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规划-第九章
第九章
经济全球化与职业发展
本章重点提示
本章重点阐述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影响。结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介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职业发展的变化特征,国内外职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类等。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来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经济全球化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艮口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晃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
三、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因素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因素主要有以下内容。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分工,并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
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滞胀而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更加强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在国际范围内,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其成员对本国或本地区市场的控制大大放松,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所有这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质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一)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二)促进国际分工
(三)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四)促进经济多极化发展
(五)促进发展模式创新
(六)促进国际利益融合(七)促进安全内涵扩展
(八)促进国家主权转移
(九)推进国际体系转型
(十)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第二节 职业发展
一、职业发展的简介
职业发展是组织用来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方法。实际上,职业发展是组织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培训、教育等活动。
二、职业发展的类别与准则
一种是自然顺势的发展。就是当职业符合自己的个人意愿时,在完成职业的要求中熟能生巧,自然而然地也就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比如一个爱好写作的人应聘到一家报社做记者,时间一长,写得越多,顺理成章地就成了一名作家,甚至是较有影响的作家。
另一种则是人为努力的发展。就是当职业并不符合自己的个人意愿,但却无法改行时,在履职过程中渐渐培养起对现行职业的热爱,由此积累经验,竟然获得了意外的成功。比如,一个爱好写作的人被录用到一家企业搞营销,一开始很不适应,但却无法改行,只好慢慢地去适应、习惯,居然渐渐地对营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终于成为一代营销大师。
职业发展应把握以下五条准则:(1)把握机遇;(2)掌握成功的标准;(3)发挥自身优势;(4)学会与上司相处;(5)理解企业文化。
第三节 国内职业发展与国外职业发展
一、职称的含义
职称,指的是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在中国的现状下,职称主要代表社会地位,有高职称的人享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福利待遇,与实际技能未必有直接关联。职称通过申报、评审,由主管部门授予,一般认为决定是否授予职称是由主管部门领导决定,评审主要是形式。
二、职称的种类
职称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技术员级5个级别。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播音、卫生技术、农业技术、档案、文物博物、图书资料、群众文化、技校教师、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工程技术、计划生育、党校教师系列(专业)设5个级别。
高校教师、新闻、科学研究、出版、教练员、翻译、艺术系列、律师、公证系列(专业)
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4个级别。
中小学教师设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4个级别。
三、公务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级别分为27 级。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如下。
(1)国家级正职:一级;
(2)国家级副职:四级至二级;(3)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4)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
(5)厅局级正职:十三级至八级;(6)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
(7)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8)县处级副职:二十级至十四级:
(9)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10)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下面是公务员中的非领导职务。
(1)巡视员:十三级至八级:
(2)副巡视员:十五级至十级:
(3)调研员:十八级至十二级;
(4)副调研员:二十级至十四级;
(5)主任科员: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6)副主任科员: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7)科员:二十六级至十八级;
(8)办事员:二十七级至十九级。
四、高校职称
