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管理规范
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管理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章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了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规范。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工作。职责
3.1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的具体工作;
3.2 建设项目负责人负责提供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策划、实施与运行
4.1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4.1.1 本单位如有《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申报。
4.1.2 工作场所负责人(如车间主任)负责向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申报本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设施、防护设施以及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等。
4.1.3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汇总统计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填报卫生部制定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提交职业卫生管理代表审批。
4.1.4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经过职业卫生管理代表审批后,呈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如卫生监督所),并索取职业病危害项目查申报回执。
4.1.5 质量要求:要及时申报,要如实申报。
4.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4.2.1 本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如卫生监督所)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4.2.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须请有资质的评价机构进行评价。
4.2.3 预评价报告完成后,须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4.2.4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2.5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4.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绩效检查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定期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项目进行全面核查,如发现存在没及时申报的职业病危害项目与没及时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项目,向职业卫生管理者汇报。核查周期为1年。6 整改落实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收集本规范实施过程中的发现问题以及不符合项目,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报职业卫生管理代表审批后,于15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落实。支持文件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7.2 《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评选标准》
7.3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卫生部制定)记录
8.1 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检查表
第二篇: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管理制度样本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前期
预防管理制度样本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切实做好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工作,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结合工厂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工作在厂长的领导下,由安全科负责,具体由职业病卫生主管执行。
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1)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由安全科负责委托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批准的具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完成后,由生产科负责按规定填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备案)申请书,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审查
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由安全科负责按规定填写“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申请书”和准备相关资料,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设计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施工。
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在试运行期间,安全科负责聘请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具有职业卫生检测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在试运行12小时内委托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具体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完成后,由安全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须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第三篇:职业病的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的危害与预防
周莹 女 1980年出生 辽宁省锦州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 121000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技术的发展,职业事故和职业病的数量在诸多发展中国家持续上升。国际劳工组织初步估算全世界每年死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人数超过120万人,其中约25%死于职业病。每年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2500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但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死亡人数和新发现职业病人数,我国均居世界首位。因此,改善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已势在必行!
关键字:职业危害、预防
一、全球事故现状
全球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死亡人数约为 450-500多万人之间,其中,劳动工伤死亡与职业病死亡约为200多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约为120多万人,平均每分钟有10个家庭饱尝事故带来的苦果。
二、我国与其他国家安全生产状况比较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但是,重特大事故仍呈多发态势, 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没得到根本解决,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和瞒报事故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生产思想认识、责任措施、管理监督等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
1.是事故总量大
我国的事故死亡总人数居于世界第一位,目前全世界每年工伤死 亡人数约110万人
2.是特大事故多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工业生产中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已大幅度减少,而我国近年来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仍然比较高,特别是煤矿、道路交通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工伤千人死亡率:我国0.10,发达国家0.0
2道路万车死亡率:我国16人,发达国家小于2人
百万吨煤死亡率:我国5人,发达国家0.5人
3.是职业危害严重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高达2500万人以上;每年新发尘肺病 超过1万例,因尘肺病死亡4000人;农民工成为职业危害的主要受害群体。
三、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回顾与职业危害现状
人类自开始生产活动以来,就出现了因接触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有害因素而发生的疾病。追溯国内外历史,最早发现的职业病都与采石开矿和冶炼生产有关。随着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生产或工作环境中使人类产生疾病的有害因素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职业病的发生,常与社会经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各种形式的职业危害日趋严重,因而职业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
趋势。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10年新发职业病27240例,是2000年报告病例的1.3倍。其中尘肺病23812例,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64.3%,是2000年报告病例的1.6倍。从行业分布看,煤炭、铁道和有色金属行业报告职业病病例数分别为13968例、2575例和2258例,共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69.02%。
四、职业危害面临的严峻形势
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数亿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目前从业人员约8亿,每四个劳动者中就有一人受到职业危害。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相当严峻,职业病发病呈现出量大面广,个案层出不穷,总体人数不清的局面。职业病危害正在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由国有大中型企业向非公有中小型企业转移。现在每年新增尘肺病患者约1万例,每年报告中毒3万例,死亡1500例。这些令人震惊的数字已经成为影响科学发展的瓶颈尺度。国际劳工组织目标是2015年消灭尘肺病。我国面临着严峻挑战!
