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节日教育课程化

时间:2019-05-15 05:1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节日教育课程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节日教育课程化》。

第一篇:让节日教育课程化

让节日教育课程化

抚松县松江河镇小学 孙桂英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的节日,在这些重要的节日、纪念日中,都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通过节日教育,我们可以了解和认识我国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增强民族凝聚力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国际接轨的差距日渐缩小,许多世界性节日也是教育的好教材,如 “无烟日”、“环保日”、“地球日”等,能加强队员的环保意识;“爱牙日”“睡眠日”“爱眼日”能培养队员良好生活习惯„„可以说节日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如何利用“百科全书”对队员进行教育,我们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走出一条节日教育课程化之路,成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建立节日课程体系

节日课程作为我校校本课程,实现从教材、课时、资源、评估各环节规范化。首先,我们查找节日资料,精心筛选出有趣味性,有重要教育意义的节日,根据队员年龄特点,编写了节日教材。其次,整合节日教育资源,让节日教育主题系列化。针对节日内涵,我们把节日分为5个教育系列,爱国教育主题系列、感恩主题系列、传统主题教育系列、健康主题教育系列、环保主题教育系列。这样便于集中探索某一主题,深入了解节日内涵和意义。再次,针对不同年级,建立不同课程目标:

一、二年级以了解节日为主;中、高年级在熟知节日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的理解、感悟。节日课程体系建立使节日教育有序系统地进行,避免节日教育简单、笼统、盲目地进行。

二、创建形式多样的节日课程类型

节日就像一棵树,有树根、树干、树枝。它的根只有扎在儿童生活里,扎得越深,树干、树枝才会获得更多营养,越长越大。因此,节日课程要“生活化”,注重队员体验,课堂以“自主探究式”为教学特点。

按时间,我们设置日课、周课、月课。月课是每月上一次课,由班主任负责。队员通过图书或上网查阅一月内节日相关资料,访问身边老人等,亲耳聆听节日的传统、典故等,在此基础上,在教师组织下,通过各种方式交流自己收集材料,了解一个月节日的相关内容。周课是与每周的升旗仪式相结合,由升旗班负责,让队员来授课。在升旗仪式上介绍一周的节日,国旗下讲话内容围绕本周一个节日进行,并围绕一周的节日制作一期手抄报。日课即在学校设置节日专栏,由大队委员负责在专栏介绍当天的节日。通过日课、周课、月课,使队员对全年的节日有了普遍的了解。

按节日5个教育主题系列设立的综合实践课,每学期进行(1-2)个教育主题综合实践。如: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系列——端午节,我们举办“粽叶飘香”综合实践课,开展包粽子、尝粽子、送粽子、踏青 “画五彩蛋”“碰蛋”等系列实践活动,队员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风俗习惯。队员把亲手做的粽子送到敬老院,让队员不仅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还亲身体会尊老爱老的美好情意。通过这些系列活动,让队员深切感受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加强对真、善、美的理解。通过主题综合实践课,使队员对部分节日深入了解。

为了做好节日教育与学校其它活动相结合,使节日教育深入下去,我们自创节日,比如:春季“走向大自然“春游节。每两年一次的学校艺术节;秋季的“庆丰收”丰收节,“庆国庆快乐游园”。这样自主,互动式的课程凸显了课程人性化,把课堂还给队员;通过队员自身的发现、感情和体验教育方式,为队员形成稳定的道德情感和坚定的道德信念打下了基础。

