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 题 报 告
开 题 报 告
题目:江高镇车站安全分析与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肖远松2014年7月31 日
一、文献综述
在铁路运输中,中间站是为沿线城乡人民及工农业生产服务,提高列车通过能力,保证行车安全而设的车站。中间站设备规模虽然较小,但是数量很多,它遍布全国铁路沿线中、小城镇和农村,在发展地方工农业生产,沟通城乡物资交流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中间站的设置位置,既要符合线路通过能力的要求,又要适当满足地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并应考虑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所以安全管理是个迫不及待的问题。
那么中间站在铁路运输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其有多大的作用。刘士局老师在《关于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就明确指出中间站现状。归纳有
1、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在现场作业中,一部分职工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工作责任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差,职业道德较低,在工作过程中不执行标准,臆测行事。
2、素质偏低。在现场相当一部分职工业务技能不熟悉,这和管理者给予的培训学习机会不多、日常组织的业务学习流于形式、自身不努力有很大关系。
3、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是需要常抓不懈的,在安全稳定的情形下容易使人产生麻痹思想,可是发生事故千篇一律的说教起到的效果也是暂时的。因此中间站要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更新并加强,真正让“安全第一”的意识渗透到每个岗位、每个职工。
看了刘士局老师的研究,我认识到提高中间站安全问题研究并提出改善意见有助于更好的为铁路运输服务,意义重大。其中刘士局老师在《关于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提出如何解决方案。中间站安全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规范中间站站长的工作。站长是车站的关键工种,其人选关系到全站工作的成败,中间站站长的理想人选应该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能够带领全站职工团结奋斗的技术人员担任站长,并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紧抓职工的业务学习,使职工不断进步。比如有中间站,认真按照车站的要求,利用职工空闲时间,坚持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的演练,使职工不断的熟悉这一情况,为应对可能到来的意外情况做好的充分的准备。
3、关心职工生活,使他们以站为家,解除后顾之忧。单位对职工的态度,就是职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在我国中,部分铁路中间站交通不便,信号闭塞,文化娱乐设备落后,造成职工文化生活单调。所以中间站应上级管理部门应该关心职工的工作
与生活。
4、应用现代化铁路信息系统,铁路现代化信息系统不仅减轻可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简化了作业程序,提高了作业效率,保证了铁路运输安全,实现了车站自控、站间互控,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
经过对安全相关文献研究和学习过程,认识到提高中间站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和实践结合分析了中间站存在的具体问题。根据文献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意见。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铁路车站(中间站)是铁路运输生产直接参与的最基层生产单位,我国近6000多个车站中有94%为中间站。因此,抓好中间站安全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如何强化中间站安全管理,创造和谐的运输环境?作为铁路行车管理工作中的一员,抓好中间站安全,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与技术站相比,铁路中间站的技术设备落后,同时也因管理缺陷而变得相对复杂。本次选题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本站的安全管理现状的深度分析,解决中间站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及隐患。
三、研究方案(框架)
1.江高镇站隶属广州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江村车站管辖。现为四等站,得出中间站的安全管理现状。
2.通过统计江村车站近5年来所管辖中间站、车间所发生的事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找出不足。
3.针对不足,提出新的管理对策。
4.江村车站所试点采用对策的中间站的现有发牌情况统计与原来情况的对比,得出可行性的对策。
四、进度计划
1.8.1-8.20日,走访车站所管辖中间站、车间得出现状。
2.8.21-8.31日,收集资料,做出详细数据分析。
3.9.1-9.8日,仔细研究对策实行情况,做出对策后与实施前的对比分析,找出可行对策。
4.9.8-9.30日,文档整理、答辩。
第二篇:开题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 开题报告
婚姻调解案件中法治人才的工作现状调查
——以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视角
任课教师:韩海涛 所在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法学院2013级本科1班第2小组 曲晓梦 沈沁雪 张皓月 陈思同 冯源 赵子华 宫远馨 朱春天 庹云飞 杨鑫
2015年5月
法学院2013级本科1班第2小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 开题报告
大纲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对婚姻调解制度
(二)对法治人才培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
1、调解原则及调解主体的确立
2、调解机制的完善
(二)国外
1、大陆法系的离婚诉讼调解制度
2、英美法系的离婚诉讼调解制度
(三)启示
四、小组分工情况
五、前期调研成果
法学院2013级本科1班第2小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 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对法治人才的培养机制作出了重要规定,为未来中国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机制与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指针。“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自从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中国的法学教育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到目前为止,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的局面。然而,法治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却缺乏保障,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各专业中排名较低相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层次法律人才缺口仍然很大。因此,反思法治人才培养,革新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合理厘定法学教育的性质及重新定位法学教育培养机制,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法学教育课题。