高等学校教师担任的教学、科研工作水平和能力评定的专业职称也称学衔。各国划分的名称和级别不一。中国从上至下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高等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根据相关管理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我国将对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意见》指出,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积极健康向上,但也有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
七、职称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造成职称问题复杂化的一个客观原因是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组织形式的多元化,职称制度在自身探索和改革的同时,还需要走出体制内的束缚,适应体制外的社会需求。在政府主导的制度体系下,政府如何顺应环境,明确定位,转变职能,成为职称制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职称主管部门并非没有意识到环境的挑战。1997年,原国家人事部提出,职称改革要实现“三个突破”:突破职称工作中的陈旧观念的局限,把职称工作服务领域由国有单位延伸到农村、非国有单位和整个社会;突破职称工作对象的局限,把服务对象由传统的国家干部延伸到各级各类各种所有制的专业技术人才,包括乡土人才;突破职称工作老套方式的局限,把服务方式由单一的评聘扩大到评聘、考试、测评等多种评价机制,为各类人才服务。
职称工作服务对象和领域的拓展,是体制转轨过程中政府对环境变迁的主动回应,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公共部门与非国有单位的性质差异。一方面机械地将国有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等制度应用于其他社会组织,另一方面又试图将社会化、市场化的考评方式全面应用于国有单位的内部管理,使政府公共管理行为与公共部门自身管理混为一体,管理行为和市场行为界线不清,导致职称管理理念和职能转变难以到位。
政府在职称管理中缺位和越位的现象并存。所谓政府缺位,一 是指本应由国家统一设置管理的职业准入由于监管不严,过多过滥; 二是对职业水平评价市场监管不力,资格泛
滥;三是对国有事业单位职称晋升直接参与过多,而行政监督不够。所谓越位,就是政府替代用人单位和社会组织,成为职称和职业资格(水平评价)评价的主要组织和参与者。因此,在理清职称内涵的基础上,切实转变政府职称管理职能成为职称制度改革需要认真解决的根本的问题。
第四节 国外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一、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人才评价体系
二、澳大利亚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人才评价体系
本章学习思考题
1.简述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2.简述职业发展的类别与准则。
3.国内职称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4.简述英澳职业资格制度人才评价体系。
第二篇: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规划(5分)
1.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进行调查,应当由()名以上办案人员进行。(单选B)
A.一 B.两 C.三 D.四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分为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判断)
3.主要指一个人表现出来的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方式或倾向。(填空(人格特质))
4.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填空(沟通))
5.职业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填空)
6.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定向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心理偏差?如何解决这些心理偏差?(简答)
职业定向的心理偏差 :(1)自卑心理。(2)自负心理。(3)虚荣心理。(4)从众心理。解决这些心理偏差的方法:(1)增强独立选择的能力。(2)要能客观地给自己定位。(3)要正确地和他人比较。(4)培养自己的耐挫力。
7.是指一个人对某种职业的渴求和向往。(单选A)A.职业期望 B.职业发展 C.职业规划 D.职
业匹配
8.职业生涯规划的()是指要处理好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的关系,寻找个人发展
与组织发展的结合点。实现专业技术人员利益与组织利益的整合。(单选 A)A.利益整合原则 B.公平、公开原则 C.协作进行原则 D.动态目标原则
9.()的个人心理特质包括职业认同感受到冲击;承认时间有限和生命有限的事实;意识到职
业机会有限而产生焦虑。(单选B)A.职业生涯早期阶段 B.职业生涯中期阶段 C.职业生涯后期阶段 D.职业生涯晚期阶段
10.知识经济具有两个突出的时代特征:()。(多选AD)A.强调知识资源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 B.强调自然资源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 C.强调技术性学习的重要性 D.强调人力资本和创新性学习的重要性
11.非言语沟通的功能作用是()。(多选ABC)A.传递信息 B.沟通思想 C.交流感情 D.交
流工作
12.1970年,马斯洛提出的基本需要又称为()。(多选 ABCD)A.匮乏性需要 B.缺失性需要
C.衍生需要 D.超越性需要
13.职业选择是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收人乃至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判断)
14.职业定位中对自我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信息存在的认识不完全、不准确的问题,会引发现
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自我期望与环境需要之间的矛盾,产生职业定向的偏差。(判断)
15.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判断)
第三篇: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规划(作业题)
1、(规范性)是法律的首要特性,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填空)
2、(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一般是指个体能够顺利完成某种行为活动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条件。(填空)