三、让家长成为课程实施主体

大部分节日都是孩子在家庭度过的。因此,节日课程开展必须调动家长教育力量,争取家庭教育影响和紧密配合。首先,我们开设“家庭教育援助活动”筑起家校联络高速公路,建立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融洽、协作关系。开办家长学校“开放日”,让家长了解节日文化课程模式。其次,让家长做节日课程老师。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懂得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终身教师。帮助家长充分挖掘节日教育内容,不断丰富节日教育形式,指导如何利用家庭人员的情感纽带,发挥家庭在节日教育的价值。再次,家庭中的节日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亲子活动进行,不断创新节日亲子活动内容。如:清明节我们要求家长带着孩子一齐为亲人扫墓,对孩子进行“情”的教育,使孩子在悲伤痛苦的气氛中体会亲人离去的孤独。知道生活不只有欢乐和团聚,也有悲伤和离别,丰富孩子的感情世界,促进孩子情感的健全发展。“五一”劳动节,开展“当家一天活动”,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学会照顾、关心和体贴人。让家长通过各种形式(如录像、照相)记录孩子当家的过程,并对孩子一天表现进行评价,还要写出孩子当家的感受。当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宣读妈妈们对孩子赞扬和感激时,队员无不感受到给予快乐,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母亲节让家长带着孩子去给自己父母过节,孩子从中学会孝敬父母方法。这些亲子间的交往与沟通,让孩子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家庭中体会骨肉亲情的可贵,也使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亲子活动还密切亲子关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

展有极大益处。孩子过节过程成为教育过程,孩子在生活中,了解节日意义和内涵,实现认识体验到情感体验的转变,使节日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节日教育课程化,要遵循队员年龄特点,注意节日教育趣味性、操作性、情感性;发挥家长教育主体作用;让队员在良好节日氛围中感受、体验,队员不仅从思想获利,还学会珍惜情感,珍惜生活,追求美好。

第二篇:让节日课程游戏化7.29

让节日课程游戏化

爱玩、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小学的课程与游戏密不可分。作为长期工作在小学教育一线的老师,我们深刻认识到应该力争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各种知识,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学校节日课程的创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本着“让每个儿童在体验中快乐成长”的理念,试图从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中不断开拓资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节日课程,结合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收获。

所谓课程,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依据学校教育目标制定的学生各种活动的总体计划,就其狭义来说是指一门学科的各种活动总体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限、课内和课外活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校各种活动,都可以列入课程这个概念之中。综上所述,学校开展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都皆为课程。一所学校仅仅只为完成国家规定课程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开展更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活动课程,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经历和情感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学校课程会不断促发儿童的兴趣,催生新的活动,能让儿童专注地投入当前的和不断生发的行动中去。

于是,我们顺势开发出了五大体系的节日课程——体验成长之妙、体验运动之乐、体验智慧之趣、体验科技之光和体验艺术之美。以下节日都涵盖在这五大体系节日课程之中,如:语文节、数学节、英语节、体育节、元旦烹饪节、端午感恩节、中秋团圆节、清明祭先烈„„为了让每一个活动高效完成,结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喜欢的游戏,我们把趣味和激情贯穿其中,每个节日的每个活动中都设有创意无穷的游戏,有的是“智勇大闯关”、“书画PK”、“夺宝奇兵”、“团队智能团”、“我是歌手”„„分别把这些游戏都穿插在暖场、中场、尾场之中,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其乐融融,学有所获。现在,我们紧紧围绕节日课程游戏化这一命题,切实开展学校课程建设,提高学校课程实施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还孩子们一个有趣的、快乐的童年。

一、节日课程游戏化的由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十分提倡体验化教育,在自主的生活体验中,使儿童感到亲切、自然,并获得必要的生活经验。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积极倡导“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是从人的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的,要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中学习”。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人类的一切源于生活;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孩子置身于快乐的生活和游戏之中。对于儿童来说,体验是他们对待世界更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孩子是天真的,对事物、对人都倾向于采用体验的态度。荷兰文化人类学家胡伊青加曾说过:“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儿要愉快的叫嚷?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学校的节日课程教学游戏化尤为突出地表现出了体验的特征,课程游戏化就是一个让孩子体验的世界。在这里,充盈了幼儿自身的生命,他们尽情、忘我、不知疲倦,他们不为任何其他的目的,仅仅是在游戏中充分地学习和享乐。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节日)、游戏和学校课程的关系,让儿童在宽松趣味的气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通过实践操作、感知、体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并在充满愉悦和自信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终身受用的良好品质。更好地体现了“以游戏为学校基本活动”的思想,推进了学校课程生活化、科学化、游戏化的进程。

