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市2008年考试录用公务员考察办法
宁波市2008年考试录用公务员考察办法
为切实做好2008年全市公务员招录考察工作,确保新录用公务员的能力和素质,根据《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察工作细则(试行)》,制定本办法。
一、考察组织
(一)市成立考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次全市公务员考录的考察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纪委(监察局)的分管领导和有关职能处室人员组成。
(二)市本级的考察工作,由各招录单位抽调责任心强、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工作细致、有一定考察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考察小组。考察小组由2人及以上组成。
(三)各县(市)、区应成立相应的考察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地的考察工作,并参照本办法组织实施。
(四)垂直管理部门的考察工作,按属地原则由所在地考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
二、考察对象
体检合格者均可列入考察对象。可以按录用指标从高分到低分采取等额考察,有不合格的,依次递补;也可采取差额考察。具体由招录单位决定。
自愿放弃考察者,须在公布考察名单之日起3天内,向招录单位提交书面报告。
三、考察内容和标准
(一)对应届毕业生考察主要内容:
1、政治思想:主要指政治立场、政策理论水平;
2、道德品质:主要指品德修养、生活作风等;
3、能力素质:主要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口头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报考职位所需的其它工作能力;
4、学习表现:主要指在校学习情况和各方面表现;
5、遵纪守法情况:主要指遵守法律法规及校纪校规情况;
6、是否需要任职回避等。
(二)对社会人员考察内容:
1、政治思想:主要指政治立场、政策理论水平;
2、道德品质:主要指品德修养、生活作风等;
3、工作表现:主要指工作态度和务实、敬业精神及完成本职工作情况和取得的工作成绩;
4、能力素质:主要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口头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报考职位所需的其它工作能力;
5、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主要指遵守法律、党纪、政纪和自律情况;
6、是否需要任职回避等。
(三)考察中经查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不宜录用为公务员:
1、曾有严重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的行为,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
2、曾受到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处分、开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团籍处分的;
3、曾受过劳动教养的或近两年内受到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
4、曾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以及参与赌博赌资较大,被有关部门处罚的;或曾组织、利用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被有关部门处罚的;
5、曾被有关部门认定参与邪教、吸毒、色情、盗窃、贪污、贿赂、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
6、受行政警告处分未满一年、受行政记过及以上处分未满两年的,或受党、团内警告未满一年或受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未满两年的,或在高校学习期间受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未满一年或受记过以上处分未满两年的;
7、近两年内,在事业单位工作年度考核中有一次及以上被确定为不合格的,或因严重违反纪律、规章制度而被单位依法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未满一年的;
8、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或在招录过程中违纪舞弊、弄虚作假行为的;
9、有不宜录用为公务员的其它情形。
因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可暂缓作出考察结论。自考察结束后30天内,上述审计、审查或司法程序仍未终结的,考察结论为不宜录用为公务员。
报考公安警察和法院、检察院法警的考察对象,除上述规定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确定为不宜录用为公务员:
(1)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楚的;
(2)曾被少教或受过行政拘留处罚的;
(3)招考期间直系亲属或关系密切的近亲属中有因刑事犯罪被判处死刑和正在服刑的;
(4)有其它不宜录用公安警察和法院、检察院法警情形的。
四、考察程序和时间
(一)个人总结。由招录单位通知考察对象撰写个人小结。考察对象应对个人在校期间或走向社会的经历以及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进行全面回顾,实事求是地总结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个人小结文字材料一般在1000字左右,在考察小组到所在单位(学校)或社区(行政村)考察时上交。
(二)告知单位。由招录单位通知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学校)或居住地社区(行政村),做好考察的有关准备和配合工作。
(三)查阅档案。考察组成员要认真查阅考察对象的档案材料,仔细核对年龄、学历、经历和入党、入团情况。特别是涉及违法违纪处理情况,必须认真核对,并复印有关材料。
(四)谈话了解。考察组必须深入到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学校)、社区(行政村)、乡镇(街道)和公安派出所等进行广泛的考察了解,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地掌握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谈话了解一般采取个别谈话方式进行。对应届毕业生,谈话对象主要是考察对象就读学校的院系党团组织和学生处负责人、班主任、部分学生等。对社会人员,谈话对象主要是单位主管领导、劳动人事部门人员及周围同事、居住地社区(行政村)负责人等。对考察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一定要核实清楚,取得的证明材料应当注明出处,并要求相关证明人签名或加盖公章。
