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年派的奇幻之旅》的影评分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探触内心的蔷薇
看到李安的新作品,不由得想起《断背山》,两个粗狂又细腻的男人在荒无人烟的山间,远离噪杂的社会远离人类的文明,在历史经济都在断背山埋没的农场里两个人自然的相爱!~~对,是孤独,少年派也是在这场孤独的硝烟中走出来的人。让我们这些在多事之秋的人们正在寻找安全的人们是不是产生的惊涛骇浪般的共鸣那??
<我承认自己的感情正在充斥着我的大脑,我在探寻我的理性!>
李安和大对数成功人一样,在忍受生活社会家庭各种矛盾交织后走出来的人,特别是一个连生存都要靠一个女人的时候,又有谁能明白他的孤独?而这有没有给他带来压力和痛苦那??他成功的故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表面繁花似锦的场面气势暗藏着理性与非理性,善和恶,随时有可能把你吞并,然而在这孤独美丽和伤痛中共生的我们还是走出来了这份阴霾!
什么是理性的什么是非理性的?善和恶又是什么?其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回答,我们只能从人生中的转折爆发中感悟这些东西!其实等待很重要!(额,跑题了有木有????扯远了,关于人生命运机遇不是我这个小破孩能理解的,我只是在期待我的理性之神给我历练和成长!)
好了,回归故事的本体就是一个少年和中国现阶段面临的拆迁一样,他们被生活所迫想搬往加拿大,在航海的路上遇到风暴,最后被困在一个救生船里,当然并不是他一个人,还有一只断腿的斑马,乘坐香蕉飘到船上的猩猩,一只豺狗,还有一只孟加拉虎瑞查的—帕克!豺狗吃掉了斑马猩猩拍打豺狗,可是贪得无厌的豺狗又吃掉了猩猩,老虎吃掉错了豺狗,最后派和一只老虎度过了这场神奇的旅行!在故事的结尾派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我遇到了海难,船上的粗暴的厨子吃了水手,又吃了我的妈妈,我只能看着他,可是我最后忍不住这样的痛苦,我把厨子杀了。
为了神奇和有意思,包括我更愿意相信地一个故事是真实的,因为我们已经看过世间的各种丑恶,面对现实时我们当然愿意轻描淡写,不是我们刻意回避是因为他已经熟视无睹了。以至于日本的保险公司也选择相信的一个离奇跑偏的不能狗尾续貂的故事作为事件的正确答案,这也许就是对丑和恶的最辛辣的嘲讽吧!
既然故事中的豺狗是那个不可理喻粗暴的厨子,斑马是那个把肉汁当做一种味道的中国的信奉佛教的年轻水手,猩猩是自己的妈妈,那么顺其自然那只孟加拉虎帕克就是他自己。船上的另一个派是谁??是凑数的?打酱油的?跑堂的?还是看戏的?不不,都不是!其实是他心中的另一个自己,一个自己心中的神,能够勇敢睿智的面对困难,能够积极的让自己有勇气活下来的一个精神支柱!这时候让我们来好好认识一下派吧!他是一个小时候信奉了三个教的小孩子,这无疑不暴露了一种慰藉一种安全对于自己是多么的重要!他爸爸一语道破了:你什么都信等于什么都不信!另外在遇到自己心爱的姑娘时为了掩饰自己的羞涩和慌张他主动询问姑娘:莲花不是开在水里,为什么你却说它开在森林里?(那女孩在向男孩求爱,我靠,中国多晚能像我们班现在这么开放多好~~意淫中~~咳咳,又跑题!)在慌忙的离别时女孩送给男孩一条红线(其内在意思本人不在意淫~~自己想去吧!),最后派逃离到了一个小岛上,可能已经神志不清的派已经顾忌不了那么多,饥饿和劳累占据了他的全部,他不在考虑什么,尽情而贪婪的吃着苔藓喝着湖水。帕克也看到了它的食物——狐猛,张嘴即是毫不费力气的就能饱餐一顿!到了晚上可这一切都变了,狐猛们都爬向树上,帕克也被吓得跑到船上!派发现了长在森林里的莲花,还把红绳系在树上,可他打开莲花发现了人的牙齿!湖水也不像白天那么温顺了,这片在白天滋润着整个岛屿的湖水和树在晚上却如同恶魔般吞噬着整座岛屿!(在印度教中,那位最大的神就是在森森林中的莲花了孕育成的,可能就是在这个岛上哦!)所以派以为的这就是真正天堂的想法破灭了!就如同他父亲在他小时
候参加印度的一个节日(抱歉啊!看书少,对外国的节日风土了解的少,感兴趣了自己度娘吧!)上对派说:不要相信表面的繁华,其实他的本质是恐怖的!(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在影院看的时候还吓了我一跳,这么欢乐的节日说这样的话,现在想想挺对的!)
