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劳动模范先进事迹——供销社经理[范文]
**同志,男,汉族,1962年10月生,**人,本科文化,政工师。1980年10月分配到**市**镇供销社工作,1998年调入**市供销大厦,2002年底担任总经理职务至今。
2002年底上任后,他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果断收回全部出租柜台统一经营,公司资金紧缺,他公而忘私,毅然转让自家商铺,掏出多年经商全部积蓄30多
万元,并号召职工自筹资金500余万元创建了供大超市,企业一举扭亏为盈。2006年,公司在他的带领下,通过市场化运作,筹资800余万元建立了商务部“万村千乡”配送中心(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公司总营业面积从他上任前200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8000平方米,销售额从上任初不足2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亿元。公司先后荣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两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02、2007年分别光荣当选**市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同志在工作上严于律已,清正廉洁,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坚持带头上贡献班,每年加班时间超过500小时;他作风朴素,厉行节约,外出出差从不住宾馆,不进馆子,公司经营日益红火,仍坚持不购小车;他不畏困难,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一马当先,在2006年我市7?15洪灾爆发后,不顾生命危险,亲自押送救灾物质第一时间赴重灾区抢险慰问,团结奋斗五天五夜,全力保障抗洪救灾物质供给,赢得上级高度赞扬和嘉奖。
**同志自任职以来,情系职工,一心一意为职工谋利益,通过多方面协调,解决了全部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退休和上岗职工工资做到按时发放,上岗职工工资连年快速增长,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公司157名下岗职工全部实现了重新上岗和再就业,并吸纳社会下岗人员近200人。他对职工关爱有加,近年来为重病职工、贫困助学和赈灾捐资1万多元。
今天的供大,在他的率领下,经济连年增长、政通人和,成为全省、衡阳市国营商业的一面旗帜。
第二篇:市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百货大楼经理)
“作为一位优秀企业家,新时期的‘劳模’,就应该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有所作为,为**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为实现**市的‘三新’、‘三最’而努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做的。
**,男,中共党员,**百货大楼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中共**市第十次党代表,政协**市委员会第十一、十二届委员,**市‘
劳模’、优秀企业家,中国优秀企业家……面对荣誉,他谦虚以对:“这些荣誉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企业的极大关心,是全体员工的荣誉,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我所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整个公司,整个商贸行业。”
他,下乡做过知青、到工厂当过工人;他,睿智、博学、执着、平易近人;他,拼搏进取,永不言输;他,敏锐、干练、果断。
他,被**媒体誉为流通业的“儒商”。
走近他,了解他,你不得不为他而喝彩。
鏖战商海十年磨一剑
**从1982年在雅安商业局至今,在商业领域已经干了整整二十二年,先后出任雅安五交化公司总经理、**市商业局局长助理、副局长、**交电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等职,也正是他十年的全力付出与精心打造,**百货大楼这把有着五十年历史的宝剑,才更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1994年3,**百货大楼面对突发事件,处于非常被动的不利局面,职工情绪波动较大,经营业务受到很大影响。为迅速扭转局面,市政府及时任命市第一商业局副局长**兼任**百货大楼总经理。