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夫教育给我的启示——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
雷夫教育给我的启示——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
第56号教室,已经是美国学生家长熟悉的名词;而雷夫老师,也已经成为美国教师的楷模。为什么一个普通丛林学校的普通老师,可以有如此大的能力,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第56号教室的奇迹?他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带着这样的好奇,我走进了雷夫的这本书《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
雷夫·艾斯奎斯,这个并不比我们幸运到哪儿去的老师,从教20多年来一直守在固定的一间教室,教着一届又一届的五年级小学生——他们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雷夫老师遇到过和我们一样或更多的麻烦和困扰,学生基础薄弱,上课不听讲,作业拖拉以及课程的呆板,等等。但是,他却带着他的学生们创造了很多骄人的成绩——第56号教室的孩子,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在这个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竟在全美名列前茅。孩子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雷夫也因此获得不计其数的荣誉,包括1992年迪士尼年度优秀教师奖,1997年《父母》杂志年度教师奖,并获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他的事迹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成为热门畅销书。这位老师,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心灵导师,让这间教室成为孩子们放飞梦想的地方。在这间教室里,孩子们拥有活泼的团队,体会着阅读的力量,经营着特有的班级经济体。老师和孩子们学习和分享着一生受用的技巧,塑造着一生受用的人格、信念……
56号教室是师生温暖的家。说实话,这样来说教室,我们不罕见,这种比喻,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但是,温暖的真谛相同吗?当我看到,56号教室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以信任取代恐惧,我被折服了。扪心自问:我们给了学生多少“下马威”;我们给了多少次“闭上嘴,听我说”。是的,这样,孩子们“老实”了,但是却被我们培养成了听众,我们责怪学生不参与、不投入,甚至是孩子们的表现,我们也曾责怪到社会想象。而56号教室里的每一个成员,他们是那样的沉静、文明、有礼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这些,恰是雷夫老师驱走“害怕”之后的结果。
以信任取代恐惧,雷夫老师提醒我们: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物,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面对孩子不懂的地方,雷夫老师可以给她讲上500遍都不厌烦,一直到这孩子懂了。是的,这种做法我们不罕见,孔夫子早教导我们了,要诲人不倦,可是,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5遍之后,你还能心平气和吗?“诲人不倦”,孔子教导的好,雷夫老师做得好,我想:我们缺乏的是一种心境,是一种用积极的心态与耐心来面对孩子的心境,是一种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不恐惧老师,才是真正的民主与平等,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雷夫老师是我们的榜样,他更是他学生的榜样。瞧!他一开学就和孩子们建立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要求孩子们做到的,他一定做到。孩子们都有一双澄澈的眼睛,他们就像上帝一样在注视着你,所以,当教师的不是“谨言慎行”,而是“修身正性”。
没有恐惧,没有害怕,时时处处有安全的感觉,这就是56号教室温暖的真谛!
