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校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风暴来袭,中职院校信息化解决方案
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 郑大炜
职业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许多国人所误解,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补充,其实不然,在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补充,但是职业技能的终身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延续,是个人在学力评定之外的一条成才之路。职业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展,在社会上获得成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留下自己的印记,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学堂,都回避不了职业教育及再教育这条必经之路。
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教育法和劳动法,制定本法。”从此中国职业教育有了属于自己行为的法律规范。
2005年,《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由此国家已经将职业教育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基石,国家及领导人对教育的重视始终放在战略的高度,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是需求极为旺盛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财富在不断积累的同时,产业的升级也随之展开,大量具有一定素质的劳动力向发达地区集中,导致劳动力成本的竞争过于激烈,而分散在其他地区的用工单位却因为劳动力的供给不足,导致劳动力成本的增加。
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时间为2至3年时间,由于职业需求的变化,作为个体的学生对于市场需求还是落后的,频频导致学而无用现象的出现。
国家在职业教育上的投入也很大,社会力量的介入也到达了一定的程度,但是为什么职业教育的发展总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各项基础工作从专业设定到招生,从技能教育到工作实践都已经趋于完善,信息化的建设及完善,是职业教育再发展的瓶颈。国家相关部委和一些社会上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问题所在,一些力求更好发展的学校已经迈出了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现在职业院校使用的信息化系统集中在计算机系统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鹏达”)的“数字化校园”系列产品,北京立业公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立业公信”)开发的针对职业院校设计的“《院校通》校园信息化”产品及“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解决方案,杭州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正方”)的“统一信息门户平台”产品,这些产品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优势,各职业院校可以适当关注。
从政府公信评选的程度上上海鹏达开发的获得过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颁发的“优秀软件奖”。北京立业公信开发的“《院校通》校园信息化”产品获得了教育部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认证,成为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专家评审鉴定通过并推荐使用产品。由此上海鹏达和北京立业公信在国家部委的认知度上不相伯仲,杭州正方略逊一筹。
在产品功能上来看上海鹏达计算机系统开发有限公司集中在“统一综合门户”、“用户身份认证管理”、“行政办公系统”、“学校综合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学校基础管理系统”、“实训管理系统”、“系列仿真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资源库管理系统”等系统
构建方面。
其功能特点:1)软件严格遵循构件化设计架构,使业务逻辑模块化、开发组件化。方便功能的扩展和与第三方产品的对接。2)满足学校在业务方面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3)数据交互平台及统一用户认证对学校数据进行整合,解决校园“信息孤岛”问题;4)人性化、智能化用户交互设计极大方便用户使用。
北京立业公信科技有限公司集中在“个性化校园网”、“学生个人门户”、“院校综合信息管理”、“在线教育管理”、“在线试题库”、“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等方面,整体解决方案为《职业院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院校通)。院校通以职业院校管理特点为基础,提供了“网上办公”,“学校领导”,“招生管理”,“财务管理”,“学籍管理”,“院系管理”,“奖助管理”,“教务管理”,“班主任管理”,“任课教师”,“后勤管理”,“实习管理”,“毕业管理”,“就业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试题库”等功能。
其功能特点:1)强化协同办公,将多部门协作的工作用软件实现贯通;2)结合学籍、奖助等部门数据上报要求输出上报数据;3)独有的“学校领导”功能使校长可通过系统了解学校总体情况及各部门工作情况;4)能很好的适应技校比较频繁的变化(技校频繁的变化指由于招生变化而导致的院系、专业设置的调整;班级合并和分班;部门的职能变化。)。杭州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集中在“统一门户平台”、“内外网门户网站”、“应用集成”、“内容管理”、“公共服务”、“个人服务”、“协作服务”、“个性化桌面”等方面。
其功能特点:1)提供各种WEB应用系统与门户系统集成的手段,用于完成对不同应用系统的界面集成;2)提供安全的凭证登录手段,用于实现对外部系统和内部无法改造系统的访问时的单点登录;3)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使用需求的界面自定义功能;4)提供门户应用开发框架、工具支持,解决学校一些非系统级应用的快速实现要求。
