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中高考学生考前焦虑应对十问十答
中高考学生考前焦虑应对十问十答
转载自贵阳网“黔学帮”专题
高考和中考将接踵而来,考生和家长们都严阵以待。如何能够安度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科学的心理调适、有效的保健调理、合理的营养搭配等,都可能是决定成败的细节。带着之前考生和家长通过微信提交上来的一些问题,贵阳网“黔学帮”专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贵阳一中心理教师、贵阳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袁老师”工作站志愿者袁章奎,请他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问题一.袁老师,在11年的心理老师生涯中,你接触到的学生在考前最多的心理状态是什么?
贵阳一中袁章奎老师:在我接触的学生中偏多的是考前焦虑,应该占到了三分之二。考前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考生自信心不足。比如,一些考生在平时的考试中就考得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使自己的自信心受挫。而一起平时成绩就不错的考生,在这个阶段会进入我们常说的高原期,成绩想要提升却不“给力”。这个时候考生就要理解,学习是一个台阶性的东西,水平到了一定的程度是需要一段调整和调试的过度时间。现在,如果考生想要寻求突破,就必须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查漏补缺,而不是一味的用原来的学习方法。问题二.中高考学生考前焦虑主要有哪些表现?
贵阳一中袁章奎老师:考前焦虑的一大表现是不自觉想象考试中会发生意外。比如去考试的路上堵车,身体不适,忘带准考证怎么办等等问题,这些都是考生普遍会有的考前焦虑表现。另一大的表现就是失眠。适当的压力是很好的动力,但是很多的考生易焦虑,压力就会增大,就容易导致失眠。其实,1-2天不规律的睡眠失调对人体的影响并无大碍,可以通过后期补足。而且,考生们都很年轻,身体的调节能力也很强。
问题三.如何破解考生们的这些顾虑,缓解他们的焦躁呢? 贵阳一中袁章奎老师:每一种考前焦虑的原因都有对应的破解的办法。比如去考试的路上堵车了,可以迅速联系交警,交警会尽最大的努力把你按时送到考场;忘带转考证了,会有专人替你出证明,或者申请请家长送来;笔忘带了,考场内都有备用的笔。你看,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考生其实大可不必担心。而失眠则是每年考前都会提到的话题。对付失眠,我有5招:
1、首先,考生不要强迫自己睡觉,睡不着可以躺在床上养身;
2、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能调节植物神经,使大脑的兴奋受到转移和抑制。有规律的、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对失眠有很好的矫正效果。
3、冲热水澡。热浴有助于放松肌肉,提高身体核心温度,当你离开浴盆体温会逐渐下降,大脑退黑激素分泌量增加,令人感到疲倦,更容易入睡。
4、制造氛围。可以用耳塞听,精神集中,20分钟内就可入睡。或者将灯光调成蓝色,有助于脑电波由快变慢,也有助于入睡。
5、同时,考生么也要意识到,每个人的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都是不一样的,不要盲目的其他同学比较。
问题四.袁老师,自我暗示也是一个应对考前焦虑的好方法,考生应该怎样自我暗示?考生们应该如何放松?
贵阳一中袁章奎老师:在自我暗示的时候,考生可以积极地回忆自己通过努力成功实现了目标的案例。通过这种回忆、联想,能够获得正面的动力。此外,暗示的语言也很重要。考生应该常用“我一定会发挥得很好”这类积极的暗示语言,而不是“我不可能失败”这种含有负面能量词汇的语言。实在学不下去了也要硬着头皮学,这是很多考生的复习状态,也是造成考生出现心理厌倦性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如果感觉学不下去了,不如去做做运动,这是缓解压力调整状态的一种好方法。周六或者周末的时候,考生们还可以多到户外走动一下,脱离学校闭塞的环境,感受大自然的宽阔,保持心情的舒畅。
问题五.袁老师我们刚刚谈到的都是应届生,其实复读生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人群。他们要怎么应对考前焦虑呢,特别是在考场上?
贵阳一中袁章奎老师:其实,如果复读生在复读的这一年中,只要认真学习、不荒废,成绩都应该要比去年好一些的。上过高考或者中考考场的他们,经验也比应届生足。从,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复读生的考前焦虑和考试焦虑都不强。而且,针对之前的考场上犯的错误,他们心理会建立起强大的自我防御机制,提醒自己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势,要树立起这样的信心。
问题六.在高考和中考的征程中,除了考生这一主体之外,家长也是至关重要的陪伴者。那袁老师,在这几十天里,我们家长应该怎么给自己定位,应该做些什么呢?