法治工作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建设者。法治工作队伍主要由法治专门队伍(包括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法律服务队伍(包括律师、仲裁员、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等)以及法学教育与研究队伍组成。法治工作队伍的理想信念、职业伦理、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决定了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法学教育与研究等各项工作质量与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对于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深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法律制度,是中国人民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它具有扎根基层、分布广泛、方便快捷、不伤感情等特点,在解决纠纷中具有独特的、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离婚诉讼调解制度是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的过程中,由审判人员主持,当事人在自愿与合法的前提下,对其离婚纠纷进行调解,使其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一项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它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项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中追求公平、正义的司法意识的结合。离婚诉讼调解制度在提高办案效率、降低诉讼成本、缓解对抗性矛盾、保护未成年子女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由于离婚诉讼调解制度和人民调解员制度都是我国极具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因此,为了更深入了解地我国法治人才培养的现状,本课题组选取了离婚诉讼调解中的人民调解员为我们的调查对象,试图从他们的工作现状中推测出我国法治人才培养的现状。
法学院2013级本科1班第2小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 开题报告
二、选题意义
深入此课题的研究无论对于婚姻调解制度的完善还是我国法治人才培养的创新都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一)对婚姻调解制度
离婚诉讼调解制度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可以减缓当事人的矛盾冲突并保护其利益,节约诉讼资源并增进法院的社会认同感,最终实现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因此,本课题组对于婚姻调解制度中法治人才工作现状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对于不断发展并完善离婚诉讼调解制度大有裨益。
(二)对法治人才培养
“法学教育的目标,是整个法律教育发展的核心,法律教育目标能否准确定位,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法律人才的培养标准、培养规格、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定位,进而影响整个法律教育的发展方向”,关系着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本课题组以婚姻调解案件中相关法治人才的工作现状为切入点,目的是以小见大,以微观窥宏观。
我们的调查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出我国基层人民调解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进而可以一定程度总结出我国当前法治人才教育的现状。比如法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司法考试与法律职业的衔接是否紧密,职业化与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相互结合是否到位,法学毕业生动手能力是否可以满足法治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等。正是基于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对创新我国法治人才教育进行思考。
法学院2013级本科1班第2小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 开题报告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
1、调解原则及调解主体的确立
1950年,我国颁布了建国后第一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部婚姻法借鉴了革命根据地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相关婚姻法律条例及规定,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在第17条明确规定调解为离婚的毕竟程序或称为前置程序,在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调解无效时,才能准予双方当事人离婚。同时明确了调解的主体(主持者)为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又称为新婚姻法,其中第25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的原则。在新婚姻法中,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调解是其必经程序。
2001年4月,我国对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进行了修改,其中第32条增列了经法院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的四项法定事由及兜底条款。
2、调解机制的完善
2009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建立与健全诉讼与诉讼相衔接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若干意见》,在意见的第三项中提出了完善诉讼活动中多方参与调解机制,在立案前可委派、立案后可委托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进行调解。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离婚诉讼调解制度,从建国前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调解条例》到仙子阿的新《婚姻法》,经历了将近70年的变革,从刚开始只有婚姻自由的原则性规定,到现在的确认夫妻感情破裂,准予离婚的条款性规定。法律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长河中不断完善与细化,便于当事人保护自身的权益,便于当事人了解与掌握法律,更便于法官对于具体案件的操作。我们可以看到,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意见书中明确提出人民调解组织在完善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的意见,而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典型的人民调解组织,在婚姻诉讼案件中是意义非凡的。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是,民事诉讼中离婚案件的诉讼调解程序的细化规定很少,同时调解程序的规定也存在不完善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基层法院在我国婚姻诉讼案件中调解之路道阻且长。
