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0:4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本站推荐)》。

第一篇: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本站推荐)

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的性质决定了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优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和谐社会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自身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的和谐,也就是利益的均衡、机会的公平、心态的平和。和谐社会中职工的需求更加多样,层次更高,领域更宽,不仅是经济利益的需求,还包括政治、精神文化层次的需求,还有发展层次的需求等。这无疑是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工会组织无疑也是必然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主动融入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首先,必须尽快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仅要有单位意识、企业意识,更要树立社会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其次是要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反映和表达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组织和代表职工作好群众监督,保护和调动职工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建设。职工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不仅有劳动权利和民主政治权利需要维护,还有社会权利需要维护。既要高度关注

1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权利,还要重视和关注他们的社会权利,努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落实他们的社会权利。

和谐社会就是建立一个详和、安全有序的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为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工会要切实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职工的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要教育职工识大体,顾大局,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支持和参与改革,维护单位安定团结。在职业道德建设中,要以开展诚信教育为重点,通过争创文明单位、文明职工等活动,培养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促进形成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为善、融洽相处的和谐局面。同时还要创造条件,让职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帮助职工在实践中充实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完善自己,加快实现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

二、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

发展是硬道理,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工会组织一是要摆正服务中心,保障中心位置不动摇,积极响应、支持团场党委的各项举措和决策,从团场的实际出发,动员和组织职工群众奋发努力,积极投身和服务于中心工作,创造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扎实推进职工群众性技术创新,确立创新项目,推动各工种、各专业的技能创新、合理化建议和劳动竞赛、技术比武活动取得成效;三是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带动学习型单位的建立,不断深化学习活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综合竞争力。工会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广泛动员组织干部职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三、加强民主建设,达到和谐的民主政治

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民主政治的和谐,保证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发挥工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民主管理活动,吸引和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不断提高职工的参与管理意识。一要保障职工的参与权,工会通过加强源头参与反映职工的呼声和要求,是保证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拓宽和疏通源头参与的渠道,使党的决策充分反映职工的意愿,使职工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体现。二要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只有让职工知情,才能将职工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要继续深入地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突出公开重点,规范公开形式,提高公开质量,增强透明度,促使各项工作规范运作。三要强化职工的监督权,职工的监督是最基层、最直接的监督,要通过政务公开、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形式,落实职工的监督权,使一切工作都处于职工的监督之中。从而达到和谐的民主政治。

四、关爱职工,培养情感,共谋发展

要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为载体,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爱岗敬业的教育活动,鼓励和引导职工积极参与团场建设,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积极开展文化体育系列活动,用先进文化思想占领团场的职工文化阵地。以“歌颂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主题,以“展示企业文化”为亮点,通过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激发职工爱场如家的精神,培养职工的团队意识,增强工会的活力和凝聚力。工会要引导经营者切实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关爱职工,切实改善职工的生产劳动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增加福利,在团场营造

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氛围,促进团场发展,共同构建和保持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五、加强队伍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

团场职工不仅是团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工会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工会群众工作的优势,提高履行职能建设,团结广大职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做贡献。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工人阶级成分的构成、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工会应与时俱进适应变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凝聚力量。把广大职工团结在党的周围,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凝聚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去,不断提高动员、组织、凝聚职工的能力,壮大工人队伍,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发挥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作用。

工会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勇于创新。组织和动员广大职工爱岗敬业,为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献计出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打好物质基础。工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为有位,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篇: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紫阳中学初中部 王永学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一、工会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

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2013年,我校将接受陕西省素质教育督导评估“316”工程第二轮验收。评估要素中对师德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是:“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自尊自律;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和平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参与有偿家教及奥数等辅导补课;学校讲师的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绩效考核、职务聘任、平邮奖励的首要条件。”学校根据这一要求, 起草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安排》,工会积极配合党支部、校委会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参与有关师德建设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如由党组织牵头,工会具体实施,开展了“师德大讨论”和“仁爱之师”评比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教职工的文明规范意识,营造了团结、奋进、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了广大教职员工的良好的师德形象。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思想动力。

