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土地利用工作报告
一、年末各地类规模和本年度各地类变化情况
1、农用地:农用地年初面积1874738.3亩,年内减少2112.2亩,年内增加777.0亩,年末面积1873403.1亩。其中耕地年初面积395641.0亩,年内减少3733.2亩,年内增加1887.7亩,年末面积393795.5亩;园地年初面积94841.6亩,年内减少1409.4亩,年内增加2106.5亩,年末面积95538.7亩;林地年初面积1302876.6亩,年内减少91.7亩,年末面积1302784.9亩;牧草地年初面积74.4亩,年末面积为74.4;其它农用地年初面积81304.7亩,年内减少107.7亩,年内增加12.6亩,年末面积81209.6亩。
2、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年初面积135172.6亩,年内减少206.2亩,年内增加2243.6亩,年末面积137210.0亩。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年初面积102569.3亩,年内减少190.8亩,年内增加2233.3亩,年末面积104611.8亩;交通用地年初面积为9547.8亩, 年内减少0.8亩,年内增加11.7亩,年末面积为9558.7亩;水利设施用地年初面积为23055.5亩,年内减少16.0亩,年末面积为23039.5亩。
3、未利用地:未利用地年初面积130682.0亩,年内减少702亩,年末面积129979.8亩,其中未利用土地年初面积91926.6亩,年内减少535.6亩,年末面积91391.0亩;其它土地年初面积38755.4亩,年内减少166.6亩,年末面积38588.8亩。
二、耕地变化情况及分析
(一)耕地减少去向分析
1、建设占用耕地情况
(本文“县土地利用工作报告”由 好范文、工作报告频道提供参考)
本变更调查年度建设合计占用耕地1630.5亩。其中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建设实际占用耕地366.8亩, 其中建制镇占用耕地263.7亩,农村居民点占用耕地75.7亩,独立工矿用地占用耕地27.4亩;本年度批准本年建设占用耕地198.5亩,其中建制镇占用耕地189.6亩,独立工矿占用耕地8.9亩;本年度批准本年未建设占用耕地1007.9亩,其中建制镇占用耕地389.0亩,农村居民点占用耕地46.0亩,独立工矿占用耕地572.9亩,公路用地占用耕地10.5亩;本年度未批先建占用耕地面积为57.3亩,其中建制镇占用耕地6.8亩,农村居民点占用耕地39.6亩,独立工矿用地占用耕地10.9亩。建设占用耕地主要是随着我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需要,不可避免的占用。
2、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情况
20xx年度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2086.8亩,分布在我县始*,调整为果园。发展效益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其它减少
20xx年度我县其它减少耕地5.4亩。
(二)耕地增加来源情况分析
1、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及土地复垦是我县20xx年度耕地增加的重要来源,20xx年我县土地开发增加耕地546.4亩,土地整理增加耕地1060.2亩,土地复垦增加耕地247.4亩。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及土地复垦对应项目和增加耕地见附表1。
2、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情况。20xx年度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33.7亩,分布在我县街头镇。
三、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分析
(一)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未利用地情况
1、本变更调查年度建设用地年内增加2243.6亩,其中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分别为2100.5亩和131.4亩,在农用地中,建设占用耕地1630.5亩,园地313.0亩,林地73.3亩,其它农用地83.7亩;在未利用地中,建设占用未利用土地93.3亩,其它土地38.1亩。
2、20xx年省厅下达我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为:新增建设用地1060亩,其中农用地799亩,耕地566亩。本年度批准本年建设新增建设用地262.4亩,其中耕地198.5亩,全部在2006年1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内批准,其中使用2006年计划指标报批46.9亩,其中耕地45.9亩,使用2006年土地整理折抵指标报批215.5亩,其中耕地152.6亩;本年度批准本年未建设新增建设用地1210.6亩,其中耕地1007.9亩,其中使用2006年土地整理折抵指标报批154.5 亩,其中耕地137.0 亩,使用20xx年计划指标报批357.6亩,其中耕地260.8亩,使用20xx年土地整理折抵指标报批300.8亩,其中耕地270.4亩,使用20xx年建设用地复垦指标报批397.7亩,其中耕地339.7亩,使用今年省厅下达我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报批(包括20xx年计划指标和20xx年土地整理折抵指标报批)的新增建设用地为658.4亩,其中耕地531.2亩,与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1060亩,其中耕地566亩计划相比,本变更调查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远小于下达计划数,其中的耕地略小于计划数,年度农转用计划执行较好。
8pt">
(二)新增建设用地按《土地分类(试行)》细化调查的二、三级土地分类分析1、20xx年度新增建设用地2231.9亩,其中商业服务业用地48.5亩,工矿仓储用地1779.6亩,公共建筑用地37.9亩,住宅用地365.9亩。在本年度新增建设用地中,其中建制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分别是1363.7亩、181.4亩和686.8亩,在建制镇用地中的商业服务业用地42.9亩,工矿仓储用地972.7亩,公共建筑用地32.8亩,住宅用地315.3亩。在农村居民点中的工矿仓储用地125.7亩,公共建筑用地5.1亩,住宅用地50.6亩。在独立工矿中为商业服务业用地5.6亩,工矿仓储用地681.2亩。
2、20xx年度新增建设用地2231.9亩,同期我县GDp由71.5亿元增至8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新增建设用地带动经济发展明显,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有所加强,土地产出有较大提高。
四、耕地总量平衡、占补平衡及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一)耕地总量平衡情况
随着土管法的实施,耕地总量平衡、占补平衡作为对各级政府以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县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落实年度土地开发整理任务,在工作中加大了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力度,并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扶持,充分发挥涉及土地开发整理的乡镇和村的积极性。台州市国土资源局确定到20xx年末我县耕地保有量为39.74万亩,根据本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我县20xx年末耕地面积393795.5亩,加上可调整地类3627.2亩,二者相加397422.7亩,略高于上级确定的耕地保有量。
(二)占补平衡情况
根据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我县20xx年建设占用耕地1630.5亩,20xx年土地开发增加耕地546.4亩,土地整理增加耕地1060.2亩,土地复垦增加耕地247.4亩。合计补充耕地1854.0亩,扣除调剂给路桥区土地整理折抵指标200亩外,大于建设占用耕地量为23.5亩,确保了全县的耕地占补平衡。我县耕地占补平衡的主要做法是利用计划指标报批建设用地的根据土管法确定的“占一补一”原则,通过落实土地开发项目来完成,使用*县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土地复垦指标的在土地整理、土地复垦项目完成后,做到先补后占。
