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了山里的孩子——访全国优秀教师周永珍
1米65的个头、梳着短短的辫子,爱笑却不爱讲话,见到陌生人就拘谨。8月23日,在云南省思茅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义乡,记者采访了全国优秀教师、普义乡小学的哈尼族教师周永珍。学生走出大山,就能带回变化
今年37岁的周永珍老师,1983年3月中师毕业后,在普义乡干塘村的一师一校点———大桥头社小学当代课老师。“当时是复
式班,有二年级和三年级两个班,40多个学生,各科都只有我一个老师来教。”周永珍跟记者忆起了刚当上老师的日子,“那时候住在学校,自己种菜、做饭,吃水要走上1公里去挑,当时哪怕吃点油都非常难。”
在大桥头社呆了两年,周老师又先后在普义乡的干塘、普胜、闪片房等多个小学担任代课老师,1998年才转为公办教师。周老师告诉记者,刚开始代课时,每个月只有40块钱的工资,1986年转为合同制代课教师后,工资才提高到60元。条件艰苦、工资不高,为什么还能坚持下去?周老师笑着说,“教了几年书,就对学生产生了感情,天天和学生们在一起,自己也显得年轻了。再说,我从小就想当老师,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叫同学上黑板做题,答对了就会在上面打钩。课后,大家就在黑板上模仿老师打钩,而且认为谁打的钩比较像,谁长大了就会当老师。”说到这,周老师有点得意地笑了笑,“我那时候打的钩,还比较像回事,没想到真的做了老师。”
十几年来,周老师每到一所学校或一个校点,总是把动员适龄儿童入学放在首位。为此,她经常要走10多公里的山路,挨家挨户把学习文化的重要性向家长讲明白。为了让孩子重返校园,十几年来,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周老师,为几十位困难学生垫交了学费,她告诉记者,“我们这太贫穷了,哪怕我教的少部分学生走出大山,也能带回很大的变化!”
不关爱学生,就得不到学生的信任
多年来,周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她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她所教的班级也经常被评为文明班级。多年来,关爱学生一直是周老师施教的基础。对家庭困难的同学,周老师经常去家访,而且每次都会带上山村急需的大米、衣物、药品等物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很简单的道理——不关爱学生,就得不到学生的信任,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认真听课;平时在生活上关爱他、学习上帮助他,他们学习就会更用功。”周老师说。
关心学生的周老师,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她认真钻研教学业务,上课前认真备课,弄不明白就查阅资料或者向其他老师请教。不但自费订阅了《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等多种报刊,每年暑假还自费报名,参加云南省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刻苦钻研教学的周老师,她所任教的班级多次在全县或全乡的统测中名列前茅。
看到学生娃娃在水里挣扎,就冲下去了
采访周老师的时候,她不断地咳嗽。一旁的女儿说,这是前年妈妈救学生留下的后遗症。
2002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六。午饭后,在金坪小学任教的周老师到把边江岸采摘野菜,忽然,断断续续地听到“爸……救……”的呼救声。她闻声看去,只见刚从她身边走过、随父亲去捕鱼的学生白建泽在江水中忽隐忽现。“我不会水,当时哪还有时间去想这些。看到学生娃娃在水里挣扎,就冲下去了。”周老师迅速跳进水流湍急的江中,紧紧抓住学生。就在他们被江水呛得奄奄一息时,她看到江面上露出的一块石头,使出最后一点力气,把学生推向石面,自己却失去了知觉。
后来,听白建泽的父亲白伟说:当时,他听到隐隐约约的喊叫声,发现刚才还在身边的儿子不见了。意识到事情不妙,立即朝出事地点冲去。只见儿子趴在石块上,江心中漂浮着周老师的一小撮头发。白伟赶紧跳进江里,把周老师拖出了水面。此时的周老师,已经脸色铁青,四肢僵硬冰凉。
那次救人之后,周老师留下了后遗症,咳嗽、腰酸背痛。2002年9月,为了就医方便,周老师被调到普义乡中心小学任教。2003年3月,身体基本康复的周老师,主动向领导请示要重返讲台。在今年7月的全乡统测中,周老师任教的三年级名列全乡第一。
为了山里孩子,周永珍一直在努力着。
《人民日报》2004年09月14日第十一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本报记者陈娟(责任编辑:王京)
第二篇:文件备份--为了山里那一群孩子
为了山里那一群孩子 ——记优秀班主任秦光敏
