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体系
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体系
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可谓百花齐放,但都离不开考核评价机制。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是学校能否与时俱进有新的发展和创新的关键,也是我们近两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题。
一、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考核评价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对学校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时刻起着有效的调节和激励作用,这早已被多年来的考核评价实践所证实。但这些功能作用受社会发展形势所左右,必须与一定的教育形势相适应。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变化,必须随时作出合理的调整,不断变换方式方法,确立新思想,形成新观念。否则,考核评价的功能作用就会减退甚至消亡。市场经济向传统的教育管理机制提出了挑战,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多元追求,形成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趋向。这就要求评价更加注重学校及教师个人的个性发展,形成强烈的竞争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广大教师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得到公正、公平的评价,要求得到的评价结果与自己的劳动付出相辅相成。尤其是随着考核评价的结果越来越直接涉及到学校、教师的切身利益,考核评价成为人们利益分配过程中的关注点和矛盾集中点。如果做得比较科学规、公正合理,广大教师就会欣然接受。否则,就会直接引发矛盾,影响大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如何建立与时俱进、科学创新的考核评价机制成为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对的一项重要的课题。
2、是新课程理念下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
新课程紧紧围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对高中课程的功能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发展功能,强调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对教师的发展价值,以及对课程本身的改善价值,建立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如何针对学校的发展现状和教师队伍实际,深入开展广大教职员工的发展性评价工作,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巨大作用,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
3、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现代学校管理体系的重要构成。
按通常说法,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应包括目标计划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三部分。
4、是偏远落后地区教育快速发展和振兴的根本保证。
在像我们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要保证教育的不断发展,一个首要的条件是想方设法增强教师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而建立科学规的考核评价机制正是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整体实力的关键。如今,面对外边的世界,感情留人已显得苍白无力,待遇留人又往往缺少力度,制度留人也许更符合当今的现实。有的人外流就是因为感到不公,有的人放任懈怠就是对某些事不满,而引发矛盾的往往就是评价机制题。
二、完善学校考核评价机制的实践探索
1、建立起公正公平的教职工考核评价体系。
在学校以往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有本校特色的教职工考核评价体系。
制定《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教职工考核评价制度》,确立了考核评价工作的一个总体框架。
《中层领导干部考核办法》(试行)主要针对中层领导和管理部门,《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办法》主要考核班主任,这两项是考核的重点。
《教职工请假考勤制度》面向全体成员,《教师常规工作考核办法》、《后勤职工量化考核办法》分别面向职工中的两大群体,这三项是基础工作考核。
这样,一个总体框架,两个考核重点,三项基础考核,构成了我校教职工考核评价工作的基本体系,虽然有的项目还没有彻底成形,但在工作中已经彰显出了它的威力,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2、建立起配套的起导向作用的激励机制。与考核并行的是奖励,在已经实行多年的《高考奖励方案》、实行两年的《班主任量化考核办法》、实行一年的《教学质量奖励方案》的基础上,去年底出台了《年度先进教师、先进工作者评选方案》,对在2009年度中工作表现突出的职工进行奖励,已经和正在制定的《骨干教师评选方案》、《首届“校内名师”评选方案》将在今年稳步推进。我们还在校内设立了“特别贡献奖”,用以奖励在某些方面为学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通过这些激励措施,逐步改变大“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看法,牢固树立“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全新观念。
3、建立起学校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评价格局。保证考核评价工作的广泛性、多层性和立体性,推动此项工作有效运行。由学校督导室负责,每学期开展学生长社会共同参与学校评价尤其是教师评价的常规工作,并将结果纳入教学质量考核和部门工作考核方案当中。
三、运行学校考核评价机制的几点思考
