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职务犯罪产生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00:4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职务犯罪产生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职务犯罪产生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

第一篇:浅论职务犯罪产生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浅论职务犯罪产生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

作者:王少辉

【摘 要】职务犯罪在目前我国正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的今天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的重要问题。职务犯罪,本文对其定义以及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提出了如何对职务犯罪进行防范预防,强调了防范警示在控制职务犯罪中的意义。

【关键词】职务犯罪;贪污;腐败;防治

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越来越多,主要由于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人民生活以及思想观念的不断提升与改变。案件涉及人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职务也越来越高。案件涉嫌金额也在不断增大,涉案手段越来越恶劣。由于职务犯罪涉案人员多为管理人员,与普通犯罪相比,职务犯罪的影响更大、更为恶劣。因此,对于职务犯罪要引起高度重视。职务犯罪的概念及其特点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企事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它的本质特征是权力商品化,犯罪人利用社会公共权力进行“权钱交易”,以满足个人、家庭或小集体利益,其犯罪造成的危害较之其他刑事犯罪相比更甚,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

职务犯罪属于刑事犯罪的一种,从已被揭露的大量犯罪案例来看,职务犯罪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尤为突出的是有: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分析可得,主要原因就是在权、钱、色这三个环节上存在着很多漏洞。总体来讲主要有以下特点:

1.1 贪官级别越来越高 腐败危害越来越重

众多职务犯罪的首要特征是位高权重,贪污受贿。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从犯罪的主体上看,涉嫌贿赂、贪污的官员职务越来越高,正职领导干部越来越多,20世纪80年代,涉嫌贪污受贿的都是基层的直接管财务的厂长、会计、采购员,出纳等,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是领导干部贪污受贿,如在辽宁沈阳查处的慕绥新案件中,竟有16人是“一把手”,他们的腐败行为,给党和人民群众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会影响一个地区的风气。

1.2 品行不端正,情趣不健康

检验一名领导干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尺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生活的堕落跟经济的犯罪,一直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部分干部的堕落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的,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忍受不住诱惑,就会背叛自己的誓言,贪污受贿、权色交易,最终道德败坏,沦落成人民的罪人。最近很多地方发生的贪污案,被查处的领导干部都有以下共同点:经济贪婪、生活腐败,做人的底线丧失殆尽。这些领导干部平时看似道貌岸然,讲话振振有词,有的还把自己打扮成为一方百姓殚精竭虑的公仆,而背地里的生活却是醉生梦死、穷奢极欲。产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2.1 政治立场动摇

列宁说过这样一句话:“政治上有修养的人是绝不会贪污的。”列宁说的政治修养就是党性修养。很多贪官对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对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做了错误的判断。河北省原常务副省长丛福奎,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国家电力总公司原总经理高严,都是从丧失了政治信念后开始堕落,丛福奎甚至成了佛家弟子,被封了法号。很多贪官都烧香拜佛,寻求保佑,但最后也没有躲过牢狱之灾和灭顶之灾。

2.2 道德防线崩溃

吉林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姜德志说过:“我了解的贪官,走向犯罪都是从道德败坏开始的,都是从行为操守不检点开始的”。

2.3 法律意识淡薄

所谓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对法和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权力的属性是它的腐蚀性和扩张性,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行为边界,你运用权力的程序就把握不住,你就要脱离法律的轨道,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4 侥幸心理作祟

贪官们为什么要贪污受贿?不该得的钱你得到了,这钱是不合法的,也都是知道的,但为什么还要想得到呢?都存在侥幸的心理。众多贪官的经历证明:这样的侥幸心理要不得。因为人的存在是自然生命存在、精神生命存在和社会生命存在三位一体的。你的精神生命之所以受到创伤,是因为你真的贪污了。因为道德的谴责、对法律的恐惧感也伴随而生。