雷夫坦诚在文字路叙述:当老师是一个很封闭的工作,但每一位好的老师会不断寻求帮助。当遇到学生问题很严重是,他会去请教比他更了解的人。教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巧借外力,与家长,与社会沟通寻求方法。这样老师的工作才会是有序的。正如雷夫讲道:“我们的工作不是拯救孩子的灵魂,而是提供机会让他们拯救自己的灵魂。”这一语,应该要惊醒很多梦中人。教师不是拯救灵魂,而是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孩子们投去其中,自觉意识地拯救自己!这才是学生生命个体蓬勃的生长,没有谁会替代一个人的体验与成长!放手,就是最好的爱!让我们做好自己,不要慌忙替代着孩子感悟。
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让千千万万抱怨教育的老师看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即使我们无法像雷夫•艾斯奎斯这样疯狂,至少我们知道,教育蕴含着无限可能。这位令人敬佩的美国教师,用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虽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的许多相似之处。了解这些相似之处,或许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选择这项职业,意味着教师的众多放弃和倾其精力的奉献。当然,其所收获的成就感也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达到的。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阅读中我们也许会不由自主地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
第二篇:似曾相识的雷夫老师——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似曾相识的雷夫老师
——读《第56号教室》有感
佛山市鸿业小学温智珺
某天终于拾起了那本曾经红极一时的《第56号教室》,这本“热”书已经在架子上备受冷遇了好长一段时间。正是因为它太热了,反而让我据而远之。一样东西升温过快,往往得来的也是急速的降温。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种不愠不躁的心态,过于追热点、潮流容易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有一副对联说得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当那颗追捧的热心冷下来后,我才端起了这本书细细品味了起来。带着一颗平常去阅读反而得到了一些惊喜。我发现这位雷夫老师和自己身边的伙伴们有这如此多的相似之处。既知道需要努力的方向,但也存在不少无奈的地方。
雷夫老师所在的洛杉矶市霍伯特小学是美国第二大小学,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家庭贫困,多是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移民子女。这和我们禅城区众多学校面临的处境是相似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已经开始占据了学校的主要生源。其实我们要感谢这些所谓的“非优质生源”,要是没有了这些为数众多的学生,很多学校都要缩编,缩编的后果就是老师的减员。雷夫老师从未歧视这些所谓的“非优质生源”,并把本该平凡的他们教育得那么不平凡。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双向的,老师如果讨厌学生,在言行中会自然流露。当学生知道自己是个讨厌鬼的时候,他又怎么会配合老师的教育呢。在我周围不少的工作 1
伙伴都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像雷夫老师那样平等对待这些学生,用以前的话说就是“有教无类”,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就体现在每一个老师的身上,这也是我和同伴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书中还提到第56号教室是一间漏水的教室,硬件不行,软件也不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在同一间教室包揽了所有的课程,从1981年工作至今,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那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在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就是当代教师的无奈,雷夫老师之所以被推崇、被关注,固然有他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先进的一面,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学生成绩非常突出。简单地说,优秀教师的背书往往就是学生的高分,这也是当代中国教师的无奈。很多全国叫得响的名师,在宣传他的事迹时,前半段的介绍无论讲得多么天花乱坠,在最后总是免不了用“分数高”作为注脚。例如魏京生在《教育工作漫谈》中多次提到,他任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在盘锦市是多么地鹤立鸡群。
现实生活往往是离不开功利,有了“分数高”,名和利就会接踵而至,无论学校还是老师都很难抗拒这些诱惑。教育需要通过学生的高分来获得社会的认可,这就陷入了唯分数论的泥潭。反观雷夫老师,他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是立足于孩子自身发展。不要以为美国就是素质教育的天堂,书中有大篇幅的内容涉及雷夫老师对教育制度的不满和对各种针对学生测试的不屑。追求分数无可厚非,但不能以分数为唯一目标。雷夫老师看重的是学生的能力提高,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顺便收获了“高分数”。正如雷夫老师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孩子感受书本的魅力,培养终身阅读的好习惯。一个爱看书并经常看好书的孩子,他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会差吗。所以孩子发展是主要的,是主打产品,高分数只是副产品。学生得到高分固然是好的,没得到也不必沮丧。广二师的数学系副主任夏明初教授曾经在一次闲谈中说到,教育就是一个慈善事业,参杂过多的功利就变味了。