这其中牵扯到了宗教的问题,派本身信奉三种教,包括天主教(并不是新教),在哥哥的唆使下偷喝了教堂的圣水,被神的爱感化而相信了基督,不过在当派问牧师为什么神派他的儿子救是人,而牧师说你只要记住神爱你!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可在我眼里透露出宗教的诧异性和无法解释的理论,可就是因为这些给宗教盖上了神秘的色彩促使无数的人麻木的相信着!就偷喝圣水这一项就严重诋毁了宗教。接着说岛上,这个岛可以说是派自己虚构出来的,因为在海山漂流那么久,出现幻觉或者自己想象一下来安慰自己都是有可能的!电影中也说明了只一点,就是上文中说到的派上岛时候的疲劳饥饿等!不管是不是想象出来的,这些都不主要,主要的是岛上奇特的事情。比如岛上有许许多多表情呆滞麻木带有黑眼圈的狐猛,面对派这个新事物竟然毫不关注和好奇,还有帕克吃狐猛的时候其他的狐猛竟然毫不恐惧和慌乱,尽情的任帕克使用!狐猛的繁多有木有像从古到今的那些信教的教徒,狐猛的麻木是不是被宗教迷失了自己的理性??
在派小时候听到的一个故事中,有一位神装着整个宇宙,在这个岛上的湖中他透过幻想看到了宇宙的强大的食物链,让我想起派的名字,其实是一个永远无限不循环的数字,当他在黑板上写下这一排数字时,每写一位周围的同学都大声的读出来,这正好的呼应了父亲的话,大致意思是:在过去人们信教被教会控制,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占据主导地位,科学并在不断地发展着!如果π代表人类的欲望,那么科学的发展不仅是欲望的促成者还是欲望的伴随者,和π一样无限下去!因为科学救好派妈妈的病,足以说明现今社会信仰并不是人类依赖的唯一命脉,人们更愿意相信真实的合理的科学,科学已经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密不可分!这不仅对派的信仰的一种冲击也是对宗教和麻木的教徒的一种冲击,李安导演希望看到的是一种理性的信仰,并不是无理麻木的信仰,所有信仰必须源于生活并完美着生活,而且帮助人们走出痛苦!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到达宗教中所说的完美的彼岸世界!
在影片中当派遇到风暴时,老虎被吓得躲起来,派却非常兴奋的欢呼!就上文所说的老虎就是派本身的麻木贪婪和恶的话,另一个派则是科学,是理性,是人类的善和文明。在这数百年中科学和理性时代的到来使无数的人们睁开眼重新看世界,人们能够通过智慧运用工具,征服自然,改变自然等。就像派用求生指南学会积攒淡水,克服种种困难活下来,还有驯服狮子。实也是在打磨自己,征服自己内心的丑和恶,让麻木的心改变过来!所以在后期派和老虎过着相互依赖的生活!
走到现实中,兽就是兽,无法改变其内在性质,以至于老虎,不,是他自己。他自己内心的欲望在现实面前依旧选择了欲望,也不回的离开了派!经过历练的派已经学会理性的对待信仰,但他在这个繁华的社会还是不能克制住对欲望的向往,所以他始终后悔老虎头也不回的就离开了他。在影片最后派问记者你喜欢哪一个故事时,记者说第一个,派笑到:当然你选择上帝!这一点说明了派知道那种极乐世界是不复存在的,所有的美丽和伤痛都是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存在纠缠和共生的,但派还是选择在饭前祷告!为什么,因为他想通过理性的信仰驯服自己磨练自己!就像他驯服虎一样!再回到派偷喝圣水的教堂,教父说的上帝的爱,这爱是什么?不就是人类不断克服自己的兽性,用理性的智慧脱离这个繁华社会的苦海!
既然说到了理性,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派的理性的变化。始派还在动物园,派曽在父亲不注意时偷偷打开闸门放老虎出来吃肉,很快被父亲发现了,父亲让派看到老虎的兽性就是老虎把一直羊无情的吃掉了。这时的派年纪小,对理性的探索处于一个麻木的阶段,这中间包括他傻傻的信奉了三个宗教,偷喝圣水。接着海难,派用理性不让老虎上船,可老虎还是抓着木棍上了船。其次老虎被掉下水,派在理性和恶之间徘徊不定,最终还是决定救老虎。然后求生指南被风吹走了,人类文明的消失,人和兽没什么不同。驯服狮子说明理性占据上
风,并相依为命。最后上岸后,老虎离去,实际上是丑和恶在人类文明的社会上被制,理性和兽性的欲望相互依赖。(说了这么多我还是不明白老虎走了派会哭???亲们帮我想想吧!)
