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建立职代会制度简明操作程序
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建立职代会制度简明操作程序
新建企业职(员)工(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1、选好职工代表。职工代表应民主选举产生,事先要制定选举方案,划分好选区(车间、部门),确定代表人数,构成比例。
(1)企业的合同制工人都具备当选职工代表资格。同时,也要体现职工代表的代表性和先进性。
(2)100人以下的企业通常可以召开职工大会。100-200人以上的企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一般占职工总数的15%—25%(200-500人的企业应占10%—15%,500人以上的企业应占5%—10%),最低不得低于20人。代表的比例构成是:工人代表一般占50%左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般不超过50%。职工代表中女职工代表应占一定比例。
(3)职工代表候选人由职工群众充分酝酿后协商推选,并由各选区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选举时,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参加,得到选区职工总数一半以上选票者才能当选为代表。
(4)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与替补制,撤换职工代表应经原选举单位全体职工半数通过。在职代会闭会期间,可由联席会议协商处理,并报下一次职代会确认。
2、确定议题。首先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广大职工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重大问题。然后由工会和企业行政研究后提出建议。
3、围绕议题征集、处理提案。
其一般程序是:
(1)发放提案表;
(2)填写提案表;
(3)收集提案表;
(4)分类登记;
(5)转交有关部门实施;
(6)对提案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在下一次职代会上向职工代表报告提案处理落实的情况。
4、开好预备会。其主要任务是:(1)通过代表资格审查情况报告,确认代表资格。(2)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的议题和议程。(3)把需要经职代会审议的议案、工作报告发给代表,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4)选举通过大会主席团名单。
新建企业职(员)工(代表)大会的主要程序
1、核定出席大会的代表人数。与会代表人数要超过全体代表总数的三分之二,方可宣布开会。
2、大会执行主席致开幕词。
3、厂长(经理)作工作报告,由行政有关负责人作专题方案报告。
4、工会主席就上次职代会决议落实情况、提案处理情况以及集体合同执行情况向大会报告。
5、以职工代表团(组)长为单位,就以上报告、方案分组进行讨论,审议企业集体合同文本和企业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
6、选举。根据大会主席团的提名,正式代表行使表决权时,应采取举手(或投票)表决的方法,超过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的表决方为有效,表决结果应记入职代会档
案。
7、对有关的各项方案和大会的决议、决定草案进行表决。
8、评选表彰优秀职工、先进班组。
9、致闭幕词,宣布大会结束。
对职(员)工(代表)大会的要求
1、职(员)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职代会)每届任期叁年。可实行职代会与工代会二会合一的制度,职代会任期与工代会任期同步。职代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每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出席。
2、企业工会委员会是职代会的工作机构,负责闭会期间的日常工作。职代会闭会期间,工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职代会联席会议一般由企业行政有关人员和工会职工代表组成。每季度召开一次,讨论企业民主管理有关问题,研究确定下步的工作计划。如有需要临时解决的问题,可先由联席会议协商处理,然后向下
次职代会报告,予以确认。
3、要组织职(员)工(代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现代企业管理、公司业务以及工会工作和职工民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参政广议政能力,充分发挥职(员)工(代表)的作用。© All right Reserved 2003.泉州市总工会[关闭窗口]
第二篇:关于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的指导意见
关于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的指导意见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市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等经济组织发展很快,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落实新颁布的《工会法》,抓好非公有制企业(以下简称“非公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工作,维护非公企业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加速发展,现就大力推动非公企业建立职(员)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职代会”)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在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的重要性
在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既是党的号召,也是国家法律上的原则要求。党的十五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央领导同志近年来多次强调要在非公企业中积极探索建立职代会制度。修改后新颁布的《工会法》规定:“工会组织和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求非公企事业单位的工会“依照法律规定,组织职工采取与企业、事业单位相适应的形式,参与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它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非公企业劳动者国家主人的地位和身份不因企业性质而改变,他们仍然依法享有对企业事务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在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工会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障职工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有利于协调和稳定企事业内部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经营;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