我校的节日课程,在生活中自然地融入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生活又是多变的,孩子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又有趣的变化,于是我们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游戏入手,便于操作,易于实施,效果倍加。

二、节日课程游戏化的意义

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充分开发适合小学生的节日活动内容,积极探索节日活动的教学方法及实施策略,结合儿童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二者有机结合,使儿童在节日活动的熏陶下读书明理、提高素质,为今后做人做事做学问打下良好基础。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传统的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儿童成长的需求,信息社会儿童的知识量和个人素质迅速发展,如果课程仅仅停留在教师讲授、学生获取的阶段,那么这是教育的倒退;如果在学校节日课程中,学生还是一味地跟随PPT,语文节上吟诗诵读、数学节上计算做题、音乐节上唱歌、圣诞节上送礼物,这些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能力发展起到作用,但显然不够。于是我们思考:如何在学校范围内,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体验来成就自身呢?这时候,游戏就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

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于是,我们本着“以儿童为中心”,尝试把教育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把日常节日课程渗透到游戏之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由主动地学习。

节日课程的游戏化,不仅发展了教师的特长,教师们在创编、设计、统筹安排中积累经验,获得发展;同时,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不仅全身心投入到节日课程中,锻炼了身体和思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样一来,教师在开发游戏、组织游戏中受益,学生也在参与游戏、创造游戏中成长。

二、节日课程游戏化的实施

围绕我校五大节日课程体系,我们再每一种“体验”中始终贯彻着游戏活动,对于低年段的孩子,教师来开发游戏,到了中高年段,学生也能自主创编游戏。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或许同时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解释科学,或者萌生用歌唱或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

每年四月份的趣味语文节,我们分年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绘声绘色讲故事、课本剧表演和 “我是演说家”和创意读书汇精彩纷呈。我们结合了“我说你做”、“灯谜大家猜”、“创编故事会”等游戏,还在大型诗会上“对诗”、“猜诗”和“填诗”,这些游戏更是把节日的气氛推上高潮,学生不再是单调地读书、背诗,而是在游戏的国度里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终身难忘的语文节。

一年一度的数学节,让智慧和激情结合,通过“夺宝奇兵“大作战,让学生在校园不同的数学场馆中体验智慧和奥妙,24点大王、口算王、七巧板以及拍球数数……师生其乐融融,共享快乐。

元旦的来临,意味着师生们又可以在“烹饪节”中大饱口福了。用糖果纸来创作,配合“抢板凳”的游戏,创意无限;把水果、蔬菜和饺子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变成一副精彩的立体画。厨艺大比拼中,孩子们还玩起了“佐料大作战“的游戏,各种食材、各种作料互相配对,究竟谁的佳肴更吸引人呢?

当然,我们还延续了各种节日课程——英语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书画节„„学校以体验教育为主线,将游戏深入课程之中,让学生在学校里每一年的节日都有一次不同的体验活动,进而衍生成为学校的节日课程。这些节日课程贯穿学校生活,各有特色和侧重,释放了孩子游戏的天性,这样的“童真课程”才是最有创造力和最有意义的。

生活、游戏和课程本来并无明显界限,是我们人为地加以区分的。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和小学节日课程的关系,更好地体现了“基于儿童需求开发课程”的思想,推进了小学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只有彻底转变观念,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小学节日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未来,我们还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儿童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他们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第三篇:节日教育

适合在中小学开展主题教育的节日纪念日

班主任常常喜欢以纪念日为契机对学生开展主题教育,这种结合的方式是比较好的,但不能太多太杂,应和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相结合,对他们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才行。那么,这需要教师了解纪念日活动的由来及意义。下面介绍几种适合中小学生开展活动的纪念日。

