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9-05-15 00:4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

阚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尽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观地说,预防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一些地方腐败势力还很猖獗。从近些年最高检与中纪委公布的查处的贪污贿赂与渎职侵权案件的数字看,每年在30000件左右,还是居高不下;从查处的国家 工作人员级别看,被查出的县处级以上数字仍在3000件上下徘徊。总之,腐败形势仍是党和人民群众最忧心的问题,也是要坚决遏制的问题。作为承担惩防职务犯罪重任的人民检察机关,责任重大。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预防职务犯罪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复杂的历史任务。下面仅对预防职务犯罪存在问题、产生原因及防止对策,提出粗浅见解,以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同事们共同探讨,权作抛砖引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依据不足,预防工作无刚性规定撑腰

预防职务犯罪开展得效果不佳力度不够的根本原因,关键还是在于国家尚未制定一部具有权威性的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以明确有关机关、部门以及相关组织机构的权利、义务,从而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推动预防工作。目前,除了少数地方由人大通过相关预防条例并颁布实施外,国家至今没有一部统一的职务犯罪预防法。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推进,故在一些地方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陷入艰难开展、收效甚微的困境,有的部门对检察机关预防工作不支持、不配合,常常使预防工作处于十分尴尬的地步,有时甚至成了检察机关一厢情愿、独家操作,致使某些领域至今还是预防工作的“死角”。

2、社会认识不到位,甚至部分群体呈麻木状态

职务犯罪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管理的诸多层面,这就要求社会各界、各层次要普遍提高对预防工作的认识。然而,当前的状况是:一是认为预防无用。认为实施打击,惩治了那么多职务犯罪份子(包括判处死刑)都不起作用,再提预防是多此一举,预防对绝大多数的人起不了震慑作用。二是认为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认为没有必要提前扎篱笆,等“羊”丢了再防也不迟,而且还具有针对性。三是呈麻木状态。认为当今职务犯罪已无药可医治,不必谈什么预防不预防,反正是隔墙跑石头,砸到谁是谁。由于这些不正确认识,导致职务犯罪预防形不成社会广泛共识,开展职务犯罪广度、力度和深度都大打折扣,效果也一样大打折扣。

3、预防措施无创新,沿袭老一套的作法成效不显

当前检察机关的预防措施仅限于开座谈会、举办法制讲座、发送检察建议等几种形式,没有新的预防措施,原有的工作缺乏创新,存在着走过场现象,所以力度不够。有的工作也做了,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收获怎样,有没有成效,不得而知。比如所发的检察建议,人家采纳没采纳,如果不被采纳,也没有什么办法,这些问题没有很好地去解决。

4、制约机制不健全,相互配合有余制约不足

由于预防工作起步迟和“先天性不足”从而导致了预防工作的现行运行机制陈旧、新机制尚没成熟的局面。纵观目前,仅就检察院内部而言,在一些基层院就存在着各个科室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不力的问题,有“各管各自职能,很难兼顾预防”的现象。就公检法司各个机关的预防情况看,检察院对其他几个部门的预防力度仍欠佳,司法腐败在一定程度上在一些地区仍然严重,检察院内部的职务犯罪案件也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就是相互制约的机制还没有有效形成。一些公检法司的部门在相互配合上下功夫,这就导致一起案件很可能把各个部门的办案人都牵扯进来。另外,自上而下,对于职务预防的措施仍然沿袭“社会预防、单位预防和家庭预防”“老一套”。同时,基层院在职务犯罪预防上创新的力度远远不够,仍然在做“上法制课、帮助建章立制”的等轻车熟路的事情。由于机制上的无创新不成熟,预防成效显而易见。

二、问题的主要原因

1、“三个堕落”思想是职务犯罪的根源

一是享乐思想。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享乐至上的腐朽思想意识也涌入中国,并侵蚀着国家工作人员的肌体,致使其抵御不了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生活的诱惑,实施各种职务犯罪。二是拜金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在社会上广为流行,同时也使某些国家公务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金钱欲望,他们崇拜金钱,向往金钱,一切向钱看,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不惜以权力做砝码,疯狂地实施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三是特权思想。封建特权思想、家长制、官僚主义、裙带关系等思想意识,就像冥顽不化的幽灵,深深地植根于某些国家公务人员的脑海之中,他们本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法律是管着老百姓的“等信条为所欲为;有的利用职务之便去侵占国家、集体财务;有的滥用职权、徇私枉法,严重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有的则利用职权,为违法犯罪的亲朋好友开方便之门,甚至公开包庇,干预司法。

2、罪责感差是职务犯罪的关键所在首先,法制道德观念差导致的罪责感差是职务犯罪的关键所在。某些国家公务员对其职务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一旦反生病变,就会发展成滥用职权,有恃无恐,胡作非为;而被害人方面由于受职务犯罪主体掌握的权力的威胁,总是表现得克制、忍让,不敢轻易抵制和反抗,这就更助长了职务犯罪主体的“猖狂”;职务犯罪主体在无所顾忌、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其罪责感荡然无存,也就很容易实施职务犯罪。其次,职务犯罪是一定的合法权力为其前提的,这常使职务犯罪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使行为人有恃无恐,一旦达到既可欺人又可自欺的程度,其心理上也就无罪责感可言,因而也就容易实施其职务犯罪。再次,从众心态对罪责感差也具有影响。社会各种不正之风的蔓延,必然影响国家公务人员心理,使某些人产生从众心理,进而对违法犯罪行为缺乏罪责感,甚至感到心安理得,因而也就容易实施职务犯罪。