一九八一的春天,树木刚吐出新芽,一条泥泞的山路上,他挎着一个装满教科书、作业本等教学用品的竹篮,领着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向山梁上的土坯房走去。那是大山里的一个教学点,他成了这个教学点上的教师。
这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山村,那里不通电、不通公路,三四百人聚居在这里。村民们在山的空旷处筑了两间泥坯房,把几十个孩子拢在一起,就成了学校。原来村里请了个老人在这里教书,可是由于环境艰苦,老人走了,学校就解散了,孩子们成天东游西逛。村民组长找到辍学在家的他说:“你来教书吧。”落泊苦闷的他想都没想就说:“行啊!”,就这样他站在了讲台上,当上了敖溪镇大茶元教学点的代课教师。
这是一所“一人一校”的教学点,秦老师一个人教两个班,是四十多个孩子的班主任。刚开始时,由于自己年轻,没有经验,群众有疑虑,不愿把孩子送来读书,秦老师就逐家动员,并向家长承诺:让孩子来读几天,如果你们大人孩子不满意,他就走人。家长们见他这样有信心,纷纷把孩子送来了。这里环境恶劣,海拔有一千多米,最难熬的要数冬季,每年“小雪”节一到,这里晴天有霜、雨天飘雪,学校常是笼罩在浓雾中。因为贫穷,学生们穿着单薄,到了寒冷的季节,孩子们都是畏缩在家里,很难走到学校。那些时候,秦老师每天早早就上路了,大雪封山,他手执洋铲,走在前面为孩子们开路,赶到学校,把平时早也准备下的柴禾点燃,火苗在土屋中跳跃,温暖着孩子们的身体。有个叫小康的孩子,年龄小,脚上生了冻疮,每走一步就会流脓水,为了他能上学,每天秦老师总要背他一程。学校在大山上,周围没有水源,秦老师只好每天在家里烧上一壶开水,提到学校让孩子们饮用。在这样艰苦的日子里,孩子们坚持天天到校上课,他的教学点没有停过一天的学,孩子们的学习也格外用功,当年统考,秦老师任教的一年级语文科还获得了县级同类学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可就在这一年,他们这里遭遇了天灾,连续一百多天没下大雨,庄稼颗粒无收。村民们许以每个学生作为报酬的几斤玉米也没有了,秦老师和一家人只得靠国家救济的红薯片过日子,度过那艰难的岁月。清苦,他依然坚持着,每天,他早早地赶到大山上,敲起了响亮的铧犁钟,琅琅的读书声,让贫穷的山里人看到希望。为了山里的孩子,他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一九八四年秋天,这个教学点与村里的学校合并了,秦老师又成了村里的民办教师,任三年级的班主任,并担任了该班的教学工作。一天,他正在上课,发现一个高高瘦瘦的女孩子,趴在没有玻璃的窗框边,听得入神。秦老师走过去对她笑笑,她却局促地低着头,秦老师从她口里得知,这个姓喻的女孩子,家里十分贫穷,姐弟仨都在家里,没有钱读书。她只读了一年多就辍学了,新学期又开学了,这个女孩偷偷跑到学校,却没有勇气走进教室,只好在室外徘徊。“老师,我想读书,已经来两天了,我不敢对爹妈说,请让我读你的班吧。”看着孩子,他一阵难过,于是秦老师去找校长,为她领了课本,把她引进教室。放学后,秦老师来到孩子的家。这是一个十分贫寒的家庭,父母正为着一家五
口人的吃饭问题愁眉紧锁。听见他说明来意,这个孩子的父亲暴跳如雷:“没有饭吃,命都不保,还上啥子学。”秦老师不温不火,开导着他:“我们贫穷,穷在无知,获得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秦老师向他承诺不收孩子当年的“书本费”,只要让她来上学就行。这位父亲终于想通,并同时将三个孩子都送进了学校,姐弟三人读完了村里的小学,又读了完了初中。
孩子们一批批地离去,秦老师却仍旧重复着民办教师的生涯,山里也依旧贫穷。人口减少了,村里的孩子也少,1990年村小学又成了教学点,秦老师又成了这里的“留守族”,成了一人一校的教师了。那时候,秦老师的工资每天是两元多一点,他周围渐渐富裕起来的朋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叫我每天走你学校来拿两元钱就走,我还不愿哩,还何况要教书啊。秦老师只得笑笑,其实他们哪里知道,那点钱,秦老师都到不了手啊!秦老师还藏着一笔财富——那就是一些孩子家长写给他的书费欠单,一笔如今都还没有兑现的“财富”。秦老师为孩子们垫付的书本费,那里面有王金龙(姐弟)欠368.00元、吴林六个学期265.00元、王荣琼(姐妹)260.00元、田茂坤(兄弟)310.00元„„累计起来,在当时怕也算个大数啊!如今,这些孩子都远走高飞,远离家乡了,他们飞翔的起点,不就在秦老师的教学点上。他在心里说:垫的这点钱值得。
由于民办教师报酬低,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奈之下,妻子一人在家种点烤烟,每年暑假里,秦老师都在地里忙活。一到上学,秦老师就搬进学校,妻子是十分理解,支持他的工作的,只要上学了,家里的事绝不会让他操心。烤烟收购时节,妻子起早摸黑,将烟叶背到收购站去出售。有几年,收购站特别拥挤,由于家里忙,没有时间去守着排队,运到站里的烟叶,一直没有卖掉。后来收购站关门,上好的烟叶,只得忍痛丢弃。“烟叶站离学校不远啊”,妻子无奈地叹息。那眼神,让他难受,他只能轻轻说一声:“对不起”。为了山里这些孩子,他个人受的这点损失,值呀!
