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重整管理格局 大站段酝酿拆分
铁路重整管理格局 大站段酝酿拆分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公告日期 2011-10-1
1作者--
前任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打造的大铁路版图或将面临局部调整。
铁道部目前正在酝酿调整现有的生产力布局,一些大的站段由于不适应当前铁路的安全生产管理和运输效率,极有可能面临拆分的命运。
本报记者从部分地方铁路局站段和北京交通大学一位铁路专家处获悉,一些在前任铁道部部长刘志军2005年启动的改革中被撤并掉的站段,由于其在铁路运输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或将被恢复。
北京铁路局的一位人士称,该局目前正在研究相关事项,例如丰台车辆段或被拆分为三段,不过最终的基层站段改革方案尚未正式出台。
济南铁路局人士则表示,在目前的管理格局下,济南西机务段管辖六七千人,下设青岛、淄博、兖州、临沂几十个车间,车间有事想到段里盖个公章得坐一天火车,管理起来确实不太方便。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认为,铁道部此举或源于两大压力:一是安全问题。大站段管辖范围太广,而目前的管理方式又比较粗放,某些环节衔接不畅则容易诱发事故;二是职工稳定问题。由于过去大量站段被撤销,铁路职工需要异地通勤(在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来回),引发分流人员工作安排、职工住房困难、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从跨越式建设到改善职工待遇
今年以来,铁路系统故障、事故不断,铁道部面临的安全生产检查压力巨大。
而自年初以来就一直困扰铁道部的建设资金短缺问题近期也集中爆发,大量在建项目停工或缓建,不仅建设项目的欠薪问题开始浮现,铁道内部职工对薪资水平、工作条件也有怨言,于是继安全问题之后,如何改善管理也摆上了铁道部的议事日程。
在国庆节前召开的铁道部全路电视电话会议上,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表示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防范不稳定问题的发生,积极化解矛盾纠纷,认真解决职工的困难,努力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铁路职工队伍的稳定。”
10月8日,铁道部又下发了《关于维护职工群众利益改善职工生活的意见》,针对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努力改善沿线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异地工作职工生活困难、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关注一线职工身心健康、缓解运输一线职工超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具体问题提出了10项指导意见。
有铁路基层职工向记者表示,同样是垄断行业,他们的工资待遇远远比不上石油、电力系统的职工,而铁路系统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的工作强度却远远大于其他垄断行业。
除了待遇较低、工作辛苦之外,目前铁路职工反映比较普遍的问题当属中长途通勤,这也是当年撤并站段时候留下的老大难问题。
大量铁路职工需要从居住地坐几个小时火车到异地去上班,这既挤占了铁路的客运资源,也影响铁路职工工作的精神状态。
9月25日,深圳西开往合肥的K256次列车发生的恶性伤人案件即是典型——3名上车的南昌铁路局通勤职工因座位问题与值乘的列车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及打斗,导致其中1名铁路通勤职工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站段撤并遗留问题
铁路系统从原先的四级管理体系被压缩到现在的三级,是在前任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强力推行下实现的。
2005年3月18日,刘志军推出他的改革方案:撤销当时全国15个铁路局(包括青藏铁路公司)的所有铁路分局,同时新成立太原、西安、武汉3个铁路局,加上原有的15个铁路局(公司),全国铁路共设立18个铁路局(公司),所有铁路局(公司)实行直接管理站段的体制。据铁道部人士介绍,在分局被撤销前,铁路系统的主要资产,如机车、线路、车站等都由站段直接管理,而由于分局、路局都有资源调配权,有时候分局和路局会“打架”,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撤销分局,精简了机构,部分提高了管理效率,最终形成了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格局。但是,问题出在随后的站段撤并上。”上述人士称。
一位原上海铁路局淮南车辆段的职工如此描述淮南车辆段在铁路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命运:2005年5月该段与阜阳车辆段合并改名为阜阳车辆段淮南检修车间,2007年到2008年底,该车间完成了扩能改造。2009年6月,淮南到达、上行列检所被关停。2009年12月该车间被并入杭州北车辆段,改名为杭州北车辆段淮南检修车间,2010年末,杭州北车辆段淮南检修车间被宣布关闭,该车间1000人的定检职工进入分流行列,其中400多人被分流至合肥段,150多人被分流至杭州段,不得不异地工作。
在上述职工看来,此次撤并一是造成了资源浪费,2008年扩能改造投入的2000多万元打了水漂;二是影响了当地煤炭的输出;三是车间关闭后大量货车得不到检修影响运行安全,同时也造成大量一线职工不得不异地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撤销分局、撤并站段的改革方向是对的,但改革不应一刀切,有些站段确实有必要保留的,不能胡乱并掉;已经造成铁路运营问题和职工生活困难的,应该择机恢复。
而在赵坚看来,政企不分的大体制不改,只是搞搞管理体制“分分合合”的“小动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铁路的安全问题和提高铁路的运营效率。
第二篇:浅谈铁路站段的人本管理战略
浅谈铁路站段的人本管理战略
黄山工务段宣传助理员孙朝瑞
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价值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对外强调面向顾客,超越顾客的满意,对内则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如世界五百强企业之首的沃尔玛的企业理念是“低价销售,保证满意”和“员工就是合伙人”,TCL集团的经营宗旨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要不断发展壮大,必须要在关注市场的同时,十分关注员工的利益。
