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2009-05-06 10:01 来源: 作者: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190
摘要:如何克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短期行为,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当前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文章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性、系统性、实用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出发,阐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的认知、促进、激励、凝聚等心理教育功能,提出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高校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心理咨询,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载体。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载体
目前,个别咨询、团体辅导以及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已成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课程内容重复空洞,流于形式;忽视学科间的教学渗透和与相关活动的结合;缺乏全程服务意识,出现短期行为等。现实中,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目标,感到日子过得无聊、郁闷、空虚而又无奈,不少学生上网成瘾,或整天睡觉,或经常迟到、旷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
从深层次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没有固定的形式,树立大心理教育观,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维。而近年来一些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解决这些问题
也提供了新思路,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将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新的平台。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生涯”一词的英文是career,意思是两轮马车,引申为道路,也就是人生的发展道路。生涯发展大师舒伯(D.E.Super)认为,生涯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包括时间、广度或范围、深度三个层面。“生涯规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涯规划指一个人就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进行人生规划与设计,最后达到个人之理想目标的实践过程。狭义的生涯规划限定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职业的选择、职业的适应和职业的发展所进行的规划,它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是生涯规划的主体与重点,对于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则是重中之重。
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扩招政策的广泛实施,当今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社会考验。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途径,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贯穿大学整个阶段的“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有日渐完善的活动
结构与理论体系,主要通过讲座或选修课、必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及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通过心理测试或职业测评,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包括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等,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就业能力与自我决策的能力,在最大限度上具备实现人—职匹配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在生涯规划中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生涯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择业行为。其主要特点如下:全程性美国的舒伯等人发展了生涯规划理论,它认为生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有特定年龄阶段的终身发展过程。据此,人的生涯教育不是到了从学校毕业或选择工作时才开始。要成功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属于高级形式的生涯规划指导,它不仅以小学和中学的生涯规划教育作为铺垫,还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的所有方面,并且分年级、有重点地形成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以美国为例,学生入学后就开始接受分级职业指导(必修课),计算学分。入学第一年,学校为学生提供前期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就业市场。第二年,学校帮助学生了解和发现自己的特质、专长、兴趣,引导学生参加相关活动,进而选择专业。第三年,学校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资料及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活动,使他们对选择职业有直接感受。第四年才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技巧等方面的训练。
系统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是生涯规划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它包括自我评估、环境分析、设定职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评估和反馈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其次是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系统性,它以学
校为核心,整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力量,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特别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作用,强调自觉、自愿、自主地参与,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超越了就业指导的层面,包括学业、求职、就业、未来发展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宏观性和战略性。实用性美国管理专家威廉·罗斯韦尔(William J.Rothwell)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当前,由于经济转型及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大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加,求职就业正在成为青年人最关心也最难解决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为桥梁,将学业、就业、职业与未来事业统一起来,它帮助学生回答“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想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打算成为哪方面的人才”、“打算在哪个领域成才”等与学生生存发展相关的具体问题,使学生感到这种教育实实在在。
互动性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单纯靠某一门课或某一类教师所能完成的,而是全体教师协同作战,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通过实践作业或作品比赛的形式,帮助学生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生涯规划方案的过程。在方案制定前,应成立“职业生涯规划导师组”,由专业课教师、文化课教师、心理学教师以及辅导员共同组成。在方案制定中,师生互动、学生之间合作,反复调整和修正。一方面,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类信息,给予他们细致的帮助和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道德情操、心理品质等多方面提出具体培养步骤。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职业心理需求,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趋向,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愿望。在方案
形成后,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发展自己的舞台。活动可以由教师组织,也可以师生共同策划,但更多地是学生单独开展自我教育活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表现出早期性、个性化、科学性、连续性等特点。可见,生涯规划教育的上述特点正好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相契合,能弥补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不足,它的作用发挥必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深入地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认知功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就是认识自我,学生只有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职业方向。基于此,生涯规划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在学生初步掌握职业类型、气质类型、人—职匹配理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测试,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和气质等个性特征,并客观地进行环境分析,对自我进行正确定位。学生对自己了解越多,对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品质了解就越深,其自我塑造的计划就越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