法学院2013级本科1班第2小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 开题报告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国外
1、大陆法系的离婚诉讼制度
日本采用的是调停前置主义模式。日本与我国在文化传统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注重家庭观念,注重调解在解决婚姻纠纷中的作用。1947年日本颁布了《家事审判法》作为调解的法律依据,1948年成立家事法院,审理包括离婚纠纷在内的普通家庭案件及人事诉讼案件。日本的离婚案件必须先在家庭法院调解后才能起诉,在诉讼程序中,日本采取的是调解与审判分离的模式,调解法官与审判法官不能为同一人。调解采取不公开的模式,以利于保护当事人的隐私。离婚调解由家事法院设立的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调解委员会由调解法官1人及调解委员会2人共同组成。同时,对调解委员会的资格做出来严格的限制。对于调解达成协议的,记入笔录后即生效,无需当事人确认,当事人可申请强制执行。
法国的调解制度规定在《民事诉讼法典》中进行了专门规定,调解由法官主持,也可以在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制定第三人(调解人)进行,但是法官对调解人具有监督权,法官可以在双方的要求或第三人(调解人)的要求下不再进行调解。
我国台湾地区采用诉前调解制度,在《家事事件处理办法》中,设立了家事法庭,而没有单独设立家事法院来审理家事案件。家事法庭设立在地方法院之中,由法官、书记官及若干协助人员组成。调解采取不公开的方式进行,并要求对于调解过程中获知的当事人的隐私具有保密义务。
2、英美法系的离婚诉讼调解制度
在英国,家庭调解委员会是在诉讼之外解决离婚纠纷的主要机构,其专门负责调解解决离婚纠纷,属于非盈利的机构。该机构也负责调解子女抚养及夫妻分居等家事方面的纠纷。在调解过程中,家事调解委员会作为中立的第三人,在当事人自愿与平等的前提下进行调解,并提出适合的解决方案供当事人参考。同时,英国也在离婚诉讼中适用调解程序,在家事法院诉讼离婚的当事人如有和解的可能或调解对双方有益时,可以由法院福利官对案件进行调解,对于可能达成的协议及能否调解向法院报告。
美国调解制度的最大特点与亮点,是美国的替代诉讼解决纠纷程序(ADR),其主要是“附设在法院的调解”。它获得了联邦法院的认可,是方便又灵活的解决纠纷的方式。加利福尼亚州的法院确立的离婚案件的强制调节制度,调解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其设立有调解委员会专门进行调解工作,由调停员3人共同进行调解,对于调停员的选任进行了专门的规定。在条定过程中,调解委员会会提出相应的调解解决方案,如果当事人达成协议,则法院备案后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当事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则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
我国香港地区设立有调解顾问中心并采取诉讼押后制度。香港的调解顾问中心,是其诉讼外进行调解主要机构。其成立于1999年,主要是向当事人提供调解服务,帮助当事人顺利与便捷的解决包括离婚纠纷在内的正义。调解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进行,调解时双方同时参加,协助夫妻对于子女的抚养及财产问题达成协议。在调解过程中任何一方可以随时退出调解。调解顾问中心的调解员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及社会背景,在调解过程中对于调解法学院2013级本科1班第2小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 开题报告
事项予以保密,同时协议的内容不得作为审理时的证据使用。香港解决离婚纠纷的又一大特点是实行离婚案件的诉讼押后制度。其《婚姻法》规定,对于夫妻双方具有达成和解的可能时,法院可以将离婚案件押后一段时间审理,给予双方达成和解的可能。
法学院2013级本科1班第2小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 开题报告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启示
设立有替代诉讼解决纠纷程序。不同于我国调审合一的审判模式,在日本和台湾地区设立有专门的调解委员会,运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其委员会设立在法院之中,具有专门的法律程序。在美国,附设在法院的调解,是其替代诉讼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他们对于调解员的选任及培训具有严格的规定,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调解采用不公开的方式进行,同时帮助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可申请强制执行。
部分国家将离婚调解作为前置程序,不经调解不能进入诉讼程序,节约了诉讼资源,而我国却没有将调解规定为诉讼的前置程序,而是将调解规定在诉讼程序之外,这为久调不决、强制调解找到了法律上的“根据”。
审判员与调解员分离。在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或法院附设的调解中,调解员是与审判员分离的,调解员不得参与案件的审判,其对于调解协议的内容及调解事项负有保密义务,在调解中获知的当事人信息及其承认的事项不得作为诉讼中证据使用,这种分离的模式,更能体现调解者的中立性,更便于与当事人的沟通及信息的获取,更容易获得当事人的信任。我国法官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其既是调解者又是裁判者,法官裁判者的地位,引起人们对其调解者中立地位的怀疑。
法学院2013级本科1班第2小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 开题报告
四、小组分工情况
(一)报告组
第一报告小组:曲晓梦、沈沁雪
具体分工:查找资料、设计访谈提纲、撰写报告、整理汇集调研资料。
第二报告小组:陈思同、冯源
具体分工:撰写报告、制作报告展示。
(二)调研组
第一调研小组:朱春天、张皓月
具体分工:实地调研人民调解居委会、民政局
第二调研小组:宫远馨、赵子华
具体分工:实地调研法院、与外省法院取得联系
第三调研小组:庹云飞、杨鑫
具体分工:实地调研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外省法院取得联系
法学院2013级本科1班第2小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 开题报告
五、前期调研成果
朱春天:
首先,我们在网上查阅了相关信息,了解到海淀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发展较好。于是我们与中关村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取得了联系,相继走访了双榆树西里社区、黄庄社区和豪景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并且与负责人进行交谈。之后,我们前往民政局离婚登记处进行咨询。至今,我们已经有了离婚案件调解的具体框架。我国有三个机构参与到了离婚案件调解过程中,法院有法官进行诉前调解,离婚登记处也会根据离婚双方的情绪状态进行选择性地调解(比如哭哭啼啼、情绪不稳定者,应该由心理辅导师和律师等进行疏导),最后人民调解委员会也会对离婚纠纷进行调解。于是,我们就思考,即使目前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离婚案件的调解上并没有起到主要作用,但是未来人民调解委员会队伍建设完善之后,能否将离婚案件的调解完全交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呢?如此一来,离婚案件的调解就专门化了,极大优化了司法资源的配置,节省了司法成本,便捷了司法程序。
张皓月:
