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国税部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研究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22:2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基层国税部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研究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基层国税部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研究及对策》。

第一篇:关于基层国税部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研究及对策

关于基层国税部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研究及对策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滥用职权,或不正确履行职权所实施的违背职责的要求,而依照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的总称。它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职务犯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或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我们通常所指的干部。二是其行为必须与行为人的职务密切相关,也就是利用了职权,没有利用职权的犯罪,不是职务犯罪,而是其他刑事犯罪。三是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所谓作为就是法律规定不准这样做却这样做了,并且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就构成了犯罪。它是一种故意犯罪,就是明知故犯,如贪污贿赂犯罪。所谓不作为,是法律规定应该这样做而不正确履行职责,并造成一定后果,而触犯刑律构成犯罪。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罪是违章、失职造成,是过失犯罪。总之,这些行为都是法律不允许的,是要负刑事责任的。

预防是事先进行的防范工作,采取措施达到事先防备的目的。那么,职务犯罪预防就是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运用各种手段,采取社会性和专门性的预防措施,限制、消除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的原因和条件,以达到防止、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发生的目的。

它有三层意思:一是职务犯罪预防是以对职务犯罪原因和条件的调查研究,科学分析为前提。二是职务犯罪预防的目的是专门性的活动。又是综合性活动,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必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常抓不懈,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即“九个字”:不想犯、不能犯、不敢犯。首先,通过政治思想教育,执法理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依法行政的大局意识,克己奉公的公仆意识,思想上自觉筑牢反腐大堤,自己不想犯罪。其次,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自觉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并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制度办事,不给任何人犯罪的机会,使广大干部职工不能犯罪。第三,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对顶风作案、贪赃枉法的腐败分子予以坚决惩处,并及时开展警示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不敢犯罪。

一、基层国税系统常见的几种主要的职务犯罪及其构成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务的行为。其构成要件主要有:(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侵害的对象是限于公共财物。(2)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一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就是国家干部。二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如临时工。(3)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务的行为。(4)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了3个月未还的行为。其构成要件是:(1)其客体是侵犯了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及公共财物的占有权与使用权(但不是所有权)。(2)其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便利,私自将经手,管理的公款挪作个人使用的行为。利用职务之便是指利用自己职务上经手、管理或主管公款的便利条件。它是构成犯罪的必备条件。挪用公款罪有三个具体表现形式:一是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二是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它不受三个月时间和是否归还为限制。三是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非法活动的它不受数额和时间限制,一经挪用构成犯罪。(3)本罪的主体是也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同时行为上主观上具有归还公款的意图。否则为贪污。

3、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构成要件是:(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谋取利益的行为。(3)其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4、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犯罪构成要件;(1)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是单位犯罪。(2)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犯罪。(3)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职责的廉洁性。侵犯的对象是国有资产。(4)主观方面实施了违反国家规定,将国有资产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5、滥用职权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主要特征是客观上表现为不履行职责或超越职权的行为。

6、玩忽职守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7、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刑法第404条规定,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或少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的,应该立案:(1)为循私情、私利,违反规定,对应当征收的税款擅自决定停征减征或者免征,或者伪造材料,隐瞒情况,弄虚作假,不征、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达到10万元以上的;(2)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收税款不满10万元,但具有索取或者收受贿赂或者其他恶劣情节的。有上述二种情形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8、徇私舞弊出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刑法第405条,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办理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工作中,徇私舞弊,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的,应予立案:(1)为徇私情、私利,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伪造材料,隐瞒情况,弄虚作假,对不应发售的发票予以发售,对不应该抵扣的税款予以抵扣,对不应该给予出口退税的给予退税,或者擅自决定发售不应发售的发票,抵扣不应该抵扣的税款,给予出口退税,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达10万元以上的;(2)徇私舞弊,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不满10万元,但具有索取、收受贿赂或者其他恶劣情节的。有上述二种情形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担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国税干部队伍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经济和社会、党内和党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基层国税干部身上滋生不正之风的现实危险性在增加,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甚至社会上贪污贿赂泛滥,职务犯罪增多,统称为腐败现象。腐败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私利,侵犯公共利益,腐蚀、破坏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败现象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致命的危害。侵蚀着社会结构的每一个环节,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我们党和国家一贯清楚地认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性。时刻重视反腐败斗争,指出反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我们也应从加强宣传教育出发,推行法制,实施监督,着手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首先,党和国家在战略上已大力推进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的进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等于经济现代化的价值压倒一切。如果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政治效率、权力结构科学化等没有相应的发展,经济增长创造的财富很可能成为腐败分子的囊中之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央进行了以放权为主的权力体制改革,集中力量下移,地方和企业有了更多的自主。但应清楚的看到,传统的权力结构并没有相应的调整,由过去的中央集权,变成现在的大大小小的缺乏制约和规范的小集权。国有资产在增值,却因小集权中经营权、管理权的滥用而大量流失。有的贪官非法占有国有资产,或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成千上万,甚至过亿。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坚持经济和政治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加速政治现代化的进程。我们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都要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积极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走在反腐败斗争的前列,推进国有经济廉政高效运转。