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是一个新生事物,必须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其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本着从企业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因企制宜、先易后难、分类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努力为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三、职代会的性质、任务和职权
1、非公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资产性质非公企业以及原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性质的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
2、性质:由于企业的规模不同,职(员)工(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区域性代表大会、职工民主管理委员会等是实现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的有效手段,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
3、任务:依据国家法律和政策,组织全体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职工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促进职工与经营者的合作共事,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4、职权:非公企业职代会行使以下权利:
(1)知情建议权:听取和了解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情况的报告,包括企业的长远规划、计划、生产销售、重大技术改造、技术设备引进、基本建设和职工培训方案等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2)协商共决权:对涉及企业集体合同、工资协议草案,职工奖惩办法、规章制度,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重大决策,企业要听取工会和职工代表的意见,进行协商谈判,共同决策。
(3)监督评议权:监督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金的情况,接受委托评议、监督企业行政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提出奖惩和任免的建议。
(4)选举罢免权:对参加平等协商和工资集体协商的职工方代表,对参加董事会、监事会的职工代表有选举和罢免的权利。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四、职代会的组织和工作制度
1、职代会的组织协调工作:
(1)企业工会委员会是职代会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职代会的组织召集工作。
(2)企业工会委员会应与企业行政就召开职代会做好协调工作。企业行政要积极支持,提供方便及必要的经费支持。
(3)企业工会应将建立职代会的情况向上一级工会报告、备案;上一级工会应指导企业开好职代会。
2、实行职代会制度的条件:
(1)25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开发区、社区、村等可实行民主管理委员会、区域性职代会制度。
(2)职工在25—50人的企业实行职工大会制度;
(3)职工在50—200人的企业,可根据企业实际实行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制度;
(4)200人以上的企业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3、职工代表的比例和要求:
(1)职工代表的比例一般为职工总数的20%—30%,但不得少于30人。具体构成:职工和工会委员会委员不少于职工代表的三分之二,管理人员不得超过职工代表的三分之一。职工代表中应有女职工代表。各车间(部门)设立职工代表联络员1名。
(2)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可连选连任。
职工代表离开原选举单位后,其代表资格不予保留,原选举单位可以补选相应名额的职工代表。
(3)企业可根据职工人数的多少自行确定是否设立大会主席团和专门工作小组。
(4)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经营者及聘用的高级管理人员、私营企业的经营者、直系亲属及其聘任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担任职工代表。因工作需要他们可作为特邀代表列席会议,但职工代表大会行使否决权时,列席代表不得在场。
4、职工代表享有以下权力:
(1)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有权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工作机构对企业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提案落实情况的检查、质询。
(3)因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而占用的生产或工作时间,有权按照正常的出勤享受应有的待遇。
(4)职工代表行使民主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
5、职工代表应履行以下义务:
(1)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技术业务水平和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能力。
(2)密切联系群众,如实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6、职代会的召开和决议的履行:
(1)职代会任期原则上应与同级同届工会委员会任期相同,同步换届。
(2)职代会遵循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3)企业应建立和规范职代会会前、会后向上一级工会报告备案制度。
(4)职代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经工会委员会或三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议,可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大会召开前一周,要将会议内容、议题以书面形式向职工代表告示,通过他们听取职工的意见。
(5)召开职代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出席。
(6)职代会需要大会表决通过的问题,一般应实行无记名投票。职代会行使否决权应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
(7)职代会作出的决议,必须经全体职工代表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8)职代会形成的决议要向全体职工书面公布,职代会闭会期间委托工会委员会负责组织检查决议执行情况。需要临时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企业工会委员会召集职工代表联络员会议协商处理,并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予以确认。
(9)职代会通过的决议和方案如需修改,必须提请职代会按程序重新审议表决。
(10)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职代会经过讨论、协商形成的协议、决定、制度、章程,职代会有权依据《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国家有关执法部门予以处理。