贵阳一中袁章奎老师:首先,家长应该对自己要有明确的定位,家长干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应该同平常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尽量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考生本身压力就不轻,作为家长应该淡化高考气氛,让孩子自己去复习,如果过分地关心,会让孩子产生要是考不好对不起父母的想法,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不利于孩子考试的发挥。
问题七.生活中就有一些咱们的家长看起来比孩子还紧张,“考前焦虑”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比孩子还明显。
贵阳一中袁章奎老师:对,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家长心情好,家里气氛才能好,也才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考前氛围。“考试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孩子还明显,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而家长的“不安”,最终会造成考生的“不安”。因此,高考前家长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要为孩子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问题八.谈到氛围,除了家长的心情之外,家长在其他方面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贵阳一中袁章奎老师:有的。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家长要减少应酬和在家会客的时间,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单独给孩子准备一个相对安静的房间进行复习。家庭的生活规律要保持与平常一样,不要人为制造紧张气氛,有矛盾的家庭千万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起争执。在孩子复习期间,尽量不要看一些紧张刺激的电视节目,最好别看电视,看一些书籍或报纸,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之余,多陪孩子聊聊天或做些简单的家务或饭后散散步,听听孩子的心声,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并加以疏导。
问题九.如何正确、有效地跟孩子交流,一直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在考前,家长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关心,不激化这种矛盾?
贵阳一中袁章奎老师:这个时候考生的压力都很大,如果家长一味的追问,很可能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愿意说,家长可以适当的多问一些;如果孩子不愿意说,家长可以通过侧面了解,比如
打电话咨询老师、班主任。同时,家长给孩子设定的目标也不要太高,要给与孩子足够的自主权。
问题十.还有哪些是咱们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请袁老师给咱们家长提个醒。
贵阳一中袁章奎老师:除了考前的准备,考试期间的关心也要适可而止,只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在关心他们就可以了。考前家长要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对孩子的考试用品,如准考证、文具等要仔细检查,对考场的路线、赴考时间做好必要的提示。考完一门以后,家长也不宜详细地问孩子考得怎么样,更不要去问哪道题怎么怎么样,问得太多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考得不错,家长不要表现得大喜,即使考砸了家长也要鼓劲,切忌露出不悦与沮丧。另外,考试前夕及考试期间,家长最好不要和孩子谈填报志愿的事,否则易引起孩子敌对情绪,影响考试成绩。
第二篇:问十答十成语
【成语】:问十答十
【拼音】:wèn shí dá shí
【简拼】:wsds
【解释】:问:询问;答:回答。询问十回答十,即有问必答。形容见多识广。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两个儿子未为希罕,又生个女儿,名曰小妹,其聪明绝世无双,真个闻一知二,问十答十。”
【顺接】:十一千百 十一而税 十七字诗 十七弟子 十万火急 十万火速 十三太保 十不一存
【顺接】:得一望十 论一增十 七老八十 问一答十 问十答十 闻一增十 闻一知十 一五一十
【逆接】:博学审问 不相闻问 不耻下问 不闻不问 答非所问 东挨西问 东捱西问 反身自问
【逆接】:问一知二 问一答十 问俗问禁 问十答十 问十道百 问天买卦 问天呵壁 问安侍膳
第三篇:医保知识十问十答
医保政策问答(一)
为了能让广大参保人更直观、便捷地了解医保政策,临夏州医疗保障局在国家医疗保障局编印的《医保政策问答手册》基础上,结合我州实际,收集整理了医保政策一图读懂系列,共11篇30个问题,欢迎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医疗保障各项政策,解决自身在参保和享受待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医保政策问答(一)
1.为什么要参加医保?缴了费却没用到是不是亏了?
答: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不确定的疾病风险,医保就是用来防范化解医疗费用风险的。基本原则是互助共济,健康的人帮助生病的人,大家每人都拿出一小部分钱放到一起,汇成一个大的基金池,给有需要的人用,也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以前没用到医保,不代表以后都用不到,只要参加了医保,在生病需要用钱的时候,就可以获得医保的保障,用的就是这个基金池中大家一起出的钱。
也有的人仗着自己年轻,觉得身体好不需要参加医保,可能因此蒙受巨大损失。比如包工头小王拒绝参加医保,去年得了癌症,结果全部自费,四处借钱,掏了
多万元,事后算算如果参加医保,可能自己只需要掏几万元,后悔得不得了。所以参加医保绝对不亏。
2、基本医保有哪些类型?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医保?
