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游戏化作业
一直以来,我们把课程游戏化作为幼儿园的中心工作。我觉得“课程游戏化”的提出不是对幼儿园课程的新要求,而是《纲要》和《指南》对课程的一致要求——幼儿园应以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之所以不断提到课程游戏化,是因为游戏的价值、游戏的立场、游戏的形式、游戏的精神还没有真正化为行动,还没有真正转化为幼儿的发展。在日常工作中,我想我们在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把握住几个关键要素: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存在方式,是他们的生活内容,自由、自主和创造的游戏伴随着他们的生命成长。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作出的重要论断,有三个内涵: 1.幼儿园课程应该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和创造,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充满游戏精神;
2.幼儿的自由游戏时间应该充分保证,这是儿童的权利;
3.其他环节,尤其是集体教学环节应该尽可能采用游戏的方式,真正让教学活动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要求给教师作息弹性,内容安排弹性。弹性之后,课程执行随意性的产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可以从合理规划课程方面着手:
1、提前安排好周计划和日计划,保证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多样化。
2、其次,我们要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保证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时间。
比如:我在上语言活动--儿歌《小猴子做包子》时,在备课时,我就有一定的思考,该怎么去上好这节课,心里已经有一定的想法了,在真正教学时,我是带着准备上课的。小猴子,戴帽子,拿铲子,炒栗子,炒好栗子做包子,送给邻居小兔子。
让孩子们在熟练儿歌的基础上,还尝试替换词语,创编儿歌的内容,再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演,孩子们兴趣很浓,积极参与到创编活动。
创编一:小猴子,戴帽子,拿铲子,炒青菜,炒好青菜做包子,送给邻居小兔子。
创编二:小猴子,戴帽子,拿铲子,炒萝卜,炒好萝卜做包子,送给邻居小兔子。
孩子们根据平时积累的食物名称的经验想到很多的菜名。
结合课程游戏化,我觉得语言课不仅仅让孩子们学会念儿歌,会说相应的词语、句子,还得从学习中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动作游戏中学,在孩子们在创编的有趣的情境中学,孩子们也渐渐对儿歌说的朗朗上口了。
我相信:只要我们多观察、细思考,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将学习的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幼儿创设自主游戏的空间与时间,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愿望,激发幼儿自主游戏的兴趣,让幼儿快乐过好每一天,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第二篇:课程游戏化
访虞永平教授:课程游戏化只为更贴近儿童心灵
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
记者:我们常说好课程就像是幼儿园的“健康心脏”,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索,比如江苏推行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您是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这一概念的?
虞永平: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最根本任务之一。
我一直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那么,什么是课程游戏化?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通俗地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对纲要要求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吗?
虞永平: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不是把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
记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比如课程游戏化是不是意味着把课程都变成游戏?
虞永平: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切入点之一。
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实施途径,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课程游戏化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把游戏的理念、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也就是说,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要确保,使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自由游戏时间有保证。
课程游戏化追求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儿童,更生动、丰富、有趣。游戏为何适合儿童?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游戏的,儿童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因此,幼儿园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是丰富多样的,课程应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记者:在教育理念上,应该说很多幼儿园都是重视游戏的,但往往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高控制、过分干预,您觉得把游戏精神落到实处,应该注意什么?