目前我们已经就查找到的相关信息做了初步的调研。我们在对三个社区进行走访调研的过程中,首先了解了人民调解委员的运行方式、工作流程,以及组织建制。了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背景,是对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婚姻调解案件中发挥作用做出预判的重要基础。其次我们针对婚姻调解这一主题向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详细询问。比如,是否接触过一些涉及婚姻纠纷的调解案例;这些案例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共同点;在调解中通常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工作人员对于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婚姻调解中的定位又是怎样的;甚至在调解员自己眼中,是否人民调解制度在未来有希望成为协助法院完成婚姻纠纷调解工作的重要力量等等。我们就预先设计的访谈大纲中的内容并针对他们的回答随机调整问题,将他们的心得感悟及时记录下来,并将录音资料整理成电子稿,为下一步的继续调研提供对比参考资料。
当然,通过初步的走访,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可能会为接下来的研究也带来不小的挑战。比如,现阶段仅街道一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了具备相关知识背景的退休律师等法律工作者,而社区的人民调解员整体素质不高,对于现代婚姻纠纷案件中经常涉及的子女抚养权、财产分割等问题束手无策,这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相关职能的发挥。再如,人们常有家丑不外扬的心理,夫妻之间的纠纷往往不愿被街坊邻里知晓,一旦矛盾升级需要到法院上诉则往往已经难以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以情动人”的特长似乎也显得苍白无力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自身特点以及在婚姻调解领域尚无权威性的尴尬地位,使得其面对当今中国婚姻调解问题时的情形,远比想象中复杂。我们希望在接下来的调研中,能够掌握更多相关信息,并在与小组同学商议形成我们的观点后,最终能将结论以更科学而成体系化的方式予以展现。
法学院2013级本科1班第2小组
第三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浅谈企业员工培训 分校: 专业:行政管理 入学时间: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浅谈企业员工培训
-----以钢厂为例
一、研究基本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组织形式、生产方式以及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经济的快速全球化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范围更加广阔,市场变化日益加快,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现代企业对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赋予了更新的含义和内容。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需要重视员工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员工个人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员工培训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企业员工培训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公司简介
2009年,在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宏观背景下,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某钢铁有限公司顺势而为、强强联手,实施了优势资源战略重组;金秋十月,某钢公司宣告成立。公司位于天津市宁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邻唐山55公里、距天津市区58公里、南靠渤海湾天津港、衔接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公司注册资金15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约3200亩,现有职工5000多人,其中高级管理及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300多人。公司生产的9-20#大中型角钢,销往全国各大电力塔杆生产厂家,被国家电网列为认可品牌,并广泛应用于造船、铁路、通讯、机械、建筑、工业工程等领域。角钢品牌在国内独树一帜,位列三甲,是公司拳头产品。连铸坯、角钢生产通过GB/T 19000-2016/ 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公司培训的人员现状及培训认可度调查
某钢公司炼钢厂共计职工1000人,男女比例我1:7,本科人数占总人数的12%,大专占总人数的20%,中专及初中以上人数占,58%。其他占10%。
从调查结果看,约有90%左右的员工认为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熟知企业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具有较高的企业归属感和满意度;约有25%的员工认为工作压力较大,对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持不满意状态;约有40%的企业员工认为培训没有意义,对于有晋升的机会和绩效无关联;约有25%的人员认为企业培训不够,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他约有10%的人员认为有其他原因。
3、公司培训现状
公司分为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一般是部门领导对普通员工进行业务指导,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公司制度的培训和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大多数企业的领导往往根据自身对培训的认识,只注重某一方面的培训。少数的企业领导有正确的培训意识并支持培训工作,但由于企业员工对培训认识不足、公司的领导急功近利、部门主管的应付导致培训只是表面工作,培训效果不理想。很多人认为流水线操作简单,只要不出重要事故就可以一直做下去,混混日子没问题。因此抱着这种心态,在培训时就比较懒散,不是全心的投入,往往是前学后忘,根本没有把培训的内容很好的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虽然在培训结束后的考核顺利过关,但也只是瞬间记忆,就好像现在的“应试教育”,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没有很好的去理解培训的内容。培训工作没有与公司总体目标紧密结合。缺乏培训后的效果评估机制,未能将培训和考核有机的相结合,本应对培训效果做进一步的分析,以及进行培训后的追踪评估,进而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建议,但在培训后缺少必要的评估机制,对被培训者、培训讲师、培训内容等进行效果评估,使得培训组织及被培训者均无法了解培训的最终效果,从而改进不足、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正措施,难以开展更进一步的培训工作。
三、研究意义
对员工的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