其次,完善权力体制,强化制约监督。腐败表现为权力的滥用。中央已从权力体制和结构的改革上下功夫,用民主和科学的原则调整权力体制,改革过分集权的弊端,并建立系统严密的权力监督机制,用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监督来遏制腐败。一是加强行政审批权和财政资金分配使用过程的监督。二是加强了重点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三是用人上实现考察、考核与民主推荐相结合,并实现公示制度,从而用制度保证行政过程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作为基层各单位、各部门应从易发职务犯罪的关键环节入手,进行深入地剖析和研究,发现问题,掌握规律,研究对策。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从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特点出发,不断探索实施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的途径和办法,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权力运行制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职务犯罪问题。第三,加强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的教育,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夯实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基础。运用先进人物、模范事迹,理想信念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解决好参加工作是为了什么,当了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下什么的问题。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特别要强化中层以上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要求中层以上干部按照党章和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对照检查,做到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针对行业特点,开展一些法律法规培训班,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有效地促进党员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同时,要把日常教育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宣传工作的多种载体,完善反腐倡廉的大宣教格局。形成廉政教育的强势,突出廉政教育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自省、自励、自警,自觉地防范职务犯罪的发生。

第四,以法治腐,依纪治腐,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公共权力同样存在被代行者滥用的风险。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一直在进行,但腐败的蔓延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甚至愈演愈烈。其主要原因就是单纯地打击和处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权力滥用的问题。因此,要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注重预防的原则,变事后打击为事前预防,变事后查处为事前监督,效果将更加明显。但是,我们决不能放弃打击。

第五,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做到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思路。打击是被动预防,预防是主动防预,司法机关承担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职责,同时也肩负着宣传法制,搞好综合治理的义务。但法制宣传、综合治理工作不仅仅是司法机关的职能,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各单位领导应树立依法治国的思想,将法律拿在手里,用在工作上。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珍惜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为公民正确行使好手中的权力。广大党员干部要与司法机关一道,建立起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形成社会化预防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形成预防职务犯罪及源头治腐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大建章建制力度,形成规范权力运作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预防工作力度,形成专门预防与群众预防相结合的防预体系。只要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决不会滋生蔓延。

三、现阶段税务机关职务犯罪发生的主要特点

1、贪污贿赂犯罪比较严重。从全国税务机关发案情况看,一些税务机关的主要领导或具有征收大权的科室负责人,利用单位效益好,经济环境宽松的有利条件,巧立名目,或开假大额发票等手段擅自报销,从中渔利,少数税务人员利用职权,拿原则作交易,把权力商品化,以权换钱,从中获取利益和好处。一是在行使认定权上下功夫,主要是纳税人的资格认定和福利企业的认定,在纳税人资格上,交不交税有个临界点,超过一个基数就要交税,没有达到就不交纳,人为控制因素较大。再就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公司要是有残疾人就要免税,多人多免,人为控制因素也较大。由于人为控制就容易出现问题。二是在行使处理权时收受。一些掌握稽查大权的税务人员,以国家税收政策作交易,多送多免,少送少免,不送不免。以此损公肥私。三是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收受贿赂。生意大户爱与税务人员打交道,看重的是权钱交易。四是利用经商、内部管理等工作时收受贿赂。我们有的税务干部向纳税户推销商品,纳税人按高于市场价给钱。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三十六岁走上正厅级领导岗位,贪污受贿2000余万元,后被处以极刑。

2、失职、渎职,徇私舞弊时有发生。有的税收征管部门的主要工作人员为了循私情、谋私利,违反规定,对应征税款擅自决定停征、减征或免征。有的伪造材料,隐瞒真相,弄虚作假,不征或少征税款,给国家税收造成重大损失。有的为了小单位利益,以费抵税,少征纳税户应纳税收,以罚款抵税款。

3、内外勾结,虚开增值税发票,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南京市侦破的价税2.61亿元的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起诉的特大虚开增值税发票团伙案,都与税务人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行为人被处以极刑。

4、虚开、填开发票是一个难填的黑洞。由基层税务部门设立的开票点,应临时商户、不符合领取发票条件的企业,单位和个体户的要求,而开具的普通发票,一是假票多;二是虚开多,已成为职务犯罪的诱因和工具,这些发票往往是拿出合法的票据掩盖了资金的真实去向。

5、税务人员职务犯罪主要发生在“两权”监督运行过程中。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是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部位。税务人员有的失职渎职玩忽职守,有的收受贿赂,贪赃枉法,有的甚至内外勾结,通谋参与,多发生在税款征收,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税务处罚以及税务行政管理等环节。还有的发生在税务内部如基建、干部提拔、大宗办公物品的采购上。

6、“买税”是腐败的形式之一。“买税”就是打着增加财政收入,多得超额奖励或为完成任务,由税务人员操作,从“富税区”调整税源到“贫税区”,作为该地区税收任务上交入库。目的是完成任务获得返还奖励款,其结果是减少国家税收,增加税收成本,助长虚假政绩。有的税务部门与财政部们勾结,以买税名义从中贪污或私分,是案件多发区之一。