因为对孩子的爱,才会不自觉得要对孩子进行终身有益的教育。让我想到鸿业小学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我身边有不少的的伙伴,都在用自己的努力在实践着这句话。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有迷茫和无奈。但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只要爱自己选择的职业,就会迎来快乐和阳光,到时我们身边将会出现更多“雷夫”式好老师,似曾相识的雷夫老师将会更多地成为我们的伙伴。
第三篇:走进《第56号教室的奇迹》——武夷山二中分享雷夫的教育智慧ord 文档
走进《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武夷山二中分享雷夫的教育智慧
3月3日,武夷山二中开展了新学期第一次“班主任读书·经验分享会”。本次“读书·经验分享会”由该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暨洪彪主持,学习《第56号教室的奇迹》,分享雷夫的教育智慧。“纪律、责任、仁爱、牺牲、练习、更正错误、倾听、时间管理”是雷夫老师最想教给孩子们的,他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们做出了榜样。通过学习、分享雷夫的教育智慧,与会的班主任进一步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确是一项需要艺术化管理的工作,成功无捷径,必须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当班主任从监督型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型的教育者,当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变为学会了自我教育,班主任的工作就真正获得了成功。(通讯员陈金菊)
第四篇:我读雷夫有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一本关于教育的书。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全书以独特的教育理念以及全书用浅显通俗的语言所谈所描绘,我看到了一个将教育作为自己终生事业,并沉醉其中的教师,他对孩子的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动。
首先,我佩服雷夫老师直截了当、直言不讳地写出了数学教师所处的困境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困惑。他在书中写到“很多小学时期数学很好的学生在进入高等数学的领域之后就开始节节败退。对那些曾表示喜欢代数、几何等学科的学生来说,这就是一个无法理解的谜团。很少有学生会叹气说:‘我以前历史很好呢。’但我们却常听到学生沮丧地大叫:‘我以前数学很好,真的!’”。可以说,每一位数学老师都遇到过不只一个这样的学生。通常,我们不是感叹这样的学生脑筋不够聪明,就是斥责他们学习的态度有所下降。雷夫老师没有责怪孩子们,而是从考试体制和教师的教学态度上分析问题所在。虽然美国的教学环境相对于我国较为宽松,但标准化测验仍旧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学生们为了准备考试、老师为了提高百分比,做着大量重复的练习。雷夫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小孩会算10个乘法题,为什么要他做500题?如果他连10题都不会算,那么要他做500题的意义在哪里?”并且雷夫老师尖锐地指出“只训练学生通过考试,就像依照巴甫洛夫学说训练狗一样”。这正是我心里所想但却不敢说出来的。我由衷地佩服雷夫老师大胆地直抒胸臆。其次,我惊叹于雷夫老师能够想出那么多、那么奇妙的方法教孩子们学习数学。Buzz、暖身心算、玛西·库克数字砖问题等,一道道妙趣横生的数学题巧妙地溶合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孩子们兴趣大增,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教学宗旨。雷夫老师在暖身心算题中教会学生“加倍、一打、平方根”等概念,使学生们在愉快的、游戏式的数学练习中了解并很有可能记住了最高法院的法官人数、棒球赛的局数、美国参议员总人数是多少,这些生活的数字知识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被学生们主动地接受了。想到前不久我还在对我的一位学生不知道一副牌有多少张感到惊呀,这个学生是被各科老师一致认为很勤奋、很不错的,现在想来多半是因为这个学生疲于做题而无暇游戏才会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知识不知道,对此我感到很对不住这个认真的学生。不可否认,我和我的同行们都是认真、勤恳的教师,对提高学生的成绩都费尽心机,负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由于努力的方向和采取的策略不得当,使得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那些同我们一样勤恳、认真的孩子,则在无形中剥夺了他们游戏的权力。雷夫老师则想到“应该要孩子了解数字的威力,明白数学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趣味无穷”。重要的是,雷夫老师不仅这样想,而且这样做,他将数学算题和生活中的数字巧妙地编辑在一起,创造出了进乎完美的教学效果(我是这样认为的)——既长知识又提升兴趣。在这过程中,雷夫老师付出的努力是我们能够想象到但却没有勇气做到的。无怪乎雷夫老师会这样评价许多老师 “这种反复练到兴致索然的惟一真实目的,是让老师落得轻松”。因此我在惊叹雷夫老师能想出这许多奇妙方法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有时能想到却没有付诸行动而惭愧。