(一)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最后1周的星期一

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1969年,国家教委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二)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169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时年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将尼尔森的提议变成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具体构想,并得到很多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尼尔森提议,以次年的4月22日作为“地球日”,在全美发动环保活动。

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爆发了有2000万人参加的公民环保运动,呼吁创造一个清洁、简单、和平的生活环境。它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并促成了1699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此后各国的政府环保部门和民间环保组织纷纷成立。1990年4月22日,全球140多个国家、2亿多人同时在世界各地举行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呼吁改善全球整体环境。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肯定。此后,每年的4月22日被确定为“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三)国际劳动节:5月1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19世纪8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等城市共有三十多万名工人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并把这一天定为永久纪念日。从此,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这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五月一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四)国际母亲节:5月的第2个星期日

母亲节是由一位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

贾维斯夫人是一个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在美国以解放黑奴为目的的南北战争结束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贾维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讲述着战争中那一个个为正义捐躯英雄的故事,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孩子们的脸,一个想法猛然涌上心头:为祖国贡献了这么多英勇战士、保证了战争胜利的,不就是那一个个含辛茹苦地抚育着子女的母亲们吗?她们的儿子血染疆场,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牺牲的,不也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母亲吗?因此,她提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或母亲节,给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达儿女们对母亲的孝思。可惜的是,这个良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贾维斯夫人便与世长辞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

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深感母亲的提议是适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写出了几十封信,发给美国国会、地方州长和妇女组织等,提议创立母亲节。在她的一再呼吁下,这一提议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请国会通过决议案,将母亲节定为全美国的节日,并促请人们“公开表示我们对母亲的敬爱”。母亲节创立后,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世界各地相继仿效,遂成为“国际母亲节”。

(五)全国助残日:5月第3个星期日

199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根据该法第48条规定:“每年5月第3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全国助残日”活动即从当年开始进行。全国每年都进行“助残日”活动,每年助残日活动的主题,都是依据当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确立的。助残日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了各种具体的服务与帮助,活动的规模和声势逐渐扩大,影响日益深入人心。这种用法律的形式确定的“全国助残日”活动,有效地培育了全社会扶残助残风尚、提高了全民助残意识,也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

(六)世界环境日:6月5日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1699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首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规定了人类对全球环境的权利与义务的共同原则,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同年10月,第27届联大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要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并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表环境状况的《环境现状的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也在这期间发布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七)国际父亲节:6月第3个星期日

父亲节是由约翰.布鲁斯.杜德夫人倡议成立的。杜德夫人的母亲在她十三岁那一年时去世,遗留下六名子女。杜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在美国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中,独自一人、父兼母职抚养六名子女长大成人。斯马特先生白天辛劳地工作,晚上回家还要处理家务并照顾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当子女们盼望能让斯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先生却因为长年累月的过度劳累而病

倒辞世。

1909 年,正好是斯马先生辞世之年,当杜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特别地想念父亲,她觉得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心与努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的辛苦。做父亲的也应该像母亲们那样,有一个全社会向他们表示敬意的日子。于是杜德夫人在 1910 年春天开始推动成立父亲节的运动,她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提议,在杜德夫人的奔走努力下,州政府采纳了创立父亲节的建议。1910 年 6 月 19 日美国华盛顿州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聚会。1924 年,美国总统科立芝支持父亲节成为全美国的节日;1696 年,美国总统詹森宣布当年 6 月第 3 个星期日为美国父亲节;1699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3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国定纪念日。现在这个节日逐渐被更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了国际性的父亲节。