2.5 特权思想严重

通过两种方式表现特权思想,一是犯罪干部中很多人员将党与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利变成了自己的特权,将自己以管人者自居,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认为自己有用特权,认为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受法律的约束。实际却是,当腐败分子受到惩处在进行自我反省时会提到如果当时有人提醒我、监督我,就不会有如此的下场”,此时后悔已经晚了。二是忘记了”权利来自于人民“、”人民公仆为人民“的重要宗旨,完全没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人民群众也颠倒了主仆的关系,观念淡薄,糊了了干部的本职是为人民服务。3 职务犯罪的防治对策

打击是惩治职务犯罪的治标措施,预防才是治本之策。人们往往关注打击职务犯罪而忽视预防工作。惩办贪污腐败,令人解气,但更重要的是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以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损失,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预防职务犯罪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教育是反腐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不少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陈希同、成克杰、王宝森、胡长清、程维高等,这些高级干部之所以堕落,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

3.2 制度建设是预防腐败的保障

香港廉政公署有一句口号:“有健全的管理就会减少贪污的机会。”从已经暴露出来的案件中,也反映出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的缺失,还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3.3 监督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关键

当制度的执行不被保障,在制度“无效”的情况下,就需要有效的监督。在成克杰、慕绥新等腐败的案件中我们不能看出,这些人在作案时跨度大,时间久,并且越来越严重,而且有很多都是边腐败边提拔。这就应该引起我们的强烈反思,在我们的监督体系下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为什么我们的监督体系不能发挥其效用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首先,要客观的认识到通体监督的局限性,要解决监督主体依法独立监督的制度保障。其次在对各级“一把手”强化监督的同事,也要加重党组织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责任,如有状况发生要追究他们的失察之责。再次各监督主体要各负其责,同时还要形成合力,将监督重心迁移,重视公职人员的道德监督和党纪政纪监督,不要等到发展成非常严重的犯罪时才来算账。这对党和个人都是极大的损失。四是依法依纪监督,这样才能建立健全发现机制和惩戒机制,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能法外开恩。

在工作中,必须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要求,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三位一体”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寻找最佳的预防职务犯罪方法,才能有效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光显,张泗汉.贪污贿赂罪的认定与处理[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2]李文燕.中国刑法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3]朱丽欣.查办贪污贿赂案件执行手册[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4]陈志军.关于当前受贿罪若干问题探讨[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5]陈正云,文盛堂.贪污贿赂犯罪认定与侦查[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6]高铭暄,马克昌.刑法热点疑难问题探讨[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二篇:村官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

“村官”职务犯罪的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们国家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惠及广大农村群众,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时有发生,成为侵犯农村群众民主权利、损害农民合法利益,破坏农村经济发展秩序,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政务村务环境,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涉农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就成了一项当前重要任务。

一、农村职务犯罪基本情况

通过对相关部门走访、调查了解,采取座谈、查阅相关资料方式,对农村职务犯罪的现状、特点等情况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和掌握。2009年以来,全县各乡镇纪委及县纪委受理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线索15余件;县检察院两年来共受理涉农案件举报线索6件,占受理职务犯罪举报线索的 30%;检察机关2009年以来立案查办的农村职务犯罪案件3件3人,涉案金额达5万余元。在此类案件中,被告人受到刑事处罚的3件,其余案件当事人也得到了相应的党纪政纪处罚。从以上数据表明,我县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比例较大,情况不容忽视。

二、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

通过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特别是对“村官” 违法犯罪案件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发现当前“村官”违法犯罪案件具有以下特点:

(一)“村官”职务犯罪涉及人员较为固定。主要集中在村主任、村支书和财务人员等村干部,并且是两人以上共同作案。过去县检察院查办的一起某村支书李某因贪污、挪用公款案被判刑,财务人员同样存在经济问题受到相应的处理。

(二)职务犯罪案件大多是贪污、挪用公款等类型,作案手段不断翻新。从调查材料分析看,其作案手段:一是采取收款不入帐、虚 1

报冒领等手段,公然贪污公款;二是以吃喝等名义少支多报、虚支重报侵吞公款;三是利用假发票报帐频频作案;四是挪用公款案件时有发生。

(三)农村财务管理不善。在调查中发现,经过近年来在全县推行“村帐乡管”制度后,大部分村级财务管理较为规范,但是部分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有些混乱,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执行监督不力,从而引发职务犯罪。