五、经济损失严重
我国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百亿元人民币。联合国的资料估计,由于职业病和职业外伤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高达世界各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4%,世界各国要拿出GDP的4%补偿相关费用。
六、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中的缺陷
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庞大系统工程,是需要由国家、用人单位、劳动者、其他公民组成的四位一体防治体系来完成的工程。然而这四个防治主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国家方面,由于立法还不够完善,职业卫生专业人才短缺,技术鉴定结论出具不及时等,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普及不够,执法装备不足等。用人单位方面,由于职业卫生法制观念不强,无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问题在中小型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匮乏,防治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劳动者方面,由于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总体水平低下,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维权意识差。
河南新密农民工张海超怀疑在工厂得了尘肺,先后被郑州和北京多家权威医院诊断为尘肺(尘肺为职业病),但在职业病法定诊断机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却被诊断为肺结核,张海超对此强烈质疑。在多方求助无门后,张海超做出了惊人之举,2009年6月22日,他到郑大一附院做了开胸手术,以悲壮的方式证明自己确实患上了尘肺,而不是肺结核。张海超“开胸验肺”的沉重经历暴露出职业病患者维权的艰难处境。经媒体报道后,卫生部责成卫生部相关司局和中国疾控中心权威专家组成联合督查调研组赴河南对该事件进行督查调研。2009年-,督察组到郑州实地调查。,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再次组织省、市专家对张海超职业病问题进行了会诊,诊断为“尘肺病Ⅲ期”。有专家称,“开胸验肺”看似荒唐,却充分暴露出职业病患者维权的艰难处境,暴露了我国职业病防治体制之弊端。目前,我国职业病鉴定的规定不利于职工举证,给劳动者设置了很高的门槛,也就为后面的诊断治疗造成了障碍。农民工维权的成本太高,作为企业,违法成本太低了。为避免更多的“张海超”出现维权尴尬,希望尽快完善修订职业病鉴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职业病鉴定机构的法律监管。张海超是勇敢而可敬的。他以近乎残酷的自戕行为,刺穿了体制的积弊,也刺痛了社会的良知。在热血面前,制度不会永远冰冷。倘若开胸之举能够催生体制变革,让“人人享有职业健康”纳入法治轨道,那将是中国职业病防治之大幸!
七、造成职业病高发原因
(一)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
(二)生产经营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主体没有根本落实。
(三)中小企业危害重。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
(四)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新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病种不断出现;
(五)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自我防护意识缺乏;
(六)地方政府职业病监管不到位,职业卫生的执法力度不够;
(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缺乏,职业卫生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八)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其危害往往被忽视。
大多数职业病在发病后具有不可逆转性,无法根治,并会造成部分劳动者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的严重后果。只有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立法理念,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消除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才能有效应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切实改善职业场所健康与安全状况,维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及经济效益。职业病难以治愈,但可以预防!职业病不仅仅是一个疾病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不采取有效措施,必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创造财富,而是使人类能够过上高质量的生活,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作为代价。因此,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各用人单位应把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改善劳动者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健康,防止发生职业病做为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张驎《安全科技概论》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1998
【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第四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1.总则
1·1 为了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
1·3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评价的方法和要求应当符合职业病防治法及本规范的规定。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1 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向承担评价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提供以下资料:
a.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
b.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
c.其它有关资料。
2·2 评价机构按照准备、评价、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见附件1。
2.3 准备
准备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a.对建设单位的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进行初步工程分析;
b.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
c.编制预评价方案。预评价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a).建设项目概况。
b).预评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等。
c).建设项目工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和方法;
d).预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计划安排。
2.4 评价
评价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a.工程分析;
b.职业卫生调查;
c.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
2.4.1 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建设项目基本,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
b.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
c,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
d.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
e.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f.拟设置的卫生设施;
g.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2.4.2 职业卫生调查。