综合分析各个系统功能在校园综合门户、院校信息化管理、电子资源库等功能上基本上都有所涉及,基本上可以满足各院校不同的需求,而上海鹏达在“仿真教学”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同时上海鹏达还开发例如“汽车专业系列产品”等多方面产品,北京立业公信始终致力于中职院校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其中北京立业公信的《院校通》系统在学籍异动”和“招生就业管理”方面的技术优势比较明显。杭州正方提出的主要是统一平台的建设,更加强调的是一种服务。可以说三款产品在其功能特点上差别是不很大,加上三家都拥有实力型研发团队,产品的优劣并不明显,但是需要强调一点的是,上海鹏达和杭州正方的产品更加适用于大学院校,其研发基础也是基于大学管理及教务流程的,而北京立业公信的《院校通》是基于职业院校为基础研发的校园管理系统,更加适用于职业院校。
由于篇幅有限,最后我们再来对比下产品售价及其售后服务。上海鹏达推出的是系列产品概念,即可分装也可整体解决整体下来价格在百万元级别,公司提供在线QQ(工作时间)、客户中心电话(工作时间)、论坛答疑(工作时间)。
北京立业公信推出的是整体解决方案概念,普及版到专业版最高的价格为十万元级别,公司提供在线QQ(24小时)、客户中心电话(工作时间)、论坛答疑(24小时),提供上门救援。
杭州正方推出的是统一信息门户平台概念,基础费用为几十万级别,根据客户需求的增加费用,公司提供客户中心电话(工作时间)。
由此北京立业公信的7*24的全天候服务是其在售后上最大特点。该系统虽然功能谈不上是最强大的,但是不到10万元的普及版价格还是很具有吸引力的。
综上所述,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策动下,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于大型化,追求功能完备,有些系统甚至可以和大型商业ERP相媲美,职业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投入动辄上百万,无疑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用追求大而全的系统,找到一套适用的信息化系统就可以提升
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良好的软件服务支持及开放性平台可以更好的为院校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持。
第二篇:信息化建设
(一)强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把工作落实到推动科技强警上来。大队紧扣全警参与、全警采集、全警应用的工作思路,以落地查控为载体,强化公安信息化的培训和教育。一是组织民警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广大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二是强化经侦案件系统,警务信息平台的录入培训,增强广大民警网上作战能力;三是强化落地查控系统的使用和培训,提升民警贴近实战,打击犯罪的能力。
(二)强力推进大队执法规范化建设,把提高民警办案质量落实到践行执法为民上来。一是按照《中政委》防止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的规定,大队认真查找、整改内部安全,并于4月份对大队存在安全隐患的办公场所安装了防护网,筹集资金安装了监控探头设施,有效防止了涉案人员自伤、自残、脱逃等现象的发生;二是按照公安部切实加强执法规范化的总要求,大队对执法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进行了认真梳理,结合工作实际,再次制定和出台了《五华经侦大队规范办案、规范执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民警的执法行为,提升了民警的执法水平。
(三)强力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夯实公安工作根基上来。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大队把对复杂经济形势下“保民生、解民忧、保增长、促发展”的重大决策作为改进作风、服务发展、服务民生重要举措来抓。一是与平安企业创建相结合。为防范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挪用单位资金类案件的发生,走访中,民警把案件防范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帮助企业加强业务员的思想教育,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认真宣讲《刑法》、《刑事诉讼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剖析典型经济案例,使企业进一步增强守法经营、自我保护的意识。二是与侦查办案工作相结合。依法打击侵害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各类经济犯罪,将追赃挽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三是与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相结合。大队深入走访问题户,主动接触在案件和信访工作有意见、有情绪、有分歧的当事人,及时解决一批经侦涉法信访问题,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受经济犯罪侵害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涉警案事件。
第三篇: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
注:部分文字摘自百度百科,由本人收集修订。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IT技术的部署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增加企业获利和持续经营的能力。
概况
企业通过专设信息机构、信息主管,配备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硬件、软件、设备、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工作平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发展模式。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外乎两个方向,第一是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开向互联网的一扇窗户;其次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企业内部信息的组织管理者。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是惊人的,各行各业的许多企业都在互联网上建立起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有的以介绍产品为主,有的以提供技术支持为主,还有一些企业网站则开展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组织企业的进货和销售。
趋势
如果说ERP是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次革命”,那么MES 的兴起将会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二次革命”。MES 将信息化“触角”深入到车间底层,使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深入。