导向功能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大学生人生的转折,也是人生旅途的一个新起点。而环境的变迁与角色的转换会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不适。有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出现“学习无气力症”、享乐等倾向,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人生奋斗目标的迷失。生涯规划教育则引导学生找准人
生坐标,合理地设计大学生涯,并付诸积极的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和完善心理或能力上的不足,激发潜能,实现各自的人生目标。从而起到一种目标导向作用。
第二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摘要:如何克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短期行为.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当前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文章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性、系统性、实用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出发.阐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的认知、促进、激励、凝聚等心理教育功能.提出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9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高校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心理咨询.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载体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载体
目前.个别咨询、团体辅导以及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已成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课程内容重复空洞.流于形式:忽视学科间的教学渗透和与相关活动的结合:缺乏全程服务意识.出现短期行为等 现实中.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目标. 感到日子过得无聊、郁闷、空虚而又无奈,不少学生上网成瘾.或整天睡觉.或经常迟到、旷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从深层次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没有固定的形式.树立大心理教育观.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维 而近年来一些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解决这些问题也提供了新思路.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将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新的平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含义及特点“生涯”一词的英文是career.意思是两轮马车.引申为道路,也就是人生的发展道路 生涯发展大师舒伯(D.E.Super)认为.生涯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包括时间、广度或范围、深度三个层面 “生涯规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涯规划指一个人就自身条件和现 实环境进行人生规划与设计.最后达到个人之理想目标的实践过程 狭义的生涯规划限定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职业的选择、职业的适应和职业的发展所进行的规划.它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 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是生涯规划的主体与重点.对于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则是重中之重。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扩招政策的广泛实施. 当今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社会考验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途径.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贯穿大学整个阶段的“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 旨在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有日渐完善的活动结构与理论体系.主要通过讲座或选修课、必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及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通过心理测试或职业测评. 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包括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等.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就业能力与自我决策的能力,在最大限度上具备实现人一职匹配的能力. 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在生涯规划中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生涯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择业行为。其主要特点如下:
全程性美国的舒伯等人发展了生涯规划理论.它认为生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有特定年龄阶段的终身发展过程。据此.人的生涯教育不是到了从学校毕业或选择工作时才开始 要成功地进行职业生涯划.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属于高级形式的生涯规划指导.它不仅以小学和中学的生涯规划教育作为铺垫.还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的所有方面,并且分年级、有重点地形成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 以美国为例.学生入学后就开始接受分级职业指导(必修课).计算学分。入学第一年.学校为学生提供前期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就业市场 第 二年.学校帮助学生了解和发现自己的特质、专长、兴趣,引导学生参加相关活动.进而选择专业 第三年.学校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资料及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活动.使他们对选择职业有直接感受 第四年才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技巧等方面的训练
系统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首先是生涯规划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它包括自我评估、环境分析、设定职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评估和反馈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次是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系统性.它以学校为核心.整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力量.群策 群力、齐抓共管.特别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作用,强调自觉、自愿、自主地参与. 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开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超越了就业指导的层面,包括学业、求职、就业、未来发展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宏观性和战略性实用性美国管理专家威廉.罗斯韦尔(William J.Rothwel1)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当前,由于经济转型及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大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加.求职就业正在成为青年人最关心也最难解决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为桥梁.将学业、就业、职业与未来事业统一起来.它帮助学生回答“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想干
什么”、“我适合干什么”、“打算成为哪方面的人才”、“打算在哪个领域成才”等与学生生存发展相关的具体问题.使学生感到这种教育实实在在互动性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单纯靠某一门课或某一类教师所能完成的.而是全体教师协同作战.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通过实践作业或作品比赛的形式.帮助学生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生涯规划方案的过程 在方案制定前.应成立“职业生涯规划导师组”,由专业课教师、文化课教师、心理学教师以及辅导员共同组成。在方案制定中,师生互动、学生之间合作.反复调整和修正。一方面.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类信息.给予他们细致的帮助和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道德情操、心理品质等多方面提出具体培养步骤。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职业心理需求.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趋向.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愿望 在方案形成后.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发展自己的舞台。活动可以由教师组织.也可以师生共同策划.但更多地是学生单独开展自我教育活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表现出早期性、个性化、科学性、连续性等特点。可见.生涯规划教育的上述特点正好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相契合.能弥补当 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不足.它的作用发挥必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深入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认知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就是认识自我.学生只有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职业方向。基于此。生涯规划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在学生初步掌握职业类型、气质类型、人职匹配理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测试,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 趣、能力和气质等个性特征。并客观地进行环境分析.对自我进行正确定位。学生对自己了解越多.对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品质了解就越深.其自我塑造的计划就越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导向功能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大学生人生的转折.也是人生旅途的一个新起点 而环境的变迁与角色的转换会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不适 有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出现“学习无气力症”、享乐等倾向.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人生奋斗目标的迷失 生涯规划教育则引导学生找准人生坐标.合理地设计大学生涯,并付诸积极的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弥补和完善心理或能力上的不足.激发潜能.实现各自的人生 目标。从而起到一种目标导向作用