3、侥幸心理作怪是职务犯罪的重要因素

一是其特殊身份对侥幸心理有影响。职务犯罪主体往往主观臆断,自恃身份特殊,自认为其行为有“合法“的外衣,其手段诡秘隐蔽,因而往往自欺欺人,以盲目的安全感代替其

内心的恐惧感,进而实施职务犯罪。二是关系网的保护对侥幸心理具有影响。职务犯罪的主体都具备一定的权力,其活动能量和交往能力均较强,平时就注意营造关系网,请客送礼、贿上买下,一旦案发,受其腐蚀的领导干部往往设法为其通风报信、包庇开脱,甚至想司法机关施加威力,干预司法活动。三是打击不力的对侥幸心理具有影响。职务犯罪往往受权力的庇护,有的甚至查不了、扳不倒;有的又因案情复杂,政策、法律界限不明,难以定性;司法实践中对职务犯罪的处罚普遍偏轻,这些打击不力的现象,更助长职务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致使其一犯再犯,直到酿成大案、要案,最终事发。

4、私欲膨胀敛财是职务犯罪的导火索

一是私欲将导致犯罪心理的形成。人的一切行为总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来源于需要,因此,犯罪心理起因于贪欲;某些国家公务员被物资、金钱迷住了心窍,为贪图享乐,个人私欲便恶性膨胀起来,贪欲地去追求个人需求,当自己有的合法收入满足不了日益膨胀贪欲时,就设法用非法手段侵占国家、集体财产,由此形成犯罪心理。二是贪欲与权力相结合,将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国家公务员均担负着一定的职务,拥有大小不等的权力,其职务虽然与犯罪并无本质上的联系,却为职务犯罪提供机会和便利条件,而对其犯罪心理形成,而且还以权力作为其阶梯,即贪欲一旦与权力相结合起来,便易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应采取的几点对策

1、尽快制定法律,使预防职务犯罪有法可依

在部分省、市、自治区等地区已经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的基础上,借鉴外国和地区预防职务犯罪的好做法、特别是成熟的法律法规拿来为我所用,尽快制定《反腐败法》或《预防职务犯罪法》等等,在法律中把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能、主体和客体的权利和义务、预防的方式方法等等规定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反腐败的利剑指向哪里就胜利在哪里。

2、建立全社会预防的系统工程,形成齐抓共管、共建的预防机制

预防职务犯罪既然是一个系统工程,就绝不能只靠检察机关或预防部门单独来完成,作为防腐斗争的前沿,必须有全社会的共同行为,形成反腐败的社会行为,而这一社会为又必须积极合作,相互配合,才能形成有效地预防系统,这一过程就是检察机关与预防部门对反腐败社会资源整合,通过指导动作,把这些资源协调起来,形成合作体系,实施全社会动员,唤起人们对预防工作的重视,从而使这项工作步入快车道,实现社会共管。

3、建立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机制,使教育效果与付出成正比

一是结合起来各行业特点开展教育。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地联系职务犯罪预防的工作实际,结合行业特点,从职务犯罪预防中建筑教育机制切入点,入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进行职务道德教育、党纪政纪教育、行规和工作制度教育、工作纪律教育、执行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廉政教育,强化他们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守信意识等。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职务犯罪预防的教育机制,为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打下基础。二是抓住重点部门和重点人员开展教育。预防职务犯罪,既要注意对所有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同时还要突出对重点机关、行业和部门的教育。还要对大中型企业和重大建设项目等关系到国计

民生的重要领域工作人员进行重点教育。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在对国家教育形式上的多样性、教育效果的目的性、教育次数的反复性和连续性。在教育形式上要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感心动身;在教育效果上要目的明确,讲求实效,要有相应的检验标准,并严格执行。效果上要目的明确,讲求实效,要有相应的检验标准,并严格执行。

4、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督查机制,使社会监督法制化

一是开展内外结合监督。在搞好本单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监督与检查的同时,应该加强与其他行业、部门或单位的联系,互相交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经验和信息,加强工作沟通和协调,尤其要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政法部门、行政执法机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倾听他们对职务犯罪工作指导意见。二是加强新闻舆论监督。预防职务犯罪有必要加大新 闻监督,应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各单位和每个公民都有接受和配合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的义务,社会各界都要提供方便条件,便于在媒体上对预防职务犯罪案件进行检举、揭发。目前,在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的职务犯罪的行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不敢告不愿告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要通过立法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增强群众举报的严肃性,制定更加完善的群众举报和监督的法规,使社会监督进一步法制化。

5、建立预防职务犯罪考评机制,把奖惩的规定落到实处

要由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与各行业、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联合组成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检查与考评小组,对各单位的职务犯罪工作进行检查与考评。检查与考评的主要内容应该为:预防机制的建立健全;预防工作组织保障;预防建议、对策的质量;预防效果的评估等。在指导思想上要确立客观全面、实事求是、注重过程、检验效果的检查考评原则。在检查与考评方式上,检查考评每年至少一次,检查与考评为:内部自查、交叉检查、考核记分、最佳专题调研、最佳个案预防、最佳系统预防等专项考评。通过考评,促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更好地开展,在全社会造成人人以贪贿、渎职侵权为耻,以清廉公正为荣,绝不允许职务犯罪“泛滥”的氛围,誓将职务犯罪这一侵蚀党、国家和民族健康肌体的“毒瘤”铲除。

6、创新预防的方式方法,使预防的效果让群众认可

预防职务犯罪的办法很多,但切忌搞花架子,走形式,要做到每搞一项活动都要一定的效果。自2005年起,我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振魁同志一再强调各检察业务部门要创新要有新举措要有新成果以来,我院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创新,有成效,其中:深入农村给村民教“招”,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举措;将160余行政村分成先进、中游、后进实施不同预防措施的办法,农村干部的职务犯罪率下降,社会各界群众反映一致叫好,形成经验后,县委政法委、市委政法委、市院、省院都给予充分肯定、推广交流,《黑龙江经济报》、《新华月报》《检察日报》、正义网、人民网等媒体给予刊载。此例说明,只要预防职务犯罪的方式方法有新意,实实在在地实施,是能够产生实效的。