不扯那么多了,说点题外话,老虎怎样出来的,不是被关在笼子里吗?反过来想,人类的欲望是无休止的并在不经意间爆发,所以人的兽性就爆发出来了。这也许就是逃出来的理由吧!最后结尾的时候派又编了一个故事,如果这个故事还有其他说法,你有什么好的创意呢?我来先说一个吧!老虎是派,豺狗是派哥哥,断了腿的斑马是派的爸爸,猩猩依旧是派的母亲(对猩猩的胸部特写太明显!)哥哥杀了爸爸,妈妈,派杀了哥哥,派在人性与兽性的交织中浑浑噩噩的度过了海上的漂流。这样是否贴切?
看到电影名字我还以为是拍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那!都好看!一个小孩对天命的执着追求,得到了他的爱和财富。特别是那句话:如果你想做某件事情,整个宇宙都会帮助你。如果你害怕某件事情,整个宇宙都会来追 你!
这片文章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大家给予补充!随便写的,哪里理解错了一定要指出来!特别谢谢《with an orchid 》《hatsukoi》《the changing seasons》《river flows in you 》这三首钢琴曲给我的灵感!还有不变胜万变的《卡农》!
2012-12-2 ZYJ
第二篇:少年派奇幻之旅的影评
影片一开始就给了我们一场鸟语花香的视觉盛宴,欢快的色调使人应接不暇。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就是“这个电影不太冷”。紧接着就讲了派少年时代的趣事以及派的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及基督教大融合的派对佛、真主及上帝都充满虔诚。他相信冥冥之中神的牵引,相信灵魂的交流,相信万物的灵通。在儿时给孟加拉虎喂食时,与理查德眼神的交流就体现了他那清澈的信仰。
狂风暴雨一直是黑恶势力的代名词。而在派的眼里则是恶与善的一体。船上的第一夜便是暴风雨,当派和哥哥拉维提出出仓看雨时,遭到决绝。因为在拉维眼里暴风雨是邪恶的,而在派的心理,这正是与上帝,与神,与主交流的好时候。然而沉船让她失去了一切,包括家人,取而代之的是救生筏上包括老虎在内的一群动物。在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理论下,只剩下了派和理查德这对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对手。当孟加拉虎因捕食不慎掉入水中,派的怜悯迫使自己放下了罪恶的斧头,伸出了救援双手。然而正当这对冤家相安无事等待救援时,暴风雨再次降临,卷去了所有的淡水、食物和他的精神寄托---海上日记。他回味着暴风雨给他带来的灾难,绝望的呼喊着:你让我失去了家人,让我失去了一切,你还想怎样。正值他与孟加拉虎相拥面向死亡,对所谓的神失去信仰时,命运之神把他带到了生命之岛。在梦幻般的绿岛上,派再次有了生的希望。古语说的好:得意则忘行,夜幕降临,水晶般透明却充满诡异的独岛上给人一种死亡的气息。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杀人的凶器,清澈的淡水变成了可怕的硫酸,肥沃的土壤变为了累累白骨。派再次远航,朝着生命的方向。
在结尾处,中年的派讲述着,最后的最后他又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海难求生,在这个版本中,大猩猩变成了派的妈妈,斑马变成了水手,猎狗变成了厨师,而老虎自然就是派。最终在惨烈的灭绝人性的争斗中水手和妈妈死在厨师的屠刀下。而我,在妈妈的佑护下活了下来,并把禽兽般的厨师残忍的杀死。
两个版本,同样的结局,不同样的过程。而这时我们恍然大悟,人类版的才是主人公派真正所经历的海难。当中年的派问作家,哪个版本是真的时,作家说第一个。派说这是因为作家心理有上帝。是的。要是我,我也情愿相信第一个。回顾全片,前边的鸟语花香与生存的惨绝人寰,人类的信仰与人性的自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两个版本中,我们会惊奇的发现第一个版本中的主人公“我”在第二个版本中不存在。而在第一个版本中的“我”毫不吝惜的救了老虎---第二个版本中的我。所以我认为第一个版本中的“我"就是主人公所虔诚的信仰。正是主人公对神的信念支撑着主人公在失去一切,在残忍的生存中,最终回归内心,追寻神指引的道路。正是他心中有神,有主,有上帝,所以他不想再去面对那个充满血腥、人吃人的海难。所以派展现给我们一个充满梦幻、充满惊险的奇遇记。
第三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心有猛虎而身外无虎
姓名:汪克波 班级:城规1201 时至今日,经典二字几乎难寻。电影发展到如今从开拍到上映步步为营的局面,已经进入到集体了武装到牙齿的时代。但是对于某些导演来说,他们依然在坚守自己的理念,来依靠优秀的作品保持一贯的水准。这样一来,随着名声积累与厚积薄发,他们的作品虽不多,但是仍旧品质为先话题次之,每每出品一部电影便可成为经典,让人颇感精彩。
这段话看到这里,你的头脑定会飞速的旋转。并且在眼前掠过一排导演的名字,但是其中,必有李安。