在铁路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的压力,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如何制定人本管理的发展战略问题。尤其对于目前的铁路基层站段来说,生产的产品并不直接面对市场,更强调的是以优质的设备为相关的单位提供合格的服务。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观念,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铁路形成了一整套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虽然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些管理思想和方法应该更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强调物质资源的配置,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配置。集中表现为铁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车间班组的后备力量薄
弱等。
2、强调整体利益,忽视个人需求。如我们经常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有大家才有小家等。
3、强调人的使用,忽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对人力资源的发展没有系统的目标和规划,总是在需要的时候才挑选使用,而不是在平时做好后备人才的储备。
4、强调层级管理和各司其责,忽视各部门的协调和上下层之间的沟通。强调下级服从上级,而并不十分关注被管理者的真实想法和意见。
管理的目标不仅在于合理配置物质资源,做到低投入高产出,更重要的是要调动人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现代的管理尤其重视激励的作用。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说:“计时制只能发挥潜能的20%-30%,而全面激励后可达到80%-90%。”因此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建立起符合人本原则的管理模式,对于铁路基层站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要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符合人本原则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的目标是企业所有员工共同奋斗的动力,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成员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作为支撑和保证。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尊严和自我价值,只有企业目标与个体的自我价值取向相一致,个体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对所在企业有很强的归属感,获得尊严和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在制定企业目标和构建企业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涵盖员工的个体的利益,使企业的利益和员工个体的利益相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要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尊重员工的个性,根据员工的兴趣、特长,让员工干喜欢干的事,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支持员工的首创精神,切实重视民主管理,使员工工作成为一种快乐,而且这样的工作能够帮助员工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价值。
二、建立以激励为主的管理模式。
激励员工的途径,除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外,主要靠报酬来实现。报酬分为金钱报酬和非金钱奖励。金钱报酬中,我们要不断加大三项制度改革,尤其是要建立起一套符合当前铁路基层站段实际的分配机制,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同时分配要向重要岗位和高科技人才倾斜。另外也要重视非金钱奖励,如自我发展、晋升机会、表扬与肯定、地位等。报酬的高低与员工的工作满意感直接相关,但是也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成本。因此制定合理的报酬机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制定报酬激励机制时首先要注意公平性,要使员工认识到人人平等,只要在相同岗位上,作出相同的业绩,都将获得相当的报酬;其次要适当拉开差距,优秀员工和后进员工差距要适当,重点让优秀员工感到满意并有很强的荣誉感,同时又要让后进员工有努力进取的动力;最后要注意对内和对外的平衡性,对内即金钱报酬和非金钱奖励要均衡,不能只注重其中一方面,对外即要兼顾同地区、同
行业要均衡,要有得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三、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
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也是唯一可以再生的资源。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虽然十分重要,但合理的培养和开发会使现有的人力资源升值。对于目前的铁路基层站段来说,后者显得尤其重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观念都认为,培训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划不来,但是事实证明,对员工的培训是一种回报丰厚的投资行为。摩托罗拉公司2000年的培训费用是6亿美元,但是据估计,每1美元的投资可在3年内实现40美元的效益。现在铁路基层站段总是感觉合格的后备工班长很难找,也在有意识地进行培训,但是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却有许多误区。比方说培训缺乏长远计划,期望马上见效,如果短期不能见效,就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培训;再如培训中重视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而不重视被培训者的态度,而对于一个成年人,如果他没有学习的积极态度,学习效果就非常差;再如基层站段限于条件,教师水平不高,培训的硬件条件不够,培训方法不够灵活主动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和改进,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关键还是在于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长远眼光。当今企业面临知识经济的时代,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出现,而基层站段在不能从市场引进人才的条件下,只有不断地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造就自己的人才资源,才能在社会发展中保持竞争力。