1、考核评价工作重在求实做细,这样才能使方案不流于形式。制定方案很容易,执行起来却有难度;考核材料很好写,真正落到实处却很不易。只有真正落到实处,考核评价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2、做考核评价工作要有一颗公正之心,这样才能被广大职工认可。要做到这点,就是要减少主观色彩,用制度说话;避免少数人拍板,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3、一定要注意到考核评价结果的合理应用,这样考核评价工作才会更加有力度。孤立地进行考核,单纯地开展评价,只能增加工作的花样,毫无实际意义,只有依据考核结果进行适度的处置奖惩,并将考核评价结果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让它与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光添彩,考核评价的效应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第二篇: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2014年05月14日 10:19 来源:如皋市委组织部
干部实绩考评处于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尤其是近年来,各地围绕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实绩考核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当前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还存在明显缺陷,特别是在达到考准、考实、考真的要求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考核指标设置还不够科学。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目前的考核指标体系中,经济指标权重过大,存在重“经济”轻“民生”,重“发展”轻“生态”倾向,导致部分干部急功近利,只关心招商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社会协调发展。问卷调查中,关于“当前全市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工作的存在问题”,62%的对象认为“考核内容中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比重偏小”,46%的对象认为“内容过于庞杂,部分指标刚性不够强,约束乏力、形同虚设,质态指标偏少”,35%的对象认为“指标权重的设定对重点镇、特色镇、特色产业考虑不够”。
二是考核评价手段还不够灵活。座谈中,大部分干部指出,对干部平时考核了解不够,仅在年终时有一次集中考核。但年终考核时间紧,考核任务重,考核手段偏重于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看资料等静态考核方法,过于倚重数据报表,对一些“看不见的政绩”、“打基础的政绩”、“数据报表中未显示的政绩”等缺乏有效的考核手段,导致出现重“显绩”轻“潜绩”,重“眼前”轻“长远”、重“一时”轻“一贯”等问题。座谈会上,有的同志认为现在的考核,民主份量还不足,有效了解民意的途径和手段还不够丰富。45%的对象认为“考察谈话范围不够广,群众参与度不高”。还有同志认为,现阶段的考核重共性、轻个性,重传统、轻现代,重现象、轻本质。问卷调查中,57%的对象认为“未能对不同角色、不同单位情况分类考核”,62%的对象认为“要创新运用现代科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提高考评工作的科学化水平”,28%的对象认为“忽视了投入、效率、损失等负面数据,未能系统分析干部实绩”,33%的对象认为“方法单一,有的结论片面,准确性、真实性不高”。
三是考核结果运用还不够理想。座谈中,很多同志直言实绩考核结果和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不紧密,有时只起到“存档备案”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与提拔使用、评先选优相脱节“两张皮”。有的同志指出考核奖惩不够分明,一些不称职的干部未受到应有的惩处。问卷调查中,85%的对象认为“要对实绩突出的干部,实行终身褒奖”,76%的对象认为“工作实绩较差,连续两年未完成工作目标的进行组织调整”,75%的对象认为“要严格实行待岗制度,真正体现能者上、庸者下”,62%的对象认为“诫勉谈话后,一年内仍无改进的要调整岗位”,52%的对象认为“要公开实绩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既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提高干部考核质量、选准用好干部的必然选择。为此,调研组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坚持“三个突出”,完善体现新要求的实绩指标体系
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体现“显绩”和“潜绩”、“眼前和长远”、“速度和质量”、“成本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切实把干部的思想和精力聚集到谋划、推动科学发展上来。
1.指标设置既考虑全面,更突出重点。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精心研究制定考评指标,引导各级干部做好真心诚意为百姓、默默无闻打基础、扎扎实实利长远的工作。
一是体现全面发展。从注重经济增长转到全面落实“五位一体”布局上来,将指标分为经济建设、党的建设、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生态文明五大类,实行百分制考核。设定开发开放、转型升级、财税金融、城镇化建设、农业现代化等经济发展类指标;作风及效能建设、村民自治、双强型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比重等党建类指标;民生投入、基本社会保障、群众收入水平等民生保障类指标;土地管理、安全生产、信访工作等社会管理类指标;城乡环境、资源保护、绿色经济等生态文明类指标,形成综合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体现可持续发展。