答:基本医保是面向我国所有公民的,无论有没有工作,都能参加医保。目前我国基本医保有两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职工医保主要面向单位的职工,如果有了正式工作,就能够在单位参加职工医保;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有权参加职工医保,只要是有就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依法按照国家规定明确缴费责任,为其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如果不是单位职工,参加医保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能够在个人缴费基础上享受财政补助;第二个还是职工医保,不过是灵活就业人员的职工医保,按照《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自行选择参加职工医保还是居民医保。
3、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有什么区别?
答:首先,缴费多少不同。职工医保每月缴费一次,居民医保每年缴费一次;累计算下来,职工医保每年缴费会更多。
其次,享受待遇不同。职工医保缴费多,享受的待遇也要比居民医保高一些,比如报销比例高一些,还有个人账户可以用来在门诊看病、药店买药。
最后,职工医保在缴纳规定年限后能够享受退休免缴待遇。居民医保不存在免缴待遇,每年必须按时缴费才能够享受待遇。
4、城乡居民医保还有国家补贴!这项“福利”大家知道吗?
答:城乡居民医保,实行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与个人缴费相比,在整个居民医保的筹资结构中,财政补贴占了大头。2017
年国家对每位参保人补贴了
450
元,2018
年国家对每位参保人补贴了
490
元,2019
年国家对每位参保人补贴了
520
元。
所以有些人
2019
年参加居民医保的时候,虽然个人缴费为
250
元,但最终的医保参保费用至少有
770
元(在某些地方,缴费和政府补贴的钱数会更高,770元只是最低线),可以说个人实际只缴纳了较小的比例,国家在帮助居民参保方面投入更大。
5、社会上有些企业把节省经费的脑筋打歪了,在招人的时候会说每月多发给员工一点儿工资,就不给员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了。这样可以吗?
答:坚决不可以!
首先,用人单位有为职工参加职工医保的法定义务。根据《社会保险法》,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给员工缴纳医保是违法的!
其次,如果不缴纳医保,就会无法享受医保的保障,如果职工生了重病,无法享受医保待遇,他个人的损失绝不是老板多发的一点工资能弥补的。所以,绝对不应同意老板不缴纳医保的想法。
6、如果单位不给职工缴纳医保,职工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答:一般来说,职工医保是并在职工社保中一起缴纳的,如果单位拒绝给职工缴纳医保,很可能其他社保也没有缴纳。职工可以这样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一,与单位交涉或协商。如果工作单位不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员工可以向单位工会反映,请求工会出面与单位管理层进行协商解决;没有工会组织的,员工代表可直接和公司高层进行协商和沟通。
第二,提起劳动仲裁。与公司协商不能解决问题的,可向当地劳动仲裁部门提起仲裁。
第三,提起诉讼。对仲裁结果不服,或是单位拒不履行仲裁决定的,可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合法维权。千万不要采取过激行为,做有违法律底线的事情。
第二,积极收集有关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出勤记录,工资记录、工作牌等相关书面证据或是音像证据。
第三,法律援助。在员工维权过程中,员工属于弱势的一方,可向当地司法部门申请法律援助服务。
总之,如果用人单位不为员工办理社保,经过协商和交涉仍拒不改正的,属于违法行为,员工有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采取合法行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7、单位给职工缴纳医保,能否只要单位出钱、职工个人不出钱?
答:也是不行的。职工医保的缴费,单位和职工个人双方都要负责。根据《社会保险法》和基本医保有关规定,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应按属地原则参加所在统筹地区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在用人单位为职工参保缴费的同时,个人也有缴费的义务。
所以大家在参加职工医保的同时,自己也是需要缴费的。
第四篇:新教育十问十答
新教育十问十答
李镇西
1.什么叫“新教育”? 2.新教育“新”在何处?
3.我们学校已经很好了,是一个品牌学校,不需要提升了,搞新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4.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 5.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 6.新教育能够在中学搞吗? 7.我教理科,可以搞新教育吗? 8.做新教育是不是会很累?
9.我这里地处偏僻,周围没有人搞新教育,校长也不支持,我可以搞新教育吗? 10.如何加入新教育?
1.什么叫“新教育”?
“新教育”这个短语并不是我们所独创的,早已有之。但在中国当下语境中的“新教育”,是“新教育实验”的简称。那么什么是“新教育实验”呢?