李安,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台湾屏东县潮州镇,祖籍江西德安,是一位著名导演。1995年凭借《理智与情感》轰动国际影坛,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确立了其在好莱坞A级导演行列的地位。《卧虎藏龙》将华语电影推向世界,2006年他凭借《断背山》首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2009年被美国《娱乐周刊》评为坚持拍电影的“最伟大导演”之一,2013年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其屡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金狮奖、金熊奖、英国学院奖等国际顶级电影奖项,是华人迄今唯一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导演,亚洲迄今唯一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导演,是世界上少有的二次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导演。
李安从《推手》、《喜宴》专注移民心态的困惑与解决,到《卧虎藏龙》、《饮食男女》对故国文化在推崇与反思之间的徘徊,历经《断臂山》、《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对美国主流文化的深层次浸入,直到《色戒》,他开始获得真正的自由,可以打破那些各种观念上的、技术上的外壳,真正进入到人性深处。更精确地说,李安呈现了一个“从外逐渐到内”的过程。
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又往前走了一大步。李安导演的力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它像一部叙事诗,缓缓舒展在我们面前,少年派和孟加拉虎Ricard Parker在海上漂流的故事,事实上,这是一个完全没有人物冲突的故事,通篇只有波光粼粼的海面和惊涛骇浪,在气氛的烘托,人物心理的挖掘方面,李安导演显然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名字上来看,这部电影是奇幻冒险的视觉大片,看过了则更是感叹大饱眼福。这并非3D效果运用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但炫目的视觉效果,使整部电影浑然天成丝毫没有做作缀余之感。整部电影叙事虽无太大的情节波动,但其情节之间的起承转合并加上绝妙的摄影及特效依然让人十分震撼。外部因素被推致极端抽象,片子其实就是围绕主人公的内心展开。电影改编自加拿大作家杨·马特尔的同名畅销小说。李安坦言“曾经觉得它是没法拍成电影的,因为它的内容是关于冒险、希望、奇迹、生存和信心。故事最难改编的部分也是最好的部分,什么是精神力量,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神。”故事开始于蒙特娄,也结束于蒙特娄。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派的传奇故事。派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因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少年派对信仰与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他也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在前往加拿大的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当天深夜在茫茫大海中,原本令派感到刺激无比的暴风雨一瞬间就成了吞噬货船的大灾难。派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搭着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而且有一名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同伴——Ricard Parker,一只孟加拉老虎。神奇的冒险旅程就这样开始„„他由最初的与Ricard Parker相互提防,想要杀死对方的心理逐渐变为相互依赖,也变成了派生存下去的一种动力。
在叙事上,通过主人公自己的讲述来表达整个故事主线,在最后部分,又在自己的叙事中又插入另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其实和第一个故事是对应的,即鬣狗代表厨师,斑马代表水手,猩猩代表母亲,而他自己就是那只猛虎。这在电影里已经表述过了,那么他为什么要将第二个故事呢?很明显,第二个才是真正发生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才是这部电影的高度。而前面通篇的叙述不过是为最后的故事的伏笔。这正是李安的高明之处。在电影里也有表现,最大的表现就是老虎取了一个人的名字,这在一定程度上告诉观众,实际上老虎是一个人。当法国作家问主人公,你一个人在海上漂流吗,他回答:不是一个人,而是和Ricard Parker一起,这些细节都是伏笔。因为真正的故事只有主人公自己知道。
