的距离,喜欢的歌静静的听,喜欢的人远远的看,距离有时候就像稀盐酸,它会腐蚀掉原本美好的一些东西,一个人身上的优点就那么多,你离那么近,全看完了。接下来只能不断的发现他的缺点了,纪伯伦关于婚姻

说:耳鬓厮磨中为彼此留出一些空隙让天堂之风在你们中间起舞。彼此斟满了杯,却不要在同一杯中啜饮,彼此递驓着面包,却不在同一块上取食,要站在一起,却不要太亲密,爱,但不要让爱成为桎楛

3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女人对待爱情往往比较执着,认真,很容易爱别人,但往往忘了爱自己,真的有时爱情当做全部,有时为了自己爱的人会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好像智商真的为零似的。男的则不一样,他们爱一个人,但他们更爱他自己,他们拥有爱情也拥有理智,他们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事业,他们拥有爱情也有自己的生活,永远也不会把爱情当做全部

4,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永恒,就像这个世界永远也不从在真正的白色一样,一切都会随着时间改变,各种誓言承诺直奔天地可鉴日月可证。可是说出口的永远呢。那种明明无法得知的未来里谁能保证我心日月可昭。但是我们很多女人却还是那么单纯,宁可傻傻的相信那句“我永远爱你”也不喜欢听那句看似残忍的“我爱你,直到我不爱你”

5,爱情也是一种游戏,都有规则(不能做小三,不能违背伦理道德),无论谁违背游戏规则结局都会很惨

6.《先知》里的那句话——“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商蒙没有读懂这句话,玉帕蒂也没有读懂。真正爱一个人,不是去占有他,也并不是要跟他在一起,只要有爱就满足了。就像贾宝玉之于林黛玉,看不看到这个人,要不要最后跟他在一起,都不重要,只要是“爱着”就已经足够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与你灵魂相犀已经足够了

7缘分,一个郎才,一个女貌,在人看来他们相爱时那么正常的一件事,为什么会酿成如此悲剧呢,我只想说: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

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只能是一场悲剧

7.亲情,也许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感情,无论你怎样把他伤的遍体鳞伤,在你需要的时候他永远都会在你身后,他是与生俱来的,不可磨灭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家人

‘。

第二篇:《永恒天使》读后感

《永恒天使》读后感

今天,我正好看完《永恒天使》。我看完后,觉得苏浅浅是一个天真、勇敢、可爱的女孩,元亚则非常正直,李大勇冲动、直性子,苏子晨简直是个书呆子,幸生非常忠诚。我最喜欢幸生,他精灵的时候憨厚可爱,成年时英俊潇洒,要不是他使出精灵之忠诚,他会是非常受欢迎,人人喜欢的男子。苏浅浅很搞笑,在猫之女神贝斯特的时候,她坏的那一面也是搞笑,竟然会投降。元亚她是天使之城的公主,但为了解救冰雪之城而牺牲,她经常会让人感动,她是一个纯真的天使。李大勇也是一个优秀男孩,经常舍己为人、舍生忘死,我也很喜欢他。这本书的结局令人惊讶,也令人感动,最后,苏浅浅和元亚融合在了一起,看了想流泪。我非常这本书的作者:肖云峰,我希望他能出更惊险的小说!!

扬名实验三年级:殷琛

第三篇:《祖国永恒》读后感

《祖国永恒》读后感

文/梦海晴空

与唐涛甫老先生有三面之缘。印象中,他是个开朗健谈,精神矍烁的老前辈。

初次见面在围头金沙湾的诗歌朗诵会上。因缘际会,唐老不因我是文学新人而冷落。席上非常热情地招呼我们一群人尽情用餐,并且招朋唤友,聊得不亦乐乎。

在那次初见后,一位经历丰富,能说会道,小说创作颇丰的文学前辈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过唐老的名片,得知他是晋江市华侨联合会(池店分会)副主席,我更是肃然起敬。我在心里暗暗思忖:以后若有近一步相处的机会,必将好好向他讨教小说该如何把脉,才会使创作更加丰满,富有时代气息。

只是,我没有想到,自那次相聚会,以后的几次文学活动,皆无缘再看到唐老谈笑风生的模样。

第二次见面是在炮哥的《夏季风》新书发布会上。久别重逢,我心里自是无比激动。只是,他早已忘了我是谁,我们也没有进一步的交集。在这次会议上,我透过他的发言,了解到他与炮哥“不打不相识”的特别情谊。看到两位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居然可以成为志趣相投的好友,真令我大开眼界。

第三次见面还是在炮哥组织的周末聚会上。那是一次轻松愉悦的短途旅游,行程的安排井然有序,内容却相当丰富,我们一行人都觉得非常满意。在这次旅途中,有幸与唐老近一步亲密接触,再次看到他谈笑风生的样子。一路上,他与炮哥形影不离,边走边聊,令人羡慕这份难得的情谊。

正是在这次的旅途中,我们接受了护送唐老回家的光荣任务,并且看到了他那豪华气派的图书小洋楼。由于天色已晚,我们等唐老小心翼翼地拿出自己的三本新书后,便匆匆打道回府了。如果不是如此,我真想亲眼看一看,唐老口中的两万多册藏书。仅是几分钟短暂的逗留,他家里那些无法估价的收藏品,就已足够叫我们惊讶老半天了。

拿着唐老赠送的《祖国永恒》等三本厚厚的新书,我为这位笔耕不辍的老人而敬佩不已。放眼望去,像他这样八十高龄的老人,还长期一边工作,一边写作的人绝对不多。

也许是书装帧得太过精美,也许是文章太过感人,我曾经一度连续阅读好几个晚上。等到我把这本厚重的新书看完时,已经是一个多月后了。在与《祖国永恒》朝夕相伴的无数个日子里,我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唐老一路坎坷地走到现在?

从“祖国永恒”这四个银色的大字可以探出作者拳拳的爱国心。作为一位久经风雨的归国华侨,他并没有埋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而是一次次摔倒后再爬起,坚强地战胜命运对自己的一次次挑战,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归侨作家。

打开这本时间跨度长,内容跨度广的新书,我在作者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冷静沉着,时而细腻深情,时而悲痛欲绝的文字里,看到了一位令人尊重的文学前辈。

唐老的身份极其特殊,曾经当过老师、记者,也曾下过海,经过商。“敢为天下先”的他因其不折不饶、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创业精神,而被评为“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其先进事迹更是编入《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奋斗史》。听他说起自己当年的光荣事迹,满脸的自豪与欣慰,我也跟着激动起来。

唐老先生特别擅长写人。他能够熟练地驾驭各种体裁的写作,不仅把散文当成小说来写,还写得有血有肉,有滋有味。他的写作功底深厚,语言千锤百炼,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叫人印象深刻。

他写到的几位海外华侨唐文良先生、林玉燕女士,旅菲书法家陈敦三先生,香港富来佳国际贸易公司董事长洪秀若女士,都让我特别敬重。这些身居他国的华侨,因为心系祖国,情牵家乡,在功成名就后毅然回国投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了绵薄之力。