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技术资料不能满足评价需求时,应当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类比调查。
2.4.2.1 收集资料
对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应收集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前运行期间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资料。
2.4.2.2 类比调查
对新建建设项目,应选择同类生产企业进行类比调查,内容如下
a.选址
同类建设单位自投入使用以来、其选址与国家现行卫生法律、法规的协调情况。
b.总平面布置
同类建设单位工作区、生活区,居住区、废弃物处理、辅助用地的分布,尤真是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布置、运行、相互之间的影响情况。
c.职业病危害现状
同类建设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性质,近年来工作场所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平均浓度(强度)。
d.职业病防护设备
同类建设单位防毒、防尘、防高温、防寒、防湿、防噪声、防振动、防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各类防护设施配置和运行效果。
护耳用品、防护口罩、防护服、急救箱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情况。
休息室、卫生间、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卫生设施的配置、使用情况。
e.职业病发病情况
同类建设单位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生的情况,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案例(包括原因、过程、抢救、整改措施)。
f.组织管理
同类建设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人员设置。
g.专项经费
同类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护设备建设和运行经费投人情况。
2.4.3 分析和评价
2.4.3.1 评价依据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主要评价标准见附件2。采用评价标准时应注意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
2.4.3.2 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a.检查表法
依据评价标准、规范,编制检查表,逐项检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有关内容与国家标准、规范符合情况。
b.类比法
利用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监测、统计数据,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c.定量分级法
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劳动者接触时间进行综合考虑,计算危害指数,确定劳动者作业危害程度等级。
依据有关标准,新建建设项目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和同类企业类比调查、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根据己有测定资料,分别取得劳动者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时间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等数据,计算劳动者作业危害等级指数。计算方法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对目前尚无分级标准的或无类比调查数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依据国家、行业、地方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等,结合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配置方案,预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是否符合有关卫生标准。
2.4.3.3 评价内容和指标
2.4.3.3.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根据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资料,确定建设项目各评价单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描述其理化特性、毒性、对人体危害、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接触人数、接触方式,评价劳动者作业危害等级。
2.4.3.3.2 选址、总平面布置按国家有关叭亚卫生标准。
2.4.3.3.3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a.采用无毒、低毒或避免劳动者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
b.在生产许可的条件下,隔离含有害作业的区域,使其避免对无害区域或相互之间的污染和干扰:
c.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布置在工作地点机械或自然通风的下侧;
d.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热作业应设在建筑物的最上层;热源应尽可能设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有天窗下方。
2.4.3.3.4 建筑物卫生学要求
a.建筑物容积应保证劳动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量,设计要求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b.建筑物的构造应使产生粉尘、毒物的车间结构表面不易积尘沾毒,并易于清除;热发散车间应利于通风散热;高湿车间应设置防湿排水设施,防止顶棚滴水和地面积水;
c.建筑物采光、照明符合现行《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等。
2.4.3.3.5 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主要包括:
a.除尘设施
b.排毒净化设施
c.通风换气设施
d.事故应急设施
e.噪声控制设施
f.防暑设施
g.防寒设施
h.防湿设施
i.振动控制设施
j.非电离辐射防护设施
k.电离辐射防护设施
2.4.3.3.6 应急救援设施
2.4.3.3.7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4.3.3.8 卫生设施
2.4.3.3.9 职业卫生管理
2.4.3.3.10 职业卫生经费概算
2.5 预评价报告编制
预评价报告编制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a.汇总、分析各类资料、数据;
b.做出评价结论,完成预评价报告。
2.6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按规定格式编写(格式见附件3),其主要内容包括:
a.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月的、依据、范围、内容和方法;
b.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
c.对建设项目选址和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主要产生环节、对人体的主要职业危害、可能产生的浓度(强度)及其职业危害程度预测等;
d.对拟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技术分析及评价,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e.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
f.评价结论:对评价内容进行归纳,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的建议,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建设项目是否可行。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1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委托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2 评价方案编制
评价单位依据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预评价报告内容和工程建设及试运行情况编制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
b.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真诚运行情况;
c.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
