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协[2009]57号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会协[2009]57号
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的通知
发文时间: 2009-11-12 实施时间: 2010-7-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
为了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的职业行为,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维护职业形象,我会制定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其中,《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具体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1号——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2号——职业道德概念框架》、《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3号——提供专业服务的具体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4号——审计和审阅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5号——其他鉴证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已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准则委员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附件:
1.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1号——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2.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2号——职业道德概念框架
3.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3号——提供专业服务的具体要求
4.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4号——审计和审阅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5.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5号——其他鉴证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6.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术语表
7.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
8.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术语表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二○○九年十月十四日
第二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职业道德水准,维护职业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章 程》,制定本守则。
第二条 非执业会员在从事专业服务时,应当遵守本守则,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维护公众利益。
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非执业会员,在向客户提供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服务以及相关服务时,应当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
第三条 非执业会员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客观和公正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履行保密义务,维护职业声誉。
第二章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第一节
诚信
第四条 非执业会员应当在所有的职业活动中,保持正直,诚实守信。
第五条 非执业会员如果认为财务报告、申报资料及其他信息存在下列问题,应当避免与这些问题的信息发生牵连:
(一)含有严重虚假或误导性的陈述;
(二)含有缺乏充分依据的陈述或信息;
(三)存在遗漏或含糊其辞的信息。
非执业会员如果注意到已与有问题的信息发生牵连,应当采取措施消除牵连。
第二节
客观和公正
第六条 非执业会员应当公正处事、实事求是,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或他人的不当影响而损害自己的职业判断。
第七条 如果存在导致职业判断出现偏差,或对职业判断产生不当影响的情形,非执业会员不得提供相关专业服务。
第三节
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第八条 非执业会员应当通过教育、培训和工作实践获取和保持专业胜任能力。
第九条 非执业会员应当持续了解并掌握当前法律、技术和实务的发展变化,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始终保持在应有的水平,确保为工作单位提供具有专业水准的服务。
第十条 在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时,非执业会员应当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第十一条 非执业会员应当保持应有的关注,遵守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以及本守则的规定,勤勉尽责,认真、全面、及时地完成工作任务。
第四节
保密
第十二条 非执业会员应当对职业活动中获知的涉密信息保密,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经工作单位授权或法律法规允许,向工作单位以外的第三方披露其所获知的涉密信息;
(二)利用所获知的涉密信息为自己或第三方谋取利益。
第十三条 非执业会员在社会交往中应当履行保密义务,警惕无意中泄密的可能性,特别是警惕无意中向近亲属泄密的可能性。
第十四条 非执业会员应当对拟受雇的工作单位向其披露的涉密信息保密。
第十五条 在终止与工作单位的关系后,非执业会员应当对以前职业活动中获知的涉密信息保密。
如果变更工作单位,非执业会员可以利用以前的经验,但不得利用或披露以前职业活动中获知的涉密信息。
第十六条 在下列情况下,非执业会员可以披露涉密信息:
(一)法律法规允许披露,并且取得工作单位的授权;
(二)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为法律诉讼、仲裁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告所发现的违法行为;
(三)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在法律诉讼、仲裁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接受监管机构的调查,答复其询问;
(五)执行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以及本守则的规定。