(八)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毒品蔓延泛滥,毒品问题成了当今世界的头等公害。据统计,全球约有2亿人在使用毒品,吸毒人群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年毒品交易额达8000亿至1万亿美元。此外,全球每年因滥用毒品致死的人数高达20万,上千万人因吸毒丧失劳动能力。面对毒品在全球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益严重这一严峻形势,联合国于1987年6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了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并建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同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将每年6月26日确定为“国际禁毒日”。

中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积极进行禁毒斗争,积极参与国际禁毒合作,并在全国范围内围绕国际禁毒日的主题开展了广泛的禁毒专项斗争和群众宣传。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0年12月颁布《关于戒毒的决定》。2000年6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禁毒》白皮书。从1990年起,中国每年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后均集中开展大规模的禁毒宣传活动。全国各地特别是毒品危害严重的地区,公安、宣传和教育部门积极行动,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电影、图书、挂图以及禁毒知识竞赛、有奖问答、巡回演出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经常性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防毒、拒毒意识。

当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过100多万人,青少年占八成多,吸毒低龄化十分严重。特别是在禁毒形势日趋复杂的今天,贩毒分子常常变换花样,将“毒品魔鬼”说成“毒品玫瑰”推销给青少年。尤其是一些影视作品里,把吸毒描写成有种“飘飘欲仙”之感,也

可能会让一些年轻人心动。因此,积极完善戒毒禁毒体系,为未成年人探索更现实的禁毒宣传模式,引导他们建立起拒绝毒品的心理屏障,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培养洁身自好、拒绝毒品的精神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九)中国教师节:9月10日

关于中国第一个教师节的由来,起源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的一个灵感。1984年12月9日,王梓坤一早起来,“突然”有了给教师设立节日的念头,早上8点,他打电话给《北京晚报》的一位记者,并告诉对方这个想法,立即得到这位记者的赞同。第二天,《北京晚报》刊出了题为“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的文章,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12月15日,北师大钟敬文、启功、王梓坤、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联名,正式提议设立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有利于全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十)世界勤俭日:10月31日

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是由联合国确定的。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可是我们人类的增长却是无限的,现在由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而导致的能源紧缺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于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勤俭节约,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31日定为“世界勤俭日”。“勤俭”已经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主题!

勤俭是什么?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勤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

(十一)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

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短短20多年间,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团结一致共同对抗艾滋病,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了一个有100多个国家参加的“全球预防艾滋病”部长级高级会议,会上宣布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1997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将“世界艾滋病日”更名为“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运动”,使艾滋病防治宣传贯穿全年。

每年的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运动都有一个宣传主题,以提高国际社会对艾滋病的认识。围绕主题,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及其成员国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十二)国际残疾人日:12月3日

1976年,联合国大会宣布1981年为“国际残疾人年”,并确定“国际残疾人年”的主题为“全面参与和平等”。1982年,联合国宣布1983-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为纪念这十年,唤起社会各界关心残疾人事业,1992年10月14日,联合国第四十七届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要求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组织采取更积极和广泛的行动与措施,改善残疾人的处境,以期建立一个“人人共享的社会”。

第四篇:课程游戏化

访虞永平教授:课程游戏化只为更贴近儿童心灵

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

记者:我们常说好课程就像是幼儿园的“健康心脏”,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索,比如江苏推行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您是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这一概念的?

虞永平: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最根本任务之一。

我一直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那么,什么是课程游戏化?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通俗地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对纲要要求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吗?

虞永平: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不是把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

记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比如课程游戏化是不是意味着把课程都变成游戏?

虞永平: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切入点之一。

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实施途径,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课程游戏化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把游戏的理念、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也就是说,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要确保,使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自由游戏时间有保证。

课程游戏化追求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儿童,更生动、丰富、有趣。游戏为何适合儿童?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游戏的,儿童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因此,幼儿园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是丰富多样的,课程应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记者:在教育理念上,应该说很多幼儿园都是重视游戏的,但往往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高控制、过分干预,您觉得把游戏精神落到实处,应该注意什么?

