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职务犯罪
举办预防职务犯罪讲座
邀请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科的领导为全体干部职工举行了一场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
该讲座结合近阶段典型案例,重点围绕职务犯罪的特点、发展趋势、原因、危害性和预防措施等方面,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以案明纪,教育干部职工正确对待和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把好履职尽责,规范执法。讲座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对提高海事人员慎权、慎独、慎微和依法行政意识,促进海事管理工作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讲课结束后,作了总结讲话,希望全体干部职工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进一步加强道德文化修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维护管理相对人权益,提高海事监管与服务能力。
第二篇:预防职务犯罪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预防职务犯罪的指示精神,围绕“堵源头,抓建制,求实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法制教育为手段,增强全局干部队伍防范意识”的预防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作用,使我局的预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贯彻《条例》
做好预防职务犯罪有利于从根本
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做好本部门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局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以党委书记陈祖芳为组长,纪委书记王国栋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按照《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把单位目标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权利职责与工作人员的年终考评结合起来,规范本单位的依法行政行为。
二、以预防为主,狠抓思想教育
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从思想教育上抓起,做到警钟长鸣。一是根据水务行业特点,我局仔细研究分析可能引发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领域和环节,重点关注水务工程建设。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方案,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二是加强工作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权力观,构筑思想政治防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活动,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对党的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利用每周开展的政治学习时机,组织领导干部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等与工作实际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公务活动中,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越权不失职,树立爱民意识,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服务,做依法行政的楷模。四是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在思想上敲警钟,在行动上行规范。组织观看《盛世警钟》、《公仆本色》等反腐倡廉录像片,在观看中邀请局主要领导干部配偶及职工家属共同参与。通过典型的案例剖析,加深干部职工对手中权利和肩负职责的认识,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公仆意识。领导干部配偶及职工家属积极争做“廉内助”,不利用亲情、友情做人情交易。五是开展思想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大家撰写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开辟学习专栏和以会议的方式交流学习体会。局党委班子之间,党委班子与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坦诚交换意见和看法,解决工作和思想上的矛盾,增进大家相互之间的了解。通过教育使大家对“预防职务犯罪”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增强了法纪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三、抓好措施落实,建立自律机制
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做到廉洁不贪占,勤政不失职。一是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对重大问题实行集体决策,坚持实事求是,民主集中的原则。敢于说真话讲实话,以事论事,有根据地提出个人的看法和意见,使领导在大事上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科学决策,促进各项文秘家园工作正确实施。二是建立领导干部约束机制,严格执行“五不许”规定,坚持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责任
第三篇:预防职务犯罪
预防职务犯罪,刻不容缓
银行是金融管理货币资金的行业,干部员工整天与现金、票据打交道,责任重大。银行工作的特殊,其工作人员既有各岗位各职级相关职责及权利,同时又存在各岗位各职级人员利用职务进行非法活动的土壤。因此,在预防高科技、高智能犯罪的同时,仍不能忽视职务犯罪。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预防职务犯罪的思想方法、认识方法、工作方法与行为方式,建立一个预防职务犯罪的方法体系与运行机制,进而达到预防与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苏州银监分局2010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和今年第一季度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席会议的安排,将在苏州全市金融系统组织中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研讨活动,并且希望能认真落实好这项工作,那什么是职务犯罪呢?
