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信用加速企业人事管理转型升级

时间:2019-05-15 00:3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业信用加速企业人事管理转型升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业信用加速企业人事管理转型升级》。

第一篇:职业信用加速企业人事管理转型升级

职业信用加速企业人事管理转型升级

职业信用是职业人在职期间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等相关内容的综合权威表现,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作为国家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最大的职业信用管理领导者,中国职业信用管理平台率先研究出国内首个职业信用管理模式,将社会诚信文化融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实现了企业诚信人才管理的信息化,极大满足了企业现代人事管理的需求。

据了解,职业信用同时也是作为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可供判断和操作的有效工具,企业的诚信文化口号化现象比较凸出,内部人才的职业信用风险无法进行有效预防,人才招聘成本以及人才诚信风险日益加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预算逐年提升,日渐形成的恶性循环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90后逐渐步入职场,90后员工的管理难题也正困扰着企业的HR人员,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90后员工离职率高达30.6%,高出平均水平5%。90后员工的高离职率也加大了企业人员的置换成本,让许多企业感到措手不及。

中国职业信用管理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云端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跨行业职业信用信息的互通互联,在此基础之上帮助企业建立员工的职业信用档案,实现员工的职业信用档案的记录和管理,解决企业对人才信用风险的预警难题的同时,通过员工奖惩信息的联动模式,激发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引导员工建立正确的职业规划,降低在职员工恶意跳槽、泄露企业商业秘密、员工贪污受贿等损害企业利益的事件几率。企业无需承担高额的软硬件服务费用,无需担心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故障问题,无需担心与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兼容与否,平台为用户提供可靠权威的职业信用管理系统,并可辅助现有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更好的发挥其管理功能。

有专家指出,中国职业信用管理平台所开创的职业信用管理模式,改变了目前企业传统的人才管理方式。从员工的“被动管理”到员工“主动参与”的实现方式转变,以“人才”为中心,连接与“工作”相适应的契合点,将人才的职业信用操守与企业发展、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有机联系起来,既满足了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需求,也加快推动了国家社会诚信建设的步伐。

据悉,中国职业信用管理平台是国内最早探索职业信用管理的先行者,立足于打造国内最大的职业信用管理平台,以职业信用档案为核心服务,面向各类型企事业单位、院校教育培训机构、职业人等提供权威专业的职业信用解决方案。目前该平台企业用户数量累计超过6万家,职业人注册数量突破600万,广泛覆盖服装、机械制造、IT软件、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基本形成了多行业人才信用信息的互享联通,有效打破了目前行业人才诚信信息的封闭局面。

第二篇:光芒:用文化铸造企业魂魄 加速转型升级

文化源远流长,内涵隽永。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浪潮中,企业需要用什么价值观来引导发展?什么文化可以更好地促进转型升级?——

光芒文化:铸企业魂魄 促转型升级

近日,由靖江市企业家协会与光芒集团党委联合编印的《光芒文化的塑造与创新》读本向全市上千家企业和政府部门发行。这本书主要是用光芒集团打造企业文化的典型经验,给其他企业以学习和借鉴,用文化凝聚力量、引领发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光芒集团能在竞争如林的厨卫家电、新能源行业大洗牌中挺立市场,稳健发展,充分说明: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靖江市企业家协会秘书长薛汉根评价说。

以党建文化引领企业文化

谈到企业文化,一些企业采用的或是西方式文化,或是家长式文化,或是军队式文化„„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中国企业需要用什么样的文化来指引企业发展?光芒集团有自己的黄金法则。

早在2000年,光芒集团党委就确立了光芒文化建设的“五项黄金法则”,即:“党建引领原则、服务发展原则、凝聚员工原则、传承创新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其中,将党建引领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法则。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发展的方向,优秀的文化就是生产力!”光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朝洪认为,企业要结合时代要求以及企业实际,塑造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文化。党建文化是中国共产党90年发展经验的宝贵结晶,也融合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多年来,光芒集团始终坚持以党建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形成了以“人本文化、家国文化、和谐文化、诚信文化、品牌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基因,延展成企业使

1命、企业精神、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等理念体系,为企业发展明确了科学的方向和目标,企业发展迸发出活力和激情。

去年,光芒集团销售同比增长31.2%,连续八年以30%以上的幅度递增。其中,太阳能新能源产业在经济形势严峻、行业增长乏力的形势下,实现了46.8%的增长,成为同行中增幅最大的明星企业,企业先后荣获“中国家电行业最具投资价值品牌”、“首届江苏紫金奖-25年最具成长力品牌”、“中国百佳最具文化价值品牌”等。

文化软实力要产生硬效率

企业文化不是空中花园,也不仅是挂在墙上的口号、标语。

范朝洪认为,“企业文化是软实力,软实力更要产生硬效率!让文化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每个细节中,融入员工的灵魂中,就能更好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正所谓无往不胜文化力!”

2010年,光芒研发理念由“科技创新”升级变为“科技领先”。两字之差,却揭示着企业战略思想的重大提升——不只进行科技创新,更强调创新的成果,要从优秀走向卓越,在业内居于领先水平。

理念的转变让企业迸发强大活力。光芒研发团队瞄准行业前沿技术,加快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产品向“智能化、变频化、人性化、时尚化”升级。目前,企业与北京机械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东南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项目,取得了很多创新成果。

在光芒产品展厅,厨卫家电销售总经理薛治利介绍,“去年,我们开发出国内首套变频厨卫家电,实现了变频技术在油烟机、灶具、热水器产品上的应用,填补了行业的空白,可以实现节能33.5%,很受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光芒厨电高端产品的销售占比达到了42%,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是我们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最新成果”,光芒太阳能总经理马巍菲

指着车间正在包装的产品说,“这是国内首台内置式强制循环阳台壁挂太阳能系统,一台产品申报9项专利,其中4项发明专利,热效比普通产品提高了21%,被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评定为建筑节能重点推广产品。”