3、(人格特质)主要指一个人表现出来的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方式或倾向。(填空)
4、(B)是指一个人在他人面前想表现出的形象。(单选)A.自我形象B.社会角色C.内在驱动力
D.人格特质
5、(B)是指运用理财规划的原理、技术和方法,这对个人、家庭以及中小企业、机构的理财目标,提供综合性理财咨询服务的人员。(单选)A.职业规划师B.理财规划师C.管理咨询师
D.物流师6、1968年(B)主持了对斯朗特职业兴趣量表的修订工作,增加了基本兴趣量表和一般职业主题。(单选)A.库德B.坎贝尔C.霍兰德D.弗洛伊德
7、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的行为有(ABCD)。(多选)A.损害国家声誉和利益B.失职渎职
C.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D.挥霍、浪费国家资财
8、工作情境中,可以把素质理解为个体为达到某种工作绩效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特征,包括(ABCD)等。(多选)A.知识B.技能C.能力D.性格
9、行业环境分析的内容包括(ABCD)。(多选)A.行业的发展状况B.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C.行业存在的优势D.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0、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ABCD)教育。(多选)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个人品德
11、《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于2014年7月1日起施行。(判断)正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判断)正确
1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判断)正确
14、信息是指在沟通过程中传给接受者(包括口语和非口语)的消息。(判断)正确
第四篇: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规划-第八章
第八章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现代社会
本章重点提示
本章主要分析现代社会主要时代发展特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多个角度分析时代发展趋势,阐述在这些大背景之下,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情况,针对工作生活平衡的需要探讨专业技术人员如何平衡职业发展与生活的关系与矛盾,最后从国家整个社会宏观层面探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同步发展共同进步。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主要时代特征
所谓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的历史阶段。所谓时代特征是指与特定时代相适应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状态以及由世界的基本矛盾所决定和反映的基本特征。进入21世纪后,无论是世界整体发展形势还是我国的具体发展特征,均出现一定的整体发展趋势。
一、全球社会的时代特征
从全球视角来看,主要有如下6个方面的整体时代特征。
1.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技术革命的结果,科学技术也促进社会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变革和人的全面发展,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改变。
2.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
经济增长的首要标志是以农业为主转变到以工业为主,即工业化。它是现代化社会的基本标志,也是同传统社会的主要区别。20 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在已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中,现代经济发展结构的趋势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渐超过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3.政治民主化和普遍参与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在最广泛的社会基础上,使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管理,发挥全体社会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社会结构日趋分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工业的发展,使得各种社会活动日益复杂,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专门化的功能互补的社会组织迅速发展,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经济、政治、文化、情感的需要。社会的每一个结构要素,承担着越来越专门化的功能。
5.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在现代化过程中,与经济、政治等变革相适应,整个社会和全体社会成员,由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生活方式转变到文明的、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由安于现状、惧怕变革、墨守成规的价值观念,转变到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状态。
6.城市化
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中城市特质的增长。城市化是人类居住方式的变化,也是社会经济、社会关系、生活方式迈向现代化的综合反映。一般来讲,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是成正比的。
二、工作环境与职业生涯面临的主要时代特征
1.工作职位的减少
2.国际化
3.技术
4.变革中的组织结构
5.工作性质的变化
6.多样化文化背景下的劳动力
7.工作与家庭生活平衡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时代生活的平衡发展
工作与家庭生活在很多方面相互碰撞,摆平工作与家庭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进程中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组织规模缩减,导致我们要用更少的资源去做更多的事情时。首先与过去相比,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多人既要追求事业成就,又要对家庭负责。因此他们就需要在这些家庭责任和自己的工作要求之间取得平衡。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管理中如何做到工作生活统筹兼顾,保证事业发展的同时生活幸福。