这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教师、学生及其父母——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朱永新老师说,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模样? 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
如果以我个人的体验和理解,我想这样表述,新教育就是点燃教师理想与激情的教育,是唤醒孩子梦想与创造的教育,是让教育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的教育,是让教育符合人性并充满人性的教育,是给孩子和教师自己的未来留下温馨记忆的教育。
2.新教育“新”在何处?
新教育人认为,就教育理念而言,关于“新教育”之“新”,并不是前所未有的“横空出世”,而是归真返朴和与时俱进,也就是说,今天所进行的“新教育实验”,是让教育回到起点,将过去无数教育家所憧憬的教育理想变成现实。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现在如果有人穿旗袍,我们会说,哟,你今天穿了一件新款式的衣服,可实际上旗袍在中国古已有之,只是多年没人穿了,今天有人根据当下审美观进行了创造性加工,一穿出来便成了“新”的。同样,读书有益于人的成长,这个理念新吗?当然不新,但许多人不做,而我们做起来了,而且拓展了更丰富的阅读方式,这就是“新”!简单地说,新教育之新,不是“除旧更新”之“新”,而是“推陈出新”之“新”。
3.我们学校已经很好了,是一个品牌学校,不需要提升了,搞新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是呀,为什么一定要搞新教育?是为了学校有“特色”吗?是为了学校有“品牌”吗?是为了“提升”学校的所谓“形象”吗?如果是为了这些,有的学校已经有了呀!那么,我们搞新教育究竟为什么呢?
第一,为了我们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什么叫成长?成长就在每一天的行动中。现在一提到什么教育改革,我们往往只想到为了孩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却忽略了教师。而新教育的抓手就是教师成长。成长即幸福。当绩效工资无法改变,工作环境无法改变,教育对象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状态。通过新教育,我们能够体验到职业幸福,虽然很忙碌,可是很充实。唉声叹气是一天,喜笑颜开也是一天,究竟我们选择什么呢?当然是后者。
第二,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浪漫、情趣而富有诗意的童年,给他们的将来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我们开展阅读也好,打造完美教室也好,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更是为了给学生的心灵世界注入许多的精神养料和缤纷色彩。新教育有许多富有诗意的活动,还有许多符合儿童天性的活动,我们搞新教育,就是要满足儿童的天性。毫无疑问,新教育能够提升学校的形象,但我们做教育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形象”,而是为了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我们搞新教育,不是为了“对外”做给别人看,而是“对内”为了我们自己的心灵,为了我们的幸福。这和学校是不是“品牌学校”没有关系。
4.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
你说的是分数吧?我要说的是,新教育本身不是补习班,并不以提高中考高考分数为主要目的。如果以提高分数为目的而参加新教育,注定会大失所望的。
有必要说说“质量”这个词。在当今基础教育界,这个词特指“分数”。常常有校长在大会小会强调:“一定要有质量意识!”“一定要狠抓质量!”云云。老师们都明白,校长说的就是分数。但就这个词的本意,显然不只是,甚至主要不是指中高考分数。所谓“教育质量”,应该是指我们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的成效,当然包括智育的分数,但显然远不只是分数。如果这样全面地理解“质量”一词。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新教育绝对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这不是我的理论判断,而是已经被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所证明的事实。
新教育实验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如果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能不提升吗?新教育实验以“营造书香校园”为十大行动之首,特别注重孩子的阅读,尽可能通过阅读让孩子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还有各种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有“每月一事”的习惯养成,有色彩斑斓的各种卓越课程,等等,让孩子真正获得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锻造其人格,开阔其胸襟,拓展其视野,放飞其心灵,厚重其积淀,丰富其智慧,激发其创造„„这样的孩子,还怕中考高考吗?
