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局将采取十项措施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
总局将采取十项措施落实
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
2011年12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于当日签署第52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施行。
此次修法进一步明确了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将原来规定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修改为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据本法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依据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文件规定的职责分工对相应条款进行了修改。
为了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切实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准备采取十项主要措施,履行职业卫生监管职责。
(一)积极划转职能,加强监管机构队伍建设。按照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加快职能划转,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与机构编制部门及卫生、社保、工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尽快达成共识,调整明确本地区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形成责权匹配、上下一致、运转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管机制;同时,根据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需要,加强省、市、县三级安全监管部门
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建设,明确监管机构,充实监管人员,健全职业卫生监管体系,落实职业卫生监管责任。
(二)做好部门规章、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依据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组织制定配套的部门规章,制定颁布•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和•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规范、指导安全监管部门开展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工程控制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等职业卫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用人单位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标准,规范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三)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改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条件。根据近几年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件以及调研检测的情况,在煤矿;花岗岩和石英岩类矿山,包括石英砂、钼矿、金矿等(主要是采掘、破碎、筛分等工序);石棉;木质家具制造业(主要是胶和漆)四个行业(领域)继续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并指导、督促各省(区、市)根据本地区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职业病危害治理的重点行业领域,在上述四个行业领域基础上适当调整,保持五个左右行业(领域)的重点整治,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这些行业(领域)全面达到•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提出的目标要求。
(四)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工作。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职
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等工作,研究制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导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导则‣,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五)开展使用有毒物品职业卫生许可,加强职业病危害源头控制。在部分省市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开展职业卫生许可试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职业卫生许可证监督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许可证发放标准、发证流程和监督管理等程序,全面启动职业卫生许可工作。加强对职业卫生许可证发放工作的检查和指导,严把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六)抓好职业卫生宣传培训工作,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安监系统职业卫生监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卫生监管水平。加强用人单位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职业卫生管理能力。研究制定职业卫生领域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办法,对职业病危害严重岗位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实行强制培训。同时,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加强对•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职业病危害预防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七)建立职业卫生监管执法技术支撑体系。拟用3年左右的时间,依托利用现有技术资源,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布局合理、装备完善、技术精湛、管理有序、服务上乘的国家、省、市、县四级职业卫生技术支撑网络。到2015年,全国建成3-5个国家
级技术支撑机构,每个省(区、市)建成1-3个省级技术支撑机构,每个市(地)建成1-2个市级技术支撑机构,每个主要工业县(区)建成1个县级技术支撑机构,非主要工业县(区)联合建成1个县级技术支撑机构,保证每级安全监管部门都能得到有力的执法技术支撑。
(八)组建职业卫生专家队伍,利用专家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为提高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公正性,拟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协会遴选职业卫生专家,建立专家队伍。发挥职业卫生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参与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如政策咨询、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职业卫生宣教、培训和科普教育等。
(九)加强技术服务机构监管,构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网络。根据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需要,建立三级技术服务机构,形成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网络,满足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加强对技术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的监控,加强对技术服务机构服务行为的监督,确保技术服务机构依法开展技术服务,保证用人单位得到客观、公正、公平的技术服务。
(十)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落实用人单位职业卫生主体责任。一是通过监管执法促进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落实主体责任。二是抓好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摸清监管对象的底数,为监管工作奠定基础。三是监督指导用人单位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建立职业卫生工作责任制,健全并落实各项职业卫生规章制度,落实从业人员职业健
