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欣部长在沈阳第三届校企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沈阳第三届
校企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很高兴回到老家沈阳,来到这片土地,来到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感到格外地亲切。刚才看了《担当》的专题片,使我回忆起了2005年在我的办公室里运筹创建辽宁装备制造学院时的场景,当时的装备制造学院还只是一张白纸,只是一个理念。装备制造学院是基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创立的,主要是考虑辽宁省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战略产业基地,应该有一所专门的装备制造类高职院校。当时,我们运用了辽宁电大的教师团队资源、课程资源、教材资源和课程体系,创建了这所学院。
一晃儿四年过去了,又一次来到这个学校,感到非常高兴,大概这是我第10次来到装备制造学院。装备制造学院的建设倾注了辽宁省委、省政府许多领导同志的心血,倾注了张海波同志的心血,倾注了李树森、张德祥等同志的心血,倾注了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省直厅局领导同志的心血。魏小鹏同志到任教育厅长之后,使我感到非常高兴的就是柔性制造专业在学院生根开花。姜军同志来到这个学校工作后,推行“工厂化办学,办工厂化大学”的理念,确实使学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院围绕省政府提出的办学定位,建成了博览中心、实训厂房、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师公寓,还有今天这样的学术报告厅;学校的由原来存在许多非制造类专业,经过两、三年的发展,调整为以制造类专业为主,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看到了姜军同志所著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这可能还是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第一本书,我准备带回去100册,让教育部的同志们好好学习,学习什么叫做职业教育体系,尽管那本书还需要进一步提炼,但是我想姜军同志作为开拓者,我代表教育部感谢你。尽管是小薄册子,没有超过50万字,但十几万字也说明了问题。
今天参加装备制造学院主办的校企合作高峰论坛暨工厂化办学主题报告会,感到非常高兴。听了姜军院长和中锐教育集团、中兴通讯集团代表的发言,使我看到了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前景,我感到我们的职业教育更加明确了方向。
大家都知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有自己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名言。总书记说,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不可能有一流的产品。总理讲,每一个零部件都反映了民族的素质。刘延东同志强调,职业教育要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把职业教育做成一种类型的教育,不是层次,不能把职业教育割裂开来,要搭建立交桥。教育规划纲要充分表达了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今年七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对职业教育进行了重要阐述;刘延东同志在教育部总结会上也讲到落实纲要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其中有三个关系谈到了职业教育。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2009年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达到了600多亿元。
通过对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我感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导向更加明确。一是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不是一个层次。我们不能把职业教育办成应试教育的失败者都到职业教育来了,中考考不上重点高中的学生都到职业学校来了,也不能说高考考不上本科的都到了职业教育,如果我们民族的教育这样做下去,我们国家想实现产业升级和现代体系建设是难以做到的。职业教育的类型是什么类型呢?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体系,所以延东同志反复强调、要求教育部,1
必须要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对于立交桥怎么搭、通过怎样的实践形式来实现我们也正在思考和研究,感谢姜军同志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纲要里是这样表述的: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符合产业升级、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怎么衔接上呢?高等职业教育至少有三个阶段,第一专科,第二本科,第三专业硕士。我们的职业教育的顶点是专业硕士,而决不是中、高职。立交桥的实现形式应该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没有一个工业化国家和后工业化国家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德国、日本、美国、瑞士都是终身学习,而只有职业教育才能体现终身学习的理念。人的一生正如胡总书记和温总理所讲的:要体面劳动、体面生活,技术有价值,知识有价值,职业技术也有价值。我个人理解,立交桥从我们国家现实的国情出发,有三种实现形式:第一种形式,从高中阶段招收五年制的学生,中考时给学生两个选择,一是考高中,二是考五年制职业大专;第二种形式,选择中职三年,高职两年或三年,叫“3+2”或“3+3”;第三种形式,在职继续学习,我们要办开放大学。教育部中等职业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刘延申主任一直在探讨开放大学的问题,办开放大学最具备条件的就是装备制造学院,他们有电大系统。这三种实现形式是我们现阶段立交桥的选择,为什么要是这三种呢?原因就是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硕士或本科生,因为人力资源强国的人才结构永远是金字塔型的,不可能是橄榄形的,不可能是哑铃型的,金字塔底下这个基础就是我们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一个体系、作为一种类型,而不是一个层次,我希望对这个主题要进一步去论谈,我也希望辽宁省把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而不是层次教育,并把类型教育作为辽宁省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是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更加明确,那就是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育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专业设置都是什么样的,导向更加清楚,那就是:职业教育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这就是职业教育,符合这个机制的职业教育就是国家一流学校,不符合这个机制的就不是国家一流的学校。近一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第一种形式是我们搞了行业对话,2010年我们做了5大行业,就是要按中兴集团代表所讲,要切实按照企业的需求研究办学方向,来研究课程体系设置和教材编写;第二种形式是成立了行业指导委员会,职业教育办得好不好,需要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否则是办不好的。
