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教育

时间:2019-05-15 00:5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节日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节日教育》。

第一篇:节日教育

适合在中小学开展主题教育的节日纪念日

班主任常常喜欢以纪念日为契机对学生开展主题教育,这种结合的方式是比较好的,但不能太多太杂,应和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相结合,对他们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才行。那么,这需要教师了解纪念日活动的由来及意义。下面介绍几种适合中小学生开展活动的纪念日。

(一)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最后1周的星期一

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1969年,国家教委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二)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169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时年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将尼尔森的提议变成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具体构想,并得到很多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尼尔森提议,以次年的4月22日作为“地球日”,在全美发动环保活动。

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爆发了有2000万人参加的公民环保运动,呼吁创造一个清洁、简单、和平的生活环境。它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并促成了1699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此后各国的政府环保部门和民间环保组织纷纷成立。1990年4月22日,全球140多个国家、2亿多人同时在世界各地举行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呼吁改善全球整体环境。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肯定。此后,每年的4月22日被确定为“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三)国际劳动节:5月1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19世纪8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等城市共有三十多万名工人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并把这一天定为永久纪念日。从此,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这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五月一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四)国际母亲节:5月的第2个星期日

母亲节是由一位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

贾维斯夫人是一个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在美国以解放黑奴为目的的南北战争结束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贾维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讲述着战争中那一个个为正义捐躯英雄的故事,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孩子们的脸,一个想法猛然涌上心头:为祖国贡献了这么多英勇战士、保证了战争胜利的,不就是那一个个含辛茹苦地抚育着子女的母亲们吗?她们的儿子血染疆场,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牺牲的,不也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母亲吗?因此,她提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或母亲节,给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达儿女们对母亲的孝思。可惜的是,这个良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贾维斯夫人便与世长辞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

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深感母亲的提议是适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写出了几十封信,发给美国国会、地方州长和妇女组织等,提议创立母亲节。在她的一再呼吁下,这一提议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请国会通过决议案,将母亲节定为全美国的节日,并促请人们“公开表示我们对母亲的敬爱”。母亲节创立后,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世界各地相继仿效,遂成为“国际母亲节”。

(五)全国助残日:5月第3个星期日

199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根据该法第48条规定:“每年5月第3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全国助残日”活动即从当年开始进行。全国每年都进行“助残日”活动,每年助残日活动的主题,都是依据当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确立的。助残日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了各种具体的服务与帮助,活动的规模和声势逐渐扩大,影响日益深入人心。这种用法律的形式确定的“全国助残日”活动,有效地培育了全社会扶残助残风尚、提高了全民助残意识,也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

(六)世界环境日:6月5日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1699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首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规定了人类对全球环境的权利与义务的共同原则,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同年10月,第27届联大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要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并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表环境状况的《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也在这期间发布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七)国际父亲节:6月第3个星期日

父亲节是由约翰.布鲁斯.杜德夫人倡议成立的。杜德夫人的母亲在她十三岁那一年时去世,遗留下六名子女。杜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在美国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中,独自一人、父兼母职抚养六名子女长大成人。斯马特先生白天辛劳地工作,晚上回家还要处理家务并照顾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当子女们盼望能让斯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先生却因为长年累月的过度劳累而病

倒辞世。

1909 年,正好是斯马先生辞世之年,当杜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特别地想念父亲,她觉得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心与努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的辛苦。做父亲的也应该像母亲们那样,有一个全社会向他们表示敬意的日子。于是杜德夫人在 1910 年春天开始推动成立父亲节的运动,她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提议,在杜德夫人的奔走努力下,州政府采纳了创立父亲节的建议。1910 年 6 月 19 日美国华盛顿州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聚会。1924 年,美国总统科立芝支持父亲节成为全美国的节日;1696 年,美国总统詹森宣布当年 6 月第 3 个星期日为美国父亲节;1699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3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国定纪念日。现在这个节日逐渐被更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了国际性的父亲节。