坦白说,到派开讲第二个故事之前,我的观影情绪一直在下降,如果说我对整部电影有什么不满的话,就是作为通俗故事的“少年与老虎海上历险记”,有些松散和寡淡。但是李安的这部电影的主题当然不只是寓意深刻的精神分析,也不仅仅是通过那美轮美奂的3D效果而显示出的人与自然的神奇交响乐。直到少年派讲出最后那个所谓杜撰出来的第二个故事之后,往复的镜头便一幕一幕在脑海中闪现,之前的所有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的细节都成为了伏笔,使这整个故事融会贯通的串联起来,打破了原本充满和谐和爱心并且奇幻的冒险故事,而只一个有些残酷无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现在眼前。到最后一刻你才从作者精心构造的迷宫里走了出来,真相恍然大悟,可你却意犹未尽。
但电影还要表达的另一个主题是信仰,即宗教的力量,在教堂神父给的水以及对他说的上帝爱世人,反复出现的毗湿奴及象征性的莲花,观看伊斯兰教的洗礼情节。他对每一种宗教都怀有敬畏之心,但故事中可以看出他还是最基督教的有最执着的信仰。在暴风雨中,他咆哮着,上帝,你让我失去了一切,你还想要我怎么样。他心中的猛虎就是他心中对上帝的信仰,这大概还是和神父对他说的话有关:上帝爱世人。即不管你人性本恶,不管你犯下了多大的错误,上帝依然原谅你,他在漂流的过程中,的确也是显露了人性险恶一面,杀鬣狗,吃斑马,为了求生而不择手段。身外无虎就是指他为了求生毫无约束的放纵自己行恶。在于老虎分别之前,他用自己努力驯服了老虎,我想这大概是李安导演告诉我们,派最终还是克制了心中的恶,而获得了上帝的原谅。
最后想说一下派这个少年吧,刚开始他对一切怀有悲悯之心,推行素食主义,在安逸不想改变生活,直到他经历了海难,被迫生存,在风浪中没有放弃紧抓绳子的手,在海上漂流了100多天,一道道刻着痕迹,一点点记录着经历的事,做一切使自己生存下去的,逐渐变得坚强,果敢,除去那些无奈的选择,他给我的印象还是善良的,最后求生成功后他并没有将自己苦难渲染给别人,而是用一个童话般的故事让我们从炼狱中脱离,这也是一种善良,这也正是李安要表现给我们的。
一个16岁的少年,一只老虎,一艘救生艇,一片浩瀚的海洋——这个故事说简单很简单;三种宗教交织,信仰的力量,梦幻冥想,要说复杂也确实比较难懂。总之,你对其中的宗教和一些人文思想看没看懂没有关系,你一样可以感觉到心灵的震撼,你一样会哭会笑,你一样在走出电影院很久很久之后都还会记得当时的感觉。在电影纷纷走向纯商业、好的讲故事的人逐渐消失的今天,你无法想象我看后激动的心情。就像一篇英文影评说的,“Pi的漂流记能不能让你相信上帝我不确定,但这部电影能让你重新相信电影。”
我们怀疑所有的美好,又拒绝承认现实的残酷。所以,有信仰的人,和老虎都比我们容易幸福。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李安
百度百科--《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百度文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豆瓣网--《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第四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一个美好而又残酷的故事
——《少年派奇幻漂流》影评
本片由著名导演李安拍摄,讲述的是一位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少年PI在遭受了海难以后,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跟他一同存活的还有一只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少年PI与老虎在太平洋上漂流求生的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奇幻的冒险故事。在整个片子的前大半部分都展现着一种即使是在没有食物,没有水的情况下依然不放弃求生,对求生的渴望并且在期间还能经历一系列美丽的奇遇的故事,而在片子的最后部分主角所道出的故事,则观众重新回忆这整部片子的故事情节,让人回味无穷。
Pi是一个生于印度并且同时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所以派从小就了解动物的习性,而因为家里的突然变故,PI一家要迁往加拿大,与他们同船的还有动物园的动物,Pi的父亲想把它们带到异国他乡卖个好价钱。但是动物园园长一家经历了一次类似泰坦尼克号式的沉船事件,除了Pi,家人全部遇难。Pi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