我们今天论坛所讲的就是产教结合的校企合作,我们要按照现在的产业体系建设来走,所有的一千所示范校必须有重大的改革。现在,我们职业教育中许多学校的校企合作内涵是不准确的,只是挂了很多企业的牌子,但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没有校企合作,但我们装备制造学院做到了。装备制造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把学校与企业融为一体,把企业的专业需求、人才需求变成二级学院的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与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开展合作,很好地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中讲了一年多的“动、走、转、变”:即办学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而转,适应社会与市场而变,这就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是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服务什么呢?就是要为国家战略服务,为国计民生服务,重点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而不能仅仅为教育服务。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职业教育变成了二流教育,而普通教育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之后很多人无业可就,如很多中文专业的毕业生不会写领导讲话,不会写通知,不会写会议纪要,不会写可研报告和产品说明书,根本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办学模式、办学机制,如果不改革,我们就
无法创新,就无法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就无法着眼于人生的职业选择。从国家利益来说,我们不仅要做大国更要做强国,做强国必须有高端产业,必须有梯次产业,职业教育是很重要的支撑力量。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没有倒下去的国家两个,一个是德国,一个是中国,德国拯救了欧盟,中国拯救了世界,而德国为什么能够支撑欧盟?就是因为德国实体经济强大,它的秘密武器就是职业教育,就是特色的“双元制”。瑞士的名表等精密仪器制造业非常发达,1吨不锈钢至少能值几亿美金,作为没有更多资源的一个小国,它为什么能够走向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就是因为它也有职业教育这个秘密武器。而许多国家倒下去的原因正是因为实体经济不强,如果用教育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就是职业教育不强。美国、德国、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是在孩子13岁时给其多项选择,第一个选择职业教育,最后是博士;第二个选择读高中,考名牌大学;第三个选择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学分互认。我国职业教育的直通车应该是专业硕士,有条件的也可以读博士,要按照规划纲要要求改革职业教育的招生和教学模式,实现学分互认,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装备制造学院的二级学院就很好地体现了招生改革,我希望装备制造学院面向中考招一批五年制的学生,当然肯定要在好学校招,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无序开展,要选择好的高职来招收五年制的学生,我希望辽宁来进行试点。
目前,职业教育的贡献率更加得到社会共识。许多经济学家算过这样一笔账,投入职业教育1元钱所产生的GDP和社会价值、社会财富是十几元,起码是1:12的效应。产品的制造水平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反映出来,职业教育直接贡献着生产率,直接贡献着企业的产品附加价值,直接贡献着产业竞争力。
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很大,目前有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300万多人,中职学校14000所、招生800多万人,高、中职教育每年招生1100多万人,在校生有3000多万人,应该说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但并不是质量最好的职业教育,当然这和我国的产业竞争也有关系。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走了60年,前30年是计划经济,部委办学、学校办学,后30年是市场经济,学校从部委分离下放,如何发展还正在探索之中。
教育部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总结出十个问题,我认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进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如何把现在的职业教育的层次变成体系和类型,这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二是如何实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如何成为实质性合作,怎么评价办学质量,我认为要通过行业企业以及社会来评价,而不是教育界自己来评价。三是如何开展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对专业名称、对应的技术岗位、岗位的技术标准等做出了重大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也应该按企业需要来设置专业和课程,如学汽车维修的学生必须开设营销课程,烹饪专业必须开设营养学,舞蹈专业必须开设编导等基础理论课程。只有这样,职业院校定位、专业定位才能更清楚,才能够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另外,我们的职业教育还有一个缺陷,就是重动手、轻基础,这是不正确的,职业教育要给学生以技能和基础理论,因为它是体系,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工厂化办学,实质化合作,包容性增长”,这个主题很好,给了我们一个方向的案例。我希望这样的论坛能够持久的举办下去,能够变成今后更好的实践,能够不断地把我们教学的案例,推向每一个学校,推向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我非常欣赏也希望装备制造学院坚持实行工厂化办学,早日建成我国一流的职业院校!
第二篇:新闻通讯稿件 校企合作高峰论坛
彩旗飘飘庆校庆如火如荼
校企合作高峰论坛再添校庆辉煌一笔
三十年砥砺前行,三十年风雨无阻。在这惠风和畅,硕果溢香的日子里,开封大学迎来了她三十岁的生日,全校上下都尽情地洋溢在校庆的浓厚氛围中,为母校的三十年辉煌作为而喝彩、骄傲。10月23日我校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开封大学校企合作的高峰论坛,又为三十校庆划上精彩的一笔。
群贤毕集开大 共论合作大计
追溯我校的校企合作历史,是从1994年开始成立的由境内外80多家企事业单位加盟的开封大学董事会开始的,以此为平台,让企业人员全程参与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订单培养等模式,实现了教育服务企业、企业扶持教育的“双赢”局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在这一方面已经初成气候,已成功与数百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每年为企业输送大量优秀毕业生,不仅支持企业发展,同时锻炼学生专业能力。