d.组织实施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
3.3 现场调查
评价单位在接受评价委托后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学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3.1 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a.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原料、半成品、中间产物、产品和废弃物的名称、生产和使用数量、理化特性、劳动者接触方式 和接触时间;
b.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温、振动、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
c.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致病病原体。
3.3.2 作业环境卫生学调查: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学卫生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教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3.3.3 调查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进行施工、是否落实各阶段设计审查时提出的职业卫生审查意见。
3.3.4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a.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b.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
c.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健康监护情况;
d.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
3.4 现场监测: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
3.4.1 测试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工生标准执行
3.4.2 测试条件:按设计满负荷生产状况。
3.4.3 测试频次:根据生产工艺、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变化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分类,-般连续采样测定三天,每日上、下午各一次。
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取样品不行少于三个,测试结果取其均值(放射、噪声等物理因素测试结果除外)。
特殊情况按相应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4 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见附件4。
3.5 职业性健康检查
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确定职业性健康检查项目,依据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评价职业危害控制效果。
3.6 评价结果
a.评价选址、总平面布置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b.工程防护设施及其效果;
c.计算职业病危害因素每个测试点浓度(或强度)的均值,其中粉尘浓度的测试数据计算几何平均数,毒物浓度计算算术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数(其测试数据如为正态分布计算算术平均数,如为偏态分布则计算几何平均数),噪声测试数据不计算均值;每个测试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未超过标准的为合格,超过标准的为不合格:
d.依据上述计算结果,评价各项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评价因生产工艺或设备技术水平限制,对-些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岗位所采取职业卫生防护补救措施效果;
e.评价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警示标识配置情况;
f.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规章制度执行落实情况。
3.7 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宴内容:
a.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和内容;
b.建设项目及其试运行概况;
c.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其浓度或强度,职业病危害程度;
d.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卫生工程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设施、辅助卫生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e.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评价;
f.评价结论及建议。
3.8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按规定格式编写,格式见附件5。
附件1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图
附件2
主要评价标准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93
4、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85
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2801-91
6、小型工业企业建厂劳动卫生基本技术条件GB16910-1997
7、有毒作业分级 GB12331-90
8、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5817-86
9、高温作业分级 GBT/T4200-1997
10、低温作业分级 GB/T14440-93
11、冷水作业分级 GB/Tl4439-93
12、噪声作业分级 LD80-1995
1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87
14、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11654-89-GB1l666-89
GB18053-2000-GB18083-2000
1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16、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4792-84
17、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88
18、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 GB10434-89
19、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6-89
20、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7-89
21、其它与职业卫生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程和规范等
附件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格式
1、封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评价机构(加盖公章)
年月日
2、封二
评价机构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3、封三
项目名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承担单位:评价机构
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核人:
4、封四
目录;按照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内容、方法、标准、建设项目概况、工程分析、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分析与评价、评价结论、存在问题和建议等内容的顺序排列。
5、正文
按照目录内容编写,纸型规格A4纸,字体为国标仿宋体,标准4号,30行/页,30字/行。
6、附件
附件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测试点设置原则
1、化学因素的测试点设置原则
1.1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1.1.1测试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奏地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但不影响劳动者的正常操作,且应避免生产过程中待测物质直接飞溅入收集器内。