二、工会在促进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一所学校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促进和谐校园的快速实现。学校必须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一切机会。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工会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要把努力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组织教职工为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高水平发展做贡献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我们在教职工中开展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宣传先进事迹活动。还积极配合行政开展了新课程培训活动,举办了“人人奉献精品课”等活动;组织开展了“读书宣讲”、“课件展示”和“同上一节课,同评一节课”活动。学校还起草制定了《2013年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实施意见》并于3月29日组织了13各学科81人参加的考试。在考试前,少数教师对考试持有不同意见,工会积极配合学校党支部、校委会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统一了认识,顺利实施了测试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技术保障,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智力支持。

三、工会在推进学校改革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而改革发展措施,制度的出台和实施,都必须得到工会组织的大力支持。如我校“教师考核方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重大改革措施,学校先通过工会了解教职工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制订改革方案,提交教代会,工会发动教职工围绕方案提出议案,然后提交教代会表决通过,学校组织实施。通过教代会通过的方案,教职工自觉遵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学校改革的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民主基础。

四、工会在加强校风建设中的作用。

优良的校风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校风的优劣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败。它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师生员工言行举止的准绳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它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我校在校风建设中,工会组织积极参与学校有关制度的制定,组织教职工参与促进校风建设的各项活动。如发动全校教职工开展了“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大讨论。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教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凝聚力不断增强。良好风尚的形成有利于团结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达成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五、工会在民主管理校制度中的作用。

学校的管理有制度管理和民主管理。科学民主的管理必须依靠教代会制度。教代会制度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组织形式。我校教代会已形成以下特点:定期召开,按期换届,遇有重大事项需要决策则增加召开教代会次数;教代会为学校各项改革措施把关,成为依法治校的重要保证。同时,坚持把涉及教职工利益的方案提交教代会通过,教代会是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从而达到了遵守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和谐。

六、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根据发展的需要,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主要任务是:环境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通过环境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气息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使师生置身于其中就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通过精神文化建设,把全体师生紧紧凝聚在学校核心精神周围,形成一种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塑造优秀的学校形象、教师形象、学生形象,激发和激励全体师生奋发进取、自强不息;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全体师生形成一种约束功能,让每一名成员都知道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什么,让遵守制度成为每一名成员的自觉行为;通过行为文化建设,塑造广大教职工德高、博学,以及外在美的形象和高雅文明的素养,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养成举止文明、待人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工会是教代会的常设机构,工会组织教代会对这份《方案》以及《方案》的逐步实施环节都进行了审议讨论,为学校的决策贡献了自己力量。

工会工作能否发挥作用关键看党支部、校委会能否重视工会工作。我校党支部、校委会的“一把手”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制度、决定的过程总是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善于引导和集中大家的意见,形成适合学校工作实际的制度或决定,充分发挥制度、决定的实效性。这样的领导班子就是一个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和谐的领导班子。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支部、校委会的指导下发扬民主,在发扬民主基础上形成科学决策。共同实现校园的永续和谐。

第三篇:浅析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企业改制重组的过程中,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多,就业和再就业较为突出,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发展很不平衡,社会关系有些紧张,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工会应该协助党政,妥善解决企业和困难职工中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以稳定求和谐。在政治上要保证各阶层应有的民主权利,在经济上要保证各阶层应得的物质利益,这样才能调动社会各个阶层及其成员的积极性,使社会充满活力。工会组织要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坚持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主要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一是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职工的各项民主权利。二是要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要把贫富差距的问题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让广大职工群众,特别是那些改革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承担了相当大的改革成本的困难职工来公平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意义。所以,工会在这方面应当发挥作用,尤其是企业改制中,职工为改革已经付出了很大的成本,他们理应享受改革的成果。工会组织应该挺身而出,理直气壮地为职工说话办事。三是维护职工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就业比较充分的社会。工会组织要协助党政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扩大就业安置率和保障困难职工基本生活的帮扶率。要选树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的典型。要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办各种类型的技能培训班。要积极引导职工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坚持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促进职工个体素质的提高,为二次就业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2、广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以发展求和谐。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职工群众。只有社会和经济发展了,职工群众才能得到更大的实惠,社会才能和谐。工会组织要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引导广大职工充分认识经济实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保证,是调整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工会组织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群众性的立功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进步和发明创造等形式多样的职工经济技术活动,不断促进经济进步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工会组织要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切实做好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要拓宽服务发展的视野,选准服务发展的点位,探索服务发展的新模式,提升服务发展的效能,建立健全服务发展的激励机制,充分体现创造成果和享受成果相统一的贡献价值,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充分展示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在党执政的经济基础、积蓄社会和谐物质能量中的贡献价值。要大力弘扬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用劳模的精神影响和带动全社会,激发广大职工群众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和谐美好的小康社会汇聚力量。