四、建立有效的各部门、上下级沟通渠道。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强调层级管理,各负其责。但是对于一个组织、一个企业来说,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也是十分重要。如果部门之间缺乏正式的、有效的沟通渠道,就会造成相互扯皮,或造成个人感情影响正常工作;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缺乏沟通渠道,会造成政策制定不符合基层实际,或小道消息满天飞。因此,企业成员之间的沟通是以人为本管理战略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通过党政工团各个渠道,及时准确地把管理者的意图传递到每一个员工个人;其次是充分利用厂务公开和职工代表大会机制,真正做到民主管理,充分相信群众,会聚职工的群体智慧,全心全意依靠群众办企业;最后要重视和改进宣传工作,如充分利用局域网为职工提供发表意见的渠道,在企业的各种宣传工具中加大对来自一线生产人员意见的发表力度等等。
企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人才不但包括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还包括各个行业、各个工种生产一线的熟练的的、胜任本职岗位的技术工人。尤其是对于铁路企业来说,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安全的稳定直接关系到铁路企业的效益和国家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人是铁路安全最重要的因素。据统计,有60%-90%的事故是由人的原因引起的。从铁路面临市场经济挑战的发展趋势来看,能否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有没有一套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注重企业员工素质的持续提高和发展潜力,并且创
造一种有利于员工工作和发展的良好工作环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日趋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第三篇:铁路基层站段安全管理的概况和对策
铁路基层站段安全管理的概况和对策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其性质决定了安全是铁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命脉所系。2007年4月18日,全路第六次客车大提速,接着是重载货物列车的开行,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使用,行车密度加大,客货运量持续增大,铁路运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铁路基层站段作为基础生产组织单位,强化安全管理保证运输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也可以说,强化基层站段的安全管理基础,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落实安全逐级负责制,充分调动全体职工保安全的积极性,实现安全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是搞好铁路运输安全和效益增长的治本之策。现状调查
1.1 基层站段铁路运输总体概况
伴随着三大干线的全面达速,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包括二连口岸在内的全局客货运量的大幅度增长提升,列车密度的增加,特别是5 000t、万吨大列的开行,对机车质量的要求更高,加之与长交路、轮乘制、提速、行车密度增加相伴而生的机车质量、乘务员的工作强度、操纵水平的要求标准相应提高,机务工作无论从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行车设备质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面对新形势,如何尽快提高全局机务基层站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以适应提速、重载等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工作需要,已成为当前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工作。
强化基层站段安全管理是它在运输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的,铁路基层站段分布广,在完成全路客货运输任务、保证重点物资运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铁路运输部门不仅要办理所有运行列车的到达、出发或通过作业,还要办理所有运行列车的调车作业,货物列车的装卸作业等。同时具有人员分散、点多、线长、站线少、设备落后、不易管理等特点,极易发生事故。因此,加强基层站段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基层站段运输安全装备、安全管理现状
1.2.1 首先是技术装备水平的不适应。机务部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国民经济快
速发展和安全运输生产的需要。集宁机务段位于京包线、集二线交汇处,地处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经济欠发达的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段内现有干部职工4 725人,担当着呼和局的客货列车的牵引任务和站场调车及小运转任务。牵引区段曲线多,半径小(最小曲线半径为303m),坡度大(最大坡度为11‰),沿途气候条件恶劣,自然灾害较多,尤其是集二线沙害较多,春末夏秋季节沙尘暴频发,对机车柴油机及走行部的损害极大。冬季春季节风沙冰雪造成线路板结,致使机车走行部、牵引电机振动严重,特别是机车齿轮箱、抱轴瓦损害更为严重,给机车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隐患,这一问题也成为机务部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课题。
1.2.2 管理上的不适应。