激励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始终触及的是人的心理因素,如自我意识、自信、自我效能感、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等,职业生涯规戈0能力最终涉及的也是心理调适能力.如自我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
绪管理能力等。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讲.旨在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随着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的展开.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其中 同步加强学生的入学适应教育、学习指导、交往辅导、情绪管理以及就业心理辅导.必将促使学生不断反省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使自我教育成为强烈需求,改
变以往被动受教育的局面。逐渐地,学生会真正感到自己的命运只能由自己掌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人格品质、价值观.他们会变得重视自身的心理素质.重视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 此外.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拓宽心理教育课程难以提供的活动空间和实践机会.创造学生心理体验的机会.能有效弥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自体验而获得的心理健康知识将会更加牢固.也将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凝聚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是师生互动、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生涯规划方案的过程.师生间的相互沟通、理解和信任是建立团结和谐校园与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团结和谐环境的形成.反过来又会强化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继而形成团结进取的强大凝聚力 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特别是小组团体辅导中.学校和教育者通过营造出坦诚相待的氛围.使每位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心、关爱,从而增强他们的归属感:通过建立起一种人际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友爱关系,促使学生之间相互支持.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生的精力凝聚到发展上来积极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载体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生涯规划教育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我国则起 步晚,发展快,任务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下观念:一是自我负责的观念.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前途:二是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观念.要以翔实的事实依据.阐明一个人在一个单位或一个单位的某种岗位上干一辈子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每个人都应做好在自己的一生中转换几次职业的准备。三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顺利地走向就业市场.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拓展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激发自己的人生理想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是站在自我实现、人生不朽的高度上来探索职业.规划职业 从实现人力资源效应
最大化视角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应是职业的一般性要求(如职业理想、态度、责任、良心、信誉等)、职业的特殊要求(如职业技能、纪律等)与个体特质(如兴趣、爱好、能力等)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与系统化培养 其中,个体职业理想、兴趣、个性特点、职业 能力与特定职业匹配.应成为个体和社会价值追求的理想目标 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如自我意识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情感管理教育、学习辅导抑或网络心理辅导等. 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对不同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主题的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涯教育的有机渗透和同步发展 大学一年级侧重入学适应教育、自我探索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过有关理论教学和心理测试.教会学生客观和全面地认识自己;通过专业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及发展前景.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三年级着重于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个性的优化、职业价值观的确立。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自身特点.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通过职业实践发现自己适合做什么:通过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学习与交往,培养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优化心理素质。四年级重视就业指导.要为求职准备好一切软件和硬件. 为即将从事的工作积极搜集信息和材料.进求职前的培训及转变角色.顺利走向工作岗位.以开朗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开展职业心理咨询.加强就业心理辅导通过几年的学习.大学生在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收获.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自我选择能力、竞争力 但毕竟择业对许多大学生来讲仍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冲突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众多的竞争对手.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仍会出现种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 因此.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心理辅导员要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特别是就业心理辅导 就业心理辅导包括以下工作:一是开展系统全面的就业心理指导.广泛深入地宣传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步骤和内容以及当前的就业政策、供求形势等.使学生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提高耐挫能力:二是及时疏导就业中的不良心态,如自卑或自傲、盲目攀比、挫折心理等等;三是就业心理障碍咨询.面对个别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咨询者与来访者要一起分析主客观原因.找
出心理压力源.协商对策.以帮助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调整心态。保持健康心态 除个别咨询以外.也可针对一些普遍的、共性的问题进行团体咨询。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为保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应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 质较高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的知识,一方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外部职业世界.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测评和职业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同时结合职业世界不断变化的各种信息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和团体辅导.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需要
参考文献:
r11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瞻fJ1.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5).
『21袁乐,周炜炜,戴敏秀.国内外职业
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和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7,10(10). 『31许玫,张生妹.大学生如何进行生涯
规划fM1.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2.
f4】徐光兴.学校心理学【M】.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5.