据介绍,该产品继拿到南京4600套的订单后,去年10月,又一举中标国家保障住房工程,赢得6000套的巨单,企业并与万科、碧桂园等“房产大鳄”达成工程合作协议,工程订单增长了112%。

为了满足市场激增的供货需求,光芒集团加快了产业布局,老生产基地加快设备升级,同时加速新生产基地的建设。企业投资1亿元的四川绵竹新能源基地,目前正在紧张的建设中,6月份就要正式投产,届时产能将会实现翻番。

文化魅力凝聚八方英才

只要你能,舞台就跟着你延伸!这是光芒的人才理念。

范朝洪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引擎,企业要想青春永驻,就必须培育新生力军。过去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今做好企业要‘一方水土养八方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光芒1500名员工中,有35%来自浙江、四川、河北等外地。在人才流动频繁、招工困难的今天,光芒如何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

2000年以来,光芒集团连续十几年设立人才培养基金,每年出资选送数十名员工到高校学习,至今已有200多名大专、本科、硕士、MBA等员工学成归来。先后有168名中层干部被送到北京或上海的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养特训,每年的培训费用近300万元。

在去年的年终表彰会议上,光芒青年技工杨义军领到了2万元的“三创”奖金,这是他正常工资、奖金之外的又一项“特殊奖励”。当天共有来自基层一线的218位职工领到该类奖金。这得益于企业开展的“创新、创优、创效”建议活动,光芒集团“请”员工有偿献计献策。2011年共收到368条建议,正式实施212项,节约效益180余万元,又拿出1/3被奖励给提出和参与项目实施的员工。

目前,这样活动已经演变成全员性的创新活动。

文化体现在细节上,融化到人心中。每年中秋节晚上,光芒高层都会陪外地员工吃团圆饭;企业为大学生提供伙补、婚补、房补;除了国家规定的“大医保”,光芒还建了个“小医保”,让员工同时享受两种医保;光芒每年提供约30万元的文化活动经费,在重要节庆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国内知名企业文化专家陆元彬认为,“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人心建设,在我走访的几百家企业中,光芒团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很高,根本原因在于光芒文化已经内化于员工心中、固化于企业制度中、外显于组织行为中!”

“打造优秀文化,铸造企业之魂”,《光芒文化的塑造与创新》一书开篇就用这句话来阐述光芒文化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文化为魂、落地有声”,或许这正是光芒37年始终保持青春活力的重要奥秘吧。

采访结束时,范朝洪董事长表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发展会面临新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产品与技术最终都会被淘汰,但是企业有了优秀的文化,就有了魂魄,这样才能够指引企业在经济浪潮中稳健前行。(孙雷)

第三篇:企业转型升级发言稿

企业转型升级发言稿

企业转型升级发言稿1

一、求变寻出路

1.是车头向下,迅速占领城乡市场。

2.是开行校园直通车。

3.是开通机场专线、旅游景点专线、大型农贸市场专线。

4.是发展厂包车、校车。

5.是销售土特产、农产品、生活必需品、旅游文化产品等,每年,我们每个公司都有4000万到9000万人次的旅客、游客流量,我们完全可以做跨界经营,将车厢变成超市、商场,将旅客、游客变成消费者,用视频介绍商品,用批量拿到最低的价格,用销售提成鼓励车站的服务员、驾驶员、包括管理人员。

6.是将即将多余出来的车站站房设施向购物、娱乐、文化、电子游乐等项目发展成为综合体,形成城市居民来往的消费中心,特别是晚上和夜间能够营业。七是尽快发展汽车后服务市场。私家车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商机,老百姓急需的是,能有一个良好的品牌、超值的服务和合适的价格,如果“龙捷快修”足够好的话,建议尽快在全省复制。

二、求进找客源

从旅客需求和体验着手,对我们提供的出行产品进行深度变革。一是快速放大定制客运、城市拼车和机场接送。途径上,首选是增加自备车,形成大面积的覆盖,同时,要着手研究如何将社会车辆运力吸引进来,实现规模化经营;其次是平台的建设和推广,要让老百姓知晓并且做到首选,营销上要下功夫。二是果断的向旅游方向发展。站运游项目,由于投入最少、产出较快、风险可控,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专业运输企业在信誉、站场、车辆、员工等方面的优势,特别是高铁开通和航班增加后,出行时间大为缩短,旅游更为可以实施。具体的重点工作是:通过加大奖励幅度,让营销的员工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形成主动销售。积极与优势企业合作,选择最优的线路、最惠的价格、最好的服务和最高的返利,包括与全省同行和地方旅行社的合作,形成既有成品线路,也有散客行程,真正做到所有出行的游客全部能接洽,在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尝试联手发团。想方设法提升现有旅行社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精选从业人员,内招外引,解决人才紧缺和人手不足问题。进一步做细和做精定制旅游,让参加定制旅游的旅行家们真正感受到来我们的旅行社是真正的物有所值、值得信赖。推广和扩大窗口出售景区门票,满足自由行游客的需求。探索自驾游、研学游、户外拓展和学生夏令营等,延伸旅游产业链。针对旅游景点,在共赢合作的基础上,尝试承包、租赁、包销等,进一步扩展业务总量。内部经营和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从咨询、接待到出团、带团再到售后、改进,在流程上规范,在制度上完善。在旅游品质提升方面,我们要着手研究目的地旅游,提高出游的体验度,向中、高端方向发展。

三、求新增效益

一是对于正在转型升级的新项目,在经营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上要有新突破、新尝试,通过设置经营者责任股,实行经营风险共担,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同步。二是重新调整内部的组织结构,收缩原有的车队经营体制,减少层级,减员增效。三是敢于否定自己,承认我们在新科技、新技术包括管理新理念方面的无能和无知,重新审视我们的经营战略、规划我们的系统设计,重新布局我们争取客源的用户渠道,我们所有营运的企业都要把架构重建提上议事日程。

最后,提几点建议:一是当下客运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在谋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也离不开行业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和鼎力支持,我们恳请省、市运管部门在政策扶持、行政审批、行业监管上继续给予帮扶,全省转型升级的文件能尽早出台,并能落实到基层,给予企业的实实在在政策能尽快付诸实施。二是随着客源的下降,我们的公司化也将面临调整甚至停运,建议相互对营的公司在经营方式调整之前能作有效的沟通,不能各自行事,各自为政,因为,在同一条线路上两个不同的经营方式会有很多的矛盾,经营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三是全省13家公司在今天的市场大背景下要共同面对新的境遇,相互信任,彼此合作,谋求共赢,向转型要发展,向升级要效益,而不能故步自封,只看眼前,甚至各霸一方,自行其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做得实才能有效益,在永久的利益下做永远的合作伙伴。我们坚信,客运主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行业主管的理解支持,有全省同行的抱团取暖,有付诸实施的有效手段,我们一定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

谢谢!