以江苏省某中学为例(因为要避宣传高考之嫌,我这里隐去学校名称,但数据绝对真实):该学校在今年高考中创造出堪称辉煌的成绩——理科400分以上达11人,3人进入省前20名,列全省第一;本科录取率位居江苏省前列,本一上线率达73.30%;本二上线率达98.12%,再次突破98%。文理科语文均分全省第一。文科语文数学英语等均分全省第一。
说实话,当我在引用这一组数据时,心里的悲凉多于自豪——新教育的成果居然还是要屈从于所谓“社会评价”的“指标”,因而不得不以最世俗的高考分数来证明新教育的成功。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也许有人会说:“全国中考高考取得辉煌成绩的多了去了,难道都是你新教育的功劳吗?”这话问得好。的确,中考高考辉煌的原因很多,如果简单归功于新教育,新教育便又沦为“高考补习班”了。
但是,根据我刚才例举的多年搞新教育实验的江苏某中学今年的高考成绩,和全国其他新教育实验学校辉煌的应试成绩,我可以这样说:“搞新教育实验,至少不会妨碍中高考成绩,而且只会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5.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 作为“以教师发展为起点”的新教育实验,把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与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
所谓“职业认同”,通俗而简单地说,就是把教育当做自己的事,是与自己生命融为一体的事。教育,不是外在的强迫,而是自己的选择;不是为别人做,是为自己做。
打个形象的比方,教育就是教师和孩子的生命交织,是教师阅读孩子生命的故事,同时和他们一起编织故事。我曾读到美国2009年的全国教师托尼•马伦的获奖感言。“感言”中有几句话让我特别感动――
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他们知道走进教室大门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
二、引人入胜,但却没有完成的故事。真正优秀的教师能够读懂孩子的故事,而且能够抓住不平常的机会帮助作者创作故事。真正优秀的教师知道如何把信心与成功写入故事中,他们知道如何编辑错误,他们希望帮助作者实现一个完美结局。
这里所说的“故事”,并不单指“事件”和“情节”,而是指孩子成长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孩子的故事”,指的是孩子生命的河流。这条河,每天都在向前流淌。有时平缓舒展,有时急速湍急,有时汹涌浩荡,有时又曲折回旋„„于是,孩子的一生便摇曳多姿或惊心动魄起来。
那么,面对这条河,每一个教师是什么呢? 有时候,教师是泳者,他在水中畅游,被水浸泡着,亲吻着,抚摸着,享受着水的清澈与清凉;有时候,教师是船夫,他被河水托着,悠然自得,欣赏着河面的浪花和两岸的风景;有时候,教师是漂流者,他驾驭着并征服着汹涌的河水,劈波斩浪,一泻千里;有时候,教师还可能是清污者,清除水面的污染物,或者排除河底障碍――如果有必要甚至还可能引导河水改道„„
在生命的河流里,教师走进了孩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如河流一样不可逆转,而且每一天的风景都不可预知――或令人欣慰,或令人惊叹。故事的原创是孩子,但编辑是教师。如托尼•马伦所说,教师帮助孩子“把信心与成功写入故事中”,为孩子“编辑错误”,并“帮助作者实现一个完美结局”。
作为高明的“编辑”,教师一定要读懂每一个孩子的故事。什么叫“读懂”?我理解,就是陶行知所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就是用童心去感受童心。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总是有着纯真的童心,并能够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感情去热爱„„对此,陶行知先生还有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呕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每一个孩子。
而一般的阅读不同,“读懂”孩子的故事,并不意味着教师仅仅是一个旁观者。不,教育是我们和孩子生命和生命的相遇,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孩子的故事,和孩子一起创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并期待着一个完美的结局。生命的交融、心灵的相通,让教师和孩子一起在生活的河流中奔涌、漂流、探险„„
当教师对职业的认识达到了这个高度,教育的一切——喜悦与烦恼、成功与挫折、赞誉与非议、欣慰与委屈„„都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因而这一切都丝毫不会影响我们的教育心态与行为,更不会挫伤我们对孩子的爱和对教育理想的追求。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职业认同”。
新教育对教师专业引领主要是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来实现的。
阅读对于教师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魅力,而教师的魅力其实主要就是学识的魅力。教师在讲台上一站,就要让学生感到你有一种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更多的来自专业阅读。所谓“专业阅读”,我理解应该是这样一种阅读结构:学科教学,教育心理,人文科技。作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一定要读所教学科领域顶尖级的特级教师的专著,一定要读类似苏霍姆林斯基这样世界级教育大师的著作,一定要涉猎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著作。