3、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以凝聚求和谐。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工人阶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国有企业改制、大批“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工会组织应当敏锐的适应这一变化,及时把这些人员,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通过建设一个强大的工会组织来巩固党的阶段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路数,一手继续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工作不放松,一手着力强化基层工会的活力建设,在巩固发展建会成果,不断壮大会员队伍的同时,下力量抓好基层工会作用的发挥,努力把基层工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以建立健全工会基层组织为基础,以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为根本,以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机制为重点,以提高依法履行基本职责的能力为关键,深入探讨建立科学有效的基层工会活力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开创基层工会工作的新局面,从而为社会和谐壮大凝聚团结统一的整体力量。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4、提高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以融洽求和谐。劳动关系的和谐、社会主义劳动者与建设者的和谐、生产者与经营管理者关系的和谐,工人阶级内部不同群体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会组织完全可以大有作为的工作切入点。工会组织要把握好这个切入点,充分发挥维权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与政府联席(联系)会议制度,使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劳动关系两个主体之间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的价值取向,进而锲而不舍地依法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协商为重点的工资分配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以专项集体合同为重点的特殊权益保护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在扩大覆盖率、提高协商率、签约率、履约率、续签率等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督促社会改变“农民工”称谓。坚决纠正就业歧视,使他们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就业机制,帮助农民工追回拖欠的工资,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特别要督促非公有制企业和改制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努力扩大集体合同的覆盖面,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工资协商机制。积极推行签订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补充保险福利、劳动合同管理、女职工特殊保护等专项集体合同,并且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奖惩制度,不断增强集体合同的实效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目标下,保持职工队伍的高度团结和统一,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整体局面。

第四篇:充分发挥工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四个作用

今年3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工会、共青团、青联和妇联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胡总书记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工青妇组织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为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胡总书记讲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并对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工作的前进方向。

一、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一)讲话是党中央对新形势下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讲话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观点,突出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深刻阐明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工会组织必须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把职工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讲话抓住了共建共享和谐社会这个核心和根本,具体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胡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目标任务,就是要团结动员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意义、实践主题和实现途径,解决了为谁建设、靠谁建设、如何建设的问题。这就要求工会组织必须坚持一切从职工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形成共谋科学发展,共促社会和谐,共创美好生活的良好局面。

(三)讲话明确了新形势下群众组织的四项重要职责,为工会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胡总书记要求各级群众组织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组织优势,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四个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对新时期群众工作任务的新概括,反映了党对群众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对群众组织的殷切期望,是新形势对工会工作的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不断增强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在发挥“四个作用”方面取得重大成绩。

胡总书记的讲话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一定要把学习好讲话当成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并要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深钻细研:一是要牢牢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原则,深刻认识广大职工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二是要牢牢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目标任务,深刻认识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三是要牢牢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主要职责,深刻认识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工人阶级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明确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责所在,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和团结意识,努力在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出主意、想办法、求实效。

二、紧密结合茂名实际,创造性地发挥好工会组织的“四个作用”

各级工会组织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发挥好“四个作用”。

一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动员职工群众踊跃投身建设和谐粤西经济强市的伟大实践。首先要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认真贯彻落实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和“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切实加快工会组建工作步伐。要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发挥“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机制的作用,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会组织建设的创新和发展。要把非公有制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织建设作为工会组建工作重点,把吸收农民工入会作为工会组建的重要工作来