1.2.2.1 机车检修管理体制的不合理,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列车全面提速后,列车速度和密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列车间隔的缩短和重载运行,对机车质量的要求更严,标准更高。另一方面,新型机车及智能化装备、测试手段的使用,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检修作业方式提出了挑战。运输密度提高,传统的定期检修定期拆检,已无法满足运输现场的需要,随着我局新图的实施,机车检修停时明显减少,而对机车质量要求更高,使机务的检修工作面临更大挑战。
1.2.2.2 安全管理思想观念较陈旧,不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较长时期以来,受传统经验管理的影响,安全管理往往是局部的、静态的、定性的。注重事故发生后的“事后”管理,而又主要以事故指标来判断安全工作的好坏,就安全论安全,就事故论事故。不能经常从有利于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度去解决问题。“不出事故就是安全”的片面认识,淡化了预防为主,消除隐患的思想。重形式轻内容,很容易造成安全管理工作上的被动。
1.2.2.3 事故信息价值未得到充分利用,没有真正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事故是其成因的信息载体,事故的信息价值不仅在于惩戒和教育,尤其可用于分析事故原因,预防同类事故再度发生。因此,在分析处理事故时,应坚持“三不放过”原则。然而在许多时候,对于事故原因的分析,仅仅分析在表面的直接原因,对事故深层次原因的内在联系缺乏深入分析。急于定性定责,忙于事故处罚。尤其严重的是因受到利益驱使,对事故隐瞒不报,弄虚作假,互相推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不良现象屡禁不止。给铁路运输安全留下后患,没有真正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建议
如果管理水平不高,职工的责任心不强,出现问题、发生事故就在所难免。面对铁路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作为机务基层站段的干部职工,要想在大提速和跨越式发展中有所作为,就必须以追赶者的姿态,深刻领会铁路大提速和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正确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强化创新,锐意进取,不断研究和解决深化基层站段安全管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创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为实现中国铁路新跨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结合当前实际工作,展望未来发展需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2.1 积极探索修制改革,努力适应深化安全管理的需要
列车运行速度的全面提高,在对以往传统管理模式和习惯思维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铁路规章制度、修程修制和劳动组织的全面变革。就机务基层站段而言,如果再使用以往的“定期检修”的维修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必须进行观念和体制上的更新。
2.1.1 要针对提速所带来的发展变化,进行修程修制改革。在目前各机务段在机车的检修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的检修模式,即东风4B机车走行1~2万km进行一次辅修,机车走行2~4万km进行一次小修,走行25~30万km进行一次中修,走行70~90万km进行一次大修。这样的修制模式已无法满足现场机车使用的要求,如车流密度加大,定修停时逐渐缩小,无法满足定修机车所需要的时间。有的机车配件到了按照规定的检修时间,但其质量仍然良好,无谓的拆检不仅浪费人物、物力和时间,也使拆检的配件受损。
2.1.2 调整劳动力生产布局,提高劳动效率。在现有的机务系统管理结构中,由于一直沿用段、车间、班组三级管理模式,因条块分割过细,从而导致也现人员分布过于分散,非生产(管理和后勤)人员过多的现象,给安全生产带来了较大危害。因此,为适应新形势下强化安全管理的需要,要在现在基础上,结合一线生产需要,深化竞争上岗用工制度,通过建立完善岗位竞争、人员流动机制,有效解决企业人员岗位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强化约束,促进职工立足岗位保安全。
2.2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努力使“追求卓越”成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行为
2.2.1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是在当前大面积提速调图、全面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重视人的因素,优化外部环境,注重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努力增强职工群众确保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各项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作为衡量干部是否真正抓安全的重要标准。对把安全制度只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干部,对安全管理中当老好人、绕开制度的干部要一追到底,严肃考核,切实让干部把落实各项安全制度、措施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好。
2.2.2 健全基层站段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在指标上体现科学性。健全的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必须注重管理中量与质的统一。要求一级对一级的管理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既要对安全管理的表面现象有足够的重视,又要对整个安全管理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以确保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从中找出带有倾向性、规律性的问题,不断加以改造。安全管理要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逐步完善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上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它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使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更为明确,使一级对一级的考核有一个切实的检查对照的参考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个管理层次在预先统一划定的职权