企业转型升级发言稿2

近年来,由于旅客运输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客运市场新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我们的专业客运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这两年,发运量和营收“双下降”已然成为新常态,公路客运的发展遇到了新的瓶颈,生产经营过程中许多困惑难以化解,如何不畏压力,不惧困难,迎接挑战,开拓创新已经成为我们专业客运企业必须直面和正视的话题。

一、危机已来临

1.是,高铁、动车的持续开通,加速公路运输企业不断的退出现有的客运市场,“高铁开行一条线,影响公路一大片”。高铁凡是已经开通的,我们沿线的超长途、中长途线路都被冲得“丢盔弃甲”“一片狼藉”。20xx年国家战略中的中国高铁网“四纵四横”即将建成,时间节点是20xx年。今年9月21号,京沪高铁开通,时速350公里,全程仅4:30小时,沿线的所有公路客运企业都受到了影响,无一幸免。

2.是,民航的快速发展,加快分流了公路运输企业超长途的客源,航站增加、航班加密、票价平民化,这些信息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现在,普通百姓出门乘坐飞机已经不再是奢侈行为。

3.是,网约车、顺风车超规模的.发展,率先抢占了市场。公路客运真正意义上的门到门、点到点这一显著优势被他们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我们的定制客运在规模、平台、价格、服务、及时、经营和管理方面还远远不及。

4.是,爆发式增长的私家车,大幅带走了我们原有的短途客源,市县之间、县县之间的客源日渐稀少。

5.是,个别地区黑车盛行,他们如入无人之境,非法侵占客运市场,欺行霸市,巧取豪夺,我们专业公司只能是“望车兴叹”。

6.是,实行旅客实名制购票和检票后,旅客历经“千难万险”走进车站,又无可奈何的走出车站,现在每天都在劝退,我们公司最多的一天劝退500多人。

二、效益在滑坡

车站客源流失,班车实载下降,班次逐步萎缩,运营成本增加,盈利空间趋窄,客运主业可以说是是岌岌可危,如果再继续等待,不能有效改变现状,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是每况愈下,捉襟见肘,甚至是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三、未来很担忧

担忧一:当前,运输结构调整对我们的影响还在持续过程中,并且随着高铁、动车的继续开通将会越来越明显,已经身处下降通道中的公路运输企业,其主业下滑的势头难以阻止,也无法控制。本月初,“闽南快运”厦门至泉州班线停运退出市场,多米诺骨牌已经开始倒下,或许下一个就是我们。江西长运变卖客运汽车站,说明车站已经不再是公路运输企业的核心资源。担忧二:客运企业当下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有的还相当糟糕,一些地区的行业监管是名不副实,真空的地段越来越多,真空的时段越来越长,特别是网约车、顺风车,基本是无人问津,至于黑车,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相反,经过审批的客运线路倒是越管越严,现在,我们申请的定制、旅游在审批上及其困难。这些情况使得我们的客运主业未来的路越来越窄,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担忧三,企业内部面对客运市场已有的影响和即将到来的更大冲击,依然是观念相当一部分还固守着“车进站,人归点”,依旧坐商行事,等客上门,毫无行商观念,观望的多,积极应对的少,等待的多,主动求变的少,再加上缺少适应市场的人才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等等,前景十分堪忧。

四、对策与建议

面对客运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唯有求变寻出路,求进找客源,求新增效益,如此,或许能有效稳住我们主业的脚跟。

企业转型升级发言稿3

近年来,由于旅客运输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客运市场新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我们的专业客运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这两年,发运量和营收“双下降”已然成为新常态,公路客运的发展遇到了新的瓶颈,生产经营过程中许多困惑难以化解,如何不畏压力,不惧困难,迎接挑战,开拓创新已经成为我们专业客运企业必须直面和正视的话题。

一、危机已来临

一是,高铁、动车的持续开通,加速公路运输企业不断的退出现有的客运市场,“高铁开行一条线,影响公路一大片”。高铁凡是已经开通的,我们沿线的超长途、中长途线路都被冲得“丢盔弃甲”“一片狼藉”。20xx年国家战略中的中国高铁网“四纵四横”即将建成,时间节点是20xx年。今年9月21号,京沪高铁开通,时速350公里,全程仅4:30小时,沿线的所有公路客运企业都受到了影响,无一幸免。

二是,民航的快速发展,加快分流了公路运输企业超长途的客源,航站增加、航班加密、票价平民化,这些信息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现在,普通百姓出门乘坐飞机已经不再是奢侈行为。

三是,网约车、顺风车超规模的发展,率先抢占了市场。公路客运真正意义上的门到门、点到点这一显著优势被他们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我们的定制客运在规模、平台、价格、服务、及时、经营和管理方面还远远不及。四是,爆发式增长的私家车,大幅带走了我们原有的短途客源,市县之间、县县之间的客源日渐稀少。五是,个别地区黑车盛行,他们如入无人之境,非法侵占客运市场,欺行霸市,巧取豪夺,我们专业公司只能是“望车兴叹”。六是,实行旅客实名制购票和检票后,旅客历经“千难万险”走进车站,又无可奈何的走出车站,现在每天都在劝退,我们公司最多的一天劝退500多人。