1.1.2选择的测试点必须包括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点,并引作为重点测试点。
1.1.3在测试点上设置的收集器应在劳动者的呼吸带,距地面1.5米
1.2工作场所测尘点选择原则
1.2.1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尘地点
1.2.2测尘位置应选择在劳动者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有气流影响时,-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2、物理因素的测试点设置原则
2.1车间内噪声测试点选择原则
2.1.1著车间内各处A声级差别不大(小于3分贝),则只语在车间内选择1-3个测点。
2.1.2若车间内各处声级波动较大(大于3分贝),则需按声级大小,将车间分成若干区域,任意两个区域的声级差应大于或等于3分贝,每个区域内的声级波动必须小于3分贝,每个区域取11个测点。这些区域必须包括所有劳动者为观察或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工作、活动的地点和范围。
2.1.3测量时,应将传声器放置在操作人员的耳朵位置(人离开)。
2.2微波辐射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2.2.1为测得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所受辐射强度,必须在各操作岗位分别予以测定,应以头和胸部为代表。
2.2.2当操作中某些部位可能受更强辐射时,应予以加测。如需眼观察波导口或天线向下腹部辐射时,应分别加测眼部或下腹部。
2.2.3当需要探索其主要辐射源,了解设备泄漏情况时,可紧靠设备测试。其所测值仅供防护时参考。
2.3超高频辐射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2.3.1工作场所场强测量时,区分别测量操作点的头、胸、腹各部位。
2.3.2对设备泄漏场强测量时,可将仪器天线探头置于距设备50mnl处测量,其所测数值仅供防护时参考。
2.4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附件5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格式
1、封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评价机构(加盖公章)
年月日
2、封二
评价机构开展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3、封三
项目名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承担单位:评价机构
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核人:
4、封四
目录,按照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内容、方法、标准、建设项目概况、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评价结论、存在问题和建议等内容的顺序排列。
5、正文
按照目录内容编写,纸型规格A4纸,字体为国标仿宋体,标准4号,30行/页,30字/行。
6.附件
第五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总则
1.1 为了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
1.3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评价的方法和要求应当符合职业病防治法及本规范的规定。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1 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向承担评价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提供以下资料:
a.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
b.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
c.其它有关资料。
2.2 评价机构按照准备、评价、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见附件1。
2.3 准备
准备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a.对建设单位的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进行初步工程分析
b.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
c.编制预评价方案。预评价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a).建设项目概况;
b).预评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等;
c).建设项目工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和方法;
d).预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计划安排。
2.4 评价
评价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a.工程分析;
b.职业卫生调查;
c.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
2.4.1 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建设项目基本,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
b.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
c.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 1 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没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
d.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
e.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f.拟设置的卫生设施;
g.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2.4.2 职业卫生调查
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技术资料不能满足评价需求时,应当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类比调查。
2.4.2.1 收集资料
对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应收集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前运行期间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资料。
2.4.2.2 类比调查
对新建建设项目,应选择同类生产企业进行类比调查,内容如下:
a.选址
同类建设单位自投入使用以来,其选址与国家现行卫生法律、法规的协调情况。
b.总平面布置
同类建设单位工作区、生活区、居住区、废弃物处理、辅助用地的分布,尤其是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布置、运行、相互之间的影响情况。
c.职业病危害现状
同类建设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性质,近年来工作场所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平均浓度(强度)。
d.职业病防护设备
同类建设单位防毒、防尘、防高温、防寒、防湿、防噪声、防振动、防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各类防护设施配置和运行效果。
护耳用品、防护口罩、防护服、急救箱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情况。
休息室、卫生问、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卫生设施的配置、使用情况。
e.职业病发病情况
同类建设单位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生的情况,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案例(包括原因、过程、抢救、整改措施)。
f.组织管理
同类建设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人员设置。
g.专项经费
同类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护设备建设和运行经费投入情况。
2.4.3 分析和评价
2.4.3.1 评价依据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主要评价标准见附件2。采用评价标准时应注意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
2.4.3.2 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a.检查表法