三、农村基层干部经济违法犯罪的成因

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官”违法经济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的“村官”自身素质不高,忽视世界观改造。少数村干部把当“官”与发财等同起来,为了当上村干部不惜拉关系托熟人送礼,一旦目的达到便千方百计捞回“失去”的钱财,造成很坏影响。同时少数村干部平时放松学习,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而走上违纪违法道路。

(二)法制观念淡薄,私欲膨胀。基层村干部皆来自于农村,这些人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自身素质较差,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财务知识培训。加之不懂法,不依法办事,思想观念一旦发生变化,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由于法律意识淡薄,难免会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

(三)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制度还不十分健全,财会人员不专业。近年来,一些农村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无帐、片帐、现象虽然已逐步消灭,包帐、白条入帐等在村级财务帐目中相当严重。一是村干部利用白条自批自支的现象存在;二是财务状况公开程度不够,收支缺乏透明度,理财小组把关不严格;三是财会人员不专业,缺乏执行财务制度的自觉性和原则性,对村干部言听计从,成为村干部贪污、挪用公款犯罪的帮手,有的与村干部共同作案。

(四)制约机制不健全,监督乏力。一是农村基层管理和监督职能组织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内部监督作用,上级职能部门监督无力。如白条入帐现象在村组帐目中依然存在,审查人员对此无可奈何。二是

纵向监督软弱。一些上级主管部门对村级集体资金的使用和分析没有进行严格审批。三是横向监督虚化。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的支配由村里书记、主任少数人说了算,其他人员不敢提意见,也不敢反映,起不到应有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作用。四是对村干部的贪污、挪用等问题,一些知情群众慑于这些人的权势,敢怒不敢言,害怕招来报复。

四、遏制“村官” 腐败的对策

农村职务犯罪的预防要在党委领导下,形成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专门预防与社会预防,检察预防和系统预防相结合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格局。采取“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办法,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对农村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法律意识教育。村民在选举村干部时,一定要认真用好自己的选举权。一是选用政治立场坚定,品质作风优良,工作创新、求真、务实,德才兼备的人;二是选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学科学、用科学、靠科学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彻底摒弃当官“捞钱”的村干部。形成正气压倒邪气的良好氛围,把那些为官清廉,开拓进取,百姓信赖的人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三是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运用党政理论及法制理论及早对村级干部进行教育,从思想上筑牢防腐线。

(二)加强农村资金管理,堵塞漏洞。制约和监督农村干部权力行使的关键:一是发挥“村帐乡管”制度的作用,各村定期上报财务凭证,由镇专门机构审核,制止“白条”、“包帐”等违反财经纪律费用的支出。二是改变村领导与财务人员的隶属关系,会计由镇经管站统一管理,报酬分配由镇政府统一支配,与村没有隶属关系。这样可以让会计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也使村干部在财经上没有歪脑筋可动。三是在农村基层广泛推行民主理财制度,杜绝公款随意开支等现象存在。

(三)完善监督机制,注重强化群众的监督作用。要施行群众监督和上级检查相结合。一是必须增强基层单位工作的透明度,让群众

享有知情权、发言权,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特别是在土地转让、出租、承包、工程发包等问题上,在作出重大决策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乡镇经管、审计等部门经常下村检查,做到有案抓查处,无案抓预防,把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消灭在萌芽阶段。

(四)改善“村官”待遇,以有效防止发生违法经济犯罪问题。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通过“村官”才能最终落实到基层。改善“村官”待遇不能忽视。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拖欠“村官”工资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及生活,同时也是其违法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五)加大打击预防力度,确保经济发展。针对农村干部犯罪较为突出的现状,在加大查办村级干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的同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作用,重视农民的举报和上访内容。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经济违法犯罪案件发现一件,查处一件。特别对群众意见大,多次上访影响稳定的大案要案坚决从快查处,依法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群众反馈。对不构成犯罪的违纪案件,既要将查办结果向群众说明情况,同时也要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为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民心、增加农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丛小民、肖功权