五、建立职代会的步骤
1、成立筹备小组。筹备组由企业党组织、行政、工会三方代表组成,成员3—5人。负责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和业务知识,宣传职代会的性质、作用和任务,提出职代会的实施办法草案,并制订出具体方案。
2、征求上一级工会和本企业职工对筹备方案的意见,并完善实施办法和具体方案。
3、按规定选举职工代表大会代表。
4、正式召开大会。依照职代会实施办法履行程序,按议题听取汇报、组织审议、依法表决,形成决议。每届职代会的第一次会议要有上一级工会的负责人出席。
5、健全有关文书档案。指定专人保管好职代会的各种材料并整理归档。
6、宣传贯彻大会精神。职代会闭会后,工会委员会要迅速组织传达学习和宣传贯彻会议精神,对职代会决议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篇: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探讨
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探讨
——全面推广住房公积金制度过程中的难点思索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从业人员在数量上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高,而现在非公有制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这已成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如何有效的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将是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主要工作。
一、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依法行政的需要。《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对不按时足额缴存的,《条例》还作了明确的处理规定。因此,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体现国家政策法规的严肃性,是依法行政的要求。
(2)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需要。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普遍工作收入低、住房条件差,由于没有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因而就不能享受低存低贷和互助功能的优惠政策。长此以往,这部分职工家庭买不起住房,新的住房困难户不断产生,由此会增加政府负担,影响社会稳定。
(3)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先进企业的进入,促使我们要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而国外企业内部职工保障制度和健全,对职工有较强的凝聚力。现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为防止人才“跳槽”,采取了扣押身份证、保证金及拖欠工资等消极办法,人为的增加了企业与职工的矛盾。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利于改善企业与职工关系,增强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吸引和留在人才。同时,为非公有制企业树立了依法运作的形象,提高竞争力。
(4)住房公积金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尽管“以公有制为主体”,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数量上来讲,非公有制企业及其从业人数将越来越多。如果不将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住房公积金制度将不足以担当社会住房保障的重任,其保障功能受到较大局限,这无疑违反了当年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初衷。因此,我们应把着眼点
放在扩大归集面上,积极拓展在数量众多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才有生命力,住房公积金事业才能进一步兴旺发展。
二、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
(1)人员流动性大。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用人制度非常灵活,完全由其自主决定,根据自己的业务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变换人员,而工作人员也会根据自己的能力,收入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变换工资。且用工制度不健全,许多单位与职工未签订劳动合同。
(2)工资收入差异很大。非公有制企业效益好的单位及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有专长人员工资收入很高,年薪可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效益差的单位及没有技术、没有专长的一般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很低,年薪甚至只有几千元。
(3)工资收入不稳定。非公有制企业都是根据经济效益来发工资奖金。其收入包括底薪、奖金和提成,底薪一般较低,效益好的奖金、提成是底薪的几倍。效益差的只发底薪仅够生活费。
(4)外来打工人员多。非公有制企业使用的许多人员是外来的打工人员,他们想买住房,但大多数买不起住房。因此,都是考虑租用住房,赚钱以后回到原籍去购房。
三、目前非公有制企业难于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思想障碍,主要表现为:
一、政府对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思想认识不够,有的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可建可不建,有的甚至担心会影响招商引资的环境等等;而是非公有制企业领导对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好处认识不足,只简单的认为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会增加企业成本,没有看到相关的好处;三是非公有制企业的部分员工特别是外来职工因不了解住房公积金制度等原因,不愿缴存住房公积金。
(2)宣传力度不够。总统上讲,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宣传力度和深度不够。一是向政府领导宣传少,造成领导重视不够,没有将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列入议事日程;二是向非公有制企业法人代表宣传少,有许多非公有制企业不清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规的规定,对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优惠和好处也不甚了解;三是向职工群众宣传的不够,有许多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是自身的合法权益。