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更加注重考核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服务业应税销售、高效设施农业占比、万元GDP能耗、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农业增加值增长及高效农业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强化对城乡绿化覆盖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质及水质保护、康居乡村建设等指标的考核,促进领导干部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是体现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养老体系建设等民生指标列入考核范畴。当前情况下,尤其要突出重视对失地农民保障工作的考核,高度重视用地上征下租、农民集居区用地不规范、镇村债务居高不下等问题。在环境建设上,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相关指标列入考核,引导领导干部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在社会管理上,更加重视对信访渠道畅通建设、重大伤亡事故防控的考核,尝试设置公众“幸福指数”、“安全感”指标,全面检验领导干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2.指标设置既体现统一,更突出差异。在准确把握“上情”、吃透“下情”的基础上,制定和下达实绩目标。尽可能量化考核指标,既激励“高点定位”,也考虑可实现性,从源头上防止“渗水政绩”。在设置共性化指标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考核工作的差异性。
一是在考核对象上体现差异性。根据工作职能、领导职务、服务对象的不同,实施分类考核。将市级部门分为市委党群部门、市政府组成部门、垂直条管部门、金融部门等四类;结合镇区人口、面积、经济实力、发展基础等因素,将镇(区、街道)分为主功能区、中心镇、特色镇三类;根据工作岗位,将领导干部分为市级机关领导班子正职、副职,镇(区、街道)领导班子正职、副职等层次。比如,我市近期拟出台《镇(区、街道)和市级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分管工作实绩考核实施办法》,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就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
二是在考核内容上体现差异性。进行差异化指标设置,杜绝“上下一般粗,一个指标考到底”现象。对主功能区突出产业发展,增加工业性招商、项目推进情况的考核比重;对中心镇,加大城镇建设的发展考核力度;对特色镇则放大特色产业考核的比例,引导他们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机关党群部门重点考核服务发展的程度和成效,政府综合部门则重点考核维护发展环境、提升工作质量、服务群众水平的综合表现等。对镇(区、街道)党委书记侧重考核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统筹发展的能力;对镇长(区、街道主任)侧重考核落实推进、过程控制、攻坚克难的能力。对机关部门一把手侧重考核提速增效、创新服务、勇于探索的能力;对分管负责人侧重考核服从大局、创新举措、独当一面的能力。
三是在计算方法上体现差异性。不断优化考核计算方法,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干部工作实绩。加大完成难度大的重点工作权重,适当减少较易完成工作指标的分值。考评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的工作,更加注重考核人均值和增长率。考核主要领导,增加超额完成任务得分的权重;考核分管领导,在横向比较计算得分的同时,根据各自工作业绩、条线内互评情况综合计算得分。量化考核计算公式如下:领导班子考核结果=工作目标考核×40%+人均值和增长率考核×30%+民主测评×20%+民意调查×10%;领导班子正职考核=领导班子考核×40%+超额完成任务考核×30%+民主测评×20%+民意调查×10%;领导班子副职考核=领导班子考核×40%+条线业务考核×30%+民主测评×20%+民意调查×10%。
3.指标设置既相对静止,更突出动态。在设置指标时,既考虑考核当前一段时间内的干部实绩,更用历史的眼光和“一分为二”方法来考准考实领导干部的政绩。
一是关注加快发展。紧扣经济发展设置指标,在引导干部加快跨越发展的同时,力求有效区别“实绩”和“虚绩”。对财政收入、人均纯收入、工业应税销售、城镇化率等指标的考核,充分考虑发展基数、参数和权数,了解与前任班子的关联与衔接,考核在此基础上的进退和加快发展的增幅,尤其是现任领导重大项目引进情况、重点工程推进情况和实体企业发展情况。
二是关注高效发展。制定关乎发展质态的指标,不仅考核发展速度,更着重考核发展质量,检验干部是否有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增加考核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和税收结构的指标,促进经济协调健康发展;考核投资产出率,将地区生产总值除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面评价投资的使用效率;考核贷款产出率,生产总值除以贷款总额,准确反映银行贷款带来的经济增长量;考核土地产出率,引导持续增加单位土地的产出。
三是关注连续发展。在考核体系中增加反应领导干部连续发展、延续发展的能力指标,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提供依据。考核产业结构比,准确评估各产业之间发展的协调性;重点考核资产增值、负债情况和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掌握资产、资源、资金的价值情况;重点考核工作体系是否健全、队伍建设情况、干群关系融洽程度等指标,了解抓组织、抓队伍、抓发展的综合能力。
(二)坚持“三个注重”,完善体现新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
坚持实事求是、群众公认、简便易行的原则,重点实现“三个转变”,即:在考评方式上,变封闭性考评为开放式考评;在考评主体上,变上级评为主为上下结合式考评;在考评组织上,变粗放式考评为专业化考评,提高实绩考评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
1.注重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统一。进一步突出群众的考核主体地位,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建立健全实绩公示、民意调查、一线查证等制度,提高考核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一是进行实绩公示。组织科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根据考核要求,定期对照个人分工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填写工作实绩申报表,上报相关资料和证明材料,班子主要负责人审定签字,并通过单位公示栏、门户网站进行公示。所有正科职领导干部述职报告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公众评议。