2009年 3月4日

第三篇: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80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举足轻重,不容忽视。我党在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而村干部自身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村干部利用职务犯罪侵害农民利益,造成许多农村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告状事件,严重危及农村稳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进行的“绊脚石”。为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及时清除“路障”,促进农村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研究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特点是当务之急,探索遏制村官职务犯

罪刻不容缓。

一、**查处村官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

从2005年5月至今,**县人民检察院立案查办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3件8人,其中贪污罪2件6人,挪用公款罪1件2人,贪污10万、挪用公款30万元以上的大案2件7人,且两案均系支部书记伙同村委会其他人员共同犯罪;在查处的8人中,中专文化1人,高中文化2人,初中文化4人,小学文化1人;中共党员5人;年龄40-50岁的2人,50岁以上的6人。

二、当前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

1、贪污挪用公款犯罪突出。一是查处村官职务犯罪罪名突出,均系贪污、挪用公款案件,其中有的同时涉嫌贪污、挪用两个罪名。二是涉案金额较大。在上述3件8人中,涉案金额达66万元,平均个案涉案值为22万元,村官职务犯罪涉案金额呈上升趋势。

2、相互勾结共同犯罪居多。主要表现在查处村官职务犯罪窝串案多,村支部

书记与管理钱物的财务人员串通,共谋侵吞集体财产或擅自动用集体资金进行营利活动、挥霍。在查处的3件案件中,其中2件都是支部书记伙同他人作案。如**县澄溪镇南华居委支部书记左文超,在协助派出所进行户籍管理、计划生育工作、居委会办公楼修建中,利用职务之便,伙同居委会副主任、文书、计生专干等5人采取截留收入不入帐、虚增支出的手段共套出公款32万余元进行私分。

3、犯罪部位犯罪地相对集中。村官职务犯罪的高发部位主要集中在土地征用及补偿费用管理和计划生育、户藉管理等方面;犯罪地基本上都是毗邻县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比较发达的乡村。

三、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

1、村官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农村干部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由于受年龄、文化修养、自身素质的局限,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而且自警、自律意识较差,法制观念淡薄。为

利所动,对经手的款物雁过拔毛,中饱私囊。

2、财务管理混乱,监督制约不力。村级财务人员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账目不全,财务审批制度不严,财务收支随意性较大,“白条子”抵库泛滥,财务管理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

3、权力过度集中,职责不清不明。村干部之间分工不清,职责不明,造成人、财、物权主要集中在村里负责人手上。村委会一切事务及财务收支由支部书记或村长个人说了算,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职务犯罪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如**县高安镇东兴村支部书记汪伦利用职务之便,将垫利高速公路管理处划给东兴村10社、11社的土地补偿款31万元想方设法取出挪用,村委会其他干部竞无人对其进行监督,有的甚至成为汪伦挪用公款的共犯,致使农民土地补偿款不能如期兑现,严重侵害农民利益,危害农村稳定。

4、惩治不力,查处较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举报村官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较多,但农村帐务混乱,“白条子”成堆,办案费时费力,证据难以固定,调查的多,成案的少。再加上公、检、法对村官职务犯罪认识上的误区,让承办人无所适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明确了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的犯罪对象仅限于七项工作中的财产,而村级组织中的资金还包括本村的自有资金。村级财务并未对不同资金进行分类管理,导致在司法实践中,村官侵占或挪用的资金性质难以界定,案件定性难以把握,管辖不明确,为惩治村官犯罪留下一个空白地带,这些客观上助长村官职务犯罪的侥幸心理,致使村官职务犯罪呈多发态势。