五、未利用地改变为耕地情况分析
未利用地改变为耕地面积569.7亩,其中改变为灌溉水田124.5亩,旱地445.2亩。
六、其它说明
*县土20xx年全县总面积做到分乡镇处理,2006年变更调查与更新调查差别的7384.2亩有林地在分乡镇时统一在平桥镇中扣除。
七、有关政策、措施和建议
1、要将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变突击性的工作为经常性的日常地籍管理,10月底进行校核、汇总、统计。
2、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库、变更工作,并在经费上予以保证。
3、建立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台帐制度,并落实专人管理,保证变更调查工作的连续性。
4、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加强业务指导。
第二篇:杭州市区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报告
杭州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项目
工 作 报 告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 二○○八年十一月
区民政部门盖章确认的勘界成果图,以及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项目技术要求、技术方案等文字成果。
通过调查,一是摸清了市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据调查统计,市区土地总面积1059463亩,其中耕地150845亩,园地29888亩,林地155287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93109亩,交通运输用地74193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4659亩,其他土地1483亩(详见附表)。二是更新了国土资源基础空间数据。在农村土地调查过程中,通过对农转用审批数据的整理,并将所有数据成果录入数据库,更新并丰富集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审批和土地权属为一体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土地管理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主要做法
本次农村土地调查工作大致经历了前期准备、外业地类调查和权属调查、内业处理、成果检查汇总验收四个阶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方案。为保证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研究土地调查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设立以市局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二调办”),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及实施;并在二调办中专门设立了农村土地调查项目组,确定专门人员具体抓项目的实施、进度和成果质量。项目组制定并下发了《关
量,对数据成果进行了全面内业检查,并对批而未用及补测图斑等重点图斑进行了外业核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如线划影像位移整体普遍性问题,则要求作业单位进行全面系统整改。对于成果中地类、权属认定问题,则及时与作业单位进行探讨制定原则并要求按原则进行修改。三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地类、权属等方面的认定问题,及时召开会议研究,提出处理意见,以会议纪要形式发到调查人员及检查人员手中,及时为调查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三、几点体会
农村土地调查政策性强、技术性强,且要求高,要做好农村土地调查,主要有以下工作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农村土地调查工作的前提。农村土地调查是摸清土地家底,是满足国土资源管理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措施。我局党委高度重视这项基础工作,保证了人员、经费的到位,为本次农村土地调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专题听取汇报研究土地调查工作,并将这项工作列入2008国土资源管理重点工作来抓,先后召开三次会议进行部署、发动,统一各分局的思想,从而保证了农村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土地调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管理是做好农村土地调查工作的关键。在此次调查中,我局在项目管理模式、工作模式等方面与以往相比有较大的突破:一是管理模式创新。在工作管理上,以“工作创新、质
2、全面分析市区土地利用状况,进一步加强与其它涉及调查成果应用部门的联系,确保成果在日常土地管理工作及其它部门中的应用,为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及其他政府部门提供数据支撑。
3、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和及时监测制度,保持调查成果数据现势性。
二00八年十一月七日
第三篇:2010 年土地利用及耕地保护工作报告
灵台县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〇年土地利用及耕地保护
工作报告
市国土资源局:
2010年我县土地利用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市县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正确处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规范建设用地管理,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工作,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有余,有力的保障了全县建设项目用地,完成了目标责任书签订的工作任务。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土地利用工作
1、规范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程序。今年以来,我县的房地产继续在升温,房价稳中有增,为了缓解住房供需矛盾严峻的局势,县局及时盘活国有建设用地,充分利用闲置的国有土地和未利用土地,及时向市场提供住房用地,有效地缓解了住房用地过于紧张的现状。在住房供地上,我们始终严格遵守国家的规定,首先是审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不符合的一律不予供地;其次是优先保正保障性住房用地,保障性住房供地总面积必须占供地面积的70%以上,而实际中,我县的保障性住房用地占到了73.5%,完全符合国家的规定。全年共出让土地6宗共计184.7亩,收缴土地出让金
1.33亿元。
2、依法依规征地,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今年,落户我县的国家省市项目较多,用地需求量较大,加之房地产的不断升温,给土地市场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形势,在报经县政府批准的前提下,县局在什字和县城南收购储备土地121亩。在征地工作中,严格按照市县有关征地规定,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认真履行职