他临危受命,立即开展工作,团结党、政、工一班人,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引进新的营销管理理念,顺应市场经营的客观要求,一面抓紧与外商谈判,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顾全大局,灵活处理,把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一面召开动员大会,教育干部职工树立信心,明确工作任务和岗位责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理顺各种关系,稳定职工队伍,并以拓展经营业务为出发点,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培育家电核心竞争力”,实施“零兼批、零连锁”经营方针,与厂家“共创名牌,共享名牌”,创新打造了“单体公司”的全新批发模式,同时全面导入卖场策划,在本土尚无营销概念之时,即组建了成百大楼专门的营销部门,开始加大推广传播大楼独特的企业文化。
“初试牛刀”,斩获颇丰:1994年不仅消化了800万的损失,还实现利润352万元,稳定了大局,同年公司还荣获**市纳税大户、销售利税综合实力十强,西南明星企业等多项称号。
时至今朝,十年风雨历程,十年辉煌岁月。在**的指导和带领下,**百货大楼由原来的单一百货商场,发展至今已成为拥有大型百货卖场1座,大型专业家电连锁商场5座,大型超市型商场5座,遍布四川的加盟店和批发经销网点300余个的现代化、多元化的集团公司。公司下辖12个子公司、12个参股公司,涉及商贸、餐饮、乳业、投资等多个领域。这些成绩得益于**提出的“二次创业”战略思想的正确指导,特别是企业的成功改制,为企业保持基业长青,奠定了坚实基础,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1年,外资、外来企业纷纷抢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机会与压力并存,唯有变者,方是胜者。在企业发展面临的转折关头,**果断提出“二次创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在改制过程中,他多次强调,企业改制事关公司发展大计,又涉及职工利益调整,工作难度大,矛盾突出。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又要充分地了解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在兼顾国家、集体、职工三者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解决好职工的利益。在他的亲自指挥下,企业的改制方案先后6次交职代会讨论,充分征求、听取职工的意见,对职工提出的意见、建议,在不违反政策和企业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都体现到了改制方案中。在方案的实施中,坚持阳光操作,公正、公开,增强改制工作特别是人员分流安置工作的透明度,得到了职工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改制期间1600余员工中,500多名员工自谋职业,500多名员工选择了内退,近500名职工选择了竞聘上岗。事实证明,**是胜者,更是强者、智者。**百货大楼的改制成功,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和卓识远见及人文、人本、人情的理念和超前。
十年来,百货大楼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从经营到管理的深刻变革,创下了销售、利税以年均2位数增长率递增的佳绩。每一次成功,都无不体现**的敏锐、干练与果断。特别是在二十世纪末的全球经济低潮中,国内大多数国有零售企业举步维艰,**将“二次创业”的思想注入企业文化中,提出“稳零售、扩批发、抓品牌、拓市场、调机制、强职责、抓管理、降费用”的24字方针,打造“家电做规模、服装出效益”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开创了新的发展平台。2003年,他又与时俱进地提出“掌握命运,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精益求精”,集团经营班子在罗霞总经理带领下,为“二
第三篇:市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建材公司**经理)
**不仅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卓有成效,还是一位资深的理论工作者,他勤于观察经济运行中的宏观和微观现象,敏于捕捉重大经济转机,潜心研究,著述颇丰。特别可贵的是,**对党的事业有着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2000年在企业改制的关键时刻,他因积劳成疾,被确诊患有喉癌,手术后仅3个月,还在不能发声的情况下重返工作岗位,以笔写的形式
继续履行职责,最终带领企业员工完成了改制工作,并在新公司里被推选为董事长兼总裁,直到现在,已带病坚持了4年。2003年,他被市政府授予“特殊津贴专家”称号;今年“五一”前夕,他被评为**市劳动模范。
**是一个普通的党的基层干部,他所服务的**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普通的企业,但正如滴水能够辉映太阳,他的经历和这个企业的变迁却能予人深刻启示。当前,我市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解决国有企业改制问题也是工作的重点。时代呼唤千百万**这样的好带头人!