拳拳爱国心,在作家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下放大凸显。诗意的语言,完整的框架,流畅的叙述,让作家每次的旅途都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留住我们的根》通过一曲《把根留住》满腔深情地演绎了那些身居海外,却心系祖国的华侨们的颗颗爱国心。在《奉献爱心的祖父》里,我们看到的是勤劳勇敢的华侨终生信奉的“慈善”二字。《一颗赤诚的中国心》与《依然澎湃着一颗中国心》两篇文章主题相同,写作手法却各异。前者以简练明亮的文字介绍了朱海庭先生在移居菲律宾后,如何艰难创业,最终挑起社会公益活动的重担,为了维护乡亲的权益,四处奔波的感人事迹。后者则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详细地介绍了在经历过不公的待遇后却依然恋恋不忘生他养他的家乡,在年近古稀依然把余热温暖着家乡的施天恩先生。

涓涓的恋乡情,更是在作家清新自然的文字下潺潺流淌。走进作家《集结着散开的往事》,我们可以看到他那一段至今仍会感到遗憾及悔恨的往事。在《征战清流山区》的日子里,作者把一腔心事寄情于第二故乡山水,渴望在山区奉献自己的青春,企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在“穿越暴风雨”的日子里,作者难忘在艰难的岁月里,那陪伴着自己度过漫漫长夜的灯光。正是这微弱的灯光照耀着他,让他明白“到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道理。关于“面线糊”的记忆,唤醒了我们关于童年时光的温馨回忆。这些文章篇幅短小,文字朴实,情感质朴,折射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关这一方面的文字,更偏像于杂文了。

关于大自然的感悟,作家也是颇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或许是走过的地方太多了,以致于他顾不上欣赏自己家乡的美景。可当他真的走进玉华洞时,却被这里的鬼斧神工吸引住了。华丽诗意的描述,让我们对玉华洞的神韵有了更深的理解。关于宝岛的礼赞,在动人的传说中缓缓展开。我虽还没有去过台湾,却能够在作家细致精湛的文字下一饱眼福,也算是一种享受了。

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如果沉淀成一笔财富,那么,这财富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所帮助。看完唐老先生的这本《祖国永恒》,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正是因为心中始终怀有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他才能够坦然地接受命运的不公,勇敢地面对生命中的各种挫折,从容不迫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

一个人只要心中有信仰,有足够的毅力去克服困难,并且能够坚持不懈地保持初心,不忘根本,那么,他就能够顺利地登上成功的殿堂。

第四篇:《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1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先生的著作,我利用闲暇时间有幸拜读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他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悟。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本身并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于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的过程!生与死,自然与生命,等等,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在阅读了这本书后,也让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尤其是书中对与幸福与痛苦的解说,让我不断的去思考。

定理一:幸福是一种一开始人人都自以为能够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定理二: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痛苦的。由此得出定理三: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痛苦。对我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我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终点无非就是一个终结,但我还是在寻找,寻找生活中属于我的幸福,当让有时也会迷路,敲了敲痛苦家的门。

“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种人都不承认现实中存在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幸福会藏在未来引领我们去寻找他,但当我们匆匆走过后,去发现幸福只能在记忆中找到。难道幸福这么难得到吗?还是我们普遍善于舍弃呢?珍惜身边的幸福,那是我们拥有的最大财富。幸福与痛苦交替的生活,是我们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我的前方或易或难,我会努力去感受——幸福与痛苦存在的那种充实!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人与永恒》读后感2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的代表作之一,他以随笔短语的形式阐述了其毕生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幸福和痛苦、时间和永恒等多个话题,内容精辟而深刻。其中《自然和生命》篇章給身处与泥土打交道的我带来一股清风之余,也使我开始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

对于生命的含义,也许大部分人所联想到的是人生。然而“天下生命原是一家”,自然是生命的原始起点,也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心,世间最难以控制的东西,在一片小小的自然生命中得以复苏。

春天,暖暖的空气开始怀抱着你,渐渐萌芽的枝条开始无限地伸入广阔的天空。随风飘扬的柳絮在阳光中显得朦胧而悠散。一年之计在于春。你也许正在忙碌地制定种种目标以丰富自己的生命,而你可知隔绝自然的人生是充满寂寞和孤独的吗?那是心无法在自然生命中释放的寂寞和孤独。

夏天,你还记得浓密的香樟留在地面上的斑驳树影吗?你还记得在烈日下被晒的微微发烫的脸颊吗?你还记得气宇轩昂的少年迎风吹拂的白衬衫吗?这些温暖和美好的小细节构成了难以言之奇妙的生命,生命就是那夏日的迟暮,需要你融入其中而非等待它拥抱你。融入生命是自然的行为,是一种安静地潜移默化的力量。夏日磅礴的大雨也能弹奏出生命的乐章,夏日的微风将生命吹成绽放的花瓣。

秋天,这个季节在构成四分之一的生命的同时更让你和我融入生命之中。如同硬币的正反面,生命是在欢乐和悲伤之中交替延续的。生命的妙处在于不是像知识那样可以言传身教,更多的在于感悟。一片旋转凋零的落叶,一朵来自晴空的浮云,一只飞翔于红霞的孤鹫,所藴含的是生命的启示。思绪融入这自然生命的本质,那么你也会迁移地融入自身的微妙生命中。

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不听话的停留在发丝上,手心的温度也随着一阵呼啸而过的风迅速下降。偏偏在这个时候,朋友之间的离别,生活的烦恼,亲人之间的矛盾接踵而至,你是选着逃避吗?逃避所解决的暂时的痛苦,而更好的方法是将其融入,坦然面对。

“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我眼中的融入生命,是将自然的生命融入人的生命,而人的生命是要既融入痛苦又融入欢乐的结合体。春夏秋冬的循环便组成了生命,人没有永恒的生命,但人可以思量生命并且主导它。正如周国平所言:“当我感觉到自己的肢体和血管里布满了新鲜的、活跃的生命之时,我的确认为,此时此刻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

这就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

《人与永恒》读后感3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随手写下的一些随感的结集,它展现了生与死、爱与孤独、真实、美、哲学与艺术、写作、天才等等的广阔领域。

周国平在他的小书里说,“死是最令人同情的,因为物伤其类:自己也会死。死又是最不令人同情的,因为殊途同归:自己也得死。”可能是因为年轻吧,路还很长,我还不曾想到因最终会死而同情自己。但是,我却因经历别人的死而心生感触。其实,对于死,人并不是本能的害怕的,它给带来的伤心绝望,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知道自己最终会死,而是因为看到自己的至亲至爱在自己眼前死去。我看到过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他们向上天祈求,让他们代替孩子死。这让我觉得,许多人其实是不畏自己死的,而是担心他人死。然而无论是谁死,最后大家也都“殊途同归”:死。曾经,我因为一个至亲的离世而久久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正如无人不知的谁都必须死,我也深知这个道理。但是,就是不能释怀。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老师对我说,“人就是这样的,来这世上一趟,做完了他该做的事,他也就走了。”多么微妙,我顿时放下心中所有的阴郁。在所有的主题中,我最喜欢“幸福与痛苦”作者写道:“幸福是有限的,因为上帝的赐予本来就是有限的。痛苦是有限的,因为人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我们总是一味地追求幸福,缺刻意避开痛苦。其实,幸福与痛苦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人气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因为我们的偏见。然而,作者确认为幸福都是在痛苦中破茧而出,换句话说,我们不可以把幸福与痛苦看得太肤浅。

我没有周国平先生那样的智慧,但我还是会学着去感悟生活、思考人生。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人与永恒》读后感4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尤其书中对幸福与痛苦的解说,使我不断的思考。

一直渴望恬淡而平静的生活,不需要欢笑,同样也不会有痛苦;一直害怕遇到障碍,害怕礁岩崛起,狂风大作的海面将我淹没。读了《人与永恒》才突然明白,人生最可悲的,便是生命力的乏弱!