责,抓好对征地补偿方案的审查工作;征地程序依法执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和听证制度;并深入基层调查,通过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听取被征地农民的意见,严格落实土地征收管理法律法规,依据《征地统一年产值补偿标准》计算征地补偿费;在征地补偿费发放过程中,采取直通车的方法,及时足额把补偿费兑付到农民手里,对付征地款1579万元。防止补偿费坐上“二路车”,切实维护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对失地农民按政策进行安置、培训318人(次),帮助再就业42人。
3、及时报批建设用地,为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年内,对所征收的土地及时上报审批,上报审批用地199.34亩,及时足额上缴耕地开垦费132.9万元、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186.07万元。通过土地审批快速通道,从上报预审、先行用地、供地等关键环节入手,及时为邵寨煤田、汽配城、皇甫谧制药厂改扩建等扩内需项目提供建设用地575亩,为保障性住房提供用地118亩,同时在集体建设用地指标非常吃紧的情况下,积极向市局争取指标240亩,为397户无宅基地农户和“7.23”特大洪灾无家可归的203户群众批复了庄基指标,解决了民忧,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用地保障。
4、严格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业务 工作。一是按照省市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报批资料,力争做到文件表述和建设项目报批审查意见文字叙述详尽准确无误,“一书四方案”表格内容的填写规范,表内各项数据、地类和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打架,提交的图件和附件材料都符合要求。二是加强了土地批后监管工作,按要求及时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里上报了有关土地供应数据,对各类项目的建设用地进行跟踪管理,使出让的每宗土地发挥了应有的社会效益,防止了囤积、炒地皮等事件的发生。三是根据市局土地利用科的要求,按时上报了有关建设用地方面的各类报表。四是建立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台账。
二、耕地保护工作
1、落实基本国策,加大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为了更好的保护基本农田,坚守耕地红线,今年,县局重点制定完善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等8个制度,编印了《灵台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必读》,做到保护耕地有章有据可循。完善了县、乡、村、社四级监察网络机构,聘请村级协管员184名,社级信息员1429名。层层签订保护责任书3618份,同时按照“七有”标准,新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村13个,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制度。同时,给13个示范村的农户统一定制了基本农田保护资料袋,填发了明白卡和宣传资料,建起了高标准工作室,完善了土地统计台帐,绘制了基本农田保护示意图,在新建的13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村村部附近制作了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文化长廊2000多平方米,悬挂宣传横幅13条,沿村道书写固定性标语46条,发放宣传资料4000多份,通过宣传,真正让群众认识到保护耕地的急迫性,由原来政府和业务部门强制保护转化为现在群众自愿保护,为其他乡(镇)、村的基本农田保护树立了一个样板。通过这些措施的严格落实,至目前,全县耕地保有量为79.39万亩。同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和面积,确定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8.94万亩。
2、开展土地复垦整理,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有余。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按照占一补
一、先补后占及占用与补充耕地质量相当的原则,认真开展了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通过合理规划、多方联动、挖掘潜力、加大自身投资等方式方法,积极组织朝那、中台、邵寨等乡镇实施占补平衡项目建设,共复垦整理土地面积384亩,净增耕地223亩,完成投资96万元,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有余。
3、抓主抓重,做好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更新和产能核算工作。
按照《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全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和产能核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根据《甘肃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技术方案》、《甘肃省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调查与评价实施方案》、《甘肃省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案》,自今年3月份开始,我局与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密切合作,开展了全县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和产能核算工作。整个工作经历了组织准备、分等更新和资料收集、数据入库、初步成果完成、成果自查与整理五个阶段,现已全面完成了灵台县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及产能核算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市级预检。
第四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各级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今后一段时期内(通常为15年)土地利用的总安排。
简介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进行合理配置,首先是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进行配置,其次在农业与农业内部进行配置,如在农业内部的种植业、林业、牧业之间配置。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还明确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因此,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宏观土地利用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对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利用以及土地开发、整治、保护所作的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根据我国行政区划,规划分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和乡(镇)五级,即五个层次。上下级规划必须紧密衔接,上一级规划是下级规划的依据,并指导下一级规划,下级规划是上级规划的基础和落实。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件、规划图件及相应的附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制度。
相关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条规定了土地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2、在2009年1月国土资源部会议审议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还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规划内容、审查和报批等项作出明确规定。