现代意义的职务犯罪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讲是指有职务的人利用职务进行的犯罪,狭义讲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治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的总称。它的本质特征是权力商品化,犯罪人利用社会公共权力进行“权钱交易”,以满足个人、家庭或小集体利益,其犯罪造成的危害较之其他刑事犯罪相比更甚,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在经济犯罪案件中,职务犯罪占有相当的比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领
导干部的权力缺乏有效、有力的监督所致。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实践证明,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是从源头上预防、治理和遏制腐败的重要途径。职务犯罪预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各部门共同参与,而且需要通过法律的、机制的、体制的教育等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综合治理。近几年我院先后查处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在分析这些职务犯罪案件根源时认识到: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预防职务犯罪单靠打击是不够的,必须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根源。按照中纪委三次全会的精神,要想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各种职务犯罪的消极腐败现象,我认为,必须大力强化以下几方面的监督:
一、坚持教育,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加入WTO后,一是行业人员迅猛扩大,难免鱼龙混杂,一些本身素质不高的人员易被腐蚀而蜕化变质。二是国际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三是由于收入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容易引发一些意志薄弱者心态失衡、私欲膨胀,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四是随着与外商接触的增加,国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意志形态也会腐蚀行业内的人员。我们希望通过加大培训教育工作的力度,来达到提高银行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组织学习,要树立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廉洁
奉公为主题,以更好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坚持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
(二)充分利用已经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抓好警示教育,银行把之前发生的利用职务之便犯罪的案件进行梳理,编选典型案例,进行巡回警示教育。
(三)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可借助银行教育这块阵地,经常性开展以预防职务犯罪为主题的法制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
二、建章立制,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应从制度建设入手,堵漏防范,这是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的治本性措施。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职务犯罪活动的发生,使各个岗位和各个环节及职工个人履行职责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力求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长期持久的效果,才能使每位职工党员干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三、强化预防监督,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保障。
要加强内部的自我制约机制,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肃认真地遵守和执行制度,克服违章不纠的现象。第二要建立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约束机制,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对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适当分解权力,防止一个人说了算。第三要逐步实行政务公开、院务公开等,增加监督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第四要实行全
过程监督,把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第五要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和权钱交易,特别是对容易发生腐败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加强监督。第六要重视和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及各民主党派和新闻媒体的联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四、强化审计监督,适应预防工作需要。
银行设立审计监督是基于经济监督和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审计监督对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做出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当前,银行内部腐败中最常见的现象的就是权钱交易。但不管这种交易如何隐蔽、诡秘,总会在总帐目上留下蛛丝马迹,通过审计,最终能把它揭露出来。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审计制度,扩大审计范围,加大对领导干部平时和离任的审计力度。通过审计,对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可有效预防领导干部“带病任职”和“带病提拔”的弊病。
五、采取适度分权办法。
权力是产生腐败的重要条件,绝对的权力倾向干绝对的腐败。纵观古今中外,贪官污吏的腐败无不与过分集中的权力有关。主要原因是权力集中和权位重要不易受监督制约。所以,采取适度的分权,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职权者在行使权力时受到制约及无法滥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职权的行使特点和范围,采取权力分开、权力分解、权力分离、权力分责等分权形式。如目前采取财务收支两条线,罚没决定与罚没执行分部门,提拔使用干部民主推荐、公示制,分权建筑终生责