(3)行政执法难以实施。《条例》虽然赋予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的权力,但由于《条例》没有明确中心有查账,调查企业用工情况等权利,执法手段十分有限,造成管理中心的行政执法难以开展。二是行政执法重视不够,各地基本都没有建立专门的住房公积金执法机构;三是由于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没有缴存住房公积金,存在这“法不责众”的问题。
三、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1、政府行政推动。这在目前显的尤为重要,政府应建立由宣传、财政、工商、税务、劳动保障、总工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非公有制企业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协调。须把非公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给予积极配合。如,通过每年工商年检,检查住房公积金制度落实情况;每年的4月30日是工商年检登记截止日,如能得到工商局的配合与支持,在企业报送的年检资料中外加一份公积金缴交正常或合格的证明,如果缺少这份证明,则企业工商年检不予通过,这样就对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形成了一个有力的保障措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与工商、税务、劳动社保等部门积极联系,及时掌握非公有制企业的设立、变更登情况,督促其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受委托承办住房公积金业务的商业银行,要充分调动受托银行的积极性,让各银行积极配合,共同上面宣传、动员,如何调动银行的积极性,要从银行的利益角度去考虑,对银行来说,最大的利益就是资金,所以对归集主动性较高,归集比较有成效的银行尽量给予较多的沉淀资金,及经办较多的归集贷款业务,对于主动性,归集工作较差的银行,要给予它们一定的压力,譬如划转部分沉淀资金,减少移动的归集贷款业务量,让银行充分利用各自信贷的优势,支持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2、加强宣传,统一思想。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涉及面广,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应注重做好宣传发动和舆论引导工作。要通过报纸、电视、宣传资料、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条例》和有关文件精神,重点要对政府领导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法人代表进行宣传,使他们了解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深得民心的重大改革,是解决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重大政策,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有利于推进这项工作开展的氛围。努力宣扬缴存住房公积金是职工的权利和企业的义务,使职工明白不缴住房公积金是自身权益受到了伤害,增加职工要求缴纳住房公积金的积极性,培育职工的维权意识,努力使住房公积金制度真正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积极性。使企业认识到不缴住房公积金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增加企业不缴住房公积金的内外部压力。对一些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可采取上门服务重点宣传,对一些较小企业可召集法人代表或财务负责人参加住房公积金座谈会议,使其尽快深入了解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相关条例、法规。
3、抓住重点,以点带面。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总的要求是建尽建,但要坚持因地制宜,注意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在地域上,应把中心城镇作为工作重点:在单位中,应把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重点。在职工中,可以在管理人员、生产(经营)技术骨干中现行建立,在本籍职工人员中现行建立,做到逐步建立,逐步完善。在具体的实施中,贯彻执行《条例》应该在符合总原则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的调整有关政策与做法,一是对新建新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困难的非公有制企业,经批准可采取降低缴交比例,以后再逐步提高的办法,使这些单位的财务负担不会一下子过重,易于接受。二是放宽本市(县)户籍职工支取住房公积金的条件,充分调动这些企业和职工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积极性。
4、加强执法,依法办事。应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执法队伍,督促单位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切实行使行政执法权,对拒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和无故欠缴、少缴住房公积金的单位,要依照《条例》规定进行处罚,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坚持有法必依,依法办事,改进和加强行政执法,依法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第四篇:在非公有制企业全面推行职代会制度的思考
在非公有制企业全面推行职代会制度的思考
鹤壁市总工会 张中成
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是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根本方针、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在非公企业职代会制度达不到全面推行和实施,导致诸多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而且影响了工会工作整体形象。
一、当前非公企业职代会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职代会制度建制率偏低。在调查的120户非公企业中,有半数的企业没有建立职代会制度,其中建制较为完善的不到建制企业的三分之一,多数企业职代会制度建制不完善,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职代会制度,但一年都不召开一次会议,职代会制度形同虚设。
(二)职代会会议质量不高。在召开的职代会中,多数企业和会员代表大会、总结表彰会议合并召开,职代会的程序不完善,制度不健全,会议质量不高。如有的召开职代会前,不事先通知开会议题,不征求代表对会议内容和有关问题的意见。
(三)职代会的职权落实难。目前,非公企业职代会的职权虽然已经简化,但实际上落实仍然很难。有的企业对应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不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而以企业的决定、制度、规定等方式下发执行,以种种原因绕过职代会这一法定和必要的程序。
(四)职代会工作模式化、形式化较为严重。调查中发现,非公企业工会在开展民主管理工作中,大多还是借鉴原国有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经验,套用原国有企业职代会程序,不适应新形势下非公企业发展的要求。
(五)部分职工代表素质偏低。提案中针对性不强、可行性不高。有的代表存在着不能或不敢坚持原则现象,明知某一部分,某个问题不符合有关政策规定,不符合企业实际和大多数职工的利益,因迫于种种压力,在审议时不愿或不敢提出反对意见,违心举手通过。