四、预防村官职务犯罪的对策

1、改革村官任用制度,提高村官队伍素质。长期以来,选拔村官难以走出“乡村”圈子,村干部多数年老、学历低,缺

少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村官素质较低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建设新农村的需要,为此,建议改革村官选拔任用制度,冲破传统身份、城乡、地域等人才壁垒,向社会公开召录素质高、能力强、懂经济、会管理的大学生当村官,为村干部队伍输入新血,同时提高其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让村官安心扎根农村,当好农民的领头雁,带动群众勤劳科学致富,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强财务管理,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建设。一是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杜绝白条入帐现象,会计出纳分设,管帐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帐,财务审批与管理分开。二是加强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第四篇: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80%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举足轻重,不容忽视。我党在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而村干部自身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村干部利用职务犯罪侵害农民利益,造成许多农村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告状事件,严重危及农村稳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进行的“绊脚石”。为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及时清除“路障”,促进农村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研究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特点是当务之急,探索遏制村官职务犯罪刻不容缓。

一、**查处村官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

从2005年5月至今,**县人民检察院立案查办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3件8人,其中贪污罪2件6人,挪用公款罪1件2人,贪污10万、挪用公款30万元以上的大案2件7人,且两案均系支部书记伙同村委会其他人员共同犯罪;在查处的8人中,中专文化1人,高中文化2人,初中文化4人,小学文化1人;中国共产党党员5人;年龄40-50岁的2人,50岁以上的6人。

二、当前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

1、贪污挪用公款犯罪突出。一是查处村官职务犯罪罪名突出,均系贪污、挪用公款案件,其中有的同时涉嫌贪污、挪用两个罪名。二是涉案金额较大。在上述3件8人中,涉案金额达66万元,平均个案涉案值为22万元,村官职务犯罪涉案金额呈上升趋势。

2、相互勾结共同犯罪居多。主要表现在查处村官职务犯罪窝串案多,村支部书记与管理钱物的财务人员串通,共谋侵吞集体财产或擅自动用集体资金进行营利活动、挥霍。在查处的3件案件中,其中2件都是支部书记伙同他人作案。如**县澄溪镇南华居委支部书记左文超,在协助派出所进行户籍管理、计划生育工作、居委会办公楼修建中,利用职务之便,伙同居委会副主任、文书、计生专干等5人采取截留收入不入帐、虚增支出的手段共套出公款32万余元进行私分。

3、犯罪部位犯罪地相对集中。村官职务犯罪的高发部位主要集中在土地征用及补偿费用管理和计划生育、户藉管理等方面;犯罪地基本上都是毗邻县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比较发达的乡村。

三、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

1、村官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农村干部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由于受年龄、文化修养、自身素质的局限,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而且自警、自律意识较差,法制观念淡薄。为利所动,对经手的款物雁过拔毛,中饱私囊。

2、财务管理混乱,监督制约不力。村级财务人员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账目不全,财务审批制度不严,财务收支随意性较大,“白条子”抵库泛滥,财务管理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

3、权力过度集中,职责不清不明。村干部之间分工不清,职责不明,造成人、财、物权主要集中在村里负责人手上。村委会一切事务及财务收支由支部书记或村长个人说了算,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职务犯罪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如**县高安镇东兴村支部书记汪伦利用职务之便,将垫利高速公路管理处划给东兴村10社、11社的土地补偿款31万元想方设法取出挪用,村委会其他干部竞无人对其进行监督,有的甚至成为汪伦挪用公款的共犯,致使农民土地补偿款不能如期兑现,严重侵害农民利益,危害农村稳定。

4、惩治不力,查处较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举报村官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较多,但农村帐务混乱,“白条子”成堆,办案费时费力,证据难以固定,调查的多,成案的少。再加上公、检、法对村官职务犯罪认识上的误区,让承办人无所适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明确了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的犯罪对象仅限于七项工作中的财产,而村级组织中的资金还包括本村的自有资金。村级财务并未对不同资金进行分类管理,导致在司法实践中,村官侵占或挪用的资金性质难以界定,案件定性难以把握,管辖不明确,为惩治村官犯罪留下一个空白地带,这些客观上助长村官职务犯罪的侥幸心理,致使村官职务犯罪呈多发态势。

