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4 00:4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问题研究》。

第一篇: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问题研究

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问题研究

2014年11月

政绩考核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起着导向作用。中共十七大以来,在政绩考核机制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2013年12月,中央组织部印发了改进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使考核由单纯比经济总量、比发展速度,转变为比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发展观念,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因此,大力加强和改进政绩考核工作,努力形成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组织保证和持久动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现行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在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从制度化、规范化正在向科学化、民主化迈进。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现行的考核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目标定位有偏差

政绩考核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为被考核干部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政绩明确方向,提供动力,并通过干部个人的努力促进班子整体政绩的提升。而目前的政绩考核是以年度考核为主要形式,考核的目的也不同程度的局限于考核等次的评定,考核结果对干部的激励和班子整体政绩的提高作用不明显。

(二)考核指标不完善

科学合理地确定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是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的首要环节。现行考核指标体系中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核指标过多,重点不够突出。中央明确要求要规范和简化各类工作考核,省、市均对考核指标进行了规范和精简,但考核指标过多现象还存在。以省对县委书记定量考核指标为例,定量考核所列指标共8项,但综合性指标就占5项,其中“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结果”这一综合指标就包含33项具体指标,考重点不够突出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根治;二是经济任务考核还是重头戏。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逐渐打破以GDP来论英雄的考核导向,但是经济任务在政绩考核中应占多大比例不易把握。从省、市和各地制定的考核指标体系来看,相比其他考核指标所占权重,经济任务考核还是重头戏;三是还没能做到量体裁衣。在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方面,大都采取了分类设置指标,不同类别被考核单位的具体考核指标差别不大,差别重点体现在权重的分配上。这种指标的设置较以往的大统一考核有了进步,但是精准化程度还不高。同一类别被考核单位中也存在个体差异,如何量体裁衣,精准定位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三)考核方法不尽科学

目前政绩考核通常是年底一次性的集中考核,部分地方开展季度或半年考核,基本也是停留在查资料、看汇报的层面,缺乏对平时绩效完成情况的监督、考核,使得年终考核缺乏有力依据;另,因年底考核一般安排的时间比较紧张,考核方法偏重于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考核组对考核对象的了解缺乏深度和立体感。同时,对工作计划以外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如何考核也缺乏有效的办法。

(四)重班子轻干部现象明显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中规定,“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目前政绩考核中针对领导班子均有相对完备的考核机制,而具体到领导干部个人,一是针对干部个人的考核目标和标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详细的考评调查过程,一般只在考评领导班子时一带而过,领导干部个人综合考评过程笼统;二是主要领导干部与领导班子实绩联系比较紧,缺少针对主要领导干部个人的考评,客观上存在着不管单位主要领导工作基础、主观努力、思想品质和廉洁自律制度等情况如何,只要单位成绩突出,则主要领导干部个人成绩就大、能力就强的问题。对工作基础较差的单位,则较难客观公正评价其工作成绩;三是一些潜规则仍有一定的作用,评优奖励时论资排辈、轮流坐桩的问题还存在,或者为了某种目的,照顾一些人,使考评结果不够真实。

(五)民主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中央《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强调,要扩大考核民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省委《创新和完善干部目标综合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中要求,“创新完善民意调查机制,着力破解‘民意失真失实’的问题”。各地对推动考核民主化程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就考核现状来看,民主测评还是民主化程度体现的重要途径,虽然部分地方将公示政绩、民意调查等纳入考核方式,但都是尝试性开展,并没有形成完备的机制,调动干部群众参与考核积极性,反映民声的途径均不完善。

(六)考核结果运用机制不健全

在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对考核结果的分析、使用与个人工作的改进相脱节,特别是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相脱节,考核成为无关痛痒的形式。领导干部选任时一般要求年度考核为称职即行,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并无特殊作用。对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等次的除在不计算为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外,并无其他配套整改机制。而实际上,除非受到较严重的党政纪处分,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情况很少。

二、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的思考(一)完善考核内容是核心 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对整个政绩考核工作至关重要。中组部《关于改进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通知》为我们构建科学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指明了方向,具体到实践操作层面应做到四个注重:

1、注重全面性。在考核内容和标准的设置上,要从注重经济增长转到坚持以人为本和社会全面进步上来,从注重短期发展转到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上来。近年来,磁县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点,连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将民生项目推进情况、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作为重点考核,促进了城乡面貌改观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升,赢得了全社会广泛好评。

2、注重针对性。在考核内容的设置上,对领导班子的考核要充分兼顾到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行业、不同基础条件进行差异化考核。近年来,磁县在对各乡局领导班子的考核中,将乡镇按照产业布局和发展定位,县直单位按工作职能差异进行分类考核,突出了针对性,保证了准确性科学性。

3、注重可操作性。考核内容应易懂,操作程序简便易行。磁县的具体做法是,对本身有任务指标、能量化考评的工作要坚持做到量化;对那些确实难以量化的目标,在完成标准和时限上要提出明确要求;对没有具体指标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可能量化的要尽量量化,难以量化的,应采取群众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努力做到定量精当,定性准确。

4、注重灵活性。处于创新的时代,适应科学发展要求,鼓励各乡镇各部门根据形势发展,因地制宜增设自定考核项目,激发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磁县在考核办法中明确规定,考核实行双向激励,对创新性开展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在年度考核结果中进行加分,对因工作失误造成影响的在年度考核结果中进行扣分,激励广大干部既要干成事,又要不出事。

(二)优化考核方式是途径

1、平时考核。由年度一次性考核向经常性考核转变。考核不仅要重视结果,更重视对过程的考核,对过程的考核是对结果的保障,也是对结果的核实和印证,是防止结果弄虚作假,成绩“注水”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切实改变单一年底突击式考核评价方式,强化经常性考核。近些年来,磁县利用网络化信息技术手段,坚持实行“月结季考”对重点工作分阶段定目标,将考核贯彻于整个工作过程,始终强化经常性考核,定期检查督促通报,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准确,产生了良好效果。

2、扩大民主。领导干部创造实绩的过程是一个组织群众、投身实践的复杂过程。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领导干部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活动范围以及工作实绩形成的过程,无不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之下。群众在与领导干部的接触中,能够听其言、知其事、感其情、观其效,最有发言权。因此,考核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实绩考核结果应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最终目标,贯彻落实好干部群众在实绩考核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近些年来,磁县将工作实绩晾晒作为接受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促进工作质量提升和工作作风好转的举措,并委托县统计局民调中心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工作,考核评价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依靠群众的参与,保证考评的真实准确和科学。

3、综合评价。对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实绩的全方位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后,对获得的实绩情况用科学发展的标准进行通盘考虑、综合分析,力求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实绩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近年来,磁县实行考核结果横向比对、纵向分析、常委会综合研判等举措,考核等次的最终确定建立在综合评价基础之上,因此,社会公信度也高。

(三)结果运用是保障

1、要把实绩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严格的奖优罚劣是体现考核权威和调动考核对象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举措。对实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予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在评先创优、职称评定、职务评聘方面优先考虑。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能够带领干部群众科学发展、实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得到褒奖,使违背科学发展、工作实绩较差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予以惩罚,激发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要把实绩考核结果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身建设的重要依据。为了把领导班子建设成科学发展意识强、科学发展能力高、科学发展作风实、科学发展效果好的班子,把领导干部培养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要及时地将考核结果进行反馈。要按照科学观的要求,帮助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总结经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3、要把实绩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调整使用的重要依据。实绩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对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选准用好干部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长远需要,将干部实绩考核结果与干部的使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能够有效解决干部“考用脱节”问题。

第二篇:政绩考核机制

政绩考核机制

政府在官员政绩考核机制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已在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绩,其中基层干部、群众民意调查在考核、选拔干部中所起的作用明显加大。

在原来的“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标准下,许多地方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一大批“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也造成了巨大的财政浪费。国家积极出台的中国官员绩效考评的新机制,不再单纯地以GDP增长速度为唯一考核标准,而是在考核中更加重视官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力度,以及民意的支持度。这一系列新颖的措施,也使得地方官员必须打破常有的发展机制,积极探索新的、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同时还必须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充分重视民意。

