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教学设计反思

时间:2019-05-14 23:1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往事依依教学设计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往事依依教学设计反思》。

第一篇:往事依依教学设计反思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反思

师(激动、亲切地):同学们,今天是一个令我们难忘的日子,我们将和于漪老师一起学习她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生齐答:“往事依依”)(师板书课题)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于老师的光临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师:同学们,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后,文学就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影子。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啊!今天,我们和于老师一起走进《往事依依》,探究一下于老师是怎样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的。大家都已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1段朗读一遍,要带着感情读。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生朗读课文第1段)

师:读得怎么样?(部分学生小声说:“还可以。”)还有哪个同学愿意再读一遍?(又一生读)师:这一次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有感情,好像有点意味深长。

师:哪个词最能体现?

生:“年华似流水”,还有“但”字。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些感悟了,不错。让我们来齐读这一段吧。(生齐读课文第1段,感情投入,在“年华似流水”和“但”等处作了重音和语调的处理。)

师:(略有夸张地范读这一句,表达出一种感慨万端的情绪)“年华——似——流水——”这几个字为什么要如此朗读呢?听到老师的朗读,你领悟到其中哪些感情?

生1:年华像流水一样,非常快,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难再回来。

生2:还有一种感觉,我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还想让时间再来一次。

生3:我觉得是舍不得年华流去,有一种希望,让年华停下来,让自己重新走一次。

生4:我觉得,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感叹,感叹时间过得很快。跟下文的转折正好联系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它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也紧扣了题目。紧扣题目的是哪一个词呢?(生齐声回答:依依)

师:请大家看书下注释,什么叫“依依”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生齐声回答:形容留恋)师:“依依”是留恋的意思,在文中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到这里我们已基本明白,文章的第1段很重要,它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它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师边讲边板书)这一段中哪两个词最重要,为什么?

生:“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师:下面的文章应该怎么写呢?应该回忆往事了吧?下文回忆哪些事呢?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件事吗?这句话力求精练、准确。(生充分阅读课文,准备回答)

生1:我觉得主要写于老师小时候读《水浒传》和对《千家诗》的热爱,还有国文老师对于老师的影响。

生2:我觉得还有小时候在家里看山水画。还有初中读书的时候新派老师教田汉的《南归》诗。生3:我觉得看山水画不能算一件事,它只是为了引出读《水浒传》的。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件事。师:同学们发言很踊跃,概括得也比较准确。主要写了四件事情:一是读《水浒传》,二是读《千家诗》,三是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四是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师边讲边板书)

师:根据于老师描写的情景,我们也跟着国文老师背诵一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好吗?(生齐背)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没有学过,大家竟然背下来了。看来是被于老师所描写的情景感染了,也热爱上这首词了。大家想一想:于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情来回忆呢?可以讨论一下。(生围绕问题讨论)生1:因为这几件事给于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事都跟读书有关系,因为于老师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绝大部分来自读书。

生2:因为倒数第2段写了“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可以看出读书给了于老师很多帮助。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其实,这些都包含在“往事依依”里,特别是“依依”一词,“历历在曰”、“记忆犹新”也是紧扣这些事。开头是总领,这一部分写了四件事,当然就是分写了。下面我们讨论一下结尾,请同学们朗读末尾两节。(生齐读末尾两节)

师:我觉得,同学们还没有读到位,没有把于老师那种深厚的感情读到位。文章开头写了:“年华——似——流水——”结尾又写道:”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青春的激——情„„”(生情不自禁地齐声跟读起来)

师:好,我们来齐读一遍,要读出“依依”的分量,读出深情,读出前后呼应的感觉。(生齐读课文末尾两段)

师:于老师在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中,成长为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特级教师。二十多年前,我所在的学校一位老教师退休的时候,送我一本《于漪教案选》(出示给学生看),我就像得到了宝贵的财富。后来我在书店又买了一本《于老师教记叙文》。从此,我上课就跟着于老师的感觉走(学生发出笑声)。

好,我们还是回到题目上来吧。文章的最后两段有何作用?开头总领,中间分写了四件事,结尾应该干什么?(生齐答:总结全文)

师:是的,总结全文。(师边讲边板书)同学们在文章开头抓了两个词语,结尾该抓哪些词语呢?生:“青春激情”。

师:还有什么词语?