(五)提出考察结论建议。考察组成员共同研究并提出考察结论建议。考察结论为宜录用为公务员或不宜录用为公务员。不宜录用为公务员的必须要有具体事实和有关证明材料。
(六)撰写考察报告。考察组共同研究确定考察结论后,撰写考察报告。考察报告作为公务员录用审批的申报材料,应当如实记录考察经过,全面反映考察对象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表现及主要优缺点,并由考察成员签名。
(七)作出考察结论。考察结束后,提交招录单位党委(党组)集体研究作出考察结论。对考察结论为不宜录用为公务员的,属市本级的应及时报市考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属各县(市)区的,经当地考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市考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八)整个考察工作在5月中旬前结束。
五、考察纪律
(一)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考察组成员与考察对象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或其他执行公务需要回避情形的,应当回避。
(二)考察组成员必须客观公正,不得弄虚作假、歪曲事实;必须集体议事,不得以个人意见取代考察组集体意见;必须保守秘密,不得泄露考察情况和考察对象个人隐私;必须清正廉洁,不得收受礼金、礼券和礼品,接受宴请等。
(三)严格考察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谁考察谁负责的原则,对考察情况失真失实的,追究考察责任人的责任。
(四)违反上述考察纪律的要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有关事项及要求
(一)各地考察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抽调思想政治素质好,熟悉考察工作业务,公道正派的同志参加考察工作。考察工作开始前,要对考察组成员进行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要求和纪律,熟悉考察工作政策、程序和办法,确保考察工作顺利实施。
(二)考察工作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要尽量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客观辩证地进行研究和分析,从中得出准确的结论。同时,考察组成员要注意工作方法,维护考察对象的利益,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对考察对象造成不良影响。
(三)考察工作结束后,按报考人员的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各占50%计算总成绩(若总成绩相等,以笔试成绩高的排位在前),在考察合格者中按各单位招考职位(专业)及男、女指标从高分到低分择优确定拟录用人员。
(四)拟录用人员名单经公务员主管机关审核后,公示7天,同时公布举报电话。公示期满后,没有反映问题或反映问题经查实不影响录用的,按录用审批权限规定办理录用手续。对考察人员有反映或举报的,招录单位要进行认真核实;必要时公务员主管机关可会同招录单位调查核实,重新作出考察结论。
(五)对考察结论为不宜录用为公务员的,招录机关应书面通知本人并说明理由,并应告知其如对考察结论有异议,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六)拟录用人员本人书面提出放弃录用资格,或查实拟录用人员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在各招录单位集中上报市组织、人事部门
办理录用审批手续之前,可按高分到低分,在该专业(职位)考核宜录用为公务员的人员中予以递补,并重新公示。
附件:1.宁波市2008年考录公务员拟录用花名册(略)
2.办理录用手续时需上报的材料清单(略)
3.2008年公务员录用情况分级统计表(略)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 波 市 人 事 局
二○○八年三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2014年宁波市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考察办法(写写帮整理)
附件2:
2014年宁波市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考察办法
为切实做好2014年全市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下同)考察工作,确保新录用公务员能力素质,根据《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察工作细则(试行)》(浙人发„2008‟58号)和《浙江省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考察和政审工作实施细则》(浙公通字„2008‟60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考察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一)市成立考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市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考察工作。
(二)市级机关招录职位的考察工作,由市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招录单位实施。
(三)各县(市)区招录职位的考察工作,由当地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招录单位实施。
(四)垂直管理部门招录职位的考察工作,按属地原则由所在地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招录单位实施。
二、考察对象的确定
考察对象在体检合格人员中,根据报考人员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招考计划1:1的比例确定,不足规定比例的按实际人数确定。考察结论为不宜录用为公务员或在招录机关集中上报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办理录用审批手续前书面提出放弃录用资格的,均在相应职位按规定予以递补。
放弃考察者,须在告知考察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招录单位提交书面报告,说明原因。
三、考察内容和标准
(一)对应届毕业生考察对象,考察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政治思想:主要指政治立场、政策理论水平等;
2、道德品质:主要指品德修养、生活作风等;
3、能力素质:主要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口头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报考职位所需的其他方面能力;
4、学习表现:主要指在校学习情况和成绩;
5、遵纪守法:主要指遵守法律法规及校纪校规情况;
6、报考资格:主要指报考职位所需的年龄、户籍、学历、专业及公告规定的其他报考资格条件;
7、任职回避:主要指有无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任职回避情形。