任制,物资招标竞价制等都是分权有效措施。分权结果相互制约成为现实,带来了监督,带来了透明,带来了公平,同时也给职务犯罪带来极大不便,从而达到减少和避免职务犯罪发生。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两千七百年前成就霸业的一代英才管仲就已经提出了廉耻是立人之大节,然而事实上廉洁这一品质的养成却远非那么容易,作为廉洁的对立面,腐败问题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社会而生,虽然它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困扰着各朝代政权的一大顽症,有其文化和历史根源,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仍主要是一个经济和政治问题。理性和实践告诉我们,预防职务犯罪不是一个能孤立解决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靠那一家、那一个部门独立完成,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坚持打击与预防相结合,治标与治本并举,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以权谋私,有效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目前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不利于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惩治。因此,当前应积极组织力量加强对经济违法犯罪可能发生的环节及其行为特点的研究,防止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积极探索与制定相应的打击与防范对策,以迎接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保障行业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篇:预防职务犯罪
论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1.1.1职务犯罪概念及其种类
顾名思义,职务犯罪是与职务有关的犯罪①。职务犯罪不是我国刑 法的法定罪名,而是基于对犯罪的研究根据各类犯罪的行为特征、犯 罪人的特定身份划分出的一种犯罪类型。目前,我国刑法界对职务犯 罪的认识并不统一,但多数学者认为:职务犯罪是指依法从事公务的 国家工作人员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单位违背国家法律、违背职责 要求而实施的违反刑法,并且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笔者认为,要 认识职务犯罪,关键要理解刑法意义上“职务”的特定涵义以及职务 的主体。《现代汉语词典》把“职务”一词解释为“工作中规定担任 的事情”,照此理解,“职务”的范围相当宽泛,内容也相当丰富。但笔者认为刑法意义上的“职务犯罪”一词中所指的“职务”是指管 理国家、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职责 和责任。其本质特征是“公务性”②,学者们通常理解为公职,即公 共职务。这种严格意义上的“职务”,只能是在国家管理活动中形成,具有这种职务的人员只能是刑法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有些学者称 之为“公职人员”。因此,刑法意义上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 和其他在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履行职 责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背职责要求,或滥用职权,或不正 确履行职责所实施的依照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总称。
通常,我们以职务犯罪的主要罪过形式不同为标准,将职务犯 罪分为职务故意犯罪和职务过失犯罪①。职务故意犯罪具体表现为贪 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等及刑法分则第九章读 职罪中的相当一部分犯罪。职务过失犯罪具体表现在读职罪中的过失 犯罪。从个罪侵犯客体看可分为贪污贿赂型、读职型和侵权型三类。贪污贿赂型侵犯的个性客体是国家公职职责的廉洁性,《刑法》第八 章规定了12项罪名。读职型侵犯的个性客体是国家机关正常管理活 动,《刑法》第九章规定了35项罪名。侵权型侵犯的个性客体是公民 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力,有7项罪名,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 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等“侵权”犯罪以 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犯罪等。此外,根据犯 罪人职务不同的行业特点,可以将职务犯罪分为国家党政机关工作人 员、司法工作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人民团体机关 工作人员、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准国家工作人员等职务犯罪种类②。
1.2.1预防职务犯罪概述
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鸡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一个
良好的立法者关心预防犯罪,多于惩治犯罪,注意激励良好的风格,多于施用刑罚”①。可见,预防犯罪对于遏制犯罪起着极其重要的作 用。预防职务犯罪同样如此,只有坚持标本兼治,才能从源头上减少 职务犯罪,减少此类犯罪对国家和人民所造成的损失。
1.2.1.1预防职务犯罪概念
预者,预先或事先的意思,防者,则是防备或防范之意。预防
职务犯罪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区分。狭义的预防与打击相对应,是指 针对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体制状况,综合采取包
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行政以及法律手段,不断消除
和抑制引发职务犯罪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以遏制、减少乃至最后消除
职务犯罪的预防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指在职务犯罪发生之前,主动
积极采取措施防患未然。广义的预防除包括狭义的预防外,还包括打
击在内,是指一切有效防止职务犯罪发生的各种综合措施及其控制过
程。波兰著名犯罪学家霍维斯特指出:“所有对消除犯罪原因及其条
件能够起作用(即起中介作用)的措施,都应包括在犯罪预防的概念
里而。”②。本文研究所指是预防的狭义概念。
1.2.1.2预防职务犯罪的属性
职务犯罪预防从属于一般犯罪预防,因此,它具有一般犯罪预防的共同属性以及其自身的特殊属性。具体讲,体现以下几个属性:
(l)广泛性。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社
会的方方面面,必须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各部