二是扩大测评范围。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实绩有着直观的、感性的、具体的感知,应努力加大民意调查力度,采取无记名问卷、网络调查、电话采访、委托第三方机构专业调查等手段,全面了解人民群众对领导班子及成员政绩的认可度,既正面了解工作作风、履行职责、形象口碑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探索反向了解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是否存在不思进取混实绩、弄虚作假骗实绩、劳民伤财捞实绩等方面的情况。
三是一线巡视考评。选派形象好、素质高、作风硬的离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干部实绩考核巡视员,组织他们对领导干部的重大实绩、有争议实绩等进行深入评议。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同时,深入项目建设工地、企业、社区、村组一线查证项目成果的含金量和长远效益。
2.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评定相统一。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各有利弊,要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体现“既看数字,又不唯数字”的理念,增强考核工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一是多方听取意见。完善网络民主测评系统,组织市领导班子成员测评、镇(区、街道)与市级机关部门互评、干部群众、服务对象分类测评,让被测评干部的上级、同级、下级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多方听取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业务相关联的同志的评价,尤其是了解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
二是科学分析数据。在各镇(区、街道)、市级机关部门实绩申报的基础上,组织发改委、农工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对申报的工作实绩进行核实评估。对领导干部完成量化指标的可信程度和真实性进行分析,尤其是对财政收入构成、万元GDP能耗、项目投入产出比、注册外资的开工率等进行数据分析,探索对领导干部任中、任满集体资产增值保值情况的审计,核算资产负债率,辨析虚实,挤掉水分。
三是立体综合评定。对领导干部的实绩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采用连续看、回头看、本质看,放在更大的空间看等方式全面综合分析干部实绩,分析近五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分析指标的完成渠道,辨析那些为达目的损害群众利益、留下发展隐患的行为,形成综合性的定性结论。
3.注重日常研判与考核相统一。年终一次性集中考核得到的结论有时难免片面、不完整。要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变“静态考核”为“动态考核”,变“单一考核”为“综合考核”。
一是开展日常研判。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研判制度,采取双向约谈、资料分析、实地考证等方式,对班子运行状况和干部工作状态进行把脉问诊、科学研判。召开干部群众恳谈会,看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准不准,全不全,真不真。深入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基地、新农村建设等现场全程跟踪督查,了解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中的表现。
二是突出任期分析。每年重点分析若干市级机关部门和镇(区、街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突出对新转岗位、任期过半、任期即将结束的领导干部的考核。对新转岗位的干部,到原任地进行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看前后口碑是否一致,是否留下“烂摊子”;对任期过半的干部,看其规划执行的情况,驾驭全局、开拓创新的举措;对任期即将结束的干部,分析任职以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了解工作作风、联系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等情况。
三是实行政绩联审。年终考核时,建立由组织、纪检(监察)、统计、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参加的实绩联审会,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党风廉政等研判组对干部实绩进行“三堂会审”,对城镇建设、招引项目、化解债务等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透过数据看本质,引导领导干部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意识,多创造打基础、放长远、利后人的政绩。
(三)坚持“三个结合”,完善体现新要求的结果运用体系
只有对考核结果进行全面和综合的运用,才能把考核结果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也才能培养和建设出党和人民欢迎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1.将考评结果与干部使用相结合。坚持将实绩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来源的基础依据,发挥考评的导向作用、磁极效应。
一是健全实绩档案。建立和完善科级领导干部实绩档案,将历年的考核实绩分类记录在案,实行数据库管理。建立实绩座标系,如:对领导干部个人,以时间为纵座标,以实绩要素为横座标,对领导班子集体,以同一考评系统中的单位为纵座标,以实绩要素为横座标,分别形成实绩指标曲线图。从曲线图看领导干部实绩在时空中的变化,为评判、任用领导干部提供最形象的依据。
二是树立实绩导向。根据实绩考评情况,对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实绩较差的干部,加大调整和降免力度。班子换届时,将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放到关键岗位,配强科级领导班子“一把手”,不唯年龄、资历用人,优化班子结构;年终调整时,对当年重点工作推进和作风建设执行不力的领导干部,可尝试实行代理岗位制度。