二、效益在滑坡

车站客源流失,班车实载下降,班次逐步萎缩,运营成本增加(人力资源成本连年增长、油气价格猛增),盈利空间趋窄,客运主业可以说是是岌岌可危,如果再继续等待,不能有效改变现状,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是每况愈下,捉襟见肘,甚至是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三、未来很担忧

担忧一:当前,运输结构调整对我们的影响还在持续过程中,并且随着高铁、动车的继续开通将会越来越明显,已经身处下降通道中的公路运输企业,其主业下滑的势头难以阻止,也无法控制。本月初,“闽南快运”厦门至泉州班线停运退出市场,多米诺骨牌已经开始倒下,或许下一个就是我们。江西长运变卖客运汽车站,说明车站已经不再是公路运输企业的核心资源。担忧二:客运企业当下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有的还相当糟糕,一些地区的行业监管是名不副实,真空的地段越来越多,真空的时段越来越长,特别是网约车、顺风车,基本是无人问津,至于黑车,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相反,经过审批的客运线路倒是越管越严,现在,我们申请的定制、旅游在审批上及其困难。这些情况使得我们的客运主业未来的路越来越窄,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担忧三,企业内部面对客运市场已有的影响和即将到来的更大冲击,依然是观念陈旧,相当一部分还固守着“车进站,人归点”,依旧坐商行事,等客上门,毫无行商观念,观望的多,积极应对的少,等待的多,主动求变的少,再加上缺少适应市场的人才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等等,前景十分堪忧。

四、对策与建议

面对客运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唯有求变寻出路,求进找客源,求新增效益,如此,或许能有效稳住我们主业的脚跟。

一、求变寻出路

一是车头向下,迅速占领城乡市场。二是开行校园直通车。三是开通机场专线、旅游景点专线、大型农贸市场专线。四是发展厂包车、校车。五是销售土特产、农产品、生活必需品、旅游文化产品等,每年,我们每个公司都有4000万到9000万人次的旅客、游客流量,我们完全可以做跨界经营,将车厢变成超市、商场,将旅客、游客变成消费者,用视频介绍商品,用批量拿到最低的价格,用销售提成鼓励车站的服务员、驾驶员、包括管理人员。六是将即将多余出来的车站站房设施向购物、娱乐、文化、电子游乐等项目发展成为综合体,形成城市居民来往的消费中心,特别是晚上和夜间能够营业。七是尽快发展汽车后服务市场。私家车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商机,老百姓急需的是,能有一个良好的品牌、超值的服务和合适的价格,如果“龙捷快修”足够好的话,建议尽快在全省复制。

二、求进找客源

从旅客需求和体验着手,对我们提供的出行产品进行深度变革。一是快速放大定制客运、城市拼车和机场接送。途径上,首选是增加自备车,形成大面积的覆盖,同时,要着手研究如何将社会车辆运力吸引进来,实现规模化经营;其次是平台的建设和推广,要让老百姓知晓并且做到首选,营销上要下功夫。二是果断的向旅游方向发展。站运游项目,由于投入最少、产出较快、风险可控,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专业运输企业在信誉、站场、车辆、员工等方面的优势,特别是高铁开通和航班增加后,出行时间大为缩短,旅游更为可以实施。具体的重点工作是:通过加大奖励幅度,让营销的员工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形成主动销售。积极与优势企业合作,选择最优的线路、最惠的价格、最好的服务和最高的返利,包括与全省同行和地方旅行社的合作,形成既有成品线路,也有散客行程,真正做到所有出行的游客全部能接洽,在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尝试联手发团。想方设法提升现有旅行社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精选从业人员,内招外引,解决人才紧缺和人手不足问题。进一步做细和做精定制旅游,让参加定制旅游的旅行家们真正感受到来我们的旅行社是真正的物有所值、值得信赖。推广和扩大窗口出售景区门票,满足自由行游客的需求。探索自驾游、研学游、户外拓展和学生夏(冬)令营等,延伸旅游产业链。针对旅游景点,在共赢合作的基础上,尝试承包、租赁、包销等,进一步扩展业务总量。内部经营和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从咨询、接待到出团、带团再到售后、改进,在流程上规范,在制度上完善。在旅游品质提升方面,我们要着手研究目的地旅游,提高出游的`体验度,向中、高端方向发展。

三、求新增效益

一是对于正在转型升级的新项目,在经营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上要有新突破、新尝试,通过设置经营者责任股,实行经营风险共担,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同步。二是重新调整内部的组织结构,收缩原有的车队(公司)经营体制,减少层级,减员增效。三是敢于否定自己,承认我们在新科技、新技术包括管理新理念方面的无能和无知,重新审视我们的经营战略、规划我们的系统设计,重新布局我们争取客源的用户渠道,我们所有营运的企业都要把架构重建提上议事日程。

最后,提几点建议:一是当下客运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在谋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也离不开行业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和鼎力支持,我们恳请省、市运管部门在政策扶持、行政审批、行业监管上继续给予帮扶,全省转型升级的文件能尽早出台,并能落实到基层,给予企业的实实在在政策能尽快付诸实施。二是随着客源的下降,我们的公司化也将面临调整甚至停运,建议相互对营的公司在经营方式调整之前能作有效的沟通,不能各自行事,各自为政,因为,在同一条线路上两个不同的经营方式会有很多的矛盾,经营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三是全省13家公司在今天的市场大背景下要共同面对新的境遇,相互信任,彼此合作,谋求共赢,向转型要发展,向升级要效益,而不能故步自封,只看眼前,甚至各霸一方,自行其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做得实才能有效益,在永久的利益下做永远的合作伙伴。我们坚信,客运主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行业主管的理解支持,有全省同行的抱团取暖,有付诸实施的有效手段,我们一定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

谢谢!