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
第九条 依照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确需征收房屋的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经过科学论证。
详细介绍 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各级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今后一段时期内(通常为15年)土地利用的总安排。其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数量、质量、区位),具体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
土地资源配置是指对土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部门之间(用途之间)数量、质量、区位的分布状态。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是构成土地资源配置的四项基本要素。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一章第四条和第三章的规定,我国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省、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别由各级人民政府编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所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从全局的和长远的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对土地利用、开发、整治、保护等方面所作的统筹安排。圈内: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大多数建设项目必须使用圈内土地。
圈外: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土地,能源、交通、水利、军事项目可以使用圈外土地。
审批权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①省级、省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审批;②除此之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其中,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政府授权设区市的市政府批准;③浙江省省级及杭州市、宁波市、台州市等长三角城市均需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其他市级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报批土地占用基本农田的乡镇规划报省批准,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报本级地级市批准);④设区的城市郊区的乡镇(包括街道办事处、农场)、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和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的批准,其他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的内容
1.是否充分体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要求。
2.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土地利用控制指标是否落实。3.各类用地协调较好,布局合理,土地利用结果调整依据是否充分,调控措施是否可行。
4.土地利用分区是否科学,合理。
5.非农建设用地指标分解与各类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是否紧密衔接,控制到位。
6.耕地占补平衡挂钩措施是否得到落实。
7.规划文本,说明和专题研究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8.规划图内容是否全面,编绘方法是否正确,图面是否清晰。
9.采用基础资料是否准确,可靠。局部修改
局部修改规划必须符合以下条件:A、国务院和省政府已批准行政区划调整的;B、国家和重大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及国家军事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涉及基本农田的;C、国防、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环保、城市和省级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农副产品出口加工、重大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用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但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D、建设项目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指标已预留,但由于选址未确定、没有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或已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但实际位置需作调整的;E、建设项目符合符合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机动指标条件的;F、建设项目用地符合国家供地政策(与产业政策基本相符),全部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非耕地的;G、对市、县(市、区)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城镇建设项目,确实无法在现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在县(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完成后,可以申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一般一年只能提一至两个项目,项目类型没有限制);H、国家和省重大基础建设的拆迁安置、抢险避灾安置和下山脱贫安置用地,确定无法在现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的(先用后批)。
规划组成
(一)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二)规划背景与土地供需形势分析;
(三)土地利用战略;
(四)规划主要目标的确定,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总规模、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安排等;
(五)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分区、建设用地管制和节约集约用地的优化方案;
(六)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与保障措施。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前款规定的内容。
规划目标 1)总目标 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即三个效益的统一。
2)具体目标
是总体目标下的子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体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的供给状况、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和土地利用战略的研究成果,提出规划年所应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