对于企业培训是科学管理之道,也是企业发展的生命源泉。企业培训的良性发展,能够保证企业长足的命脉和发展前景。虽然针对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很多,但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更多,要真正解决好培训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大力培养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目前企业培训的发展,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建议企业协同全体员工,大家群策群力推进这方面建设工作。
总之,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凸现其重要性,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培训正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质是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企业真正重视员工培训,对企业、对员工将会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因此,加强员工培训的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在21世纪培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
四、论文写作大纲
摘要
一、人员培训的重要作用。
1、人员培训研究目的2、人员培训的流程
3、人员培训的的特点
二、人员培训的现状
二、人员培训中的问题及分析
1、炼钢厂人员培训需求调查
2、炼钢厂人员培训缺乏针对性
3、炼钢厂人员培训反馈及考核
4、炼钢厂人员培训方案制定流程
三、人员培训的发展方案
1、员工培训的基本原则
2、员工培训的改进建议
3、员工培训计划
4、人员培训方案的保证措施
四、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四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范文,仍有不完善的<如批注所示>,仅供
参考不能照抄!)
农村信用社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策略选择
——以淮北市为例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三峡大学成教学院
1.课题来源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农”问题的解决被各级政府摆到了优先位置。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的问题及今后改革的趋向,也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服务“三农”的农村信用社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摆在农村信用社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农村信用社在推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究。因此本课题是基于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上,才能持续地改变农村的面貌。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商业银行缘于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信贷权限上收、资金外流严重等因素,信贷服务功能锐减,不少地区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已基本退出县域。同时,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发挥不充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目前仅限于单一的国有粮棉油流通环节信贷服务,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作用乏力。因此,在现阶段,农村信用社首当其冲成为建设新农村提供金融支持的主力军。对此研究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在深刻认识农村信用社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专家的观点看法,寻求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方针,为改善农村金融的落后局面提供一些具有现实参考意义的策略。同时希望能帮助农村信用社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名称,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动态
阅读的主要文献及资料有;刘张君的“农信社在建设社会注意新弄寻中大有
可为”(《金融时报》);孙立平,景效飞的“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中国经济时报 》,2006年9月15 日版);李志刚的“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与对策”(《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2期);徐新的“农信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策略选择”(《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3期);叶松的“对提升农村信用社营业窗口服务质量的建议与思考”(中国金融家网);陈连华的“农村信用社新农村建设的“十新”选择”(中国金融网);李曦的“政府参股农信社--欠发达地区农信社改革的新探索”(《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林洋、孙尉钧的“农村信用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合作金融网);贺东延的“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思考”(《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唐双宁的“农村金融要以改革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国金融家》,2006年,第8期);林华的“中国农村经济现状分析”(《金融经济》,2006年,第2期);时宏业的“农信社改革与农村金融体系构建”(《银行家》,2005年,第6期);杨栋,赵巍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路径探析”(《农村经济》,2006年,第9期);王宁,梁新潮的“完善农信社功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赵祺的“对加强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的思考”(《农村金融》,2006年,第7期);孔祥毅的“农村金融发展路径选择:体制突破和政策扶持”(《农村金融》,2006年,第8期);徐明的“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农村金融》,2006年,第9期);王进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缺失与破解”(《中国金融》,2006年,第12期);刘贵生的“整体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金融》,2006年,第9期);张静的“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积极支持湖北新农村建设”(《中国金融》,2006年,第14期);车宗山的“新农村建设亟待借力于农村融资担保体系”(《中国金融》,2006年,第16期);刘淼群的“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环境的改革与创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吴晓灵的“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金融》,2006年,第11期);李明昌的“建立发展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金融》,2006年,第12期);GAschhoff,E.14enningsen:《Das deutsche Genossenschaftswesen》