企业转型升级发言稿4

大家好:

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蔓延,慈溪市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措施,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转型升级不畏难,打好“保稳促调”攻坚战。一方面,政企携手,共度时艰,千方百计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充分利用金融危机中蕴藏的机遇,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慈溪市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向新兴工业化城市的跨越,初步构筑了具有慈溪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20xx年工业GDP、财政贡献和就业分别占全社会的59%、65.7%和60%,工业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区域经济持续回落,根本原因则是长期累积下来的素质性和结构性矛盾。一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产业高度化不足的态势。尽管我市产业块状经济带来产业配套能力强、配套半径短的优势,但是整体优势不强,产业链缺失,产品附加值不高,总体上处于产业链和利润链的低端,导致企业生产效益提升不快,对能源、原材料、劳动力价格的波动特别敏感,一旦丧失劳动力优势、价格优势,企业就会迁移。二是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市场结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冲击时间更早、范围更广、强度更大。目前我市外贸依存度高达80%,出口依存度高达70%,整个经济生产链条都与外贸紧密相关,与外部市场环境紧密相关。这既是慈溪的特色与亮点,又是弱点,因为一旦出口受阻,整个经济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自1992年以来,我市出口增幅年均保持在35%以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xx年一季度急剧下滑至19.3%,由此导致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深幅回落之势。今后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也不可能再依靠这样高速的出口增长来带动经济发展。三是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结构,对劳动力和融资等成本上升的承受能力不如以规模企业为主的地区。我市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虽有2103家,但普遍规模偏小,有带动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慈溪虽是浙江经济强市(县),却没有销售超100亿的企业,而江苏常熟市20xx年销售超100亿元的企业就有2家。慈溪企业的“狗群经济”,过去我们曾引以为豪,但从新形势的要求看,企业发展“多、小、散”的格局,开始制约经济增长质量和整体效率的提高,其内在的资源分散不集约、污染难治理、产业难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弊端正日益显现,必须从裂变走向整合。四是以低素质劳动力为主的用工结构,对社会管理和产业提升带来一系列问题,使产业难以从中低端向高端发展。慈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稀少,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不高,产业工人基本上由低素质外来人员构成,已成为一个典型的外来劳力依赖型城市。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在促进慈溪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对城市承载、环境和公共资源造成严重负荷,对社会稳定也带来严重影响。

从慈溪改革开放30年来工业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成千上万市场主体崛起,形成了千家万户办企业的地方特色。这一时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着重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获得资本积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中低端产品带动经济增长,依靠生态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形成了以外延扩张为主的经济形态。这种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慈溪经济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模式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当慈溪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这种发展模式所释放的增长能量已经接近极限,继续沿袭这种发展模式,势必带来并且已经带来工业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由此造成环境承载能力、资源要素供给、企业存续等等难以为继。目前,我市GDP已过600亿元,工业经济总量更是跨越20xx亿大关,具备了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尤其是在要素供给、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的倒逼下,推动转型升级的市场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必须抓住这次机遇,准确把握慈溪新时期的历史使命,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努力在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上率先走出一条新路。

努力把握工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策略

目前慈溪正处于人均GDP从5000美元到1万美元发展转型(即从中等发达的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转变)的关键时期,具有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但作为市场活动的一部分,转型升级有其盲目性、无序性和滞后性,作为地方政府,必须加以引导和调控,通过把握转型升级的方向,加快慈溪工业转型升级。既要实现经济转型,即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做到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集约发展、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相互结合;又要实现产业升级,即大力发展高端产业,提高产业层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行清洁生产模式;大力发展优质产业,尤其是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以此提升产业竞争力。总的来说,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包括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要以效益倍增为核心。过去那种靠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今后发展的要求。当前慈溪工业处于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必须以工业效益的全面提升为目标,走集约化的发展路子,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结构、优化配置、加强管理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产业集聚提升、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慈溪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增长的目标。二是要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一方面,资源环境制约倒逼创新。过去我市主要依靠土地投入、能源消耗和劳动力大量投入来换取经济增长,经济效益低,社会效益差,城市环境承载力不堪重负。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率逐步递减的新形势下,需要依靠自主创新来缓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持续发展促使创新。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创新投入。依靠高新技术、高素质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推动产业从贴牌制造向自创品牌转变。

第四篇:加速转型升级 再创苏南经济“黄金期”

全国“两会“结束以来,苏南各地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迅速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六个注重”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大力度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朝着“两个率先”目标迈进,努力再创一个苏南经济发展“黄金期”。

转型升级时不我待,站在转变发展方式“新起点”

全国“两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就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学习传达总书记讲话精神,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新措施。他反复强调总书记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讲话十分重要和及时,并提出:“在经历了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和开放型经济两个阶段以后,苏州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苏州各级干部深感重任在肩。3月18日,昆山召开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当好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排头兵。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说,江苏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首先要看苏南、看苏州、看昆山。作为全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两个率先”的领头羊,昆山正在认真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的部署和罗志军书记对昆山的最新要求,承担更大的历史责任,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

转型升级时不我待,“十二五”成功转型只争朝夕。在3月26日召开的常州市“加快转型升级年”活动第一次推进督查会上,市委书记范燕青指出,当前发展机遇和挑战同样明显,全市上下要充分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围绕全年目标抓落实,重大项目抓落实,服务企业抓落实,优化方法抓落实,进一步实现常州产业、环境和干部能力水平的全面转型提升,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扎实基础。

4月6日,省长李学勇在南京调研,要求南京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在新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在转型升级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从总书记的讲话中,苏南广大干部群众加强了对转型发展紧迫感和责任感的认识。

转型升级加大力度,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更大力度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注重以内生增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引领全省人民迅速将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坚定决心凝聚成加速转型发展的澎湃之力。

经过17个月的紧张建设,中国南京液晶谷中电熊猫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3月30日正式投产。这是我国第一条高技术高世代液晶电视面板生产线,总投资126亿元人民币。该项目在技术上融合了日本夏普公司最先进的面板制造工艺,良品率很高,同时引进了夏普全套八代线和十代线最新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六代线。南京市经委蒋维胜介绍,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南京明确了更轻、更新、更智慧的产业结构调整主攻方向,2011年,南京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3300亿元,其中软件产业1500亿元。