价值优势
1.实现信息有效的流通:消除了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的有效沟通,提高了员工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2.实现资源和知识共享:将员工的经验与技术转化成企业内部资源,既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也避免了因人员的流动而导致的工作延误。
3.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公文流转的自动化,避免了传统公文流转时由于手工递送而带来的工作延误以及人员、时间的浪费,保证了工作能够快捷、准确的被处理。
4.实现有效管理:有效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实现实时工作任务的监督与催办。5.职责分明:明确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减少工作中的推托、扯皮等现象。6.降低成本:大大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时间、节约纸张、节约电话费、传真费用等,减少了差错率,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7.浏览器使用方式,无须安装专用程序,实现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使办公不再受地域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连接随时随地办公。(OA)
8.信息集中管理、支持企业内部用户信息共享。
9.支持流程表单自定义、工作流程自定义,迎合不同企业的内部流程。10.采取对敏感数据的加密手段,通过SSL的方式保障了数据传送过程的安全。11.形成非保密数据共享,能更加快捷、有效的和企业的合作伙伴进行沟通。12.历史数据查询分析,更有利于企业尽早做出决策。
实施条件
1、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 对企业信息化内容的认识,许多人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连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给以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是片面的理解。企业信息化虽然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贯穿其始终,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业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企业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决定了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服务的,所以,企业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
所以根据建设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应为:(1)建立适应信息技术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模式包括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
(2)以管理模式为依据,建立起企业的总体数据库。该总体数据库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个基本部分是用来描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的实际数据及其关系;另一个基本部分则是用来描述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决策信息。
(3)根据不同类型企业情况,建立起相关的各种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管理信息系统(MIS)、这些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及管理系统构成企业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活动中各项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分析和利用,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4)建立Internet,提供企业内部信息查询的通用平台,并利用这一网络结构,将企业的各个自动化与管理系统及数据库以网络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从而达到企业内部信息的最佳配置。(5)联通Internet.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大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充实自已的信息资源,同时,还可以向外部发布企业生产经营等公开的信息。
(6)企业信息化实施条件
国内外经验表明,企业开展信息化需要具备一定条件,那么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成功实施呢?
(1)企业要有信息化的内在需求(2)要有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3)要有基本的技术和管理基础(4)要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5)企业信息化要与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观念更新相结合(6)要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7)要有一个信息主管来统帅(8)要有专门的部门来实现
2、建设领域开展企业信息化需注意的问题
(1)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事实上,在新的形式下,企业不开展信息化就没有出路。
(2)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总体规划下,本着急用先上的原则,分布实施。
(3)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产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关键,自主创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实效,切勿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4)制定企业信息化方案必须考虑几个原则:效益原则,包括社会效益、管理和经济效益;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弹性适应原则;安全可靠性原则。
建设步骤
1、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依据,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等。