三是坚持客观公正。辩证对待干部实绩考评结果,全面掌握干部情况,公正使用干部。处理好“德才绩”的关系,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对实绩突出、“德”方面有问题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处理好一时实绩与一贯实绩的关系,对追求轰动效应,靠“泡沫政绩”骗取荣誉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处理好主观努力与客观原因的关系,对做工作拈轻避重、挑肥拣瘦、占用他人成果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
2.将考评结果与奖励惩处相结合。根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情况,确定实绩考评等次,并与评先评优挂钩,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一是区分评定等次。把考绩结果与公务员考核工作对应起来,市级机关按“实绩突出、实绩比较突出、实绩一般、实绩较差”四个等次,优秀比例分别控制在20%、15%、12%、10%;连续两年在同类部门中列末位的,取消班子成员评优资格。镇(区、园)实绩考核三等奖及以上的优秀比例为20%;三等奖以下的为15%;当年处于末位的取消班子成员评优资格,且其他人员评优比例降为10%。
二是加大激励力度。获得记三等功以上奖励的领导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可优先选派出国考察学习,优先安排到上级党校学习,优先推荐为“十佳公仆”、“劳动模范”、“人民满意公务员”等先进人物人选。任职期间连续三年目标责任制考核获三等奖以上奖项的镇党委书记,或任职期间连续三年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的市级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优先作为副处级干部人选向上级推荐。
三是选树宣传典型。突出正面引导、正面激励,对实绩、潜绩、优绩明显的干部,挖掘工作亮点,提炼精神实质,推出先进典型。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以学习会、座谈会、研讨会的形式开展学习,争学典型、争当典型。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引导干部抓落实、促发展、出实绩。
3.将考评结果与自身建设相结合。将实绩考核结果深入应用到干部队伍建设中,塑造干部科学谋事、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不断提升班子的整体合力。
一是反馈考核结果。完善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向被考核单位和对象发放“成绩单”,包括考核组形成的评价报告、考核等次、民意测评结果等,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增强领导干部考核工作透明度,激励其爱岗敬业,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开展谈心谈话。健全谈心谈话制度,与考评对象进行谈话,对绩效突出的,进行鼓励谈话,肯定成绩,指出努力方向;对绩效一般和较差的,进行提醒谈话或诫勉谈话,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制定措施,责令其限期改进,推动经济社区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推行点单培训。根据总结查找出的领导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开设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菜单式”定制课程,分批次、分层次、分重点地组织系统培训和实践锻炼,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引导干部提升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篇:健全完善公务员考核机制的建议措施
健全完善公务员考核机制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很高兴能参加公务员考核座谈会,有幸聆听了各地各一是大家部门创造的经验和方法,特备是刚才会上重点交流的几个单位的经验,是大家多年实践总结出来行之有效的办法,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加以消化,加以推广。重视和抓好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贯彻实施,提升队伍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是我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主要做法
公务员考核制度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重点,体现在整个公务员管理包括选拔任用、工资待遇、奖励惩处和培养教育等工作都要建立在公务员考核基础之上,可以说没有科学的考核,就没有科学的管理。难点,体现在无论是考核标准的确定,还是考核方式的选定,如何考准是比较难的。所以这些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公务员法》、中组部人事部下发《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和《浙江省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积极探索、积极积累一套较为适合我局干部队伍实际的操作方法。