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马,老虎又杀死了鬣狗。接下来这个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就是如何对付理查德-帕克的故事。自知无法战胜老虎的Pi最终选择与它一起面对漂流生活。7个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鱼捉虾,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当然,这场漂流也遇到了暴风雨、鲨鱼的袭击以及各种精彩而血腥的险境。在Pi与老虎所剩的食物耗尽后,陷入绝望的他们已准备从容赴死。但奇迹的是他们随着小船漂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岛屿。在短暂的停留休整之后,他发现这儿是个食人岛。惊恐的Pi与老虎再次开始了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那只老虎却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看到这里的话,并没有理解到整部影片的精彩之处,其实影片的真正故事是在PI获救以后所说出的第二个故事:水手是斑马、厨子是鬣狗、猩猩是母亲、而Pi自己是老虎。导演在讲述第一个故事发生的过程中已经数次暗示我们,第二个故事才是真正发生的:
1、大船遇到风暴,当Pi跳上救生船之后,在中国船员用汉语大喊“斑马!斑马!”后,斑马跳进了救生船。此处暗示中国船员的角色对应。
2、当Pi的母亲想换素的菜品时,厨子表现的极为恶劣戏谑,刚好符合鬣狗穷凶极恶的品性。
3、猩猩是漂流很久之后才找到救生船并在Pi的帮助下上船,并且只有猩猩是在Pi的帮助下上船。
4、在猩猩被鬣狗咬死之后,老虎才突然出现反扑了鬣狗。这与第二个故事中Pi的母亲被厨子杀了之后Pi终于忍无可忍杀了厨子的出场顺序一致。
Pi年幼是信仰多种宗教,印度教(家庭背景)、基督教(跟哥哥打赌去教堂里喝圣水,从而和牧师交谈)、伊斯兰教(被伊斯兰教的诵经所感染)。他认为这些宗教是可以兼容的,他认为自己这样就接近了神,了解了神。其实主人公Pi就是全人类的象征,无论哪种信仰,哪种宗教,作者和导演就是要在这里引起全人类对于信仰的反思。此处的隐喻是:
1、在船上吃饭的时候,母亲因为是素食主义者,想跟厨子换全素的菜品。厨子先后指着肠和肉汁说:它以前是吃素的,它以前也是吃素的,随后引起了父亲的不满并险与其大打出手。
2、饭桌上一个中国水手前来想要安慰这一家人,解释到:我是信佛的,但是这个肉汁我也吃。因为在船上,肉汁不算肉,只是调味品。
3、Pi在饿极之后为了一条大鱼与老虎进行了殊死搏斗,全然不顾自己先前素食主义的信条。
4、当Pi找到了那个小岛之后,饿极了的抛开地上的土寻找的植物的根茎满足的吃着。而老虎上岛之后看见大量狐鼬之后则是一顿猛抓猛吃,奇怪的是其他的狐鼬居然没有逃跑而是直立而视,这场景与Pi吃植物何其相似。
第一个故事中的老虎就是主人公,那么故事中的Pi又是谁呢?传递给我的是一个明确的答案:心中的神性,在现实中引导人类的无形的神。它既独立于人类,又是人类的一部分。人类在很多时候抛弃了他,却又在关键的时刻接受他的指引,渡向脱离兽性的彼岸。在第一个故事中,老虎就代表着Pi甚至是人类罪恶和兽性的一面。当漂流初期的时候,老虎生猛无比,对Pi寸步不让;后面老虎因为饿极了之后又受惠于Pi食物的赏赐渐渐被驯化;一个最重要的桥段是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Pi看见了穿破乌云从天而降的圣光,高呼神迹并极力要向老虎展示,但老虎畏惧不前,充满畏惧的蜷缩在角落里。
主人公在岛上获救,白天有着无穷的食物,干净的淡水,以致于他钟情于这个小岛,不想离开,因为对未知和死亡的恐惧让他想在这个岛永远生存下去,他甚至将女朋友送给他的红绳系到了那棵树上表达了他的依恋。然而黑夜降临,他看到了白天的湖水开始吞噬鱼类,那深不可测的湖水在吃着自己养育的动物,同时他又看到了那个仿佛莲花的树叶,一层层剥开后看到了人类的牙齿。白天和黑夜,馈赠与索取,吃和被吃。这就是此岸。这就是人类,这就是生存的残酷。
Pi毅然的逃离的那个小岛,因为他不想继续活在过去,吃着同类生存下去。他跟随着神的指引,乘着小船,向着脱离兽性的彼岸。但此时,他仍然无法完全脱离兽性的一面,载着老虎继续出发。直到最后,那只老虎走进了丛林里,消失了。Pi哭很厉害,因为人类的兽性帮助人类生存了下来,在最危难的时刻生存了下来。而当人无限的追求并接近神性的时候,兽性会在不被察觉时离去了。他告诉作家,在老虎的眼里看到了另一个灵魂。而父亲告诉他,在老虎的眼睛里,你只能看到自己。父亲没有错,兽性没有情感和怜悯,与神性是毫不相容的。起初Pi并不相信,但是在漂流的过程中他渐渐明白了,这两者是不可能融汇调和的。“我以为它会回头,但它只是朝着森林深处望去,然后永远消失了。也许父亲说得对,它根本没有把我当成朋友,但我非常确定,我在它眼中看到的,绝对不只是我自己目光投射的倒影。它就那么头也不回的走了,但在我内心深处,它永远与我同在。”
其实“理查德•帕克”原是历史上真实吃人海难故事的主人公名字。1884年,Mignonette号沉没,4名船员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3名船员,还有一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17岁男仆。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员杀死了孤儿理查德•帕克,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还。这部影片讲述的不是一个美的令人发指的奇幻故事,也不是纠结于宗教信仰和理性思考的一个拧巴的人生选择。原著作者和导演委婉而又明确的向观众用近乎疯狂而又含蓄的手法讲述了这个残酷的事实,是对生活的悔悟、信仰的拷问,和人性的反思。
第五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一部简单、励志的电影