2、企业战略分析: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明确为了实现企业级的总目标,企业各个关键部门要做的各种工作。同时还要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定位。明确上述各个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潜在关系,从而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因素,使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实现融合。
3、分析与评估企业现状:分析企业的业务能力现状和企业的IT能力及现状。这个方面把握得更好的当属企业自己,如果加上管理咨询公司的辅助效果更好。
4、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发现能够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驱动力以及关键流程,使其和信息系统相融合。
5、信息化需求分析:在企业战略分析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适应未来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指出信息化的需求。需求分析包括系统基础网络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库等需求。
6、信息化战略的制定:首先是根据本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其次是起草企业信息化基本原则。它是指为加强信息化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准则和指导性的方针。然后是制定信息化目标。
7、确定信息化的总体构架和标准:从系统功能、信息架构和系统体系三方面对信息系统应用进行规划,确定信息化体系结构的总体架构,拟定信息技术标准。使企业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协调性和一致性。
8、信息化项目分解:定义每一个项目的范围、业务前提、收益、优先次序,以及预计的时间、成本和资源;并对项目进行分派和管理,选择每一项目的实施部门或小组,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手段。
9、信息化保障分析:针对每个项目,进行保障性分析,即按重要性排列优先顺序,进行准备度评分,并根据结果做出初步取舍,形成路标规划。然后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根据公司财力决定取舍。
企业信息化突破口
从企业信息化突破口的选择原则上讲,信息化应该自下而上、由里而外,因为这样数据才能取自于源头,真实、有效。但实际上,企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出现的问题在各个层次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所以,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对信息化的建设应该做出先后安排。企业信息化的突破口可以从企业生产经营瓶颈突破或从企业独有优势入手。
从企业生产经营瓶颈突破。根据木桶理论原理,信息化建设选择企业管理最薄弱环节、最需要解决的环节作为突破口,可以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上升。对于企业领导有战略眼光、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很支持、企业整体素质较高的企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选择从瓶颈突破。
从企业独有优势入手。每个企业在市场上生存,能够适应竞争,一定有它独有的优势。从企业独有的优势入手,可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见效快,也为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整个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信心。
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企业创新日益加快,信息化规划无疑将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剂。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研究和实践,国内的生产企业和IT企业都开始逐渐认识到IT规划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管理层共同成长的过程,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就是帮助企业管理层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促成管理层对信息化达成共识,同时也帮助企业的战略能够顺利实现。企业信息化从本质上讲就是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也就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IT规划的首要目标是要解决领导层的认识问题,杜绝“一把手”工程。IT规划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解决企业信息化的“孤岛”问题,消化独立的信息点和无法集成的独立系统。“孤岛”问题一般都是典型的没有经过规划建立的“一把手”工程,它们对企业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都和IT规划的缺失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关系。
阻碍因素
(一)技术人才缺乏
技术力量缺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瓶颈。IT技术人员的数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水平,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则需要更多的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员工,而商务部分调查结果显示,80.9%的中小企业只配有5名以下IT技术人员,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员工只占总数的38.1%,一半员工停留在一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而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由于薪资水平普遍缺少竞争力,加上从而对吸引和稳定技术人才队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出在实施人员身上。