规划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土地供给量预测 3.土地需求量预测 4.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 5.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6.土地利用分区
7.确定实施规划的措施。规划任务
①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是土地利用宏观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土地利用宏观控制的组要依据。
②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时空上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以保证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防止对土地资源的盲目开发。③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
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不同级别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内容上有所区别,市以下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明确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国务院批准的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通过充分协调和综合平衡,提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即确定规划目标年各类土地面积和布局。其中,耕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城镇用地面积5项为控制性指标。
国务院批准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5项控制指标为:到2010年,全市耕地减少量即建设占用耕地量不得超过9333.3公顷;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不得少于9333.3公顷;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2.46万公顷(637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35.67万公顷,占耕地保有量的84%;城镇用地总面积控制在270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合肥市中心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0平方公里以内。
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根据法律法规,制定配套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及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通常的实施措施包括:制定计划、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严格农用地转用审查、严格城市、镇、村建设规划审查,指导农业结构调整。
编制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要求;
3、土地供给能力;
4、各项建设对土地需求;
5、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
1、调查研究
摸清土地家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土地供需分析。
2、编制规划方案,形成规划文本、图件。
3、审批。
国务院审批全国、省级、省会及大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政府批准除国务院审批外的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点
1、整体性
2、长期性
3、战略性(研究用地的供需平衡)
4、控制性(下一级受上一级的指导和控制,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上一级的反馈)
第五篇:土地利用计划
土地利用计划
第1篇:土地利用计划
土地利用计划,是指国家对计划内新增建设用地量、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具体安排。它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措施,是当年新增建设用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耕地开垦、土地整理审批的依据。
一、土地利用计划的管理原则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切实保护耕地
特别是基本农田;
2、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以土地供应引导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3、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
4、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5、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6、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二、土地利用计划的内容
土地利用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土地开发整
理计划指标、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等。
1、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包括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及耕地指标。它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供地政策和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确定。
2、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包括土地开发补充耕地指标和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指标。它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建设占用耕地、实现耕地保有量目标等情况确定。
3、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它依据国务院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确定。
三、土地利用计划的执行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
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提出本地的土地利用计划建议,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将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解,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下达。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行指令性管理,不得突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城镇村建设用地指标和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独立选址的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得混用。没有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擅自批准用地的,或者没有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计划指标擅自批准农用地转用的,按非法批准用地追究法律责任。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应当不低于土地开发整理计划确定的指标。