认识**,是在今年“五一”前夕,他被评为**市劳动模范之后。
今年5月,我去了3次建材集团,和**聊天,采访他的同事,一个立体的**凸现出来:一个63岁的老人,有着曲折的经历和睿智的思想,更奇特的是,他在与癌症作斗争的同时,将一个曾经濒临倒闭的企业经营得生机勃勃。
是什么样的力量鼓舞他勇往直前?是什么样的前景推动他无私奉献?本文要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个谜团。
像理解生命一样理解企业
“如果我一生真的能够编织成一只花蓝,它也完全属于你——我亲爱的母亲。”这句话发自肺腑,带着**的温情、热爱和执著。
因为热爱,**不遗余力地工作着,要在有生之年里,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人的一生很短暂,做出成绩是生命的意义:我没有白活。”
在**面前,我感到了一种力量,来自他的信念、毅力和微笑。他不仅是一位业内公认的儒商,还是四川大学的兼职教授,一位硕士生导师。从他经营和管理企业的足迹看过去,他还是一位时代的领跑者。
早在80年代中期,**就被市政府主管部门指派为市物资贸易中心的创业者,他白手起家,培育发展了极富创意的新型工商合作模式,仅3年时间就让企业年销售总量突破5亿元,进入全国生产流通“百强企业”。
1991年,全国物资企业遭遇市场经济改革大潮的强烈冲击,**市建筑材料总公司也未逃脱厄运。也就是这一年,**临危受命,出任该公司总经理。当时的市建材公司经营亏损、处境艰难,“企业规模大,计划经济体制烙印很深,职工情绪低沉”,上一年职工年均收入才2300元。
“一个人如果没有适当的外部压力,在事业上也就缺少了内在的动力”,**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困境就是压力,“应该也必须由包括我在内的公司全体职工承受,这是企业自救的前提”。
**把公司的“家底”开诚布公地告诉给了职工——公司在短时间内,从局属系统排头兵的位置掉到了倒数第3名,加上资产损失和债务困扰,原有的资金优势、价格优势、资源优势和分配优势已丧失殆尽……忧患意识催生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孕育出开拓意识!就是这样一个抉择,**为全面转换企业内部经营体制大动作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压力产生出动力,持久的动力来自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他常常向职工宣传一个观点,公司的资产多,人员也多,辨证地看,资产多既是实力,也可能是包袱,而人员多则意味着合力大和内耗多的两种可能性并存。职工普遍认同了这一观点。于是,他从理顺关系入手,断然出台了以改革工资分配为内容的《劳动标准实施办法》,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企业的整体效益得到了提高。
拉开了收入差距,人的不同价值得到了体现。奖金差别达到十倍,有的职工被扣了基本工资。有人发了牢骚:“**在我们的工资上打主意”。但他认为,追求持续稳定的改革,不能只靠潜藏危机的暂时性安抚,必须坚定不移地从全体职工的整体利益出发,从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
当时,建材行业普遍不景气,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了长远的打算:从拓宽经营范围,扩大贸易伙伴,开发高科技实业和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突破,甚至还想到了兴办合资企业,开展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市场是个大水源”,**想的是,他要为企业多打几口深井。
职工与企业,同在一个命运共同体(30多年前,就有了建材公司,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执行国家对建材物资的计划分配调拨,“为政府服务,对国家负责”,企业利益受到国家保护,职工吃的是安安稳稳的“计划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种格局迅速被打破,国家给公司的指令性计划越来越少了,更要命的是,经营渠道放开,其他的国营企业、集体、个体都做起了建材生意,竞争愈演愈烈。
但是,建材公司的人仍然怀念当“官
商”的“惬意”。一个小“事故”让**耿耿于怀——
一个顾客来到市建材公司下属一个店买卫生洁具,值班的营业员说了三句话,“我们的货不齐啊!”“我们提货远啊!”“你最好到那些小铺子里去买。”显然,这样做生意,怎么能在竞争中取胜呢?
这就是危机!**要对几十年计划体制养成的陈旧观念“动刀了”。他反复地向职工宣
传国家走向市场经济的既定方向,“公司再不转变机制,走向市场,最终是没有办法生存下去的!”