二、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导致非公企业职代会制度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做指导。
目前,支撑企业职代会制度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宪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代会条例》、《公司法》、《河南省工会工作条例》和《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宪法》和1986年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代会条例》它对国有企业具有指导意义。《公司法》规定:公司依据宪法和法律,实行职代会制度和其它形式,实行民主管理;《河南省工会工作条例》规定:私营、外商投资等非公企业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代会或者职工大会以及其它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公司法》和《河南省工会工作条例》虽然都提到了在非公企业实行民主管理,但却对推行职代会制度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进迈了一大步,明确提出了非公企业职代会和职工大会的四项职权,但一是由于《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不是法律法规,是全总的一个规范性文件,在法律效力上偏低,另外一个原因是,《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只明确提出了非公企业职代会和职工大会的四项职权,既没有明确提出非公企业都要实行职代会制度,更没有提出如果不推行职代会制度所应当承担那些法律责任。因此,也正是由于在非公企业全面推行职代会制度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做指导,导致在推行过程中难度偏大。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少数党政领导,特别是县区、乡镇一级的党政领导对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搞企业民主管理和职代会实际意义不大,不切实际。二是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只重视企业的行政、经营管理,而忽视现代企业管理所要求的动员全员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三是个别企业主要领导民主意识和法律观念淡漠。在调查中发现,一个企业,尤其是一家非公企业,如果有一个民主意识强的老板和一个头脑清晰的工会主席,这个企业的民主管理就会出现非常好的工作格局。否则,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就很难开展。四是部分职工,特别是外来农民工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普遍认为搞企业民主管理事不关已,参与意识淡漠。
(三)主体地位不对等。
由于非公企业特殊的劳动关系,决定了企业中劳资双方地位的不对等,职工始终处在从属的弱势地位,职代会制度很难达到全面推行,工会干部畏难情绪较大。
1.工会主席角色错位。在诸多非公企业,有的工会主席由副书记、纪委书记或行政副总兼任,这还算不错,但更多的是工会主席由行政中层干部兼任,或由企业经营者的亲属兼任。在利益关系出现矛盾时,在他们所代表的多种角色中,有的被强化,有的被淡化,有的被模糊。而被强化的往往是党政的角色,淡化的是工人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角色,模糊的是在多种角色中力求寻找平衡。正是这种角色错位,使工会主席难以站在与企业经营者对等或平等的位置上,旗帜鲜明地履行维护职责。
2.工会组织孤军奋战势单力薄。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最根本的依据是《工会法》,但《工会法》的执法主体并不是工会,而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及人民法院。由于工会没有执法权,只有监督建议权,总是处于从属地位,因此显得监督分量不足,人微言轻,企业行政不予理睬也没办法。
3、基层工会组织受到严重削弱。在非公企业中,尤其是一些改制企业,原来比较规范完整的企业政工队伍受到严重削弱,撤消的撤消,合并的合并,工会专职干部大量减少,大批兼职工会干部整天忙于生产经营以及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工会工作很难深入下去,抓出成效。
4、工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据调查,不少职工在遇到劳动关系问题时不找工会。不少工会干部不懂法律、不懂经济、不懂管理,对工会工作一知半解;在具体工作中表现为不善干、不敢干、不会干;在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中无能为力或束手无策。有的在参政议政中提不出有分量的建议,或隔靴挠痒,或浮在表面;有的在具体利益维护中谨小慎微,畏首畏尾;有的则心存“车到码头船泊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思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工会基本职能的发挥,影响了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职工代表与当前职代会制度建设的不适应。
一是现实社会生活中职工的实际地位,影响了职工代表作用的发挥。在社会舆论宣传中,工人阶级地位如何重要,职工企业主人翁劳动态度如何高尚,但在现实生活中,职工合法权益被侵害、被剥夺的事件时有发生,职工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制约了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积极性的发挥。二是对职工代表的培训不够。职工代表参与企业管理,需要一定的企业生产管理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党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知识。但对于大多数来自生产一线的职工代表,他们这些知识不全面,影响和制约了职工代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水平。三是职代会的形式主义影响了职工代表对职代会重要性认识的热情。目前,在职代会,一般均使用举手表决,谁赞成、谁反对都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在社会民主、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的今天,使个别代表在坚持原则、依法行使自己职权时心有余悸。
三、在非公企业全面推行职代会制度的对策
由于非公企业产权归属、用工制度区别于公有制企业,因此,在非公企业实行民主管理首先要建立一种能被劳动关系双方所认可的民主管理方式,而职代会制度作为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基本形式,已成为非公企业推行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非公企业职代会的质量决定了企业民主管理的质量,职代会召开的程序也就是业主与职工沟通的过程。因此,要把非公企业职代会制度建设作为实行民主管理的切入点,作为我们工会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广度上全面推行,在深度上突破和发展。