康保护措施。四是监督指导用人单位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增加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提高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能力。五是以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为重点,抓好日常监察、专项监察,重点监察、定期监察,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六是抓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对于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用人单位,要严肃查处,严格责任追究,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与此同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还将在职业病诊断鉴定和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等方面,积极与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配合,共同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职业病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职业病防治措施
一、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是指与生产有关的劳动条件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对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的职业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
1.物理性有害因素
(1)异常气候条件包括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等;
(2)电磁辐射,如红外线、紫外线、激光、微波、高频电磁场等;
(3)电磁辐射,如X射线、γ射线;(4)噪声和振动。
2.化学性有害因素
(1)毒物,如铅、汞、苯、一氧化碳等;
(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3.生物性有害因素
如皮毛上的碳疽杆菌及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等。4.其他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2)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3)个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4)生产场所建筑设施不符合设计卫生标准要求;(5)缺乏适当的机械通风、人工照明等安全技术措施;
(6)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寒保暖等设施,或设施不完善;
(7)安全防护或防护器具有缺陷。
二、职业病的范围
职业病通常是指由于国家规定的在劳动过程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与生活中的常见病不同,一般认为应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致病的职业性,疾病与其工作场所的生产性有害因素密切相关;
(2)致病的程度性,接触有害因素的剂量,已足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3)发病的普遍性,在受同样生产性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有一定的发病率,一般不会只出现个别病人。
职业病具有一定的范围,即国家规定的法定职业病,病人在治疗和休息期间,均应按劳动保险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劳保待遇。
三、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原则 1.一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旨在控制职业危害而采取的综合型措施。即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或控制它对人的安全水平。采取必要的卫生技术(通风、照明等)、安全技术和个体防护措施;建立健全合理的劳动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就业前查出人群中的易感染者,制定就业禁忌症等这些都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
2.二级预防
第二级预防旨在早期发现受害人群,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其主要工作为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环境监测,发现问题立即改进,防止职业危害进一步扩大。
3.三级预防
第三级预防旨在妥善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与职业有关疾病和一般工伤等。应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处理,以防止病情恶化,或发生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四、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1.组织措施
加强管理,各级领导应把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健全职业病防治保健网络,做到在规划、布置、检查和评比生产的同时要规划、布置和评比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认真发动群众,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2.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法规和卫生标准
如《防暑降温措施》、《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等,这些都是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搞好职业病的防治依据,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3.卫生技术措施
(1)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进行卫生学审查。
(2)杜绝有害因素的发生源,使接触者受到的影响减至最低限度。
(3)重视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采用低毒或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改革能导致产生有害因素的工艺流程。
(4)实现生产过程的密闭化、遥控化、机械化和自动化,防止有害因素侵害人体和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5)凡有热源存在的生产场所,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6)对生产场所存在的有毒物质、热源、噪声、微波、放射源等要采取有效的隔离或屏蔽方法。
4.卫生保健措施
项目部根据施工生产的特点,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制度,定期对生产场所的有害因素进行检测、检查。进行就业前后的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就业禁忌症和早期职业病。
5.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
做好季节性多发病的预防,适当安排必要的康复疗养增强作业人员的体质,提高职业病的防治能力。
6.加强职业卫生的培训和宣传教育
对新工人进行就业前的安全和职业卫生培训,对从事有职业危害工作的人员进行教育,使操作人员了解本工种、本岗位的具体有害因素的危险性,产生原因和地点,进入人体的途径和预防方法,切实做好职业病的预防。
7.个体防护措施
作业人员应根据工种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面罩、耳塞、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五、建筑业职业病的防治 1.尘肺及其防治
尘肺是因为作业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某些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是生产性粉尘危害人体健康的最重要的病变。
目前,医学界对尘肺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防护工作极为重要,防护工作应遵循三级预防原则,采取必要有效的防范措施,切实保障接触粉尘职业危害的施工人员身体健康。
2.职业中毒及其防治
(1)职业中毒的类型:
职业中毒按其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中毒三个类型。
1)急性中毒,是因为短时间内(如几秒乃至几小时内),有大量毒物侵入人体后,突然发生的病变,这种病变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和病情重的特点,多数是由于未采取预防措施,或工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所致。