本次高峰论坛吸引了众多的企业参与,永大电子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烟台)、浙江贝尔控制阀门有限公司、红革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星星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河南辰达投资有限公司等等。大家同聚一堂,各抒己见,表达了与我校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的体会,并对未来合作前景进行了展望。纷纷表示,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人才的培养是企业最重要的课题,产学合作能创造企业与学校的竞争力,而紧密的校企合作,则可宏观上促进国家的繁荣与进步。开封大学的校企合作正是这项工程洪流中的一朵浪花,衷心期待与校方合作的深入。论坛上,各位企业界代表们为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针对我校校企合作现状提出许多建设性、可行性建议:成立由校领导及各主要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或者校企合作专项领导小组,分析研究校企合作模式与方法,协调指导日常工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如配备一名专职校企联络员,负责彼此的联系,信息交流工作。
昔日开大英才 如今合作伙伴
步入而立之年的开大如今已是桃李四海芬芳,学子遍及全国各地,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是事业有成。值得注意的是与会本届论坛的企业表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开大学子,比如:浙江贝尔控制阀门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峰(我校98届毕业生), 星星装饰工程公司总经理--孔令伟(我校94届毕业生),均毕业于开大,经过多年在社会上的摸爬滚打,艰苦创业,获取了辉煌的成绩,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不忘回馈母校。
在回顾毕业后事业起步时的情形时,企业家代表、98届优秀毕业生林峰动情的说,毕业后同同班的三名同学在一家从事自动化控制阀门生产的企业找到工作,十几年前,一个小单位有几个用专业技能的大学生的加入,从个人能力角度讲,在单位立马就有不一般的表现,迅速让单位尝到了甜头,企业效益逐步好转,规模不断壮大。相随的,个人也收获了成功,事业上也开始起步。
关于与开大校企合作项目,他对在此过程中学校给企业带来的实惠也深有体会:这么多年来的合作,我们的开大,为企业开启了这扇门,从九九年开始,这十年来,每年,开大为我们的队团输入各类优秀的毕业生。今天,我们公司已然成为小开大,所有的部门负责人,当然也包括我这位总经理都是开大人,同一个学校,相同的老师,受同样的教肓,给我们的团队以强大的凝聚力!经过我们一批开大学子近十年的共同努力,今天我们单位已成为行业的先峰。这些成果的取得,母校的功劳是不言而喻的。
得益校企合作 学子前途看好
在这喜迎三十校庆而又恰逢第二届校企合作高峰成功举办的时刻,我们的开大在校学子又对此事持怎样的态度呢?记者随访了几名同学。当被问及对校企合作高峰论坛的看法时,现今开大机电工程学院学生郭会杰兴奋地说道,听到本届校企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心里面非常高兴,因为它的举办必定会进一步加深加快校企合作的步伐,同时为我们以后的就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他还说道,作为一名大二学生,今年末,我们就会走进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这些也正是得益于我校校企合作项目,非常激动,也非常期待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得到检验。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据资料显示:30年来,开封大学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定位,共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优秀高等职业人才3万余人,建立有82个校内实训基地和15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多年来,该校毕业生年底平均就业率达到94%以上。
作者 杨金创
(稿件发表:开封大学报)
第三篇:校企合作理事会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满怀喜悦之情,隆重地迎来了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的大好日子。在这里,我谨代表
对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及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自治区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次会议,是在我们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文件),贯彻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骨干院校建设的背景下召开的。这表明了自治区的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已进入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本届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发15号文件精神,分析目前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总结交流其他省市校企合作的经验,探讨新形势下校企合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就如何深化下一阶段校企合作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工作部署,从而进一步推进我院和企业的合作,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
一、认真总结自治区校企合作的经验,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
2003年,中央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了高技能人才的战略地位,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重要任务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200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全国高技能人才工作进入了快车道。
近几年来,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的精神,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吸引、激励高技能人才的政策措施,全区高技能人才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全区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们不仅为我区赢得了荣誉,而且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我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我们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又正式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该理事会将围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考核、评价、表彰、激励、保障等工作环节,与区内各有关部门加强协调,积极推进和指导校企合作,这对于尽快形成加速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对于尽快把这项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又提供了重要保证。