四、基层国税部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主要措施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已经提上了各级税务机关和基层负责人的议事日程。作为基层国税部门,要继续按照“规范用权、公开示权、合理分权、科技控权、追究制权”的工作思路,强化“两权”监督制约,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具体而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税制改革,坚持依法治税,为“两权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财税改革是国家“五项改革”的重要一项,已深入进行。但是市场经济运行情况复杂多变,应着眼于税制设计的长远性,而不能仅凭一时经济运行状况。税务系统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在强化“两权”监督方面已作了不少工作,但还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2、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规范两权运行。要针对两权在新的征管模式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和薄弱环节,建立健全权力行使和监督制约方面的规章制度,规定程序,规范性为,实施过程监控和执法过错追究。

3、建立保障机制,确保两权监督制约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完善“两权”监督工作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做到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组织领导有保障。二是坚持教育先行,建立职业道德规范,构筑思想道德防线,做到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政治思想方面有保障。三是建立并预防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做到职务犯罪预防重点有保障。四是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推行科技加管理,做到职务犯罪预防技术防范有保障。

4、税检联手,共同开展税务人员职务犯罪预防。一是税务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形式多样,职业道德教育要常抓不懈,要以培训班,上法制课等形式增强教育效果,有的地方联合举办“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月”活动,有的到监狱开展警示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强了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牢牢把握税收廉政建设这根生命线。二是要建立有效地预防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职务犯罪。要走出重打击轻预防的误区,建立干部廉政挡案,加强对经费开支的监督管理,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加强对物品购买的监督管理,筑牢思想教育防线,科学管理防线,内外监督防线。三是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对策研究,税务部门应将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法规及有关改革措施及违法人员案件查处情况报检察院。四是检税密切配合,共同遏制职务犯罪。检税应精诚合作,形成合力,共同预防税务人员职务犯罪。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税务系统职务犯罪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对策,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第二篇:关于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的对策研究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中,职务性的违法犯罪问题越来越引起我党、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因为这种特殊主体的违法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和危险性。它不仅干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践踏了国家法律法规,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重视和加强对职务犯罪的研究,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职务犯罪是指从事具有公务性质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犯国家规范公务人员行为的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这种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规范国家公务人员行为的一切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它包括行政法所调整的行政关系,民法所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等等,其犯罪行为的外在表现十分复杂。尽管在不同的社会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职务犯罪现象,但由于各种社会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权力性质,产生职务犯罪的原因不一样,因此在不同的社会中,职务犯罪的类型及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要有效地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就必须认清职务犯罪的类型及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采取整治措施,对症下药。那么,应该如何划分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类型和表现形式是相互联系的,不同表现形式的职务犯罪分别属于不同的类型,而职务犯罪类型的划分又往往是以不同形式的腐败现象的共同特征为依据的。据此,我们可以把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类型分为以下两类:

(一)权钱交易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通过私人生活积累财富的机会增多,少数在国家机关任职的工作人员经不住经济上的“好处”,物质利益的吸引,“捞一把”的思想大大复活了,以权力换取金钱和物质利益便成了当今职务犯罪的主要类型之一。这种形式和职务犯罪行为,轻重有异,涉及面大,往往治而复出,花样翻新,在一些地区、部门势头有增无减。一些人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信条,千方百计、不择手段、见什么捞什么,借以满足私欲,中饱私囊。特别是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人,更是利用职权假公济私、化公为私。个别党政干部长年占用公物私用、私费公报、巧取豪夺。近年来,行贿的方式由过去的暗送发展到现在的高档物品甚至现金,行贿主体由过去的个人、私企到现在的国营、集体企业;行贿的对象由过去的一般工作人员发展到现在的领导干部,甚至是相当级别的高级领导干部。这种现象,在党政干部中是极少数,但其绝对数并不少。2000年,全国法院系统依法判处贪污、贿赂犯罪分子17931人,其中省(部)级以上公务人员3人,地(厅)级公务人员 52人,县(处)级公务人员350人。

(二)严重渎职型 长期以来,由于权力过分集中,使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存在严重的渎职、失职现象。具体表现为:

1、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摆衙门作风,不为群众办实事,好说空话,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面子”工程。

2、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不调查研究,导致工作中的偏差,不能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影响乃至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有的领导,在引进国外技术时,不懂实情,盲目引进,造成严重的积压和浪费。

3、事业心衰退,工作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玩忽职守,给国家政治经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empirenews.page--]

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向我们昭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氛围下,职务犯罪总呈现不同的特征。因此,要有效地防治职务犯罪,还必须清楚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特征。

(一)影响的广泛性 一般情况下,职务犯罪现象只发生在个别党政领导干部和极少数基层组织中,而且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职务犯罪现象,涉及面很广,甚至在执法、监督部门中也较多发生。2000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犯罪45113件。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职务犯罪变成了某些人“发财致富”的窍门,变成了一些企事业单位解决物资短缺和冲破现有规章制度束缚的手段,变成了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人借以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为其亲属直接谋利益的途径。目前职务犯罪现象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牵动着各个领域中各阶层的千千万万的人,因而变成了一种普遍而严重的社会疾病。