2)慢性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毒物,逐渐引起的病变,称为慢性中毒。绝大部分是由于蓄积性毒物引起的,如铅、汞、锰等。
3)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与慢性中毒之间,病情较急性长,发病症状较急性缓和,如二硫化碳、汞中毒等。
4)锰中毒:
锰是一种灰白硬脆的金属,用途极为广泛,在建筑施工中主要是各类焊工及其辅助工较多。焊条中含锰约10%~50%,焊接时发生大量的锰烟尘,加上露天作业,由于自然空气流动性大,锰烟尘容易扩散,影响面积大。据测定,焊接作业场所空气中,烟尘浓度为1.93mg/m3(超标10倍),车间焊接作业场所空气中锰烟尘浓度为3.36mg/m3(超标17倍),而工地简易焊接工棚、低矮房屋、通风不良的狭小空间锰烟尘高达4.43mg/m3(超标22倍),特别是密闭性球罐、气柜、水箱及工业管道内焊接,锰烟尘高达49.27mg/m3(超标246倍),锰蒸汽在空气中很快地氧化成灰色的一氧化锰(MnO)及棕红色的四氧化三锰(Mn3O4)。长期吸入超过允许浓度的锰及其化合物的微粒和烟尘,则可能造成锰中毒。
焊工的锰中毒,主要是发生在高锰钢焊接中,发病较慢,大多在接触3~5年以后,甚至可长达20年才逐渐发病。初期表现为疲劳乏力,时常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舌、眼睑和手指细微震颤等。进一步发展时,神经精神症状更加明显,转弯、跨越和蹲等都较困难,走路时左右摇摆或前后倒,书写震颤不清等。
预防锰中毒主要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a.加强机械通风或安装锰烟抽风装置,以降低现场锰烟浓度。b.尽量采用低尘低毒的焊条或无锰焊条;用自动焊代替手工焊等。
c.工作时戴手套、口罩;饭前洗手漱口;下班后全身淋浴;不在工作场所吸烟、喝水、进食;在密闭的狭窄环境下,电焊工人应戴送风式头盔或利用移动式抽风机,抽出密闭场所的烟尘;流动电焊作业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选择上风方向进行操作。
3.噪声及其防治
在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音调,这些无规律的杂乱声音,被人们称为生产性噪声。噪声不仅对工人听觉有损害,可以造成职业性难听(噪声聋),而且对神经、血管系统也有不良作用。因此,国家把它列为规定的职业病之一。
建筑工地繁乱的噪声主要有以下三种:
1)机械性噪声。即由机械性的撞击、磨擦、敲打、转动而发生的声响,如风钻凿岩、混凝土搅拌、木材加工、断料的电锯、平刨以及车床等发出的声音。
2)空气动力性噪声。主要是由于气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如通风机、鼓风机、空气压缩机以及打桩机使用的空气锤、锻工使用的汽锤等的声音。
3)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发出的噪声,如发电机、变压器发出的声音。
噪声的治理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消除和减弱生产中的噪声源。从改革工艺着手,以无声的工具代替有声的工具,如用液压机代替锻造机;用焊接代替铆接;用液压铆钉机代替风动铆钉机等等。2)控制噪声的传播。新建、扩建、改建的企业,在总体设计时要合理布局,高噪声的车间、作业场所与其他车间分隔开来。若现场条件受限制,应从消声、吸声、隔声方面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消声。在各种通风机、压缩机、鼓风机的进排气口处装置消声器。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而阻止声音通过的装置。根据噪声特点可以采取阻性抗性,阻抗复合式或微穿孔板消声器。
——吸声。即在室内饰以一定厚度的多孔吸声材料,如超细玻璃棉、矿渣棉、矿渣膨胀珍珠吸声结构,以吸收室内低频噪声。
——隔声。在不妨碍生产操作的条件下,可以制作隔声罩或隔音间把高噪声的柴油机、空压机、球磨机等生产设备封闭起来,为保护生产工人不受噪声侵害,亦可设一小间隔音室,作为操作和休息用。
——隔振。隔绝固体声的传播,如在振源与结构(地基)装设减振器或减振垫层等。
3)加强个人防护。要进行反复的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了解噪声的危害性和治理噪声的重要意义,自觉做好个人防护,如及时戴耳塞、耳罩、头盔等防噪声用品。
4.中暑及其防治(1)中暑的表现与分类
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日射病,在临床上往往难以严格区别,而且常以混合式出现,统称为中暑。其表现有:
1)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一定时间后,如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软弱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过37.5℃),这就有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此时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经短时间的休息后,症状可以消失。
2)轻度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如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而被迫停止劳动者,称为轻度中暑:
A.人的体温在38℃以上; B.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现象;
C.有呼吸、循环衰竭的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微弱等。轻度中暑经治疗4~5小时内可恢复。
3)重度中暑。除有轻度中暑症状外,还出现昏倒或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
(2)防暑降温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1)组织措施。合理安排干活时间,实行工间休息制度,早晚干活,中午延长休息时间等。
2)技术措施: A.改革工艺,减少工人与热源接触的机会; B.合理安排热源:
疏散热源。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各种炉子移到室外(夏季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把温度很高的产品或半成品尽快运到室外。
隔绝热源。以水的效果为最好,常用的水隔热方式有循环水炉门及各种水幕等。此外,利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石棉、稻草灰、青砖等)进行隔热,也有很好的效果。
3)通风降温:
A.自然通风。利用天窗排气,以侧窗为进风口,天窗为出风口;利用穿堂风为主的开敞式自然通风;在加热炉或其他热源上方安装排气罩,利用风压提高排气效果。
B.机械通风。如安装风扇(常用的有吊扇、座扇、机床风扇、马达风扇、鼓风机风扇等);或安装系统式局部送风装置,利用通风机、通风管道等专用的空气调节装置等。
C.露天作业采取挡阳措施,如搭席棚、设置遮阳板等。
4)卫生保健措施:
为了补偿高温作业工人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和盐分,最好的办法是供给含盐饮料,一般每天供水3~5L,盐20g左右即可。如膳食中已有12~15g食盐,则饮料中只需补充8~10g足够。同时,要注意饮料的清洁卫生。在入夏前,对高温、高空作业工人应进行体格检查。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的内分泌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职业病防治措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长临高速路基总承包LJ9A项目部
二零一七年
第三篇:职业病防治措施
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
作为建筑业企业,我公司容易导致的职业病一般为: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电焊工尘肺、眼病;电焊工、气焊工弧光辐射伤害;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 ;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的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高温中暑等,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措施。
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依法为职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职工获得相应的职业卫生保护,依法为职工交纳工伤社会保险。积极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公司设专人负责各在建工程职业卫生、劳动保护情况监督,加强对职工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在各在建工程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提高职工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人员给予奖励。