(一)严格考核操作程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一下以上定方案。为做好考核工作,我们通过民主推荐,成立了机关考核委员会,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各基层分局领导和干部代表组成考核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监督机关考核工作,并在民主测评的基础上提出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等次意见。一下:在进行考核前,干部岗的同志起草考核方案。专门召开机关、基层干部代表会议总结上一考核的经验、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征求对考核方案的意见建议。一上: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为标准进一步修改完善,将方案提请考核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并对进行考核工作进行总动员,确保考核工作正常进行。考核工作程序和推优名额一经确定,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随意更改、随意简化。改进考核方法。二是述评结合定等次。在考核中,我们坚持被考核人在本单位或处(科)室范围内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将干部自己述职作为民主测评的重要内容,要求每名公务员对自己一年来的思想、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和认真总结,仔细查找思想、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民主测评时,参加测评人员根据被测评人的实际表现和考核评价项目,对每位干部分项进行民主测评,并填写综合评价意见。我们主要是将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分配合适分值。德、能两个方面可实行按等级计分的办法,如“能力”一项在总分中占20分,定为若干等级,获得一等可得18-20分,二等可得16-18分,依此类推;而对勤、绩两个比较容易量化的方面,将各岗位干部的工作或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群众满意度、投诉率、出勤率、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工作效果和贡献等各方面明确分值。考核标准量化以后,在考核中既容易掌握,又便于分出高低,就可以避免单凭主观意愿或随大流给被考核者评定等级了。考核结束后,主要领导与被考核人进行了谈话,反馈考核意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充分发挥了考核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增进团结的作用。
(二)加大平时考核工作力度。注重平时考核,加大平时考核力度是避免考核工作走向虚化、考核功能走向弱化的有效途径。离开了平时考核,考核的准确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就无从谈起。一是亮化干部工作实绩。为促进促进任务目标的完成,责任处室组宣处联合办公室共同出台办法,要求各处室每月初按时上报月度工作计划,提炼本月核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并在下个月中予以比照,查看完成情况,比对工作进度,并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切实搭建了任务具体、职责清晰、工作量化、动态管理、实绩公开的考核体系。使得全局各个处室之间、处室个人之间工作公开、量化执行。三是试点人机结合的考核办法。二是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我局以工作流程为抓手,以标准化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为依据,以各个业务岗位职责为依据,严格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合理分解和细化考核指标,不断加强各条业务线上的专项考核管理力度。(1.质量手册2.程序文件: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纠正错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3作业指导书4.记录表格)。三是推进人机结合的日常考核方法。按照“重预防、重化解”的思路,稳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将责任细化到岗、落实到人,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问责力度,防范、化解各种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对ISO9000版体系文件进行修订更新,加强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动态监控和管理,提升质量管理执行力。建立、健全监控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工作职责、考核监督等各项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的指标分析、运用评价机制。开展税收执法责任制人机结合考核工作,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153个管理质量指标进行逐个校验,做好流程设置、方案定义等基础工作,为推行以自动考核为主、人工考核为辅的执法责任制奠定了基础。四是注重平时考核资料的备案登记。建立健全平时考核工作台帐、个人工作实绩档案及平时考核手册等,及时收集、整理、记载、汇总考核备案资料,为考核提供全面、可靠、准确的依据。
(三)坚持民主推优秀。按照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掌握在本单位、本部门参加考核人数的15%。为了照顾到大小不同部门,一般作法是,按照各部门实际人数乘以15%的比例和四舍五入的方法,将名额分配下去,结果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不管部门工作优劣,一律按人数分配指标,有指标就可评优,挫伤了公务员的积极性;二是四舍五入的办法使人数少的部门获得的评优机会,反而比人数多的部门多。在实践中,我们在全局层面进行了统筹,采用一推一测的方法,扩大考核民主。即:以处室或部门为单位按本单位干部人数30%比例进行民主推荐(按比例计算不足1名的,可以推荐1名),报组宣处汇总后,统一组织民主测评。按照局领导推荐占40%,机关中层干部推荐占分30%,机关一般干部推荐占分30%的权重,计算民主推荐分值,从高到低排序,确定优秀等次和局级先进工作者拟定人选。突出考核的激励作用。一是大章旗鼓表彰。与奖励表彰挂钩。我局每年召开表彰大会,对在考核优秀的人员进行表彰。二是与休假疗养相挂钩。积极推行休假疗养制度,对考核荣获记三等功奖励,且历年来考核无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的公务员,推荐参加市里组织的休假疗养。三是与教育培训挂钩。对评为优秀的,可适时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对评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制定能力素质提升计划,采取基本素质培训、开展体验教育等方式,帮助其改进作风,提高适岗能力和工作水平。
谢谢大家!