一、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冲突的模型
下图列出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与家庭冲突的三种形式:时间上的冲突、情绪紧张造成的冲突、行为上的冲突。
1.时间上的冲突是工作与家庭生活冲突中最普通的一种
2.产生于家庭范围的时间冲突也能导致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3.情绪紧张造成的冲突会影响到另一种角色
4.工作家庭融合二、双职工家庭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和工作生活平衡的影响
双职工伴侣的定义是共享同一生活方式,包括持续的爱情关系、同居和都有工作的两个人。双职工伴侣中任何一方的工作都不必是专业性或管理性的,或者是被情感所吸引的工作。双职工生活方式变得令人青睐的一个有吸引力的特征是双方的收入会带来财务上的安全。很多伴侣认为他们需要双收入来获得并维持自己所希望的生活标准。然而,金钱并不代表一切,伴侣双方的生活质量还会得到改善。从女性的角度来讲,就业能够满足一系列需求,成就、挑战、多样性和权力。从男性角度来看,双职工关系通常带来更多的家庭责任。
双职工家庭可能遇到各种压力。下面我们具体讨论一些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相关的问题。
1.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讲,过多的工作要求会造成工作与家庭的冲突。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发现,他们的工作要求和他们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相互冲突。挑战性的技术工作、频繁的出差和长时间的加班,这些都很容易同参与家庭活动的压力和渴望相互冲突。然而女性首当其冲地承担着照料家务和孩子的责任。在绝大多数双职工的专业技术人员家庭中,妻子承担着管理家务和孩子的大部分工作,丈夫往往是帮一把手。家务经常成为妻子们的第二个班,一项研究显示,母亲每周花在做家务和照顾孩子上的时间为52个小时,而父亲为23小时。双职工的专业技术人员感受到的负担和压力会以几种方式威胁到他们的关系。首先,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因为没有足够时间陪伴孩子而有罪恶感。第二,专业技术人员伴侣因为没有时间培养相互关系而疏远。第三,家庭和工作责任使专业技术人员没有给自己留下时间放松、业余和休闲交流。
2.职业生涯受到限制
双职工的生活方式可能会限制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成就或者减慢步伐,尤其是女性更可能如此。双职工家庭中的母亲常常缩减工作时间,放弃会与家庭责任冲突的发展机会,谢绝需要搬家的升迁机会,或者离开工作一段时间,把自己的职业生涯搁浅。许多母亲遭受家庭重负而妨碍其职业生涯上的成功,男性则相反,常常得到实际上对工作有助的家庭奖励。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比起没有孩子的男性来,做父亲的男性能挣更多的钱,在组织中有更高的职位,对工作也更加满意。可能是因为有孩子的父亲被雇主认为是有责任感和更稳定。并非所有的父亲都能得到家庭奖励。高度介入家庭生活的男性会像双职工家庭中的母亲那样,减少对工作的介入。在双职工家庭中,职业生涯成就会受到多大的约束,部分取决于某一特定职业生涯领域要求投入的时间。在合理的、可预见的和灵活性的工作时间的领域中工作,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可能都不会遇到职业生涯发展的障碍。然而在要求长时间工作和频繁出差的领域,他们的工作业绩和职业生涯发展可能就会受到伤害。专业技术人员征上作中刖川“ 班和出差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其职业生涯发展会影响较大。双职工伴侣必须经常商定,在某
一时刻谁的工作应该更为优先。
3.竞争与嫉妒
在所谓的传统家庭中的劳动分工导致了整齐划一的、没有竞争的世界。男性在工作世界里取得成就,当双方都就业时,一方就可能比另一方更成功,如果妻子在职业生涯成就上超越了丈夫,丈夫可能就会觉得受到威胁。实际上研究发现,女性的工作成就越高,她的婚姻满意度越低。伴侣双方在同一或相似领域工作会强化竞争。
三、组织应对工作生活平衡的职业生涯管理策略
1.工作生活平衡的策略
组织如何应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工作生活平衡呢?下表概括了组织采取的各种应对工作家庭生活问题的政策和做法。该表还显示了每种措施提供者中大公司所占百分比。这是由达纳·弗里德曼和阿琳·约翰逊最新报告的。我们把这些组织的行为归人3个大类:照顾受抚养者、弹性工作安排、改变组织的工作家庭文化。
2.职业生涯管理应对专业技术人员面临的工作生活问题
亚伯拉罕·科曼认为,不论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怎样的成就,组织和家庭生活中的某些特征都会使人产生疏离感。他提出利用职业生涯管理的模型来解决工作与生活矛盾的问题。主要的建议是摸清情况、目标设定、职业生涯战略、职业生涯评价。
第三节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
和谐社会的同步发展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和谐社会基本内涵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随后,在中国。和谐社会”便常作为这一概念的缩略语。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
要内容。
2.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
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 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
同建设。
4.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要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从“大社会”着眼,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在内的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之中;又要从“小社会”着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及作用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能够解决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突出问题
3.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推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本章学习思考题
1.现代社会的主要时代特征是什么?
2.工作环境与职业生涯面临的主要时代特征是什么?
3.组织应对工作生活平衡的职业生涯管理策略有哪些?