周国平先生通过文字,阐述了自己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看法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虽然只是短小的几段文字,却足以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不禁对以前的自己产生思考。

我之所以渴望平淡,并非是真正喜欢这种生活,排斥轰轰烈烈的人生,。相反,正是因为我向往精彩的人生,而产生了害怕得不到轰轰烈烈,害怕为此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想法,所以,何不接受平淡,至少这样不会有失败。

我之所以渴望平淡,是怕自己受不住大喜大悲,是怕不再平淡的日子将会承受更多的坎坷磨难。所以,我屈服于平淡,我跪倒在了阻碍面前。是的,我讨厌失败,我害怕阻碍,于是我甘愿让生活化为一汪平静的湖水。但我并没有注意到“生命”这个美丽的词所潜藏的美被就此掩盖了。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时时刻刻体验生活,哪怕辛酸,哪怕刺痛,都是一种丰富的生命之美。欢乐和痛苦才是我们应具备的表情。然而,这样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时候,我们倒像是无生命的机械一样活着,没有表情,被一个个巨大的四四方方的盒子笼罩着。我们总生活在眼前,忘记了永恒和无限,忘掉了生命的悲壮和美丽。

“生命”这个词,也许已经有无数的人追寻过他。但他却永远笼罩在一张神秘的面纱下。每个人对生命的认识便为他绘制出了一张张各具特色脸谱。此刻展现在我眼前的一张脸正在告诉你:“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当我感觉到自己的肢体和血管里布满了新鲜的、活跃的生命之时,我的确认为,此刻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无论我的人生平淡与否,无论我的前方或易或难,我都欣然接受。我会努力去感受——生命力存在的那种充实!

《人与永恒》读后感5

我喜欢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_包括弱点。

有时候,我们需要站到云雾上来俯视一下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们,这样,我们对己对人都不会太苛求了

那些有着明显弱点的人更使我感到亲切。

没有一种人性的弱点是我所不能原谅的,但有的是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鄙夷。

人性是有弱点的,人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认识到这一点,对人对己的态度或许会更宽容、更平和了吧。

给人带来最大快乐的是人,给人带来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受人际关系的影响越大,快乐常在,痛苦也不会少,你既离不开人群,那就要学会坦然面对这样的痛苦。

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

很生动形象的比喻。记得不要忘记开花哦!

心理学家们说:首先有欲望,然后才有禁忌。但事情还有另一面:首先有禁忌,然后才有触犯禁忌的欲望。犯禁也是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本能,在儿童身上即可找出大量例证。

许多无关紧要的禁忌,反倒刺激或诱惑了人们触犯禁忌的欲望。这一现象真该引起父母、广大教育工作者,各类管理者的反思啊!

每个人的个性是一段早已写就的文字,事件则给它打上了重点符号。

人的个性是天性与后天环境熏陶的结果,人生中一个又一个事件一方面作为人的个性的展示平台,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人的个性特征,同时又断面强化着人的个性品质。

久住城市,偶尔来到僻静的山谷湖畔,面对连绵起伏的山和浩淼无际的水,会感到一种解脱和自由。然而我想,倘若在此定居,与世隔绝,心境也许就会变化。尽管看到的还是同样的山水景物,所感到的却不是自由,而是限制了。

并非是人此一时彼一时地不靠谱,不同状况下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心境,因为人终究是社会化的动物,需要的只是适度的自由和解脱罢。

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

人的一生中快乐与痛苦往往如影随形,假如我们能够把痛苦和欢乐当作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那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幸福无比的!

生命平静地流逝,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也看不见,无声无息。我多么厌恶这平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觉。突然,遇到了阻碍,礁岩崛起,狂风大作,抛起万丈浪。我活着吗是的,这时候我才觉得我活着。

静如止水的日子里,人往往会倍感无聊,波澜壮阔却又不是谁都能承受的。人到底要怎么样的生活呢?!

相对于自然,地理不过是细节。相对于生命,历史不过是细节。

直接面对自然和生命,人世间的一切都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结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远不会最不幸和最幸福。在爱的过程中间,才会有“最”的体验和想象

别太在意结果,真诚地爱过,深切地痛过,此生足矣!

我不知道什么叫爱情。我只知道,如果那张脸庞没有使你感觉到一种甜蜜的惆怅,一种依恋的哀愁,那你肯定还没有爱。

我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但我明白我爱或者是不爱。

人们常说,爱情使人丧失自我。但还有相反的情形:爱情使人发现自我。在爱人面前,谁不是突然惊喜地发现,他自己原人与永恒读书笔记 来还有这么多平时疏忽的好东西他渴望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献给爱人,于是他寻找,他果然找到了。呈献的愿望导致了发现。没有呈献的愿望,也许一辈子发现不了。

与其说有理解才有爱,毋宁说有爱才有理解。爱一个人,一本书,一件艺术品,就会反复玩味这个人的一言一行,这本书的一字一句,这件作品的细枝末节,自以为揣摩出了某种深长意味,于是,“理解”了。

理解未必产生爱,但是爱了就会有也渴望有更多的理解。

一切终将黯淡,唯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

那永远闪烁的是爱的光芒,人是向光性的动物吧,一生为爱而奔波劳碌,即使如飞蛾扑火一样也在所不惜。

爱情与事业,人生的两大追求,其实质为一,均是自我确认的方式。爱情是通过某一异性的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事业是通过社会的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

自我价值的确认是否也是一种本能的需求呢?

让我们承认,无论短暂的邂逅,还是长久的纠缠,无论相识恨晚的无奈,还是终成眷属的有情,无论倾注了巨大激情的冲突,还是伴随着细小争吵的和谐,这一切都是爱情。每个活生生的人的爱情经历不是一座静止的纪念碑,而是一道流动的江河。当我们回顾往事时,我们自己不必否认、更不该要求对方否认其中任何一段流程、一条支流或一朵浪花。

《人与永恒》读后感6

浅白的语言,深刻的思考

在万事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

我想,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玄机的谜语。作者认为人、永恒皆为谜,那么书名《人与永恒》为谜面,这本书的内容就是谜底。也许你不理解这个谜的意思,感到过于深奥,作者浅白的语言会带你领悟。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的一本随感集,全书分26个话题,如:人、自然和生命、死、时间和永恒……书中介绍他的语言真实质朴,没有严肃的长篇大论,没有刻意的修饰、雕琢,却字字珠玑、直入人心。

看后,确实如此,本书没有哲学书贯有的深奥、严肃等特征,也不会带给你大彻大悟的心境,更没有大谈哲理,倒恰如一泉小溪,有几分清新的意味,很纯净,能真正流进你的心田,看后让你若有所思,又有一种莫名的释然。

下面就作者的几段随感,谈谈我的理解和感悟吧。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点。我爱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愿做星宿。”这是作者的想法。或许理论上,我们都该倾向于做星宿。但我觉得,我们是人,人分善恶、美丑,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既然人有不同的两面性,那这也决定了人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不做星宿不代表我们没有追求和理想,只能代表我们的追求不同。星宿是一种理想,仰望星宿也是一种追求。仰望星宿是一种对美好的向往,仰望它,但不一定要成为它,这未尝不是件好事,人人都向往成为星宿,但我们也没有理由否定后者。