抓,最大限度地把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同时,要不断规范新建工会的组织体系、工作制度、运行机制,发挥作用,增强活力。其次,要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主题竞赛活动。要紧紧围绕节能降耗、自主创新、提升技能、提高效益(效能)四大主题,突出抓好重点项目、行业和企业的劳动竞赛。重点项目劳动

竞赛要学习茂名石化10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劳动竞赛的做法和经验,创造性地开展以“六比六赛”为主要内容竞赛活动;行业技能竞赛重点在石化、文化、交通、农垦和旅游行业中开展,促进行业职工技术技能的提高;企业要围绕建设节约型、创新型、效益型企业的目标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十个一”经常性的技术创新和节能降耗活动。要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广泛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为加快打造和谐粤西经济强市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努力在职工群众中形成牢固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职工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职工群众,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职工群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职工群众,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内容上,要对广大职工进行科学发展观、国情政策、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对象上,重点对转制企业职工、下岗待业职工、非公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进行思想引导。在方式方法上,要做好“一调查四引导”。“一调查”就是深入开展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及时掌握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四引导”:一是舆论引导。要努力做好新时期工人阶级的宣传工作,把工人阶级、劳动模范和工会工作的新闻宣传纳入本级党委宣传规划和宣传重点之中,把党的主张宣传到每个职工,引导社会热点,疏导职工情绪,营造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二是活动引导。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把“创争”活动与“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三是典型引导。各级工会在组织职工学习各类先进人物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培育、选树、宣传本地区、本单位的先进典型,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引导职工向他们学习看齐。四是培训引导。充分利用工会的宣传教育阵地,紧密结合职工的思想实际,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短期培训,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新的文化载体和示范引导的办法,用真理引导职工群众思想,用真情温暖职工群众心灵,用真心维护职工群众利益,切实增强教育引导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努力造就一支具有先进阶级理想、社会主义道德、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严格组织纪律的工人阶级队伍。

三要充分发挥服务作用,真正使职工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各级工会要紧紧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履行职工合法权益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第一监督人的职责,积极开展就业帮助、法律援助、生活救助、医疗互助、金秋助学等活动。继续规范提高、叫响做实“职工(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扎实办好“十件实事”;按照省总工会的要求,尽快健全服务职工长效机制,完善帮扶工作机制上下工夫,建立健全送温暖活动的长效机制和对特困职工的定期救助制度。并在全市培育、选树50至100个开展帮扶工作的典型,推动全市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大力开展职工安康互助保障计划,为职工大病医疗提供必要的补充。同时,要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上下工夫,为零就业家庭送岗位,千方百计帮助和扶持职工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要在督促加强社会保障上下工夫,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四要充分发挥维权作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是抓源头参与。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利益政策的制订,反映职工的诉求,提出工会的意见,在政策层面上推动职工合法权益的落实。二是抓机制建立。围绕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使工会的维权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三是抓个案处理。对媒体曝光或职工求助的个案,工会要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介入,深入调查,掌握真实情况,督促或协助有关部门解决。对影响较大,带有全局性、代表性的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个案,要及时向同级党政报告,并发挥宣传媒体的监督、引导作用,推动职工合法权益的落实。四是抓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按照我市劳动关系三方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的通知》(茂劳社〔2006〕154号)要求,扎扎实实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要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推动企业实施劳动合同三年计划、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覆盖计划及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制度,参与做好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促成劳动关系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切实提高各级工会的履职能力,为工会发挥“四个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必须争取党政的重视支持,为工会发挥“四个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部分,党的领导是工会工作的最大优势。各级工会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把工会工作放到党的大局工作中去谋划、去部署,争取把工会更多的工作纳入党政工作大局从宏观上加以推进。