虞永平:我认为,幼儿园要形成这样一种课程文化:一是鼓励游戏,幼儿游戏不是幼稚的,有很多让人惊奇和值得深思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欣赏;二是服务游戏,要努力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材料;三是学会观察游戏,看懂儿童游戏中的举手投足、情真意切和创新应变;四是合理指导游戏。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但面对幼儿的诉求和疑问,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回应。为何要提合理指导游戏?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

我希望幼儿园的学习最终能有趣、有效一点。有趣的学习,就要求我们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去研究儿童,努力使幼儿园的活动游戏化、趣味化。有效的学习,意味着孩子获得新经验,这就要让幼儿面临问题和挑战。有些幼儿园区域活动数量惊人,但是幼儿玩一会儿就走了,其根源在于教师,教师需要深入反思自己做得是否到位、是否越位,是否适合幼儿的需要,是否贴近幼儿的心灵。

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

记者:很多幼儿园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课程体系,如果想尝试课程游戏化建设,是不是意味着要推倒重来?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将过去的课程全盘抛弃,从头开始,平地起步,是不可取的。课程游戏化要尊重幼儿园课程传统、珍视课程建设经验。但是,幼儿园必须反思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课程是否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有没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没有给幼儿创造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

因此,课程游戏化是对现有课程的提升、改造和完善。我们可以发现,那些被大家称道的幼儿园,往往都是能够坚守自己认同的核心东西的,是真正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游戏化不是改改教案,不是增加一些游戏活动时间,也不是在教案里加几个游戏环节就可以。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明晰理念开始,到诊断目前的课程建设水平和问题,再到完善活动、挖掘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确立评价的立场,这些必须整体考虑。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化要避免一些误解,如强化各类游戏的预定性目的,强化教师的直接指导,在计划中增加所谓的“游戏课”,专门进行游戏设计和组织比赛,细化并检查游戏计划,等等。这些都是对游戏化的误解,也会对教育和儿童发展带来危害。

教师的专业化是课程推进的关键

记者:对现有课程进行诊断和提升,应该依据什么来进行?课程游戏化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参照?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首先是领会游戏内涵和精神,应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总体背景,理解生活、游戏、活动、经验在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改造课程游戏化方案,基于幼儿园现行课程方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研训等方式,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性环境,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化情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创建数量适当、种类多样、材料丰富并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可选择的游戏区域,区域活动中,教师注重观察、适当介入、有效指导,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条件保障;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统筹游戏活动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提升课程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等,在实践中逐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记者:课程游戏化最终要靠教师来实施,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您认为怎么解决课程发展需求与教师能力不足的矛盾?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是一个课程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是确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幼儿园课程要远离“小学化”,幼儿园教师必须专业化。

然而,教师的专业化是非常艰巨、长期的过程,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我、改变自我、挑战自我。卡罗尔·格斯特维奇在《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一书中指出,“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转变是艰难的。放弃原有的行为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变化中出现的焦虑、个人时间的耗费、承受新的压力、处理新的关系等一系列由转变带来的问题,都会影响转变是否能真正实现。为了避免幼儿承受教育和个人失败的风险,教师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教师拒绝改变就是教师让幼儿接受风险,就是教师甘于低质量教育”。因此,应营造一种在《指南》指引下,教师勇于改变、乐于改变、善于改变的氛围,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和现场指导、项目引领,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记者:怎样评价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建设是有实效的?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要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调动,儿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

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要真正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以适宜性论效果,以生活性论专业。切实注重幼儿的经验、生活、活动过程及对幼儿的适宜性。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而不是要教师写成什么文本。

第五篇:班主任课程化

全体班主任老师:

12月15日下午,郭校长在参加全体班主任及生活老师会议上强调,上好班会课,进一步提高班会课质量,并要求从下学期开始把班会课纳入班主任考核的重要项目。如何上好班会课,特别是如何能够很好地结合学生特点、学生思想动态、学校工作重点等方面的要求,提升班会课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近日,市教育局政教科提出了下一步推进班会课程化的设想,我认为推广好班会课程化这一措施,使班会课系列化、标准化、科学化,是提高班会课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我将我检索到的班主任课程化有关文件转发给大家,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认真思考。为下学期政教处全面启动班会课程化的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太原市教育局《关于推进班会课程化的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班会在素质教育和班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大中小学校全面推进班会课程化建设。现就班会课程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班会课程化的必要性

班会是学校实施教育、激励的平台,是学生进行反省、调控的抓手,是个体成长的精神家园,也是学校教育、班级建设最基本的重要阵地。在基础教育阶段,班会始终是作为正规课时(即每周一课)列于教学管理中,含有教育课程设置的导向性与使命性。然而,当前班会存在着时间没保证的缺位问题、内容显薄弱的虚设问题和应景于任务的功利问题。班会课程化是根据育人目标,结合课程教学,从认知—感悟—践行的循环规律出发,科学系统地规划整体学段(三年为一循环)班会主题的循环内容,使班会课程成为有目的的育德行为、有计划的育德过程。提升班会效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大力推进班会课程化建设有着极大的必要性和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班会课程化的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班会课程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核心,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不断增强班会课程化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切实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二)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围绕主题科学地安排班会的每一个环节,使之贴近学生实际,注意层次性,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教育性原则。教育性是班会的灵魂,每一节班会都应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贯彻这项原则,还要结合时政形势,适时开展活动,使班会紧扣时代的脉搏,增强教育效果。

自主性原则。正确处理班主任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一节班会,班主任的作用主要应表现在把握班会的方向和主题,提出设计构想意图以及创造必要条件。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活他们参加班会的兴趣和需要,使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班会活动。趣味性原则。寓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中,学生的兴趣多样而强烈,班会中要开展各种趣味性活动,寓教于乐,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艺术性原则。艺术性是班会达到预期目的的桥梁。班会中,要在表现形式上讲究艺术,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去感染学生,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由情悟理,促进道德内化。同时,教师还要讲究语言的教育艺术,以言传情,打动学生,与学生心灵沟通,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三、班会课程化的基本任务

(一)明确班会课程化教学的基本结构

班会课程化教学的基本结构包括五个方面,即:

1.教学目标(整体的、阶段的、章节的等);

2.教学方式(聆听、观赏、讲述、游艺、表演、讨论等);

3.教学策略(信息技术演示、实践体验等);

4.教学过程(起、承、转、合);

5.教学评估(个案分析、教学反思)。

(二)加强班会课程化的管理

1.双向管理,寓教于做。双向管理分班主任管理和班委会管理两个层面,以学生为主,班主任为辅。班主任统一规划、确定主题后,可交由班委会发动学生主动选取主题,创意设计预案,主持运行。主题班会的策划主持过程,既是接受教育的过程,又是锻炼综合能力的实践,还是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锻造。班主任自始至终要到位,不缺位。班主任在内容上把关,资料上辅助,以平等身份参与。只有师生两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班会才能常开常新,活力永存。

2.有的放矢,灵活机动。以班会为时空交汇点,整合学科课程与生活的德育资源(包括社会新闻、文学综艺、文化讲坛,地域的、国家的、世界的),实施固定主题与自选主题的灵活互补。固定主题要重点落实,连点成线,连线结网,点面循环,知行互支,力避随意化。自选主题要保持教育的常态,把握好六个自然结合的契机。一是把握好与教学自然结合的契机;二是把握好与学生自身实际自然结合的契机;三是把握好与社会热点自然结合的契机;四是把握好与国家发展自然结合的契机;五是把握好与世界接轨自然结合的契机;六是把握好与学生自己研发自然结合的契机;七是把握与重大节日、纪念日自然结合的契机。