土地利用计划一经批准下达,必须严格执行。因特殊情况需增加全国
土地利用计划中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按规定程序报国务院审定。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超过当年下达计划指标的,扣减下一相应的计划指标。
第2篇:土地利用计划
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土资源部有关通知规定,按照统筹保发展、保资源、保民生、落实差别化管理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编制了20XX年江苏省土地利用计划,经省政府同意,下达各地执行。
一、国土资源部下达我省20XX年土地利用计划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为27。09万亩,其中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22。26万亩,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7。805万亩。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中,省级及以下独立选址重点项目建设占用耕地5。67万亩,城镇村建设占用耕地12。135万亩。
用于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及中央军委、解放军各总部批准或核准的独立选址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农用地和耕地转用建设用地指标,由国土资源部在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时直接核销。
补充耕地计划为26。1万亩,其中补充耕地义务量22。845万亩,增加补充耕地任务量3。255万亩。
新增建设用围填海计划为2。1万亩。
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根据20XX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要求,继续对保障性住房用地给予重点保障,对我省报国务院批准批次用地的9个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指标在报批建设用地时由部审定并直接安排;其他4个城市和县的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指标,由省在下
达的计划指标中先行安排,年内根据具体落实情况报部核销。
二、全省20XX土地利用计划分配方案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根据计划分配原则,对省级及以下独立选址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按照“前期审批手续齐全,勘测定界完成,确属年内开工建设”的要求,按项目分批安排到各市、县,重点保障省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省预留少量城镇村新增建设用地机动计划,主要用于重大产业项目“点供”、重大民生项目和考核奖励。其余城镇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12。281万亩,其中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计划9。6万亩、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计划7。63万亩,按照地区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集约利用和供地率、耕地保护等情况,经测算平衡后,分配到各市、县。
补充耕地计划。根据各地近年来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情况,结合各地规划期内可补充耕地的土地后备资源和各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库情况,按补充耕地量、补充耕地义务量、增加补充耕地任务量下达给13个省辖市,县补充耕地计划由省辖市分解下达,报省厅备案。
建设用围填海计划。根据《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规划纲要》安排的20XX-2016年我省沿海滩涂围垦各围区建设用围填海规划,按沿海三市所占比例,将国家下达我省的建设用围填海计划中的1。8万亩分解下达沿海三市,省留3000亩机动。
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根据省政府年初确定的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和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我厅已于今年3月初编制下达20XX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增建设用地计划12922亩,其中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10368亩,新增建设占用耕地8437亩。该项计划包含在下达给市县的城镇村计划范围内。
三、20XX土地利用计划使用要求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切实发挥土地利用计划的管控作用。20XX年是我省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一年。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扩内需、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任务繁重,土地管理面临更多新情况新问题,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各地要认真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正确处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省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紧紧围绕“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稳定增长与调整结构,按照“严控
总量、优化结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切实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控,努力推进计划的差别化和精细化管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计划,保障科学发展用地。各地要按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从严从紧投放建设用地计划,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一要统筹安排。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新增围填海用地和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等工作,统筹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用地。二要突出重点。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用地,重点保障“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继续对农村建设用地实行计划指标单列,各地计划指标安排量不得低于下达给当地