(二)隐蔽性与公开性同时并存 在“权钱交易”的职务犯罪过程中,往往是双方得利,两厢情愿,无人揭发不易暴露,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目前,公开、半公开的职务犯罪行为也在逐渐增多,有些人私欲胃口越来越大,谋私的胆量也越来越壮。他们不仅偷偷摸摸地隐蔽干,而且还以各种借口堂而皇之公开搞,如为单位(或个人)谋私说成“有偿服务”,把行贿收回说成是“搞活经济”。

(三)经济领域情况严重 个别国家工作人员,勾结社会上的不法分子,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千方百计钻法律和体制的空子,企图为个人和小集团牟取暴利。有的利用经管项目、工程、资金等的权力,处处“揩油”,甚至发展到索贿受贿,贪污盗窃等犯罪行为。

(四)职务犯罪分子具有贪婪性 在职务犯罪分子当中,有的所追求的是要在既得利益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各种特权,还有的企图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去“发大财”,并为此不惜冒各种风险。有的竟然不择手段,不顾后果,胃口越来越大,追求金钱、享乐的欲望日益膨胀,贪污受贿动辄上万元,甚至几十万,数百万元的大案也呈上升之势。

(五)单位、集团职务犯罪现象日益严重 个别掌握一定权力的单位或小集团,为了满足其局部利益,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利用所掌握的项目、审批、处罚等权力,大搞权钱交易。如在查办厦门特大走私案中,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受贿、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嫌疑人169人。

三、职务犯罪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究其成因,应有以下几点:

(一)体制根源。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创阶段,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开始纳入市场轨道,但党政机关目前的职能配置和权力运用方式仍保留单一产品经济体制时的特征,党政官员仍控制着相当大的物资分配权、资金分配权、人事管理权和项目审批权等。初始形态和市场经济与原有权力过分集中的旧体制相交汇,使权力与金钱的交换有了需要和可能。

(二)制约机制软弱。对职务犯罪现象的斗争,我国过去主要通过思想教育、行政命令和纪律约束等方式实现,当这些常规制约无效时就代之以大规模的清查运动。不可否认,这种制约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单一经济体制的年代是有效的,但是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制约体制正在实现其应有的效力。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人财物的流向有许多是受缺乏约束的权力所左右的;在政治运行过程中,权大于法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缺乏对权力的有效制约,管理跟不上,造成了严重的权力失控现象。加之民主监督薄弱,一些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出现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处理,职务犯罪的低风险,更加剧了那些企图以身试法的人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empirenews.page--]

(三)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预防和惩治的法律,只有一些条例和文件,而且执行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在执法过程中,还存在查下不查上,治小不治大,惩外不惩内,罚疏不罚亲的现象。

(四)思想政治工作薄弱。随着商品意识向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渗透,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潮不断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一些人一旦拥有了权力,就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把权力视为自己的私产和为自己谋取私利的资本和条件。

四、产生职务犯罪的原因错综复杂,决定了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的斗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行为。

(一)完善立法,加强执法监督 从解放初期至今,从表面形式到内在实质,从数量到实际影响上,职务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尽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职务犯罪作了一些补充规定,加之我国刑法的修改时作了很大的补充,但这些法律规定与司法使中对职务犯罪进行惩治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如现行刑事立法还不能包括职务犯罪的各种表现形式,形成立法上的空缺,有些刑法条款在刑事处罚方面规定的不平衡,不能从根本上打击职务犯罪,不能对那些企图以身试法的人形成威慑力。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刑事立法对职务犯罪的有关规定,以使刑法真正发挥对职务犯罪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相结合的功能。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除了要完善立法外,加强执法监督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惩治职务犯罪的立法能否被严格执行,对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确保立法在司法实践中的真正贯彻执行,对触犯刑律者依法惩处,对企图以身试法者以威慑和预防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在处理职务犯罪与其它刑事犯罪时,确实还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究其原因,执法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多年来,在执法部门之间强调配合的多,要求制约的少,使本来就不够完善的监督机制在实际操作时更显得软弱无力,因此,解决好这一问题,无疑对有效惩治各类职务犯罪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强化执法监督,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纵向监督上。各级权利机关要加强对各执法部门的监督,尤其是对打击职务犯罪的有关情况更要加大监督力度,“两院”工作报告亦应对此问题作出更加深入、详细的说明。二是在横向监督上。要强化各种监督机制的功能。首先,在各司法机关之间,除了要强调必要的配合外,更要加强相互间的制约关系。特别是要注意在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发挥其他相关司法机关对检察机关的监督制约职能。其次,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将在查处各类违纪案件中发现构成职务犯罪的及时向司法机关移交,起到互相配合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执法机关在查处职务犯罪中的执法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再次,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在社会监督中,除应注意发挥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外,要特别注意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的培养。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动,号召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之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思想深处铲除滋生职务犯罪的根源——“封建特权”思想和资产阶级“拜金主义”思想。[!--empirenews.page--]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消除职务犯罪赖以生存和蔓延的温床。一是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快完善职工工资与市场商品价格的改革,认真解决目前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形势下流通领域的混乱局面。二是要加快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凭借民主监督与法律制裁相结合,以约束和规范权力为目的的机制。三是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实行政企分开,使党和政府真正处于服务经济的地位,认真处理好党政官员管企业、管人财物、管市场的问题,从而割断“官场”和“市场”之间的“脐带”。