在这里,秦老师一干又是二十一年。改革开放,国力日益强盛,家乡也富裕起来。村里的小学校亮起来,孩子们都能坐到教室里,我们村率先实现了“普九”,各项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十多年来,村里再没有出现一个新文盲,“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打工潮”涌来了,急待改变贫困状况的山里人纷纷走出山外,把老人留下,把孩子留下,班级里,“留守孩子”占到半数以上,这些孩子由于远离父母,他们大多由爷爷奶奶来照料。孩子年小,自理能力弱,隔代抚养,问题很多。有一对叫茂坤、茂波的兄弟,在三四岁时,父母就把他们托给老人,双双外出,由于没有找到好的路子,几年没有寄回一分钱。一位老人既要种地,又要带两个小孩,十分艰难,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却呆在家里。秦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忙赶到他家里,还没开口说,老人先就诉起了苦:“老师,有哪样法呀,他们(孩子父母)外出几年,没拿回一分钱,他连养活孩子都难,那有钱让他们来读书。”秦老师忙说:“不交钱,先读上书再说吧”。这样,两个孩子走进了学校,可是这两个“叛逆者”却惹出了不少的麻烦。老人脾气暴烈,孩子在家经常挨打,挨饿,那兄弟俩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经常偷拿别人和东西,甚至整夜不归家,四处游荡。那两个学年,秦老师几乎每天都在替他俩操心,每天下午放学为了让他们顺利回家,秦老师都要送上一程,担心他俩饿,秦老师把方便面买来,泡上了让他兄弟吃了才走。有一段时间,孩子夜不归屋,好多个夜晚,秦老师手握电筒在孩子可能出没的山间寻找,附近的人见他这样,他们很是不解,有的说:“你为啥要找这个苦吃,又不是你的孩子”、有的说:“他家长都不着急,你急啥?”秦老师说:“他们也是孩子呀,我是他们的老师,关心他们,这也是我的责任呀!”每次找到他们秦老师都耐心地劝说。一次次逃离,一次次追回,孩子感受到了真爱,他们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并表示一定改掉坏习惯,要认认真真地读书。孩子变好了,读满了教学点上的两个年级,又在村里的中心学校读完了小学,如今他们已经离开了大山,而“书钱”还没有交来哩。
那个叫张娅的女孩子,三岁死了父亲,母亲改嫁远走他乡,她跟着伯父过日子。该上学了,孩子仍在家里,秦老师赶到她家动员,家长却说:“女孩子,读啥书,再说上学也没钱”。秦老师赶紧说:“没钱我先垫上,让孩子读上书再说”。这孩子走进学校了,秦老师又和上级的领导联系,为孩子争取到了“免教科书”名额,那年,秦老师把孩子的情况告诉给山外的一位好心人,得知这一情况后,好心人向孩子伸出了援助的手,给孩子交了书费,每年开学还给孩子买新书包、新衣服等礼物。望着孩子天真的笑容,秦老师感到十分欣慰。
冬天,山里银妆素裹,十分美丽,然而却有一群孩子瑟缩着身子,脸被冻得通红。秦老师带着他们,在操场上奔跑,用温暖的手牵着他们,用心去贴近他们,驱走了他们身上及心中的严寒。孩子们都十分地感动,每当下课了他们总是争着拉住秦老师的手。一个留守女孩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您真好,我长大了也要做像您这样的老师。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了传承自己事业的人,他感到无比的快乐与自豪。
秦老师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干满规定工作年限能够退休回家,这不是为自己,而是想要报答为他教书作出牺牲的亲人。在秦老师年幼时,父亲去逝,母亲为了养育他及姐妹三人,一直没有改嫁。1985年,秦老师参加了省里举办的师范函授班,到假期就去县里参加培训学习,五十多岁的母亲躬耕着责任地,有一天,不慎摔折了臂骨,为了不影响他学习,坚强的她硬是没让人叫他回来伺候。每当秦老师看到她那废掉的手臂就十分歉疚,“我对不起啊!妈妈。”他在心里叨念了不知多少遍。秦老师没有辜负母亲,1988年,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函校获准毕业。
那年,秦老师被选招为公办老师,镇里的领导鼓励他:好好干,在这里工作25年就可以退休,工资能拿100%。当时,秦老师十分激动,心里想:这可是有盼头了,可是山里缺教师,那个教学点离不开他,秦老师仍然工作在那里。为了不影响教学,秦老师让妻子在家种地,照顾老人,自己卷好铺盖搬到学校,虽然学校离家只有两三公里,但每个工作日,秦老师都住在学校里。二十多年,秦老师从没有因个人的私事耽误过工作,“没有什么事比上课更重要”是秦老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
二00五年,秦老师所在的教学点又被撤并,秦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村中心小学的大门。尽管如今城里的工作岗位人满为患,可是在大山深处的学校里,仍然差老师,上级领导曾多次到山里来看望他,慰问他。已经到上级许诺的工作年限,该退休了,年轻的校长和教导主任却无奈地说:“您看,是不是