(八)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毒品蔓延泛滥,毒品问题成了当今世界的头等公害。据统计,全球约有2亿人在使用毒品,吸毒人群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年毒品交易额达8000亿至1万亿美元。此外,全球每年因滥用毒品致死的人数高达20万,上千万人因吸毒丧失劳动能力。面对毒品在全球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益严重这一严峻形势,联合国于1987年6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了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并建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同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将每年6月26日确定为“国际禁毒日”。

中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积极进行禁毒斗争,积极参与国际禁毒合作,并在全国范围内围绕国际禁毒日的主题开展了广泛的禁毒专项斗争和群众宣传。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0年12月颁布《关于戒毒的决定》。2000年6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禁毒》白皮书。从1990年起,中国每年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后均集中开展大规模的禁毒宣传活动。全国各地特别是毒品危害严重的地区,公安、宣传和教育部门积极行动,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电影、图书、挂图以及禁毒知识竞赛、有奖问答、巡回演出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经常性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防毒、拒毒意识。

当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过100多万人,青少年占八成多,吸毒低龄化十分严重。特别是在禁毒形势日趋复杂的今天,贩毒分子常常变换花样,将“毒品魔鬼”说成“毒品玫瑰”推销给青少年。尤其是一些影视作品里,把吸毒描写成有种“飘飘欲仙”之感,也

可能会让一些年轻人心动。因此,积极完善戒毒禁毒体系,为未成年人探索更现实的禁毒宣传模式,引导他们建立起拒绝毒品的心理屏障,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培养洁身自好、拒绝毒品的精神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九)中国教师节:9月10日

关于中国第一个教师节的由来,起源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的一个灵感。1984年12月9日,王梓坤一早起来,“突然”有了给教师设立节日的念头,早上8点,他打电话给《北京晚报》的一位记者,并告诉对方这个想法,立即得到这位记者的赞同。第二天,《北京晚报》刊出了题为“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的文章,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12月15日,北师大钟敬文、启功、王梓坤、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联名,正式提议设立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有利于全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十)世界勤俭日:10月31日

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是由联合国确定的。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可是我们人类的增长却是无限的,现在由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而导致的能源紧缺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于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勤俭节约,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31日定为“世界勤俭日”。“勤俭”已经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主题!

勤俭是什么?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勤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

(十一)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

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短短20多年间,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团结一致共同对抗艾滋病,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了一个有100多个国家参加的“全球预防艾滋病”部长级高级会议,会上宣布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1997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将“世界艾滋病日”更名为“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运动”,使艾滋病防治宣传贯穿全年。

每年的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运动都有一个宣传主题,以提高国际社会对艾滋病的认识。围绕主题,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及其成员国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十二)国际残疾人日:12月3日

1976年,联合国大会宣布1981年为“国际残疾人年”,并确定“国际残疾人年”的主题为“全面参与和平等”。1982年,联合国宣布1983-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为纪念这十年,唤起社会各界关心残疾人事业,1992年10月14日,联合国第四十七届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要求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组织采取更积极和广泛的行动与措施,改善残疾人的处境,以期建立一个“人人共享的社会”。

第二篇:清明节节日教育

清明节节日教育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寒食与清明就逐渐合而为一了。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

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

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插柳。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清明节插柳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射柳。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 士节”,这是由政府规定的法定节日,全国都十分重视,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向烈士碑敬花圈,为烈士墓扫墓,慰问烈士家属。

波兰亡人节。波兰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亡人节”,即悼念已经逝世的人。节日这一天,人们都去扫墓,为灵墓祭典,并点上烛灯。有些人全家都到来,特别要带上孩子,年长者点燃烛灯,让孩子敬献,表示纪念故人,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

坦桑尼亚哀思节。为悼念为国牺牲的烈士,把每年9月2日定为“哀思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到墓地献花扫墓。国家领导人也到陵园墓地参加扫墓活动,到独立广场纪念碑献上花圈,以寄托对烈士的哀思。