12月1日晚,我在影院看了这部片子,给我的感受是营养丰富并且容易消化。原本不打算写东西的,但是因为最近花傻在网上看了一些影评,评论内容和我的想法有着极大地偏差,多数人竟然把该片当作了一部悬疑电影,到处寻找导演在情节中布置的暗语、玄机,并试图证明哪一个故事是真实的,所以我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尽管《少年派》取得了巨大的商业上的成就,我仍把它归类为文艺片。因为李安试图用着寓言般的符号语言来诠释人类那个永恒的哲学命题:我从哪来,要到哪里去?数年前我曾经痴迷于各类小众的艺术电影,欧洲的片子、国内的地下片,都看了不少。在这里首先我想说说看了李安这部大作与我过去看过的大多数文艺片的不同感受:
多数文艺片:讲述失去信仰、迷失自我的故事,给你一个开放式的迷茫的结局,导演敏感、脆弱,常常用故弄玄虚的手法证明人们没办法理解他的痛苦。
《少年派》:讲述得到信仰、找回自我的故事,给你一个丰满明确的结局,李安导演成熟、不惑,试图用一个巧妙的构架让人们明白他的历程,他对成长、自我和信仰三者关系的理解。所以说,同为艺术片,同样的题材,但却是因为导演所处的思想阶段不同,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含义。
中国人是少有人有过宗教背景的,机缘巧合,2009年圣诞节,我在呼和浩特出差入住的酒店,十分蹊跷的受洗入了基督教,但是在追寻信仰的过程中,不断的怀疑、失望和迷茫。其实我十分羡慕虔诚的教徒,因为作为弱小的人类,无神论的世界观是可悲的,也是可笑的。这是我对信仰的迷茫。看完了这部电影,我似乎可以尝试着像中年派一样思考神与自我这个主题了。
让我们回到《少年派》这部电影吧!我将以我的观影脉络解析几个重要问题:
少年的名字叫派(π)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数,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可以这样理解,直径是人类本身,圆代表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圆满、不惑,而π就是人类的思考、认知,而π的属性告诉我们,π可以无限延伸,而圆满只能无限接近,而没有终点。
一个漂流的故事
在走进影院之前,我也在这里看了抢先版的,也通过影评简介,我想起了一首歌,同样因海难而得:奇《Amazing Grace》中文翻译为《奇异恩典》,也有人称《天赐恩宠》是美国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乡村福音歌曲,也是全世界基督徒都会唱的一首歌,被奉为基督教圣歌。最初由英国牧师REV.John Newton作于1779年,开始是一首传统的民谣,或黑人灵歌,它表达了宗教的忠诚,其中包含着一个平淡但是极富深意的赎罪的故事,它成了基督徒每次祈祷忏悔时必唱的曲目。约翰牛顿本是一名黑奴船长,无恶不作,后来反而沦落非洲。在一次暴风雨的海上,他蒙上帝的拯救,于是决心痛改前非,奉献一生,宣扬上帝的福音,成为19世纪伟大的传道人。去世之前,他为自己写了墓志铭:“约翰牛顿牧师,从前是个犯罪作恶不信上帝的人,曾在非洲作奴隶之仆。但借着主耶稣基督的丰盛怜悯,得蒙保守,与神和好,罪得赦免,并蒙指派宣传福音事工。”这首诗歌就是他一生得拯救的见证。在歌中充满了他对自己过去贩卖奴隶的悔恨,和对不计较这些仍赐福于他的上帝的感激之情。生命中的大船+无畏
每个孩子,在长大之前都有个无所不能爸爸和妈妈。那些温暖的庇护就像那条看起来无比坚固的大船,从你一出生就从未离开过。当海上起了风暴,派好奇地跑上甲板,狂风暴雨不仅没让他害怕,反而让他更兴奋,他激动地想要神明展示更多的宏大场景,挥舞双臂呼喊:
more rain!lightening!(这说明少年派,尽管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方向,一直想要接近神,但他对神没有产生敬畏之情。)
上路
派的上路,由不得思考,不会有一场准备好的成人礼。神之强大,由不得你喘息和求饶。每个人都要经历这场始料未及的倾覆,从而自己上路。
苦难与生机
船上有凶残的猎狗,老虎杀死猎狗,逃离了船海里又有鲨鱼。暗指每个人的处境,来自自身和外界的痛苦、危险无处不在,单独来看似乎选择哪个方向都是死亡。然而生机又恰恰是在危险的夹缝中等待着你,没有危险也就没有生机。
振作你的生命
派懂得了既然处境无法改变,就要学会如何与之相处。派开始振作精神,保持与危险的距离和平衡。通过正确的方法(求生手册)了解自己的资源,认清自己的处境,进而制定一系列生存的计划。派开始合理分配食物、淡水,与虎的安然相处。。
命运的苦难与恩典
派的生存计划源自科学的方法并且执行有力,看似毫无纰漏,一切井然有序。暴风雨又来了,大风掠走了Pi记录漂流生活的求生手册,海浪卷去了捕鱼和取水用的木筏,短暂绚丽的电闪雷鸣让pi惊叹神迹,想让老虎也看到,可惊天动地的雷电吓坏了躲进船舱的Richard Parker。Pi无助地大喊:God!Why are you frightening him?!God!I've lost my family!I've lost everything!What more do you want from me?!神呐!你为什么要吓他?!我失去了我的家人!我失去了一切!你还要什么啊?!当派几乎陷入绝望,食物却从天而降。人们常常说命运不公、造物弄人,就像派对神的呐喊。李安正是想要告诉大家,这就是命运可畏的地方。说到这里,你一定会想起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对么?