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一是有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政府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全社会形成了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加快成长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二是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对技能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为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劲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大批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初步建立了符合企业特点的技能人才开发、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的工作新机制,发挥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三是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和企业的 职工教育工作能适应新形势,瞄准市场需求,在又快又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加大了力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高职院校正在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四是由于抓住了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个高端,因而促进了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进而带动了整个职工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上了新水平,使技能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近几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通过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充分利用双方的教育资源,是又多又快又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认真学习、研究和推广学校和企业合作经验,我认为应当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进行消化和吸收:
一是政府方面。要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政策,建立机制,加大宣传等手段,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自治区近几年建立高级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技能人才表彰制度,广泛开展技能竞赛,以及这次鼓励成立合作理事会的举措就是为了创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搭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平台。
二是企业方面。企业作为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和管理单位,要从企业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长远目标出发,高度重视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许多成功的经验证明,企业有高技能人才的短缺需求,有强烈的紧迫感,而且认准与学校合作,就可以较快地解决企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他们通过高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到企业去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选派企业的能工巧匠到高职院校去强化提高;通过合作培养和资源共享,为企业又快又好又多地培养了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从这些企业的经验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还可以激发企业在职在岗员工学技能、争先进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三是学校方面。学校要瞄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练好内功,壮大办学实力,改进教学过程,提高培训成果,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校企合作不能等待观望。内蒙古机电职业学院就是认准了要增强学校的活力就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因而表现出寻求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出强烈的紧迫感。在寻求合作的同时,学校主动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办学实力,通过过硬的办学质量赢得了企业的青睐。因此,高职学校要想加快校企合作的速度,就必须做到以质取胜,练内功,强管理,其中包括邀请企业一道来共同研究确定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课程,教学方法和实训方式。这样的学校企业当然是欢迎的,而且是可信赖的学校就不怕没有合作的企业,校企合作就有可能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由浅层次向深层次、由短暂合作向长远合作发展,并走上良性合作互利互赢的轨道。
实践证明,哪个学校校企合作搞得越好,服务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效果就越明显,学校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发展后劲就越足。哪个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搞得好,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成长就快,员工素质水平就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强。校企合作的结果一定会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在加强校企合作上下大功夫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对各类人才包括高技能人才都产生了强劲需求。但是,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现状是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而且按目前的培养规模和培养速度是难以满足这种强劲需求的。中央15号文件提出,到“十一五”期未,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要达2750万人,要比2005年净增89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增加190万人,高级工增加700万人。
要完成艰巨而又繁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我们必须从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多个方面共同努力,但是,最根本和最关键的是要抓好培养。没有技能人才源源不断的培养和产生,就谈不上其后的评价和使用,就不可能产生高技能人才。
一般来讲,高技能人才培养有三条途径,一是企业培养,二是院校培养,三是个人岗位自学成才。但这三条途径都存在速度慢,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而速度快,效果好的培养途径还是校企合作携手共同培养。这是因为校企合作突破了传统的培养模式,它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调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学校对新生劳动力进行高技能学制的培养,同时与企业紧密结合进行强化实训;另一方面学校面向企业对在职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同时把企业员工有机结合到学校进行专业进修。通过优势互补和紧密校企合作的方式和机制,使大批技能劳动者能通过这一渠道迅速成才,从而满足企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需求。因此,为了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我们的高职 学校不仅要努力加大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招生力度,扩大学制教育人数,努力将教学实践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同时还要努力走校企合作之路,加大对高级工的社会培训和对企业在职高级工的培训。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上走出一条新路子。