依据评价标准、规范,编制检查表,逐项检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有关内容与国家标准、规范符合情况。
b.类比法
利用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监测、统计数据,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c.定量分级法
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劳动者接触时间进行综合考虑,计算危害指数,确定劳动者作业危害程度等级。
依据有关标准,新建建设项目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和同类企业类比调查,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根据已有测定资料,分别取得劳动者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时间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等数据,计算劳动者作业危害等级指数。计算方法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对目前尚无分级标准的或无类比调查数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依据国家、行业、地方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等,结合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配置方案,预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是否符合有关卫生标准。
2.4.3.3 评价内容和指标
2.4.3.3.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根据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资料,确定建设项目各评价单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描述其理化特性、毒性、对人体危害、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接触人数、接触方式,评价劳动者作业危害等级。
2.4.3.3.2 选址、总平面布置按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
2.4.3.3.3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a.采用无毒、低毒或避免劳动者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
b.在生产许可的条件下,隔离含有害作业的区域,使其避免对无害区域或相互之间的污染和干扰;
c.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布置在工作地点机械或自然通风的下侧;
d.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热作业应设在建筑物的最上层;热源应尽可能设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有天窗下方。
2.4.3.3.4 建筑物卫生学要求
a.建筑物容积应保证劳动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量,设计要求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b.建筑物的构造应使产生粉尘、毒物的车间结构表面不易积尘沾毒,并易于清除;热 发散车间应利于通风散热;高湿车间应设置防湿排水设施,防止顶棚滴水和地面积水。
c.建筑物采光、照明符合现行《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等。
2.4.3.3.5 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主要包括:
a.除尘设施
b.排毒净化设施
c.通风换气设施
d.事故应急设施
e.噪声控制设施
f.防暑设施
g.防寒设施
h.防湿没施
i.振动控制设施
j.非电离辐射防护设施
k.电离辐射防护设施
2.4.3.3.6 应急救援设施
2.4.3.3.7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4.3.3.8 卫生设施
2.4.3.3.9 职业卫生管理
2.4.3.3.10 职业卫生经费概算
2.5 预评价报告编制
预评价报告编制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a.汇总、分析各类资料、数据;
b.做出评价结论,完成预评价报告。
2.6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按规定格式编写(格式见附件3),其主要内容包括:
a.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内容和方法;
b.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
c.对建设项目选址和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主要产生环节、对人体的主要职业危害、可能产生的浓度(强度)及其职业危害程度预测等;
d.对拟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技术分析及评价,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e.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
f.评价结论:对评价内容进行归纳,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的建议,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建设项目是否可行。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1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委托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2 评价方案编制
评价单位依据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预评价报告内容和工程建设及试运行情况编制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
b.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其试运行情况;
c.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
d.组织实施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
3.3 现场调查
评价单位在接受评价委托后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学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3.1 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a.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原料、半成品、中间产物、产品和废弃物的名称、生产和使用数量、理化特性、劳动者接触方式和接触时间。
b.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温、振动、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
c.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致病病原体。
3.3.2 作业环境卫生学调查;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学卫生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3.3.3 调查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进行施工,是否落实各阶段设计审查时提出的职业卫生审查意见。
3.3.4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a.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b.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
c.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健康监护情况;
d.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
3.4 现场监测: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
3.4.1 测试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2 测试条件;按设计满负荷生产状况。
3.4.3 测试频次:根据生产工艺、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变化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分类,一般连续采样测定三天,每日上、下午各一次。
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取样品不得少于三个,测试结果取其均值(放射、噪声等物理因素测试结果除外)。