考核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成绩和干部政绩,要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成效作为重要内容,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文、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绿色GDP既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又意味着全新的政绩观。它不只关注经济发展的数量、规模和发展速度,而且更加关注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绿色GDP则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并以可监测的形式与干部的政绩挂起钩来,使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是促使干部从思想上提高自己的生态意识,努力在自己本职工作范围内,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改变自己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促使干部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把资源环境保护的外在要求内化为一种有力的道德自律,对自己行为的环境后果负责,对自己的决策后果负责,从根本上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非理性冲动;三是绿色GDP核算体系在国家批准实施后,便具有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对干部的上述要求就与依法行政的原则结合起来,这样也保证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同时国家应该逐步建立起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长效机制,把它作为考评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指标,使之真正成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晴雨表”和改进组织工作的有力杠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对干部的选拔,要看他在群众中是否有较高威信,在民主推荐、民主测验、民主评议中是否得到多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并推行公示制,“凡是群众信不过的,绝对不能提拔”。关注民生问题,是执政党的自然选择。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评价方式,明确提出更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这种考核内容导向上的调整,就是要求干部对自己“要做什么事”不能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为干部工作提供指南。改革官员政绩考核机制,重视环境、生态保护以及民意在考核中的比重,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同时中国官员考评新机制的建立也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

第三篇:长春创新政绩考核机制

长春创新政绩考核机制,近百人被免职

干部不干事 真会摊上事

本报记者 孟海鹰 李家鼎

《 人民日报 》(2018年01月10日 11 版)

核心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干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吉林长春创新市管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开创季度考核方法,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精准定位到每个区县班子成员的重点任务与中心工作,解决了一部分领导干部“不会为”“不敢为”“为官不为”的问题。

在吉林长春市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焦晓辉的办公室内,上百份报告摞成“山”。

“这都是我们收来的‘账’!”焦晓辉笑称。长春市15个区县级作战单位(长春市所属县市区、国家级开发区)班子成员的工作报告都在这里,每个报告后面都有组织部门给出的评语:“某某,工作勤勉努力,但由于此前没有政府部门工作经历,存在方法不当、方向不明的问题。”“某某,年龄偏大,工作精力不足,所分管领域业绩连续两季度排名靠后。”„„除此之外,一旁的汇总表上,明确列出:“某某,精神状态滑坡,不能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到工作上,建议区委书记约谈”,“某某,工作不够扎实,有时听不进下属意见,处室约谈提醒”„„

发现问题

分季度、全方位考核干部,第一时间约谈提醒,及时纠偏

考核本身不是目的,发现问题才有价值。“过去有的干部长时间不发挥作用,或者身体不佳,甚至是出问题,我们都没有发现。”长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灵计介绍,通过建立季度考核制度,能第一时间发现干部存在的问题,约谈提醒,及时纠偏。

为使考核内容“无死角”,长春设立“4+3+2”考核核心指标体系。所谓“4”,以区县一级作战单位为例,就是重点跟踪地区生产总值、地方级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建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额等4项关键指标;“3”,即各地各部门每年分别确立3项重点工作任务,作为季度考核的重要内容;“2”,则是每名班子成员确定2项重点任务。“这样设计既考虑了各单位干事创业的共同目标,又兼顾了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不同人员的分工。”焦晓辉介绍。

由于考核指标内大多涉及经济问题,组织部门是如何保证体系建构科学性的?焦晓辉给出答案:发改委等专业部门会将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作战单位,各单位都有细化的工作目标,在参考专业部门意见和调研的基础上,组织部设计出了“4+3+2”体系,这些指标是最核心、最关键的。

“更为细化,加强量化,强化考核这根‘指挥棒’,引领全市干部劲儿往一处使。”郭灵计说,新的考核机制重在一个“实”字,考的都是干部的“必修课”,如果说过去是“一把尺子量到底”,现在则是“几架马车牵着跑”,好干部会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

“通过创新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实行季度跟踪考核,真正把干部们‘愿为’的觉悟境界提升上来、‘善为’的实际本领增强起来、‘有为’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不为’的懈怠思想矫正过来”,郭灵计说。

压实责任

看能力重实绩,严管厚爱解决一些干部“不会为”问题

季度考核的压力,能否层层传导到最前线?乡镇干部最有发言权。

“现在压力是一股劲顶着你往前走。”农安县农安镇党委书记周德库说,“县里的考核方法也与市里同频共振,且在对乡镇一级考核时更注重区分区域发展特点,有因地制宜的‘特色指标’,以我们镇为例,我们就把发展现代农业和城镇化作为重点任务来抓。”

“现在根本不用担心我们的工作亮点不能被组织发现,考核本身就是一种与组织对话的方式。”周德库说,“甭想那些杂七杂八的,好好干活儿就得了!”