(一)全面理解在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提出在非公企业全面推行职代会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是由工会的基本职责和工作方针所决定的。(1)在非公企业全面推行职代会制度,是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的主要载体。个人认为,工会维权,不仅只限于工会干部或工会组织代表职工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把企业职工组织起来,让职工自己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组织起来”,就是要通过建立工会组织,把企业里的广大职工广泛地组织到工会中来,通过工会让广大职工成为一种有组织的结合体,从而提高自身的维权能力。而把企业职工组织起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二是职代会或职工大会。但会员代表大会无法实现“切实维权”这个职能,而只有通过职代会或职工大会才能履行维权的职责,因此职工代表大会是落实职工维权的主要载体。
(2)在非公企业全面推行职代会制度,赋予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的实质性内容。一是由它审议通过的集体合同,从整体上维护了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听取审议生产经营重大决策,从源头上参与管理;三是审议通过企业内部各项改革方案和重要规章制度,从制度上维护了企业的利益和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是审议决定密切关系着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生活福利事项,从具体操作上直接维护了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而其它的民主管理形式,诸如职工代表联席会、厂情发布会、劳资恳谈会等民主管理形式,虽然也能起到维权的作用,但都是不全面的、零散的,只是职代会的补充形式。
因此,在非公企业全面推行职代会制度,是由工会履行基本职责的特性所决定的,是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的必然要求。2.是由职代会的自身地位所决定的。
一是由于职代会的权威性所决定的。职代会工作是工会惟一写进《宪法》的工作制度,是多年来我国探索形成的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企业法》、《公司法》和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明确要求推行的一种最基本的民主管理制度,是我们工会工作的最具有权威性的有力武器。二是由于职代会的高层次性所决定的。职代会审议的都是企业重大生产经营决策、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企业各种改革方案和密切关系着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在非公企业虽然职能有所减少,但最少对涉及职工切实利益的重大事项如规章制度要通过职代会讨论,集体合同草案等要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可以说是在企业工会工作中是层次最高的工作。三是自主工作性比较强。企业工会的不少工作都是配合党委和行政去做的,而职代会工作却是完全由工会自主操作的。正因为它是由工会完全独立自主操作的,正因为它是企业工会各项工作中独立自主性最强的一项工作,因而最受到企业党政领导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代会工作是增强企业工会的地位、影响和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的必然要求。
3.是由于非公企业劳方和资方地位不对等性所决定的。
在国有及其国有控股企业,企业是国家的或者是国家控股的,劳动者和企业管理者的利益整体上是一致的,因此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容易达到维护的,且一直实行职代会制度。而在非公企业,劳方和资方地位的是不对等的,劳方和资方的利益存在着较大的不一致性:资方更多的是追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劳动者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劳动报酬和生活福利。这样势必就会造成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职代会制度恰恰是协调企业劳方和资方双方利益不一致的一种好的制度、好的机制。因此,正是由于非公企业劳方和资方地位的不对等性,决定了在非公企业必须建立一种协调机制和制度---职代会制度。
4.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
职代会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各项专业管理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按照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流行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职工民主管理应该是各项专业管理的基础,其重要性自然非同一般。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职工是国家的主人,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当然应该比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更加重视职工民主管理,更应该推行职代会制度。这不仅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更是落实十七大精神,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共建共享”科学理念的具体行动,是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总之,工会作为推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的推进者、组织者和监督实施者责任重大。党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重视要靠工会去推动,企业主、经营者的态度转变要靠工会去宣传,职工素质的提高要靠工会去培训,民主管理的运作要靠工会去组织,在非公企业全面推行职代会制度,工会组织责无旁待。
(二)提高主体地位的对等性。
在非公企业,如果要让一个实际上受企业经营者领导处于弱势地位的工会主席代表职工在企业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履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职代会的作用,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加强非公企业的民主管理,全面推行职代会制度,必须要突破现行的一些管理模式,实行非公企业职代会上升一级维权,尽量实现主体地位的平等。
1、以县区为单位,打破传统的工会干部管理模式,在非公企业推行工会协理员制度。要借鉴外省市的一些做法,在全省迅速建立一批熟悉工会工作,敢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业化工会干部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需要。