生:还有“不断奋进”。

师:同学们有没有不同意见?其实,两个动词“唤”和“催”也很有表现力。

生:它们表达了回忆往事的意义,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

师:我想,同学们讲的这些正是于老师写作这篇文章目的之所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理解渗透到朗读中,再来品读这两节。(生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师:同学们研究一下,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学生快速阅读,寻找答案)

生:有承上启下的句子,我觉得是第3段。

师:请你读一下。(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3段)

师:读得非常好。我已受到了感染,好像是被于老师的情感带进去一样。除了这一处,还有没有呢?师:还有“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误读为lóu)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情趣

《往事依依》,是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写的一篇回忆往事的散文。这篇课文被安排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以“金色年华”为主题的第二单元,不难看出,编者的目的很明显——意在唤起中学生的青春激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并以此为之奋斗!

我自己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一、情境导入

学习这一课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第一单元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把你带进了文学之门。但我们一踏进大门去就会觉得眼花缭乱,似走入仙境,又似走入迷宫,近处是弯曲盘旋的山路,远处是波澜壮阔的天海。这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让人痴迷又让人不敢涉足。

没关系,这节课,于漪老师用她曾经跋涉过的脚印,指引我们拥抱文学;用她曾经渡过这雾海的小船载我们去遨游五彩斑斓的文学海洋。

之所以这样设计导语,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到每一篇课文都是紧密联系的,赵丽宏为青年学生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而于漪老师则是用回忆往事的方法带领学生进入一种文学天地,让学生认识到文学的妙处与乐趣,引导他们产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赏析阅读课文、拓展知识

文章中的第二件往事是写作者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的情景。课文中作者按照《千家诗》中的编排顺序信手拈来的关于春、夏、秋、冬的诗句,读来让人钦佩作者自小那种对诗的酷爱之情。此处有几首诗课文注释和《教参》并没有给出全诗或出处,因为,那些诗学生做到了解就可以了。因为苏教版的教材很多老师

都是第一次接触,对内容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我认为找出那几句诗的出处以及全诗是教师吃透教材的第一步,如果连教师都不知道那几首诗的内容是什么,那还怎么告诉学生它就是描写春夏秋冬的呢?恐怕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补充了《春日》、《寒食》、《山亭夏日》、《题榴花》、《霜月》、《雪梅》等内容,并在课前打印发给学生(一个学习小组一份,便于交流)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了课文,还认识了很写春夏秋冬的诗句,课后再让学生搜集关于季节描写的诗句,、积累到“百味杂文”本上。或者做读书卡片,还能够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模拟于漪赠言,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学中我有这样的设计:

“创设情境:

设想一下:

于漪老师,一位七十多岁的长者,如果就在现场,你猜她最想对在座的你们说点什么呢?

于漪赠言 :

(1)——抓紧时间,珍惜光阴,多读书,读好书。

(2)——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语文,激情点击,心领神会,共同欣赏这无边春色。

小结:青少年应该:

一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二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这样能让学生更易理解本文写作主旨。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那么同学们有过哪些阅读的体会?哪些文学作品将你的精神摆渡到了更高的境界?

(提示:结合自己想一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电影。)”

这样安排,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谈文学作品对自己的影响,孩子们的独立感悟能力得到了精彩的展示。不足之处: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应该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我们教师都能接受,但真正落实到课堂上,由于大家长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再加上学生基础差,学校一味要成绩,所以仍然很难摆脱填鸭式的“一言堂”教学束缚,学生的需要有时被忽略,课堂改革有时是在作秀。我认识到,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做得不够,多数问题以教师引导、解析为主,没有很好地做到教师应是“引导者”的角色。这一点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注意改善的。

第二篇:《往事依依》教学反思

《往事依依》教学反思

9月23日,我执教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七课《往事依依》。这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一篇散文。本文选材精当,内容浅显,学生易懂。对于这样一篇内容较为浅易的文章,如果仅仅解读文本,了解于漪老师回忆的几件往事,学生的学习收获是不大的,也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具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他们的求知欲望强烈,如果这篇课文没有一些新的东西,或者没有一个新的角度,他们往往就会觉得平平淡淡,收获不多。