范围内更好地发挥作用,促使各级干部安全管理行为更加规范,使一级对一级的负责制有拘可依,有章可循。(最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风险世界网)
2.2.3 安全管理在指标上体现科学性。要在指标上体现科学性,就要对多层次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各层次各部门的应有作用进行纵向、横向的科学分析,而不是零散地、草率地制定一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性措施。要在指标体系上体现科学性,还要注意使各管理层次在责、权、利上相统一,以弥补只委以责任而无相应权利或只掌握权利而不承担任何责任的缺陷,促使各管理层次在界定的责任和权利范围内有效地实施管理,形成敢抓善管的工作作风。
2.2.4 岗位负责,在作用上体现核心性。逐级负责的核心是岗位责任,即:定岗、定责、定标、定人。严格做到有岗必有责、有责比有标、有标必量化、量化必考核、考核必联挂、联挂必兑现的良性闭路循环,以促使岗位责任落实。坚持对关键岗位的干部以及重点人开展好安全教育,同时,以强化激励约束为动力,狠抓技能培训,开展全员大练兵活动,提高岗位保安全的能力,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
2.2.5 要改进干部作风,努力营造“上下同欲”的良好氛围。要紧紧抓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这条主线,强化民主管理,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努力拓宽公开领域,让职工知段情、议段事,拉近干群距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重视与职工群众的主动沟通,积极采取召开“肯谈会”和蹲点包片等方式,主动深入一线特别是深入到工作环境较为艰苦的职工群众当中,了解实际问题,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出现问题,要积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偏听偏信、“以罚带管”而挫伤职工群众生产积极性的现象,以自身勤政务实、廉洁清正的良好形象,密切干群关系,确保使“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成为干部职工的共同愿望。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大维稳格局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大维稳格局
李雪荣 中共张北县委书记
构建大维稳格局是促进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之举,是破解影响和制约维护稳定工作中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的根本办法。今年,全省政法工作会上,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张越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构建“大维稳”格局,努力实现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动态平衡。今年以来,张北县按照省委要求,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党政统揽、群众参与协调统一的“大维稳”工作格局,切实解决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为加快建设坝上区域性中心城市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坚持党政统揽,构建大维稳工作新格局。建立“大维稳”工作体系,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政治优势,广泛组织动员各部门、各行业的力量,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党政主导、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认识定位凸显党政统揽。认识是否到位,站位是否高远,是决定事业成败的重要前提。张北县委、县政府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把构建“大维稳”格局纳入全局工作,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治本之策,维护社会稳定的长远之计,以新的理念推动“大维稳”工作,努力把“大维稳”工作体系建设推进到更深层次。二是组织领导强化党政统揽。县委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大维稳”工作,制定有关工作意见。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各单位、部门都成立了“大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强有力的“大维稳”工作组织领导体系。我们还对村、社区、街道党委书记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三是网络构建坚持党政统揽。在各乡镇、街道、社区以及重点单位、部门建立了“大维稳工作中心”,形成了纵向延伸乡镇、村、街道、社区,横向覆盖各区域、各行业以及社会管理各个方面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目前,全县已基本做到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大维稳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大维稳工作”。四是工作保障落实党政统揽。张北县委、县政府把“大维稳”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政目标管理,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综治、维稳工作的实绩考核,组织督导组开展督导检查,推进“大维稳”工作深入开展。“大维稳”工作涉及的组织机构、办公设施、工作人员和专项经费全部由县财政统筹安排,全力保障,做到了“有场地做事、有专人干事、有经费办事”,有力地保障了“大维稳”工作的顺利开展。
坚持群众参与,建立“大维稳”工作新机制。我们以群众参与为基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衔接联动的“大维稳”工作新机制。