“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这大概就是现在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了。我们急于发展自己,使自己快速成长。这种急切的心情,恰如今天刚破土的新芽,就巴望着明天成为参天的古木,看来极为荒诞。

有人认为开花不重要,它只是为了供人欣赏而已,毫无实用价值,不如果实来的实际,就干脆省去了开花这一过程,直接捧回了果实。在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不可违背自然规律的,跳过任何一个,果实都不完整,也失去了它的价值,任何事物亦如此。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一步一个脚印,学会去等待花开,学会不急不躁地等待自己生命中的果实。

本书的最后提到了永恒这个话题。对于永恒,我们一般理解为两种意思。第一种似乎肤浅了点,就是秦始皇的“长生不老”美梦。想要这种永恒的人,必定终身抱憾。现在这种科学当道的时代,大家都意识到这不可能,这种想法的人少之又少。而第二种,是精神上的永恒。像古代的屈原,近代的林则徐,以及现代的LeiF。等等,他们的价值从遥远的岁月,传承至今。这种永恒,不惧时光磨洗,历史这个筛子是拦不住的。我想,他们至少会伴着中国人的文明,走到时间尽头。

周国平说:“思得永恒和不思永恒的人都是幸福的。不幸的是那些思而不得的人。”

人和永恒,看似深奥,其实也很简单,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简单真实即永恒。同样,生活简单就迷人,人心简单就幸福。

合上这本书,它依然是个谜,但已不再拥有高深莫测的外衣。

《人与永恒》读后感7

我崇拜周国平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在他的文章中,我总能发现他的许多观点都是自己想说,而又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的想法。

特摘录周国平在《人与永恒》的几个片段: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损失,包括名誉、地位、财产等等,只要不影响基本生存,实质上都不应该带来痛苦,如果带来痛苦,只是因为你在乎,越在乎越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不了。

年轻人没有什么可回忆,于是就展望。老年人没有什么可展望,于是就回忆。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重感情就难免会软弱,求完美就难免有遗憾。也许,宽容自己这一点软弱,我们就能坚持;接受人生这一点遗憾,我们就能平静。

一个精神上自足的人是不会羡慕别人的好运气,尤其不羡慕低能儿的好运气。

健谈者往往耐不得寂寞,因为他需要听众。寡言者也需要听众,但这听众多半是他自己,所以他比较安于独处。

知道痛苦的价值的人,不会轻易向别人泄露和自己的痛苦,哪怕是最亲近的人。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是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一颗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它在一定意义上是自足的。

和太强的人在一起,我会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太弱的人在一起,我会只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只有和强弱相当的人在一起,我才同时感觉到两个人的存在,在两点之间展开了无限的可能性。

《人与永恒》读后感8

我崇拜周国平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在他的文章中,我总能发现他的许多观点都是自己想说,而又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的想法。一直渴望恬淡而平静的生活,不需要欢笑,同样也不会有痛苦;一直害怕遇到障碍,害怕礁岩崛起,狂风大作的海面将我淹没。读了《人与永恒》才突然明白,人生最可悲的,便是生命力的乏弱!

周国平先生通过文字,阐述了自己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看法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虽然只是短小的几段文字,却足以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不禁对以前的自己产生思考。

我之所以渴望平淡,是怕自己受不住大喜大悲,是怕不再平淡的日子将会承受更多的坎坷磨难。所以,我屈服于平淡,我跪倒在了阻碍面前。是的,我讨厌失败,我害怕阻碍,于是我甘愿让生活化为一汪平静的湖水。但我并没有注意到“生命”这个美丽的词所潜藏的美被就此掩盖了。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时时刻刻体验生活,哪怕辛酸,哪怕刺痛,都是一种丰富的生命之美。欢乐和痛苦才是我们应具备的表情。然而,这样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时候,我们倒像是无生命的机械一样活着,没有表情,被一个个巨大的四四方方的盒子笼罩着。我们总生活在眼前,忘记了永恒和无限,忘掉了生命的悲壮和美丽。

对人的思考。“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大概也是人类与禽兽的区别之一吧,因为人是有着复杂而强大的内心世界的。“也许,意义永远是不确定的。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是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不管何种人追求着何种目标,其最大的`意义仍是在过程中。“我爱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愿做星宿。”大概没有多少个人是不羡慕那些成功的光环的吧,而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了欣赏阶段,然后忘了自己可以走近,又或者,根本不愿意花力气走近,所以只能一直在仰望,始终不会被仰望。

淡看爱情。没有人能给爱情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爱情就是一个个发生的事实,谁能把这些事实一一罗列?爱情是美好的,但不存在永恒这样的泡沫,因为永恒的东西只有时间。但是,那些关于永恒的誓言还是可以说的,因为情到深时人就需要表达出来。即使一切终将暗淡,但那些被爱的目光渡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会闪着耀眼的光芒。

享受孤独。“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

人生只是一个过程,终归是要逝去的,无论是哪种活法。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孤独的害怕,它会一步步蚕食人的心,最后把孤独变成一股常人无法承受的重量,直至人崩溃。然而,一旦人学会了承受孤独,并从孤独中找到自处的方式,孤独便会成为自己的优势,可以帮助自己看清自己以及自己以外的很多很多。只要够勇敢,就会发现,孤独,其实有时候是一种心灵的休憩与复原。

超脱人生。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人生之得失,于浩瀚的宇宙,实在是不算是什么。也许有人会反驳,自身的得失对宇宙也许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但是当我只关注自己的时候,那便是大事。或许吧,个人得失对于个人来说的确算是大事,但是我只是提倡那一种生活态度,得得失失,都是难免的,但是何必拘泥于那些已成事实的事实,不如退后一步抬头看看也许还是湛蓝的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幽默和自嘲。我不是伟人,没能力为人类为社会为这个世界做任何大贡献,但是我从来不会否认自己的生存价值。我让自己变得幽默,努力娱乐旁人,更娱乐自己。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式态度,可以让自己的心尽可能地保持活力。我也喜欢自嘲,会自嘲的人,才能使自己居于自己之上,从而也居于自己的敌手之上,占据了一个优势的地位,才不会让自己陷入太多的尴尬之中。自嘲还可以使敌手的一切可能的嘲笑丧失了杀伤力,就像一个盾牌,挡住自己与迎面而来的伤害,所以,何乐而不自嘲?

