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年级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年级学生应该培养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文明礼仪
1、使用礼貌用语:早晨、中午、放学、课间见了老师、职工和来宾要主动打招呼,使用礼貌用语。尤其强调见了来校的领导或者老师,一定要打招呼,统一称呼:“客人老师好!”同学间也需要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
2、注意仪表形象:红领巾的佩戴,保持自身的清洁。
3、注意行为习惯:
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姿势要端正,善于倾听老师讲课和同学发言。自己发言要举手,举手要规范。朗读时声音响亮,默读时安静专注,写字时的坐姿,执笔姿势,一些规范都要指导学生。
行为习惯:课桌椅排整齐,最好定位,书包统一摆放,桌上文具摆放在规定位置。爱护教室内物品,节约水电,节约用纸。不乱扔瓜皮果壳,塑料袋、纸屑,垃圾全部统一扔到教室后面柜里的垃圾桶里。见到地上有垃圾主动捡起。爱护校园内花草树木。
二,各项纪律:
1、集队纪律:包括出操,中午排队到食堂用餐,上专用室上课等,听到信号迅速到教室外排队,做到快、齐、静,按指定直线行进,上下楼梯靠右走,人与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集队前整理好所有文具,全部放进桌肚。椅子和书包要统一摆放位置。
2、课间纪律:不追逐打闹,不玩危险游戏。
3、用餐纪律:首先做到安静,不说话,专心吃,认真吃;其次做到不挑食,保证营养;再次做到不浪费,要吃多少盛多少。
用餐形象:首先做到举止文雅,其次注意桌面和地面的整洁,第三,吃完后清洁碗和汤匙,放进箩筐的时候注意小心轻放。第四,处理好餐具后文明安静地走出餐厅,不允许跑。
老师应该怎么做?
一,提出要求并且指导;二,做好榜样和示范。
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把老师想象得几乎是神圣和完美,他们对老师有特有的期望和依赖,什么都喜欢模仿老师来做,我相信我们漕桥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们一定能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最好的示范,谢谢!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九日
第二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总结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这学期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况作一总结。
首先,1、自律”这一规则。
231、①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动机。自
教育活动。
育”的氛围。
2、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习习惯养成目标。
3、(1)值日
(2)
与“文明班级”和“优秀中队”觉地遵守规范。第三、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在各个学生的共同
虽然我们的养成教育取得
.一年级六班
朱文慧
榆林市第十五小学
2014年9月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典型经验学习心得体会
学生刚入学,从知识到行为习惯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可塑性很强。若在低年级段教师不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坏习惯一旦养成,到以后就很难改掉。而且其行为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以后学习质量的高低,所以,对低年级学生有意识加强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1、养成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规范书写,除提高学生书写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其学习与做事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反复揣摩、不断比较、坚持到底的习惯。同时,我们还确立了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其它学科教师密切配合的训练机制,从而避免了因任课教师要求不同而导致学生书写习惯时好时坏现象的发生。
2、养成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
阅读,可以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厚实学生文化底蕴,更可以带动学生思考、创新习惯的养成。对此,我们主要抓实三个环节:激发兴趣环节,一是通过设臵疑问,将学生引轨到读书之中;二是开展“荐书活动”,由荐书教师或学生写出荐书理由、学生读后评价等方式,引领学生认真读书。读书指导环节,一是由语文教师利用阅读课及课堂教学,按“课标”要求,为学生进行读书方法指导,教师定时阅批学生读书笔记,并提出建议;二是举办读书展示会、读书手抄报比赛、经典诗文诵读、名著赏析交流会等活动,总结推介学生的读书经验,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逐步深化。读书评价环节,主要是建立阅读展示台,开展“读书之星”评选等,激励学生不断巩固自己的读书习惯。
3、养成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既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此,我们主要通过预习学案,重抓四个环节:一是“划”,就是在通读教材过程中进行勾划,如重点内容、重要语句等;二是“析”,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理清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三是“问”,就是提出感到困惑的问题,或提出自己尚未解决或想知道的问题;四是“思”,就是通过认真思考,尝试回答学案中提出的问题,或是写出自己的理解、感悟和体会。预习如同火力侦察,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了解了重难点,为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4、养成学生经常笔记的习惯
做好笔记,有利于学生养成扎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此,我们加强了记录内容与记录方法方面的指导。记录内容指导主要明确四项:一是记提纲,就是记录教师的授课提纲;二是记问题,就是记录课堂困惑,便于课后请教;三是记方法,就是记录有关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四是记总结,就是记录课堂小结,理清课堂内容的重点,便于复习巩固。记录方法主抓四个环节:一是课前准备好笔记本,做好做课堂笔记的心理和条件准备;二是课堂督促,由教师通过教态、语言等提示学生进行笔记;三是使用笔记,在课堂中特别是在复习课中,引导学生从笔记中寻求学习支持;四是加强笔记交流,促使学生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笔记的实用性。
5、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课改以来一直强调和推进的学习方式。对此,我们抓实三点:一是倾听习惯,指导学生仔细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并能做到对错兼听;二是及时质疑补充习惯,要求学生发现疑惑或不同见解时,及时加以质疑,对自己想到而他人未想到的,勇于补充;三是遵守规则习惯,要求学生遵守“积极参与、轮流发言”的规则,以避免学生各说各话的现象,确保合作学习“活”而不乱。
6、以“导”起航,增强习惯培养的针对性
学生习惯培养,“导”是重要前提。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习惯培养的目标要求,才能做到知行统一。为此,我校的习惯培养首先从“导”入手,指导和疏导相结合,让学生明确做什么,怎么做。