(四)强化民主意识,实行广泛的群众监督。目前,群众监督的渠道和途径不够畅通,致使许多腐败分子未能得到及时举报、查处,使职务犯罪的“风险”较低,从而使“胆小”者变“胆大”,“胆大”者更“胆大”。因此,要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加政务活动的透明度和开放性,重大情况让群众知道,重大问题经群众讨论,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五)要建立和完善经检、监察与司法部门的独立工作机制,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保障这些机构有充分的独立依法查处、惩治职务犯罪的权力,使其本职工作不受非法干预,以确保执法的严肃性、公正性。

第三篇: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

阚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尽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观地说,预防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一些地方腐败势力还很猖獗。从近些年最高检与中纪委公布的查处的贪污贿赂与渎职侵权案件的数字看,每年在30000件左右,还是居高不下;从查处的国家 工作人员级别看,被查出的县处级以上数字仍在3000件上下徘徊。总之,腐败形势仍是党和人民群众最忧心的问题,也是要坚决遏制的问题。作为承担惩防职务犯罪重任的人民检察机关,责任重大。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预防职务犯罪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复杂的历史任务。下面仅对预防职务犯罪存在问题、产生原因及防止对策,提出粗浅见解,以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同事们共同探讨,权作抛砖引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依据不足,预防工作无刚性规定撑腰

预防职务犯罪开展得效果不佳力度不够的根本原因,关键还是在于国家尚未制定一部具有权威性的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以明确有关机关、部门以及相关组织机构的权利、义务,从而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推动预防工作。目前,除了少数地方由人大通过相关预防条例并颁布实施外,国家至今没有一部统一的职务犯罪预防法。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推进,故在一些地方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陷入艰难开展、收效甚微的困境,有的部门对检察机关预防工作不支持、不配合,常常使预防工作处于十分尴尬的地步,有时甚至成了检察机关一厢情愿、独家操作,致使某些领域至今还是预防工作的“死角”。

2、社会认识不到位,甚至部分群体呈麻木状态

职务犯罪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管理的诸多层面,这就要求社会各界、各层次要普遍提高对预防工作的认识。然而,当前的状况是:一是认为预防无用。认为实施打击,惩治了那么多职务犯罪份子(包括判处死刑)都不起作用,再提预防是多此一举,预防对绝大多数的人起不了震慑作用。二是认为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认为没有必要提前扎篱笆,等“羊”丢了再防也不迟,而且还具有针对性。三是呈麻木状态。认为当今职务犯罪已无药可医治,不必谈什么预防不预防,反正是隔墙跑石头,砸到谁是谁。由于这些不正确认识,导致职务犯罪预防形不成社会广泛共识,开展职务犯罪广度、力度和深度都大打折扣,效果也一样大打折扣。

3、预防措施无创新,沿袭老一套的作法成效不显

当前检察机关的预防措施仅限于开座谈会、举办法制讲座、发送检察建议等几种形式,没有新的预防措施,原有的工作缺乏创新,存在着走过场现象,所以力度不够。有的工作也做了,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收获怎样,有没有成效,不得而知。比如所发的检察建议,人家采纳没采纳,如果不被采纳,也没有什么办法,这些问题没有很好地去解决。

4、制约机制不健全,相互配合有余制约不足

由于预防工作起步迟和“先天性不足”从而导致了预防工作的现行运行机制陈旧、新机制尚没成熟的局面。纵观目前,仅就检察院内部而言,在一些基层院就存在着各个科室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不力的问题,有“各管各自职能,很难兼顾预防”的现象。就公检法司各个机关的预防情况看,检察院对其他几个部门的预防力度仍欠佳,司法腐败在一定程度上在一些地区仍然严重,检察院内部的职务犯罪案件也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就是相互制约的机制还没有有效形成。一些公检法司的部门在相互配合上下功夫,这就导致一起案件很可能把各个部门的办案人都牵扯进来。另外,自上而下,对于职务预防的措施仍然沿袭“社会预防、单位预防和家庭预防”“老一套”。同时,基层院在职务犯罪预防上创新的力度远远不够,仍然在做“上法制课、帮助建章立制”的等轻车熟路的事情。由于机制上的无创新不成熟,预防成效显而易见。