留下来,再上几年课”。这个现状,叫秦老师怎么能说出“不”啊。他又毅然地留在了学校,留在了山里的讲台上。
一个阴霾的日子,秦老师正在台上讲课,突然听到侄女急促的话音:“二叔回来,奶奶去了”。当他火急地赶到家,母亲已经撒手西去,与世长辞了,触到母亲冰凉的身体,他长跪不起,放声大哭:“妈妈,原谅我,儿对不起您呀!”母亲的恩情,永远不能报答了。草草处理了母亲的后事,秦老师又回到讲台上,上级给他七天假,秦老师在家只待了三天,秦老师的心里,装着班里的学生。
这二十多年,秦老师工作的地方换了三处,两处都是教学点。就是现在工作的村小学,也是全镇最边远的地方。如今的城镇岗位早已人满,这里却没人愿来工作,有时调进来一位老师,工作一两年也想法调走了。这些年来,通过努力工作,秦老师获得镇、县级奖励计有几十次,秦老师的亲朋经常问他:“你这样投入,调得走不?”秦老师却认真告诉他们:“我不去想,要在此工作一辈子”。诚然,山区条件艰苦,教学任务繁重,然而,一个教师工作突出,就想得到“升迁”,离开讲台,去享清福,那么,这边远山区的教育还有希望吗?
春去秋来,在山村的讲台上,秦老师已经站了二十六年,当了二十六年的班主任。寒暑变迁,早生华发,他放弃了“早点退休”的打算。每天,秦老师总是早早起床,匆忙吃了早饭就来到他的班上,他要把第一个微笑送给迎着晨雾而来的孩子们,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为了山里的那群孩子,他要把毕生的精力献给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三尺讲台,写下秦老师毕生的誓言:“愿将热血献桑梓,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三篇:让我飞翔-为了山里的孩子大型演唱会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广西省田阳县是我校研究生支教的定点受援地,处于革命老区百色地区。从XX年开始,我校开始选拔优秀的研究生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同学们在支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了解了社会,更让同学们牵挂的是山里的孩子们。由校团委主办,民商法学院分团委、校学生会文艺部承办的“让我飞翔———为了山里的孩子大型演唱会”将汇集我校历届校园歌手及重庆市各大高校知名歌手,为广西田阳的孩子们募捐义演。筹得的款项将上缴学校,由学校送往广西田阳。
二.活动时间:5月14日晚8:00。
三.演出时长:1.5--2小时。
四.活动地点: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体育场(新建操场)
五.场地要求:利用5月13日重庆市大学生艺术展演开幕式灯光、音响、舞台;舞美由赞助款项解决。
六、演出方式:以歌曲为主要表演形式,其中包括歌伴舞,乐队现场y演奏,cd伴奏等形式。
七.参加人员:
1由西南政法大学历届校园歌手大赛中获奖的优秀选手。
2重庆市各高校选送的3至4名歌手。
3重庆“反”乐队。
4信舞社舞蹈表演团。
八.晚会流程策划:
1.行政法学院合唱开场,拉开晚会序幕。(行政法学院合唱队为代表我校参加重庆市合唱比赛队伍)
2.四支礼炮齐放,主持人上场。(因为本次活动为大型公益活动,可以邀请重庆市著名主持人友情支持)
3.歌手演唱。歌手由我校历届校园十大歌手众的优秀选手与其他高校优秀歌手组成,为晚会的高质量提供保障,其中穿插我校本土乐队“反”乐队激情演出,必将打造一台精品晚会。
4.晚会中场,由一首煽情的歌曲《天亮了》,将晚会氛围拉近本次晚会“为了山里的孩子”这一主题。紧接着上演以XX年9月参加团中央研究生支教团赴广西支教的刑侦学院11级学生杨化在XX年6月写给团委敖山书记的信为题材编排的表演朗诵《来自山区的一封信》,将晚会注意力吸引到“为了山里的孩子”这一主题上。然后现场大屏幕播放由广西支教大学生自拍的记录片。主持人对其背景做详细介绍,并现场对李春茹副书记做以简单采访。
与此同时,各学院各派一名代表将事先以筹集的捐款以学院为单位现场捐款。并且,重庆市其他高校也派出代表对此活动予以支持。
5.歌手继续演唱,再次推起晚会高潮。
6.晚会又一波以后,现场灯光熄灭。现场大屏幕出现我校同学在社会中募集资金的场景,同时20名小学生手捧红烛上场,用稚嫩的童音唱响《明天会更好》,将晚会推向另一高潮。赞助商现场捐款。然后在20名儿童的簇拥下,校领导,团市委领导,宣布“为了山里的孩子”基金启动,对同学提出要求和希望。
7.最后在十大歌手的大联唱中,结束此次晚会。
注:我们将对此次晚会全程录像,并制作成碟片,与捐款一起赠送给广西山区的孩子们,将我们的歌声与我们的爱带给他们。我们还将此碟片发放给社会其他友好单位.媒体,扩大宣传,以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九、宣传打造
利用展板横幅海报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并在我校的网页上宣传此次大型活动,与重庆市各大高校取得联系共同筹备。
邀请重庆电视台,重庆青年报,重庆时报等多家媒体朋友现场报道。
利用重庆交通广播和重庆音乐广播进行前期宣传。
十、活动经费预算方案