7、以“评”激励,激活习惯培养的主动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好习惯是评出来。只有在不断的评价、不断地激励过程中,学生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因此,本学年,我校在实施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以《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手册》为蓝本,通过建立“自评、小组评、师评和家长评”为主体的“四评”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习惯培养的实效发展。
8、抓实细节促养成。细节最能体现学生习惯的好与差。以前大课间开始前上厕所的学生较多,往往10分钟还不能集合完毕。为此,我们在下课后5分钟专门设臵了一次铃声作为集合信号,信号后进入操场的视为迟到,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针对学生课间比较兴奋、上课铃响后不能迅速肃静的实际,实行了教师候课和交接班制度,要求教师至少要在课前三分钟在教室门口等候,上节课的教师要待下节课的教师来后方可离开教室,不仅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氛围,也有效维持了课间秩序,收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9、丰富评价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我们在把习惯分成了二大类24种习惯的基础上,对评价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将习惯培养和基本能力提升有机整合,实现了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的双赢发展。如本学年,我们以书写达标为抓手,从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在抓写字方面,我们从纠正握笔姿势和具体笔画入手,指导学生正确运笔。安排专门的写字教师指导、督促学生读帖、临帖,揣摩汉字的间架结构,掌握汉字的结构布局特点。并通过卷面考核、优秀试卷评选等活动,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抓好两个结合。
一是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单项评价方面,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每学期评选“卫生之星”、“守纪之星”、“书法之星”、“读书之星”等小明星。在综合评价方面,开展校园“校园十佳小明星”和“习惯培养优胜班级”评选活动。二是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一方面,每学期期末评选班级、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的典型人物进行表彰,另一方面,建立“督查岗”,一天一检查一周一评比。为了更好的体现学校横向管理的评价考核,同时兼顾年级纵向发展及个体差异,政教处采取“两条线”管理方式:一条线为学校按照值周工作评分,即: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加以督促、考核常规情况,横向评出流动红旗;另一条线是专门设立“进步流动红旗”,即:根据各班实际情况,突出各班习惯培养的常规管理变化、进步、发展,以25%的比例自主评出进步流动红旗,实行动态评价、过程评价,这样一来,使各班主任老师更加关注班级自身的发展,体现了管理工作中张扬个性的一面,促使习惯培养的齐头并进。
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现在已经初见成效,学习状态和行为习惯已有较大幅度的改观,大部分学生的课前准备有条不紊,课堂听课积极主动,书写规范,审题认真,演算和解题步骤清楚,成绩提升幅度较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鼓励,需要学生不断的克服、坚持。当然我们的做法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会不断的修改完善,并一路坚持走下去。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我反思了自身的缺点:
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和模仿性,使得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成了他们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要时时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与行为方式。特别是在课堂上,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课堂规范。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书写规范。
教师不管是在课堂中还是在学生的作业批改中,都一定要写正楷字,一笔一划都不能马虎,绝不能随意。特别是在黑板上板演时,更要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
2、语言规范。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班级学生的普通话规范程度及其日常语言习惯。而且,学生在低年级养成的语言习惯同样也具有惊人的牢固性,在以后的学习中一般很难改变,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那么,低年级教师的语言规范就尤为重要。包括吐字规音、语言习惯,甚至读书的语气、形象生动等语感方面都要注意。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无形的、漫长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学生一切良好习惯的培养要贯穿于所有教学过程,绝不是在一节课或一天中可以完成的。而且,这也并不是一个十分刻意、显现的过程,而是要求教师能够适时发现并抓住一切教育时机,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逐步培养起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要努力把学生教好,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能自己想学、爱学等等,这样才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定稿)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邓灵美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终身受其益,坏习惯终身受其累”。生活中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另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所谓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就是指一个人做事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这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不养成习惯的习惯)”。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非常重视在做中学,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实践中养成习惯。“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教育无处不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也是给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培养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班主任来说至关重要。