“专业写作”也可以通俗地叫做“教育写作”。比如写教育备忘,为将来留下记忆线;写教育随笔,灵活自由,可长可短;写教育故事,怎么发生的就怎么写;写课堂实录,朴素记录,情景再现,及时反思;写教育论文,有感而发,有血有肉„„许多新教育榜样教师的成长已经证明,坚持不懈的教育写作,能够使一个教师由普通走向卓越,由平淡走向幸福!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任何一位教育者都应该同时又是一位思考者。而教师的写作,便是教育思考的很重要的途径。
“专业发展共同体”指的是一群有着共同追求共同愿景的教师——用新教育的说法,叫做“尺码相同的人”——所组成的正式或非正式团队。比如学校教研组或年级备课小组,还有“成长空间”、“读书论坛”等,在许多学校都有类似于“相约星期二”的沙龙活动,定期开展名著品读、随笔交流、专题研讨、经验分享、观点争鸣等活动。这样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实际上是一处精神家园,充满了人情的温馨,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更富有理想主义的气息。互相取暖,抱团发展,彼此激励,共同成长。
6.新教育能够在中学搞吗? 坦率地说,就目前新教育实验的覆盖面而言,大多数都是小学,中学也有但不多。其原因毋庸讳言,就是在当下应试教育还相对比较强势的背景下,相比起小学,新教育实验的空间相对要狭小些。
但“空间相对狭小”不等于一点空间都没有,因此中学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搞新教育实验。不少中学,比如焦作修武第二实验中学、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江苏海门海南中学、甘肃庆阳齐家楼温泉初中等,依然做得不错。
不仅仅是因为中学有应试压力,也因为中学生有着与小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此,有些小学的新教育实验项目和课程在中学不一定适用。比如儿童剧的演出,无论精力还是时间,要像小学那样完整地穿越一次童话剧之旅,都不现实。但中学的新教育实验至少可以做这么几件事——
第一,营造书香校园。朱老师说过,即使新教育实验的其他事暂时没条件做,把书香校园做好了,也很了不起。通过各种形式,营造校园浓郁的阅读氛围,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阅读活动,让师生把阅读当做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并伴随终身。这样的教师,必然专业能力强;这样的学生,必然综合素质高。
第二,缔造完美教室。这里的“教室”,显然已经不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物理意义上的教室了,它是一种借代,代指班级;或者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一群人共同生活的一段历程。缔造完美教室,强调的是一种班级文化的建设,一种集体精神的滋养;这样的环境里,师生都获得了快乐与成长。第三,构筑理想课堂。新教育的理想课堂提出六个维度和三重境界。六个维度是: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联系度和延展度;三重境界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知识、社会生活、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对理想课堂的不断追求,毫无疑问能够提升我们的课堂品质,让师生受益。
第四,研发卓越课程。所谓卓越课程,就是在其中最好地完成了课程的目的,完美地实现了人的完整幸福。“研发卓越课程”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生命朝向,一个未来期待和一个庄严承诺。在不同的新教育学校,有许多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课程,这些课程丰富了师生的生命历程,让教育生活本身也成了一段生命的传奇。
第五,家校合作共建。学生父母是新教育共同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父母的成长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之一。通过家校联动的机制,建立父母委员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父母更多的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
在中学搞新教育可以做的当然不止这几件事,但至少这几件事是可以做的。我还想说的是,做这几件事,与完成“应试目标”一点都不矛盾,更不冲突。把这几件事做好了,只会促进应试成绩的提升——至少不会妨碍。
7.我教理科,可以搞新教育吗? 你提出这个问题,我估计是基于一个“理所当然”的判断,就是新教育都是文科老师在搞。这是一种误解。但这种误解和新教育现在本身的某些不足有关。
比如新教育阅读,一直以来过于偏重文学,偏重诗歌,偏重童话,再加上儿童剧之类的课程,还有我们推出的新教育榜样教师更多的也是语文教师,新教育开发的课程,给人的印象更多的也是文学、道德、浪漫„„而少有科学的、数理的、逻辑的的因素。这一切,就让外界很多人误以为新教育实验就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但实际上新教育实验从理论上没有止于语文学科,它是从教育的高度涵盖所有学科和基础教育所有学段的。所以,我一直期盼有数学老师等理科老师能够成为新教育榜样教师。而你教理科,正可以在这方面大有作为,为新教育实验开辟新的空间,作出新的贡献。
我一直主张新教育阅读还应该有“三科”:科学、科技和科幻。读科学读物,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读科技读物,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读科幻读物,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当然,现在新教育阅读不是一点都没有这些东西,我听一些榜样教师在叙事也谈到读科技著作,但分量实在太少太少。我们的教育,不但要让孩子更善良,还要让孩子更聪明。
除了阅读,在课程开发方面,理科教师更是拥有广阔的天地:科技制作、天文地理、环境气候、信息技术、经济商业、生物技术、创造发明„„都是理科教师大显身手的领域。8.做新教育是不是会很累?