[M],Fritz Knapp Verlag,Frankfurt/M.1985;Berthelemy.Jean-claude and Vatoudakis,Aristomene.Economic Growth,Convergence Clubs,and the Rol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Oxford Econ.Pap,1996;Ronald I.Mckinnon,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Rwtrospect:Interest Rate Policies in LDCs,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Publication,Stanford University,1986
关于当今农村信用社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难点, 中国银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张君认为,多年来,围绕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目标,各地农村信用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体制、产权制度、经营机制方面均有明显好转,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快速提高,历史包袱初步化解,财务状况明显改善,资金实力明显增强,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但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农村市场资金供求矛盾依旧突出。农村信用社无论在支农的广度、深度,还是在服务功能、服务水平等方面,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都存在很大差距。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无论是在管理体制方面,还是在风险控制、经营机制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了其在支农服务上存在明显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金融服务供需矛盾仍旧突出的问题。叶松认为基层营业网点是农村信用社直接服务客户的窗口,其
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决定着该网点的业务发展质量与速度,而且关系到农村信用社对外的企业形象和在同行业竞争中的位置,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在不断强调加强优质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弊端,从整体来看,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还不能适应日益激烈地竞争形势,特别是一线营业网点在柜面服务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孙立平将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及问题总结为以下六点:第一、农村信用社自身实力较弱,支农资金严重不足。第二、农村信用社改革还没有到位,功能和性质不够明晰,抗风险能力不强。第三、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水平还不高。第四、农村保险业发展缓慢。第五、国家扶持和优惠政策不到位。第六、地方政府对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缺乏政策引导。
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内不少学者的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于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孙立平给了几点建议,他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第一、应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和壮大资金实力。第二、应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第三、应努力提高农村信用社服务水平和加快业务制度创新。第四、应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第五、国家应尽快制定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第六、地方政府应积极构建能够吸引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宽松环境。徐新认为农村信用社应从新举措、新产品、新方式、新环境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第一、要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支持开发订单农业,支持涉农龙头企业,支持农副产品物流企业,完善农业产业化市场配置能力。第二、要拓展基础性信贷产品,创新组合性信贷产品,开发捆绑式信贷产品。第三、要积极开办支农金融超市,全面推行支农客户经理制,构建与政府、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第四、要建立完善的政策环境,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优质的中介服务环境。刘张君在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支农现状后总结认为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农村信用社的优势在农村,优势也在农村。农村信用社应找准商业化经营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实现支农与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发挥行业自律组织作用,实现规模效益,促进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陈连华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十新”选择,他认为农信社要树立支农新理念,坚持服务“三农”取向,坚持市场化取向,坚持“双效”取向;要实现 “三个转变”。一是由支持乡村农业,向支持城镇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转变;二是由单纯支持第一产业,向支持农村城镇建设,支持第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村消费转变;三是由支持传统“三农”经济,向支持县域经济的大“三农”经济转变。突出支持 “三化”,应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户专业化等等。赵祺认为信用社贷款营销不仅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还可以促使它提供多样化的信贷服务,增强信用社的竞争力。林洋认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过程中应加强对基层信贷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信用社员工的素质。作为一个信贷人员,必须了解致富信息,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各种信息搜集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分析能力,并及时提供信息给客户,使客户受益;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对农业运作过程中的简单问题能够做出及时处理,并能够提供一定的技术资料;有综合的协调能力,能够接近群众,和农民打成一片。