(二)对社会人员考察对象,考察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政治思想:主要指政治立场、政策理论水平等;
2、道德品质:主要指品德修养、生活作风等;
3、工作表现:主要指工作态度和务实、敬业精神,完成本职工作情况及取得的工作成绩等;
4、能力素质:主要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口头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报考职位所需的其它方面能力;
5、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主要指遵守法律、党纪、政纪和自律情况;
6、报考资格:主要指报考职位所需的年龄、户籍、学历、专业及公告规定的其他报考资格条件;
7、任职回避:主要指有无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任职回避情形。
(三)对报考公安、林业、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职位的考察对象,除了上述考察内容外,还应了解其配偶、直系亲属和近亲属的情况。
(四)考察期一般为60天,自公布考察对象名单之日起计算。考察结论为合格或不宜录用为公务员(人民警察),并应在考察期内做出。因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可暂缓做出考察结论。自考察期结束后30天内,上述审计、审查或司法程序仍未终结的,考察结论为不宜录用为公务员(人民警察)。考察结束后,对考察对象有反映或举报的,招录单位要进行认真核实。必要时,市或有关县(市)区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会同招录单位调查核实,由招录单位重新做出考察结论。
(五)考察中经查实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宜录用为公务员:
1、曾有严重违反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的行为,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
2、曾受到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处分、开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籍处分的;
3、曾受劳动教养的或近两年内受到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
4、曾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以及参与赌博赌资较大,被有关部门处罚的,或曾组织、利用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被有关部门处罚的;
5、曾被有关部门认定参与邪教、吸毒、色情、盗窃、贪污、贿赂、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
6、受行政警告处分未满一年、受行政记过及以上处分未满两年
的,或受党、团内警告未满一年或受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未满两年的,或在高校学习期间受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未满一年或受记过以上处分未满两年的;
7、近两年内,在事业单位工作考核中有一次及以上被确定为不合格的,或因严重违反纪律、规章制度而被单位依法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未满一年的;
8、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或在招录过程中有违纪舞弊、弄虚作假行为的;
9、有不宜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六)对报考公安、林业、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职位的考察对象,考察中经查实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宜录用为人民警察:
1、曾有严重违反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的行为,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
2、曾受到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处分、开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籍处分的;
3、曾受过刑事处罚、治安处罚、少年管教、劳动教养或近两年内受到司法拘留的;
4、曾组织、利用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被有关部门处罚的;
5、受党、团内警告未满一年或受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未满两年的;
6、因严重违反纪律、规章制度被单位开除、辞退或者依法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或因主观原因违反规章制度在高校、工作单位受过警告以上处分的,或近两年内在事业单位工作考核中有一次及以上被确定为不合格的;
7、曾参与赌博、邪教、色情、吸毒、盗窃、贪污、贿赂、诈骗等违法违纪活动,被有关部门认定的;
8、曾参加过带有黑社会性质组织或其他非法组织,被有关部门认定的;
9、配偶、直系亲属和近亲属中有曾被判处死刑或因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刑的,或因其他犯罪正在服刑的;
10、配偶、直系亲属和近亲属中有因严重政治错误或犯罪嫌疑正被政法机关侦查、控制的,或有邪教组织的骨干分子且顽固不化、继续坚持错误立场的;
11、配偶、直系亲属和近亲属中有在国(境)外从事颠覆我国政权活动的,或为国(境)外人员在考察期满后30天内政治背景仍无法查清的;
12、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或在招录过程中有违纪舞弊、弄虚作假行为的;
13、有其他不宜录用为人民警察情形的。
四、考察的方法和程序
(一)考察方法
考察一般采取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同考察对象面谈,以及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工作单位、学校、社区(村)党组织和人事保卫部门及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情况介绍等形式进行。其中,对报考公安、林业、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职位的考察对象,还应向考察对象的配偶、直系亲属所在工作单位、社区(村)党组织和人事保卫部门及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公安派出所了解情况。对报考乡镇公务员的优秀村(社区)干部考察对象,必要时可试行民主测评、考察预告、经济责任审计等办法。
(二)考察程序