实施人员的管理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不足,特别是缺乏企业背景,了解和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而实施人员本身的素质同实际所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信息化建设资金匮乏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无论是服务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硬件设备的购买,还是网络的构建以及大型管理软件的上马,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尤其是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更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否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后退。商务部调查资料显示,被调查企业中35.9%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没有稳定、持续的信息化投入。
(三)信息化建设缺少规划
就我国目前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看,普遍存在缺少整体规划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软件使用杂乱,偏重于个人喜好,导致系统兼容性差;各部门独自建设各自的管理系统,信息孤岛比较多。
(四)企业管理不规范
企业信息化建设促使企业营销、采购等管理环节更加透明,这必然会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经济利益,降低他们用信息化手段梳理业务流程的积极性,这种企业管理中人为因素的较多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系统的深入应用。
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认为内部的各部门处于从属的地位,只要做好配合工作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中小企业的内部各部门必须在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处于主动和主导的地位,并发挥决定性推动作用。相当一部分企业把信息化建设任务主要交给本企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去实施,这种做法实质上是把一个管理项目转变成为一个计算机项目,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因此本项目还要对信息化的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所牵扯到的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例如:业务流程是否需要重组,企业人员是否合作等方面。
(五)风险抵御能力不高
由于缺乏客观的需求分析,缺乏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规划,资源相对匮乏、整合效应相对较差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期初的规划,最终不能符合中小企业管理的需要,或者暂时满足后又不能持续适应中小企业管理变化的需要,不能给中小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从而为企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风险。
(六)软件语言问题
对于外资企业来讲,汉语与外语的转换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乱码。因为很多外资企业要求信息系统版本是英语、日语或繁体,但是由于这些企业的操作系统语言又是汉语或简体,那么国产信息化软件外语版本与汉语简体Windows环境有时发生不兼容的问题,信息系统软件经常出现乱码的现象。各个软件之间的衔接等问题。
第四篇:信息化建设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改造和提升公安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提高公安管理水平和能力,提高公安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
一个完整的市县公安机关现代警务指挥体系,走路,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一)强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要求,必须牢牢抓住公安信息化“四成以治安管理为主的人口管理系统,以实有人口管理为目标,以地理信息平台为基础,抓住“以房管人”这一关键环节,解决“人户分离”管理问题,实现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的实时管理,并对重点人口、工作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结合旅店业系统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同时,将系统的功能扩展到对重点场所的管理,实现“四查四清”工作目标,即“能杏实住人口,人员情况清;能查重点人口,对其表现清;能查流动人口,居住地点清;能查重点单位,管控情况架建立数据中心和网络运行及应用支撑环境;以要内容,建立公共应用服务体系;以统计分析、辅助决策、情报研判、指挥调度为主要内容,建立综合应用服务体系;以密码体系、PKI/PMI认监控等为主要内容,建立安全可靠的运行保障体“平安和谐”建设为目标,以“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为载体,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布点建设,建立起初级的城市报警与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实现对违法犯罪活动的精确打击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本着统一性、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稳定性和可拓展性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外成熟、先进的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建立集通信、指挥和调度于一体,高度智能化的公安指挥中心系统,实现完全的110、119、122“三台合一”功能,建立公安综合指挥平台,对公众的各类报警求助做出快速反应,提供有效服务,保障重大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处理的指挥与部署,保障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和调度,为科学(二)强力推进情报信息中心建设,建立交在信息化建设中,情报信息是应用环节的核心内容。情报信息是公安机关决策的基础,是公增长点,是创新公安工作的有效切入点。