四、预防村官职务犯罪的对策

1、改革村官任用制度,提高村官队伍素质。长期以来,选拔村官难以走出“乡村”圈子,村干部多数年老、学历低,缺少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村官素质较低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建设新农村的需要,为此,建议改革村官选拔任用制度,冲破传统身份、城乡、地域等人才壁垒,向社会公开召录素质高、能力强、懂经济、会管理的大学生当村官,为村干部队伍输入新血,同时提高其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让村官安心扎根农村,当好农民的领头雁,带动群众勤劳科学致富,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强财务管理,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建设。一是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杜绝白条入帐现象,会计出纳分设,管帐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帐,财务审批与管理分开。二是加强对农村资金的分类管理,切实解决犯罪资金难以界定,犯罪案件难以定性,犯罪管辖不明确等有关问题,使打击村官职务犯罪有法可依。三是加强财务审计监督,落实财务公开。要建立村民理财小组,对重大的财务收支,由理财小组随时进行监督并公布于众,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同时对村官实行离任审计,促使其树立勤政廉洁的思想。四是深化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对村务实行决策、执行、监督分离制度,加强村官之间的监督制约。对群众比较关心

第五篇: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80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举足轻重,不容忽视。我党在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而村干部自身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村干部利用职务犯罪侵害农民利益,造成许多农村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告状事件,严重危及农村稳定,制约农

村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进行的“绊脚石”。为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及时清除“路障”,促进农村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研究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特点是当务之急,探索遏制村官职务犯罪刻不容缓。

一、**查处村官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

从2005年5月至今,**县人民检察院立案查办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3件8人,其中贪污罪2件6人,挪用公款罪1件2人,贪污10万、挪用公款30万元以上的大案2件7人,且两案均系支部书记伙同村委会其他人员共同犯罪;在查处的8人中,中专文化1人,高中文化2人,初中文化4人,小学文化1人;中共党员5人;年龄40-50岁的2人,50岁以上的6人。

二、当前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

1、贪污挪用公款犯罪突出。一是查处村官职务犯罪罪名突出,均系贪污、挪用公款案件,其中有的同时涉嫌贪污、挪用两个罪名。二是涉案金额较大。在上述3件8人中,涉案金额达66万元,平均个案涉案值为22万元,村官职务犯罪涉案金额呈上升趋势。

2、相互勾结共同犯罪居多。主要表现在查处村官职务犯罪窝串案多,村支部书记与管理钱物的财务人员串通,共谋侵吞集体财产或擅自动用集体资金进行营利活动、挥霍。在查处的3件案件中,其中2件都是支部书记伙同他人作案。如**县澄溪镇南华居委支部书记左文超,在协助派出所进行户籍管理、计划生育工作、居委会办公楼修建中,利用职务之便,伙同居委会副主任、文书、计生专干等5人采取截留收入不入帐、虚增支出的手段共套出公款32万余元进行私分。

3、犯罪部位犯罪地相对集中。村官职务犯罪的高发部位主要集中在土地征用及补偿费用管理和计划生育、户藉管理等方面;犯罪地基本上都是毗邻县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比较发达的乡村。

三、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

1、村官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农村干部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由于受年龄、文化修养、自身素质的局限,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而且自警、自律意识较差,法制观念淡薄。为利所动,对经手的款物雁过拔毛,中饱私囊。

2、财务管理混乱,监督制约不力。村级财务人员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账目不全,财务审批制度不严,财务收支随意性较大,“白条子”抵库泛滥,财务管理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

3、权力过度集中,职责不清不明。村干部之间分工不清,职责不明,造成人、财、物权主要集中在村里负责人手上。村委会一切事务及财务收支由支部书记或村长个人说了算,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职务犯罪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如**县高安镇东兴村支部书记汪伦利用职务之便,将垫利高速公路管理处划给东兴村10社、11社的土地补偿款31万元想方设法取出挪用,村委会其他干部竞无人对其进行监督,有的甚至成为汪伦挪用公款的共犯,致使农民土地补偿款不能如期兑现,严重侵害农民利益,危害农村稳定。