1、成立考察小组。由招录单位抽调责任心强、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工作细致、有一定考察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考察小组。考察小组由2人及以上组成。
2、查阅档案。考察组成员要认真查阅考察对象的档案材料,仔细核对年龄、学历、专业等录用资格条件和是否需要任职回避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涉及违法违纪处理情况,必须认真核对,并复印有关材料。
3、谈话了解。考察组必须深入到考察对象所在工作单位、学校、社区(村)及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等进行广泛的考察了解,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地掌握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谈话了解一般采取个别谈话方式进行。对考察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一定要核实清楚,必要时可以向考察对象本人核实相关情况。取得的证明材料应当注明出处,并要求相关证明人签名或加盖公章。
4、提出建议。考察组成员共同研究并提出考察结论建议。考察结论为不宜录用为公务员(人民警察)的,必须要有具体事实和有关证明材料。
5、撰写考察报告。考察组共同研究确定考察结论建议后,撰写考察报告。考察报告作为公务员录用审批的申报材料,应当如实记录考察经过,全面反映考察对象基本情况,并由考察组全体成员签名。
6、审核确定。考察结束后,提交招录单位党组织集体研究确定考察结论。对考察结论为不宜录用为公务员(人民警察)的,由招录单位书面通知本人,并应告知其对考察结论如有异议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五、考察纪律
(一)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考察组成员与考察对象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或其他执行公务需要回避情形的,应当回避。
(二)考察组成员必须客观公正,不得弄虚作假、歪曲事实;必须集体议事,不得以个人意见代替考察组集体意见;必须保守秘密,不得泄露考察情况和考察对象个人隐私;必须廉洁自律,不得借机收受礼金、礼卷、礼品以及接受宴请等。
(三)严格考察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谁考察谁负责的原则,对考察情况失真失实的,追究考察责任人的责任。
(四)违反上述考察纪律的要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有关事项及要求
(一)公务员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考察工作的组织领导。要组织招录单位及时成立考察小组,考察工作开始前,要专门对考察组成员进行培训,使考察组成员熟悉政策和程序,明确纪律和要求,确保考察工作顺利实施。
(二)考察工作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要尽量多听取各方面意见,客观辩证地研究和分析,从中得出准确的结论。同时,考察组成员要注意工作方法,维护考察对象的利益,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对考察对象造成不良影响。
(三)考察工作结束后,由招录单位确定拟录用人员。拟录用人员名单报经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分别由市和县(市)区公务员主管部门在各自指定网站上公示7天。其中,县(市)区及乡镇两级机关面向优秀村(社区)干部和在岗大学生“村官”考录的职 位,由当地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在拟录用人员所在县(市)区、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公示7天。公示期满后,没有反映问题或反映问题经查实不影响录用的,按规定程序办理录用报批手续。对反映或举报有影响录用问题并查有实据的,不予录用;对反映有严重问题,但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录用,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录用。
(五)拟录用人员本人书面提出放弃录用资格,或查实拟录用人员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在招录机关集中上报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办理录用审批手续之前,可予以递补。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4年4月25日
第三篇:陕西省考试录用公务员办法(试行)
陕西省考试录用公务员办法(试行)
《陕西省考试录用公务员办法(试行)》已经省政府2011年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省长:赵正永
二○一一年三月二日
陕西省考试录用公务员办法(试行)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机构职责
第三章 录用计划与职位条件设置
第四章 招考公告
第五章 报名与资格审查
第六章 笔试
第七章 面试
第八章 体检与考察
第九章 公示与审批
第十章 特殊职位招考
第十一章 考试录用工作人员管理
第十二章 考试录用保障与管理
第十三章 纪律与监督
第十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提高考试录用公务员科学化水平,保证新录用公务员的基本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考试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
第三条 考试录用公务员,坚持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四条 考试录用公务员,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编制录用计划,制定实施方案;
(二)发布招考公告;
(三)报名与资格审查;
(四)笔试;
(五)资格复审与面试;
(六)体检与考察;
(七)公示;
(八)审批。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必要时可以对上述程序进行调整。
第五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便利公民报考。
第二章 机构职责
第六条 省设立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协调机构,负责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等工作。协调机构办公室设在省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考试录用公务员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是本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的主管部门,负责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组织实施等综合管理工作。其具体职责包括:
(一)贯彻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二)提请制定本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相关制度;
(三)组织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
(四)指导和监督设区的市以下各级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
(五)承办国家公务员主管部门委托的考试录用公务员有关工作;
(六)对在考试录用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委托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本辖区考试录用公务员有关工作。
第八条 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本辖区考试录用公务员有关工作。
用人单位等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考试录用公务员有关工作。
第三章 录用计划与职位条件设置
第九条 考试录用公务员,每年至少一次。
考试录用公务员采取按职位招考,以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少数紧缺或者急需专业的职位,可以按专业集中进行招考。
第十条 考试录用公务员,应当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满编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亟须录用公务员的,用人单位应当专门报经同级编制管理机构同意。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根据其编制限额、职位空缺和职位职责要求,按照优化人员结构、实际工作需要和适量补充的原则,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申报本单位拟录用公务员的职位名称、数额和报考条件等。公务员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并提出本级录用计划。
县(市、区)、设区的市录用计划逐级向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申报。省垂直管理系统的录用计划,逐级上报汇总后,由其省主管部门审核并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
用人单位录用计划数额应当经同级编制管理机构审核。编制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用人单位履行职责需要,科学、合理、合法审核用人单位的录用计划数额。
第十二条 录用公务员计划由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审定。
第十三条 录用公务员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用人单位名称、核定编制数量、编制限额和拟录用人数;
(二)招考职位的名称、类别、职责、计划数量,以及职位条件;
(三)招考对象、范围;
(四)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第十四条 招考职位条件的设置,应当根据用人单位的职能、层级和职位职责要求,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体现公平原则。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户籍、地域、学历等限制,禁止性别歧视。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务员考试录用专业目录,报经批准后向社会公布。用人单位依照专业目录设置招考职位专业条件。
专业技术类职位可以设定具体专业,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专业要求不得过细。
用人单位对招考范围、招考方式、报考职位条件等有特别要求的,应当报经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拟定公务员招考工作方案,报经审定后组织实施。
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受委托组织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时,其招考工作方案应当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
第四章 招考公告
第十六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公务员招考工作方案,制定招考公告。招考公告应当明确以下内容:
(一)用人单位、职位、计划录用人数;
(二)招考的范围、对象,报考条件;
(三)报名时间、地点和方式,以及需要提交的材料;
(四)招考方法、程序,笔试开考比例及面试比例等;
(五)笔试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及其成绩权重比例;
(六)笔试时间和地点;
(七)其他应当告知报考者的事项。
招考公告应当明确咨询方式,方便报考者咨询。
第十七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在报名起始之日7日前,通过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等向社会发布招考公告,并在省主要新闻媒体发布招考消息。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网站应当及时转载招考公告。
招考公告发布后,公告内容不得变更。
第五章 报名与资格审查
第十八条 报考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为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品行良好;
(五)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二)、(七)项所列条件,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适当调整。
第十九条 报考者除具备本办法第十八条所列基本条件,应当同时具备招考公告所列的职位条件。报考省、设区的市两级职位应当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公务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因违反考试纪律,在限制报考公务员期限内的;
(四)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报考者不得报考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所列情形的职位。
第二十一条 报考者应当按照招考公告规定的方式报名,全面、真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
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在报名期间至少公布2次招考职位报名人数。
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省有关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审查报考者报名信息,在规定时限内确认其是否具有报考资格。