餐前祷告
派在影片中有过两次祈祷。第一次是在幼年,餐桌上父母和哥哥都已经吃了起来,派在食物前平静的祈祷。第二次是派为了生存在海上捕到大鱼,斧子砸下去,派的眼泪也流出来,派撕心裂肺的做着餐前祷告。生存中的杀戮和伤害不可避免,我们因此而需要学会祷告和感恩。死亡浮岛
派在浮岛上获救,白天有着无穷的食物,干净的淡水,以致于他钟情于这个小岛,不想离开。于是派停了下来,放弃了自我也放弃了信仰。然而黑夜降临,他看到了白天的湖水开始吞噬鱼类,那深不可测的湖水在吃着自己养育的动物,同时他又看到了那个仿佛莲花的树叶,一层层剥开后看到了人类的牙齿。白天和黑夜,馈赠与索取,吃和被吃,这就是生存的残酷。派懂得了人生没有彼岸,终点即死亡,这也是李安不断的想要给我们传达的东西。于是重拾自我和信仰上路了。
过往如虚幻
派在墨西哥的海岸获救,那只老虎走进了丛林里,消失了。“我以为它会回头,但它只是朝着森林深处望去,然后永远消失了。也许父亲说得对,它根本没有把我当成朋友,但我非常确定,我在它眼中看到的,绝对不只是我自己目光投射的倒影。它就那么头也不回的走了,但在我内心深处,它永远与我同在。” 李安想要告诉我们,你自以为不同寻常的、改变你人生的那些经历,也许什么都算不上,我们始终在路上。
一座大房子
派:“信仰就像一座房屋,可以有很多楼层、很多房间。”作家:“那有怀疑的空间么?”派:“当然,怀疑在每一层都占了几间,怀疑让信仰充满活力。”依照常人的思路,信就是信,为什么要去怀疑,既然怀疑了,为什么不是否定,反而是充满活力?这正是整部电影的主题。科学让我们看到更多外在世界,而信仰让我们了解内心.。如果你用科技的理性去研读《圣经》,一定会有很多理由去证明基督教的荒诞,派的父亲也说过:科技带领人类在这几百年取得的成就抵得上信仰于人类文明几千年的成就。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什么我们还要信仰宗教?科技和信仰,谁能给我们最完美的答案,谁能让我们对自身的渺小和死亡释怀?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想做个极端假设,如果人类全部毫无怀疑的信奉上帝,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上帝,也许你会想起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和死亡。如果人类全部的把生命交给自己、交给欲望、交给科技,人们一定会愈发的迷失。文艺复兴时期,人化的神与神话的人,带来了欧洲几百年的蓬勃。对于一个人来说,科学让我们看到更多外在世界,而信仰让我们了解内心.。
两个故事
片尾出现了两个故事,这也是影片最为巧妙精彩和出我意料的地方。当然,也是最引发大家争论的一个环节。
我也讲一个故事吧,时间回到2009年圣诞,呼市世纪新元酒店某教会小组正在一楼大厅载歌载舞庆祝圣诞。那天我感到了奇异的毫无理由的幸福感,阳光是那么温暖明媚,我竟毫无目的地走进大厅和组织者孙姊妹聊了起来,孙姊妹说,亲爱的外乡人,留下来吧,中午我们好好吃一顿,让你看看上帝给我们准备的大餐有多丰盛。席间又和邻座的王兄弟聊了聊,王兄弟是呼市两家大型火锅店的老板,早年在北上广等几个大城市做餐饮研发工作,他说现在店里的生意很好,他特别感谢上帝的恩典,他说所有菜式的配方、调料的配比都是上帝赐福给他的,他只是记录下来照做了。。餐后我怀着虔诚的心接受了洗礼,成为了基督徒。回到北京以后,我给同事讲了另一个故事,我在呼市的时候,骗了顿大餐,吃得特别好,鸡鸭鱼肉都有,吃完饭台上问看看身边还有没有不信上帝的朋友,我们欢迎他走上来,我赶紧把头低下了,偷偷的看了一眼孙姊妹,正在向我点头,我一想,完蛋了,白吃了人家一顿,只能支持一下了,于是尴尬的走了上去,我手拿圣经宣誓,第一句话就是:我有罪。。我大笑着把故事讲成了恶作剧,我还告诉同事,那些人脑子都坏掉了,什么都说成是上帝给的。。关于我的两个故事:一个是虔诚的找到归宿,一个是骗吃骗喝的恶作剧,你们愿意相信哪个呢?
还有王兄弟,他创作和经营的灵感究竟是来自于自身还是上帝呢?
我该如何面对上帝
人不信了神了吗?你抛弃了我了吗?
小教堂里派问神父,神将自己的儿子派到世上,让他为人类受尽了苦难,这叫爱吗?神父回答,你所要知道的就是,他爱我们。
当你接受磨难绝望时,神一直在看着你,给你一个休息的机会,给你一点提示,让你继续走下去。
愈是在考验中,信仰愈发显示其力量。神或许不曾显灵,也不伸手搭救,但是它从未抛弃,以着它的方式来观照、指引。
后记
其实派的两个故事是同一个,王兄弟的两个故事是同一个,我的两个故事也是同一个,事实取决于你把自己交给自己还是上帝。《少年派》有着印度的文化、西方宗教,但最终被李安运用中国式的哲学思考整合出了答案,那就是神与自我、生命与苦难以及这宇宙中一切的一切,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