“生命”这个词,也许已经有无数的人追寻过他。但他却永远笼罩在一张神秘的面纱下。每个人对生命的认识便为他绘制出了一张张各具特色脸谱。此刻展现在我眼前的一张脸正在告诉你:“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当我感觉到自己的肢体和血管里布满了新鲜的、活跃的生命之时,我的确认为,此刻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人与永恒》读后感9

一直都很喜欢周国平的文章,觉得他的文章里流露着浓浓的人文主义和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而《人与永恒》就体现而来周国平先生对人和自然生态的关系来着手,用了关怀的角度看问题。提醒着人们要爱护珍惜自然。

《人与永恒》一书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当人们为了生活忙碌,忘记了思考,作者却将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

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是他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渗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谛。下面我将我在这本书中读到的最喜欢句子摘录出来跟大家分享,也跟大家谈谈我对这些句子的感想。周国平先生是个爱思考的人,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像他一样从平常的生活中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幽默是一种轻松的深刻。面对严肃的肤浅,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幽默是智慧的表情,它教不会,学不了。有一本杂志声称它能教人幽默,从而轻松地生活。我不曾见过比这更缺乏幽默感的事情。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式态度,它要求与生活保持一个距离,暂时以局外人的眼光来发现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毋宁说,人这时成了一个神,他通过对人生缺陷的戏侮而暂时摆脱了这缺陷。那种毫无幽默感的人,常常把隐蔽的讽刺听作夸奖,又把善意的玩笑听作辱骂。”我们喜欢和幽默的人相处是因为能从他们身上得到欢笑。那些幽默的人似乎天生具有一种能力能给人带去欢乐,我们在羡慕那些幽默的人的同时却忘了原来不苟言笑的我们也有这种能力。正如周国平先生说的那样幽默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只要我们对生活持一种乐观的态度,我们会惊奇的发现生活回馈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幽默而已。

“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俗务中抽身出来的状态,心境却迥异。闲适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流连徜徉,悠然自得,内心是宁静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里东抓西摸,无所适从,内心是烦乱而浑浊的。”在大都市的繁华中生活久了,感觉自己曾经澄澈的心都变得浑浊了,偶尔回归一下大自然,给自己的心放个假,到个恬静的地方清洗一下内心的浊气也不错,或者就只是静静地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放空一下头脑,什么也不想,试着去感受一下那忘我的怡然!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损失,包括名誉、地位、财产等等,只要不影响基本生存,实质上都不应该带来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不了。”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身外之物。人能活着的时间就那么几十年,能享受的身外之物也就这么多,可是享受不等于幸福,我们在苦苦追寻这些身外之物的时候为什么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幸福呢?为什么不驻足观赏一下路两旁的美景呢?

“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种人都不承认现实中存在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幸福只是一种主观感受,“信则有不信则无”相信有幸福的人他会用心去感受生活,去热爱生活,去从生活中找幸福;不相信幸福的人他只会抱怨生活,排斥生活,在生活颓废自己。

我没有周国平先生那样的智慧,但我还是会学着去感悟生活,思考人生。这就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

《人与永恒》读后感10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是中国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其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的代表作之一,以随笔短语的形式阐述了他毕生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内容精辟而深刻,让我们从中收获了智慧和超然。

第一次看到周国平这本《人与永恒》完全出自偶然,在图书馆里来回转,一直找不到很感兴趣的书,然后就这样发现了它。这样一本随笔,一句或者一段话都足以给人无尽感触。

人说随感录的可贵在于真实,在于字字珠玑而又凝炼传神,就这个意义而言,周国平的随感处处呈现出单纯而练达、质朴而传神的精巧之美。这本书中没有很难懂的术语,相反却是用很易懂的语言来写,让我们可以简单的阅读,留下无尽的思考。

我记得书中有很多话题,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有关于爱。

“给爱情划界时,不妨宽容一些,以便为人生种种美好的遭遇保留怀念的权利。”这句话正出自《人与永恒》。我想,我们每个人对爱情的要求都很苛刻,起码我是,我要的爱情不要丝毫懈怠,我要全心全意,只是这样的爱情似乎真的不能长久,还会以彼此的恨来结束。看到这句话时,我想了很多,也许爱情真的需要宽容。

“不要以成败论人生,也不要以成败爱情。”在爱情的世界里,没有谁对谁错,就算最后两个人各奔东西,就此分离,也不是爱情的失败。拥有过,存在过,那就是最美好的,就算只剩回忆,也一样值得珍惜。

“一切终将暗淡,未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有爱情存在的日子,永远都会闪烁,那是一段有价值的回忆,因为爱,所以美丽。

“爱一个人,就是心疼一个人……凡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两种需要。在这茫茫宇宙间,有谁不是想要人疼的孤儿……”我特别喜欢这段话,每个人都有自己软弱的一面,没有谁能永远坚强,我们都需要被人疼,需要那种被人关心与呵护的感觉,我们不过是平凡人……

除却爱情,书中还有很多给人以思考的话语,在人生的旅途上,细细品读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话,你会收获更多。

《人与永恒》读后感11

非常喜欢《人与永恒》中作者周国平给自己定的一个原则“每天夜晚,每个周末,每年年底,只属于我自己。在这些时间里,我不做任何履约交差的事情,而只读我自己想读的书,只写我自己想写的东西。如果不想读不想写,我就什么也不做,宁肯闲着,也决不应付差事。差事是应付不完的,唯一的办法是人为地加以限制,确保自己的自由时间。”

也许有人会说这还不容易吗?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也许一天一周一个月不难,但长时间坚持绝非易事。一个人倘若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持久的恒心,没有相当的定力,是不可能确保自己自由的时间的。

闲云这一年多坚持写博,也在努力做到不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确保自己的自由时间,还一个本色的自己,尝到了如此度过每一天的快乐与充实,幸福与满足。

有两种人不老

人,都是凡胎肉身,怎么会不老呢?起初,闲云想这应该是指思想不老吧?

读了《人与永恒》,闲云知道了“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想来作者所言极是——“永恒”和“瞬时”这两者是时间的两极,生活在两级的状态怎么老呢?

幽默与智慧

闲云一直欣赏能把玩笑开得恰到好处的人,幽默是一个人智慧的外在表现。遗憾的是“中国人是一个老是开会而很少开玩笑的民族。”所以,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似乎多了一些严肃与凝重,少了一些活泼与轻松。这大概就是缺乏幽默感的表现。

“智慧的人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欣赏敌手的聪明的议论,即使听到骂自己的俏皮话也会宽怀一笑。”《人与永恒》如是说。

闲云以为智慧应该是美丽的。智者会有更优雅的风度,更宽广的胸怀,更得体的举止,因而才会将“幽默”拿捏得恰到好处,彰显“智慧”的夺目光彩。

精神洁癖的人

读《人与永恒》之前,闲云只听说过有洁癖之人,还从未听说过有精神洁癖的人。

时至今日,才知晓“有精神洁癖的人在污蔑面前最缺乏自卫能力,平时他不屑于防人,因为他觉得放人之心也玷污了自己精神上的清白。一旦污水泼来,他又不屑于洗刷,他的洁癖使他不肯触碰污水,哪怕这污水此刻就在他自己身上,于是他只好怀着厌恶之心忍受。”

看来,人,最好不要走极端。你可以讲卫生,但不要达到“洁癖”的程度;你可以精神洁净,但不要达到“精神洁癖”程度。一旦与“洁癖”相关联,就成了病态之人。

成语恰到好处:恰:恰好。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如:清·况周颐《惠风词话》卷一:“恰到好处,恰够消息。毋不及,毋太过。”又如:只是平心静气的说,紧要关头却不放松一步;真所谓恰到好处。——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