当前推进校企合作,我们也面临一些难题。一是认识问题。一些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仅仅希望企业帮助学校克服学校自身师资、实习基地不足的困难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而没有从如何满足企业对高技能需要的角度来考虑校企合作。一些企业也还没有认识到自身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潜在危机,没有紧迫感,在技能人才培养上舍不得投入,缺乏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一些地方政府把校企合作仅仅看作是学校和企业的事,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动校企合作,把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当作软任务,抓得不紧不实。二是工作问题。就我区现状而言,目前多数学校和大多数企业的校企合作,还处于自发式和浅层次状态,合作内容不广,相互结合比较松散,校企合作这种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三是政策制度问题。推进校企合作还缺乏配套的制度保障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因此,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立即行动起来,把校企合作作为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根本性工作来抓,作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必须具备的一项硬性制度来落实。各高职学校和各企业要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上来,采取有效措施,把这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把握工作重点,明确工作要求,掀起我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高潮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作为检验各地高技能人才工作成效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把握工作重点,明确工作要求,建立制度、完善机制、加大宣传,要使校企合作能逐步成为高职院校特别是国家重点以上高职学校办学的基本模式,成为各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的重要方式,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落到实处。要力争在二三年内,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作有一个新突破,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新进展;要立即行动起来,掀起我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高潮。
(一)要从建立制度、完善政策、加大宣传入手,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一是要积极推动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抓紧牵头成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建立政府各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制定推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规划。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搭建技校与企业合作对接平台。
二是要围绕规范合作行为,指导校企双方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签署合作协议,保证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合作协议要明确合作目标、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和合作结果。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合作双方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估。
(二)高职学校要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办学的理念,逐步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的基本模式。
高职学校要进一步发挥办学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实操训练扎实的优势,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的深远影响,牢固树立起要发展就必须走校企合作路子的办学理念,把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的基本模式。
要切实从企业需求出发,寻找校企合作的切入点,采取最能满足企业需要和发挥院校优势的合作方式,形成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的工作机制。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学校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与企业开展合作。要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重点。校企合作理事会不仅要正常开展活动,而且要围绕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紧密结合企业的先进生产装备和技术发展,与企业共同制定合作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同时充分运用好企业在师资、技术、设备设施方面的优势,把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岗位操作技能训练以及课题攻关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成效。
2、坚持合作模式的多元化。既可以一校多企,也可以一企多校,多校多企;既可以将企业的资金、设备、师资和技术引进学校,也可以主动送服务上门,将培训送到车间和工厂一线;既可以承接企业定单,根据企业用人数量和规格开展定单培训,也可以校企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施联合培养。要结合实际,选择最符合双方需求,能产生最佳效益的合作模式。
3.学校要把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和加强企业在职职工的高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学校要做好与企业联合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处理好学校培养与企业实践以及岗位成才之间的关系,促使后备高技能人才尽快成长。同时要将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对企业在职职工普遍进行高技能培训上来,根据企业生产安排和实际需要,为企业举办专门培训班,把学校建成企业职工的高技能培训基地,力争教学为现场服务,内容与岗位挂钩,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应用型,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只有这样,学校就将极大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竞争力,给学校发展带来深刻变化。