(二)必须提高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为工会发挥“四个作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首先,要牢固地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意识。工会干部必须怀着对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心里始终装着职工,凡事想到职工,真正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其次,要进一步提高为职工说话办事的能力。要在实践中提高能力。自觉深入到基层和职工群众之中,在丰富的实践中历练本领、增长才干,在实践中破解难题、推进工作。要在创新探索中提高能力。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办法,使我们的思想观念、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第三,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各级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在研究、认识、把握和运用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和工运事业规律上下功夫,使各项工作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要以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为核心,按照突出群众性、民主性、法制性、服务性、进取性的要求,认真搞好作风建设。要多到基层去、到职工中去,要真心关心职工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坚持一切从职工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谋划、安排和推动工作。

(三)必须加大依法收缴工会经费的力度,为工会发挥“四个作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一是要依法收缴。《工会法》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经费。要加大《工会法》的宣传力度,使工会经费、会费的拨解、缴交成为各单位、企业、工会和职工的自觉行动。二是要依理收缴。坚持工会经费取之于职工、用之于职工的原则,真心实意为职工、为党政、为基层工会服务,充分发挥工会职工之家和桥梁纽带作用,使他们觉得拨解工会经费是值得的、是应该的。三是要依情收缴。进一步密切同各级党政、工会的联系,加强沟通,做到在政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支持、困难上互相帮助,使他们理解、支持工会工作,体谅工会的实际困难,从而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四是要建立责任考核和激励机制。实现全市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新突破,为工会发挥“四个作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第五篇: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来源:胡律师网 作者:上海律师 胡燕来 所属栏目:劳动纠纷律师案例

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关系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进一步加强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并且在《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加大对工会作用

——以新《劳动合同法》的制定为契机

杨晓玲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关系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进一步加强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并且在《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加大对工会作用的立法,进一步完善工会组织。切实加强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

工会

作用

在不同的时期,劳动关系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性质。我国目前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社会转型期。我国的劳动关系类型也正处于由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化劳动关系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利益化和市场化劳动关系的转变过程。在新形势下劳动关系会出现哪些问题以及采取何种措施使劳动关系顺利渡过转型期,成为亟需研究的问题。本文即通过分析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变化和特点,并结合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就如何强化工会组织的作用及工会应如何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发挥其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讨论。

一、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关系的特征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的劳动关系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劳动关系主体由国家回归为企业和劳动者,劳动关系模式由政府主导模式转变为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和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并存,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分化加剧,劳动关系的规范契约化,劳动关系的调节方式由国家行政调节为主转变为以法律调节为主等新的特点。

社会的转型带来了劳动关系性质的变化,其也将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劳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劳动关系主体回归为企业和劳动者,也唤醒了双方对各自经济利益的追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唯一和直接的目标。而对于劳动者来说,由于在现阶段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他们参加劳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维持生活需要的劳动报酬。既然企业和劳动者都是利益主体,劳动关系双方主体参加劳动关系主要是追求自己的经济目标,双方的关系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劳动关系的经济利益关系性质,必然使劳动关系的利益冲突加剧。

(二)劳动关系双方是一种平等协商关系 劳动关系不再是国家主导型,而是通过契约来规范;主要表现为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订立的过程中,双方地位平等,进行磋商。劳动者个人作为劳动力所有者,享有充分的择业权,这既表现为在劳动关系建立时劳动者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和企业,也表现为在劳动者认为企业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时,有权重新选择企业和职业;有权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进行劳动力配置的个人决策。企业则根据本身的特点和生产经营需要自主选择劳动力,享有充分的用工自主权;自主决定招工的时间、条件、方式和数量,并享有法律规定的辞退权,只要不违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即可。劳动力供求双方是独立的利益主体。根据自愿和平等原则,通过劳动力市场达成协议,从而建立劳动关系。是否建立劳动关系,完全取决于双方的自愿和意思一致。因此,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以平等和自愿为特征的民事法律关系。

二、目前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劳动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劳动关系涌现出诸多问题。劳动者和企业之间已变成平等协商关系,但是劳动者个人毕竟力量渺小,在面对企业这一强大的对手时,往往很无奈。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关系双方随意违反劳动合同现象普遍