成语平心静气:平心静气[píng xīn jìng qì],意指形容心情平和,态度冷静。语本《韩诗外传·卷二》。[源]《韩诗外传·卷二》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於子贱,子贱曰:“我任人,子任力。任人者佚,任力者劳。”人谓子贱则君子矣,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理,任其数而已。巫马期则不然乎!然事惟劳力,教诏虽治,犹未至也。《诗》曰:“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典故]“平心静气”原作“平心气”。心,指心情。气,可指脾气,也可借指态度。心情能保持平和,脾气自然就会控制得当,态度也会冷静。据《韩诗外传·卷二》载,孔子的高徒宓子贱接受鲁国国君的任命,到单父这个地方担任县令。在任期间,他很少外出,而且常常悠闲地弹琴自娱,但是却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前任县令巫马期见了十分讶异,因为他在任时,为了治理政事,可说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日以继夜的工作。巫马期向宓子贱请教,子贱回答说:“那是因为我能任用人才,你却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广任人才,许多人一起分担工作,自然轻松悠闲得多;凭一己之力,工作全集中在一人身上,当然就会很辛苦啊!”後人评论宓子贱的作法,说他是让自己的身体闲散,但是注意力与心思却很集中,以平和冷静的心情和脾气来处理政务,其下百官自然能随之条理分明地治事。所以,做事时一昧地埋头苦干,事必躬亲,不如先做好全盘规画,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完成,也就是像宓子贱“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如此才是使事情更有效率的方法。後来“平心静气”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人与永恒》读后感12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人与永恒》,用奇妙的文字排列组合竟渗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谛。

定理一:幸福是一种一开始人人都自以为能够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定理二: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痛苦的。

定理三: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痛苦。

对我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我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终点无非就是一个终结,但我还是在寻找,寻找生活中属于我的幸福,当让有时也会迷路,敲了敲痛苦家的门。高三的我会因为作业写到很晚而发出一种无名怒火,仇视时间的催促和高考的审查。我会因为一次考试的成绩不好而担心一周。我会因为一大早起来带着瞌睡,顶着寒冷上学而抱怨。

可是,这些痛苦并非不可忍受的,何不在忍受过后笑一笑呢?仔细观察,幸福可谓无处不在。顶着寒冷回家后桌上热水带来的温暖,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的付出,家人团聚后坐在一起聊天的快乐,身边每个人的笑容,给我的不都是一种幸福吗?对幸福我不再渴求太多,因为我已拥有很多;对痛苦我不再厌恶太多,幸福会填补这片空白…

“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种人都不承认现实中存在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幸福会藏在未来引领我们去寻找他,但当我们匆匆走过后,去发现幸福只能在记忆中找到。难道幸福这么难得到吗?还是我们普遍善于舍弃呢?珍惜身边的幸福,那是我们拥有的最大财富。幸福与痛苦交替的生活,是我们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我的前方或易或难,我会努力去感受——幸福与痛苦存在的那种充实!

最近看了周国平的《人与永恒》,感触良多,我很欣赏他的作风,这是一个人独特的风格。这本书全是用散文随笔的形式写出来的,其中的道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那种异乎寻常的质朴和真实。他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所表现出来的朴素正是我所向往的,我喜欢这种朴素的感觉。我不喜欢太多的争吵,我喜欢平静的生活,与其浪费时间争吵,倒还不如在争吵的时候腾出时间来寻求真理。

《人与永恒》读后感13

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感受,尚不成熟,也不知在往后岁月里是否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现在我也不愿别人来指指点点的,也不接受批判。

因为自己生病,还有懒惰慢慢悠悠的才读完了周先生的《人与永恒》,生病是真,也是为自己的懒惰找个心安理得的借口,来让自己好不那么备受内心的煎熬。

孤独、艺术、哲学、诗、真诚。你看,现在回想又到是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了什么,读书,有时也会觉得自己可笑,看的时候,总在被书中的观点,说法震撼也好,不同意也好,等合上书本,还是不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想安慰自己说虽然现在不记得,但是它已经融在我的观点了,等需要用的时候,它就会出现的,什么时候要用,考虑问题还是向别人卖弄自己的时候呢?我也不太清楚了,事实上,连那时候自己能否想起那些所谓融进自己观点里的别人的观点都不太清楚。我实在是看不上那些时时刻刻卖弄自己的人,但我也很难保证自己不是这样的人,尤其是最近发现,自己所瞧不上别人身上的点,也是自己所或多或少的问题,只是自己从未发现而已,越是这样,越看不上那些人,越看不上那些人,也就越发现自己的问题,或许一直以来讨厌的是那些自己在无意识的时候扮演的“角色”,总归还是觉得有些可笑。

“老是听别人发表同样的见解和感叹,我会感到乏味。不过我知道,在别人眼里我也许更乏味,他们从我这里甚至连见解和感叹也听不到,我不愿重复,又拿不出新的,于是只把沉默给他们。与人共享沉默未免太古怪,所以,我躲了起来……”何尝不是呢?只能听到别人同样的“见解”,感到无聊至极,陈芝麻烂谷子拿出来再嚼,实在是让我听的难受。不想对着这样的观点拍手叫好,告诉对方你真有想法。我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或许也是这样,只是他们很友善,没有如我这般苛刻的对待我,我开始逃离,现在不愿再随意与人谈论这些话题,总是会觉得对方太年轻气盛,就如“谈愁的都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郎,而饱经人生沧桑的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刚二十出头的年纪,也不敢说自己不是那少年郎,所以就更不敢随意的发表自己的“正解”,好在,我还是一个幸运的人,身边总归是有一两个愿意听我讲,我也愿意好好听他们观点的人。一想到这里,总觉得自己是何其幸运啊。

“真正有独特个性的人并不竭力显示自己的独特,他不怕自己显得与旁人一样。那些时时处处想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往往是一些虚荣心十足的平庸之辈。”周先生的文笔好生犀利,处处打到人性的弱点,着实给年轻人好好的讲了一堂课。只是,这远远不够,人们受到讽刺,会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却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心态(智)的改变从不在一朝一夕,难免为了改变而改变,最终落入到“角色”切换的闹剧中。周先生这话,应是我好好挂在床头来警示自己的,若有朝一日能走出虚荣心十足的平庸之辈的困境,这便是少了许多烦恼吧,我也希望这一日能早些到来。

在看到先生关于艺术家的描述部分,实在是很难不想起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思特里克兰德多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角色啊,还记得前些个月和朋友谈起,他说很少有人可以理解思特里克兰德,然而我看到的包括我问到其他人,人人都对这个主角赞不绝口,给出的理由也千篇一律,我很好奇,人们对他的赞扬在那千篇一律的背后,有多少是跟随潮流,好吧,我承认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只是在想安慰自己而已。通过作者的描述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他的艺术水平高超,但是艺术与生活、与责任是不相容的吗?只有置身地狱才能觉得自己是以旁观者来审视这一切,才追求到全面的美?凭借一个人的才,便可以忽视一个人的德,因为书中的主角光环,便成了自由的化身,理想的热爱,成了人人敬仰的追求,放在真实的生活中这样的行为还有多少人会吹捧,我真想听听那些人在那是的发言会是什么样,我实在是很难觉得这不可笑。虽然极度讨厌他们听完我的说法之后一副居高临下“你不懂”的样子,但我能理解他们千遍一律的解释,只是我们站在了不同的角度,他们的角度或说法,在网上冲浪一下就一目了然,我承认我是带有偏见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要摆脱从来都是自己那颗迟钝的心和不够聪明的大脑,要摆脱环境的限制,你需要更好的方法。或许我并不是那个被极被需要的自由的灵魂。我欣赏艺术家,也欣赏他们的作品,但我绝不会和他们有太多的交集。