各在建工程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加强职工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设置安全管理委员会为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职工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在各在建工程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情况。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配置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使用期间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一旦发现职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对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向施工人员提供相关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信息。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隐瞒或欺骗。按“三级教育”的原则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职工,公司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位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针对不同职业病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如下:
一、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2、个人防护措施: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8小时工作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电焊工、气焊工弧光辐射的预防控制措施:
1、夏季强烈的太阳光线中,含有紫外线和红外线,生产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主要来源于火焰和加热物体,如锻造的加热炉、气焊和气割等。
2、为了保护眼睛不受电弧的伤害,要求焊工在焊接作业时必须使用镶有特制防护眼镜片的面罩。可根据焊接电流强度和个人眼睛情况,选择吸水式滤光或者反射式防护镜片。
3、为防止弧光灼伤皮肤,焊工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和鞋盖等方可进行焊接作业。
四、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五、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作业区的通风排气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相关工种持证上岗,给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口罩,采取轮流作业,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良好通风,工人持证上岗,佩戴口罩,工作时间不超时,并指导提高中毒事故中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六、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音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
2、个人防护措施: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劳动防护耳塞,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降噪音措施,工人佩戴防护耳塞,工作时间不超时。
七、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小工人劳动强度,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娱乐场所,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
2、个人防护措施:不盲目抢工期,即使抢工期也必须安排充足的人员能够按时换班作业,采取8小时作业换班制度,及时发放工人工资,稳定工人情绪。
3、检查措施:工人劳动强度适宜,文明施工,工作时间不超时,工人工资发放情况。
八、高温中暑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高温期间,为职工备足饮用水或绿豆水、防中暑药品、器材。
2、个人防护措施:减少工人工作时间,尤其是延长中午休息时间。
3、检查措施:夏季施工,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饮水、防中暑物品的配备,工人劳逸适宜,并指导提高中暑情况发生时,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4、其他措施:在高温季节每位工人每月防放100元防暑降温费用于供给含盐饮料。对高温作业工人进行体检,凡有心血管气质性疾病者不准从事高温作业。现场发现中暑,应立即抢救。
公司员工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有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保证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
第四条、公司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第五条、公司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第六条、公司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七条、公司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员工,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第八条、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的费用,由公司承担。第九条、本公司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的周期一般为一年。第十条、公司应当及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第十二条、公司当按规定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第十三条、员工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青岛公路建设集团
和榆高速(二期)LJ5项目部
2011年3月20日
第四篇:职业病防治措施
职业病防治措施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加强施工现场防治职业病的宣传工作特别订以下措施:
一、做好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公式
二、认真开展施工现场防治职业病的宣传工作
三、定期组织涉及职业病发生工种的人员进行身体检查,防止职业
病的发生。
四、制定防止职业病发生的应急预案
五、施工现场配好医药箱。
六、加强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管理,防止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七、定期对生活区、办公区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工作。
第五篇: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目的
1、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作业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规范职业健康监护,预防职业 病的发生,特制订本措施。
2、本措施规定了对生产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治理的要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 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及职业病诊断治疗的管理要点、方法和内容。
二、要求
1、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公司总经理对公司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各不么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在任职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产生作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治理,使其达到国家劳动卫生标准。
2、设备部、生产技术部在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引进工程项目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规定;在推广新技术、采用新工艺、购置新设备和使用新材料(简称“四新”)时,保证劳动卫生条件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三、职责