第五篇:《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规划》电子书第三章
第三章 职业生涯规划
本章重点提示
本章重点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方法。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定制
一、基本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职业生涯规划也可叫职业生涯设计。主要包括做出个人职业的近期和远景规划、职业定位、阶段目标、路径设计、评估与行动方案等一系列计划与行动。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订一生的方向,进一步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既包括个人对自己进行的个体生涯规划,也包括组织对员工进行的职业规划管理体系。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使个人在职业起步阶段成功就业,在职业发展阶段走出困惑,到达成功彼岸;对于组织来说,良好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还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给优秀员工一个明确而具体的职业发展引导,从人力资本增值的角度达成组织价值最大化。借助教育测量学、现代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理论等相关科学经典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的管理实践和个人性格特征,形成了比较成熟、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二、理论基础
理性决策理论― 源于经济学的决策论在职业发展方面的应用,认为职业规划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增进个体的决策能力或问题解决能力。
职业发展理论― 是从发展的观点来探究职业选择的过程,研究个体职业行为、职业发展阶段和职业成熟的职业指导理论。心理发展理论― 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研究职业选择过程,认为职业选择的目的在于满足个人需要、促进个体发展。心理发展理论主张职业指导应着重“自我功能”的增强,因为如果个人的心理问题获得解决,那么包括职业选择在内的生活问题就会顺利完成而不需另行指导。
人职匹配理论― 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质,而某种个性特质与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相关联。人人都有选择与其特质相适应的职业的机会,而人的特性是可以用客观手段加以测量的。职业指导就是要帮助个人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以达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人职匹配已成为职业选择的至理名言。在实施职业指导的国家,人职匹配理论的咨询模式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
三、职业生涯规划分类
职业生涯规划的期限一般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短期规划为3 年以内的规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完成的任务。中期目标一般为3 至5 年,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其规划时间是5 年至10 年,主要设定长远目标。
四、职业生涯规划八条原则
利益整合原则。利益整合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利益与组织利益的整合。这种整合不是牺牲专业技术人员的利益,而是处理好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的关系,寻找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结合点。每个个体都是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学习发展的,因此,个体必须认可组织的目的和价值观,并把他的价值观、知识和努力集中于组织的需要和机会上。
公平、公开原则。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组织在提供有关职业发展的各种信息、教育培训机会、任职机会时,都应当公开其条件标准,保持高度的透明度。这是组织成员的人格受到尊重的体现,是维护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积极性的保证。
协作进行原则。协作进行原则,即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活动,都要由组织与专业技术人员双方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共同参与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本是好事,应当有利于组织与专业技术人员双方。但如果缺乏沟通,就可能造成双方的不理解、不配合以至造成风险,因此必须在职业生涯开发管理战略开始前和进行中,建立相互信任的上下级关系。建立互信关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始终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共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动态目标原则。一般来说,组织是变动的,组织的职位是动态的,因此组织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应当是动态的。在“未来职位”的供给方面,组织除了要用自身的良好成长加以保证外,还要注重专业技术人员在成长中所能开拓和创造的岗位。
时间梯度原则。由于人生具有发展阶段和职业生涯周期发展的任务,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内容就必须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并划分到不同的时间段内完成。每一时间阶段又有“起点”和“终点”,即“开始执行”和“完成目标”两个时间坐标。如果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会使职业生涯规划陷于空谈和失败。
发展创新原则。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性”这一点,在确定职业生涯目标时就应得到体现。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工作,并不是指制定一套规章程序,让专业技术人员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完成,而是要让专业技术人员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创造组织效益的目的。还应当看到,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不仅仅是职务上的提升,还包括工作内容的转换或增加、责任范围的扩大、创造性的增强等内在质量的变化。