还是在1994年,**就提出了“企业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只有把职工和企业绑在一起,齐心协力去参与市场竞争,企业才会有希望。这个概念极大地震撼了公司职工,各部门员工真正行动起来之时,就是创造性劳动取得成果之日:新型装饰材料引进来投放市场了,特种玻璃在整个西南打开了销路,炼钢炉急需的高科技耐火材料取得了专利,水泥经营指标更是连年翻番,稳坐同行龙头老大位置,连汽车经营也在传统建材营销网络的平台上迅速发展起来,公司机关的管理干部则纷纷要求到经营第一线去……改革激发出来的经营活力和由此增长的员工信心,使这个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初试牛刀“,大家就尝到了改革的甜头,为以后企业彻底改制“大幕”拉开谱写出了优美的前奏曲。
2002年2月20日,**在公司工作会上的一番情真意切的讲话也震动了职工的心:只有从产权改革入手,彻底转换经营机制,最终才有生的希望!“企业的产权不明晰,无法引资,资产负债沉重的状况始终无法改变,我们所做的一切,也仅仅是取得眼前的喘息而已。”所有这些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产权要改变,也就涉及到募股,大家要出钱。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决定建材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已经来临。“大家要有责任心,有使命感,如果我们二心不定,最终痛失机遇,将在历史上留下骂名。”**的激情演说终于融化了一层层坚冰。
人格出魅力,也出感召力
勤于观察经济运行中的宏观和微观现象,敏于捕捉重大经济转机的**在经营企业之余,潜心研究,著述颇丰。10多年来,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近百篇,专栏文章60余篇,并多次荣获部、省级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
让同事们难忘的是,《中国物资报》专门邀请他开设了“立仁信箱”专栏,解答指导全国同行解决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后来在这些文字的基础上写成《我看为商之道》一书,一出版就颇受欢迎,蝉居畅销书排行榜达半年之久,后来荣获省、市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评价:**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与思考,不断探索与实践,他是在商海波涛里做学问,在领悟学问中搞经营。
作为一位资深的理论工作者,**受聘于多个经济研究所,担任特约研究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丰富的实践经历使他常常能为理论讨论会上吹出一股新风。后来,他还担任四川大学兼职教授,不仅在许多大学的讲学中很受欢迎,就连他的朋友、同事、下级甚至上级,都喜欢听他讲话,因为这之中,总是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研究与讲学使**在他极为务实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往往比别人多了几分长远的预见与战略的思考。正因如此,他所领导的企业改制一开始就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无论是员工思想、方案设计,还是政策把握、理论依据,都表现出成熟的理性和明确的方向。“天有不测之风云”,正当企业的这场深刻的变革轰轰烈烈而又顺利推进之时,2000年5月,**病倒了。他被确诊为右声带下侧鳞状上皮细胞癌。此时,企业改制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消息传开,公司的职工被震惊了!他们对前途一片茫然:企业改制还继续吗?谁来牵头?
两次手术后,**不能发声,无法与员工沟通,企业改制被迫中断。同时,他的家人也想让他就此退休,安心静养。况且,当时企业正红火,功成身退,留得一世英名。“要是张总领我们干,就改!”是职工们殷切期盼与信任打动了**的心。3个月后,他重返岗位,履行一个总经理的职责,企业改制得以继续进行。
国有企业改制是一件极为棘手的事情,它牵动方方面面每个人的心,会触动许多深层次的矛盾,这之中要**解决的问题太多,让人头疼。这对一个大病未愈的人来说无异于沉重的负担、生命的挑战。**接受了这一挑战。不能说话,他就用笔写,然后下达执行……公司副总裁宋川至今还记得,那段日子,意见纷繁、矛盾交织甚至有可能发展成闹事而危及稳定的局面,负责改制具体事宜的他都有些撑不下去了,“有两次见张总时,我都差点哭了,但看到张总坚定的决心,这才坚持了下来”。改制结束后,当时的中层干部、骨干员工一个也没有离开公司,“是张总的精神感化了大家,都想跟随着他干一番事业!”