第四篇: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干部综合考评机制
选准用好干部,前提是正确考核评价干部。近年来,罗田县委高度重视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坚持“在民意调查中考德,在干事创业中考能,在工作落实中考勤,在比学赶超中考绩,在公众满意度中考廉”的干部考核机制,较好地发挥了组织工作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
一、考核工作从单一考察向综合评定转变,选人用人更加科学。考核工作由最初单一的上级组织考核、工作考察变为将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结果纳入干部考核范畴,考核工作更加全面,为县委准确评价干部、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考核内容从简单化向立体化转变,评价依据更加合理。考核内容由最初简单的等次考核、百分制到综合考评,内容不断调整和充实,涵盖面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为主,扩增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党的建设,再拓展到民生工程、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工作实绩和德、能、勤、绩、廉等立体式综合考核评定,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内容更加合理,更具有针对性。
三、考核方式由粗略化向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转变,结果评定更加准确。考核方式由最初的简单民主测评到以实绩考核为主导,涵盖单位内部民主测评、全县党政干部大会测评、领导评价等多类别考核评价方式,形成广覆盖考核体系,干部评价更符合实际、更准确。同时,本着群众公认原则,选择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参与测评,有效地扩大了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考核结果更加体现民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有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在实践中已显露出不足。一是实绩考核内容涵盖面广,但标准不高;二是考核的民主化程度高,但参与评定的对象不全面;三是干部监督管理力度较大,但缺乏有效问责手段。
干部考核评价作为引领发展方向、衡量发展成果、规范执政行为的重要手段,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考核机制体制上寻求新突破。一是思想理念要提升。牢固树立科学考核理念,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消除单纯为考核而考核的思想,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开阔思路,在以人为本上有新举措,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下工夫,在统筹兼顾上做文章,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大环境中去运作,使考核工作更富有成效。二是机制体制要创新。注重体现乡镇、部门、岗位、职位等考核对象的差异性,督促各单位自加压力、提升标杆,合理设置考核指标,既做到定量指标严卡尺度,又做到定性指标准确分档。创新考核方式,在个人述职、民主测评、满意度调查、调查核实等考核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认真落实和扩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干部考核的群众公认度。创新考核体系,对现有的考核资源进一步整合,探索建立一种结果共享、进退同步、荣辱相连的新体系,增强考核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考核结果运用要有新突破。完善结果运用和反馈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及综合实绩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把“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善共事、不出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形成鲜明的正确用人导向。四是干部问责要摆放到新位置。建立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对领导干部或管辖范围内干部职工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软环境建设,解决群众诉求,为民办事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行为及在年终综合考核或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的评议活动中居末位的,进行严格问责。保持问责渠道的畅通,规范问责程序,狠抓问责事项处理的落实,实现问责工作常态化。
第五篇: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
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
张迈曾
中央出台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及三个配套办法,在干部考核评价工作进程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目标责任考核工作通过考核,把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变为可操作、可衡量、可检验的具体行动,为全社会产生一种引导的力量和方向性的作用,是为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服务的。我们要进一步从信息上丰富、思维上完善、制度上周全、措施上跟进、落实上有效,把考核的作用发挥得更好、更科学,使之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推进器”,成为检验各级干部能力的“试金石”,成为抓落实的“指挥棒”,成为考量干部作风的“风向标”。
研究五个问题
如何增强考核的权威性。权威体现在目标责任考核上,就是指标设定要合理、程序设计要科学、最终结果要公正;权威体现在考核办公室工作上,就是要超前谋划,及时研究,制定的政策、提出的措施都要准确和管用,要通过高质量的工作,当好领导同志的称职参谋和得力助手;权威体现在考核过程中,就是要使各单位都不会、也不敢轻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动积极地参与考核工作,自觉自愿地为考核工作
做贡献;权威体现在社会影响上,就是要使考核工作不断得到人民群众广泛的认可,成为全社会的一种氛围、一种文化。