第十七条 在决定是否披露涉密信息时,非执业会员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工作单位同意披露的涉密信息,是否为法律法规所禁止;
(二)如果工作单位同意披露涉密信息,是否会损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三)是否已了解和证实所有相关信息。
(四)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对象。
(五)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后果。
第五节
良好职业行为
第十八条 非执业会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发生任何损害职业声誉的行为。
第十九条 非执业会员在向公众传递信息以及推介自已和工作时,应当客观、真实、得体,不得损害职业形象。
第三章 职业道德框架概念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条 职业道德概念框架是指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用以指导非执业会员:
(一)识别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利影响;
(二)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
(三)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第二十一条 在运用职业道德概念框架时,非执业会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
第二十二条 如果发现存在可能违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情形,非执业会员应当评价其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利影响。在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时,非执业会员应当从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予以考虑。
第二十三条 如果认为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利影响超出可接受的水平,非执业会员应当确定是否能够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第二节 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第二十四条 非执业会员不得在明知的情况下从事任何损害或可能损害诚信原则、客观和公正原则以及良好职业声誉的业务、职业或活动。
第二十五条 非执业会员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遵循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不利影响。
可能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包括自身利益、自我评价、过度推介、密切关系和外在压力。
第二十六条 自身利益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主要包括:
(一)在工作单位拥有经济利益,或者接受工作单位的贷款或担保;
(二)参与工作单位的激励性薪酬方案;
(三)因私不当使用工作单位的资产;
(四)过分担心失去现有工作职位;
(五)面临来自工作单位以外的商业压力。
第二十七条 自我评价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主要包括:
(一)负责内部控制的设计,并对其进行评价;
(二)负责会计处理,并执行内部审计活动;
(三)负责制定重大决策的可行性方案,并对相关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十八条 过度推介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主要包括:
(一)以虚假或误导性的方式宣传工作单位的形象或立场;
(二)以虚假或误导性的方式推介工作单位的股份、产品或服务。
第二十九条 密切关系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主要包括:
(一)负责工作单位的财务报告,而在同一单位工作的近亲属可以作出影响财务报告的决策;
(二)与工作单位能够影响经营决策的人员存在长期业务交往;
(三)接受可能影响客观、公正性的礼品和款待。
第三十条 外在压力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主要包括:
(一)当工作单位与非执业会员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等方面存在分歧时,非执业会员或其近亲属受到解聘或更换职位的威胁;
(二)上级主管试图影响非执业会员的决策过程。
第三节 应对不利影响的防范措施
第三十一条 应对不利影响的防范措施包括下列两类:
(一)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规定的防范措施;
(二)在具体工作中采取的的防范措施。
第三十二条 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规定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
(一)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资格必需的教育、培训和经验要求;
(二)持续的职业发展要求;
(三)公司治理方面的规定;
(四)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五)监管机构的监控和惩戒程序;
(六)由依法授权的第三方对非执业会员编制的业务报告、申报资料或其他信息进行外部复核。
第三十三条 在具体工作中采取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立合理的监督体系;
(二)制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制定恰当的人员招聘政策和程序;
(四)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
(五)实施恰当的惩戒程序;
(六)领导层倡导和培育以遵守道德规范为导向的内部文化;
(七)监督员工的工作质量;
(八)向员工及时传达工作单位的政策、程序及其变化情况,并提供适当的培训;
(九)鼓励员工就职业道德问题与领导层沟通;
(十)向其他专业人士咨询。
第三十四条 非执业会员如果发现工作单位有违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行为,并预计仍会发生,应当考虑征询法律意见。
如果在采取所有适当的防范措施后仍然不能将不利影响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非执业会员应当考虑向工作单位提出辞职。
第四章 潜在冲突
第三十五条 如果履行工作职责与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冲突,非执业会员应当确定如何解决这种冲突。
第三十六条 非执业会员可能由于履行工作职责而受到上级主管、经理、董事等方面的压力,从而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非执业会员出现下列行为:
(一)违反法律法规;
(二)违反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三)参与实施不合法的盈余管理;
(四)欺骗或故意误导他人,特别是欺骗或故意误导会计师事务所或监管机构;
(五)发布严重歪曲事实的财务报告或其他报告,或者与此类报告发生牵连。