全程推动原则。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上,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过程的观察、设计、实施和调整,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活动的持续性,使其效果得到保证。
全面评价原则。为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状况有正确的了解,要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上级管理者、家庭成员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对职业生涯进行全面的评价。在评价中,要特别注意下级对上级的评价。
五、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每个人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在后期的发展当中能够突破生活的限制,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经过认真仔细的个人自我评估,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充分认识自己,再将个人发展过程中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进行对标管理,准确定位职业方向,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个人发现新的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能够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扬长避短,发挥职业竞争力;了解就业市场,科学合理地选择行业和职业;提升个人实力,获得长期职业发展优势;加快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满意度,使事业成功最大化。
六、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并非都能如愿。了解自己、有坚定的奋斗目标,并按照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才有可能实现成功的愿望。这就需要进行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如下。
(l)我评估。自我评估包括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的了解,也包括对自己的学识、技能、智商、情商的测试,以及对自己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的评价等等。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对自己所适合的职业和职业生涯目标做出合理的抉择。
(2)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周边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了解所处环境的特点、掌握职业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明确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以及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创造的条件等等。只有对环境因素充分了解和把握,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环境因素评估主要包括:组织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
(3)确定职业发展目标。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在准确地对自己和环境做出了评估之后,我们可以确定适合自己、有实现可能的职业发展目标。在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时要注意自己性格、兴趣、特长与选定职业的比配,更重要的是考察自己所处的内外环境与职业目标是否相适应,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鹜远。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决定了职业发展中的行为和结果,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
(4)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在职业目标确定后,向哪一路线发展,如是走技术路线,还是管理路线,是走技术+管理即技术管理路线,还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走管理路线等,此时要做出选择。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必须对发展路线做出抉择,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预定的方向前进。
(5)制定职业生涯行动计划与措施。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并选定职业发展的路线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培训、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对应自己行动计划可将职业目标进行分解,即分解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其中短期目标可分为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3 至5 年;长期目标为5 至10 年。分解后的目标有利于跟踪检查,同时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制定和调整短期行动计划,并针对具体计划目标采取有效措施。职业生涯中的措施主要指为达成既定目标,在提高工作效率、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开发潜能等方面选用的方法。行动计划要对应相应的措施,要层层分解、具体落实,细致的计划与措施便于进行定时检查和及时调整。
(6)评估与回馈。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态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必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首先,要对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确定哪些目标已按计划完成,哪些目标未完成。然后,对未完成目标进行分析,找出未完成原因及发展障碍,制定相应解决障碍的对策及方法。最后,依据评估结果对下年的计划进行修订与完善。如果有必要,也可考虑对职业目标和路线进行修正,但一定要谨慎考虑。
第二节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基础与具体方法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分析个人三个方面的基础情况。