作者简介:
裴利华(1964一),女,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要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研究
第三篇: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析
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析 〔摘要:〕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本文阐述了职业规划的概念,介绍了国内外职业规划的发展概况,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校职业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B
Abstract:Career Planning is an emerging concept in our country.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areer planning and its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The actuality of china’s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s deeply analyzed and own view is put forward by the paper.Key words: UniversitiesCareerCareer planning
职业生涯(Career)这个概念的含义曾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过很多变化,在70年代职业生涯专指个人生活中和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随后,又有很多新的意义被纳入到“职业生涯”的概念中,其中甚至包含了生活中关于个人、集体以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是否成功,能否被大家、社会认可,并达到社会对其相应的回报,决定于这个人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大小及其对社会的意义,换句话说,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与否、满足与否,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在所选择的工作中发展和实现自我,进而享受他所选定的生活方式。
职业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收入、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个人的价值和生活的满足愉快与否,进而决定其一生是否成功。人生这么重要的事情,没有相应的规划将是很难成功的。
一、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讲就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要从事的工作、相应的学习培训以及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要根据实际条件具体安排。还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确立适当的变通性。虽然是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职业规划也是个体的人生规划的主体部分。
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的意思就是: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你的学习与工作达到你的目标?针对个人进行的职业生涯设计,可以为人才提供优良的发展规划,使被设计者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为在工作中更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自我改进。事实证明,不少人事业无成,并不是缺乏知识和才能,而在于没有设计和取得最适合于自己成长与发展的职业生涯。
二、当前国内外职场人员职业规划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的生涯教育的起源还是比较早的,但是可惜中间中断的时间比较长。中国最早在1916年由清华大学周寄梅先生引入并实施“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辅导,可能是中国生涯教育的开山之作。1917年吴廷芳、梁启超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以“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宗旨,针对当时国内学校教育和生活脱节、职业结构改变、人力供需失衡、以及国民职业教育观念较差的现实,大力推动生涯规划教育。1918年出版了《职业指南》,1923年出版了《职业指导》。1924年更是推动中小学建立“职业指导委员会”或者“职业指导部”,建立“职业指导员”队伍协助学生进行职业抉择。但这只是昙花一现。之后由于战争、社会等因素,我国在生涯规划领域的发展几乎停滞,大大落后于国外或境外。
目前在国外己有大量的公司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服务。在美国有60%的在职人员希望在未来的12个月里换工作;80%的被调查人对自己目前的职业失去兴趣。在日本,人们每到年末便主动去参加个人测评,对自己及所能胜任的工作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并根据测试结果来判断自己的工作去向,修正职业生涯计划。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人才测评考试在很多国家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机构也越来越多。
我国进行学生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教育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才开始在我国学习和推广前沿的理论和做法。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在理论的发展和本土化的工作方面,尚未出现理想的结果。因而,对于进一步运用和实践起到了阻碍的作用。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专业背景差异较大,而且教师生涯辅导和职业咨询等专业培训项目目前只有上海和北京等发达地区开设,并缺乏资深的督导教师。总体来看,我国在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处在学习、模仿和探索的起步阶段,专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如要满足日益增加的对于生涯规划教育和咨询,需要加大发展步伐。此外,由于我国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和教育发展上有相当的差距,在生涯规划的教育领域差距更是明显,如何促进各地区的交流和共同发展,并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涯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也是目前所面临的特有问题。
三、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现状剖析
1、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与实际现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据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还是比较陌生。调查中,只有176位学生称对“职业生涯规划”非常了解,这个比例还不到被访问总数的10%,有34%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虽然,大多数被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并不了解,但是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67.2%的被访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19.2%的被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程度不置可否;只有4.2%的被访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超过7成的被访学生(包括研究生)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帮助;只有3%的被访学生认为不需要这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很多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都是相当缺乏的。虽然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但是大学生自身对职业发展指导方面的需求十分强烈。职业生涯指导作为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要从入学初期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2.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十分盲目。目前,大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一般有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导师的单独辅导、辅导员的一对一的指导、师哥、师姐的指点等,调查数据显示:近4成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即使是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多数学生也只是受到过师哥、师姐的指点而已;参加过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的学生只占被访学生总数的29.8%。相对而言,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四和研三的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较多一点,尤其是参加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分别占该年级被访学生的41.3%和34.2%。