虞永平:我认为,幼儿园要形成这样一种课程文化:一是鼓励游戏,幼儿游戏不是幼稚的,有很多让人惊奇和值得深思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欣赏;二是服务游戏,要努力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材料;三是学会观察游戏,看懂儿童游戏中的举手投足、情真意切和创新应变;四是合理指导游戏。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但面对幼儿的诉求和疑问,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回应。为何要提合理指导游戏?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
我希望幼儿园的学习最终能有趣、有效一点。有趣的学习,就要求我们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去研究儿童,努力使幼儿园的活动游戏化、趣味化。有效的学习,意味着孩子获得新经验,这就要让幼儿面临问题和挑战。有些幼儿园区域活动数量惊人,但是幼儿玩一会儿就走了,其根源在于教师,教师需要深入反思自己做得是否到位、是否越位,是否适合幼儿的需要,是否贴近幼儿的心灵。
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
记者:很多幼儿园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课程体系,如果想尝试课程游戏化建设,是不是意味着要推倒重来?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将过去的课程全盘抛弃,从头开始,平地起步,是不可取的。课程游戏化要尊重幼儿园课程传统、珍视课程建设经验。但是,幼儿园必须反思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课程是否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有没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没有给幼儿创造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
因此,课程游戏化是对现有课程的提升、改造和完善。我们可以发现,那些被大家称道的幼儿园,往往都是能够坚守自己认同的核心东西的,是真正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游戏化不是改改教案,不是增加一些游戏活动时间,也不是在教案里加几个游戏环节就可以。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明晰理念开始,到诊断目前的课程建设水平和问题,再到完善活动、挖掘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确立评价的立场,这些必须整体考虑。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化要避免一些误解,如强化各类游戏的预定性目的,强化教师的直接指导,在计划中增加所谓的“游戏课”,专门进行游戏设计和组织比赛,细化并检查游戏计划,等等。这些都是对游戏化的误解,也会对教育和儿童发展带来危害。
教师的专业化是课程推进的关键
记者:对现有课程进行诊断和提升,应该依据什么来进行?课程游戏化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参照?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首先是领会游戏内涵和精神,应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总体背景,理解生活、游戏、活动、经验在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改造课程游戏化方案,基于幼儿园现行课程方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研训等方式,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性环境,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化情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创建数量适当、种类多样、材料丰富并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可选择的游戏区域,区域活动中,教师注重观察、适当介入、有效指导,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条件保障;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统筹游戏活动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提升课程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等,在实践中逐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记者:课程游戏化最终要靠教师来实施,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您认为怎么解决课程发展需求与教师能力不足的矛盾?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是一个课程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是确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幼儿园课程要远离“小学化”,幼儿园教师必须专业化。
然而,教师的专业化是非常艰巨、长期的过程,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我、改变自我、挑战自我。卡罗尔·格斯特维奇在《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一书中指出,“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转变是艰难的。放弃原有的行为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变化中出现的焦虑、个人时间的耗费、承受新的压力、处理新的关系等一系列由转变带来的问题,都会影响转变是否能真正实现。为了避免幼儿承受教育和个人失败的风险,教师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教师拒绝改变就是教师让幼儿接受风险,就是教师甘于低质量教育”。因此,应营造一种在《指南》指引下,教师勇于改变、乐于改变、善于改变的氛围,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和现场指导、项目引领,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记者:怎样评价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建设是有实效的?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要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调动,儿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
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要真正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以适宜性论效果,以生活性论专业。切实注重幼儿的经验、生活、活动过程及对幼儿的适宜性。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而不是要教师写成什么文本。
第三篇:课程游戏化学习
课程游戏化学习
对于幼儿来说,体验是他们对待世界更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孩子是天真的,对事物、对人都倾向于采用体验的态度。荷兰文化人类学家胡伊青加曾说过:“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儿要愉快的叫嚷?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幼儿课程教学游戏化尤为突出地表现出了体验的特征,课程游戏化就是一个让孩子体验的世界。在这里,充盈了幼儿自身的生命,他们尽情、忘我、不知疲倦,他们不为任何其他的目的,仅仅是在游戏中充分地学习和享乐。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建构式教育理念已渗透在幼儿教育课程中,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疑惑于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难题。在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生硬的体现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的存在。我们通常只是植单一的插入一些游戏。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困惑,为什么在教学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缺缺,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学。通过学习我才了解,课程游戏化是要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简单的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
结合这次学习来反思自身发现,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年也能注重体现游戏化,但是在活动中并不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性游戏,由于害怕孩子“不会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险”通常我在玩的过程中没能体现孩子的自主,这样的游戏往往只是在我的操控下“听我玩”!所以往往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没有自我的意识,只是在我的控制下被动的接受。用虞永平教授的话来说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儿说什么和做什么。良好的幼儿园课程会不断促发幼儿的兴趣,催生新的活动,能让幼儿专注地投入当前的和不断生发的行动中去。