墨西哥扫墓节。每年11月2日为墨西哥的“扫墓节”,家家为死去的人扫墓。去时,准备特别的“亡人面包”、骷髅形糖块和已故亲人爱吃的食物及烟酒,作为祭祀供品。举行仪式后,全家人在墓前铺上布,席地而坐,点上蜡烛,边吃喝,边歌舞,作为守灵,通宵达旦。但各地区扫墓的时间不同,有的地区在白天,有的在晚上。

法国万灵节。每年11月1日为法国“万灵节”。这一天,人们赶往墓地,祭典故人,献上菊花,位于巴黎公墓不远的巴黎公社纪念碑和十多个反法西斯纪念碑,凭吊者最多,献上的鲜花也最多。

第三篇:国学教育感想(节日)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在此次国学演讲后,我感受到了这一份经典的魅力。只说元旦。

元旦也称元日、元正、正旦、朔旦、朔日等。在农历的正月初一日。因其日为岁之元(第一天)、时(季)之元、月之元,故又称“三元”。相传自尧、舜时,已为节日。古时,岁首时间不同,夏朝岁首与今相同,商朝在农历十二月,周朝改在农历十一月,秦及汉初在农历十月。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此后沿用二千多年,元旦乃成为汉族人民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这一天标志着新的一年及春季的开始。自称秦起,朝廷于此日有朝贺之礼,群臣朝见皇帝,称觞祝寿,称为“贺正”,皇帝受贺,则有赐宴作乐等仪节。此外,民间普遍有祭祖先、饮椒柏酒、屠苏酒、食五辛盘、爆竹于庭、钉桃符、贴画鸡、放鸠、浴五木汤、挂钟馗、食胶牙饧、贴春联、为亲友尊长拜年等庆贺娱乐活动。辛亥革命后,正月初改称春节,公历1月1日称新年。解放初,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然农历的正月初一,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仍然受到普遍的重视。在春节里,人们探望亲友,休息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我们现在,早已没有了这样诸多的风俗习惯,也渐渐淡忘了很多。但,这些节日,这些习俗,都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及传统的流传与传承,我们不可以忘却,透过此次演讲,我仿佛接触到了过去,现今与往昔在我的眼前相互交织。

“国学”有利于中华大民族的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有利于五千年来积累的的民族文化大整合,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向心力,有利于中华民族大团结。国学的发展史囊括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发展脉络,国学无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单一的拣出来,国学我们应当去学习,去了解。

第四篇:节日教育与感恩教育

节日教育与感恩教育

李煜

(贵州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234521)

摘要:如何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和节日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感恩和节日意识缺乏的现状和原因,对感恩教育和节日教育的内涵进行界定,进而提出改进教育方法、主题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效途径,达到加强感恩教育和节日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感恩教育;节日教育;途径;知恩

Festival education and Thanksgiving educationLuoxiuqia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 110403010036)

Abstract: how to strengthen students 'Thanksgiving Education and festivals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facing the current school educato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tus and reason of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Thanksgiving and holiday of Thanksgiving education and festive connotation of education define then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methods, the theme of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social practices and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trengthening Thanksgiving Education and festivals education.Key words: Thanksgiving education;festive Education;channels引言

感恩教育,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品性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在这个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感恩教育对于提高全民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感恩教育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让学生以宽容友善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消除人与人的误会、隔阂与对抗,曾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最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其次,感恩教育有益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展开,让学生识恩、知恩、报恩,形成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和文化气氛,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

2感恩教育的内容

感恩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要教育学生识恩、知恩,从而形成主动的感恩意识。要在教育中让他们知道他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比如说父母亲人、教师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以此为基础培养对自然、社会、国家、他人的感恩。在明确感恩意识之后就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感恩方法。要教育学生以不伤害国家公共利益和他人情感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真挚的感恩之情。其次,感恩教育要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教育管理方面以及各种课外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感恩的真谛和意义,并且要逐步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树立起一种植根于内心的人格品质。再次,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构建感恩体系。将感恩教育纳入思想教育体系,成为学习生活中的必要部分,从根本上使学生重视感恩意识和实践。培养感恩意识从自身做起