当被问及“你在学校接触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哪些内容?”时,一半以上(53.6%)的被访学生接触到过学校提供的本专业的就业信息范围和就业状况,其它内容依次为培养自身对专业的兴趣(32.7%)、促进自我认知的培训(27.0%)、建立与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资源库,为学生见习和就业提供服务(21.6%)、进行某些职业心理的教育和能力训练(17.7%)、对选择职业有特定辅导(14.3%)、进行过特定择业技能的培训(11.70/a)。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相关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还很少。虽然各校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在职业发展指导工作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还存在着参与同学范围较小,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还不能满足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的要求。这说明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学生还有很多的此类需求。
3.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实现理想的实际行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了解,也有了初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许多人也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认真按规划执行。77.5%的被访大学生中只有24.6%的被访学生认为很清楚实现理想的途径,而且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有26.9%学生开始经常关注他所希望的就业行业,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调整自己的发展和规划;有42.4%的学生虽然没有了解过他所希望的就业行业,但是这部分学生还是非常有意愿能有适当的渠道进行了
解;另有22.6%的学生对此根本没有考虑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6.9%的被访学生他们虽然想过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需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但并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
4.大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盲区。调查发现,在被访的2321位大学生中,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都非常了解的占总数的35.0%;对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职业都非常了解的占总数的20.4%;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都非常了解的16.3%;十分了解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的占总数的11.7%;十分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计划的占总数的10.3%。当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层次进一步深入时,我们发现人数却在减少。大学生对自己的喜好并不十分清楚,更不必谈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
5.学校提供的指导内容和范围欠缺,学生满意度低。从调查中看,学生不仅仅只是满足于一般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介绍,而是深层次适用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而目前各所大学现在为学生提供的有关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并不十分充足和完备。另外,还有11.6%的学生没有参加过本校的职业生涯指导;42.7%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或相关的讲座或招聘面试技巧、就业理念相关的培训。从数据来看,大学生急需学校提供的服务内容和项目依次为“了解自己是怎样性格特质的人,适合怎样的职业”(33.6%);“了解自己的专业与职业发展有关的内容”(29.7%);“提供自己在想从事的行业进行实习”(15.7%);“了解学校就业工作的政策和基本状况”(13.6%),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上,最大的需求是要了解“我”、“自己”并想通过科学的方法、专业的手段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诉求、价值。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职业测评(55.1%)和专家一对一的咨询(53.7%)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次想知遣的是自己所学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包括动力和阻力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客观条件;再次是希望自己在校期间能对将来从事的职业有所实践,另外,社会大环境给予的政策也是学生十分关心的。但是大多数(61.1%)学生还是希望得到相关的指导,在大的方向上明确目标,并为所需要的素质做准备。有32.2%的学生表示顺其自然,不用这么早考虑,他们认为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再说也为时不晚。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仍有6.7%的学生感到前途渺茫,无所适从。
在西方许多国家,大学前两年并不限定专业和方向,学生可以广泛选修各学科的基础课,高年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才考虑选择专业和方向。而在中国,受高考体制的制约,很多人在选择专业时都很盲目,从而导致很多人才走错了路,选错了行;有2-4%的学生被大学录取后不去报到,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对专业不满意,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都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对于在校生,如何择业成了大问题,很多人直到毕业还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干什么,适不适合这个专业,应该把什么作为工作,把什么作为职业,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已屡见不鲜;另外,毕业生由于对专业不感兴趣,选择其它方向考研、考博的也不乏其人。
这些现象都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在现行的教育下,高等院校应该对学生进行怎样的人才培养导向?应该看到,有些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并不很清楚本专业的情况和分配去向,对于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也不清楚,此阶段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引导,就可能会使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浮于表层,专业思想不巩固。
四、高等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非常必要的。社会给予成员个人选择自己真正想做、又能做得更好的职业的权利和自由,这种择业权必须受到员工本人素质和社会需求的约束,个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要尽量从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事业着手。高校学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择业目标不明确,在形形色色的职业面前,往往表现得无所适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校学生虽处于青年中后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缺乏丰富的经验,但他们的心理品质己全面、完整地发展起来,心理智能已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塑性较强,个性逐渐形成并定型化,自我意识的要求和能力显著增强,更加关心自己,完全可以对未来的工作、职业、事业展开想象与设计,而且能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奋斗。只有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激励人们努力奋斗,并积极去创造条件,实现目标。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案
摘要:本文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话题中心,立足现在,着眼未来。针对现在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知识面窄。对有关知识有了解,但不全面,有待深化。他们渴望了解社会,渴望走向社会,体验成功。正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以兴趣为导向,展开对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和意义的阐述。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技校生
【中图分类号】G710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能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分析案例,独立完成“思考与训练”。
(三)觉悟目标:增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培养责任意识、创业意识。做一个有高度职业素养的人。
二、学材及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设计职业生涯,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一)重点: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
(二)难点:关注职业生涯设计的动态,适当调整职业发展方向。
化解方法:
(一)例举钟南山院士成功的案例(永不放弃、团队合作),并结合运用美国职业全景图进行边讲边画讲解,向学生讲述其成功的历程称之为“职业发展轨迹”。
(二)利用五个“What”归零思考模式,让学生审视自己。
(三)自我管理。
四、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7分钟)
1.同学们想有一份好的工作吗?