严管同时,还要厚爱。市委组织部以季度考核结果为依据,建立与各班子成员约谈机制,帮助他们查找不足、分析原因。去年全年,因工作不力、状态不佳、作风不实,被部长约谈的干部就有49人次。每次约谈都在区县干部中引起较大震动,特别是被约谈的干部普遍感到“压力山大”,确实“着了一把急”“上了不少火”,经历了“吃不香、睡不着”的反思与彻悟,也激发出“咬紧牙关、搏他一回”的干劲。

由于所在区出现财政收入负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等原因,绿园区常务副区长李瑞就被组织部长约谈过。“开始时紧张,但谈过以后心里敞亮多了。”李瑞说,坐落在绿园区的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占全区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由于受国际国内订单影响,去年长客产值明显下降,对全区经济产生较大影响。“部长帮着我分析,提出了调整区内产业结构的中肯建议。”李瑞说,约谈让她更加明确了目标。

“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但绝不唯GDP。”除了约谈,市委组织部举办了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科技创新、效能政府等多期域内外专题培训班,对市管干部进行系统化、多元化培训,切实解决一些干部“不会为”的问题。

郭灵计介绍,现在的考核办法将干部任用机制推向透明化,过去“找找人、说说情”的官场不良风气被有效遏制。他说,“托关系也没用,毕竟你的‘成绩单’就摆在那。干好干坏,不再一个样了。”

鼓励实干

根据考核及时调整干部,干事创业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从来没有这么忙过,但是有了目标,干得带劲儿!”作为一名在5个县市区工作过的市管干部,长春市南部都市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赵明瑞对干部状态的变化感触颇多。

“前些年干部群体中弥漫着‘宁可不干活也别出错’‘我只要不干事,就不会有事’等不良心态。手里掐着政策,桌上摆着文件,企业要办事,抓着一点瑕疵就‘高高挂起’。”赵明瑞说。

能者上,庸者下。去年,根据季度考核、考核结果,长春已先后组织调整干部17批次,涉及346人,其中提拔170人,调整81人,免职95人。在积极干事创业风气的引领下,长春市各区县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现在大家那是‘呱唧呱唧往前蹽’啊!”焦晓辉说,班子成员走出了办公室,走向了自己服务的项目中,为企业、群众现场解决难题。

“我们正在做一个雪乐园项目,需要人造雪,缺水,林凤生副县长亲自调度,一车一车现场盯着卸,每次路过都会问:还有什么困难吗?”农安县海之恋广场总经理李娜说。不只是林凤生,农安县每一位班子成员均有自己包保的项目,“我们就是企业的服务员。”农安县委书记韩明玉说。

考核机制创新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去年前三季度,长春市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GDP完成4262.9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46.8亿元、增长9.3%。

第四篇:党员干部评价考核机制研究1

党员干部评价考核机制研究

摘 要: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于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工作特别是干部考核选拔工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依形势和主要任务的变化适时调整、丰富和完善党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逐渐形成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新形势下做好党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设计考核内容,规范考核程序,扩大考评民主,提高群众参与的有效性,不断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切实为党选拔优秀干部把好第一关。

关键词:干部考核,科学发展观,协调协作,党的十六大,党的组织,评价机制

目录

一、导论„„„„„„„„„„„„„„„„„„„„„„„„„„„

二、发展历程„„„„„„„„„„„„„„„„„„„„„„„„„

三、干部考核评价过程中的问题及工作机制的完善„„„„„„„„„„

四、科学发展观对机制建立的指引作用„„„„„„„„„„„„„„„„„

(一)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须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二)考核评价方式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民主性„„„„„„„

(三)考核评价结果须得到科学运用„„„„„„„

(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机制须逐步健全„„„„„„„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一、导论