特殊情况按相应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4 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见附件4。
3.5 职业性健康检查
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确定职业性健康检查项目,依据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评价职业危害控制效果。
3.6 评价结果
a.评价选址、总平面布置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b.工程防护设施及其效果,c.计算职业病危害因素每个测试点浓度(或强度)的均值,其中粉尘浓度的测试数据计算几何平均数,毒物浓度计算算术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数(其测试数据如为正态分布计算算术平均数,如为偏态分布则计算几何平均数),噪声测试数据不计算均值,每个测试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未超过标准的为合格,超过标准的为不合格;
d.依据上述计算结果,评价各项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评价因生产工艺或设备技术水平限制,对一些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岗位所采取职业卫生防护补救措施效果;
e.评价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警示标识配置情况;
f.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规章制度执行落实情况
3.7 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和内容;
b.建设项目及其试运行概况;
c.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其浓度或强度,职业病危害程度;
d.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卫生工程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设施、辅助卫生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e.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评价;
f.评价结论及建议。
3.8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按规定格式编写,格式见附件5。
主要评价标准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93
4、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85
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2801-91
6、小型工业企业建厂劳动卫生基本技术条件GB16910-1997
7、有毒作业分级
GB12331-90
8、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5817-86
9、高温作业分级
GBT/T4200-1997
10、低温作业分级
GB/T14440-93
11、冷水作业分级
GB/Tl4439-93
12、噪声作业分级
LD80-1995
1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87
14、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11654-89-GB1l666-89
GB18053-2000-GB18083-2000
1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16、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4792-84
17、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88
18、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
GB10434-89
19、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6-89
20、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7-89
21、其它与职业卫生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程和规范等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格式
1、封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评价机构(加盖公章)
年月日
2、封二
评价机构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3、封三
项目名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承担单位:评价机构
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核人:
4、封四
目录;按照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内容、方法、标准、建设项目概况、工程分析、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分析与评价、评价结论、存在问题和建议等内容的顺序排列。
5、正文
按照目录内容编写,纸型规格A4纸,字体为国标仿宋体,标准4号,30行/页,30
字/行。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测试点设置原则
1、化学因素的测试点设置原则
1.1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1.1.1测试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奏地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但不影响劳动者的正常操作,且应避免生产过程中待测物质直接飞溅入收集器内。
1.1.2选择的测试点必须包括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点,并引作为重点测试点。
1.1.3在测试点上设置的收集器应在劳动者的呼吸带,距地面1.5米
1.2工作场所测尘点选择原则
1.2.1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尘地点
1.2.2测尘位置应选择在劳动者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有气流影响时,-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2、物理因素的测试点设置原则
2.1车间内噪声测试点选择原则
2.1.1著车间内各处A声级差别不大(小于3分贝),则只语在车间内选择1-3个测点。
2.1.2若车间内各处声级波动较大(大于3分贝),则需按声级大小,将车间分成若干区域,任意两个区域的声级差应大于或等于3分贝,每个区域内的声级波动必须小于3分贝,每个区域取11个测点。这些区域必须包括所有劳动者为观察或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工作、活动的地点和范围。
2.1.3测量时,应将传声器放置在操作人员的耳朵位置(人离开)。
2.2微波辐射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2.2.1为测得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所受辐射强度,必须在各操作岗位分别予以测定,应以头和胸部为代表。
2.2.2当操作中某些部位可能受更强辐射时,应予以加测。如需眼观察波导口或天线向下腹部辐射时,应分别加测眼部或下腹部。
2.2.3当需要探索其主要辐射源,了解设备泄漏情况时,可紧靠设备测试。其所测值仅供防护时参考。
2.3超高频辐射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2.3.1工作场所场强测量时,区分别测量操作点的头、胸、腹各部位。
2.3.2对设备泄漏场强测量时,可将仪器天线探头置于距设备50mnl处测量,其所测数值仅供防护时参考。
2.4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格式
1、封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评价机构(加盖公章)
年月日
2、封二
评价机构开展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3、封三
项目名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承担单位:评价机构
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核人:
4、封四
目录,按照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内容、方法、标准、建设项目概况、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评价结论、存在问题和建议等内容的顺序排列。
5、正文
按照目录内容编写,纸型规格A4纸,字体为国标仿宋体,标准4号,30行/页,30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