第二篇:浅谈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多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实际检察工作中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深入探讨、实施预防职务犯罪对策,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对预防、减少、遏制职务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做法。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也显现出了一些缺点和不足。职务犯罪并未得到有效遏制,腐败问题仍然是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造成这

一局面的根本原因除了职务犯罪产生具有复杂性的原因外,更主要的还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存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面临着不少难题,从而影响了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当前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不力,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认识不足。当前,在不少地方和部门,包括领导干部,不能正确理解经济建设、稳定大局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重经济建设,忽视思想建设,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效性没有充分的认识,预防职务犯罪没有也不可能起到怎么样的作用,所以没有必要搞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甚至一些专门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人员也把该项工作看作可有可无,日常工作做做秀,走走过场。一些领导同志总认为只有办案才是硬道理,预防工作是软指标,只要临时突击,即可解决问题。

2、预防机构的设置不合理,预防措施不完善。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需要社会、公民、各单位、各主管部门的共同参与,构筑预防职务犯罪的网络,形成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但目前,只有检察机关设立了预防机构,而其他部门,特别是地方党委、政府内没有设置这样的机构,对预防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就目前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尚没有法律规范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参与,搞好预防工作就等于空话。而当前检察机关的预防措施仅限于开座谈会、举办法制讲座、发送检察建议等几种有限的形式,也不具备约束性。有时工作做了,措施也采取了不少,但收获甚微。如我们发的检察建议,人家采纳没采纳,如果不被采纳,我们有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没有有效的办法解决。

3、预防职务犯罪的立法滞后,预防有关书籍、资料、人才缺乏。目前在我国宪法、法律和其他法规当中均难以找到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规定或措施,只有高检院《关于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意见》。所以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几乎是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关于预防犯罪的书籍、资料和专业人才更是匮乏。各类报刊杂志和新闻媒体中,关于办案和打击犯罪方面的内容较多,而关于预防方面的资料少。另一方面,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门科学,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专业人员。而现实情况是,很少有同志有意到预防部门工作,我们预防部门现有的干警也都是从办案中抽出来的,只有办案经验,而没有预防的实践,预防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新事物,所以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4、预防工作缺乏指导,群众基础不扎实。日常工作中各级都在讲要重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但在平时的工作中却缺乏指导帮助和检查督促。基层院各自为战,互不往来,经验得不到推广和学习,教训也不能得到及时总结和交流,形成预防工作的无序状态。职务犯罪预防宣传工作虽然单位也在搞,也在宣传,但预防工作的知名度还很低,很少有群众知道预防工作的重要作用。现在甚至造成一种误区,因为只有检察机关设立了职务犯罪预防机构,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好像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只是检察机关的事。

5、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效性不强,缺少相关部门的联系与配合。目前,检察机关普遍存在预防宣传大于实效的现象,许多基层单位都是从宣传目的出发,为了宣传而搞预防。制定措施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无法达到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效果,实际工作中预防工作采取“亡羊补牢”的办法,侧重于某些案发率较高的系统和部门,这也就会出现目前“预防跟着犯罪走”的怪现象。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靠当地党政部门和重点行业领域主管机关的重视与支持,各单位的协调与配合来开展工作。在具体的预防措施、检察建议的落实上则往往受到很大的制约,对重点行业领域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近几年反贪办案工作中所发出的《检察建议书》的反馈率甚至不到一半,可见当前职务犯罪预防的社会支持率和社会效率如何。

二、对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打击力度,以打促防,形成威慑效应,实现标本兼治。为了防止职务犯罪的的蔓延,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必须从加大查处职务犯罪的力度做起,通过查处打击职务犯罪,把腐败分子的猖獗活动抑制下去,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已经取得的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实现治标的目标。在当前社会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打击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是实现职务犯罪预防的最好策略。

1、打击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一定的打击力度,产生震慑效应,才能为检察机关的预防

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实现以打促防,带动预防措施的落实,增强预防的力度和效果。

2、预防必须结合办案、结合检察职能来开展,这是检察机关区别于其他部门的优势和特色所在。结合办案,深入分析发案原因、手段、环节和变化趋势,这样预防措施、对策才有针对性,才能提高预防工作水平和效果,实现以防固打。

3、预防对策有利于案件的揭露和查处

4、打击和

预防是检察机关贯彻中央关于反腐败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检察机关实现检察职能的两个方面,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在整体策略上加大治本力度,重在预防,在具体运作上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只打不防,则打之不尽,只防不打,则防不胜防。只有做到打防并举,才能实现既惩治于既然,又防患于未然。

(二)、广泛开展法制教育、法律宣传和咨询,促进大社会预防格局的形成。增强预防对策落实的社会基础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大要案成果展览、开辟专栏、拍摄专题片等,结合检务公开、举报宣传、接待来信来防,通过法制教育、编辑法律丛书、上法制课、以案释法、网上宣传等形式,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舆论氛围,使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社会基础性预防网络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预防对策的调查研究工作,提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前瞻性。调查研究是开展职务犯罪预防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预防工作的重要措施,是预防对策产生的基础。要解决好预防对策的问题,首先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职务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科学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采取相应措施。

1、通过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务犯罪发生原因、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准确揭示产生职务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和条件,提高对职务犯罪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和及时发现、预防职务犯罪的预警能力,以达到提高预防对策的针对性、及时性。

2、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政策研究,为预防工作的实施与落实提供有力保障。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立法的调研和重大政策的论证,通过分析可能产生职务犯罪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提出完善立法和落实配套措施的建议,推进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制化进程。