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于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长期以来,有关专家学者也非常重视对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为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许多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一些地方结合自身实际也进行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为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前一段时间《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意见》共4个部分12条,阐述了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重要险和紧迫性,明确了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对于进一步巩固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按照党的是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充分发挥干部评价机制对促进科学发展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干部考核评价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前提,考核评价的结果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考核评价的导向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干部做事的方向、态度、方法,因此,做好干部考核工作对于我们党正确选拔使用干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干部考核评价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考核评价的许多经验,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干部考核评价工作逐渐形成了体现科学发 3 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体制机制。总结建国以来我们党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将对我们党做好今后干部考评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变为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执政党,中国社会开始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的历史时期。国家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国家干部十分缺乏,形势和任务也对当时现有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首先确立了党管干部的原则并迅速壮大了干部队伍,但由于干部的功能和任务发生了变化,干部中反映的问题也极为多而杂,加上国内外形势的瞬息万变,干部考察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为此,中共中央很快建立了干部考察鉴定制度。对干部的鉴定,坚持抗战时期的“才德标准”,并提出专业化的问题。干部鉴定方法主要采取自我检讨、群众讨论、领导负责审查三方面结合进行。这一时期的干部考察鉴定工作主要结合当时开展的各种政治运动进行,因对“才德标准”把握的偏差,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偏向,如不少干部的鉴定内容一般化、概念化,主要问题交代不清、分寸不恰当等,因此,这些鉴定并不是完全准确。

新中国成立的最初几年,经过清理运动和整党等,对新干部有了初步了解,并处理了一些最突出的干部问题。但是,由于党的任务十分繁重,干部调动频繁,出现了一些历史不清、来历不明的新干部,漏审了一些老干部,某些领导干部麻痹大意,忽视从政治上考察干部,干部队伍不纯、腐败问题等给党的正常工作带来不少麻烦。为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1953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决定对审查干部的目的做了明确阐述,即全面了解干部的政治面貌,清除混入干部队伍中的反革命分子、阶级异己分子、蜕化堕落分子,以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同时,又要多方面了解和熟悉干部的思想品质、工作才能,以便党有计划和正确地培养使用干部。虽然后来审查过程中出现了只注重“政治考察”而忽视“业务能力”的偏向,加上“左”倾思想的影响,导致一些干部的错审,对经济建设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我们党及时发现并纠正了这一偏向,总体上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1962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提出了加强干部管理的七条措施,其中明确指出必须重新考察了解干部、使考察了解干部成为经常性的制度。从1957年到“文革”前,党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探索的还算比较成功,但其中也出 4 现了曲折。如在考核选拔干部时,一些地方论“资”排辈,不利于新干部的脱颖而出。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尖锐批评了这一现象,并对新干部的考核选拔标准作了论述。他认为“党特别注意培养精通生产技术和其他各种专业知识的干部,因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党必须在各个地方注意培养熟悉当地情况、同本地群众有密切联系的本地干部。”在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四清运动中,因为主观上对形势的误判,导致干部工作偏离正确的航向,伤害了很多干部,更严重的是,广大干部的思想被引向“左”的错误。“左”倾错误的蔓延,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十年的严重内乱,给党的干部队伍造成灾难。当时针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种种所谓“运动”,更是对党的干部工作的极大破坏。从而导致整个干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体制被打乱,整个干部队伍素质空前降低。在“文革”中后期,在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的努力下,党的干部工作开始恢复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文革”时期,“革命委员会”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权利机构,党的组织工作系统相继瘫痪或撤销,干部选拔使用管理十分混乱。特别是在全面夺权以后,许多地方和部门的干部审查、使用与罢免的权力一度落到造反派手里,党管干部变成了“派管干部”,形成任人唯亲、拉帮结伙、裙带关系、帮派体系的后遗症长期得不到解决。在考核使用干部时,重阶级斗争表现,轻领导才能;重家庭出身,轻现实表现;重政治,轻业务。因此,造成大批造反派骨干进入各级各类领导部门。这些靠造反起家的帮派势力代表既无治国理政之经验,又无为民服务之能力,既无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又无无产阶级之觉悟,造成一个地方乃至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的近三十年,党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尚为成形,考核内容、方法、制度都不完善。但党在这一时期探索出考核选拔干部的许多宝贵经验,如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德才兼备、重在表现的考核评价标准,又红又专及干部知识化专业化的鉴定审查标准等。在这期间,党在干部考核评价方面,还制定了一些制度,摸索出一些有用的方法,这些都为改革开放后我们党考核评价干部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粉碎“四人帮”后,党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随着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以及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改革逐步展开,党的干部队伍和干部制度已经不 5 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从1979年起,党着手干部制度改革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真正意义上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从此开始建立健全,1979年11月21日,中央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意见规定了干部考核的标准和内容,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各类干部胜任现职所应具备的条件,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并对德、能、勤、绩作了具体阐释。意见指出了干部考核的方法,要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平时考察恢复和健全了解干部的制度,定期考核一年考核一次,也可以两年一次。意见还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指出,考核组织要把考核结果同干部本人见面。干部考核要做到赏罚分明,有升有降。对达到考核标准、工作成绩显著的干部,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鼓励。对大公无私、精通业务、有组织才能和办事效率高的优秀分子,要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干部,要给他们创造学习的条件,或在实践中加强锻炼,鼓励他们上进,限期达到考核标准。经过两次考核达不到标准的,要调离现职,分配其他工作,有的要降职使用。1983年7月,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考核,规定了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考核内容,着重考察干部的工作实绩。根据中央要求,各地大胆探索,积极试验,并注意吸收现代人事管理科学知识,努力寻求改革干部考核的方法和制度。1988年6月,中央组织部下发了《关于试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制度的意见》,并在全国开始试行。意见对考核的目的和对象都作了具体阐述和规定。意见下发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考核的制度基本建立起来。1995年8月,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的通知》,在全国选择9个地(市)共148个县(市)进行试点。1996年,中央对全国107个省部级领导班子进行届中考察,地方各级也开展该项工作。在总结实绩考核和届中考察经验的基础上,中央组织部制定下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2000年,中央下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制度,普遍实行届中和届末考核;二是研究制定防止干部考察失真失实的对策。这样,党的干部考核评价便有了理论的指导和制度的安排,为实现考核评价的制度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干部考核评价过程中的问题及工作机制的完善