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稳定的主力军,只有毫不动摇地将情报信息置于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来抓,向情报信息要警力、要战斗力,做到耳聪日明、敌动我知、事前先知,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制性障碍,建立适应公安现实斗争需要的情报信息工作体制和机制。一方面,在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机构改革中,必须突出情报信息机构的重要地位和作朋,大刀阔斧,将各业务部门现有的综合研判职能整合,将情报信息中心或情报处作为J建设,着力从同家安全、社会安全和经济安全方面广泛收集情报,并加强情报信息的分析研判、决策参谋和指导实战,真正做大做强,方面,必须搭建统一的公安情报信息系统共享平台,组织开发具有综合查询、分析功能的情报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确保全市公安机关判各种莺要情报信息,开展及时性:阶段性的情报综合分析T作,为制定全局性、专项性、区域建议。同时,要全面整合现有信息系统资源,以种、各部门基础数据信息库,以及公安综合情报信息系统为基础,建设跨警种、跨部门、跨地心,使之成为以信息科技为支撑的新型综合警务2.按照统一技术参数,开发应用软件,畅通关联渠道,打破信息壁垒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设,要先期介入到各种基础、lp务系统建设的项目规划、审批、实施、运行等每个环节,使各警息中心的要求来建设,真正体现情报信息中心的“中心”地位。按照这一要求,要以公共传输、万方数据
数据交换、请求服务、综合查询为主要内容,建立公共应用服务体系;以统计分析、辅助决策、情报研判、指挥调度为主要内容,建立综合应用服务体系,使情报信息中心与业务信息系统处于制,大力加强警务信息资源的采集、关联A询和综合应用。“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基础警务信息是公安信息化的根基,缺少了这苇要一环,公安信息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基础数据采集T作,要依托公安情报信息中心这个统一平台及相关基础信息系统,护、应用、考核等一整套工作规程,明确各警种、各部门的信息采集职责和任务,推动警务信息采集和流转全警化,确保各种入库数据及时鲜数据质量问题举报制度,凡5人以上基层所队必须至少确定1人,负责信息报送、质量检查和应用管理等工作,确保建屯叮信数据库,为实现信(三)强力推进公安信息化运用工作,努力1.建好“一图一库一终端”。“一图”,即电子地图。要以警肼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构建公安综合信息系统的应用环境和现代警务工作基础信息平台,为各业务警种提供统一的的社区警务地图绘制工作;不同业务部门根据业务需要,建立和维护本部门相应的业务图层,最终实现信息的关联和共享。“一库”,即基础业务数据库。要以市公安局信息中心为依托,构建公安基础业务数据库,综合各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集中存储和综合应用,采取“松耦合”联,实现公安信息的高度共享和综合利朋。“一终端”,即警务终端。终端是信息化应用的最终体现,也是信息的最源端。要面向所有终端用户和基层、社区民警进行设计,为各上网民警开展工作提供方便快捷的操作工具和用户界面,重点护、使州不便和效率低的问题,将信息化技术推进到警务_丁作的最前沿,为一线民警深入社区、和技术支持,逐步实现信息化的“移动警务”。以上的基层所、大队和部门,应当明确一个信息情报员岗位(人数超过20人的需考虑多设或设专职岗位),专门负责本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和情报报送工作,接受上级的技术、业务培训并负责向下培训,解决本单位一般性的技术问题。各单报员的必要条件,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对公安工作的巨大推动,依靠的是丰富、鲜活、月累和突击增量两措并举。要选择适当时机,集大会战。通过会战,尽快积累大量实战急需的重要数据,实现数据库大扩容;通过会战,提高民警的操作技能,促进民警信息化习惯的养成;通过会战,及时发现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公安工作服务,为基层实战服务。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的整合,信息数据之间的“碰撞”,及时向基层公安机关发出预警指令,由基层派出所负责落地杏处、核实情况,有效掌信息查处反馈和通报机制,并纳人公安工作考核,才能发挥最大效应。5.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研判机制。首先,必任务,建立和规范各部门、警种的情报信息采馈、评价、奖惩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建立相应的信息绩效评价考核机制,以及相互间的协作交流机制,为情报体系的良性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以情报信息中心为龙头,构筑一个覆盖面集运用体系。其次,实行情报信息研判联席会议制度,分析研究维稳工作、侦防I丁作的针对性措施。在全面分析警情的基础上,及时向基层公安机关通报研判信息,再依据基层反馈的情报信息作进一步综合分析,研判出更加翔实的成果,形 万方数据
第五篇:信息化建设
一、领导高度重视,不断完善信息化工作机构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年初及时召开了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全年信息化工作任务,明确将区域检验、区域慢病管理系统、区域血液系统等作为本信息化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审核和把关,我局还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积能科室科长及各医疗卫生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局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完善了我局信息网络,落实管理责任,确保信息化工作有力、体系健全、职责明确。为切实推进信息公开、提高办事效率,我局还建立健全了部门信息化建设审批、信息工作会议等制度,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实行长效管理,从而更好的从制度上规范本部门信息化建设,全面完善部门信息化工作体系。
二、配合市局部署,切实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
为了更好的响应《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信息广州”建设的意见》中“构建覆盖全市的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信息网络,推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一本通’,加快社区及农村医疗、保健和卫生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促进医疗、医药与医保联动,实现医疗资源及信息共享共用”的要求,我局积要配合市局的要求,实现我区健康档案与市局平台的接入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地为番禺区市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我局在2010年分别开展了区域检验系统、公费医疗管理系统、区