2001年12月16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被推选为新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从此总有一个微型扩音器与他随身相伴,成为他履行职责不可缺的“助手”。似乎天不随人愿,改制后的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客观困难,再次走入低谷。因为公司主营水泥销售面临市场上价格大幅度下滑,如果在这上面硬拼,只有死路一条!企业必须进行调整,拓展经营领域,重点抓好债权清收,把原有的一些死帐、呆帐盘活,截止去年,就收回1000多万元的债权。就这样,调整经营结构和资产结构,发展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白,他还不能歇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企业共忧患同职工共欢乐
作为企业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总是忧企业之忧,乐职工之乐。
58岁的徐昌荣是企业一名普通员工,他对这一点体会最深。他的大儿子患有脑瘫,1994年他的妻子被诊断出患有肾衰竭,而小儿子还在读中学,一家人生活全靠他一人支撑,艰难度日。但从1997年起,徐昌荣就受到了公司的“扶贫帮困基金”的长期资助,缓解了自己的压力。
“扶贫帮困基金”是在**的倡导下设立的,从自愿参加的每个职工的工资里扣除1%积累的这个基金,至今已帮助了95人次,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为了让职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公司定期为职工体检,并不惜花几万元为职工安装心脏起搏器,挽救他们的生命。一位职工家属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当她了解到**居住的简陋条件后,送一台空调到他的家中,他通过公司纪委将空调退还,商家也因感动而破例同意退货。
作为一个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克已奉公。为了盐市口一营业厅的产权纠纷,他执著地把官司打了8年,最后企业获得补偿250万元,职代会提出要奖励他,他却分文不取。他一次次放弃应得的奖励,许多骨干员工的收入都远比他高。最让公司员工敬重的是,他从来不参与打麻将之类的活动,而把别人用在休闲娱乐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和学习上,著书立说,在业内传为佳话,也为公司班子和其他成员树立了榜样。
经营企业之余,**还在四川大学为千名本科生、研究生授课,贡献自己的智慧;在公司内部,他将“青年知识分子座谈会”逐渐上升为“头脑风暴”,一年一次,激励青年人积极上进,并以此加强青年职工的培养。发现一个好苗子,他不惜重金将其送往清华大学、**大学等高校深造。据悉,近10年来,该公司有24人获得专科以上文凭,32人获得中级以上职称,39名员工走上中层干部领导岗位,成为公司生存发展的中坚力量……
**说,他可以不在乎外界对他的评说,但他看重企业员工和同事们对他的看法,“我们是同事,我们在共同从事一种事业,我希望我的生存、我的劳动能为他们带来利益,能帮助他们的成长,如果他们的人生里包含着我的思想和理念,那也就是延续了我的生命。”最初想当一名工程师的**,几经周折成为一个智慧而颇具人文关怀的企业家,这在当初恐怕没有谁能料到。
采访**时,他一直没有用扩音器,而是用他那病中的嗓音和我对话,他的声音略带沙哑而不乏柔和,和他的微笑一样美好。他对生命的表达和对企业精神的阐述,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智者的静谧,一个儒商的睿智,一个时代领跑者深深的足迹……
第四篇:市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建材公司XX经理)
**不仅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卓有成效,还是一位资深的理论工作者,他勤于观察经济运行中的宏观和微观现象,敏于捕捉重大经济转机,潜心研究,著述颇丰。特别可贵的是,**对党的事业有着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20xx年在企业改制的关键时刻,他因积劳成疾,被确诊患有喉癌,手术后仅3个月,还在不能发声的情况下重返工作岗位,以笔写的形式继续履行职责,最终带领企业员工完成了改制工作,并在新公司里被推选为董事长兼总裁,直到现在,已带病坚持了4年。20xx年,他被市政府授予“特殊津贴专家”称号;今年“五一”前夕,他被评为**市劳动模范。**是一个普通的党的基层干部,他所服务的**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普通的企业,但正如滴水能够辉映太阳,他的经历和这个企业的变迁却能予人深刻启示。当前,我市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解决国有企业改制问题也是工作的重点。时代呼唤千百万**这样的好带头人!认识**,是在今年“五一”前夕,他被评为**市劳动模范之后。今年5月,我去了3次建材集团,和**聊天,采访他的同事,一个立体的**凸现出来:一个63岁的老人,有着曲折的经历和睿智的思想,更奇特的是,他在与癌症作斗争的同时,将一个曾经濒临倒闭的企业经营得生机勃勃。是什么样的力量鼓舞他勇往直前?是什么样的前景推动他无私奉献?本文要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个谜团。像理解生命一样理解企业“如果我一生真的能够编织成一只花蓝,它也完全属于你——我亲爱的母亲。”这句话发自肺腑,带着**的温情、热爱和执著。