无锡市市长毛小平从“两会”上一回来,就马不停蹄地深入企业调研,“落实总书记要求,无锡今年力争在调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置身于江苏经济发展第一方阵,今年无锡将重点培育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40家以上,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推进21个城市综合体和23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4%。在3月5日宜兴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暨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动员大会”上,宜兴市长王中苏透露,“十二五”期间,宜兴要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建成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四大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新兴产业产值力争占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60%以上。

今年前两个月,镇江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强劲增速。1-2月,全市机械行业完成投资53.6亿元,同比增长42.7%;电子信息行业完成投资22.6亿元,同比增长39.2%;新医药行业完成投资4.4亿元,同比增长45%。从产业结构变化方面看,有针对性的大剂量投资进一步抑制了“三高一低”产业发展;同时,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强劲的投资有力促进了全市产业发展的转型和投资结构的优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体在基层,主角是企业。3月20日,吴江市正式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实现每年新增2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目标。3月25日,总投资超过120亿元的20个高科技新兴产业项目在苏州高新区开工奠基。这批大项目中投资超过1亿元的有17个,其中超过10亿元的5个,产业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尤以新能源、医疗器械新兴产业项目居多。

翻看苏南各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举措,物联网、纳米、液晶、光伏、总部经济这些新词热词让人目不暇接。瞄准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新兴产业,全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苏南各地都在奋力前行。

第五篇:对外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对外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

自以来,我市已有16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约占总数的三成,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有988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内销总额增长了34.4%。同时涌现出生益科技、多宝针织、品质电子等一批傲立潮头的标杆企业,这些企业向世人交出的闪亮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东莞加工贸易整体突围的光明前景,更让我们提振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胜信心。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其中,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又是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作为广东省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城市,肩负着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转型经验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系列政策支持下,在金融危机倒逼机制作用下,我市广大加工贸易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技改、研发以及供应链拓展等方面的可喜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自以来,我市已有16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约占总数的三成,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有988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内销总额增长了34.4%。同时涌现出生益科技、多宝针织、品质电子等一批傲立潮头的标杆企业,这些企业向世人交出的闪亮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东莞加工贸易整体突围的光明前景,更让我们提振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胜信心。当前,风暴已颓然止步,胜利亦初现端倪,但使命却依然紧迫艰巨,在转型升级路上已领先一步的我市,绝不能来得半丝懈怠,而必须乘势而上,以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有效的手段,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使企业绿树长青;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市实现更高水平、更为持久的领跑与崛起。

一、主要经验

后危机时代,经历了三十多年风调雨顺的东莞加工贸易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成长烦恼”,资源吃紧、人民币升值、海外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集中爆发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加速倒逼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来消化成本,对比那些沿袭旧路勉强度日的企业,以生益科技、品质电子等为代表的一批加工贸易企业超前谋划,主动出击,借助研发、管理、创意等现代发展要素重新开拓疆土,免费

分享

创新

从价值链低端逐步游向了价值链高端,为全市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参的典型范本。

(一)转型,要靠超前理念激活潜能。

思路决定出路。一场金融海啸,使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唯利短视的传统理念遭受了颠覆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传统模式的山穷水尽,而进入到转型升级的行列中来,如果说倒逼转型只是企业在金融风暴下无奈的应景之举,那么依靠创新驱动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已成为当下加工贸易企业的一种自觉共识。至今,我市已有14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新增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企业184家,出口300强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设计+生产”的运作模式,odm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行动与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的思维转变,而让我们更感欣喜的是,不少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理念已比较超前,这其中不仅有泛蓝科技等新兴明星企业,更有东聚电子等老牌知名企业,这些富有远见的加工贸易企业,在危机到来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跳出单纯依赖代工赚取薄利的陈旧套路,他们前瞻性地关注和策划未来,重新定位发展方向和核心优势,通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深度挖掘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不断强化产品的差异化和市场的定价权,进而找到了适合自身的突破路径,使企业以崭新的形象实现了行业晋位,更成为了新时期东莞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转型,要靠先进工艺掌握主动。

技术改造是加工贸易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必由之路,尤其对传统产业来说,实施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无异于给老迈的行业肌体注射一针强心剂。我市企业更新改造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工业更新改造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倍和1.5倍,总额和增速在珠三角各市都排名前列,技术改造已成为我市传统企业寻求突破的法宝利器。位于常平镇的东莞多宝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就是一间从中初尝了甜头的企业,该企业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市场,在美国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在技术更新方面多宝针织有着自己独到眼光和心得,从起,他们便陆续引进德国全自动电脑针织机1400余台,使企业设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目前该企业已全面实现电脑全自动化生产,一名工人可同时操作8台织机,单位产量是之前手织机的15倍。同时,该企业还投入200多万元

免费

分享

创新

对生产流程、工艺分析等领域进行系统完善,大大降低了单位生产能耗,也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目前该企业的制造工艺水平保持世界同行业前列。正是由于多宝针织决策早,转型快,在传统行业发展疲软,不少企业主动压

缩生产规模,谨慎接单的大背景下,该企业在国外市场上仍敢于拿较多的订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转型,要靠强势研发抢占高点。

加工贸易企业转变的核心就是要掌握关键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经历金融危机后,企业和政府都意识到,我市产业环节中技术创新的先天“贫血”已严重限制了加工贸易的转型步伐,要摆脱外界“制造车间”的刻板印象,必须恶补研发环节长期存在的空白。在政府10亿元转型资金的刺激鼓励下,代表着东莞创新能力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一举跃升至全省第二,超过了之前的总和,新增外资企业研发中心近200家,企业创新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并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突出重围。位于我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回首生益科技的发展历程,无不烙下“技术新则企业兴”的痕迹。该企业早在上世纪就成立了由公司骨干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技术委员会,每五年制定一次“技术发展纲要”,明确未来的研发方向和着力点,即便是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生益科技也义无反顾地将6%以上的利润投入到研发创新中,而在产品环保化、短小化、高性能化等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目前企业98%的产品为自主研发产品。而正是基于如此执著的努力,生益科技在金融危机后表现出愈发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实现利润3.86亿元,比增长了256%,一跃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三的覆铜板生产商。更为超前的是,在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的同时,该企业还卓有远见地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为公司的安全经营、自由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保障,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去年该企业打赢了广东第一宗在美国维权的知识产权大案,迫使世界覆铜板行业第一巨头美国埃索拉公司向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动撤诉。目前,生益科技已提交国外专利申请10件,中国专利申请9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过了60%,近三年专利产品销售收入累计超过45亿元。