一是推动“大维稳”创新发展。只有创新,才有生命。随着维稳工作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维稳工作只有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发展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深化人民调解,新建了一批劳动争议、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扩展人民调解的覆盖面。创新行政调解,将行政调解作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设立行政调解室,建立由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部门牵头、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新体制。提升司法调解,实行全员、全域、全程调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延伸到涉诉信访、申诉再审案件,实现了司法调解的纵深发展。延伸社会调解,将具有调解职能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纳入“大维稳”工作体系,推动了“大维稳”网络的全覆盖。二是强化“大维稳”衔接联动。充分发挥“大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工作流程、对接程序等制度,既充分发挥了各类调解组织的独特优势,又有效弥补了各类调解组织的自身局限,改变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各弹各调、各吹各号”的状况,形成了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合力,提升了维稳工作的整体水平。三是健全“大维稳”运行机制。推行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健全联合排查、综合研判和分流处理、分级化解、督查督办机制,设立维稳工作台账和信息管理平台。
充分发挥“大维稳”工作体系的重要作用,促进了维护稳定工作迈上新台阶。实践表明,“大维稳”工作解决了矛盾,调顺了民心,巩固了根基。
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闸”。通过构建“大维稳”工作体系,实现了矛盾纠纷常态化化解,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2011年以来,全县各类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255件,多年未解决的32个涉稳突出问题得到稳控化解。
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通过构建“大维稳”工作体系,为张北打造坝上区域性中心城市创造了良好环境。今年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0.7%,截止6月10日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6.6%。
夯实执政根基的“加固件”。通过构建“大维稳”工作体系,全面加强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将乡镇(街道)综治办作为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配备专职副主任和综治专职干部,增设党(工)委副书记专门负责综治维稳工作。在此基础上,整合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维稳、综治和信访等力量,形成了大维稳工作大平台,夯实了执政根基。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通过构建“大维稳”工作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各乡镇、单位、部门把开展维稳工作的过程,作为体察民情、维护民利、促进民和的有效途径,把社会管理和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开通了“直通车”,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了实处,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深化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第五篇:践行“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构建煤矿安全管理大格局
践行“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 构建煤矿安全管理大格局
“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理念,对全面提高矿井“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水平,形成齐抓共管安全工作的强大合力,促进企业持续安全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保障意义。
一、使“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入耳入脑入心
“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理念,其精神实质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本质内涵是人人有责、齐抓共管,核心要素是通风管理、全员参与,根本要求是过程控制、超前预防。强调了“通风”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突出了“人人关注通风,人人重视安全”的主体地位,是对新时期煤矿通风管理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是对新时期煤矿通风管理实践经验的基本概括和高度总结。
“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理念,抓住了安全超前管理、事故超前预防的关键,是实现加强细节管理,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的有力措施,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向科学化迈进的必由之路。
“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理念,有力地推进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人人都是通风员”为核心进行长期的理念灌输,增强了全员关注安全、关爱生命、遵章守纪、主动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了“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管安全、我保安全”的转变。
“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理念,既指出了全员参与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又突出了决策层、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是要以“一通三防”为重点,全面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打造“人人抓通风、人人管安全”的安全作业环境。