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制度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党的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提高了选拔任用干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调动了广大干部求实务实的积极性。但是,由于这是一项新的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一是有些地方考核、评价实绩时只看经济指标,而不看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面貌。有些干部为使经济搞上去,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经济社会畸形发展的怪状。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确保领导干部的素质,并在群众中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作为考核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考核、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不仅要看领导物质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而且要看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软的发展趋势,促进了精神文明的繁荣与发展。

二是过分注重眼前利益的考核而忽视了对长远利益的考核,导致了一些干部急功近利,甚至制造虚假政绩,搞形象工程,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人民群众的不满。干部都有任期,在任期内由于缺乏目标责任制和目标责任问责制,一些干部对“干大事”乐此不彼,不顾实际拼命地上项目,甚至为了讨好上级,大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结果项目可能上去了,工程可能建好了,给下任和当地老百姓带来沉重的债务,生活水平提不上去,不能持续发展,这样干事的干部不是好干部。

三是不注重原有基础,对实绩的评价缺少客观的分析。由于对干部的评价工作目标不明确,往往不注重其原有基础,只看显绩,不看潜绩,考核没有具体可行的标准,对实绩的评价必然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情感性,不可避免地对干部奖惩与选拔产生负面影响。一些政绩平平,会讨领导喜欢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而一些德才兼备、政绩突出、不会讨领导喜欢的干部却得不到合理的使用。因此,一些提拔受奖的干部,公信度低,一些受罚的干部,公信度却高。为此,中央扩大了在干部考核评价中的民主。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成为考核评价干部的必经程序。党政领导干部定期考核还实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和干部考察责任制。此外,中央特别强调,对干部的考评选拔,不仅要看他的现在,还 7 要看他的全部历史,这也对客观考核评价干部提供了指针。

四是在实绩的归属上,个人与集体的作用分得不清,造成成绩失真失实。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为此,在干部考核时,除扩大群众参与外,党还建立了专家参与评审制度,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考评干部的业绩。

四、科学发展观对机制建立的指引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面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何实现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重任,如何肩负人民重托为民执好政、掌好权是摆在每个干部面前的现实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人民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干部工作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启新的篇章,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应运而生。