2、严格把关,切实实行职代会向上级工会报告制度。具体而言:一是企业拟召开职代会的时间,要向上一级工会报告。基层工会非特殊情况下召开职代会的时间要提前半个月报请上一级工会,上一级工会要在充分听取基层工会的具体工作时间安排后,派出工会协理员按照召开职代会的程序到企业指导帮助其筹备会议。二是具体职代会的召开时间,要经过上一级工会的批准。上一级工会要在充分听取基层工会和工会协理员的详细报告后,认为会议筹备成熟的才能召开。三是召开职代会时上级工会要派人参加。四是拟提交职代会的集体合同草案要报请上一级工会同意。3.积极推行乡镇街道区域性职代会制度。乡镇区域性职代会制度是我省近年来为加强非公企业民主管理探索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制度对一些较小的非公企业工会作用的发挥,上升一级维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应该进一步规范完善。
(三)加快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立法进程,在全省制定出在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的刚性措施。
要适应新形式,加快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立法进程,在全省要尽快制定出在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的刚性措施:一是要通过立法的形式,使职工代表能够进入企业的管理层,参与其动态的管理,影响和制约企业的经营决策;二是要明确在非公企业实行职代会的程序要求,对不推行职代会所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予以明确;三是县区工会每年对非公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实行年检制度,对一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不予年检;四是要制订出台与企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结合。比如,在非公企业不推行民主管理工作,没有经过当地县区工会年检合格的,工商部门不得为其年检,并给以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吊销其营业执照;税务部门在年检时,没有经过当地县区工会年检合格的,税务部门不发给其发票,从而形成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适应新形势,积极作好非公企业职代会制度的探索。1.因地制宜、因企制宜,采取切合非公企业实际的民主管理形式。对目前法律法规在非公企业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管理水平、职工素质、工会工作基础等较好的非公企业,应加强指导,推动建立“制度基本健全、重点职权基本落实、实际效果职工基本认可”的职代会制度;对更多的小企业,要制订符合企业实际的灵活多样的职代会形式,并与民主管理的其他形式相结合,不应简单地拘泥于形式的统一。
2.落实民主管理机制,推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规范化。要把非公企业职代会建制作为实行民主管理的切入点,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突破和发展。一方面,在坚持以实现企业主与职工双赢为目标的基础上,从企业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帮助企业适当调整职代会的职权和内容,增强非公企业职代会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组织非公企业主到国有、集体、独资、私营等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民主管理工作现场观摩和交流,推广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促进广大非公企业民主管理走上正确轨道。
3、加强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素质培训。要切实加强对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的培训,尤其是对工会主席的业务培训,下大力气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群众观念牢固、工作作风严谨、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
第五篇:事业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操作程序
事业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操作程序
一、未实行人员聘用合同管理的单位操作程序:
1.宣传发动。通过召开本单位职工大会,学习文件,了解政策,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2.健全组织。按苏府办[2002]116号文件的规定,成立由本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纪律检查部门负责人、工会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的聘用工作小组。
3.内部“三定”。定岗位及其职责,定聘用条件,定工资待遇,并在单位内公布。
4.个人申请。职工个人对拟应聘的岗位提出书面应聘申请。
5.资格审查。聘用工作小组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者考核,根据结果择优提出拟聘人员名单。
6.集体决定。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确定受聘人员及其岗位。
7.公布名单。公布已确定岗位的人员名单和未确定人员的空缺岗位。对未确定人员的空缺岗位按四、五、六、七的程序继续操作。
8.签订合同。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与受聘人员以书面形式签订聘用合同。
9.合同鉴证。聘用工作小组负责将签订的聘用合同送鉴证机关鉴证。(1)鉴证机关。市直主管局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由主管局鉴证,鉴证后填写《事业单位聘用合同鉴证(备案)花名册》并报市人事局备案;直属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由政府人事部门直接鉴证时,需向鉴证机关提供的资料有:①聘用合同书及其副本;②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或副本;③法定代理人或委托代理人资格证明;④《事业单位聘用合同鉴证(备案)花名册》;⑤聘用人员信息库盘片。备案时需向人事部门提供的资料有:①《事业单位聘用合同鉴证(备案)花名册》;②聘用人员信息库盘片。
二、已实行聘用合同管理的单位规范完善的操作程序:
1.宣传发动。通过召开本单位职工大会,学习文件,了解政策,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2.健全组织。按苏府办[2002]116号文件的规定,成立由本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纪律检查部门负责人、工会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的聘用工作小组。
3.完善合同。①单位和职工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可以解除或按规定变更原聘用合同,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重新签定聘用合同;②按原合同继续履行的,在继续履行期间,应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有关政策执行,并明确岗位及其职责、聘用条件、工资待遇等事项。
4.补办手续。原来未鉴证、备案的,应该补办鉴证、备案手续。补办备案手续时需向人事部门提供的资料有:①《事业单位聘用合同鉴证(备案)花名册》;②聘用人员信息库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