我不想抽象地回答这个问题。先还是给你讲讲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的包虹靖老师吧!
包老师的家离学校很远,每天早晨都要坐四五十分钟的公交车。车内又挤又闷,包老师往往玩手机看信息,或者戴上耳机听音乐,以打发时光。可自从加入了新教育实验,每天这个时段便成了包虹靖规划、思考甚至憧憬的时候:今天的晨诵孩子们会有怎样的精彩?今天读书活动又该有哪些孩子展示?今天又该找哪个孩子谈心了?昨天那个犯错误的孩子今天会有什么变化呢?昨天的那个教育案例有没有值得提炼反思的地方?
“新教育实验让我每一个早晨都有憧憬,因而每天都充满了激情。”一次包虹靖这样对我说。
你说,包老师是比过去更“累”了呢,还是更快乐了?或许是二者兼有,所谓“累并快乐着”。
我无意夸大“新教育实验”的作用,但新教育实验点燃了无数普通老师的梦想与激情,让他们重新看待自己每一天平凡的工作,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变得精彩,且充满故事。这是发生在我身边一个又一个的事实。我所工作的武侯实验中学及其附属小学,包老师不是个案。
新教育实验的宗旨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请问,现在有多少老师的教育生活是幸福的?为了分数,为了名次,单纯的应试训练成了许多老师工作的主要内容,不少老师身心疲惫而又不得不全力以赴地去“战斗”,职业倦怠成了许多教师摆脱不掉的梦魇。这样的教育生活无论如何谈不上幸福。就算“辉煌”的应试成绩能够带给教师短暂的成就感,这种仅仅来自分数的幸福也远远谈不上“完整”。关键是,教师如此疲惫不堪全都是被动的忙碌甚至忙乱,日复一日机械而被动地重复昨天的故事,谈何“幸福”,又谈何“完整”?
所谓“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应该这样理解:一是教育就是生活,教师应该把教育当做生活本身的有机组成,而不是“八小时以内的工作”,所谓“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也会拥有一种积极主动的教育生活状态;二是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其特殊性在于始终与儿童为伴,与儿童的心灵世界相通,与孩子心心相印,用陶行知的话来说就是“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李镇西注:是“打到”而非“达到”)心的深处);三是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这个不用多解释,如果教育生活不是幸福的,那么每一天都是一种折磨和奴役;四是教育生活的幸福应该是完整的,而不是单一的、片面的、被割裂的;既有帮助学生求知的幸福,也有引领他们全面而快乐成长的幸福;既有看到学生成长的幸福,也有教师自己成长的幸福;既有教学目标实现的幸福,也有教育过程的幸福;既有课堂上和孩子心灵对话的幸福,也有课余开发课程、写作记录乃至出版著作的幸福;既有今天享受教育时光而怦然心动的幸福,也有明天回眸教育人生而热泪盈眶的幸福„„
参加新教育实验,事情肯定比过去多了,但这是自己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主动选择与积极追求。这正是激情被点燃,梦想被唤醒,视野被拓宽,潜能被激发„„
你说,这叫“累”吗? 9.我这里地处偏僻,周围没有人搞新教育,校长也不支持,我可以搞新教育吗?