3、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的理论研究,提高预防对策的适用性和前瞻性。把预防职务犯罪的理论研究纳入检察理论研究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理论体系。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吸纳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努力提高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4、加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预防工作信息库。广泛收集和利用与预防、揭露职务犯罪有关的信息资料,对典型案例和特定事项实行分类建档管理,实现预防职务犯罪信息的交流和传递。根据检察系统内部以及有关系统、领域、部门和单位对预防工作的实际需求,运用信息分析系统和科学管理手段,深入进行预防对策和前瞻性的研究,积极提出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管理监督制度等防范和遏制职务犯罪的对策和建议,配合有关系统、部门和单位科学规划预防方案,制定预防措施,推广预防经验。

(四)提高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人员的素质,适应预防工作需要。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建设,选拔优秀检察人才充实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队伍,组织预防职务犯罪的检察人员,定期、定人进行再教育、培训工作。不断了解和掌握新的业务技能与知识理论。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检察人员应当专职进行预防工作,实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队伍专职化。充分发挥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机构和各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推进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专业化发展,逐步形成业务内容完整、工作措施有效、运作程序顺畅、专业水平较高的专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优势。

第三篇:刍议监管场所的职务犯罪预防及对策

刍议监管场所的职务犯罪预防及对策

作者:宋太良

为了确保监管场所正确执行刑罚,遏制监管干警职务犯罪,促进检察机关在监管场所刑罚执行监督和监管活动监督的正确实施。本文就监管场所职务犯罪的重点环节及如何预防和避免,略陈浅见。

一、监管场所职务犯罪易发环节

1、县级监管场所对罪犯“减、保”的处理环节上,只有对“减刑、保外就医”的罪犯材料进行呈报。自“严打”整治斗争以来,由于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不断增加,留所服刑人员也在增多,为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对在监管场所确实一贯改造较好的罪犯“减刑”的通知,对“减刑”的材料必须有监管大队呈报。于是,有的符合“减刑”条件的罪犯为了“双保险”,便向监管大队行贿,有的直接向分管监室的干警行贿,使其汇报好的材料,达到减刑的目的。有的罪犯本来不符合“减刑、保外就医”条件,为了达到其目的,便向监管干警行贿,个别干警收受贿赂后,为其呈报违背事实、伪造法律的虚假“减刑、保外就医”材料,为其非法“减刑、保外就医”。

2、监管大队对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每隔一段时间讯问其所需物品进行登记,通知家人送来,经检查允许后,方可入内,但有时个别监管干警检查不认真,带进其他物品,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值班人员的责任。更为严重的是,有的监管干警明知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是外地人(代押)且罪恶严重,吃别人的宴请或收受了别人的贿赂,竟敢网开一面,违法带进食品,明知其食品数量代表一定的意义,还是铤而走险,企图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制裁,给案件的侦破制造障碍。

3、有的监管干警平时不注意自身学习,忘记了自己所履行的是特殊的职责,对于出所、被释放人员不严格检查,认为被释放人员就是与案件不重要、或是基本没事了,殊不知有的同监室在押人员利用被出所、释放人员的机会,给其家人捎去信件,就信中内容相当露骨,妄图逃避法律的惩罚。是想,特别是经济、重大案犯,一旦串供,给案件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不知不觉充当了犯罪嫌疑人的保护伞,给社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不知不觉走向犯罪。

4、在押的犯罪嫌疑人,经过一段羁押后,很想与家人相见,以便了解自己的情况如何,会受到什么处罚,日思夜虑,这是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反映。“监规”严格规定: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在判决未生效前是不能与家人见面的,但有的极少干警视法律而不顾,以同学、老乡、朋友„„之托高于一切,定点、定时提供见面机会,这是很危险的,特别是重大经济案犯或重大繁杂刑事案件,有时一句话、几个字,就可以使案件无法侦查,可以使案件“终止”,或使犯罪分子进行逃跑。可是,“监规”规定,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在判决未生效前,是不能与家人相见,这是非常正确的,谁违背、谁与法律抗衡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5、监管场所是羁押犯罪嫌疑人的场所,也是剥夺人身自由的重地。监管干警的职责尤为重要,来不得半点虚假。但有的个别监管干警经不住种种诱惑,为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传递口信、透风撒气。本来不能公开、很保密的事,有的当事人就知道,不是内部泄露,别人岂知。无形中监管干警当了别人的护身服,如要造成严重恶果,监管别人的人,就有可能被监管起来。

6、对监管干警特别是对掌握人权、财权、物权的岗位,作为主要对象,个别人往往利用手中权利,侵占、挥霍财物,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私利。这些都是监管干警易发的时节和地带。

二、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的思路

为了使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工作不断深入,尽快做到和国情同拍与世纪同步,实现“五化”的控制思路。

1、预防职务犯罪职能要明确责任化。

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监所部门应尽的职责。因此,应落实预防职务犯罪在监管场所监所检察工作的准确定位,发挥监所检察部门在监管场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作用,明确规定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是监所检察部门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的必要前提。

2、预防职务犯罪主体要专业化。

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在监管场所开展预防工作,要取的监管大队的密切配合,仅仅靠监所检察部门开几次讨论会,提几条检察建议是远远不够的,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是包办代替,而是通过检察活动本身的特点来开展,只有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贯穿于依法监督的全过程,把它置身于在监管场所以反腐败斗争为主中去,才能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建议在监管场所由监所检察部门负责,设立专职预防人员,实现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主体专业化,发挥监所检察的职能作用,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健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

3、预防职务犯罪机制要规范化。

在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工作中,监所检察部门一般采取检察建议、法制教育、协助建章立制等手段,检察建议作为监管场所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一种主要形式,但不具备强制力,要使预防监管干警职务工作更有成效,应针对监所检察的特殊性,建立规范的刚性预防机制。为此,建议试行建立对发案单位的检察整改通知制度,健全对监管干警廉政制度执行情况的审核制度,实现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机制规范化。