用地计划总量的3-5%。严禁向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供地,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三要节约集约用地。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用地标准和定额管理,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盘活力度,清理查处并积极推进闲置土地利用,切实提高用地效率。完善重大项目用地计划“点供”办法,提高“点供”门槛,重点保障省以上重大产业项目用地,继续实行省与市县配套安排“点供”用地指标。
加强土地利用计划执行监管,增强计划执行力。实行土地利用计划的全程管理,确保批地和用地都控制在计划范围内。严格建设用地报批审查,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建设项目,不得申报、安排计划指标,保证计划指标合理使用。各市、县要及时做好计划安排使用的登记统计,落实计划安排使用络直报制度,实时监控计划执行情况。加强计划执行考核,全面落实
计划指标奖罚,提高计划的约束力,确保计划有效执行。
第3篇:土地利用计划
为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范土地市场,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关于制定20XX土地供应计划的通知》湘国土资办发[20XX]9号精神和我市20XX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制定本计划。
一、计划指标
总量
20XX年土地供应总量控制在2455。38公顷左右,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419。4公顷以内,鼓励和引导利用存量建设用地20XX。98公顷左右。
用途结构
在20XX年土地供应总量中,基础设施用地1320。1公顷;工业仓储用地596。4公顷;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行政办公用地187。08公顷;住宅用地239。1公顷,其中:廉租住房及经济适用住房类用地47。6公顷,其他商品房用地175。4公顷;商服用地87。9公顷。
空间布局
城区内功能核心区的土地供应量不高于全市土地供应总量的20%,其他地区土地供应量不低于全市土地供应总量的80%。
二、土地供应导向
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共服务、环境建设的土地供应,提升城市运行和服务水平,保障城
市新型工业化的顺利进行。
优先保证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市政、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土地供应,重点抓好岳常、随岳、岳谭、岳长、岳汝等高速公路;全力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和环境建设的土地供应,引导中心城内的优质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向全市范围辐射,配合城市东扩进程,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综合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支持洞庭湖风光带三期、巴陵广场、环南湖旅游走廊等精品旅游休闲项目建设。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供应应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用地标准,严禁擅自改变用途。
优化住宅用地供应规模和结构,增加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
住房的土地供应。
增加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其他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土地供应,保证其供应量不低于住宅用地供应总量的30%。保障建设收购21。8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市区政府集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6万平方米及其他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合理引导住宅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继续禁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供应;严格限制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低于1。0、单套住房建筑面积超过140平方米的低密度、大套型住宅项目的土地供应。
支持各市、县、区工业园区的产业用地供应。
重点支持岳阳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汨罗再生资源产业,云溪精细化工,岳阳县生物医药、陶瓷,华容纺织、光伏,临湘陶瓷、水泥,湘阴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土地供应,以高技术产业和岳阳本地特色产业带动城市新型工业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突出土地供应“有保有压”的原则,限制一些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工地,从而达到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换代,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排污强度的目的。
支持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土地供应应适当由中心城区向远郊区县倾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土地供应,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计划的执行
计划指标
本着“全市统筹、区域协调、分类指导、保障重点”的原则,20XX土地供应计划指标分两类:市本级指标用于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和其他基础设施、科教文卫体及行政办公用地供应;区县级指标用于本市工业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和及其他产业发展用地供应。
计划实施
一是本市土地供应计划公布实施后,依据计划落实各季度拟供应的住宅、商服、工业仓储和其他产业的地块,市本级土地供应由市国土资源局、发改委、规划局按分工落实到项目,向社会公布。其他各市县区的土地供应计划由其人民政府组织落实。
二是市国土资源局、发改委、规划局应主动加强市政府相关部门协作,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对列入计划的项目加快审批,分步实施。
三是各区人民政府充分发挥实施土地供应计划的主体作用,加强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协调,及时沟通协调,研究解决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计划的实施。
四是市国土资源局、发改委、规划局协调建立计划的跟踪、协调和监督机制,定期向市政府报告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解决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对因特殊原因影响供应计划安排的,应及时会同相关部门做好计划调整工作。
五是市国土资源局、发改委、规划局及时总结计划执行情况,并对区县土地供应计划的组织、工作绩效和计划实
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区县本内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的落实情况和违法违规用地情况,形成综合意见上报市政府并纳入市政府考核区县工作的指标内容。对计划执行好的区县在下一的土地储备计划的新增指标上给予倾斜,对于计划执行不好的区县相应扣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