二、问题的主要原因

1、“三个堕落”思想是职务犯罪的根源

一是享乐思想。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享乐至上的腐朽思想意识也涌入中国,并侵蚀着国家工作人员的肌体,致使其抵御不了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生活的诱惑,实施各种职务犯罪。二是拜金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在社会上广为流行,同时也使某些国家公务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金钱欲望,他们崇拜金钱,向往金钱,一切向钱看,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不惜以权力做砝码,疯狂地实施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三是特权思想。封建特权思想、家长制、官僚主义、裙带关系等思想意识,就像冥顽不化的幽灵,深深地植根于某些国家公务人员的脑海之中,他们本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法律是管着老百姓的“等信条为所欲为;有的利用职务之便去侵占国家、集体财务;有的滥用职权、徇私枉法,严重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有的则利用职权,为违法犯罪的亲朋好友开方便之门,甚至公开包庇,干预司法。

2、罪责感差是职务犯罪的关键所在首先,法制道德观念差导致的罪责感差是职务犯罪的关键所在。某些国家公务员对其职务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一旦反生病变,就会发展成滥用职权,有恃无恐,胡作非为;而被害人方面由于受职务犯罪主体掌握的权力的威胁,总是表现得克制、忍让,不敢轻易抵制和反抗,这就更助长了职务犯罪主体的“猖狂”;职务犯罪主体在无所顾忌、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其罪责感荡然无存,也就很容易实施职务犯罪。其次,职务犯罪是一定的合法权力为其前提的,这常使职务犯罪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使行为人有恃无恐,一旦达到既可欺人又可自欺的程度,其心理上也就无罪责感可言,因而也就容易实施其职务犯罪。再次,从众心态对罪责感差也具有影响。社会各种不正之风的蔓延,必然影响国家公务人员心理,使某些人产生从众心理,进而对违法犯罪行为缺乏罪责感,甚至感到心安理得,因而也就容易实施职务犯罪。

3、侥幸心理作怪是职务犯罪的重要因素

一是其特殊身份对侥幸心理有影响。职务犯罪主体往往主观臆断,自恃身份特殊,自认为其行为有“合法“的外衣,其手段诡秘隐蔽,因而往往自欺欺人,以盲目的安全感代替其

内心的恐惧感,进而实施职务犯罪。二是关系网的保护对侥幸心理具有影响。职务犯罪的主体都具备一定的权力,其活动能量和交往能力均较强,平时就注意营造关系网,请客送礼、贿上买下,一旦案发,受其腐蚀的领导干部往往设法为其通风报信、包庇开脱,甚至想司法机关施加威力,干预司法活动。三是打击不力的对侥幸心理具有影响。职务犯罪往往受权力的庇护,有的甚至查不了、扳不倒;有的又因案情复杂,政策、法律界限不明,难以定性;司法实践中对职务犯罪的处罚普遍偏轻,这些打击不力的现象,更助长职务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致使其一犯再犯,直到酿成大案、要案,最终事发。

4、私欲膨胀敛财是职务犯罪的导火索

一是私欲将导致犯罪心理的形成。人的一切行为总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来源于需要,因此,犯罪心理起因于贪欲;某些国家公务员被物资、金钱迷住了心窍,为贪图享乐,个人私欲便恶性膨胀起来,贪欲地去追求个人需求,当自己有的合法收入满足不了日益膨胀贪欲时,就设法用非法手段侵占国家、集体财产,由此形成犯罪心理。二是贪欲与权力相结合,将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国家公务员均担负着一定的职务,拥有大小不等的权力,其职务虽然与犯罪并无本质上的联系,却为职务犯罪提供机会和便利条件,而对其犯罪心理形成,而且还以权力作为其阶梯,即贪欲一旦与权力相结合起来,便易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应采取的几点对策

1、尽快制定法律,使预防职务犯罪有法可依

在部分省、市、自治区等地区已经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的基础上,借鉴外国和地区预防职务犯罪的好做法、特别是成熟的法律法规拿来为我所用,尽快制定《反腐败法》或《预防职务犯罪法》等等,在法律中把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能、主体和客体的权利和义务、预防的方式方法等等规定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反腐败的利剑指向哪里就胜利在哪里。

2、建立全社会预防的系统工程,形成齐抓共管、共建的预防机制

预防职务犯罪既然是一个系统工程,就绝不能只靠检察机关或预防部门单独来完成,作为防腐斗争的前沿,必须有全社会的共同行为,形成反腐败的社会行为,而这一社会为又必须积极合作,相互配合,才能形成有效地预防系统,这一过程就是检察机关与预防部门对反腐败社会资源整合,通过指导动作,把这些资源协调起来,形成合作体系,实施全社会动员,唤起人们对预防工作的重视,从而使这项工作步入快车道,实现社会共管。

3、建立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机制,使教育效果与付出成正比

一是结合起来各行业特点开展教育。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地联系职务犯罪预防的工作实际,结合行业特点,从职务犯罪预防中建筑教育机制切入点,入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进行职务道德教育、党纪政纪教育、行规和工作制度教育、工作纪律教育、执行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廉政教育,强化他们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守信意识等。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职务犯罪预防的教育机制,为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打下基础。二是抓住重点部门和重点人员开展教育。预防职务犯罪,既要注意对所有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同时还要突出对重点机关、行业和部门的教育。还要对大中型企业和重大建设项目等关系到国计