4、预防职务犯罪对象要具体化。

监所检察部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象是监管干警。但预防对象有重点和一般之分。当前,在实际工作中,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应从具体对象抓起,从重点岗位查起,从可预防的部位找起,保证通过一定的工作取得最佳效果。监所检察部门应重视对掌握人权、财权、物权的岗位开展预防,对这些部门的掌权派,主动承担起监督者的角色,监督其依法行使职权,防止滥用职权而引发职务犯罪,实现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对象具体化。

5、预防职务犯罪体系要制度化。

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监所检察部门对职务犯罪的犯罪场控制,就是要从这些要素出发,抑制职务犯罪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最大限制阻断潜在犯罪人与犯罪背景因素的结合,应坚持与监管大队联系合作,互相支持互相配合、这种合作不是形式简单意义上的松散型合作,而是一种真实、紧密的定期交流合作,可以采取联席会议或研讨会议形成一种制度固定下来。认真分析监管场所各种职务犯罪的新问题、新趋势,研究新特点、新规律,互通情况,相互借鉴,从而寻找预防和遏制监管干警职务犯罪的新途径、新对策。只有严格执法,严厉惩治犯罪,才能促使职务犯罪人和那些具有犯罪倾向的人认识到“法不可违、罪不可犯”,只有进入这个预防职务犯罪制度和主要角色中去,监所检察部门才能充分发挥强有力措施和自身的监督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昆山:监管场所干警职务犯罪预防探究

姚金第 金宝锋

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监督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滥用权力,严惩执法犯法、贪赃枉法,从根本上保证严肃、公正执法。目前,监管场所干警利用职务犯罪的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几年来,监管场所干警在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犯罪行为,严重地干扰了国家的正常司法,严重损害了国家司法机关的形象和声誉,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造成了极坏的政治影响。我们检察机关不仅要依法予以坚决制止和严历的打击,而且要积极地做好预防工作。这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检察机关运用法律监督手段,促使监管场所干警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实现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监管场所干警利用职务犯罪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仅就监管场所干警职务犯罪预防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监管场所干警职务犯罪的原因

监管场所干警职务犯罪,是指监管场所的干警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进行的犯罪行为。监管场所干警职务犯罪的主要形式有:贪赃枉法,私放在押犯罪嫌疑人;不负责任,造成犯罪嫌疑人、罪犯脱逃;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体罚犯人或其他经济犯罪等等。诱发监管场所干警上述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利益诱惑,个别监管干警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被破坏。免疫力和抵抗力不是天生的,它是随着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出现增强和减弱。作为一名监管干警,在小的诱惑面前,在一两次的诱惑面前可以抵抗。那么,在大的诱惑面前、再一次又一次的诱惑面前呢?很可能会引起私欲恶性膨胀,会在执法权上打主意,产生靠山吃山的坏思想。

第二,有些监管干警作风粗暴,体罚或虐待被监管人,或工作责任心不强,经常在工作中粗心大意,草率从事,还有擅离职守,造成服刑罪犯乘机脱逃和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等。

二、引发监管场所职务犯罪的主要环节

第一、留所服刑。目前大多数已决犯的家属都希望自己的亲人留在当地服刑。一是探监方便,二是可以利用当地人际关系的优势,来疏通监管干警的关系,为今后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打下基础。因此有些已决犯的家属,为留罪犯在当地监管场所服刑,通过贿赂等手段疏通报批单位和审批单位个别人员的关系,这样无形之中就给那些思想意志薄弱的监管干警提供可乘之机,甚至走上了职务犯罪的道路。

第二、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有些服刑罪犯的家属为了让罪犯在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方面得到关照,直接向监管场所干警进行贿赂。包括有的符合“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条件的罪犯为了“双保险”,也向监管干警行贿。有的罪犯本来不符合“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条件,但为了达到其目的,便向监管干警行贿,个别干警收受贿赂后,便为其呈报违背事实、伪造法律的虚假材料,为其非法“减刑、假释、保外就医”。

第三、罪犯劳动岗位、生活方面。服刑罪犯家属为了自己的亲人在监狱的劳动和生活方面能得到照顾,向监管干警行贿。甚止为了在监管场所内购物方便,便让其关系较好的监管干警代替保管现金为罪犯购物,从而滋生犯罪。

第四、监督管理罪犯方面。有的监管干警不严格遵守监管规定,甚至违反监管的有关规定,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具体表现:一是违规安排会见。“监规”严格规定: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在判决未生效前是不能与家人见面的,但有的极少干警视法律而不顾,以同学、老乡、朋友……之托高于一切,定点、定时提供见面机会,这是很危险的,特别是重大经济案犯或重大繁杂刑事案件,有时一句话、几个字,就可以使案件无法侦查,可以使案件“终止”,或使犯罪分子逃跑。二是对被释放人员不严格检查。有的监管干警忘记了自己所履行的是特殊的职责,对被释放人员不严格检查,殊不知有的同监室在押人员利用被释放人员的机会,给其家人捎去信件,妄图逃避法律的惩罚。特别是经济、重大案犯,一旦串供,给案件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给社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不知不觉走向犯罪。三是体罚、虐待被监管人。有的监管干警作风粗暴,对被监管人采取体罚、虐待等手段,造成严重后果。五是有的监管干警工作责任心不强,防范意识淡薄,以致造成被监管人员脱逃,以致走上犯罪。

三、预防监管场所干警职务犯罪思路

及时地抵制监管场所干警队伍中的不正之风,把犯罪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既是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标准、工作原则,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预防监管场所干警职务犯罪最好方法就是要建立健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同时要有的放矢的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工作,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第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教育全面提高监管干警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使广大干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