1.前期宣传部分:
(1)第一期:海报(彩色50张、黑白100张): 1000元
喷绘:500元
(2)第二期:海报:(彩色50张、黑白100张):1000元
传单:(XX张):500元
喷绘展板:500元
邀请函印制(100份):500元
节目单印制(500份):1500元
(3)演出场地效果:
舞台背景(包括搭架,喷绘背景等):3500元
场地布置(包括场地内的座位地周围的广告等):1000元
(4)舞台搭建、灯光、音响:9万(学校负责)
(5)舞台效果设备:
烟雾机:500元
泡泡机:500元
2.演出部分:
1)舞蹈:编排:200(5首至6首歌)
服装:XX元(歌手(20人),舞蹈演员(8至15人)
共30人,每人1至2套服装,每套服装50元)
舞蹈人员的费用750元(50元/人)
2)乐队编排:200元(5至6首歌)
3)歌手的费用:1000元(注:西政歌手不计费)
4)节目开场:200元(注:灌制开场音乐等效果)
3.其它部分:
工作人员的劳务费:XX元(工作人员在50人以上)
工作人员的交通费:800元(工作人员自己负责)
演出安全保障费(包括保安人员费用,安全护栏等):1000元
演出当天的工作餐及误餐补助:XX元
饮水费:200元
机动资金:1650元
总计:23000元整
十一、赞助商的利益
享有此次大型演唱会的冠名权。
邀请赞助商的代表参加演唱会,并且为此次活动致词、捐款,充分体现商家对社会的关注、对祖国未来的成长的关怀。
在所有宣传方式中注明赞助商家的友情赞助。
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满足商家的合理要求。
第四篇:镇优秀教师典型汇报材料: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镇优秀教师典型汇报材料: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优秀教师: 宿传根(汶阳镇中心小学)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我叫宿传根,是汶阳镇中心小学一名普通的教师,担任2016级3班的班主任工作。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2013年,由于工作需要,我来到镇中心小学,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四年工作经历,使我逐渐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光荣和教育工作的神圣,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深深汲取着营养,执着地追求着;默默倾洒着爱心,用真情育人。学生的喜欢、家长的信任、领导同事的认可,不断为我的成长和发展注入了信心和活力。2017年7月升级考试中我担任的两个班的数学考试成绩分别取得全镇第一名和第二名,2017年4月在肥城实验小学举办的肥城市第一共同体“班主任论坛”比赛活动中,取得第一名。2017年6月,在全镇作业检查评选活动中,我任教的两个班的数学作业分别获得全镇第一名和第二名。
下面,我把上学期及现在所从事的班主任工作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快速熟悉学生,尽快融入班集体
班主任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有过班主任工作经历的老师都能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尤其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2016年9月1号我开始接手新的一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工作,接任后,我做到了一周熟记全班同学的名字,两周熟悉所有学生的家庭状况,四周跟所有同学的家长见一次面。每位同学的联系方式,我至少要留4个手机号码,以便遇到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孩子的家长。尽快摸清了同学和家庭的情况以及同学和家长的性格脾气,采取相应的工作策略。
二、以人为本,关注孩子的内心体验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走神的频率非常高,为了吸引同学们,我购买了小蜜蜂扩音器,不管是上课还是开班会,都把同学们的注意力牢牢地集中在我的身上。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午读时间读书读不进去的情况,采取了下载网上的有声读物mp3共63个,让孩子们听故事,听故事听得乏味了,我又变通为讲故事,我与所有同学及家长同讲一个故事,不断尝试新鲜事物,进而培养读书的兴趣。现在这个班的所有学生每人至少能讲一个故事。
三、合理使用微信,实现家校沟通
1、利用微信及时展现班级动态信息。每天定时发布作业,总结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作业情况;