(三)积极促进行业和企业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纳入行业企业发展总体规划,给予高度重视。
一是通过理事会这个平台,积极促进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结合本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以及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提出高技能人才合理配置标准,做好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指导本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与高职院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合作,加快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同时,要协调和整合行业内中小企业的需求,指导学校开展针对性培训。
二是积极促进各类大中型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和支持企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要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建立现代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进行协调和联系,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机制。及时将企业自身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信息,包括专业、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反馈给合作学校,指导学校合 理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并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和设备、接受合作学校老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选派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合作学校指导教师、组织优秀学员直接参与企业产品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给予支持。要建立完善培训与考核、使用、待遇相衔接的激励机制。通过合理的岗位使用和待遇分配,激发广大职工参与校企合作工作的积极性,促使职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要统筹安排好高技能人才培训和生产的关系,解决工学矛盾。
四、振奋精神,乘势而上,不断开拓校企合作工作新局面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有关会议精神,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最近,劳动保障部下发了《“十一五”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规划》,这是劳动保障部为贯彻落实“十一五”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的一项专门计划。《“十一五”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了实施一个工程(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设三个项目(以职业院校为依托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公益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标准教材开发、师资培训、教学改革培训基础开发项目)的工作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个规划,使规划提出的服务任务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创建高技能人才更好更快成长的环境。我们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安排一定的专项费用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
三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借助建设全国百所骨干院校这一契机,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项目,加大对师资培训力度,要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教学水平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基本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要加强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教材建设、以及实训装备标准的建设。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使学生在掌握一技之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要严格学生管理各项制度,坚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同志们,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企业和高职院校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双赢的战略举措,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本届理事会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再接再历,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为加速高技能人才培养,开拓校企合作的新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嘉宾参加本次会议。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第四篇:校企合作授牌仪式讲话
在校企合作挂牌仪式上的讲话
黄建军
尊敬的简部长、魏厂长、东风裕隆的各位领导以及在座的嘉宾:
大家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与永州市工商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挂牌仪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总支、学校行政以及6500余名师生,对前来参加挂牌仪式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我校与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办学成功挂牌表示衷心的祝贺!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大硬件投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就业体系,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先后与东风裕隆等企业广泛开展了“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校企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校企合作挂牌仪式,这标志着我校与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在校企合作方面走进了新时代,并将为双方共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构筑一个更好的平台。