4、惩治不力,查处较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举报村官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较多,但农村帐务混乱,“白条子”成堆,办案费时费力,证据难以固定,调查的多,成案的少。再加上公、检、法对村官职务犯罪认识上的误区,让承办人无所适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明确了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的犯罪对象仅限于七项工作中的财产,而村级组织中的资金还包括本村的自有资金。村级财务并未对不同资金进行分类管理,导致在司法实践中,村官侵占或挪用的资金性质难以界定,案件定性难以把握,管辖不明确,为惩治村官犯罪留下一个空白地带,这些客观上助长村官职务犯罪的侥幸心理,致使村官职务犯罪呈多发态势。

四、预防村官职务犯罪的对策

1、改革村官任用制度,提高村官队伍素质。长期以来,选拔村官难以走出“乡村”圈子,村干部多数年老、学历低,缺少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村官素质较低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建设新农村的需要,为此,建议改革村官选拔任用制度,冲破传统身份、城乡、地域等人才壁垒,向社会公开召录素质高、能力强、懂经济、会管理的大学生当村官,为村干部队伍输入新血,同时提高其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让村官安心扎根农村,当好农民的领头雁,带动群众勤劳科学致富,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强财务管理,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建设。一是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杜绝白条入帐现象,会计出纳分设,管帐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帐,财务审批与管理分开。二是加强对

农村资金的分类管理,切实解决犯罪资金难以界定,犯罪案件难以定性,犯罪管辖不明确等有关问题,使打击村官职务犯罪有法可依。三是加强财务审计监督,落实财务公开。要建立村民理财小组,对重大的财务收支,由理财小组随时进行监督并公布于众,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同时对村官实行离任审计,促使其树立勤政廉洁的思想。四是深化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对

村务实行决策、执行、监督分离制度,加强村官之间的监督制约。对群众比较关心的热点,如征地赔偿、重点项目等重大事务应及时公布于众,让村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切实加强对村官的有效监督。五是加强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的管理,加强对村官的教育、监督和考察。

3、加大打击力度,建立农村预防职务犯罪机制。一是要坚决查处村官职务犯罪案件,切实为农村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二是要积极预防村官职务犯罪,对村级组织要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加强对村官党性廉政宣传教育,健全管理监督机制,促进村官廉洁勤政,依法治村,“销犯罪于未萌,弭腐恶于未形”。

4、大力繁荣农村经济,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只有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普遍富裕起来,“村官”职务犯罪才能得到较好解决。就当前而言,关键是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凝聚人心,尽快改变农村面貌,让村民对新农村建设充满希望、有盼头,从根本上解决“村官”职务犯罪。

下载浅论职务犯罪产生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职务犯罪产生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职务犯罪是具备职务犯罪特定主体身份的人违反职责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实施的危害社会的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第一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

    浅谈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当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总量呈上升趋势。1998年至2002年福建省检察机关立案查办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达6054件,其中上百万元的案件就有170件,厅级28人,处级以上235人。......

    当前“一把手”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一把手”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近几年来,我院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发现单位和部门“一把手”犯罪比较突出,鉴于“一把手”犯罪的特殊性,无论在发案单位还是社会上......

    浅谈环保部门职务犯罪特点与原因及对策

    浅谈环保部门职务犯罪特点与原因及对策近年来,随着环保地位提升、权力加大、资金增多,环保领域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领域之一。为有效预防环保系统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宾川县人......

    当前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当前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国有企事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事业改革和发展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在国有......

    当前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当前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2008 年 6 月 27 日 )近年来,在广西电力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仅2006年的商业贿赂案件就有4件,涉案金额19万元;大案3件,科级......

    司法系统职务犯罪原因特点、预防对策

    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原因、特点及预防对策 银川市人民检察院 李秀花 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司法腐败的突出表现,也是社会危害最为严重的腐败现象之一。一旦司法工作人员发......

    浅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前 言 当前,职务犯罪已成为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技发展的阻力,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职务犯罪加以遏制,对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