第二、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提高监管干警的法律意识。造成监管干警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法律意识淡薄。有些监管干警在平时工作中,他们也知道自己是在执法,但却不知道怎样执法,根据什么执法。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以言代法、以情代法,甚至以“钱”代法。因此,不仅要让广大监管干警学法,还要加强学习情况的考核、考查,把学习的结果做为使用、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从根本上提高监管干警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同时要“以案说法”,利用监管场所系统内部司法工作人员以及全国典型的职务犯罪案例,来组织他们进行学习讨论,吸取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教训。对他们进行晓之以情,动之以义,释之以法的教育,让他们“不愿犯”,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预防效果。

第三、实行检务公开。实行检务公开是搞好预防职务犯罪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将我们检察机关派驻检察室的职责范围,监督的内容,查处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等打印成册,发至监管场所的各个监区和有关科室,让其自己来对照约束自己。第四、坚持检察官接待日、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向在押人员及家属发放联系卡、告知书等项制度、做法,充分利用“三种人员”的作用,积极拓宽发现案件线索的渠道,标本兼治。预防监管场所干警职务犯罪工作,涉及人多、面广,任务量大。那么,要获取更多的犯罪信息,就得充分利用“三种人员”的监督举报作用,来扩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三种人员”就是在押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和犯人家属。一是在监管场所内、外设立举报箱,让服刑人员及其家属随时进行举报。二是向刑满释放人员发放征求意见表,让他们留下宝贵的意见。我们有这样众多的“耳目”,监管干警的违法行为就能被随时发现。因此,大多数监管干警都会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有所收敛,这样就起到了治标又治本的特殊作用。

第五、加强刑罚执行监督,规范刑罚执法行为,确保刑罚执行依法、公正、公平,让犯人和家属心服口服。坚持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察相结合,坚持重点监督和全面监督相结合。监所检察部门对刑罚执行要进行全程监督,重点要加强对留所、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的监督,重视对掌握人权、财权、物权的岗位开展预防。个别人往往利用手中权利,侵占、挥霍财物,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私利。这些都是监管干警易发的环节节和地带,向他们进行宣传,并帮助他们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主动承担起监督者的角色,监督其依法行使职权,防止滥用职权而引发职务犯罪。

第六、加强对监管干警管理被监管人行为的监督,督促监管干警把握好自己的执法行为,确保监管干警严格依法管理人犯,防止殴打、体罚虐待被监管人的职务犯罪的发生。监管干警在管理活动中,经常遇到个别服刑罪犯,因违反监规又不服从管理,而且当面顶撞监管干警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些监管干警因自身素质较差,执法水平不高,因此,他们直接对被监管人进行处罚。其主要手段是用绳子捆绑、带背铐、用警棒电击,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益,影响极坏。因此,监所检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经常巡视,经常深入到被监管人的监舍进行观察、了解情况,检查是否有违法进行体罚、虐待等行为,发现情况立即进行查处。

第七、增强监管干警安全防范意识,确保监管场所安全。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提高监管干警的责任心,当班期间不擅离职守,特别是生产任务重,要尽量减少夜间加班时间,必须加班时,应增加相应的警力。同时带班人员应不间断地进行查岗查哨工作,防止值班人员因工作过渡疲劳,放松了警惕性,导致罪犯脱逃。

第八、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我国《刑法》对渎职罪、贪污贿赂罪以及国家公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所犯下的其他罪行,均做出明确的量刑原则和标准。监所检察部门要重视办案工作,强化办案意识,充分发挥和调动监所检察干警查办案件的积极性。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用国家法律的威力去震摄犯罪分子。只有严格执法,严厉惩治犯罪,才能促使职务犯罪人和那些具有犯罪倾向的人认识到“法不可违、罪不可犯”。

第九、监所检察部门要与监管单位相互协作,共同携手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我们检察机关在开展监管场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应积极和监管场所的纪检监察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充分发挥监管场所纪检监察部门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开展监管场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应及时与监管单位的领导多联系、多协商,共同进行探讨,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以法治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反腐倡廉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认真分析监管场所各种职务犯罪的新问题、新趋势,研究新特点、新规律,互通情况,相互借鉴,从而寻找预防和遏制监管干警职务犯罪的新途径、新对策。在具体工作中,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只有从具体的对象抓起,从重点岗位查起,从可预防的部位找起,严格把关,“警钟”长鸣,使监管干警不能犯、不想犯、不愿犯。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必将会铲除职务犯罪的毒瘤,只要我们正确运用有效的法律监督手段,就能有效遏制和减少监管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

(作者:昆山市人民检察院)

第四篇: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预防对策

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预防对策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然而,近年来村“两委”干部职务犯罪现象呈现多发、高发、频发趋势,侵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相关案件的查办情况,笔者现对村“两委”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一、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行为多涉及经济问题。目前,村“两委”干部职务犯罪多涉及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等罪名,涉案人员大多以获取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或通过滥用手中职权收受、索取他人财物,或利用各种名目截留、侵占集体财产,或将公款挪用于经商、炒股、购买理财产品等营利活动,而村干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犯罪行为的发生,多是由于涉案人员法律知识不足、工作方法简单等引起,具有偶发性,占案件总数量比例并不高。

(二)涉案金额较小但影响恶劣。虽然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中有“小官大贪”的情况,涉案数额巨大,但仍属较个别现象。总体来看,村干部职务犯罪大多是从贪小利开始,往往犯罪次数多却涉案总数额较小,然而由于其属于最为典型的“发生在群众身边,危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案件,会直接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引发群众不满情绪甚至形成群体事件,造成严重的社会舆论和恶劣社会影响。

(三)犯罪手段具有较强隐蔽性。随着村级财务管理的不断规范,村干部企图谋取非法利益已无法轻易得逞,因此虚开发票、虚挂往来帐、收入不入账或多收少入账等手段成为其违法犯罪的常用手段,他们希望通过此类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的方法逃避法律惩处,其犯罪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而这些获利方式仅从账目表面难以发现问题,特别是当相关人员“统一口径”时,更给犯罪线索发现、案件查办带来了不利因素。