二、使“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落地创新拓展
矿井生产过程中,存在井下作业地点多、施工地点分散等现实问题,给通风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推行“人人都是通风员”安全理念,能够实现通风管理由点向面的有效拓展,促进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之间在通风管理工作方面的有机结合,实现由职能部门管理到全员管理,员工由被动执行到主动思考的转变,使事故多发的态势得到根本稳定好转。比如:工作面出现停电停风,人员极短时间内撤不出来;绞车司机随意调节硐室风窗;同时打开两道风门等现象有时仍然存在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理念渗透不到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的,下面,结合南阳煤业实际情况,浅谈三点做法:
(一)以全员安全素质提升为目标,起到思想认识到位、安全技能提高的效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都是通风员”的浓厚氛围。通过企业网站、矿报、公开栏等渠道,不断向职工灌输“人人都是通风员”的理念,让每一名职工深刻理解其内涵和意义,进而转化为自动自发自觉自律的实际行动。
二是强化职工培训,发挥专业人员传、帮、带作用。采取编印通风员手册、外聘专家授课、组织外出学习的方式进行“人人都是通风员”专项知识培训,使每名职工都能够站好岗、履好职,做一名合格的通风管理员。三是严格考核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加大通风专业知识考试比重,每月对各连队职工进行一次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严禁入井,接受停工再培训;安全管理人员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凡不合格者,技术员调离工作岗位,科队长降职处理。
(二)以现场技术指导为重点,起到理念强化渗透、难点及时解决的效果。
一是实行连队技术指导分包制。通风技术人员每人负责包2个连队,每周入井次数不少于3次,对分管连队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一通三防”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技术指导负责人每月到分管连队召开一次分析总结会议,各科、队技术员以上人员参加由总工程师主持的月度“一通三防”专题会议,分析总结上个月存在的问题,捉出合理化解决方案,明确下个月工作重点。
三是借助“手指口述”工作平台,进一步渗透“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要求各岗位工种,不仅掌握本岗位“手指口述”岗位标准,而且要熟记通风员“手指口述”以及“三懂、三会、三做到”的岗位标准,每月分两个层次进行考核,即:安全管理人员对井下职工进行考核,矿级领导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要求考核覆盖率必须达到100%。
(三)以理论联系实际为途径,起到规范职工行为、保障安全生产的效果。
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知识融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例如:2013年5月1 6日0点班,机电副总在回撤支架的3209综放工作面带班,在安排瓦斯员检查瓦斯的过程中,发现三角区死角处瓦斯浓度达到了1.1%,他立刻责令工作面停止工作,撤出工作面所有人员,安排专人采取措施降低该处瓦斯后,将该死角进行了充填,杜绝了瓦斯超限作业。截止5月底,井下通风设施维修量由2007年以前的每月50余次降至每月l5次左右,未发生一起人为破坏通风设施现象:职工培训考试合格率由原来的78%提高到97%。
三、使“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多层次构建大格局
“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体现了团队和个体、全面和局部、长期扣现实的高度统一,我们在实践中,积极依靠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等多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构建“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的安全工作大格局。
一是决策层要带着感情做决策。我们矿领导班子带着真情去进行决策,在生产运行中突出安全重点,抓好通风系统关键环节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证提高矿井通风质量。同时还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做到生产布置优先考虑通风系统,通风隐患无法处理的不布置生产。在安全投入上,按照规定提取通风专项费用,专款专用,确保通风设备、设施、工程的资金投入及时到位。
二是管理层要带着责任抓管理。我们矿各级管理人员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通风工作。通风专业从优化通风系统、提高设施质量入手,狠抓通风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夯实通风基础;机电专业狠抓“井下电气、通风设备、供电可靠性”三件大事,确保基础装备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安全专业进一步完善制度,细化责任,加大监查力度,深化安全基础整治。煤矿的区长、技术员、班组长作为现场“一通三防”安全工作中的第一责任者,带着责任去抓通风、管通风,加强现场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一通三防”隐患。
三是操作层要带着敬业精神去操作。我们矿每位职工牢固树立“生命只有一次,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认识到个人的生命安全与家庭幸福、企业发展和社会安定紧密相关,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白我保护能力。同时怀着对自己生命爱护、对工友生命健康负责的真情,去爱护通风设施,维护矿井“生命系统”的安全。
践行“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理念,构建“人人抓通风、人人管安全”的安全管理格局是预防事故、夯实矿井安全生产基础的重要途径。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工作思路,超前管理,超前预防,推动企业安全稳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