民生的重要领域工作人员进行重点教育。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在对国家教育形式上的多样性、教育效果的目的性、教育次数的反复性和连续性。在教育形式上要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感心动身;在教育效果上要目的明确,讲求实效,要有相应的检验标准,并严格执行。效果上要目的明确,讲求实效,要有相应的检验标准,并严格执行。

4、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督查机制,使社会监督法制化

一是开展内外结合监督。在搞好本单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监督与检查的同时,应该加强与其他行业、部门或单位的联系,互相交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经验和信息,加强工作沟通和协调,尤其要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政法部门、行政执法机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倾听他们对职务犯罪工作指导意见。二是加强新闻舆论监督。预防职务犯罪有必要加大新 闻监督,应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各单位和每个公民都有接受和配合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的义务,社会各界都要提供方便条件,便于在媒体上对预防职务犯罪案件进行检举、揭发。目前,在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的职务犯罪的行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不敢告不愿告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要通过立法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增强群众举报的严肃性,制定更加完善的群众举报和监督的法规,使社会监督进一步法制化。

5、建立预防职务犯罪考评机制,把奖惩的规定落到实处

要由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与各行业、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联合组成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检查与考评小组,对各单位的职务犯罪工作进行检查与考评。检查与考评的主要内容应该为:预防机制的建立健全;预防工作组织保障;预防建议、对策的质量;预防效果的评估等。在指导思想上要确立客观全面、实事求是、注重过程、检验效果的检查考评原则。在检查与考评方式上,检查考评每年至少一次,检查与考评为:内部自查、交叉检查、考核记分、最佳专题调研、最佳个案预防、最佳系统预防等专项考评。通过考评,促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更好地开展,在全社会造成人人以贪贿、渎职侵权为耻,以清廉公正为荣,绝不允许职务犯罪“泛滥”的氛围,誓将职务犯罪这一侵蚀党、国家和民族健康肌体的“毒瘤”铲除。

6、创新预防的方式方法,使预防的效果让群众认可

预防职务犯罪的办法很多,但切忌搞花架子,走形式,要做到每搞一项活动都要一定的效果。自2005年起,我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振魁同志一再强调各检察业务部门要创新要有新举措要有新成果以来,我院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创新,有成效,其中:深入农村给村民教“招”,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举措;将160余行政村分成先进、中游、后进实施不同预防措施的办法,农村干部的职务犯罪率下降,社会各界群众反映一致叫好,形成经验后,县委政法委、市委政法委、市院、省院都给予充分肯定、推广交流,《黑龙江经济报》、《新华月报》《检察日报》、正义网、人民网等媒体给予刊载。此例说明,只要预防职务犯罪的方式方法有新意,实实在在地实施,是能够产生实效的。

第四篇:职务犯罪预防处部门职责

最高人民检察院

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进行研究并提出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和检察建议;

负责职务犯罪的法制宣传工作;

负责全国检察机关对检察环节中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

对职务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进行专题调研和系统分析,积极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结合查办的典型职务犯罪案件,有针对性地开展检察建议工作;

组织针对职务犯罪发案单位开展个案预防,职务犯罪多发、易发的行业、领域开展系统预防,涉及公共投资和公共利益的重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发展项目,以及政策措施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开展专项预防; 组织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和警示教育活动;

在预防活动中发现、收集职务犯罪线索,并及时移送检察院有关案件查办部门; 负责预防职务犯罪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分析运用,开展职务犯罪预警、预测; 负责对检察院预防人员的业务培训;

负责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管理、综合、指导和总结;

研究起草有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范性文件,制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要点; 负责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外的联系和交流; 省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

负责对全省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指导;

研究、分析全省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特点、规律,提出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的预防对策;

开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

负责对检察机关在检察环节中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 负责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法制宣传; 承办下级人民检察院有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疑难问题的请示; 研究、制定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细则、规定。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

负责对全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指导;

研究分析全市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特点、规律,提出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的预防对策;

负责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法制宣传。海南省人民检察院

负责对全省各级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指导;

研究分析全省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特点、规律,提出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的预防对策;

开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

负责对检察机关在检察环节中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 负责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法制宣传;

承担省预防职务犯罪指导委员会交办的具体工作;

承办下级人民检察院有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疑难问题的请示事项; 研究制定本省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细则、规定,并组织实施。甘肃省人民检察院

负责对全省各级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指导,研究分析全省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特点、规律,提出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的预防对策; 开展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

负责对检察机关在检察环节中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 负责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法制宣传;

承办下级人民检察院有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疑难问题的请示。研究制定落实高检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实施意见。湖北省人民检察院

负责对全省各级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指导;

研究、分析全省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特点、规律,提出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的预防对策;

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负责对全省检察环节中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 负责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法制宣传;

承办下级人民检察院有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疑难问题的请示; 研究制定全省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计划。