感恩意识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对于感恩意识的培养,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感恩教育的起点和重点,做要这一点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个人身边的小事做起,重视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学生的心灵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其与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感恩教育不能单纯的依赖理论说教,言传与身教想结合才能最终收到好的效果。作为教育者,应该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一个最直接的榜样,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与学生密切接触,易于与学生的思想沟通,让感恩意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最终成为整个社会的一面人文精神的旗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一份贡献。节日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节日,这些节日都是人们生活传统的体现,无论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是来源于国外的各类节日,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其中都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

“节日教育”是邯郸师专教育心理研究所与邯郸市政府机关幼儿园于1998年共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它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不同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的需要,充分利用节日活动的主题,尽可能的创设相的情境条件,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认识、培养能力,把教育转

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当国务院逐步将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节日以后,那些曾经远离我们的传统节日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于是,已被日益淡忘的节日在人们的记忆中又变得清晰起来,这无疑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审视、认识节日文化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具体体现。节日教育的内容

在课题教育方面,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节日的实际情况在课堂进行节日意义、内涵和来源等内容的详细讲解,让学生对各类节日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为下一阶段的教育做好铺垫。在课外活动的时候按照节日的特点和内涵为学生组织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节日的氛围,多方面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他国文化的兴趣,在是的认识和操作中开展更为生动的节日教育。另外,还可以将节日教育与学生的主题活动相结合,在重要的节日期间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思想上受到教育,提升学生其它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比如在植树节期间,可以为学生组织义务植树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坚持低碳的意义,也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了解植物的属性和特点,增添学生成就感。6 培养节日教育意识

节日教育可以弘扬国内和国外的相关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人类社会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培养节日教育意识,将节日教育实实在在的体现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些可贵的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道德意识。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节日这个特殊的文化资源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技能素养,所以,要正确建立节日教育的意识,更好的利用节日资源开展素质教育,为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大家都在探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良方,可以看出,感恩教育和节日教育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素质,这是一个可以挖掘的教育资源,并且可以解决感恩意识和节日意识缺乏的现状。同时感恩教育和节日教育也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二者相结合更是一个可以好好利用的教育方法,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春如.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6)

[2]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01)

[3]赵艳红,范雯婧,郑治.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03)

[4]陈苗.利用节日资源开展感恩教育[J].新课堂,2010(02)

[5]祝国超.论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03)

第五篇:民俗节日教育价值

试析幼儿园节日民俗教育选择的思路

作者:陈雯雯来源:福建省晋江市安海幼儿园上传时间:2013-06-2

5节日民俗带有强烈的人文因素和深厚的文化色彩。闽南的节日民俗风情更是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民俗教育活动,能让幼儿深入地了解家乡民俗文化,进一步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但是,如今的幼儿园节日民俗教育活动大部分只成为节日应景节目,在内容的选择上较单一,且枯燥无趣。因此,选择合适的节日民俗教育内容能有效让幼儿感受到民俗节日的独特性,了解家乡民俗节日文化,提升节日民俗教育价值,促进社会性发展,对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节日文化也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挖掘节日民俗之文化内涵

节日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它传递了节日的文化寓意,更多地体现和表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内心的和谐。虽都富含有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但其承载的核心理念和内在意蕴却各不相同,如春节的“吃团圆饭”主要突显合家团圆;“发压岁钱”、“拜年”等体现长幼互敬互爱的传统美德;清明节的祭祀先人和祭扫烈士墓等活动体现了对生命的颂歌;端午节的“采莲”、“捉鸭”民俗重点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中秋节的“赏月”、“博饼”等则表达了对生活美满的向往,核心重在团圆。只有从节日民俗内涵出发,才能让孩子真正地走进节日、理解节日,才能达到节日民俗教育的真正目的,对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一)突出节日民俗关键内涵。

节日民俗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人是节日的主体为主旨,紧抓每个节日民俗的关键内涵,从中提取可操作性的素材,多角度、多形式地开展活动,使孩子们知根源,解习俗。如春节主题活动中选择拜年的内容,创设情景让幼儿学习拜年习俗的礼貌方法,学会用不同方式向长辈或同辈表达春节里的祝福,如打电话,用电脑做贺卡、写电子邮件等。