再者,我欣赏雷夫老师幽默、风趣的文笔。比如这一段:“很遗憾,我见过太多小学老师是这样上数学课的:‘各位同学,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42页,上面有500道乘法,算完以后翻到书本的最后一页,也就是第543页,上面还有500道乘法。请大家安静做题目。’如果你是这么做的老师,你一定爱死这些孩子了,因为他们都会乖乖照做,一句抱怨都没有。”即道出了我们当此情景时的真实感受,又犀利地点出了弊病所在。我承认我也有用做试卷、讲试卷的方法来打发课堂的行为。当学生安静地做题时,我的心里确实有一种满足感。我觉得雷夫老师幽此一默,让我在会心一笑之后又收敛起自己的笑容,静静地坐着,思考自己曾经对学生做过的种种“劣行”,不由得从心底发出声忏悔的叹息。又比如,在讲到建议学生看什么样的电影时,雷夫老师模仿理想中的学生回答老师一本正经提出的建议时的一段话:“天啊,雷夫,谢谢你指出我的错误。我会一辈子感谢你。在未来,我会先参考电影专家的意见并和爸妈讨论之后,再观赏电影。这么一来,我就能接触到登峰造极的影坛杰作,在学习和个人方面都得到成长。”是的,没有一个学生会这样回答老师一本正经提出的不经任何艺术加工的、非常直白的建议。所谓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不能指望告诉学生“你要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之后,学生就都会“这样做,不那样做”了。但有时我们懒得对方式方法加一加工,就会那么直白地说教学生了,这样做当然不会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而且非常可悲的是,我们通常还对学生不照那“直白建议”去做的行为勃然大怒:“为什么告诉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还要这样做?!”现在想来,这个后果不正是我自己造成的吗!雷夫老师的风趣设答给了我极深刻的印象。我想以后若是我在教育学生时偷懒,不想设计恰当的方法,雷夫老师风趣、幽默的话语就会在我的耳旁响起,提醒我不要自找麻烦,要对教育学生的方式进行一定的设计、润色,采用较为艺术的方法来达到真正教育的效果。当然,这样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
程。雷夫老师想必也是在摸着石头过了很多条河的过程中创造了56号教室的奇迹。
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我对雷夫老师的钦佩之情一直处在上升之中。我钦佩他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上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钦佩他想得出或者说找得到这么多巧妙的教育教学方法,我尤其钦佩他对待学生的错误和学习困难的态度,不是责怪和怨天尤人,而是主动地在自己这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是应了平时我们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话:“出了问题不要总是怪别人,好好想想自己错在哪里。”
虽然美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雷夫老师的方法和理念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特别是理念。我想,把雷夫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中国化或者说个人化将会是我今后的教学努力方向。
第五篇:学习雷夫老师创造新的教育奇迹
实 验 小 学 简 讯 陵县实验小学第一百一十六期2013年4月3日学习雷夫老师创造新的教育奇迹3月29日,陵县实验小学全体教师齐聚学校三楼会议室,听取了去济南参加“雷夫中国行”活动薛儒冰老师的学习报告。
雷夫〃艾斯奎斯,一位美国的传奇教师,他曾获得美国“总统艺术奖”、“全美最佳教师奖”、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奖章。25年来,雷夫老师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全科老师,该校是美国第二大小学,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雷夫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 “天才与圣徒”。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独创的阅读、数学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他们如着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学生不仅能在全国标准化测试中取得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而且孩子们的品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收获了受用一生的财富——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信念,长大后他们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就读,一时间成为美国教育界的佳话。学校非常重视“雷夫中国行”这一活动,派教师专门参加活动,并组织了全体教师听取参会教师的报告。
薛儒冰老师先通过课件给老师们介绍了雷夫老师,又通过视频让老师们了解了雷夫老师的教学和生活,最后又和老师们一块分享了雷夫老师的教育智慧。他从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品格教育发展的六阶段、老师就是榜样、教育学生要有
耐心、把课堂还给学生,关注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终身阅读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教师们听后无不深受启发,并深深为雷夫老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
最后学校华校长作出总结:“雷夫老师的事例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我们能分享这样的教育智慧,就是获得力量,希望老师们能够学习雷夫老师,立足实际,在自己岗位上创造新的教育奇迹。”顿时会场里想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掌声中既包含着教师们对雷夫老师的敬重,也包含着教师们学习雷夫老师,创教育奇迹的决心。相信该校在这一活动的推动下,学校开展的高效课堂也会有更大的收获。
薛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