因为热爱,**不遗余力地工作着,要在有生之年里,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人的一生很短暂,做出成绩是生命的意义:我没有白活。” 在**面前,我感到了一种力量,来自他的信念、毅力和微笑。他不仅是一位业内公认的儒商,还是四川大学的兼职教授,一位硕士生导师。从他经营和管理企业的足迹看过去,他还是一位时代的领跑者。早在80年代中期,**就被市政府主管部门指派为市物资贸易中心的创业者,他白手起家,培育发展了极富创意的新型工商合作模式,仅3年时间就让企业年销售总量突破5亿元,进入全国生产流通“百强企业”。1991年,全国物资企业遭遇市场经济改革大潮的强烈冲击,**市建筑材料总公司也未逃脱厄运。也就是这一年,**临危受命,出任该公司总经理。当时的市建材公司经营亏损、处境艰难,“企业规模大,计划经济体制烙印很深,职工情绪低沉”,上一年职工年均收入才2300元。“一个人如果没有适当的外部压力,在事业上也就缺少了内在的动力”,**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困境就是压力,“应该也必须由包括我在内的公司全体职工承受,这是企业自救的前提”。**把公司的“家底”开诚布公地告诉给了职工——公司在短时间内,从局属系统排头兵的位置掉到了倒数第3名,加上资产损失和债务困扰,原有的资金优势、价格优势、资源优势和分配优势已丧失殆尽„„忧患意识催生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孕育出开拓意识!就是这样一个抉择,**为全面转换企业内部经营体制大动作的实施铺平了道路。压力产生出动力,持久的动力来自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他常常向职工宣传一个观点,公司的资产多,人员也多,辨证地看,资产多既是实力,也可能是包袱,而人员多则意味着合力大和内耗多的两种可能性并存。职工普遍认同了这一观点。于是,他从理顺关系入手,断然出台了以改革工资分配为内容的《劳动标准实施办法》,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企业的整体效益得到了提高。拉开了收入差距,人的不同价值得到了体现。奖金差别达到十倍,有的职工被扣了基本工资。有人发了牢骚:“**在我们的工资上打主意”。但他认为,追求持续稳定的改革,不能只靠潜藏危机的暂时性安抚,必须坚定不移地从全体职工的整体利益出发,从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 当时,建材行业普遍不景气,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了长远的打算:从拓宽经营范围,扩大贸易伙伴,开发高科技实业和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突破,甚至还想到了兴办合资企业,开展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市场是个大水源”,**想的是,他要为企业多打几口深井。职工与企业,同在一个命运共同体(30多年前,就有了建材公司,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执行国家对建材物资的计划分配调拨,“为政府服务,对国家负责”,企业利益受到国家保护,职工吃的是安安稳稳的“计划饭”。
第五篇:市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百货大楼经理)
“作为一位优秀企业家,新时期的‘劳模’,就应该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有所作为,为**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为实现**市的‘三新’、‘三最’而努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做的。
**,男,中共党员,**百货大楼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中共**市第十次党代表,政协**市委员会第十一、十二届委员,**市‘劳模’、优秀企业家,中国优秀企业家„„
%,资产总额由1994年1.41亿元增加为2003年的4.17亿元,增幅195.74%,全国排名也从1994年的70名到2003年47名,连续10年保持了**市纳税大户称号;连续10年被授予**市“质量信得过经营单位”;连续10年荣获中国百家最大商业零售企业之列;数年荣获“四川省零售贸易业10强最佳效益企业”;全国优质服务月竞赛先进单位;全国商业企业消费咨询服务先进单位。
优质服务 诚信经营
诚信经营,是企业竞争的法宝,也是创建诚信**的基础。早在1994年和1995年,**就先后提出“诚信经商”、“为客户创造价值”、“优质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线”、“两个上帝”的诚信服务理念。
在**的倡议下,1997年企业建立了优质服务基金,向社会推出了“十项服务承诺”和“十大免费服务”,提出顾客在大楼购物的“五放心”:商品质量放心、商品价格放心、售后放心、商品退换放心、消费投诉放心,处处体现“百货大楼、百姓人家”。七年来,共为消费者提供免费服务近100万件(次),免费金额860万余元。1999年7月,顾客曾女士在大楼家电购特价电烧锅一台。当年冬天,顾客使用时发现电烧锅不能通电,影响正常使用。考虑到当时购买的是特价品,且此时大楼已没有该商品销售,顾客心理受到很大影响。考虑再三后,顾客出于对大楼的信任,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公司领导写信,反映这一事情。**收到此信后非常重视,他说:作为窗口行业,我们应更多的站在顾客的角度想问题,站在顾客的利益上处理问题,一切向顾客负责,一切让顾客满意。