第三十七条 非执业会员应当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并在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防范措施主要包括:
(一)向工作单位内部、独立的职业咨询专家或相关职业团体寻求建议;
(二)运用工作单位内部正式的冲突解决程序;
(三)征询法律意见。
第五章 信息的编制和报告
第三十八条 非执业会员在编制和报告预测和预算、财务报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管理层声明书等信息时,应当公正、诚实,遵守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使得使用者能够正确理解信息。
第三十九条 在编制或批准通用目的财务报表时,非执业会员应当确信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编制。
第四十条 非执业会员应当按照下列要求,以适当的方式编制和报告由其负责的信息:
(一)清楚地描述交易、资产和负债的性质;
(二)及时并恰当地分类和记录信息;
(三)在所有重大方面准确、完整地反映事实。
第四十一条 如果非执业会员因外在压力或自身利益而与误导性信息发生牵连,或通过他人的行为与误导性信息发生牵连,将对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等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
第四十二条 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压力来源、信息误导程度等因素。非执业会员应当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并在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防范措施包括向治理层、管理层或相关职业团体咨询等。
第四十三条 非执业会员对于认为存在误导的信息,如果无法将不利影响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应当避免与之发生牵连或继续保持牵连。
非执业会员可能无意中与误导性信息发生牵连,一旦知悉这一事实,应当立即采取措施终止牵连。
在确定是否有必要向有关部门报告该事项时,非执业会员应当考虑征询法律意见。必要时,非执业会员可以考虑向工作单位提出辞职。
第六章 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四十四条 非执业会员应当遵循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原则,只有在经过专门培训并且获得足够的经验后,才能承担相应的重要工作。
非执业会员不得夸大其专业知识水平或工作经验,故意误导工作单位,以及在需要时放弃寻求专家的建议和帮助。
第四十五条 在非执业会员履行职责时,下列情形可能对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原则产生不利影响:
(一)缺乏足够的时间;
(二)获取的信息不完整、不充分或范围受限;
(三)缺乏应有的经验、培训或教育;
(四)缺乏足够的资源。
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取决于非执业会员在工作时与他人合作的范围、工作资历以及对其工作督导和复核的程度等因素。
非执业会员应当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并在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防范措施主要包括:
(一)接受更多的建议和培训;
(二)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履行相关职责;
(三)获取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的帮助;
(四)在适当时向上级主管、独立咨询专家或相关职业团体咨询。
第四十六条 如果不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非执业会员应当确定是否拒绝执行相关工作。如果非执业会员认为拒绝执行相关工作是恰当的,应当向工作单位清楚地说明原因。
第七章 经济利益
第四十七条 当非执业会员或其近亲属在工作单位拥有下列经济利益时,可能因自身利益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
(一)在工作单位拥有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的价值可能直接受到非执业会员决策的影响;
(二)有资格获得与利润挂钩的奖金,奖金的价值可能直接受到非执业会员决策的影响;
(三)直接或间接持有工作单位的股票期权,其价值可能直接受到非执业会员决策的影响;
(四)直接或间接持有工作单位的现在可行权或即将可行权的股票期权;
(五)在达到某些目标后,可能有资格获得工作单位的股票期权或与业绩挂钩的奖金。
第四十八条 非执业会员应当评价因经济利益产生的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并在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防范措施主要包括:
(一)工作单位制定政策和程序,规定由独立于管理层的委员会决定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形式及其水平;
(二)根据工作单位的内部政策,非执业会员向治理层披露所有相关利益,以及相关股票的交易计划;
(三)非执业会员向上级主管、治理层或相关职业团体咨询;
(四)工作单位开展内部审计或接受外部审计;
(五)工作单位开展职业道德和与内幕交易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
第四十九条 非执业会员不得操纵信息或利用涉密信息谋取个人利益。
第八章 礼品和款待
第一节 接受礼品和款待
第五十条 如果非执业会员或其近亲属接受相关方礼品和款待,可能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
第五十一条 如果非执业会员或其近亲属接受相关方礼品或款待,非执业会员应当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
如果相关方提供礼品和款待是为了影响非执业会员的行为或决策,促使其作出违法或不诚实的行为,或获取其掌握的涉密信息,则因自身利益对非执业会员遵循客观和公正原则以及保密原则产生不利影响。
在接受礼品和款待后,如果对方威胁将事实公开,以损害非执业会员或其近亲属的声誉,则因外在压力对非执业会员遵循客观和公正原则以及保密原则产生不利影响。
第五十二条 不利影响存在与否及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礼品和款待的性质、价值和提供者的意图。
非执业会员应当评价接受礼品和款待产生的所有不利影响,并确定是否采取下列行动:
(一)当相关方提供礼品和款待时,立即告知治理层或较高级别的管理人员;
(二)在征询法律意见后,确定是否将相关方提供礼品和款待的事实告知对方单位或监管部门;
(三)当近亲属收到相关方提供的礼品和款待时,告知近亲属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需采取的防范措施;
(四)当近亲属被竞争对手或潜在的供应商聘用时,告知治理层或较高级别的管理人员。
第二节 提供礼品和款待
第五十三条 非执业会员可能面临压力向相关方提供礼品和款待,以影响相关方的判断或决策过程,或获取相关方掌握的涉密信息。
第五十四条 非执业会员不得向相关方提供礼品和款待,以对相关方的职业判断产生不当影响。