国内专家们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对策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应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第二,应努力提高农村信用社服务水平和加快业务制度创新;第三,要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支持开发订单农业,支持涉农龙头企业,支持农副产品物流企业;第四,应突出支持 “三化”,应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户专业化;第五,应加强对基层信贷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信用社员工的素质等等。
GAschhoff,E.14enningsen认为农村信用社在改革时国家应从资金上大力扶持、发展成熟后适时退出、从外部对其经营性风险专业监管和强制合作信用存款保险的风险防范体系。Berthelemy.Jean-claude and Vatoudakis,Aristomene 认为金融发展的初始水平与未来的长期经济增长率,资本积累,生产率提高之间有很明显的经验关系,而且金融发展的不充分有时回形成“贫困化陷阱”,成为增长的严重阻碍。Ronald I.Mckinnon 表示,矫正金融抑制是绝对必要的,要通过恰当的宏观措施来稳定价格水平,这样储蓄者和投资者就能更好地看清资本真实的稀缺价格,因而可以减少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盈利能力的巨大差异。
4.要研究的内容,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安徽省淮北市农村信用社的现状;淮北市农村信用社在支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淮北市农村信用社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应采取的对策。
研究本课题的途径主要是采用深入社会调查收集材料,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查阅资料等方式。并运用归纳推理、对比分析,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在近年来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淮北市农村信用社在支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提出应对措施,找出解决办法,最后完成论文的撰写。
5.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
针对以上设想,将分阶段展开工作:2007年1月10日前,交开题报告初稿。2007年1月20日前,交开题报告正本。4月1日前,整理已收集到的资料,深入分析,并形成笔记。4月20日前,按笔记组织材料,撰写论文初稿。期间征询导师意见。5月5日前,撰写二稿,交导师批阅,并根据意见修改。5月20日前,定稿。
6.最终目标及完成时间
2006年12月20日完成3000字的外文翻译;2007年1月20日,完成3000字的开题报告;2007年5月20日,完成15000字的论文,并达到质量要求。
7.现有条件及必须采取的措施
现有的网络资源较为丰富,图书馆的金融文献资料种类繁多,图书馆现有的及笔者收集到的资料能基本满足这一课题的研究。然而要写出一篇实际意义比较高的论文还要深入社会收集资料和原始数据。还必须对淮北市农村信用社和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等)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情况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的结果,并提出农村信用社在推动新农村建设时的策略。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国内外有关农村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最新发
展和动态,适时收集最新资料,吸收最新观点,并对论文做出相应调整,最后形成此文。
8.协助单位及要解决的问题
协助单位:淮北市农村信用联合社
要解决的问题:搜集并整理有关农村金融的最新资料。
第五篇:开题报告
某高校土木工程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某框架结构高校办公楼设计
课 题 类 型: 设计√ 实验研究□ 论文□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学 院: 指 导 教 师: 开 题 时 间:
一、毕业设计内容及研究意义
1、内容
1、基本概况
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拟按一般标准建造一栋六层某框架结构高校办公楼。该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横向框架不少于三跨,总建筑面积不小于5000m2。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一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二组。建筑室内外高差600mm,室外标高即为现有自然地面标高。
2、工程地质条件
自然地表以下1m内为杂填土,重度γ=17kN/m3;杂填土下为3m厚可塑性粘土,重度为γ=18kN/m3,液性指数IL=0.62,含水率ω=23.1%,天然孔隙比e=0.8,ES=10MPa,3ck=20kpa,φk=12度;再下为砾石土层,重度为γ=20kN/m,液性指数IL=0.50,含水率ω=15.2%,天然孔隙比e=0.8,ES=20MPa,ck=15kpa,φk=18度。未修正前粘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N/m2,砾石土层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N/m2。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埋深范围内无地下水。
3、主体结构工程和装饰工程
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肋梁楼盖。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采用HPB300级(箍筋、楼板钢筋)和HRB400级钢筋(梁、柱纵向受力钢筋)。
内外墙均采用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厚度200mm,重量参见最新《结构荷载设计规范》。需根据建筑设计和结构承重、抗震方面的要求及场地地质条件,合理地进行结构选型和结构整体布置,统一构件编号及各种结构构件的定位尺寸,绘制出结构布置图。
2、意义
通过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毕业设计要求我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有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因此毕业设计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在完成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感性和理性知识去把握整个建筑的处理,这其中就包括建筑外观和结构两个方面。还需要我们更好的了解国内外建筑设计的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学术动态,以及我们在以后的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方向。同时积极、独立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也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出的必要的准备。