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地习惯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当教师在面对学生坏习惯的时候首先表现出的不能是生气和发脾气,当你用理解,用爱心去面对时问题就会变的简单化,处理起来也会更顺畅一些。所以用平和的心态,正确的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关健。作为班主任经常会遇到学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他们出现的一些坏习惯坏行为的确让人头痛,那么一定要先让自己心平气和,通过思考冷静的去处理。这样的效果肯定比发怒更管用。我们班有一位男生,进校时行为习惯特别差,经常给我带来麻烦事,起初我也很生气,认为他是朽木一个,总是以责备为主,但后来冷静思考后觉的自己处理的不好,因为责骂的效果并不好。于是我改变了方法,当他犯错时自己先保持平和心态然后让他讲原因,和他讲道理并且从学生角度想问题,处理问题。慢慢的他有了一些变化,虽然还是会有一些小毛病但己经有了很大进步,这学期当了校卫生督察后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班里的表现也改进了很多。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好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而不是他惧怕的对象。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良好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在建设班风班貌时一定要用心思,花功夫,基础打好了,对后面的班级管理有很好的帮助。
三、习惯训练无小事
“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 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坚持不懈去做。譬如,下课时关电灯,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离校时到家电话通知老师,可以使学生养成按时离校,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四、榜样的力量(教师、家长要做好表率)
首先从家庭教育来说,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自己做好榜样,比如我们职高生,很多家长在外打工,那么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联系,请老家的长辈给予关注,时常关心孩子,而不是一味给钱,其他不管。另外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自己不赌博,教导孩子不能参于,自己不讲究吃穿,教导孩子要节约,自己尊敬老人,教育孩子也要尊敬老人,等等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家庭教育十分重要。
其次要从教师开始,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又如要求学生有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那么老师也要以朴素大方,给学生以榜样。所以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才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在班内进行表扬,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并且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要与家长多进行沟通,一起想办法来解决。
五、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教师,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学生,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师生须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必有成效。
六、协调学生的“知”与“行”
学生知道了要做什么,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做起来时往往会因为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行,这时就很有必要对“知”与“行”进行协调,注意调查、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与学生一道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七、鼓励上进,巩固习惯
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文明小组、爱学小组、卫生小组的评比活动,组织班干部互相督促检查,每月做好总评一次。那个小组做得最好,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行为教育,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也十分注意。对一些差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特别是后进生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年少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具体表现之一。
第五篇:如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对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
一、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
儿童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在他生活环境中对他接触最多的人行为的模范。模仿是儿童最早的学习方式,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儿童来说,就是一本没有字的生动教材。所以,父母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父母对人热情、诚肯、文明礼貌,孩子就不会对人冷漠、粗鲁,父母爱读书、经常看书、逛书店,孩子也会爱看书,父母的言行在无形之中就构成了孩子学习的榜样。
二、主动参与的体验教育
儿童年龄小,很多道理他们不能理解,因此我们要让他们在创设的环境和活动中亲自去体验。例如,要让儿童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就可以组织一些游戏,不遵守游戏规则时,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游戏,或者在游戏中不能取胜,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儿童只有亲自的参与中才能体验,在体验后才有行为。
三、目标明确的训练教育
每个人的良好习惯,除了先天的不条件反射行为外,极大部分的行为均是后天习得的。所以,在儿童的生活中、学习中、做事中,根据年龄阶段的特点,父母对孩子进行必要训练,这也是儿童养成良好习惯所必需的。在训练过程中,父母对儿童行为的正强化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当孩子按要求做的时候,成年人一定要对他的行为进行表扬或鼓励。这种正强化会加速良好行为从被动转入主动再到自动,从而形成习惯的过程。
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教育
在生活中,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想法,或者理念,如能不能微笑对人,儿童看书、涂鸦时拿笔及看电视时正确的姿势;进餐时不对食物挑肥拣瘦,不偏食、挑食;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嚷,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走斑马线等等,都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父母如果能抓住身边的这些细节,就能让儿童自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