如何提高考核的便捷性。便捷就是要做到简便易行,务实管用,避免导入繁琐哲学的窠臼,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抽上几个人,在一个单位干上好几天,在文件、资料、桌上摆的匣匣里打转转,十分不划算。一定要避免出现看似越来越完善,实则越来越繁琐的结果。实践证明,考核要科学,粗了不行,否则搞出来的情况不准确。但也不是越细越好,搞得太细,把一切都量化,就可能陷入数字游戏之中。要注意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注重量化的结果;把实地考核与深层研判结合起来,以实绩考核为主。考核制度的设计要做到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程序的设计,要卡到要害上,抓住关键点,牵住“牛鼻子”。实施考核,必须考虑行政成本,要尽量减少被考核单位的工作量,减少会议和文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汇报,让被考核单位集中精力,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
如何实现考核的公正性。选准用好干部,前提是公正地考核评价干部。考核指标的设定要尽可能体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尽可能体现一个地区的骨干指标,尽可能体现一个单位的重要职能。指标之间的分值设定要科学,考核分值相差不能太小,太小拉不开档次,使得不同等次的区分意义不明显,说服力不强。加减分办法要科学。一是加减分的设置要科学,二是加减分之间的设置项目要科学,三是加减分和主体分的比较设置要科学。
如何体现考核的客观性。考核,就其本身内容来说是对一个结果的评判。一个事物的结果出来了,这个事物就成了一个客观实在,脱离了对这个客观东西本身的评价,而附加另外的东西,考核本身就可能偏离准确和公正。因此,从考核工作的起点出发,过程和结果都要强调客观性,要以对客观存在的实际评价为主,尽量减少主观臆断,不给形式主义以发挥的空间,不给弄虚作假的人以利用的机会。
如何突出考核的激励性。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人民群众富裕安康幸福的步伐,而这些都是需要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持续的努力与勤奋的劳作来实现的。考核可以不断生成和激发大家的工作干劲,使之逐渐变成内生动力,变成人们的作风和习惯。要通过建设长效机制,让目标责任考核成为各单位的基本管理手段和重要工作抓手,让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使完成目标任务、狠抓落实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处理好五个关系
纵向与横向的关系。考核评判中需要横向比较,但更应注意纵向比较,在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的结果之间,要注重纵向比较结果的运用。对于目标责任考核工作,有三个观点应该牢记:一是列宁说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考核就是在比较中区分出差距,评优判绌,所以必须实行考核。第二是考核不仅
形式要公平,事实上更要公平,不能忽视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历史形成的不同,不能忽视部门之间承担任务的多少、与国计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分量的不同而一概要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单纯追求指标绝对量上的数字,而忽略了指标对不同地区、部门实现的内涵的不同。第三是逻辑上讲的同一律。对不同的部门要注意归类和分类进行比较考核,不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以纵向看进步,横向看差距,从纵向中看跨越发展的幅度,这样更有说服力。小部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如果任务完成得好,照样可以拿优秀。因此,考核要更多地进行纵向比较,提倡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自我。这种纵向比较应该是复式的比较,既看指标的完成情况,又看今年指标与历年特别是上年指标的比较情况。进行比较还要注意确定好比较的内容和结构,从反馈的情况看,经济总量大的市主张看对全省经济贡献,一些小市主张看增幅,人口少的市主张看人均水平等,这就需要我们反复论证,拿出科学的解决方案。
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考核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要把功夫下在平时,不要被动地等待一个结果。如果只重结果,考核一个既定的事实,事实已经形成,再考核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了,考核的价值意义就衰减了。所以,考核工作不能给人的印象只是年底评一下,给一个结果了事。而是要全面履行职能,全过程发挥作用,抓好平时考核,全年都要保持工作的张力,对工作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指标完成的督查,并把督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考核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抓住了过程就抓住了结果。对过程的考核还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掌握第一手情况,为年终考核积累信息。
指标与实际的关系。指标是我们的尺子,衡量结果要经常把尺子拿出来具体量一量,在考核工作中要把握好指标与进度的关系,二者要紧密联系起来,把指标放在左手,把进度放在右手,左右进行对照,查找既定指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时刻做到心中有数。考核指标是刚性的。指标一旦确定,轻易不要变动,附加的东西太多,随意性就大了。当然,有一个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处理问题,指标是年初下达的,是一个计划指标,在执行的过程中,在任务推进过程中,上级有新交办的任务,占时占人占精力,年终可以综合分析评判,但基本指标不应变。
客观与主观的关系。一定要十分看重客观成果,减少主观臆断和主观评判。要按实际指标完成情况来评判,指标当然要尽量考虑周全。考核指标一旦审定,就是一个客观。考核结果一旦出来,也是一个客观。不应在客观实在之外再随意增加条件,随意通过文件、讲话等来调整、改变对这个客观实在的评判。主观上要十分小心谨慎,主观空间大,惹的矛盾就大。民意调查和社会评价,前提是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要把握好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社会评价所占的比重,强化“考实”,适
度扩大民调的分量,但是要注意科学确定民调的对象、内容和方式,增强民调的准确性,既要充分发扬民主、保障群众话语权,又要掌握主观评价因素占考核分值的权重,把握好度,防止因民调不当而使考核结果失真。
重点与导向的关系。没有重点就没有导向。考核什么指标要十分慎重,反复论证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最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指标过多、过细就会淹没重点。在考核工作中要注重建立一种思维,就是要使考核的过程和结果始终围绕省委、省政府强调的重点工作来开展,要从考核制度设计上形成良好的导向机制。省委、省政府要求干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就强调什么,在考核中就体现什么,这就是体现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