域性血液管理系统、卫生许可审批系统二期、全区统一LIS系统建设(一期)、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推广(二期)、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系统、卫生技术人员管理系统等的招标工作,同时完成了区域妇幼信息系统、区域慢病管理系统的需求调研工作,目前上述两系统正在开发当中。
三、抢抓亚运机遇,继续完善医疗机构基础信息化
2009年初,番禺区列入广州市卫生信息化工作试点区,同时我区也承担着大量的亚运医疗保障工作,借此机会,番禺区进一步推进了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区内所有地段医院(个别单位除外)以上的单位实施卫生信息化项目,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地减少了门诊病人在医院的等待时间,缓解“看病难”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日平均接诊量,使医院能为更多的病人提供服务。同时,完成了区内19家社区卫生中心(站)的社区档案系统部署工作,为进一步完善区域健康档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四、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完成多项系统验收工作
番禺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一直较高,其中2010年就有52万村民参合。为保障我区参合人员能得到准确、快捷的农合门诊现场结算服务,我区农合门诊结算信息系统设计采用了“分散式计算,集中式管理,分步式实施,递进式改造”的原则,实现了医院的门诊农合结算与医院收费程序无缝衔接,结算系统采用通用的脚本语言实现结算算法,同时使用统一的结算算法发布工具,极大的方便日后的结算方案调整,免除重新编译、发布程序的麻烦。另一方面,系统使用了分布式结构,对网络可靠性的依赖程度低,实现了结算终端的高可用性,从而保证了医院门诊能提供不间断的结算服务。系统经过一年的实际使用,一共完成了1,208,148次农合结算,平均每天3,310次,最高一天6,000余次,涉及报销金额35,713,269.16元,系统运行十分稳定快捷,得到了参合人员、参合单位的好评。
我局应市卫局纪委的要求,在2009年开始实施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系统,我区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系统结合区内现有的卫生信息资源,有效提升了信息资源的应用效果,由于阳光用药电子监察是全国首创,目前除广州市外,番禺区是第一个建立了阳光用药的区,在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纠正医疗的不正之风以及提高医院医生的业务水平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提升了医院的信誉,在广州市乃至广东省都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为能在广州亚运会期间提供及时、有效、安全、便捷的医疗急救服务,广州市、番禺区两级政府投资了大量资金重新组建番禺区120急救网络。为配合这一新型的网络,为120急救指挥调导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番禺区在新的120应急指挥中心实施了新的120急救指挥调导系统,并成功与市120应急指挥系统并网运行。为更好的进行调导工作,成功实现区120应急指挥中心与区内所有医院的急诊科进行联网,实时派单出车。在此基础上,番禺区创新性地依托区内视频网络,实时对各医院的出车情况及急诊科内情况进行视频监控,有效地了解医院出车情况,同时也更好地了解出事地点的状况。利用GPS系统对所有120急救车辆进行定位,实时反馈给指挥中心,通过120应急指挥系统与区域信息档案系统的联网互动,在120应急指挥中心能及时地查阅病人的健康档案资料,为现场的医护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病人既往病史、健康状态等资料,为全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五、正视存在问题,迎难而上推进信息化进程
总体来说,2010年我局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基本完成了市、区下达的各项信息化建设任务。但与市的规划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具体如下:
我区在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过程中需要社区提供地址、户号等资料,但因这些资料存放在公安户籍系统或居委、村委中,而上述各方的基础数据编码、命名往往不一致。此外公安资料又不能共享与我局使用,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健康档案时遇到不少困难。
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专业人材支持。而目前,我区医疗卫生机构还存在大量资金缺口,有不少单位目前仍只使用简单的收费系统,同时也缺乏专业人材,有不
少单位没有专职的信息系统维护员,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以发展的眼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巩固和提高信息化工作成果,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工作,使之更好地为我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为区内的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2011年计划
(一)为进一步深化卫生信息化建设,拟于今年继续在部分还没有实施信息系统的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进行信息化系统实施工作。
(二)继续大力推进上一年完成招标工作的信息项目,如区域检验系统、公费医疗管理系统、区域性血液管理系统、卫生许可审批系统二期、全区统一LIS系统一期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推广、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系统、卫生技术人员管理系统等,同时争取在2011年年内完成区域妇幼信息系统、区域慢病管理系统的实施工作并完成验收。
(三)为更好地进行医疗资源、医政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分析,拟建设区域卫生信息辅助决策系统。同时为配合我区推广市民卡工作,方便市民就医,拟进行医疗机构市民卡支付及就医流程改造工程,系统将建成有金管机构支持的预交金模式。另一方面为更好地进行社区医疗服务,同时为市民提供更安全的用药支持,拟进行移动社区医疗服务平台、区域安全用药监测管理平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