“真诚如果不讲对象和分寸,就会沦为可笑。真诚受到玩弄,其狼狈不亚于虚伪受到揭露。”圆滑世故总在被人们所嘲讽,人们嘲讽的对象终究还是他们自己。多有趣呀,也是前段时间发生的故事,现实的事情却在书本中再现,是我在和一个朋友分享自己的人际交往小技巧,现在却觉得自己所作的很没有必要,本来自己知道即可,还多此一举的分享给别人。但也是证明了自己的做法是对的,很多场合不是不讲真诚,只是展现了另一个真实的自己的角色吧,毕竟人是多面的,在合适的时候展现出来合适的角色即可,但长久相处的关系却很难如此,有太多面是自己无意识展现的,久而久之也就展现了所有面,但也不要忘记最亲近的人最光彩的那面,因为那是最容易被生活的茶米油盐所掩盖的。

“文人最难戒的毛病是卖弄。说句公道话,文字本身就诱惑他们这样做。他们惯于用文字表达自己,而文字总是要给人看的,这就很容易使他们的表达变成一种表演,使他们的独白变成一种演讲。他们走近文字如同走近一扇面向公众的窗口,不由自主地要摆好姿势。有时候他们拉上窗帘,但故意让屋里的灯亮着,以便把他们的孤独、忧伤、痛苦等等适当地投在窗帘上,形成一幅优美的剪影。即使他们力戒卖弄,决心真实,也不能担保这诉诸文字的真实不是又一种卖弄。”文人的卖弄也难全怪文人,毕竟写在作文纸上,或呈现在那一亩三分电子屏上,一篇慵懒的散文有多少普通人能看两眼就知道作家水平的,总归华丽的文字更吸引人的眼球,更讽刺的事情,好的文章从来不是华丽的辞藻堆砌出来的,但是人们总会被华丽的辞藻夺去了目光,从而来判定作者的文学功底。就像短视频/自媒体时代,视频市场从几十分钟到几分钟再到几秒,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因为这样高强度的刺激足够满足自己空虚,一眼即可选出高下。时代在进步,但在某些方面我们更喜欢上个世纪,却也知道自己根本无法在上个世纪生存,于是想追求一个自己构想的各个时代的长处相结合而成的完美时代。

《人与永恒》读后感14

死亡向来是中华文化所避讳的话题。季路曾问孔子关于死的问题,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他不信鬼神,专注于人世间的事物,不把注意力放在死后,其本质是对死亡的回避。周国平说:“西方的哲人大约会倒过来说:‘未知死,焉知生?’。”一语道破中西哲学分野所在。

哲人与诗人不同。诗人往往直抒死之悲哀,发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慨。哲人不满足于此,较之悲叹,他们更希望通过理性剖析死的本质。对于他们来说,要排除死亡的困扰,不能靠抒情,而要靠智慧。所以,凡是对死亡问题进行思考的哲学家,无一不试图规划出面对死亡正确及理智的态度。当这种态度被构建得基本完善,也就成了一种思想。

例如功利主义。它主张追求“比较大幸福”——既然死无法避免,就不必去考虑,重要的是好好活着,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是比较明智的态度。伊壁鸠鲁说:“死于我们无关。”“我们活着时,死尚未来临;死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因而死与生者和死者都无关。”他提出,我们应当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解放出来,“既不厌恶生存,也不畏惧死亡”,享受人生的快乐。中国儒家学派尽人事、听天命的主张亦属此类。总而言之,重生轻死,乐生安死。这样理智的现实的态度为多数哲学家所倡导,也易于为一般人所接受。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人出生之时赋予他一切,比较后又差遣死亡将其全盘夺走。任何人免不了一死——这常使人有一种近乎残酷的安慰。假如情形倒过来:人皆不死,独我亡,那他一定会觉得很不公平,痛苦会因嫉妒和委屈增加数倍。除了英雄主义的自愿牺牲,共同受难比单独受难更难以忍受。人的灵魂被平分成两半,一方面,他渴望永生;另一方面,他又迫于终有一死的肉体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不少的君王都曾寻求过“长生不老药”,想以此达到永生。

那永生是否值得向往?事实上,这个问题并未被比较早沉思死亡问题的哲学家漏过。卢克莱修说:“我们永远生存和活动在同样事物之间,即使我们再活下去,也不能铸造出新的快乐。”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循环往复的,一个人在此时或几千年后看到的同样事物,对他来说没什么两样。天下将不会有新东西,永生不值得向往,且是荒谬的。

死亡像太阳般不可直视。然而,即使扭头不去看它,我们仍然知道它存在着,感觉到它正步步逼近,将它的可怕阴影投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寸。死亡迫人思考,因为它是世上比较确凿无疑的事实,它不可避免。但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又会觉得不可思议——人人都会被投下这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怎能让人无动于衷呢?人生的终点是死,而死又意味着生前意志的虚无,那人生岂非是虚无?是,也不是。对于历史,个人的意义接近于无;但对于个人,历史的意义也接近于无。在历史面前,个人何其渺小;在个人面前,自我却是一切。

如果能像功利主义那样不去想死亡,或是把它当成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倒不失为一种准幸福境界。遗憾的是,这一点除了愚者及历尽沧桑的智者,很难做到。一个人如果曾因想到死亡而感到真正的绝望,他的灵魂深处从此会留下几乎不愈的创伤。

我们对于自己活着这件事太习惯了,对于死却很陌生。想想看,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活着,从未死过!人们常把死亡比作是无梦的长睡,以此安慰自己。可两者区别一目了然:酣睡的痛快在于醒来后感到精神饱满,长睡不醒,还有什么痛快可言?

像死亡般的无感状态绝不能说是幸福。世上一切美好,都是以有感觉为前提。人之所以恋生,正是因为活着能感受到周围世界带给他的各种感受。人之所以厌恶死,也是因为死剥夺了他感受这一切的可能。死不是长睡,而是永远不在场。

死亡是个体意识的毁灭。倘非自欺欺人,从中绝找不出正面的价值来。然而,思考死却有价值。它能让人以超脱的心态面对世事。

向死而生,生才有意义。

《人与永恒》读后感15

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是他写下的内心的感思,书中道出了人生真谛。我读后的感想如下,特与大家分享!

一、让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

书中对幸福与痛苦的解说,使我不断的思考。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周先生说“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适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我想开花是生命的过程。从生到死,有多远,只是呼吸之间,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心情大多是相似的:悲伤与快乐!与其悲伤生活还不如开心快乐过好每一天。

二、对自我能力的重新认识。

周先生语录:“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反过来说,不善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此书让我心灵沉淀,免除浮躁。懂得去学会享受孤独。

三、对以前的我产生思考。

我活着,不单是为了体验生活,辛酸的,痛苦的,这都是一种丰富的生命。欢乐和痛苦是我们应具备的。我们生活在眼前,不能忘记了永恒和无限,不能忘掉了生命的悲壮和美丽。

这本书,《人与永恒》,让我思考永恒,鞭策自己做个有深度的人,学会从容,试着坦然!