怎样来教这样一篇课文呢?我反复考虑,数易其稿,最终定位在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打通阅读和写作之路。即用指导学生写作的方式来阅读这篇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写作的方法,受到写作的启示。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把阅读和写作组合起来,并有机融合在一起的问题了。如果用写作的方法来解剖这篇课文,课上起来肯定毫无生气,也缺乏阅读教学的韵味。有人形容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有两个翅膀同时煽动起来,让阅读和写作比翼双飞,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我主要采用了一下方法加以整合,经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思路整合。以文章的写作框架确定阅读教学的思路,即从结构入手,以“凤头、猪肚、豹尾”的篇章结构确定教学板块,以写作指导作为贯穿前后的主线,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有所变化,最后引导到读书积累上来,以一副对联作为结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人生的启迪,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整合。阅读教学的精髓在于学生的朗读,积累,感悟和品味语言的能力,这些内容如果分开进行,每一项都有很大的空间,但往往给人一种割裂的感觉,既然我的教学定位在打通阅读和写作之路上,所以就大胆取舍,把课文内容的教学引导到文章的选材上来,把语言的品味教学过渡到写作语言上来,使之有机融合在一起。如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事大声朗读,之后明确作者围绕主题,写到的一些往事:看山水画、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课,这些材料能删去一部分吗?能颠倒次序吗?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回答后,自然得出写作启示:选材要丰富,并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安排的次序。教学形式的整合。文章是阅读课,所以要有阅读的味道,定位在阅读和写作融合,以阅读指导写作,所以教学的形式很重要。在教学中我采用写作启示录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乐于接受。在最后从结构、内容和语言上总结成三点,给学生以清晰的印象。如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后,教师提问:你认为本文的开头符合凤头的标准吗?这样的问题,既兼顾篇章结构、又能够品味语言,学生乐于思考回答,在此基础上,自然得出写作启示:文章开头要紧扣题目,短小而精美。

教学设想和实际教学效果总是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语言品味还不够到位,由于注重竞赛形式,并兼顾写作启示,为了赶时间,没能在语言品味上深入,另外教师预设的多,而学生虽有发现,因预留时间偏少,而不能充分展示出来。

二是在总结写作启示时,对于学生有创意的发现,应及时关注并给予鼓励。三是作业的布置,应对学习的内容有所延伸和拓展,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印象。

第三篇:《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一、学习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精当的选材、结构上的前后照应及描写情状的方法。

(2)品味文中有声有色、文情并茂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的意境之乐。

2、过程和方法: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了哪些内容,读中注意圈点勾画。

(2)精度探究,揣摩文章的思路层次,寻求过渡语段,感悟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

(3)比较阅读,将本文与后面的几篇文章从内容、情感、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比阅读,找出异同点,加以感悟、品味。

(4)心领口诵,在反复诵读中引起感情共鸣,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提高语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精神生活的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二)难点: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明做人之理。

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想 :

1、第一课时: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在独立、合作研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理解本文选材的精当,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第二课时:讨论、品味语言。小组讨论交流,品味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对精神生活的描写,进一步体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

四、学习方法: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选材的精当。

2、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二、课前预习:

预习内容及要求:

1、自学生字词:

徜徉 浩淼 绚丽 雨晦 镌刻 雕镂 婵娟

感慨万端 谆谆教导 搜索枯肠 2、作者简介 :

于漪,江苏镇江人,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语文育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总计50万字。

本文是于漪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而写的,刊登在1999年第七期(初中版)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3、搜集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三、导入: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今天,我们就到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中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四、预习展示:

1、展示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效果。

2、作者及背景介绍:(学生课前搜集)

五、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能复述出所回忆的四件事。

(1)学生自由朗读。(朗读要求:准确、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

(2)概括文中所写四件事:

(一)读《水浒传》

(二)读《千家诗》

(三)听老师教《南乡子》

(四)听老师教《南归》

(3)复述四件事:

方法指导:复述事情大体过程,抓关键语句。

小组交流、补充,推举一人,准备全班复述。

全班交流。

2、理解作者写作思路:

(1)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2)结合所选四件事,你认为课文选材精当在何处?