1、安全管理部是职业病预防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和计划;负责委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按规定做出报告;参与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引进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负责组织安排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到有资质的职业病防治医院进行就业定期体检,负责建立全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各生产部门配合完成本部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负责本部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劳动卫生培训,指导正确使用、维护劳动保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四、职业病危害告知与教育
1、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公司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2、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处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告知产生有害因素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3、行政人事部在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因素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员工。
4、各职能部门及生产部门应对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培训。
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治理 各部门职业病危害因素治理应本着投资小见效快的原则,尽可能采用成熟、先进的智力技术和方法;对于投资较大的治理项目,各部门主要领导应召集有关部门对项目的可行性认真分析研究,设计方案确定后,于每年11月底前列入下一的安措计划,并上报安全管理部。
六、作业环境管理
1、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监代表点由安全管理部配合政府职业病防治部门共同确定或定期修订。安全管理部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监测定点清单》,各生产部门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监测代表点处明示该点的名称、浓度标准、浓度实测值等内容。
2、安全管理部统一编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监测计划”,委托政府职业病防治部门进行作业环境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评价。安全管理部将评价与检测结果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监测台帐》。
3、各生产部门对监测超标的职业危害因素作业区应进行治理,对于因设备或工艺存在的困难或尚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4、作业环境中必须保证操作区域有充足的照明,车间设备布局、物料堆放、车间通道以及生 产区域的地面状况应满足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
5、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安全区。
6、各生产部门应加强对作业现场的管理,积极推行“5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现场改善活动。
七、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管理
1、各生产部门必须建立《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登记表》每年9月底前填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健康体检计划申报表》上报至安全管理部。安全管理部审核后下达体检计划,并依据体检计划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职业性健康体检,并建立和妥善保管职业健康档案。
2、对在职业性健康体检中发现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及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及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3、在职业病普查中发现的可疑病人,安全管理部应及时通知各生产部门,并会同生产部门根据病人的职业危害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资料、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结果等综合分析后做初步诊断,再安排其到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
八、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
1、已被确诊为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者,在治疗后被确认不能从事原工种的员工,由行政人事部在两个月内将其进行安排工作,因工作需要暂不能调离者,必须在半年内将其调离。
2、职业病人的门诊治疗,应由专职医生开具处方,并经定点医药机构取药、报销。
3、列入工伤统筹的职业病人,医疗费用按照工伤统筹有关程序办理,未列入的,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执行,医疗费用在劳动保险费用中支付。
4、职业病人患其他疾病的医疗费用,不享受职业病医疗费用待遇。
九、考核
1、对违反本措施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安全管理部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限期治理、经济责任考核等处罚。
①劳动保护设施停止使用或运转状况极差,致使有害物质浓度严重超过国家标准且逾 期不采取措施者;
② 任意拆除劳动保护设施致使有害因素危害严重者; ③ 不按计划实施安措项目、挪用安措经费者; ④ 强令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者从事禁忌作业者;
2、对在有害环境治理和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公司《安全管理考核办法》给予表彰和奖励。措施
1、职业病防止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
2、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职业健康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提供职业病防止所需的经费和设备。
3、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是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法规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基础,建立职工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档案。
4、从事或接触有职业危害(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因素或对健康有特殊要求 作业时,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性健康检查,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安排从事上述有关作业,并应当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和建立健康档案。
5、有害作业场所应当与其他作业场所分开,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卫生防护设施。
6、易发生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的作业场所,应当配备紧急防范设备和医疗急救用品,并确定专职或者兼职急救人员。
7、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程项目,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
8、有放射源或者生产放射线的作业场所,应当设置放射性警示标志,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 施,加强防范管理。
9、对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程项目或作业场所,应组织有关单位定期进行检测、评 价。
10、单位必须对从事或接触有职业病危害和从事对健康有特殊要求的作业人员定期进 行职业性健康检查。
11、不得安排患有禁忌病的人员从事所禁忌的作业,对已发现受到职业性损害的人员,应及时安排治疗或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
12、对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应当及时安排治疗或者疗伤,并定期复查。
山东渤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
2017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