门的配合,综合运用教育、倡导、调解、疏导、帮教、限制、禁止、惩罚等措施,才能取得实效。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
基础,那是法学家们的幻想。相反地,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①。预
防职务犯罪应当依靠法律,但是更应当关注社会。同时,又必须充分
发挥检察机关等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形成社会预防和专门机关预防
有机配合。
(2)前瞻性。职务犯罪预防是在职务犯罪发生之前或职务犯罪
趋势形成之前的前瞻性控制措施,因而具有防患于未然的功能。而惩
治则是在犯罪己经发生或犯罪趋势形成后不得已采取的补救措施,具
有明显的滞后性。
(3)长期性。预防职务犯罪需要从思想、体制、机制、制度各
个方面同时入手,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必须做到立足全局,着眼未来,实现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4)主动性。预防是为了解决未然的职务犯罪问题,所以要在职务犯罪发生之前主动采取措施,控制职务犯罪产生的必要条件,使
职务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带有战略上主动进攻性质,是控制职务犯
罪的积极措施。
(5)治本性。对犯罪的治理包括“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
“治标”是对己经发生和存在的犯罪现象的依法惩治,而“治本”则
是从源头上抑制、消除产生犯罪内在原因和必要条件,防止和减少犯罪的发生。一般来说,治标着眼于表层现象,治本则着眼于深层本质。
预防职务犯罪属于治本性措施。
1.2.1.3预防职务犯罪体系
犯罪学将参与预防犯罪的各种力量和手段以预防犯罪为共同目
标而有机联系、协调运作的体系称为预防体系。从预防主体的角度出
发,我国职务犯罪预防体系可作如下划分。
(1)人大监督预防。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制
订、修改法律和地方性法规或做出解释等,为司法机关惩治职务犯罪
提供法律依据,同时通过人事任免、质询程序和述职评议、执法检查
等,对“一府两院”予以监督,从很大程度上预防了职务犯罪的发生。
应该说,人大监督是职务犯罪预防的重要部分。
(2)党委、纪检部门监督预防。党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领导作
用是通过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来实现的。各级党组织
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并对之予以监督
检查。同时,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对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查
处和惩戒,教育广大党员洁身自好,为预防职务犯罪发挥重要作用。
(3)检察机关法律监督预防。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侦查和起诉职务犯罪的专门机关。检察机关结合查办职务犯罪案
件,及时发现有关单位和部门、系统(行业)在制度、机制、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通过犯罪分析、检察建议,有效督促相关部门和
单位整改,加强教育,完善制度,预防职务犯罪。检察机关是职务犯
罪预防的重要职能部门。
(4)行政监督预防。我国各级行政机关主要通过行政监督来预
防国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务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行政机关通过行政立
法对行政行为来进行规范,并通过专门的行政监督来查处违法违纪行
为。我国专门的行政监督机关包括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通过调查、审计、处分等程序来处理公务活动中的违法违纪人员,对构成犯罪的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5)社会及舆论监督预防。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通
过揭露、追踪报道等多种方式进行舆论评判,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促
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同时,教育和鼓励广
大群众检举揭发职务犯罪,形成强大的预防职务犯罪氛围。此外,我国公民通过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举报等途径,揭发职务犯罪,促进政风清廉。
我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理论分析
1.2.2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专业化概述
检察机关之所以成为党和国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职能
部门,关键是因为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查办职务犯罪
和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职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特性,决定了检察
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坚持专业化方向。
1.2.2.1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专业化涵义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是从参与职务犯罪预防的主体不同而划
分的,是指检察机关基于法律监督职权、以减少和限制职务犯罪的发
生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防范性、控制性、预警性、预测性的措施和行
为①。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所界定的环节看,检察机关预防职
务犯罪属于司法环节的专门预防,是相对打击的狭义预防,不包括运
用刑罚手段进行惩治这一特殊的预防措施。因此,所谓检察机关预防
职务犯罪专业化就是指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职能化、业务
化、规范化,包括专业机构、专业人员、专门业务内涵、专业流程以
及机制等,其中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和专门业务内涵是必备要素。
简介我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高检院在多个规范性和指导性文件中为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开列了一份业务清单,清 单上的预防业务主要包括:(1)通过犯罪分析提出预防建议;(2)通过预防调查提出预防建议;
(3)提供预防咨询;(4)警示教育;(5)预防宣传;(6)信息建设。
分析现在我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对策的现状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各项预防业务的开展状况并不令人满意,有不少业务(例如