(二)还原节日民俗特色。

传统的节日民俗活动都是几百年、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选择节日民俗教育内容要在不脱离传统节日民俗的基本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拓展活动内容,力求把传统节日民俗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并尽可能地还原各节日民俗的特色。如元宵节围绕当地传统民俗开展“赏灯猜谜”、“闹元宵”等系列活动,中秋节开展“大家来赏月”、“大家来博饼”等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三)选择健康节日民俗。

由于受特定的文化、环境、宗教信仰等影响,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有健康的也有低级庸俗的。在选取教育活动内容时应取节日民俗之精华,剔除其落后的俗信陋习,以丰富和滋润孩子的生活,提高孩子的认识和素质,培养孩子们爱国爱家乡爱民族的崇高思想。如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回避烧纸钱等低级活动;春节开展拜年说祝福话活动,回避求神拜佛等迷信活动;元宵节开展“赏灯猜谜”,回避烧金纸、烧纸人等庸俗迷信活动。

二、挖掘消失或淡化的节日民俗

传统节日民俗所展现出来的仪式感和文化多样性是非常突出的,体现出群体性、传统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但随着时尚流行的文化艺术潮流的影响,加之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使一些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受到挑战。很多传统的节日民俗活动正在淡化,有的甚至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春节里晚辈对长辈的拜年、放烟花爆竹等民俗活动已逐渐被几句短信、外出旅行所代替;在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里,人们只是赋予“清明扫墓”这一悲伤的色彩,殊不知清明节还有踏春、放风筝、插柳等欢乐的活动;冬至节大人、小孩子围成一桌“搓丸”、“做鸡母狗仔”的情景亦不再出现。这些节日民俗活动仪式的逐渐消失,也让人们逐渐淡化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逐渐丧失了对传统节日的情感和尊重。

(一)寻找消失或淡化的节日民俗活动。

通过查找资料、深入调查和与当地民俗专家了解当地消失或逐渐淡化的节日民俗活动,从中挑选出有意义的、可操作的内容融入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如清明节主题除了组织幼儿参加祭扫烈士墓,还可以组织幼儿参加种植、亲子放风筝、包润饼菜、春游等活动,带领幼儿感受清明节丰富的民俗活动。

(二)旧习俗,新内容。

传统节日民俗要与时代的发展相融合,在面对这些消失或淡化的节日民俗活动面前要进行创新性的构思,使其成为新内容,并加以弘扬、推广。如冬至以贴绘“九九消寒图”的旧习俗为内容,鼓励孩子学古人在九宫格图纸上画“九九消寒图”。虽然只是模仿古人绘画,但孩子们注入了对冬至节的情感,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民俗节日的关注和兴趣。在中秋节系列活动中,大胆创新,以学习剪贴技能来突出“大家来赏月”的主题,使“中秋节赏月”活动更富有新意。

(三)多形式感受节日民俗。

以不同的形式将那些渐渐消失或淡化的节日习俗展现在孩子面前,引导孩子感受节日传统文化,激活对民俗活动的情趣。如以体育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一起玩春节民间习俗“跳火群”;创设情景带孩子参加“游灯”;音画欣赏火鼎公火鼎婆表演;讲讲端午节的故事。孩子们在丰富的、多样的节日民俗教育活动中感受着闽南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

三、挖掘趣味的节日民俗

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不少节日中都有特定的活动或食俗,如:清明节时的放风筝、端午节时的捉鸭、元宵节时的猜灯谜、冬至时吃汤圆等等,这些趣味盎然的民俗活动给民俗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这些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但是由于孩子们能力技能有限,只能是看看、说说,而不能真实地体验到这些节日民俗活动的趣味性。如何让趣味的节日民俗活动成为孩子们的活动,让孩子们更真实地体验节日民俗活动的乐趣?