(一)自己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
研究自己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和基础;回答这个问题,要考虑以下各方面的因素。
(1)自己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
(2)自己的职业性向(就是职业类型)。
(3)自己的技能(也就是我们的自身本领,比如专业、爱好、特长等)。
(4)自己的职业锚(就是职业动机)。
(5)自己的职业兴趣。
1.本人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
人生有4个职业发展阶段。
(1)探索阶段:15岁-24岁之间。
(2)确立阶段:24岁-44岁之间,这一阶段是大多数人工作周期中的核心部分。这一阶段包括了3个子阶段:尝试子阶段(25岁-30岁之间)、稳定子阶段(30岁-40岁)、职业中期危机阶段(在30多岁和40多岁之间的某个时段上)。
(3)维持阶段:45岁-65岁。
(4)下降阶段:66岁以上,当退休临近的时候。
处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人,应考虑不同的事情。例如,在探索阶段,可以多做些尝试、探索,在工作中摸索出本人的职业性向、职业锚、职业兴趣等,逐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而40岁以上的人,就不应该做过多的尝试,而是应该认真分析清楚本人的职业锚、职业性向,选择本人有优势的职业做长远的打算。这里的年龄阶段划分还应该针对不同的职业加以区分,例如:在中国,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30岁已经该退休了;而作为教授,30岁差不多是最年轻的。可以看到,目前,在校大学生处在第一阶段― 探索阶段。
2.本人的职业性向
约翰· 霍兰德的研究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格特征适合从事不同的职业,约翰· 霍兰德将其分为六种职业性向(类型):(l)实践性向,(2)研究性向,(3)社会性向,(4)常规性向,(5)企业性向,(6)艺术性向。每一种职业性向适合于特定的若干职业。通过一系列测试,可以确定一个人的职业性向。职业者如果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性向,就可以从对应的若干职业中选择:
3.本人的技能
也就是我们的自身本领,比如专业、爱好、特长等。
4.本人的职业锚
职业锚/动机是职业生涯规划时另一个必须考虑的要素。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职业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那种职业中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就是职业锚。职业锚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锚,影响一个人职业锚的因素有:(l)天资和能力;(2)工作动机和需要;(3)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天资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而其他各项因素虽然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更加受后天努力和环境的影响,所以,职业锚是会变化的。这一点,有别于职业性向。
例如,某个人攻读了医学博士,并且从事外科医生工作已经20 年了,尽管他的职业性向可能并不适合做外科医生,但是他在确定自己的职业时,基本上不会考虑改为其他职业,这是因为他的职业锚在起作用。
埃德加· 施恩在研究职业锚时将职业锚划分为如下类型:(l)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2)管理型职业锚;(3)创造型职业锚;(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5)安全型职业锚。
技术型:这类人往往出于自身个性与爱好考虑,并不愿意从事管理工作,而是愿意在自己所处的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在我国过去不培养专业经理的时候,经常将技术拔尖的科技人员提拔到领导岗位,但他们本人往往并不喜欢这个工作,更希望能继续研究自己的专业。
管理型:这类人有强烈的愿望去做管理人员,同时经验也告诉他们自己有能力达到高层领导职位,因此,他们将职业目标定为有相当大职责的管理岗位。成为高层管理人员需要的能力包括三方面。(l)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充分或情况不确定时,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人际能力:影响、监督、领导、应对与控制各级人员的能力;(3)情绪控制力:有能力在面对危急事件时,不沮丧、不气馁,并且有能力承担重大的责任,而不被其压垮。
创造型:这类人需要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或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产品或工艺,或是自己的公司,或是能反映个人成就的私人财产。他们认为只有这些实实在在的事物才能体现自己的才干。自由独立型:有些人更喜欢独来独往,不愿像在大公司里那样彼此依赖,很多有这种职业定位的人同时也有相当高的技术型职业定位。但是他们不同于那些简单技术型定位的人,他们并不愿意在组织群体中发展,而是宁愿做一名咨询人员,或是自主创业,或是与他人合伙开业。其他自由独立型的人往往会成为自由撰稿人。安全型:有些人最关心的是职业的长期稳定性与安全性,他们为了安定的工作、可观的收人、优越的福利与养老制度等付出努力。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人都选择这种职业定位,很多情况下,这是由于社会发展
水平决定的,而并不完全是本人的意愿。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将不再被迫选择这类型。
正如许多分类一样,以上的分类也无好坏之分,之所以将其提出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据此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现代科技与社会进步,专业技术人员要随时注意修订职业目标,尽量使自己职业的选择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适应社会需求,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5.本人的职业兴趣