首先从全文来看:文章所选的四件事情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读书的不同的感受,要言不烦。能看出读书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的影响。

其次从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来说,虽然选择的都是初中国文老师讲课的情况,但是写出了其中的不同,一个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一个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的作用。

六、小结:

于漪老师满怀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期读书的几件小事,这些“往事”常常激起“我”青春的激情: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对家乡的赞美,无不溢于言表。至今,老师的谆谆教导依然激励着“我”: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七、作业 :

1、熟背文中所提到的《千家诗》中诗句。

2、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对你有何影响?用一段200字以上文字加以描述。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2、品味精彩的语句,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 :

1、过渡: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1段朗读一遍,要带着感情读。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生朗读课文第1段)

2、阅读思考:

(1)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

“依依”一词的意思有:(1)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2)形容留恋,不忍心分离。这里用的是第二种解释。

(2)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哪句?

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3)结合作者的经历,说说读书为什么“使我一生受用不尽”?(学生畅言)(借此体会作者提倡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的用意)

三、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语句引起了你的联想,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方法:默读、勾画、联想、评注。

(1)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分工协作,力求完整。

(2)小组中心发言人交流本组意见。

本文的语言优美,名言佳句处处可见,如描绘评注图象所展现的梁山景象(第一自然段),祖国家乡美好的风光气象(第四自然段),描摹国文老师讲课入神的情态(第五自然段)等等都要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

1、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分析:将思绪一下拉进过去的几十年,用鲜明的对比(“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出对几件事情的回忆,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分析:“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益智作用。“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和“让人看不上眼”对比,显示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3、体会描写方法:

(1)重点阅读文中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的部分。品味其描写的语句、方法。点拨:文中对老师讲课的情状的描写,相同与不同之处,可细细品读。(本段的写法表现了选材的什么特点?)

本段所举两个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讲的内容是抒情的诗,诗词的作者是爱国的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的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文学的激情。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况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深情凝聚在眼睛里。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2)全班齐读,说说描写这些情状的可借鉴之处。

感受作者从两位老师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四、拓展延伸:

1、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段话,描绘老师讲课时的情状和自己听课的感受。

2、写作后选3-5位朗读所写内容,全班点评。

五、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作业:

1、将文中优美语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加以点评。

2、制订一份初一读书计划,按计划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七、课外拓展:除课本上的诗句外你还能说出描写四季的诗句吗? 春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八、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

于漪

引出回忆

看 读 品 听

选材精当 山 水 千 国

回忆往事 ========> 水 浒 家 文 =======> 固

语言优美 画 传 诗 课

前后照应

蕴含哲理

篇末点题————————-—————————→

第四篇:往事依依的教学反思

《往事依依》教学反思

这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一篇散文。本文选材精当,内容浅显,学生易懂。对于这样一篇内容较为浅易的文章,如果仅仅解读文本,了解于漪老师回忆的几件往事,学生的学习收获是不大的,也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具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他们的求知欲望强烈,如果这篇课文没有一些新的东西,或者没有一个新的角度,他们往往就会觉得平平淡淡,收获不多。

怎样来教这样一篇课文呢?我反复考虑,数易其稿,最终定位在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打通阅读和写作之路。即用指导学生写作的方式来阅读这篇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写作的方法,受到写作的启示。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把阅读和写作组合起来,并有机融合在一起的问题了。如果用写作的方法来解剖这篇课文,课上起来肯定毫无生气,也缺乏阅读教学的韵味。有人形容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有两个翅膀同时煽动起来,让阅读和写作比翼双飞,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我主要采用了一下方法加以整合,经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思路整合。以文章的写作框架确定阅读教学的思路,即从结构入手,以“凤头、猪肚、豹尾”的篇章结构确定教学板块,以写作指导作为贯穿前后的主线,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有所变化,最后引导到读书积累上来,以一副对联作为结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人生的启迪,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整合。阅读教学的精髓在于学生的朗读,积累,感悟和品味语言的能力,这些内容如果分开进行,每一项都有很大的空间,但往往给人一种割裂的感觉,既然我的教学定位在打通阅读和写作之路上,所以就大胆取舍,把课文内容的教学引导到文章的选材上来,把语言的品味教学过渡到写作语言上来,使之有机融合在一起。如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事大声朗读,之后明确作者围绕主题,写到的一些往事:看山水画、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课,这些材料能删去一部分吗?能颠倒次序吗?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回答后,自然得出写作启示:选材要丰富,并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安排的次序。