在互联网时代,没有偏僻的地方。周围有没有人搞新教育和你自己是否搞新教育没有必然联系。校长支持,是搞新教育的有利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我还是以一个真实的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在湖南桃源县的一个山坡上的乡村小学,有一个叫敖双英的老师陪伴着一群留守儿童。除了教学,她一直带着孩子们组织课外活动,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给他们讲道理,但费力不少,收效不大。在那个偏僻的地方,因为网络她便和世界相连。2007年她偶然在网上发现了教育在线网站,知道了新教育实验,便一头扎了进去。而当时她所在的学校,包括校长在内没有一个人知道新教育。但这不妨碍敖双英老师开始了一个人的新教育实验。
她从新教育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切入新教育,下定决心一定要做新教育,用阅读来改变孩子!从此,收入微薄的敖老师倾尽所有,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读书、选书、买书之路。2007年之前,她所在镇上根本没有书店,每次进城,她的双肩包里都会背回大量书籍。尽管周围没人做新教育,但敖老师并不孤独,因为她在网上结识了许多新教育人,她的执着也感动了许多人。渐渐地,新教育研究中心、新父母研究所等机构先后捐赠给她各种图书,朱永新老师也向她捐赠童书数百册,再加上网友捐书、同行图书漂流,敖双英老师教室里的书越来越多了。六年来,她的孩子们读书在1500册以上,其中她和孩子们共读、精读了200多册绘本、30多本文字书。共读,是为了让孩子们的生命与书籍产生共鸣。
后来,为了让孩子们也能够通过网络享受新教育的课程,敖老师自费花两千多元钱在教室里装了网络。当时有几位好心的领导劝她:过不多久县里就会给学校安装网络了,你本来工资就不高,可别浪费了钱呀!敖老师认为学校装网络还说不准时间,她实在不愿耽误,她想让孩子早一点接触新教育课程,教室里有网络会方便得多,她不想让孩子们老是当“乡巴佬”。果然,网络通了,原来小小的教室变成了无穷大,课程比过去丰富了。后来敖老师也尝试开发课程,家乡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等等,都是最鲜活的素材。
渐渐地,敖老师的新教育越做越好,越做越有影响,周围的老师,还有校长都因为她而走进了新教育。再后来,敖双英成了新教育的榜样教师,影响了更多的人加入新教育。
敖双英老师说:“通过新教育,孩子们享受了不一样的学校生活,我也享受着自己不断成长的喜悦!”
10.如何加入新教育?
加入新教育之前,必须对新教育有所了解。了解的途径有三:一是阅读有关书籍;二是浏览相关网站;三是关注新教育的微信公众号。
新教育的经典著作,无疑是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漓江版2014年修订)。本书全方位阐释新教育实验的理念和观点,方法和步骤,展示美好愿景,解答疑难问题,是新教育实验的入门向导,是新教育实验的经验总结,更是教师改变生活方式、发现自我、创造价值的行动指南。
“教育在线”(http://)建立实验专题帖,以便接受新教育研究院实验研究与管理团队实验观察评定,并参与实验研讨和交流。
如果是单个的老师想加入新教育实验,不需任何手续,只需根据自己和所在学校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照着新教育理念实施相关的行动,比如开展新教育阅读,开发新教育课程,缔造完美教室,等等,就像我前面所说的敖双英那样去做。但是,也要教育在线网站建立实验专题贴,一方面接受新教育研究院与管理团队的观察与评定,另一方面也以这种方式与更多的新教育教师交流,在互相学习中彼此激励。
第五篇:自考本科衔接班招生答学生十问
自考本科衔接班招生答学生十问
一、自考有没有大自考、小自考之分?
自考没有大自考、小自考之分,统一都叫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按市高教自考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重庆市衔接考试管理办法》的规定,自考本科部分考试课程,因与高职专科相关课程内容及要求基本相同,在考试时作为衔接课程,实行学分互认,成绩一样列进档案。
二、自考专衔本毕业证是否全国通用?
自考专衔本毕业证的认可范围并不仅限于重庆范围,外省一样认可,全国通用。毕业时统考科目若没考完,可到永川区教委办理转考手续,将考试转到其他省市报考(重庆范围内不需办理,直接到当地报名即可)。
三、自考专衔本毕业证与社会自考毕业证有无差别?
自考专衔本毕业证和全部科目参加社会自考的学生获得的毕业证没有任何一个字的差别,且在学信网上查询的结果也没有任何差别,享受的待遇完全一样。
四、设置衔接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减小考试难度,缩短考试时间。衔接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有英语、概率、线性代数等7门课程,余下的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等7门课程均参加社会统考。
五、自考本科衔接班过关率怎么样?
每门课程都有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辅导,通过率较高。根据往年考试统计,我院衔接课程考试的通过率在96﹪以上,统考课程的通过率都高于永川区平均水平。
六、专衔本学生能否申请学士学位?
满足课程平均成绩65分以上,论文成绩达80分等条件可以申请学士学位。
七、能否提前申请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
可提前3科报名毕业论文撰写,论文指导和答辩教师由我院和工商大学的优秀教师共同组成。
八、专衔本学生能否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
可以工商大学本科生的名义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
九、专衔本的学生能否参加专升本考试?
可以。凡参加了自 考专衔本考试的考生,可在大三下期参加专升本考试,没有任何影响。若考上专升本,取得的自考专衔本学历也可以相当于本科的第二学位。
十、专衔本学生从报名至毕业的程序是什么?
报名建档报考复习考试查询成绩专科毕业证申请本科毕业证 毕业论文报名(可提前3科)撰写答辩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教务处
2012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