2.可是怎样才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怎样设计你们的职业生涯呢?这不仅提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提出问题,使其带着问题学习,提高了学习的动力。
(二)案例分析(13分钟)
我们熟悉的钟南山院士,在医学界的成就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板书:钟南山例子(永不放弃、团队合作)-是这个团队发现了这个病毒,市民的福音,他先提出,造就了他的成功,我们可看到钟南山从一名普通的医生到现在的学术权威,我们称之为“职业发展轨迹”。--结合职业全景图(全球经济产业模式下的产物)进行讲解(边讲边画)。
(三)演绎学习(20分钟)
提出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引出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和职业生涯准备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分成四组,组内讨论,组间抢答。让学生在书中找出有关道理,我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给予讲解,共同探讨。这样学生掌握了原理,培养了团队精神。
(四)师生互动(20分钟)
所谓“凡事预则立”,对于刚进校的新生同学来说,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应该规划好自己的未来目标,树立起明确的理想信念,进而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做到有的放矢,到达胜利的彼岸。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呢?现在我跟同学们来玩个游戏。(授课重点)-请学生回答
五个“What”归零思考模式。我们可以采用许多职业咨询机构和心理学专家进行职业咨询和职业规划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有关五个“What”的归零思考的模式,在入学之初,让新生用这种方式来审视一下自己。即:
1.what are you?
2.What you want?
3.What can you do?
4.What can support you?
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首先,我们是要识别自己,认清“我是谁?”,应该让新生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地反思,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一一列出来,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会逐渐固定,并最终锁定自己的终生理想。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自己的潜力、对于一个人潜力的了解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毅力,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等。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也就是我的支持点是什么?这种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家庭经济状况、院校环境,自我实践机会等;主观方面包括同学关系、导师态度、亲情关系等,两方面的因素应该综合起来看。
触动:建议: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
(五)角色表演(18分钟)
我校优秀毕业生赵广军到我校看望同学们,让一位同学到讲台扮演赵广军,其他同学就以下问题向赵广军提问。可叫一两位同学轮流扮演赵广军。
1.您在母校上学时是怎样设计您的职业生涯的?
2.结合您自己的创业经历谈一下您是怎样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您的职业理想的?