新考核办法以科学用人、促进科学发展为核心,突出民主、重视民意、扩大民生,并强化对干部考核考核结果运用。一个《意见》、三个《办法》,体现了中央对干部考核工作的新部署,意味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被贯穿于干部考核的全过程。这一干部考核评价新模式的启动,是进一步提高全党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须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2002年,中央出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六项基本条件。从德、能、勤、绩、廉和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全面考核评价干部。《意见》指出,要完善考核内容,增强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充分体现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特点,充分体现考核内容的激励性和约束性。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又注重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情况,又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特别是履行维护稳定第一责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既注重考核已经取得的显绩,又注重考核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三个《办法》分别对县级以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考察、领导干部个别提拔任职考察,县级 8 以上党政工作部门、办事机构、派出机构以及其他直属机构领导班子任期考察、领导干部个别提拔任职考察,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考核,作出了具体规定。一个《意见》、三个《办法》完善了党的整个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机制的内容指标体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

(二)考核评价方式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民主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继续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选举、差额考察等制度。党的十七大强调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意见》明确,要改进考核方式,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坚持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任期)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合理安排,相互印证。《意见》对平时考核、考核、换届考察、任职考察的具体考核方法都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可谓是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良方。

扩大干部考核评价的群众参与是提高干部考核评价科学性和民主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意见》规定了对干部的考核评价方式: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和综合评价等6个环节。《意见》要求,要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进一步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果,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探索实绩“公开、公示、公议”等做法,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加强集体研究和综合分析,既尊重民意,又不简单地以票取人。中央强调扩大考核民主和增加透明度,就是要通过落实广大群众对领导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引导领导干部抓大事、干实事、做群众满意的事。

(三)考核评价结果须得到科学运用。考核结果是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干部考核选拔工作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意见》重视、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对于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作用:对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坚持原则、勇于负责,敢抓善管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要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对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 9 求办事,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不负责任、不讲原则、怕得罪人,以及完成约束性指标方面发生问题的,要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督促整改;对群众意见较大、不胜任现职岗位的,要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机制须逐步健全。加强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是做好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保障,是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必然是组织领导有力、监督保障健全的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要求,干部考核评价要在各党委(党组)的统一领导和安排部署下,组织和人事部门牵头并相互配合,其他各单位(部门)协调协作,综合社会专家、评估机构、社会公众等参与考核评价的整个过程,并吸收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等参与考核评价的监督工作,确保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一个《意见》和三个《办法》都对干部考核评价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工作作了具体规定,明确要求各党委(党组)把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协调,抓好组织实施,坚持求实创新,注意与其他考核方式的衔接,避免重复考核,切实用好干部考核结果。

党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需要逐步完善。尽管我们现行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考评原则,不断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内容体系,创新考评方式方法,科学合理地运用考评结果,并逐步健全考评工作保障监督机制,就一定能够考评出能干事、能干成事、人民满意的好干部。注释:

①田艳娟:对干部政绩考核的一些思考[J].产业和科技论坛,2008 ②

③ ④ ⑤

参考文献:

[1]盛克勤: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J].领导科学,2007 [2]田艳娟:对干部政绩考核的一些思考[J].产业和科技论坛,2008 [3]李超:建立科学规范的民意调查机制[J].领导科学,2008 [4]胡坤:建立县委书记考核评价工作体系之我见[J].党建研究内参,2009 [5]曲春杰:建立健全科学考评机制提高干部实绩考察准确性[J].政治研究,2009 [6]《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后 记

随着论文的最终完成,大学生活也已经悄然临近尾声,写完这篇后记就意味着自己要告别学习和生活了大学校园,在我即将要告别学院之际,心中有的是眷恋,是不舍,是充实,是幸福,是一颗充满成长喜悦的感恩心。

感谢学院的老师们,是他们对我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了莫大的鼓励和支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在论文开题到论文定稿期间,是她一直给我细心的指导,在百忙之中给我修改论文,并给出许多可贵的建议,使我切身感受到其严谨的学术作风,认真的学术态度,深厚的学术功底。