2、使用微信实现家校有效互动。开展家长与孩子“同读一篇文章”、“同讲一个故事”、“同做一样家务”、“同写一个汉字”、“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力争达到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3、运用微信为家长答疑解惑,指点迷津。我通过微信来影响家长、提升家长,让家长感悟到一些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和技巧。通过微信给孩子们布置有差别的作业,学习上量力而行。
一个学期下来,仅是给各位家长发送通知、消息、注意事项、解答疑问、处理问题等,就达到3万多字。
四、勤总结,常回头,反思工作的不足
自9月1号以来,我深知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对于孩子一生的重要性,同时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对我来讲又是一个新的课题,我深感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松懈,因此每周都会在微信群里发“一周学情通报”。
以下是2016年11月19日周六的21:19分我发出来400多字的“一周学情通报”:(本次“一周学情通报”以表扬为主。)
新一年级三班组建两周以来,班级工作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情支持,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各位家长都有目共睹。孩子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家长的鼎力相助。对待班集体的各项工作和任务,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能积极参与,部分上班的家长在单位请假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工作,部分做生意的家长不惜扔下生意来班级忙里忙外,平东玖的家长给我留言说“可以天天来班级为同学们服务”,……
五、以家长为镜,倾听家长的心声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我们老师是怎样的形象?对老师的工作家长们是不是满意,这一直是我牵肠挂肚的问题。2017年1月17日,寒假开始的第一天,我在微信群里发布了这样一条要求:腊月23之前,要求每位同学的家长用微信聊天的形式完成孩子本学期的总结,完成后,以私聊的形式发给我。具体格式要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入学到现在,孩子在你眼中,有什么变化?半年来取得了哪些进步与成绩?孩子在学校、在班级中是不是开心快乐的?
2、你对班级工作和老师的教学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3、假期中你是怎样监督和管理孩子的学习的?
在我限定的时间内,我收到了全部41位家长的总结,或打印,或打字,或手写。以下我选取了一位孙佳凝家长的总结:宿老师您好!我是佳凝的妈妈,时间过的好快!转眼间上学期的学业已经圆满结束,在这半年里,孩子变化确实不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再加上分班的原因,确实不适应一年级的生活,孩子也曾有消极情绪,但是在一年三班这个大家庭里,在您的关心和教导下,孩子的成绩比以往提高不少!主要是爱学习了,性格也更开朗了,喜欢交新朋友了!孩子经常会提到您,从孩子口中我知道您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班主任。
六、家长参与教学,收效巨大
(一)家长义教当老师
开展“绘画”社团活动,邀请了本班同学平东玖的妈妈来给同学们授课,创作了一幅幅优秀的绘画作品。
(二)家长推门听课,走进课堂当学生
学生郭子正的妈妈听课后,在寒假的总结中这样给我回复:老师您是我见到过的最负责任的老师了,在学校听了老师一节课,让我受益匪浅,老师讲课讲的太生动、太切合实际了,孩子也爱听,我们做家长的不是太古板就是教育方法不对,这一点我们要向老师您多加学习。
(三)手把手教会家长使用两栖蛙蛙
逐一排查班级里不会使用两栖蛙蛙的家长,通过微信公众号培训、给家长发教程等手段,确保班级里每位家长都会熟练使用,实在不会的就到学校里来,我手把手的教会她们。现在,三班的学生家长都会熟练使用两栖蛙蛙配合孩子的学习。
七、创建微信公众号“从此爱上数学”,服务于教学
2017年2月6号,假期期间,我创建了微信公众号“从此爱上数学”,服务于教学和管理,现在这个公众号已经由最初三班的学生家长关注辐射到全年级200多名学生家长关注。以上是3月11号我推送的我们教研组王乐老师制作的一份阶段测试题和3月14号的23:07分欧阳海青老师制作的两栖蛙蛙家长的使用教程。
教育的合力促进了班级工作的开展,围绕着孩子们我们老师和家长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回顾以往,我和家长们都无怨无悔!展望孩子们的未来我和家长们都觉得付出的很值!