第五十五条 如果工作单位为了促使相关方作出违法或不诚实的行为,或获取其掌握的涉密信息,要求非执业会员向相关方提供礼品和款待,非执业会员应当遵守本守则第四章 的规定。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六条 本守则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登记办法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登记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以下简称非执业会员)管理工作,加强对非执业会员的服务和监督,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负责非执业会员管理相关制度的制定,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及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地方注协)的非执业会员管理工作;地方注协负责本地区非执业会员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登 记
第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成为非执业会员:
(一)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科考试合格证书不超过5年。
(二)执业会员停止执业或被撤销、注销注册不超过5年。
(三)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科考试合格证书超过5年或执业会员停止执业或被撤销、注销注册超过5年,经过相关测试。
第四条 申请程序
(一)申请人向地方注协提出申请,并准确、真实、完整地填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登记表》(见附表一)。
(二)地方注协在接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对于批准的申请人,地方注协应当将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登记表》的相关信息在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并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汇总表》(以下称汇总表,见附表二)抄报中注协复核;对于不予批准的申请人,地方注协应当告知其原因。
(三)中注协自接到汇总表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复核。对于复核合格的,在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确认,同时在财政会计行业管理网、中注协网站和地方注协网站上公告;对复核不合格的,应当通知有关地方注协予以撤销。
经中注协复核合格的人员,由地方注协颁发中注协统一印制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证书(以下简称会员证书)。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注协不准予其登记: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入会之日止不满5年的。
(三)因在财务、会计、审计、企业管理或者其他经济管理工作中犯有严重错误受行政处罚、撤职以上处分,自处罚、处分决定之日起至申请入会之日止不满2年的。
(四)受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处罚的,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入会之日止不满5年的。
(五)因本办法第十条
(四)、(五)项情形被取消非执业会员资格或被理事会劝其退会的,自相关决定之日起至申请入会之日止不满3年的。
(六)由中注协或地方注协理事会予以除名的。
第六条 非执业会员申请注册会计师注册获批准后,地方注协应当取消其非执业会员登记。
第三章 转会、退会和除名
第七条 非执业会员由于工作调动等原因,出现跨省级行政区域变动的,可以办理转会手续。具体程序为:
(一)本人向转出地地方注协提出转会申请并填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转会表》(以下简称《转会表》,见附表三);
(二)转出地地方注协接到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应当在《转会表》上签署意见,包括该会员的会费缴纳情况、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当年年检情况等事项;
(三)转入地地方注协接到经转出地地方注协签署意见的《转会表》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与该会员取得联系,办理相关手续。
第八条 非执业会员可申请退出本协会,具体程序为:
(一)本人向地方注协提交退会申请,并同时交回非执业会员证书;
(二)地方注协批准并报中注协备案。
第九条 非执业会员拒不履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章程》或地方协会《章程》规定的义务,所在地地方注协理事会可劝其退会或予以除名,并报中注协备案。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所在地地方注协取消其非执业会员资格,收回会员证书,并报中注协备案:
(一)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受刑事处罚的。
(三)因在财务、会计、审计、企业管理或者其他经济管理工作中犯有严重错误受行政处罚、撤职以上处分的。
(四)在申请入会时,上报虚假材料的。
(五)存在严重违反中注协职业道德守则的行为的。
(六)未通过年检和自行退会的。
被取消非执业会员资格的当事人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取消资格的书面通知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中注协申诉。中注协在收到申诉后30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查并予以答复。
第四章 检查
第十一条 非执业会员应当接受所在地地方注协组织的检查(以下简称年检)。新批准入会的非执业会员,不参加当年年检。
非执业会员的年检时间为每年6月1日至8月31日。第十二条 非执业会员年检的具体内容为:
(一)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
(二)交纳会费情况;
(三)是否具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情形。
第十三条 非执业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并无法委托他人办理年检的,可以向所在地地方协会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暂缓年检:
(一)在境外停留的。
(二)生育休产假的。
(三)因疾病不能参加年检。
(四)地方协会认可的其他情形。暂缓年检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四条 对于年检合格的非执业会员,地方注协应当在其会员证书上加盖年检合格印章。
第十五条
对于未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未交纳会费,或具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非执业会员,年检不予通过。
第十六条 无故不参加年检的非执业会员,视为其自行退会。第十七条 地方注协应当将年检合格的非执业会员名单,在财政会计行业管理网、中注协网站和地方注协网站或相关报刊上予以公告。
第十八条