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还要考虑本人的职业兴趣,例如:喜欢旅行(适合于经常出差的职业);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合在华南工作);喜欢自己做出决定(应该自己做老板);喜欢住在中等城市;不想为大公司工作;喜欢穿休闲服装上班;不喜欢整天在桌子后面工作等等。另外,本人具有的职业技能也不能忽略,如果某人具有某项突出的技能,而这项技能可以为其带来收人,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就应当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二)自己所在公司能否提供这样的岗位以及职业通路除了研究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之外,还要考虑本人所在的公司可能给您提供哪些岗位,从中选择那些适合您本人从事的岗位。如果在本公司没有适合您本人从事的岗位,或者说,您所在的公司,不可能提供适合您本人的工作岗位,就应该考虑换工作了。作为公司的管理者,有责任指导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并且给出员工适合的职业通路。这样,企业才能人尽其才;员工才能尽其所能为公司效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限,面对发展迅速的信息社会,仅仅制订一个长远的规划显得不太实际,因而,有必要根据自身实际及社会发展趋势,把理想目标分解成若干可操作的小目标,灵活规划自我。一般说来,以5-10年左右的时间为一规划段落为宜。这样就会很容易跟随时代需要,灵活易变地调整自我,太长或太短的规划都不利于自身成长。具体可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自己的年龄划分目标,如25-30岁职业规划、2010-2020年职业规划;二是根据职业通路中的职位、职务阶段性变化为划分标准,制订不同时期的努力方向,如5年之内向部门相应职位冲刺,10 年内成为主管。
(三)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还要把目光投向未来。研究清楚本人现在做的工作,10 年后会怎么样?自己的职业在未来社会需要中,是增加还是减少。自己在未来的社会中的竞争优势,随着年龄的增加是不断加强还是逐渐削弱?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等等。
进行社会分析。社会在进步,在变革,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善于把握社会发展脉搏。这就需要做社会大环境的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及需求状况;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形势;自己所选择职业在目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情况;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的影响;自己所选择的单位在未来行业发展中的变化情况,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市场占有及发展趋势等;对这些社会发展大趋势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自我把握职业社会需求、使自己的职业选择紧跟时代脚步。同时,个人处于社会庞杂环境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人打交道,因而分析人际关系状况显得尤为必要。人际关系分析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将与哪些人交往;其中哪些人将对自身发展起重要作用;工作中将会遇到什么样的上下级、同事及竞争者,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如何提高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之相处,等等。
本章教学案例
小Z,女,22 岁,学历本科。基本情况:上海某财经类大学毕业,国际会计系,应届生。同学评价:刻苦,有上进心,性格坚强,学习能力强。个人职业目标:高级财务经理。面临问题:收到英国某大学的offer,学行政管理专业;同时收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
永道的offer,作审计师,小z 必须做出选择。先留学或先就业?
职业设计意见:先就业,去普华作审计师,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机会出国深造。
设计理由:小z 原本希望出国进修工商管理类课程,但国外大学对申请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都有工作经验要求,所以最后只收到了行政管理专业的offer。小z 学会计,喜欢商务,对行政组织兴趣不大,若为能一时出国而放弃原有兴趣并不明智。专家认为:先工作或先出国其目的都应该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违背个人兴趣和职业理想而求得一时出国,为出国而出国,从个人职业发展看并不可取。
从职业发展考虑,普华位列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有完善的培训计划,良好的工作氛围,规范的工作机制,对职业技能发展大有好处,出国学习行政管理硕士一年课程之所获专业资质资历和在普华工作一年之经历技能积累相比,前者在职业市场上之价值未必比后者高。普华是专业的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与小Z 大学所学基本对口,且小Z 性格特点勤奋刻苦,事业心强,意志坚定,加上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保证了小Z 在工作中必会有所表现。从小Z 职业目标定位于高级财务经理一点看,小z 具备会计专业学历资质和专业技能,但缺乏作为高级财务经理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管理知识,小Z 希望学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想法是正确的,为一时出国而放弃原本计划并不合乎长远的职业发展。国外工商管理类硕士课程要求申请者具备一定工作经历,小Z 先工作后出国,正合乎要求。且高级财务经理必须具备的另一重要要素就是丰富的专业工作经历,所以,先工作,积累工作经历,也是在为职业理想作铺垫。
在先就业与先出国之间面临选择,无论是先就业,还是先出国,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到底是先出国更有利于将来职场发展,还是先就业更有利于职业发展,应该是每一个面临类似情况的毕业生都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
案例总结: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尤为重要,人生精力有限,必须选准方向,强化发展。职业方向的确定必须结合个人特长,兴趣所在并综合考察行业前景来确定。在这一点上,大学生有疑问时,可以求助学校的就业指导老师或者专业的职业顾问。应届毕业生,表面上看是就业的问题,而实际上是择业的问题,择业就是要做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集中目标,强化发展,通过若干年的工作,实现从无工作经历者到行业人才的提升。同理,应届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也要以职业发展为指标,选择合适的深造途径,在学历资质上提高自己的含金量,为“职场前途”做好准备!
案例思考题
通过对该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分析能得出什么结论?
本章学习思考题
1.职业生涯制定的原则是什么?
2.职业生涯早期的任务是什么?
3.职业生涯中期的任务是什么?
4.职业生涯晚期的任务是什么?
5.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有哪些?对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