此专题学习,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行为,在日常教学中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珍惜孩子们有限的童年生活,探索有质量的幼儿园课程。而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反思。六个支架中提出的一些解决措施,给了我启发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我将修正自
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习先进的理念,与幼儿共成长。
第四篇:课程游戏化论文(模版)
课程游戏化教学
东青幼儿园刘爱华
游戏在幼儿世界中的存在很普遍,对幼儿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发挥着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价值。游戏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是学前教育的两种重要手段。把游戏运用于课程教育实践活动中,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现代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课程中实施游戏,一方面发挥教育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幼儿作为游戏主体发挥其主体性——这是课程游戏教学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幼儿喜欢游戏,尤其喜欢角色游戏。因为其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如何指导幼儿更好地充分发挥游戏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应注重游戏的发展价值
在角色游戏中,大多数教师把指导重点放在品德和常规的教育上,如教育幼儿不争抢玩具、不大声说话,对别人要有礼物,习惯用成人的做法来要求幼儿,如“娃娃家”的宝宝手摔断了,“医生”想用透明胶粘合,老师说:这样不行,应该上夹板。教师总是以教育者的身份来看待幼儿的游戏;而忽略了从幼儿的角度去考虑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游戏,怎样游戏才能让幼儿感到满足和快乐。无形这中,把主动积极投入游戏的幼儿变成了消极被动适应教师教育要求的“小木偶”。游戏是为幼儿所喜爱的,为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所需要,不能剥夺其随意性、目的性以及同伴间的协作性。
二、应注重游戏的特点和需要
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的阶段,只要提供种类少、数量多的玩具材料,多创设几个“娃娃家”就可以了。可不少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主题游戏,幼儿玩起来看似热闹,但实际上他们的经验是有限的,因而游戏情节很肤浅。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就不感兴趣了。还有,不少教师为了能让幼儿逼真地反映现实生活,花费时间和精力制作了各种现成的游戏材料,如用海绵缝制水果和蔬菜,用泡沫做成汉堡包。面对这些美观的材料,幼儿只能被动操作、摆弄,游戏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剥夺了。
如果幼儿能依照自己的意愿、兴趣、经验、能力自己确立、设计和编定进行游戏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没有成人的有意引导和组织,我想这是最受幼儿喜爱的、愉快而又自愿的活动形式。这样,课程游戏化教学就能更好地发挥和加以实施了。
第五篇:论文浅谈课程游戏化文档
浅谈课程游戏化
摘要:“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与儿童的身心成长和发展密不可分。游戏所具有的能量是开发幼儿内部固有的潜力。《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最近,江苏省课程研究中心推出课程游戏化的方案,这就要教师将幼儿活动游戏化。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通俗地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不能把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切入点之一。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疑惑于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难题。在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生硬的体现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的存在。我们通常只是植单一的插入一些游戏。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困惑,为什么在教学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缺缺,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学。通过学习我才了解,课程游戏化是要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简单的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
结合虞永平教授的讲座来反思自身发现,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年也能注重体现游戏化,但是在活动中并不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性游戏,由于害怕孩子“不会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险”通常我在玩的过程中没能体现孩子的自主,这样的游戏往往只是在我的操控下“听我玩”!所以往往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没有自我的意识,只是在我的控制下被动的接受。用虞永平教授的话来说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儿说什么和做什么。良好的幼儿园课程会不断促发幼儿的兴趣,催生新的活动,能让幼儿专注地投入当前的和不断生发的行动中去。
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实施途径,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课程游戏化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把游戏的理念、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也就是说,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要确保,使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自由游戏时间有保证。
课程游戏化追求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儿童,更生动、丰富、有趣。游戏为何适合儿童?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游戏的,儿童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因此,幼儿园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是丰富多样的,课程应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在教育理念上,应该说很多幼儿园都是重视游戏的,但往往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高控制、过分干预,要想把游戏精神落到实处,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鼓励游戏,幼儿游戏不是幼稚的,有很多让人惊奇和值得深思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欣赏;
2.服务游戏,要努力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材料;
3.学会观察游戏,看懂儿童游戏中的举手投足、情真意切和创新应变; 4.合理指导游戏。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但面对幼儿的诉求和疑问,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回应。为何要提合理指导游戏?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
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要真正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以适宜性论效果,以生活性论专业。切实注重幼儿的经验、生活、活动过程及对幼儿的适宜性。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而不是要教师写成什么文本。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 【2】《3-6岁幼儿发展指南》 【3】《上海托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