3.多面对照,知行结合。班会过程中引用的典型案例要做到古今中外对照,讲述道理要做到正反剖析对照等,同时力争达到知与行相结合的效果。

4.宽松多彩,寓教于乐。班会呈现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或讲述聆听,或观摩欣赏,或表演品评,或研讨辩论,或出访座谈,或结合节日庆典、或游戏竞技,或请学校领导参与,或请家长代表客串,或邀请社会名流演说,总之以事实说话,避免枯燥说教。班会的情境氛围宽松,随主题需要选配合适的背景音乐和画面,调动所有学生参与互动,营造一种交流休息的氛围,在轻松闲适的气氛中思想得到洗礼,心灵得以放飞,精神得以滋补。

(三)不断丰富班会课程化的内容

班会课程化的内容要紧紧围绕青少年教育的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核心,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题。以“五爱”为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荣辱观教育等,培养“四有”新人。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题。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地开展创新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三是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心理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个性和谐发展,锻炼意志品格有着重要作用。班会要引进心理教育内容。四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主要根据《守则》、《规范》以及《礼仪常规》要求,设计专题活动,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四)加强教学研究和督导评估

开展班会课程化教学专题研究是提升班会效能的前提和保障。学校要以年段为单位成立教研小组,设立试点班,开展专题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做法,发挥以点带面和示范、辐射作用。

加强对班会课程化的督查和教学评估。学校要落实班会课程,做到不挤不挪不占,开齐上足上好。要每周抽查班主任的班会方案设计情况,建立巡课制度,深入课堂对班会进行听课评

课,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指导,及时整改;要从主题、内容、形式、学生参与情况以及效果等五个方面对班会进行量化评估,以便扬长避短,促使班会课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四、加强领导,全面推进班会课程化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班会课程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把推进班会课程化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班会课程化的质量和效果。

2.学校班会课程计划要密切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内容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力戒主题不明、内容空泛、方式陈旧等问题。班会要使学生喜闻乐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增长学生的创新才干。

3.各学校要组织班主任认真填写《班会课程化工作手册》,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校级或年级的交流和评优,在过程中杜绝应付差事做法的出现。《班会课程化工作手册》在每学年初发放,每学年末收回存档。

下载让节日教育课程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节日教育课程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清明节节日教育

    清明节节日教育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快乐学习让教育科技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快乐学习让教育科技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2016年11月1日,快乐学习组织厦门地区管理者、优秀员工前往戴尔总部进行参访。作为世界500强的公司,戴尔独特的运营方式、先进的技术水平......

    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的几点思考

    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的几点思考 摘 要: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最喜爱。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是以在幼儿园课程中自然融入幼儿游戏活动。本文分析了课程游戏化对幼儿发展......

    让课堂游戏化

    从踏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刻起,对生活,我多长了一只眼睛,对孩子,我多了一份关心: 才貌双全的“紫薇”要和淘气可爱的“小燕子”比人气,总是差一大截,因为“小燕子”给我们带来欢笑,我们......

    国家课程校本化

    1 国家课程校本化 课程是人类生命意义上的历代创造之积累、选择、重组和更新,是人类过去经验有选择、有组织地作用于当下的中介,也是社会的主流价值有意识、有目的地作用于学......

    课程游戏化培训

    虞永平: 课程游戏化不是要建立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而是要全面推动江苏省幼儿园课程质量提高的工程 1、 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向前推进。以往我们相当多的幼儿园习惯于用现成的课......

    课程游戏化整合

    选择填空题  虞永平教授说幼儿园生活不应该是别人强加的,而应该是幼儿乐意的、沉醉其中的,这样的幼儿园才能真正符合“儿童的花园、乐园”之意。 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幼儿教育......

    课程游戏化研讨

    课程游戏化教研研讨课 小班老师在上《藏在哪里》语言教研活动 中班朱慧老师综合研讨课《有趣的洞洞》 教研组对小班郭老师和中班朱老师的课进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