企业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由于签订劳动合同成本比较高,他们利用劳动者的不利地位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为了得到工作也只好委曲求全,不敢和用人单位对抗。因而造成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合同的内容,形式不完备;合同管理中续签、变更、解除、终止等内容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已建工会的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65.4万个,占已建工会企业总数的38%;签约职工5771.4万人,占已建工会企业职工总数的48.6%;签约农民工910.8万人,占已建工会企业农民工总数的39.5%。建立工会的企业签约率尚如此之低,更别提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了。据《人民日报》报道,2004年抽样调查统计显示,中国建筑业、餐饮服务业劳动合同签订率40%左右,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30%左右,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20%。

(二)企业侵害劳动者权益现象普遍

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冲突矛盾的加剧,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劳动合同管理的不规范,常常导致企业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发生。主要表现为:1.许多企业为了赚钱,不顾工人死活,工人生命和健康得不到保障。许多用人单位不提供劳动保护。特别是煤矿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尽管国家下大力气整治煤矿安全生产,但一些小煤窑的安全状况仍不容乐观。据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691057起,死亡119827人。尽管与以前年份相比事故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由于就业竞争激烈,许多职工不敢反抗,没有能力反抗;他们担心的不是丢了性命,而是丢了工作。2.老板任意侮辱处罚打骂职工,侵犯人权,该类事件时有发生,其严重程度惊人。3.强制职工加班加点,目前加班加点现象尤其严重。《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218人中,每天工作不足8小时的人占34.4%,而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人占65.6%。其中,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人已经超过20%。对许多职工来说,“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已成为惯例。特别是在薪金较为优厚的外资企业里,加班加点现象更为严重,累计劳动时间远远超过劳动法的规定。但外企职员出于对工作岗位的珍惜,很少敢于提出反抗意见。有的企业甚至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制工人劳动。4.压低克扣甚至侵吞工人工资,工人的工资得不到按时发放,特别是农民工等一些季节性工人的工资。目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5.阻挠建立工会组织,不许开展活动。目前工会组织率仍然不高,许多企业阻止建立工会或者阻止职工加入工会。劳动者的权利成了一纸空文。

(三)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者处于不利地位

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严重饱和,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每年的应届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企业分流人员及农村劳动力都向城镇转移,使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劳动者为了得到或保住工作岗位,在企业侵害他们的合法权益的时候也不敢吱声,不敢和企业对抗。再加上劳动者力量分散,更无法和用人单位抗衡。巨大的就业压力也是促成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的间接因素。

(四)劳资矛盾加剧

当前情况下,我国的劳动关系已从“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转化为“利益性的互利互惠关系”。[1]市场经济唤醒了劳动关系双方的主体意识,也促进了劳动关系主体对各自利益的追求,势必引起劳动关系利益摩擦的加剧。在我国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利益摩擦大多发生在企业侵害职工合法权益方面。[2]许多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顾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劳动保护措施不到位,强制职工加班加点工作,压低克扣工人工资,甚至殴打辱骂职工,激起工人的反抗,严重挫伤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存在劳动者不讲信用,随意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擅自跳槽,不遵守培训协议,违反竞业禁止的规定,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等侵害用人单位利益的现象也屡有发生。于是,在劳动关系领域,劳动关系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严重,极大的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三、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劳动关系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不但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交换中出现的问题,更多的是发生在企业内部。从内部解决劳动关系冲突,协调劳动关系,对建立和谐企业和维护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需要一套完整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目前的调整机制主要有三:一是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完善工会组织、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的三方协调机制的功能,加强工会组织的建设,赋予工会更大的权力,使之具有与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劳动行政部门鼎足抗衡的力量。二是加强集体谈判制度,使之成为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三是完善集体合同制度。不管是哪种机制的调整,工会在劳动关系协调中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抓住《劳动合同法》修改的契机,强化工会组织的作用,对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一)工会在稳定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1.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通过集体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劳动合同法》(草案)第7条第1款规定:工会组织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第2款规定:工会组织或者职工代表有权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是签订劳动合同的基本标准。