二、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原因分析

(一)法治意识淡薄。整体上看,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对国家法律法规尤其是监管制度缺乏系统学习,对违法行为所承担的后果认识不清,许多涉案人员甚至以为只要把贪污的钱退回去就不用负法律责任。正是由于其法治意识的淡薄,致使个别村干部毫无自我约束意识,一味放纵自身行为,物质欲望过度膨胀,在金钱和利益面前抗腐化能力极差。

(二)监督管理乏力。相关监督部门职能发挥不是十分理想,乡镇对农村监管制度尤其是财政制度仍然不是十分完善,在许多方面只有框架规定,没有详细标准,从一定程度影响了监管的落实。乡镇一级对村级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仍然存在“村里的钱不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可”的思想,助长了不正之风。

(三)村务公开不透明。村务公开包括政务公开及财务公开两部分,按照规定村“两委”必须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公布,自觉接受村民监督。然而,大部分发案村的政务、财务公开并不及时甚至从不公开,村民知情权、监督权根本无从谈起,客观上也令个别村干部胆大妄为、肆无忌惮。

三、预防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村干部廉政教育,提高抗腐拒变能力。检察机关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法律和廉政知识教育的培训力度,特别是要提高初任村干部遵守法律法规、廉政制度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提高其抵御各类诱惑的能力。同时,检察机关要加强农村法律知识宣传力度,利用标语、广播、发放明白纸等方法提高广大村干部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提高广大群众行使知情权、监督权的主动性,并运用手机、互联网等先进传输平台开展法律宣传活动。

(二)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有关财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在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人员配备的同时,严格入账、审账程序,减少财务管理漏洞。同时,各级政府应严格执行惠农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惠农资金专款专用,对每笔涉农资金都认真执行建档制度,定期研究惠农政策落实情况,通报惠农项目实施进度,做到每笔资金事前预算、事中跟踪、事后审计监督,有效防范各类违反财务规定行为的发生。

(三)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形成切实有效制约。村委会应建立民主监督机制,推行公开制度,切实执行“政务公开栏”,增强透明度,进一步健全村理财小组机构职能,明确职责,确保理财小组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村委会应扎实执行村务公开制度,定期对村政务、财务工作进行公开,自觉主动接受村民及村民代表的监督,并认真贯彻执行“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精神,不断加大查处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形成有力震慑,有效防止和减少相关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第五篇:强化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思考对策

一、检察建议的概念、作用、适用范围和基本条件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检察建议,是指检察机关结合法律监督职能向发案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以及党政机关提出的完善体制、改进机制、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以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设性意见。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结合办案开展预防工作的基础手段,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方式之一,属于非诉讼形式的检

察活动。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检察建议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唤起受建议单位对职务犯罪危害性的认识,强化预防意识,提高对预防工作的重视,积极采取防范措施;二是向受建议单位通报职务犯罪发案情况,帮助其认清引发职务犯罪发生的薄弱环节,并对症下药,提供预防对策;三是引起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政府领导层从较大的范围、较高层次关注那些存在职务犯罪隐患的计划、部署等因素,认真审视并修正工作规划和部署,调整政策,健全制度,补充或增加防范职务犯罪的内容;四是督促和推动受

建议单位根据建议采取具体措施,实施预防方案,产生预防效果。

根据高检院《关于实施检察建议工作的具体规定》,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的检察建议适用于以下五种情形:

1、有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管理混乱,给违法犯罪者造成可乘之机,需改章建制的;

2、有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违背职责或严重不负责任,导致职务违法犯罪发生,检察机关认为应当追究相关人员党纪、政纪责任的;

3、结合办案,举一反三,针对某一系统、某一行业存在的可能引发违法犯罪的漏洞和隐患,检察机关认为需其主管部门或党委、政府制定、颁布具体防范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的;

4、有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实施违法行为,虽构不成犯罪,但已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需要立即采取整治措施的;

5、其他应当向有关单位提出检察建议的情形。

为保证检察建议有效发挥作用,其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较强的专业性。检察建议须由检察人员或专职预防工作人员针对职务犯罪发案的实际情况提出,体现出专业性特点。二是要有较强的针对性,现实可行。应当结合办案发现的问题,针对单位可能引发职务犯罪的制度、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漏洞或问题提出建议,以消除职务犯罪的机会和条件为目标。检察建议应当具体、详细、明确,切实可行,操作性强,以利于受建议单位直接执行或实施。三是格式规范、内容合法。检察建议的起因、提起和落实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和程序,内容与现行法律一致。四是须按一定的提起和反馈程序来保证信息的反馈以检验其实效,督促其执行。

二、当前检察建议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检察建议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检察机关内部对此仍有模糊认识。有的认为查办案件是检察工作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群众欢迎,而检察建议工作是“份外”的事情,做与不做,无关紧要,不影响工作成绩;有的认为在现行司法体制和管理体制下,检察机关只有多查办有影响、有震动的职务犯罪大要案,才能打出声威,无权也无须对其他单位指手画脚;还有的认为,开展检察建议工作会影响与其他部门和单位的关系,容易给今后工作造成被动。

(二)制作不规范。检察建议书作为一种法律文书,是一种特殊的法律文书,应遵循专用公文和法律文书的制作要求,但目前仍有不少检察建议书制作不规范。表现在:

1、文体不规范。如把“某某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书”,写成“某某市检察院建议书”,漏写“人民”和“检察”文字;

2、主送机关不规范。检察建议书应只有一个主送机关(单位),但有的同时主送两个以上机关,还有的对主送机关称谓不当;

3、正文不规范。对案件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或虽有分析,但内容空洞无物,整改措施和建议不具体,语言模糊,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印制不规范。如将“某某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书”列一行印制,与正文字体、字号一致;