二、毕业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研究现状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土木工程在我国可以分为: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和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给水和排水工程、环境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深知土木工程设计范围之广,以及和社会生活联系之密切。我们在校只是学习了土木工程这一个小的分支并且着重学习了工民建部分。工民建方面就结构布置部分有以下几种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框架-支撑结构、筒体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巨型结构等等。
就此次的设计题目,以及结合任务书所给定的各项条件,选择了框架结构比较合理并且切合实际。
2、发展趋势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国外多用钢为框架材料,而国内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结构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延性,成为“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这种延性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2.1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 具有传力明确、结构布置灵活、抗震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 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多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层框架结构的建筑越来越多了。但随着结构高度增加,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梁柱构件的弯矩和剪力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给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正常使用,在材料用量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2.2框架结构房屋的布置应对称、均匀,减小抗侧刚度中与水平荷载合力作用线的距离,减小结构重心和刚度中心之间的距离,以减小结构发生的扭转。由于框架构件截面较小,抗侧刚度较小,在强震作用下结构整体位移和层间位移都较大,容易产生震害。此外,非结构性破坏如填充墙、建筑装修和设备管道等破坏较严重。因而其主要适用于非抗震区和层数较少的建筑,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除需加强梁、柱和节点的抗震措施外,还需注意填充墙的材料以及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方式等,以避免框架变形过大时填充墙的破坏。框架结构是柔性结构,有水平位移,房屋的总水平位移越大,人的感觉越不舒服,而层间位移会影响建筑物的装修和隔墙开裂,因而对这两种水平位移进行限,这样在设计中要增大房屋的抗侧刚度。在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柱顶、柱底、梁端易出现裂缝。
2.3作为一座办公楼设计,在设计之前作为设计者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其所属位置地理、经济条件。而作为本课题中框架结构的办公楼,必须整体设计、大门入口设计要体现行政办公特征。设计要满足室内水、电、暖、讯、消防、抗震等配套设计要求。因此必须察看相应的规范、标准等。
三、毕业设计研究方案及工作计划
1、研究方案
对本课题的研究将分为毕业实习、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毕业设计整理四个方面。毕业实习阶段,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资料,做好设计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参考同类型设计得文字及图纸资料。学习有关的国家法规及规范。建筑设计分为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在此阶段将拟定建筑方案,确定建筑使用的材料及做法,确定建筑的总体形状及各种尺寸,绘出平、立、剖、总平面图、详图、写出施工说明并列出门窗明细表。结构设计部分包括计算确定荷载,同时进行荷载分析、内力计算,进行最终结构图的绘制,结构计算采用部分手算部分电算。毕业设计整理阶段按学校毕业设计条例及教研室实施细则整理毕业设计成果,做好毕业答辩准备工作。
设计全过程将充分考虑安全、经济、适用三要素,建筑设计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功能区组合合理。考虑建筑自身特点,着力体现出现代化高校办公楼既严肃、稳重又美观大方的形象特点。结构设计要求结构布置合理,构件设计经济合理。具体设计内容、施工工艺等将按照规范在施工说明及各式设计图中详细体现。
2、进度计划
(1)外文翻译、调研、复习相关课程、毕业设计开题——寒假、第1周;(2)建筑设计,绘制建筑施工图——第5~6周;(3)建筑结构布置和荷载计算——第7周;
(4)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内力计算(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第8周;(5)水平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内力计算及侧移计算(采用D值法)——第9~10周;(6)横向框架梁柱内力组合、PK电算比较和截面设计——第11~12周;(7)主楼梯结构设计——第13周;(8)基础结构设计——第14周;
(9)绘制横向框架、主楼梯、基础的结构施工图——第12~14周;
(10)用PKPM软件对整栋框架结构进行SATWE电算并绘制出标准层结构平面图(板配筋图)和梁配筋平面图——第15~16周;
(11)电子版毕业设计文件的输入、打印和装订——第8~16周;(12)指导教师审核,评阅教师审核,毕业设计答辩——第17周。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 建筑制图标准(GB50104-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7] JGJ67-89,办公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 [8] 东南大学,西安建筑大学编著.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 [9] 王社良.抗震结构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0] 混凝土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1 [11]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 [12] 干洪.计算结构力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8 [13] 龙驭球,包世华.结构力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4] 李廉锟.结构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 孔宪立,石振明.工程地质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6] 蔡文绪,黄振宇,吴慧敏.土木工程材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7] 范钦珊,蔡新.材料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8] 王继明,谢庚.建筑设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9]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and Commmentary(ACI 318M-08).Detroit: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2008.五、指导教师意见(签名)
2014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