2.在三方协调机制中积极发挥作用,为劳动者争取更多的权利。三方协调机制是指由政府、企业和工会组织共同就劳动关系开展协商合作。三方协调机制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发挥工会组织在协调机制中的作用,使之形成与企业、政府鼎足抗衡的一股力量。

3.发挥帮扶作用,为困难职工解决问题。

(二)工会组织在调整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工会组织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组织,同时,加入工会又是劳动者权益之一种。加人工会的权利被称作团结权,是指劳动者为实现维持或改善劳动条件的基本目的而结成暂时的或永久的团体,并使其运作的权利[3]。具体是指劳动者组织工会并参加其活动的权利,又称为工会组织权[4]。在我国,早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对劳动者的团结权进行了规定。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1条规定:“凡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机关和学校中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职权捕获主要来源之体力及脑力的雇用劳动者及无固定雇主的劳动者,均有组织工会之权。”到50年代末,中国境内建立了23个全国一级的产业工会,18万个基层工会,1630多万名成员,初步改变了旧中国工人群众无组织状况。我国的1992年《工会法》第3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参加和组织工会。”

可见,我国十分重视工人的团结权,并对之加以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的团结权却没有很好地被落实,主要表现为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的人数少,工会建制率不高,工会无力和用人单位对抗,不能起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作用等问题大量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法律赋予工会的强制性约束力尚显微弱。目前关于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虽然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均有体现、并且有专门的《工会法》;但总的来说,我国法律赋予工会的权利仍然十分微弱,在企业强大的优势地位之前,工会无法也不敢和用人单位抗衡,不能充分发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作用。

在《劳动合同法》的制定中,对工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权力赋予的仍然不够;一是关于工会作用的法条太少,涉及工会权力的规定仅有六条,致使工会维护劳动者的权力不全面。二是劳动合同法赋予工会对用人单位的约束力太小,大都是一些软约束,对用人单位违反工会意见作出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形没有规定强制性的惩罚后果,致使工会没有能力发挥应有作用。例如:《劳动合同法》草案第35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通知工会。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书面处理结果通知工会。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给与支持和帮助。该条规定看似赋予了了工会在约束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时的法定权利,但是,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看出,工会的这种权力是多么的软弱无力。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通知工会,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通知工会。对于不同意见,工会只是有权要求工会纠正;只是有权,却没有相应的具体权利,到底是什么样的权利?对于工会的意见,只是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并通知工会,如果用人单位研究工会的意见后仍然坚持原决定怎么办?工会的约束力在哪儿?如果一项权利没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作保证,实际上不能被称作权利,因为别人可以随意侵犯而不用承担责任。

分析以上法条,我们会发现,目前法律对工会的权利规定力度不够,大都是弹性规定,软约束,没有硬性的约束力,以致于工会不能有效约束企业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在维护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2.工会自身不完善,价值目标不明确,没有起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工会在企业的控制下,成为企业的一个部门,没有真正起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分不清到底是在为谁服务。它没有真正约束企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权力,只有建议权,只能代表企业发放福利,很少行使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权力。

3.工会组织率低,工人加入工会受到限制。许多企业不组织工会,还对组织工会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限制工人组织和加入工会的权利。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到1998年底,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建制率仅为7.3%,职工覆盖率只有11.5%。近几年虽然工会组建率大幅度提升,然而,质量却没有保证。许多企业的工会只是流于形式。工会组织要实现全覆盖,就需要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多、劳务工多、工会组织的组建率低、覆盖面还远远不够等问题。

4.工会主席的权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目前工会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原因是工会经费、用人均受企业控制。如果工会不按照企业的决定办事,就会受到处分。目前正闹得沸沸扬扬的唐晓东事件即是一个例子。北京三环建模公司本来没有工会,后来该公司总务部经理唐晓东在职工的要求下组建了工会,他本人担任工会主席职位。在作为工会主席期间,他多次为维护职工权益而和企业对抗;在企业不依劳动法办事,侵害职工利益时,又向相关行政部门反映。后来企业将其降职,他本人则最终被迫辞职。唐晓东事件只是一个例子,在我国企业里,工会成员为了维护职工利益遭企业报复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工会只好照着企业的想法去做。连工会主席的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工会又何谈维护职工利益。