第五篇:《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人与永恒》,用奇妙的文字排列组合竟渗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与永恒》读后感,欢迎阅读!《人与永恒》读后感1

提笔之前,我重温了一遍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时,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起文笔随性,文字朴实。细细品来,觉得意义深刻。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爱是人生最美的梦,爱情一直是不朽的传说。人类想要幸福,把“爱情”当作终极象征的幸福,但世间好多的爱都不幸福,要么是难成眷属的无奈,要么是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就如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却让人厌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却让人怀念到哭。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细流,时间在走,一切在变。没有什么人什么事会静止不动地等在原地。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要懂得忘记,再铭记于心的曾经也只是过去,过去在去。回忆始终是时光赠予的最好的礼物,带着这份礼物,可以微笑着往前走。

爱与孤独一直是个矛盾,人怕孤独,这是大多数人的宿命。宿命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理解孤独,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理解孤独的人学会珍惜自己,能领悟人生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不会做喜欢的奴隶,不会丢失自己。对人生深刻的感受大多是自我意识的产物,很难让别人懂你所懂,想你所想。所以,学会孤独,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就这样学会深刻。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知。理解孤独的人,内心会冷暖自知,会眼神清亮,是一种智慧。

这个社会,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大自然遭受破坏。周国平说:“世间最甜美的享受始终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对一个直接面对于大自然和生命的人而言,相对于自然,地理不过是细节;相对于生命,历史不过是细节。”的确,旅游业发展到哪里,就败坏了哪里的自然风景。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周庄的一座小桥上,每个台阶都挤满了人,那场面壮观得让人忘了周庄应有的古韵。“自然”在慢慢丢失,就如人性中的“本真”一样,慢慢丢失。

我合上这本书,思考人,永恒;思考爱,孤独;思考自然,生命。思想又变得混沌。有个哲学家说,从混沌到清醒,再复归到混沌,称之为彻悟。我才刚刚混沌,心灵的路很长很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与永恒读后感2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人与永恒》,用奇妙的文字排列组合竟渗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谛。

定理一:幸福是一种一开始人人都自以为能够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定理二: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痛苦的。由此得出定理三: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痛苦。对我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我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终点无非就是一个终结,但我还是在寻找,寻找生活中属于我的幸福,当让有时也会迷路,敲了敲痛苦家的门。高三的我会因为作业写到很晚而发出一种无名怒火,仇视时间的催促和高考的审查。我会因为一次考试的成绩不好而担心一周。我会因为一大早起来带着瞌睡,顶着寒冷上学而抱怨。可是,这些痛苦并非不可忍受的,何不在忍受过后笑一笑呢?仔细观察,幸福可谓无处不在。顶着寒冷回家后桌上热水带来的温暖,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的付出,家人团聚后坐在一起聊天的快乐,身边每个人的笑容,给我的不都是一种幸福吗?对幸福我不再渴求太多,因为我已拥有很多;对痛苦我不再厌恶太多,幸福会填补这片空白…

“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种人都不承认现实中存在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幸福会藏在未来引领我们去寻找他,但当我们匆匆走过后,去发现幸福只能在记忆中找到。难道幸福这么难得到吗?还是我们普遍善于舍弃呢?珍惜身边的幸福,那是我们拥有的最大财富。幸福与痛苦交替的生活,是我们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我的前方或易或难,我会努力去感受——幸福与痛苦存在的那种充实!

最近看了周国平的《人与永恒》,感触良多,我很欣赏他的作风,这是一个人独特的风格。这本书全是用散文随笔的形式写出来的,其中的道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那种异乎寻常的质朴和真实。他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所表现出来的朴素正是我所向往的,我喜欢这种朴素的感觉。我不喜欢太多的争吵,我喜欢平静的生活,与其浪费时间争吵,倒还不如在争吵的时候腾出时间来寻求真理。

《人与永恒》读后感3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的代表作之一,他以随笔短语的形式阐述了其毕生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幸福和痛苦、时间和永恒等多个话题,内容精辟而深刻。其中《自然和生命》篇章給身处与泥土打交道的我带来一股清风之余,也使我开始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

对于生命的含义,也许大部分人所联想到的是人生。然而“天下生命原是一家”,自然是生命的原始起点,也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心,世间最难以控制的东西,在一片小小的自然生命中得以复苏。

春天,暖暖的空气开始怀抱着你,渐渐萌芽的枝条开始无限地伸入广阔的天空。随风飘扬的柳絮在阳光中显得朦胧而悠散。一年之计在于春。你也许正在忙碌地制定种种目标以丰富自己的生命,而你可知隔绝自然的人生是充满寂寞和孤独的吗?那是心无法在自然生命中释放的寂寞和孤独。

夏天,你还记得浓密的香樟留在地面上的斑驳树影吗?你还记得在烈日下被晒的微微发烫的脸颊吗?你还记得气宇轩昂的少年迎风吹拂的白衬衫吗?这些温暖和美好的小细节构成了难以言之奇妙的生命,生命就是那夏日的迟暮,需要你融入其中而非等待它拥抱你。融入生命是自然的行为,是一种安静地潜移默化的力量。夏日磅礴的大雨也能弹奏出生命的乐章,夏日的微风将生命吹成绽放的花瓣。

秋天,这个季节在构成四分之一的生命的同时更让你和我融入生命之中。如同硬币的正反面,生命是在欢乐和悲伤之中交替延续的。生命的妙处在于不是像知识那样可以言传身教,更多的在于感悟。一片旋转凋零的落叶,一朵来自晴空的浮云,一只飞翔于红霞的孤鹫,所藴含的是生命的启示。思绪融入这自然生命的本质,那么你也会迁移地融入自身的微妙生命中。

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不听话的停留在发丝上,手心的温度也随着一阵呼啸而过的风迅速下降。偏偏在这个时候,朋友之间的离别,生活的烦恼,亲人之间的矛盾接踵而至,你是选着逃避吗?逃避所解决的暂时的痛苦,而更好的方法是将其融入,坦然面对。

“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我眼中的融入生命,是将自然的生命融入人的生命,而人的生命是要既融入痛苦又融入欢乐的结合体。春夏秋冬的循环便组成了生命,人没有永恒的生命,但人可以思量生命并且主导它。正如周国平所言:“当我感觉到自己的肢体和血管里布满了新鲜的、活跃的生命之时,我的确认为,此时此刻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

这就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

下载永恒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永恒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真爱永恒读后感(5篇范文)

    真爱永恒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真爱永恒读后感......

    《永恒的力量》读后感[范文模版]

    《永恒的力量》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永恒的力量》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

    《人与永恒》读后感[范文大全]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人与永恒》,用奇妙的文字排列组......

    人与永恒读后感

    最近看了周国平的《人与永恒》,感触良多,我很欣赏他的作风,这是一个人独特的风格,人与永恒读后感。这本书全是用散文随笔的形式写出来的,其中的道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我偏爱那些......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 一直渴望恬淡而平静的生活,不需要欢笑,同样也不会有痛苦;一直害怕遇到障碍,害怕礁岩崛起,狂风大作的海面将我淹没。 读了周国平的《人与永恒》才突然明白,人生......

    永恒的旗帜读后感(★)

    读《永恒的旗帜》有感 “有事找党员”听起来就是一个口号,但在我们泰能集团已具体开展创建了“有事找党员”这一品牌实践活动,更好的宣传了这一品牌理念。不断丰富了“有事找......

    教育与永恒读后感

    教育与永恒读后感 教育与永恒读后感1 寒假期间,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仿佛跟随李镇西老师从入职那一刻重新来过,去感受一个个难忘的师生故事、体会那一份份真......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1 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是他写下的内心的感思,书中道出了人生真谛。我读后的感想如下,特与大家分享!一、让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书中对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