(四)转型,要靠创意产品撬动市场。

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实践表明,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

免费

分享

创新

财富的新机会,所以创意是工业化时代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危机后的东莞,不少有眼光的加工型企业已经开始试水创意经济,他们把创意、时尚等现代元素与传统产业优势融合在一起,找到了以创意驱动产品提升的新路径,也使企业发展获得了新动力。落户石龙的泛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凭借创意产品异军突起的一个典型。泛蓝科技成立之初仅为一间家具代工企业,同质化恶性竞争等传统弊病一度让企业步履维艰。在困难面前,企业敏锐地发现跨行业的产业整合也能成为一种产品创新,并大胆地认定电子与家具的创意组合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产业。几年来,他们坚持以此为方向,不断探索具有时尚潮流气息的新产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智慧电子家具的概念,首创了沙发音响产品,继而又马不停蹄地开发出音响椅、游戏椅、健康休闲椅等系列电子家具,极大丰富了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泛蓝科技顺势而为,在拥有拳头产品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开拓自有品牌力度,自有品牌“aiv”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外,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通过创意拉动产品升级,泛蓝科技已成功转型为一家拥有自主品牌、自有技术的电子家具制造商。目前在国际电子家具市场,泛蓝科技以超过60%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综合竞争力远超其他对手。

(五)转型,要靠人本管理凝聚士气。

后危机时代,企业经营者们越发感到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生代工人日益提高的尊严诉求,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样成为新时期加工贸易企业升级的迫切需要。在转变管理模式上,东莞长安品质电子制造厂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投产八年来,品质电子厂坚持突出“关爱员工”这一主题,推行人性化管理,将“爱心”融于企业的经营理念:他们着力为员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媲美花园的厂区由多名员工分8组合作设计,从构思到摆设完全由员工自己完成,四栋宿舍大楼艺术化地将楼身涂成红、蓝、紫、绿四种颜色,分别以“软红香土、筚路蓝缕、紫气东来、绿野仙踪”冠名,平添一份文化韵味;他们着力为员工提供富足的精神生活,开展了丰富的文体活动,营造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他们着力为员工搭建进步平台,由专人帮员工设计规划职业生涯,鼓励组织员工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更为突出的是该企业不仅从大处着眼营造家的氛围,更从细微的生活小事着眼关爱员工,比如该企业有这样一个规定,员工家属来探亲,只

免费

分享

创新

要能证明家属关系,就可以在厂里免费吃住一个星期。这种人性化管理就像春雨润物一样,让员工感觉到了浓浓情意,找到了一种主人翁的尊严,更使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工作主动性与团队精神得到了显著提升,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随着经济回暖,在加工贸易企业普遍又面临“招工难”尴尬的时候,品质电子厂却从没为找不到员工或员工不稳定而发愁,企业正是凭着这种先进的管理、优秀的员工以及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良,发展成为世界顶级的引线框供应商,并先后荣获“东莞市青年文明社区”、“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六)转型,要靠延展链条拓宽空间。

长期以来,我市加工贸易企业被视为制造环节的代表,始终贴上了“低端”、“低附加值”等标签。然而经历金融危机洗礼后,不少企业已悄然从单一制造稳步向市场环节进军,东莞加工贸易的“微笑曲线”正向更宽广的领域展开。一方面,国内市场正成为企业转型释放产能的战略要地。不少企业在外需短期难以大幅反弹的情况下,采取内外销市场并举的全新策略,如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大型加工贸易企业,头顶“世界第一碎纸机制造商”等系列光环,其产品远销欧美各地。然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欧美订单严重萎缩,曾一度下降20%左右。在困境面前,东聚电子及时把眼光转向了国内市场,在“外资企业产品内销”,“广货北上”等政府帮扶措施推动下,企业主动寻求与联想、海尔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产品内销获得了质的飞跃,今年上半年,内销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70%。另一方面,料件国产化也成为企业升级的一个可施之策。过去,我市加工贸易企业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增值率极低,导致企业发展往往受制他人,金融危机后,不少企业已做出了积极转变。位于石碣的东莞巨千家具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他们的产品原料多为五金和玻璃件,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80%以上,如何最大化降低采购成本、缩减采购流程,对于依靠控制成本增强竞争力的巨千家具来说,是最为头疼的环节。为此,该企业及时转变思路,不再采取“大进”的采购策略,代之以“进口与国内采购并重”的战略思维,目前超过六成的料件采购在国内完成,使企业在一个月内就可实现备料、生产和成品出口,国际接单能力大增,同时对国内相关的产业也形成了明显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使企业的产业合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免费

分享

创新

二、有益启示

生益科技、品质电子等企业在危机后的叠加压力下依然走出了漂亮的转型之路,成绩得来实属不易,令人倍感鼓舞振奋。但客观来看,一批企业的华丽转身并不意味着东莞加工贸易整体的脱胎换骨。恰恰相反,绝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除了要继续消化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外,还必须正视人口红利减弱的全新环境,更必须经受转型阵痛的严峻考验。路漫漫其修远兮,企业之难,政府感同身受,然而典型企业的成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历了转型阵痛的蜕变,发展之路也必将更为宽广。在这个事关我市加工贸易发展大局的关键时刻,政府应与企业同担当、共进退。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我市产业基础稳固、文化包容等优势,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在工作中既服务企业发展,又助推企业提升,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推动我市加工贸易实现更高层次迈进。