我校创办于1984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首批“湖南省示范性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永州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基地和永州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基地,为永州职业教育的窗口学校。2009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通过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验收;2014年学校“机械加工制造专业群”立项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2015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资助研究先进单位,零陵区“创国卫”、“综合治理”双项先进单位;2016年在全市中职学 校中唯一荣获首届“永州名校”和第四届“黄炎培优秀学校”荣誉称号,并以序列第二的成绩入选湖南省卓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单位,2017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省检察院、省教育厅联合授牌为永州市首个“全省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我校取得的诸多成绩和荣誉,与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此次挂牌仪式开启了东风裕隆与我校合作的新的里程碑,不仅给我校汽车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缓解了专业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更有助于提高汽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可以说,东风裕隆与我校合作是强强联合,利用习主席的话说是“千年潮未落,风起扬帆时。”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的紧密合作和交往,塔建友谊桥梁,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我相信,有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的加盟,我校的校企合作将走得更远、更广,校企合作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在此,我有个不请之愿,希望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能够为我校建设汽车发动机实训基地和钣金基地。
最后,再次感谢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的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举行校企合作挂牌仪式。感谢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的领导对我校的信任与支持。祝愿我们的合作更成功、更愉快!祝愿贵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再创辉煌!祝愿大家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谢谢!
第五篇:校企合作授牌仪式讲话
在校企合作挂牌仪式上的讲话
刘国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四川南骏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省资阳师范学校校企合作授牌仪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及全体师生,对市教育局刘仲辉局长、市国资委马明良主任、南骏集团副总经济师、人力资源部陈云花部长、南骏集团人力资源部蔡红军副部长、南骏集团人事教育科曾新华科长、市教育局职成教科段钊科长、市经信委车产办郭雨同志前来参加挂牌仪式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我校与南骏集团合作办学成功挂牌表示衷心的祝贺!
各位领导,同志们,校企合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它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具体化,是教育根据企业的需求,主动适应并为企业服务的真诚合作,它体现了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并对经济发展服务的规律。实践证明:只有面向市场、贴近企业,才能使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才能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这一根本宗旨。也只有依靠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工学交替,才能调动行业、1
企业力量参与办学,从而帮助跨越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使其进入优质、快速发展的科学轨道。
大家知道,南骏集团名师荟萃,能人云集,产业规模大,经济效益高,在资阳建设西部车城、发展经济方面,你们优秀的企业精神、优异的品牌效应久负盛誉。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当前已形成在校学生2600人的规模,今年还计划招收1200人新生,学校办学规模将达3000人左右,随着省级重点学校和重点专业的成功创建,我校的汽修、数控、幼儿教育、计算机等品牌专业特色将更加突出。
经与南骏公司多次友好协商,双方达成了以下共识:
一、借助南骏集团资源优势,加强汽修、数控专业实习实
训基地建设,增强我校专业实力。
二、学校聘请企业名师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优
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三、加强交流与融通,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担当社会责任,服务资阳经济建设。
我想,这次校企合作,是我校大力引进南骏集团技术、文
化理念,实现教育教学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的一大举措;受益于校企合作,我校在师资建设、技能水平,专业发展等方面,必将获得快速提升,教学实训就业三结合的机制必将形成;受益于校企合作,我校汽修专业毕业生将素质更高,专业更强,必将为
我市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实用性技能人才,必将培养更多更好的企业骨干、行业尖兵,乃至全省、全国的技能大师;受益于校企合作,南骏集团所需人才必将受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必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今天,南骏集团与我校在此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表达了
双方真诚合作、共谋发展的决心,更预示着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和又一个崭新阶段的来临。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们深信,有各级领导、各界朋友
一如既往的支持与帮助,有南骏集团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我校与南骏集团的校企合作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我们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子一定会上一个崭新台阶。
最后,我代表资阳师范全体师生,恭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恭祝南骏集团生意兴盛,事业辉煌!谢谢大家!
二〇一一年三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