第五篇: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预防对策

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预防对策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然而,近年来村“两委”干部职务犯罪现象呈现多发、高发、频发趋势,侵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相关案件的查办情况,笔者现对村“两委”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一、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行为多涉及经济问题。目前,村“两委”干部职务犯罪多涉及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等罪名,涉案人员大多以获取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或通过滥用手中职权收受、索取他人财物,或利用各种名目截留、侵占集体财产,或将公款挪用于经商、炒股、购买理财产品等营利活动,而村干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犯罪行为的发生,多是由于涉案人员法律知识不足、工作方法简单等引起,具有偶发性,占案件总数量比例并不高。

(二)涉案金额较小但影响恶劣。虽然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中有“小官大贪”的情况,涉案数额巨大,但仍属较个别现象。总体来看,村干部职务犯罪大多是从贪小利开始,往往犯罪次数多却涉案总数额较小,然而由于其属于最为典型的“发生在群众身边,危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案件,会直接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引发群众不满情绪甚至形成群体事件,造成严重的社会舆论和恶劣社会影响。

(三)犯罪手段具有较强隐蔽性。随着村级财务管理的不断规范,村干部企图谋取非法利益已无法轻易得逞,因此虚开发票、虚挂往来帐、收入不入账或多收少入账等手段成为其违法犯罪的常用手段,他们希望通过此类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的方法逃避法律惩处,其犯罪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而这些获利方式仅从账目表面难以发现问题,特别是当相关人员“统一口径”时,更给犯罪线索发现、案件查办带来了不利因素。

二、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原因分析

(一)法治意识淡薄。整体上看,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对国家法律法规尤其是监管制度缺乏系统学习,对违法行为所承担的后果认识不清,许多涉案人员甚至以为只要把贪污的钱退回去就不用负法律责任。正是由于其法治意识的淡薄,致使个别村干部毫无自我约束意识,一味放纵自身行为,物质欲望过度膨胀,在金钱和利益面前抗腐化能力极差。

(二)监督管理乏力。相关监督部门职能发挥不是十分理想,乡镇对农村监管制度尤其是财政制度仍然不是十分完善,在许多方面只有框架规定,没有详细标准,从一定程度影响了监管的落实。乡镇一级对村级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仍然存在“村里的钱不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可”的思想,助长了不正之风。

(三)村务公开不透明。村务公开包括政务公开及财务公开两部分,按照规定村“两委”必须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公布,自觉接受村民监督。然而,大部分发案村的政务、财务公开并不及时甚至从不公开,村民知情权、监督权根本无从谈起,客观上也令个别村干部胆大妄为、肆无忌惮。

三、预防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村干部廉政教育,提高抗腐拒变能力。检察机关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法律和廉政知识教育的培训力度,特别是要提高初任村干部遵守法律法规、廉政制度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提高其抵御各类诱惑的能力。同时,检察机关要加强农村法律知识宣传力度,利用标语、广播、发放明白纸等方法提高广大村干部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提高广大群众行使知情权、监督权的主动性,并运用手机、互联网等先进传输平台开展法律宣传活动。

(二)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有关财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在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人员配备的同时,严格入账、审账程序,减少财务管理漏洞。同时,各级政府应严格执行惠农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惠农资金专款专用,对每笔涉农资金都认真执行建档制度,定期研究惠农政策落实情况,通报惠农项目实施进度,做到每笔资金事前预算、事中跟踪、事后审计监督,有效防范各类违反财务规定行为的发生。

(三)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形成切实有效制约。村委会应建立民主监督机制,推行公开制度,切实执行“政务公开栏”,增强透明度,进一步健全村理财小组机构职能,明确职责,确保理财小组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村委会应扎实执行村务公开制度,定期对村政务、财务工作进行公开,自觉主动接受村民及村民代表的监督,并认真贯彻执行“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精神,不断加大查处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形成有力震慑,有效防止和减少相关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下载关于基层国税部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研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基层国税部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研究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强化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思考对策

    一、检察建议的概念、作用、适用范围和基本条件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检察建议,是指检察机关结合法律监督职能向发案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以及党政机关提出的完善体制、改进......

    强化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思考对策

    强化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思考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强化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思考对策2010-06-29 19:01:34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强化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思考对......

    促进基层国税工作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促进基层国税工作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来源:湖北国税 作者:胡玉珊 日期:2010-01-26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国税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当前......

    刍议监管场所的职务犯罪预防及对策

    刍议监管场所的职务犯罪预防及对策 作者:宋太良 为了确保监管场所正确执行刑罚,遏制监管干警职务犯罪,促进检察机关在监管场所刑罚执行监督和监管活动监督的正确实施。本文就监......

    浅谈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范文)

    多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实际检察工作中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深入探讨、实施预防职务犯罪对策,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对预防、减少、遏制职务犯罪起到了积极......

    加强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推荐5篇)

    加强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贯彻落实“三农”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村干部的工作直接涉及......

    职务犯罪预防厅工作职责

    1.负责对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指导。2.研究、分析全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特点、规律,提出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的预防对策。3.开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

    职务犯罪预防处工作职责

    1.负责对辖区内各基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指导。2.研究、分析全市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特点、规律,提出对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的预防对策。3.开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