感谢在我身边的好朋友们,是他们让我明白友谊的真谛,他们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陪着我,让我对前途不在忧郁,徘徊,因为有你们,我很幸福,你们也是我一辈子的财富,还有兄弟般的室友,我会想念你们的!祝福我所有的好朋友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同窗和朋友们!我会勇往直前,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努力迎接新的挑战。

第五篇:政绩考核

【背景材料】

作为一位长期研究政绩考核问题的学者,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吴江认为,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标设计,要求把履行职能职责与解决社会突出问题作为两个基本内容的依据,并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比如,以职能职责考核为主,兼顾重点项目考评;以绩效结果导向为主,兼顾考核管理过程;以衡量组织长远目标实现程度为主,兼顾考察解决突出问题的表现;以稳定性考核指标为主,兼顾动态性考核指标。

【习题】

针对中国官员考评新机制发表你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观点,作到论点鲜明,论证充分,见解深刻,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顺畅,书写工整。字数在1000~1200字。

【范文】

扭转考核机制龙头 校正官员从政方向

中共十七大以来,政府在官员政绩考核机制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已在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绩,其中基层干部、群众民意调查在考核、选拔干部中所起的作用明显加大。

在原来的“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标准下,许多地方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一大批“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也造成了巨大的财政浪费。国家积极出台的中国官员绩效考评的新机制,不再单纯地以GDP增长速度为唯一考核标准,而是在考核中更加重视官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力度,以及民意的支持度。这一系列新颖的措施,也使得地方官员必须打破常有的发展机制,积极探索新的、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同时还必须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充分重视民意。

考核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成绩和干部政绩,要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成效作为重要内容,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文、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绿色GDP既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又意味着全新的政绩观。它不只关注经济发展的数量、规模和发展速度,而且更加关注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绿色GDP则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并以可监测的形式与干部的政绩挂起钩来,使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是促使干部从思想上提高自己的生态意识,努力在自己本职工作范围内,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改变自己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促使干部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把资源环境保护的外在要求内化为一种有力的道德自律,对自己行为的环境后果负责,对自己的决策后果负责,从根本上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非理性冲动;三是绿色GDP核算体系在国家批准实施后,便具有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对干部的上述要求就与依法行政的原则结合起来,这样也保证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同时国家应该逐步建立起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长效机制,把它作为考评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指标,使之真正成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晴雨表”和改进组织工作的有力杠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对干部的选拔,要看他在群众中是否有较高威信,在民主推荐、民主测验、民主评议中是否得到多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并推行公示制,“凡是群众信不过的,绝对不能提拔”。关注民生问题,是执政党的自然选择。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评价方式,明确提出更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这种考核内容导向上的调整,就是要求干部对自己“要做什么事”不能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为干部工作提供指南。改革官员政绩考核机制,重视环境、生态保护以及民意在考核中的比重,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同时中国官员考评新机制的建立也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

【中公点评】

文章结构完整,主要采取并列式论述方式,分头展开论述。文章整体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畅达。文章开头点明官员政绩考核机制改革的重要作用,为下文的展开奠定基础。文章第二段将原来的政绩考核标准与现在新标准相比,凸显出现标准的可持续性和长远性,表明新标准更加适合当前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问下面具体论述中心论点——“加强政绩考核机制改革,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提供重要的依据。

文章的三、四、五段为重点部分,也是总论点的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发展,绿色GDP,建立民意调查长效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从这几方面来保证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这体现出措施的严密性和可行性,显示出作者缜密的思维和清晰的思路。

文章最后将改革官员政绩考核机制和“以人为本”和党的执政能力相联系,体现出作者较高的理论水平,同时提升了文章高度,深化了文章主题。

下载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的方向,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问题研究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问题研究 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树立正确政绩观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问题研究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问题研究 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树立正确政绩观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

    贫困山区县完善人才工作机制问题研究

    贫困山区县完善人才工作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人才工作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它是贫困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人才工作机制是促进人才工作科学......

    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体系

    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体系 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可谓百花齐放,但都离不开考核评价机制。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是学校能否与时俱进有新的发展和创新的关键,也......

    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

    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 张迈曾中央出台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及三个配套办法,在干部考核评价工作进程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

    完善考核机制的思考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的几点思考近年来,果洛州在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进行了积极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党政领导班......

    怎样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摘要:完善学生评价机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在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