第五篇: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材料-周振友
他跋涉在版画特色教育的道路上
——记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青龙山农场学校美术教师周振友
在中国的东北角,有一片被称为北大荒——中华大粮仓的黑土地。北大荒人在这里创造了物质文明的同时又创造了精神财富---北大荒文化,而北大荒版画正是北大荒文化一朵绚丽的奇葩。美术教师周振友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就创造性的把北大荒版画作为特色课程引入美术教学当中。从最早的兴趣小组开始,到全面引入课堂教学,一直受到学生的青睐。如今,版画特色教学已在建三江管局十五个农场学校全面展开,他的版画特色教学方法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全面推广,成为垦区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
一、责任使他走上了版画特色教育之路
随着北大荒开发建设而兴起的北大荒版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有要的地位。热爱美术教育的周振友老师从教伊始,便产生了把北大荒版画创造性的引入教学之中的想法。由于历史的原因,北大荒版画的主要作者先后离开黑龙江垦区,使北大荒版画的创作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做为对版画深深热爱的周振友老师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探索,理出了自己的思路——那就是在学生当中以版画做为学校美术特色教育。通过版画特色教育让北大荒的版画在北大荒这块黑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发展下去。北大荒版画集画、刻、印于一体,可以锻炼孩子动脑动手的能力,激发孩子们对北大荒的热爱,这正和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吻合。对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审美能力,繁荣北大荒文化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于是,周振友老师开始了美术版画特色教育的尝试。
开始,什么是版画?版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周振友老师当时真是一无所知,无从下手。经历艰苦的学习与探索,利用寒暑假休息时间向老一辈北大荒版画家请教,周老师终于掌握了北大荒版画的技法,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把北大荒版画引入美术教学当中,使版画特色教学在青龙山学校开展起来,当时是建三江管局唯一一个开展版画创作并在学生中推广的学校。
二、使命使他在版画特色之路上越走越宽
经过几年艰苦的探索,周振友老师版画特色教学取得了优秀成绩。1988年8月,在黑龙江农垦总局举办的“垦区首届少年儿童版画展”中,周老师辅导的28幅少儿版画作品参展,其中22幅作品获奖,青龙山农场学校被评为“垦区少儿版画先进集体”;1989年10月,在北京由农垦总局举办的“北大荒少年儿童版画进京展”中,周老师辅导的学生作品又有25幅入选参展,7幅作品获最高奖——金
奖,青龙山农场学校再次荣获“垦区少儿版画先进集体”称号。周老师在指导儿童版画创作中,启发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刻画出风格独特的少儿版画;在版画技法上大胆创新,先后推出了少儿粉印和油印吹塑版画、堆叠纸版画、漏印纸版画等。由周老师辅导并获得“全国少儿美术作品展”金奖的版画作品《奶奶》,是由一组静物组成:老花镜、虎头鞋、北方的手编炕席等,酝酿出一幅祥和、温馨的画面,是儿童纯洁的心灵在画纸上逼真的展现,也是孩子们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类似于版画《奶奶》一样通过自我感受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在青龙山学校比比皆是,周老师就是这样在充分重视少年儿童绘画过程的基础上,有意地将绘画过程升华为培养能力的过程,并倡导怀着童心童眼童真去欣赏孩子们的画,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挖掘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教育理念的升级,版画制作技法的创新,使农场少儿版画创作有了一个大的飞跃。二十多年来,学生创作出的版画作品达20000多幅,其中600多幅作品在《中国美术报》、《小画家》、《小学生之友》、《红领巾》、《小艺术家》、《北大荒日报》、《北大荒股份报》、《中国教师报》等30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在全国各类别各级别的大赛中,有逾3000幅学生作品获奖。例如,在1998年于日本举办的“日本新潟国际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中,周老师辅导的6幅学生作品获奖,其中《真大啊》、《红心萝卜》两幅作品获金奖;二年级学生王兰的作品《蓝天下》被黑龙江省美术馆收藏,她的名字也被编入《黑龙江版画辞典》;于淼、苏小强、胡兵等上百名同学被评为“小版画家”。
青龙山学校的版画教学普及率达到了100%,学生人人知道版画,人人会做版画,版画教学对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周老师美术教育的宗旨不单是为了让孩子们获奖,也不只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更多的是想通过绘画提升孩子们的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欲望。
由周老师编写的《大师从这里起步——青龙山农场学校校本教材》是综合性的儿童美术创意教学参考用书。此书凝聚了周老师多年教学实践的结晶,书中强调学习过程中趣味性与创意性的结合,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喜爱和同行教师、专家的好评,填补了农垦地区乡土教材的空白。2012年,由周振友老师编撰的系列丛书《青龙山农场版画集》出版,成为了青龙山农场第一本艺术类丛书。由他撰写的数百篇有关少儿版画教学的论文多次在各类学术杂志报刊上发表,其中,论文《简论美术课改革活动化生活化取向》经“世纪之星全国少儿美术书法摄影艺术教育成果展”高级评审委员会审定获一等奖。