四、如何进一步加强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一)加强工会立法建设,赋予工会更大的权力

进一步健全《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体系,在法律上赋予工会更大的权利,足够和企业抗衡。当前社会是法治社会,任何组织都要依法办事,工会也不例外。只有拥有了法律上的权力才能有效地约束企业。目前,应抓住制定《劳动合同法》这个契机,在《劳动合同法》中加大工会权利,赋予工会更多的硬性权利,还要规定侵犯职工利益的用人单位应负的法律责任。否则,工会的权力必然会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人员素质,要牢记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工会法》第6条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权益。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都规定了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劳动者群体的代表,工会的基本职责只能而且必须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主体间利益冲突加剧。作为单个的劳动者,在面对强大的企业时,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与之抗衡,因此他们需要有能够代表劳动者整体利益的群体。组织工会即是国家赋予劳动者的团结权,即结成劳动者群体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工会组织不能代表劳动者的权利,势必会失去应有的价值,被职工所抛弃。应该着重提高工会人员的素质,使他们牢记为职工利益服务的基本职责,在职工利益受到侵犯时,敢于站出来为职工说话。

(三)加强和完善集体谈判制度

集体谈判制度是指在企业内,由劳资双方代表就劳方权益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5]。它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机制,已为各国广泛采用。在我国《劳动法》颁布并实施的十多年来,集体谈判制度在我国并未得到较好的实施。在集体谈判中,劳方代表是工会组织。工会代表在集体谈判中应当切实维护职工利益,不能脱离职工。区别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采取不同措施的完善集体谈判制度。在集体谈判过程中,坚持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坚持主体独立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已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要承认劳动者作为一个阶层,有其独立的利益。坚持权利对等原则,劳动者群体和用人单位应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就劳动关系中的问题做出决定,任何一方不得强迫另一方。坚持合法和合作的原则。双方从实际出发,本着合作的原则,强调己方利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最终达到劳动关系的协调。

(四)完善集体合同制度

《工会法》第6条第2款规定:“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权益”。集体合同制度是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工会通过与企业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对全体劳动者有效,劳动合同不符合集体合同规定的无效。目前,在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程序化的条款较多,内容比较空泛;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较少,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提高集体合同质量,抓好平等协商的环节,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增强可操作性。

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起着异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应抓住《劳动合同法》制定的契机,加大对工会作用的规范,进一步完善工会组织,切实加强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对维护职工利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作用。这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和重要的意义。

【注释】

作者简介:杨晓玲(1975—),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1]王长城:《中国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及改进对策》,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李新挪:《目前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及调整》,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2003年第1期。

[3]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第220页。

[4](日)竹内昭夫等编著:《新法律学辞典》。

[5]王贤森:《西方国家工会集体谈判经验研究》,载《工会理论与实践》,第17卷第6期。(文章来源:胡律师网

上海地区邮箱:hulvshi119@163.com)

下载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浅谈工会在创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

    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

    探索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探索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何静(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桥煤矿,河南永城476600)摘 要: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工会通过主动维权、建立关爱职工的机制、开展特色活动、......

    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学校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学校中的作用 技工学校 孟吉业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学校中的作用,是与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的,是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对工会组织的期盼,......

    工会在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浅议工会在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和——禾 口,人人有饭吃,表达的是老百姓的的生存权。 谐——言 皆,人人有发言权,表达的是老百姓的民主权利。 党的十七大提出和谐社会......

    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吉林省总工会主席: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包秦2005年11月11日10:01闭】【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小康社会建设的......

    如何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摘要:简述了在新时期加强工会建设在和谐企业中的任务,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工会建设;和谐企业;作用 中图分类号:d41......

    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随着石油企业的发展逐步推进,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