(一)推动转型,政府要比企业站得更高。

毫无疑问,加工贸易企业的逐利特质会局限他们对于自身调整的眼光和步伐,随着危机阴影日益远去,出口订单不断增多,淘汰落后压力逐渐减弱,以往那种依赖订单的传统模式很可能又会重新抬头。各级政府务必认清形势,巩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良好开局,通过政策调控等各种手段严防传统模式复归。同时,应从全球新一轮产业洗牌的大视角对加工贸易进行再定位,以“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为契机,抓紧制定完善“十二五”时期加工贸易增长效益和质量的约束性指标体系,转变以承接发达经济体产业梯度转移为主的被动跟随模式,在产业统筹布局上切中要害,以更高更宽广的视野引导企业的转型升级。特别要意识到危机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把新兴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各镇街目标管理体系,科学制定实施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强化对新兴产业发展规模、重点项目、示范基地和创新平台等重点内容的考核,主动引领加工贸易企业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此外,还要看清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绿色经济的兴起,以“低碳”化为目标,主动引导加工贸易开展国际低碳技术合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创造绿色经济新优势。

(二)推动转型,政府要与企业贴得更近。

能否实现从“危机”到“机会”的嬗变,取决于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要

免费

分享

创新

加快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升级,政府服务就必须率先升级。从长远来看,政府应从直接扶持企业发展向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转变,形成既“贴身”做好各种行政服务,更“贴心”满足并引领企业升级需求的全新局面,打造出“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东莞外向经济服务品牌。从近期来看,政府要突出抓好几项实际工作,要做好企业转型的“领航者”,积极为加工贸易企业度身制定转型方案,落实专人为转型企业提供业务指导;重点跟进资金、技术密集型来料加工企业,打消企业转型疑虑;组织小分队到境外企业总部推动总部经营决策转变,鼓励更多的加工贸易企业设立总部和研发机构。要做好企业转型的“推销员”,实施出口企业内销辅导计划,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外贸产品展销活动,扩大东莞外贸产品的影响力;构建“东莞制造”等网页专区,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市场,为外资企业产品进入国内商贸流通领域搭建对接平台。要做好企业转型的“牵线人”,充分发挥“科技东莞”、“加工贸易升级转型”等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创造条件让企业将境外研发机构逐步转入东莞,在我市设立国家设计中心,建设更多公共科技平台,为广大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设计等服务;加强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台湾生产力中心等产业服务机构合作,在品牌认定、质量检测等方面引进更多知名专业机构,形成先进、实用、高效的生产服务格局。

(三)推动转型,政府要助企业行得更稳。

从“微笑曲线”的中端向两端提升,对于绝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痛苦过程,与简单的加工装配相比,它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更需要大量人才支撑和政策支持,为了能让企业毫无顾虑地释放升级潜力,政府要想方设法帮他们荡平前进障碍。当前,人才、资金、土地历史遗留问题依然是我市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的三大“心病”。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围绕这些突出问题,拿出具有特色和实效的办法来,切实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要解人才之急,制定更具弹性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鼓励企业以项目引进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自由多元的人才“磁场”,同时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建立人才基地,采取订单培养、定向招生、委托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为企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破融资之冰,把加工贸易企业转型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放在更突出的位置,疏通融资渠道,用好用活10亿元“重点中小工业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支持专项资金”,积极探

免费

分享

创新

索加工贸易风险投资基金等各种可行制度,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投入,金融、信贷、风投多元参与的投融资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直接上市。要攻历史遗留问题之难,以镇街为单位,抓紧梳理分类好企业遇到的具体情况,第一时间给予企业明确答复和详尽解释,同时责成有关部门尽快出台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的操作细则,采取并联审批等各种方式进一步提高效率,加快对加工贸易企业已有土地房产的确权发证。

(四)推动转型,政府要为企业做得更细。

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群体庞大,而政府资源有限,对于企业帮助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扶持企业的过程中应当摈弃“撒葱花式”的普遍支持,做到因企而异,对企业进行分类支持。建议参考借鉴周边地区的经验做法,实施“加工贸易领军企业培育计划”,结合我市的产业布局特点,每两年选择一批重点骨干加工贸易企业、新兴产业优质企业以及部分成长型中小加工企业,改变以往以资金补贴为主的扶持方式,而是按照普惠制、先转先得的原则,集中有限资源,从强化融资服务、推动科技创新、拓宽营销渠道、提升发展能力等几大方面,给予计划内企业系统支持,使政府、社会和金融等资源形成合力,推动加工贸易领军企业快速发展,加快改善我市加工贸易企业“群龙无首”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加大力度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人才、就地不停产转型等共性问题,力求形成更好的营商环境,实现加工贸易企业整体发展的均衡兼顾。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下载职业信用加速企业人事管理转型升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信用加速企业人事管理转型升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转型升级学习心得体会

    企业转型升级 专题培训的心得体会 1月11日至15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天津南开大学举办的“企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先后听取了孙立群教授所做的《以史为鉴感悟人生》、段文斌......

    对外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

    贸易企业就地转型升级心得体会自以来,我市已有16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约占总数的三成,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

    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引用温总理在答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一句话来形容现在当局的经济形势,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欧美地区债务危机频发,中国股指低迷......

    申论热点:企业转型升级

    为了适应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折,原有的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化,这就是企业转型升级。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网-----专业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转型 中国......

    企业的转型升级(讨论稿)

    企业的转型升级-讨论稿目录一、概述 ............................ 11、怎样的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几类企业:........ 12、如何选择企业的转型升级模式?企业要......

    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国际金融危机后,一场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赛”悄然涌动:美国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英国着眼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构建英国未来”;欧盟宣布......

    -广交会闭幕 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广交会闭幕 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导读:商务部也正在多渠道支持“中国制造”升级。在本届广交会上,“中国制造”纺织、轻工行业宣传片面向海外采购商举行了首发仪式。商务部......

    人才工作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人才工作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摘要:本文以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为背景,以精功集团人才工作为例,总结了企业在人才选用育留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从人才规划、人才培养和人才安置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