对暂缓年检的非执业会员,待暂缓年检的事由消除后,再按以上程序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另行公告。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外国和港澳台地区人士,可直接向中注协提出申请,依照本办法办理登记。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中注协1995年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管理暂行办法》(会协字[1995]105号)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退会、转会工作的补充说明》(会协字[1995]303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管理暂行办法,1995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管理暂行办法
2008-04-28 15:06:03阅读44955次
会协字[1995]105号
一、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加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为非执业会员(以下简称“会员”:
1.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科成绩合格;
2. 1993年12月31日前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核合格。
三、注册会计师因下列原因之一,可申请保留会员资格,并将注册会计师证书上交原发证单位。
1.离开会计师事务所,专职从事其他行业工作;
2.超过规定的执业年龄;
3.年检未予通过(但完全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受刑事处罚、犯有严重错误受行政处罚、撤职以上处分年检未予通过者除外)。
四、申请成为会员的程序为: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本人向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申请,经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查同意,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复核备案。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局、办及在京的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解放军各单位(以下简称“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符合会员条件的人员,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申请。
五、会员申请被批准后,由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发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统一印制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证”,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会员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给会员证。
六、会员有下述权利:
1.享有本协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参加本协会组织的学习、培训、专业研究和经验交流活动;
3.获得本协会提供的有关资料;
4.反映会员意见和要求:
5.监督本协会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6.监督本协会的会费收支;
7.申请退出本协会。
七、会员有下述义务;
1.遵守本协会章程,执行本协会决议;
2.接受本协会监督、管理;
3.按期缴纳会费;
4.完成后续教育计划所规定的专业学习任务;
5.提交有关活动的资料;
6.承担本协会委托的工作任务。
八、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由原发证单位取消其会员资格,收回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证:
1.完全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2.受刑事处罚;
3.犯有严重错误受行政处罚、撤职以上处分;
4.无故两年不缴纳会费;
5.无故未完成规定的后续教育学习任务;
6.做出严重损害注册会计师形象的行为。
被取消资格的当事人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取消资格收回会员证的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复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收到复议申请3O日内进行复查。
九、会员须接受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的定期检查,检查工作每两年举行一次,检查内容为:
1.会费缴纳情况;
2.接受后续教育情况;
3.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检查合格者由协会在会员证书上加盖印章。
十、会员跨省调动工作,应先到原所在的省级(或省级以上)注册会计师协会办理会员资格转出手续,然后到调入地的省级(或省级以上)注册会计师协会办理会员资格转入手续。
十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具体的会员管理办法,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备案,并于每年三月底以前将本地区会员的增减变动情况上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会员,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成立中央国家机关会员联谊会,进行日常管理。
十二、港、澳、台地区及外籍会员资格的取得和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十三、本办法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解释。
十四、本办法自一九九五年七月一日开始试行。
第五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换证登记表
附件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换证登记表
填表说明
1、会员证书编号:填写原会员证上的证书编号;
2、会员批准日期和会员批准文号:请至市注协查询;
3、曾用名:没有可以填写“无”;
4、出生日期:只能填写形式如“1980-01-01”;
5、身份证件类别:身份证或军官证;
6、身份证件号:必须为18为身份证号,军官证除外;
7、曾用身份证件号:没有可以填写“无”;
8、资格取得方式:考试或考核;
9、全科合格证号/考核批准文号:全科合格证号按照全科证上填写,考核批准文号请至市注协查询;
10、所在地区:洛阳市;
11、政治面貌:中共党员、群众、其他;
12、工作单位:没有可以填写“无”;
13、单位性质:会计师事务所、机关事业、企业公司、院校、其他;
14、是否离退休:在职、退休、离休;
15、学历:博士、硕士、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其他;
16、学位:博士、硕士、双学士、学士、其他;
17、职称等级:无、高级、中级、初级;
18、学制及毕业时间:学制请填写“全日制、自考、函授、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