(一)游戏式体验趣味。

在坚持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的原则下,将节日运动民俗改编成适合幼儿的趣味化的游戏,让幼儿快乐地参与其中。

如将端午节的“赛龙舟”民俗活动,改编成以长木板为道具的“五人两足”的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同心协力的合作精神;

端午节的“水上捉鸭”活动则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改编成适合孩子们玩的“捉鸭”游戏——“走竹梯捉鸭子”。

(二)情境式体验趣味。

节日民俗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境体验是最直接、效果最佳的方法,可使幼儿产生最为真实的情感体验,获得社会情感与认识的双赢。但由于真实的情境具有生活性、随机性的特点,所以,幼儿园必须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民俗活动的趣味性。如元宵节创设“猜灯谜”情境,让孩子们在猜谜中感受元宵节猜灯谜的乐趣;与幼儿一起创设春节环境情境,张贴春联、挂鞭炮,感受喜庆的过年氛围。这些活动都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节日民俗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劳作式体验趣味。

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无不与“吃”联系在一起,每个传统民俗节日都有特定的食物与之联系起来,这种食俗一直流传下来。如元宵节吃元宵、清明节吃清明果、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冬至吃汤圆等。“吃”又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幼儿园里让孩子们以劳作的方式了解民俗节日里的食俗是最好的体验,孩子们在做做尝尝中既体验到节日民俗活动的乐趣又能提高劳动实践技能。

四、挖掘本土化节日民俗

中华民族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风俗习惯。具有当地特色的节日民俗活动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够快速地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应将富有本土特色的、独特的节日民俗活动内容作为素材,可以突出闽南本土传统文化精神,彰显地方文

化色彩,增强家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之成为适宜本地、本园开展的节日民俗教育活动内容。

(一)关注闽南特色节日民俗活动。

闽南地区在传统节日里的民俗活动也是非常独特,如中秋节的“博饼”,安海端午节的“采莲”、“捉鸭”,元宵节的“彩街”、“猜灯谜”等。因此,从当地独特节日民俗入手,选择孩子们熟悉的节日民俗教育内容,能有效地帮助幼儿了解家乡传统节日民俗。

(二)关注本地节日民俗情境。

节日民俗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和巨大包容性,只有在节日这样一个特殊的氛围里,才能体现得更加鲜明和丰富多彩。由于在许多传统节日中孩子大都在家度过,只有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为孩子创设参与节日民俗的机会,直接与节日民俗对话,才能有效地发挥民俗节日的教育价值,让孩子在家、园、社区整体的节日氛围中感受节日的家乡色彩。

如中秋节组织“亲子博饼”,端午节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观看“水上捉鸭”,组织亲子参加“亲情包粽子”比赛,冬至开展大带小“搓丸”、“做鸡母狗仔”借着节日的浓烈氛围,丰富幼儿的节日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在愉快的节日民俗活动中学习,充分地感受、体验家乡节日民俗文化。

节日的魅力在特色,节日的活力在风尚。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民俗教育活动要正确对待守护与传承节日文化的关系,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工作,精心选择和充分挖掘适合本地本园幼儿开展的节日民俗教育内容,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使生机盎然的节日民俗文化成为我们时代科学的、大众的、文明的一道美好风景。

下载节日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节日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个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

    一个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并成为了维系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

    让节日教育课程化

    让节日教育课程化抚松县松江河镇小学 孙桂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的节日,在这些重要的节日、纪念日中,都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通过节日教育,我们可以了解和认识我国民族......

    有关健康教育的节日

    有关健康教育的节日 1月份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国际麻风日】 2月份 2月28日: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3月份 3月3日:全国爱耳日。 3月17日:中国国医节。 3月21日:世......

    “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总结

    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2013年“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民族传统......

    幼儿园教师节日教育活动教案

    小六班教师节日教育活动教案 活动意图: 小班幼儿刚入学,不了解老师的工作有哪些?也不知道老师是关心和爱他们的。同时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为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也为......

    “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总结

    绵阳市警钟街小学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总结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民族传统节日成为......

    “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总结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总结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展示传播优秀民族文......

    节日

    不同民族的节日风俗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节日以及与众不同的节日风俗。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