预防调查、预防咨询以及预防宣传)至少在基层检察院并没有实际开展,或充其
量只是做做样子。
(2)目前基层和地市级检察机关普遍不具备向社会各界提供预防咨询的技术能力
和信息资源,事实上,就完善管理或堵漏建制而向检察机关主动咨询的部门或
单位尚不多见。但是通过犯罪分析提出的检察建议能被发案单位认可并采纳。
不过由于检察建议不具有法律强制性,①所以即使建议中肯,发案单位领导从
其自身利益考虑也并不总是愿意采纳这些建议。一旦发案单位拒绝采纳检察
建议,除非惊动党委政府出面协调,否则检察建议多半无果而终。这个过程通常
会费尽周折,检察机关锲而不舍的情形十分罕见,毕竟,发案单位不理会检察建
议通常无损于检察机关的整体利益。
(3)调研还发现,预防职务犯罪的信息建设(包括管理行贿犯罪档案系统并受理社
会查询以及建立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和信息共享机制)在基层和地市级检察
院还十分薄弱,虽有少数检察院尝试开展,但尚未有实质性效果。预防职务犯罪的信息库徒有其表,信息数量少且质量低的实际状况普遍存在。浏览各级检察
机关建立的预防职务犯罪网站时,我们遗憾地发现,为数不多的有价值信息却
被大量冗余信息所淹没。不仅如此,尽管纪检监察及审计部门都掌握一些预防
职务犯罪的技术和信息,但在目前体制下,检察机关与这些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和技术交流仍然障碍重重,各自为政的状况导致了高昂交易成本。
(4)在检察机关内部,预防工作也经常会被边缘化。当我们与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
罪部门的责任人员接触时,经常听到的一句抱怨是:“领导不重视”。在他们看
来,由于领导不重视,开展预防工作就难以获得充足的经费支持和人员配备。①
(5)基层和地市级检察机关开展警示教育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教育方式不恰当,教育技术不到位,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工作缺乏持
续性、策略性和规划性。许多基层和地市级检察机关开展警示教育似乎仅仅
为了应付业绩考核,对警示教育的效果则显得漫不经心。我们有幸阅读了一些
警示教育的讲稿,整体感觉是这些讲稿质量参差不齐,多数讲稿欠缺技术含量,既不能晓之以理,也无法动之以情;很难想象诸如此类的讲稿会产生明显的警
示效果。在检察机关对开展各项预防工作的资源投入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不少
检察院却舍得花费巨资去投建警示教育基地,尽管其教育效果十分令人怀疑。
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1)职能定位不明确。与惩治职务犯罪相比,预防职务犯罪职能更加分散。地方性预防职
务犯罪条例规定的预防主体包括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审判机关、公安机关、审计部门及新闻媒体、公民、法人等。既然大家都搞预防,检察机关就不必(实际是不能)独当一面,于是高检院的规范性和指导性文件以及领导人讲话中就出现了“网络化预防”概念,随之不少文章来论证“网络化预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②至于如何启动“网络化预防机制”,还未见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事实上,在职能重叠的情况下,“网络化预防”必然要消耗高昂的交易成本;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常常受阻,相互推诿甚至相互掣肘的现象也难以杜绝。
(2)对检察机关预防手段的强制性缺乏立法定位。从法律监督权的整体来看,监督权的本质就是对权力以监督为内容的制约,保证权力的法律限定的范围内实施,防止以权压法的现象。因此,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是一种强力制约性的权力。但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手段往往停留在建议、调研、教育、咨询、服务等方式手段上,其强制性明显不足,既然检察预防是法律监督权的应有之义和自然引申,应具(1)
备应有的强制力,否则就会导致在实践中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对预防对象的制约作用不大,只能作表面文章,达不到实际效果。
(3)缺乏量化标准。我们很容易统计侦查部门抓获了多少罪犯,却不可能弄清楚预防工作
究竟阻止了多少犯罪发生。这带来了两个问题。其一,尽管可以从理论上推定预防可以减少犯罪数量,但实证研究却很难为此提供支持性数据。有专家将2003年以来每年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逐年减少的事实作为预防腐败工作已初见成效的证据, [1](P76)这种观点不是一厢情愿,就是自欺欺人。即使我们相信,预防的确可以减少犯罪数量,但若无法证明,与将同等数量的资源投入于惩治犯罪相比,将这些资源投入于预防犯罪会更大程度地减少犯罪数量,那么预防的重要性仍然是推测性的。尽管惩治职务犯罪与预防职务犯罪的最终目的都是减少犯罪数量,但前者可以通过抓获多少犯罪或挽回多少经济损失来衡量其工作成效,而后者却找不到据以评价其工作成效的数字化标准。
(4)政绩考核体制的问题。目前检察机关普遍采取一种以量化积分为标准的政绩考核体
制,积分多少可以衡量政绩优劣。在这种考核体制之下,检察院领导的工作目标自然是最大化考核积分。②对预防工作的考核大都是形式性的,基本不涉及预防工作的实际效果,而满足这些形式性的考核标准(做到不扣分)并不需要检察机关投入太多资源。
(5)检察机关在地方撑脸面的问题。警示教育是通过展示职务犯罪受到严厉惩罚来引导
受教育者充分了解犯罪的风险和代价。如果受教育者认识到,从事职务犯罪危险且不划算,他们就会彻底放弃尝试。从警示教育的原理看,低成本的讲座式警示教育足以实现上述目标,而耗费巨资投建警示教育基地则纯属小题大做。从总体上说,警示教育的预防效果十分可疑,因为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多数还是领导干部)其认知能力远高于平均水平,并且相对于教育者,潜在罪犯对于判断职务犯罪的利弊得失拥有信息优势。而且检察机关对于警示教育的热衷并非来自业务性需要,而更多出于政治性考虑。轰轰烈烈的警示教育不仅可以对外宣示检察机关对预防工作的重视,建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提升检察机关在地方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检察机关之所以舍得为投建警示教育基地而耗费巨资,部分原因也与此有关。
第五篇:国企预防职务犯罪
深入国企抓预防遏制腐败促发展
ZZ区地处ZZ市国有企业相对集中地,现有部、省、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14家,占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的39%,职工总人数2万余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国有企业内部转换机制,管理跟不上变化,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自近几年以来,我院查处了30余件涉及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务犯罪案件,占立案总数60%。因此,如何把预防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务犯罪工作,作为预防的重点来抓,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是预防部门优先考虑的课题。所以,今年预防部门创新创优项目确定为:深入国企抓预防,遏制腐败促发展。具体措施是:
一、提高认识,把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摆在突出位置 树立“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执法思想和工作方针,积极探索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新途径,自觉地把预防职务犯罪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的重要任务纳入日程,纳入检察工作目标管理,制定考评细则,与各项检察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由形式向实质转变,力求形成“在检查中参与,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把关”的锁链式跟踪预防机制;要完善在区委统一领导下的大预防网络。建立了预防网络例会制度,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成员会议,通报、交流预防工作进展情况,认
真总结工作得失。努力把党委领导的政治优势、检察机关的职能优势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践优势形成合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预防职务犯罪社会化的工作进程。
二、健全预防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发生。
一是健全重点预防机制,增强预防工作的目的性。针对辖区内国有大中型企业特点,做到“三个明确”:即重点预防目标明确,通过提供法律服务,使企业健全自身约束、防范机制,促进依法经营,保障企业的正常进行;预防内容明确,通过法制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规范他们的职务行为;联络方法明确,在建立预防小组和确定联络人员后,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沟通,及时了解预防工作状态。
二是建立超前预防机制,增强预防工作的有效性。超前预防是为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减少职务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预防部门定期到辖区内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预防调查活动,及时了解这些企业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摸清底数,建立档案,定期走访,使下步工作的开展有的放矢。同时,针对预防调查中发现的个别企业存在的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一些重要岗位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及时向各单位通报辖区内职务犯罪发展态势、特点和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检察建议,增强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三是建立法制教育预防机制,增强预防工作的社会性。首
先,加强法制宣传,为领导干部敲响警钟。要使职工不违法违纪,要先保证领导干部的自身廉洁性。为了强化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每年要举办一期企业领导干部法制培训班,重点围绕理想信念、廉洁勤政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等方面开展教育。从近几年检察机关查办的有关国企领导犯罪的典型案例,结合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以案释法教育,以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法律水平。其次,运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结合办案中的典型案例,组建预防宣讲团,院领导带头宣讲,深入辖区国有企业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第三、举办预防犯罪展览,主动送法上门。与院控申等部门配合将部分案例制作成图板,主动送法上门,深入辖区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宣传,让企业干部职工广泛受教育,还要经常在辖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法律咨询活动,联合反贪局、渎侦局、举报中心的负责同志到场,认真解答干部职工实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向员工们发放法律手册,号召他们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要误入歧途。
三、抓好三个方面预防工作,增强预防国企职务犯罪的针对性。
一是抓好制度预防。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某些行业和领域出现了立法滞后的情况,有些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法制意识淡薄,依法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有些干部在经济往来中渎职被骗,还有些干部钻企业改革的空子,利用企业改制的机会,侵吞国有资产。要针对发案企业职务犯罪频发的原因,积极帮助企业查找原因,针对企业管理混乱的问题,协助该企业先后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
二是抓好专项预防。坚持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提供法律服务、确保帮助建章立制、确保实际操作监督。并注意准确把握预防工作尺度,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对重点工程实行同步预防、分阶段推进。在工程承建双方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的同时,我院就与工程承建双方签定了“廉政协议”和“工程廉政责任状”,依此进行监督,及时建立工程预防档案。预防、控申部门还定期到工地开展法律宣传,确保重大工程建成“阳光工程”、“典范工程”。
三是抓好个案预防。首先,深入发案单位分析发案原因,查找管理漏洞,帮助制定整改措施。其次,采取举办反腐败案例剖析、专题讲座播放录像片等多种形式,帮助发案单位加强法制教育。针对我院辖区内国有大中型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工业企业的特点,在个案预防工作中,我们注重从中归纳、总结一定时期内,发生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带有共性、倾向性的问题,结合工业企业的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向该行业中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防范对策。通过深入开展个案预防工作,减少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职务犯罪,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