5、用语不规范。如在分析原因时,写成“特向贵单位提出以下意见”,有的结尾处还写有“此致”、“敬礼”、“特此建议”和“肯请复函”等,违法了司法文书的用语要求。

(三)效果不明显。一些检察建议发出后,引不起被建议单位的重视,整改措施落不到实处,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有的单位认为领导干部或职工个人犯罪,是个人的事情,“一人犯罪一人当”,与集体无关,因而对检察建议漠然处之;有的单位认为落实整改措施费时费力,违法犯罪的人数毕竟是少数,生产搞上去了,也就“一白掩九丑”了;还有的单位领导认为整改与否是上级机关的权限,检察机关无权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说三道四,因而对整改措施消极对待。

(四)缺乏拘束力。有人认为既然是“建议”就是可

采纳,也可不采纳,不像“决定书”、“令”等,让人觉得“军令如山倒”那样必须无条件执行。另外,有关检察建议的规定,仅散见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文件之中,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即使不执行,也不会受到追究,因而使检察建议缺乏相应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三、改进检察建议现状的对策措施

针对当前检察建议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应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检察建议要增强规范性。

一是格式要规范。检察建议书是一种法律文书,所以其格式必须规范。具体应包括三个方面:

1、首部:包括(1)标题:χχ 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书》;(2)统一的编号:χ 检建[ ] χ 号;(3)被建议单位的全称;

2、正文:包括(1)问题的来源或提出建议的起因;(2)提出建议所依据的事实;(3)提出建议的依据《建议书》引用依据有两种:一是检察机关提出建议的行为所依据的有关规定;二是该单位存在的问题不符合哪项法律规定或有关规章制度的规定;(4)建议内容,即建议采取的措施,该部分应与列举的事实、原因紧密联系,且要明确、具体;(5)要求事项,即为实现建议内容或督促建议落实而向受文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如规定时间回复落实情况等。

3、尾部:包括(1)落款,即提出建议的单位;(2)制作该文书的时间,并加盖公章;(3)附项

二是语言要精练、准确。作为法律文书,检察建议书要求言简意赅,因而制作建议书时,要用精炼、准确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表达发案单位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发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各项防范措施,使发案单位及主管部门通过检察建议书对自身、对下属单位所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对应采取的措施准确把握,进而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预防职务犯罪。

(二)检察建议要增强针对性

检察建议的制作应围绕“发生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采取什么措施改进工作”,这样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问题要找准。要尽可能地多做调查研究,坚持让事实说话,把问题找准,把道理讲细、讲透,切忌千篇一律地使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法律观念淡薄”等空话、套话;二是原因要讲清楚。对存在的问题要从深层次上剖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剖析职务犯罪产生的根源上着力;第三,措施要具体。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是检察建议的核心。检察建议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必须合乎法律规定。

(三)检察建议要增强权威性。

一方面,通过规范制作、准确用语,体现检察建议的严肃性;通过良好的实际效果树立检察建议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明确检察建议的发送范围,保证检察建议的落实,体现权威性。检察建议的发送范围应该包括:

1、受建议单位。检察建议的目的就在于针对有关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犯罪的措施,避免违法犯罪的继发。

2、受建议单位的主管部门。应以抄送形式发放送,通报其下属单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告知检察机关建议的内容,引起主管部门对其下属单位存在的问题的重视,促进检察建议的落实。

3、纪检监察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掌握情况后,可通过办案,更大程度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4、权力机关。人大代表履行职权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通过质询案件、代表视察等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检察机关开展检察建议工作。

5、其他部门。如行风评议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等部门,虽然与被建议部门无直接隶属关系,但对其能起到较好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实际工作中无须向上述5个单位同时行文,可选择向有关部门抄报或抄送检察建议书的方式,促使受建议单位及时整改.(四)建立相关制度,务求检察建议取得实效。

一是明确检察建议由职务犯罪预防部门负责统一发送。这既有利于预防部门随时掌握本地区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发案情况和个案预防情况,以便及时制定出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也有利于检察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和回访。二是建立联系制度。对于被建议的发案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预防部门要与其建立相应的联系制度,随时沟通情况,不断研究和改进具体的预防措施。三是建立回访制度。检察建议书发出后,要定期对发案单位进行回访,必要时,要会同发案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一起对案发单位进行回访。通过回访,对于落实建议措施好的单位,及时予以肯定、表彰,以促使其进一步改进;对于未采纳建议的,要通过其主管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督促其落实。四是完善检察建议。对于回访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者是已发检察建议中遗漏的问题等,应积极想办法,协助发案单位找出最佳的解决、处理办法,完善检察建议,以更好地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

下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强化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思考对策

    强化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思考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强化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思考对策2010-06-29 19:01:34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强化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思考对......

    职务犯罪预防

    职务犯罪预防,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实施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已经成为各级党政领导部门重要工作,它也是我国司法制度从单纯打......

    关于基层国税部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研究及对策

    关于基层国税部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研究及对策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滥用职权,或不正确履行职权所实施的违......

    职务犯罪预防厅工作职责

    1.负责对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指导。2.研究、分析全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特点、规律,提出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的预防对策。3.开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

    职务犯罪预防处工作职责

    1.负责对辖区内各基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指导。2.研究、分析全市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特点、规律,提出对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的预防对策。3.开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职务犯罪预防讲稿

    人生没有彩排 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预防职务犯罪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在讲课之前,我们先一起讨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人过得最快活” 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

    职务犯罪预防自查报告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自查报告 (2013年6月24日) 根据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委员会文件精神,我单位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

    职务犯罪预防动态.

    职务犯罪预防动态 第十一期 潼南县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0月11日 目录 ●县民政局开展“解决侵占社会救助资金突出问题”专项行动 ●实施动态全程监控 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