周老师的美术教育立足于拓宽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培养孩子们的 2
理想主义情感,激发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业生的综合素质并走上艺术道路。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周老师培养的学生有近百人考入高等美术学院,如今留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的学生庞博说:“如果没有周老师对我儿童时期的美术启蒙,我不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对美术有那么大的热爱,也不可能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更不可能留在这里工作。”像庞博这样考入美术高等学院并在参加工作后成为单位骨干的学生有上百人,周老师对他们儿时艺术的启蒙教育,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并让大荒的孩子走进了艺术殿堂。
1992年5月,农垦总局(时驻地为佳木斯)与日本青森市结成少儿版画交流城市,作为总局版画代表作品的青龙山农场学生版画被送往日本青森展出,色彩艳丽的漏印版画、层次丰富的堆叠版画在当时的青森引起不小的轰动,逾万人次参观。同年,日本“青森儿童版画展”在青龙山农场展出,100幅对比强烈、想象力丰富的异国黑白木刻作品,让农场人大开眼界,为农场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也为中日两国文化在垦区的交流贡献了力量。曾留学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闫新宇回忆说,正是那次与日本青森的版画交流活动,让他憧憬着外边的世界,也为其后来赴剑桥大学留学埋下一颗种子。
周振友在学生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让北大荒版画的发展后继有人。他多次被中国书画教学认定委员会评为“全国书画教学十大名师”,并加入了中国少儿版画协会、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黑龙江省美术家北大荒版画协会、黑龙江省少儿版画研究会等。其在职的青龙山农场学校被评为“总局少儿版画活动基点校”、“全国少儿书画教学名校”,他所在的青龙山农场被北大荒美术家协会授予“北大荒版画创作基地”。
在黑龙江省美术界,只要说起周振友的名字,人们会自然而然想到北大荒版画。周振友跟北大荒版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版画领域,他因北大荒版画而为人熟知,北大荒版画因他几十年的坚持与传承,在农垦系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与普及。
周振友老师在版画特色教学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他个人的艺术创作也成绩斐然。
2010年7月,他的版画作品《晌午》入选首届“农民画时代·时代画农民”全国农民绘画展(由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国家级大展),并被浙江美术馆永久收藏,相关随笔《农民画时代 时代画农民》在由黑龙江农垦总局教育局北大荒少儿版画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北大荒少儿版画》报上发表;2010年12月,版画作品《记忆》在首届“画说龙江”黑龙江省小版画展中获优秀奖,此作品被黑龙江省美术馆收藏;2011年5月,小版画《生息》在第二届全国青年 3
版画家小版画展上获优秀奖,并被莞城美术馆收藏,其另两幅版画作品《远去的岁月》和《娘》也入选参展;2011年6月,版画《那个冬天》在全国教师版画展中获银奖并入选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美术作品展;版画《事事如意》入选黑龙江省首届农民画展,版画《花团》、《遥远的小山村》、《事事如意》、《梦中的白桦林》、《生命之花》等作品在《中国教师报》、《北大荒日报》、《少儿书画》、《北大荒文化》、《北大荒股份报》、《北大荒》、中国农垦北大荒网等报刊杂志网站上发表。2011年6月12日,其有关版画作品的评论文章《生命是平等的》在《北大荒日报》发表。黑龙江省农垦卫视北大荒农业频道“北大荒文化周刊”栏目先后四次专题介绍其版画作品。2011年,周老师加入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并被黑龙江省北大荒版画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三、荣誉让他在版画特色教育之路上继续前行
2012年4月,青龙山农场、建三江教育局、建三江文化局、在建三江管理局文化馆联合举办了周振友老师和他的学生的作品为主的青龙山农场版画展。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展出其间,社会各界,学校学生约2万人参加观看,我国著名版画家、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大荒版画院院长张洪驯先生亲临致词并给与很高的评价,青龙山版画因周老师而成名,特色教育因周老师而形成系统经验。
多年的超负荷的劳动,使他的身体严重透支,视力极速下降,天天与油墨打交道,慢性中毒导致脱发。许多人说周老师该休息一下了,周振友老师却说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在思考中探索着版画特色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北大荒版画在新时期如何用新技法新理念表现现代化大农业的气魄,如何在这条路上开拓出一条更宽更广的版画教育特色之路。他深深知道,搞艺术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没有对艺术的忘我的热爱与痴迷,是不会创作出好的感人的作品。
在特色教育,繁荣版画艺术的道路上,在发展和传承北大荒版画上,周老师依然前行。
黑龙江省农垦青龙山农场学校 2012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