教学形式的整合。文章是阅读课,所以要有阅读的味道,定位在阅读和写作融合,以阅读指导写作,所以教学的形式很重要。在教学中我采用写作启示录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乐于接受。在最后从结构、内容和语言上总结成三点,给学生以清晰的印象。如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后,教师提问:你认为本文的开头符合凤头的标准吗?这样的问题,既兼顾篇章结构、又能够品味语言,学生乐于思考回答,在此基础上,自然得出写作启示:文章开头要紧扣题目,短小而精美。

教学设想和实际教学效果总是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语言品味还不够到位,由于注重竞赛形式,并兼顾写作启示,为了赶时间,没能在语言品味上深入,另外教师预设的多,而学生虽有发现,因预留时间偏少,而不能充分展示出来。二是在总结写作启示时,对于学生有创意的发现,应及时关注并给予鼓励。三是作业的布置,应对学习的内容有所延伸和拓展,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印象。

第五篇:《往事依依》优秀教学设计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课文教学视频动画播放

往事依依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课前准备:

1、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

2、自学字词,按照一般预习要求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推测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特色

3、圈出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播放配套光盘中的POWERPOINT,或者其他电影片段。自由谈论对《三国演义》的感受,教师引述课文相关片段进行小结。(播放有问题可用realplay)

二、自学成果检查交流

1、介绍作者: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搜索的作者资料,教师投影作者的照片。

(xp的系统就用幻灯方式,不然可用豪杰大眼睛、Acdsee等件放大)

2、检查字词

教师根据《附录三》的字词,适当补充制作POWERPOINT。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练习。教师投影出示答案,学生互批。

3、学生自由谈论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三、指名配乐朗读

音乐选自光盘qjwx

2、繁星放映繁星和猎户星座音乐(采用循环播放)

四、学生分组讨论:

A、预习要求中对课文三个方面的认识B、自己阅读课文产生的问题(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成文字)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问题,寻求解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抓住某一个问题适当讨论。

五、思考概括文中回忆了少年时期哪几件往事:

(在预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归纳,整体感知课文)

参考:

回忆了四件往事:

1、小时候观图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

2、学生时代读书美不胜收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老师教导令我受益终身。

同学小结:文章采用了对比引出回忆——回忆往事——收束全文的结构形式。

课后学习:

1、将文中诗句补充完整,整理到读书笔记上。第二课时

一、朗读讨论,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1、自由朗读,画出表现作者读书产生的感受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把难以理解的句子总结出来,以供集体讨论

二、作者这些事的叙述中,你最喜欢哪一段的叙述?为什么?(重点研读)

(提示学生从多角度如精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大量引用诗句增强形象性等去思考讨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交流中穿插有感情的朗读。

三、思考: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读书(画)有关,你从中获得哪些启发?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独立思考,自由讨论)

三、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在笔记本上形成文字)

四、讨论布置作业,组长主持分工 “文学伴我一起成长”的手抄报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课文教学视频动画播放

下载往事依依教学设计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往事依依教学设计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往事依依优秀教学设计

    6 往事依依 教案2一、教学设想《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成三块进行。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档案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课......

    《往事依依》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2.能体会蕴含的丰富的情感。3.初步了解“引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教学步骤](一)导读进入新课同学们,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位特殊的客人......

    往事依依说课稿

    往事依依说课稿4篇 往事依依说课稿1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精当的选材,结构上的前后照应及描写情状的方法。(2)品味文中有声有色、文情并茂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的......

    往事依依教案

    往事依依 教材分析 于漪老师深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都写得有声有色,情文并茂。真诚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

    教案往事依依

    语文——《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师(激动、亲切地):同学们,今天是一个令我们难忘的日子,我们将和于漪老师一起学习她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生齐答:“往事依依”)(师板书课题)我......

    《往事依依》教案集锦

    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2、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阅......

    《往事依依》教案

    《往事依依》教案 一、教学目标 ①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及意思 ②明白每段的段落大意 ③把握文中所表达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字词,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难......

    往事依依教案

    《往事依依》教案 备课时间:2012年9月26日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和重要名句。 2.能概括作者文中萦绕心怀的几件往事。 3.感悟文中作者的联想和想象的魅力,品味文中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