这一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过渡:我们常听到“自我管理”,那么什么是“自我管理”,怎样才能做到“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一个名人的目标达成,pdca的管理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过渡:我们大多数的同学都处在16岁左右的阶段,心理变化大,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我们更要进行自我规划,结合个人的能力,人生的规划,必须考虑工作、生活、环境的溶入匹配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六)布置作业(3分钟)
以“我的职业理想”为题,写一份演讲稿,主要写你打算怎样实现你的职业理想,在小组里演讲,选出代表到全班演讲。可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也可在网上查找。
(七)板书设计
黑板的正上方为本节课的标题,下方左面是本节课的结构框架图,下方中间是我让学生讨论和回答的问题,下方右面是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一目了然。
五、考评方法与考评材料
1、考评方法:检查法
2、考评材料: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六、学习环境及资源准备
(一)学习环境:活跃
(二)准备资源:教材、教案、多媒体、黑板、粉笔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话题,以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职业素质为红线,通过分组探讨、演绎讲解,紧抓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进行有效合作,信息处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程》(第7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五篇: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探析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探析
[摘要]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可以促进大学生客观评价自我,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面临许多问题:第一,大学生缺乏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第二,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观念过时;第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教师队伍缺失。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是树立大学生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构建针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部门。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0-0038-02
[作者简介]王新平(1979―),女,河南林州人,硕士,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区域经济。
职业生涯规划,又称作职业生涯设计,指的是将个人与组织进行融合,就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条展开分析评价的前提下,综合分析与权衡自身特长、特征、兴趣等,根据时代特性,结合自身职业倾向,确定最适宜自身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属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属于未来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经之路,全面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意义深远。[2]
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意义[HTSS]
(一)促进大学生客观评价自我,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
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设计前,需要对自身各个方面职业生涯主、客观因素条件进行分析评价,这些主、客观因素条件包括性格、特征、特长及兴趣等,经相应分析评价后再为自身设计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经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大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客观评价自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经自身努力希望得到什么,做之前思考该如何去做;想一想自身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并如何加以改善。学生不断对自身问题进行反思,与社会生活工作实践中对自身进行正确定位,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促进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正确学习观念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大学生确立适宜自身发展的职业、职务,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重要原则,实现大学生最大化个人价值。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能够为大学生进一步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提供有利帮助,使大学生对自身人生方向、使命形成一定认识,并向自身方向、使命奋斗,逐步实现学生自我完善,积极促进大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促使学生更新、完善学生学习方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形成正确学习观念。[3]
(三)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强化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就业率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两大重要指标,现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体系以专业分科为主,注重对学生相应专业知识、能力的传授与培养,高校教育还未能够有效与社会实践衔接,还未能够设置有效市场导向,还未能够形成以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就业率的教育体系,使得学生综合素质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强化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经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训练与社会实践能力训练的有效融合,综合提升学生创造力、竞争力。[4]
二、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HTSS]
(一)大学生缺乏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现阶段,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压力愈来愈加重,面对这一背景,只存在少部分学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有一定的展望,其他大部分学生均认为就业压力大,找工作只能够结合自身专业及市场需求进行,通常在考量就业情况是将薪资待遇作为唯一标准。学生产生这种想法,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大学生缺乏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这些学生无法对自身及自身所处环境进行正确评价分析,使得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形成错误认识,最终导致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合理。
(二)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观念过时
现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一些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错误的认为就是学生就业前的集中培训,相关教学课程通常只在毕业班设立,即便设立的课程也存在安排混乱、内容单一等问题,教学内容多为对当前就业形势的介绍,错误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临阵磨枪”。
(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教师队伍缺失
现阶段,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还缺乏足够的完善性,高校十分缺失这一方面的教师队伍。按照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人数与在校大学生人数所成的比例应当为1∶500,但显然现如今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无到达这一标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专业教师十分缺乏;同时,现目前在高校任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出自党政机关、学生管理范畴,对学生实际情况有一定了解,具备相应的管理经验,但是其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技能、知识,教学能力良莠不齐,教学水平有待提升。[5]
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有效策略[HTSS]
(一)树立大学生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受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影响,使得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环境足够的认识,为了树立大学生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就应当提升学生社会实践经验,高校可适当组织相应的活动以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此类活动的推行可全面结合高校各式各样的有利资源,包括寒暑假期社会实践工作、社会企业平台调研及教学课堂的职业体验等,学生经对各式各样学校组织的活动的参与,对社会不同职业、职位进行体验,积极促进学生社会认知的提升。
(二)构建针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部门
现如今,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进行、深入,高校应当结合社会发展动态事情,响应大学生维护自身系统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期望,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完善、创新。规范的部门机构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全面开展提供有利保障,务必要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有效区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经构建一系列准则,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真切的收纳进高校教学管理程序中,积极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工作迈向科学合理、专业规范的道路。[6]
(三)组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
自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教师队伍缺失问题出发,高校应当组建一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这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必须要对多学科、专兼及校内外等方面进行结合,并且这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要需要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积极全面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给予专业化、专家化的指导;同时高校还可自校外聘请来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为学生提供正确、合理的职业咨询及职业测评。[7]
四、结束语[HTSS]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有效性,务必需要使高校校方、教师及学生清楚的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意义,并对现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不断专研,树立大学生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构建针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部门,组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四平,罗旭,贺志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1):151-152.[2]邱立国.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探析[J].梧州学院学报,2014(5):105-108.[3]戴树根,齐佳.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契合[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6-217.[4]向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5):39-43.[5]朱可峰,陈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5):111-112.[6]任雪莲.完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8):100-101.[7]王兴国,龙军峰,罗劲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教学创新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5):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