他还亲自批示:售后部门立即组织人员上门检查商品,如确系顾客反映的商品质量问题,立即作退货处理,并告知售后部他会跟踪此事的处理情况。维修人员上门检查后发现电烧锅完全正常,没有质量问题,不能通电属顾客家中电插座短路所致。售后人员随即给**反映检查情况,他当即指示:为顾客家更换插座,确保顾客所购商品能正常使用。顾客得知**对此事的关心和重视后非常感动的说:“没想到啊,我的这封信能令大楼老总如此重视,有这样的领导及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相信大楼能真正为咱老百姓着想,在百货大楼购物就是放心!”在**的日常工作中,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高度重视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在他的亲自关心和指导下,集团公司于1998年率先在蓉城推出了以劳模、十杰青年裴娟、陈玲等名字命名的明星专柜,给予明星专柜“商品品牌自主经营、柜组劳动力自主组合、明星品牌津贴”等政策,坚持推广以“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将高尚的人品与优质的商品有机结合起来,奏响了企业创服务品牌——推品牌——开发新品牌的快速发展三步曲,有效的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明星专柜以优良的服务态度、娴熟的服务技能和高品位的服务质量,为企业赢得了良好口碑,创造了优良业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员工收益的双赢。
正是在**的大力推进和亲历亲为下,“优质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线”成为广大员工共同遵循的座右铭。十年来,公司先后荣获“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单位、省市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质量信得过单位”、“消费者满意商场”、“维护消费者权益好单位”等荣誉称号,并于1997年在西南片区首获保护消费者杯最高奖——“保护消费者杯”。
开拓创新 精益求精
在政协第十二届**市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就表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创新是最重要的品质。”
**常说,管理创新是成功企业永恒的主题。在企业的管理中,要注重因势利导,不能仅凭经验办事,要勇于创新,敢于否定自己,对同一个问题要找到不同的答案。学好用好“顺势、借势、蓄势、造势”,做好“有形的市场,无形的商场”。他强调,创新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我们企业强基固本、修炼内功的重要保证。在管理上一定要时刻保持知微见著、一叶知秋的战略敏感性,管理要做到精益求精。
在**的带领下,“让平庸成为过去,用创新造就未来”成为广大员工的追求。公司上下注重管理的创新和制度的完善,以开展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为契机,实施流程再造,制定并完善了《卖场标准化手册》、《公司职工礼仪守则》、财务审批报销流程等一系列相关管理规定及制度。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行erp管理系统和oa办公自动化系统,使公司的内部管理逐步由过去的粗放式管理向扁平式、走动式、精细化管理发展。
管理创新促进营销创新。在**的推广下,“龙旋风”、“零利润”、“百变战神”等营销案例,至今都为同行和老百姓津津乐道。“龙旋风”三天销售业绩
为1000万元,“零利润”三天销售业绩为2000万元。“龙旋风”活动开启了大楼营销历史上的新纪元,也打响了**商战最猛烈的第一枪,为业界所震惊!“全面参与竞争,不断超越自己”、“用理念指导营销”,这是**的营销观,也是指导成百大楼抢占先机、挑战自我的典范。
**认为,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开拓创新,企业就没有出路。2001年,他尝试资本运作,投资组建摩尔百盛商场;涉足参饮行业,与**巴国布衣投资组建上海巴国布衣参饮有限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年初,他又顺应政策导向,抓住cepa商机,继**、广州、深圳成立cepa主题商场“港澳购物城”后,携手国际商业实体开始打造西南地区首家cepa零关税港澳产品购物商场,建立多元化发展的大型商业集团公司,实现经济效益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关爱员工 回报社会
“人才是我们企业最大的财富,‘关爱员工实现双赢’是我们义无容辞的责任,是我们始终如一的目标,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是我们所有员工辛勤劳动、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晶;是社会各界朋友关心帮助、大力支持的成果。”这是**在获得“四川省‘关爱员工、实现双赢’优秀民营企业家”时说得一番话。
在用人方面,**“有知人之心、懂用人之道、存信人之诚、见贤思齐”。他大胆启有年轻人,引进人才,以“情感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效益留人”,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做合适的事,拿合适的报酬”的用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