第六章 笔试
第二十二条 笔试公共科目执行国家规定。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招考职位的需要,可以设置专业科目笔试。
第二十三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和公务员职位类别分别确定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笔试内容,制定考试大纲。考试大纲随招考公告公布。
第二十四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考试大纲以及有关要求,组织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笔试命题、制卷。
第二十五条 招考职位的笔试开考比例,按确认报考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不低于三比一的比例确定。低于三比一时,应当相应缩减或者取消招考计划。
第二十六条 省或者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的组织实施,也可以委托相关考试机构承担具体考务工作。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公共科目笔试阅卷。
省、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笔试成绩查询平台,为应考者查询成绩提供便利。
第二十七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划定公共科目最低控制分数线。必要时,可以分层级、类别、地域划定公共科目最低控制分数线。
第二十八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统一安排专业科目考试,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省相关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第七章 面试
第二十九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制定面试规程,明确面试测评项目、方法和程序等。
面试组织单位和面试参与人员应当严格执行面试规程。
第三十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在笔试公共科目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员中,按照招考职位计划录用人数的3倍,依笔试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的次序确定面试资格复审人员。出现末位笔试总成绩并列的,并列者同时确定为面试资格复审人员。
单科成绩为零者,不得确定为面试资格复审人员。
第三十一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在面试前,组织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省相关单位,按照规定的条件,对面试资格复审人员提交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查,确定面试人员。
资格复审后形成的面试人员缺额,按照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递补。
需要调剂面试资格人员时,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在确定的面试起始之日7日前发布调剂公告。
面试资格复审人员不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面试资格复审,视为放弃面试。
第三十二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在面试起始之日5日前,向社会公告取得面试资格的人员和面试工作安排。
第三十三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面试工作,也可以委托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省垂直管理系统的省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面试组织单位应当依据面试规程制定面试方案。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省垂直管理系统的面试方案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实施。
面试过程向社会公开,允许媒体和一定数量的社会人士旁听。旁听人员应当遵守面试考场纪律。
第三十四条 面试应当组成面试考官小组。面试考官小组一般由不同层级、部门、地域的7名以上单数面试考官组成,设主考官1名。
第三十五条 建立面试考官选派、交流制度。每个面试考官小组应当有半数以上的面试考官由省公务员主管部门选派、交流。
第三十六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命制面试试题。
面试考官应当客观公正地独立评分,不以讨论的方式确定面试成绩。
面试成绩应当在面试结束时当场告知面试者,并由其签字确认。
第八章 体检与考察
第三十七 条省、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依据招考方案,按照笔试和面试综合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的次序等额确定体检或者考察人员。出现综合成绩末位并列的,笔试总成绩高者为体检或者考察人员;笔试总成绩相同时,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高者为体检或者考察人员。
第三十八条 省或者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省垂直管理系统的省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体检。体检项目和标准依照国家规定执行。
体检医疗机构由设区的市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定。
体检完毕,主检医生应当审核体检意见并签名,医疗机构加盖公章。体检组织者应当及时将体检结论告知体检对象。
体检对象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参加体检的,应当在体检之日2日前,向体检组织单位提出申请并说明原因,经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可以暂缓体检。暂缓体检原则上不得超过6个月。体检障碍消除后10日内,体检对象应当向体检组织单位提出体检申请,体检组织单位应当及时安排体检。
体检对象不按照规定时间、地点参加体检,视为放弃体检。
第三十九条 体检对象对体检结论有异议的,在接到体检结论通知7日内,可以向体检组织单位提出复检申请,体检组织单位应当安排复检。
必要时,省或者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要求体检对象复检。
复检原则上在原医疗机构进行,也可以另行指定医疗机构。另行指定的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等级不低于原体检医疗机构。复检只能进行一次。
复检应当有体检组织单位纪检监察人员参与。复检组织单位应当及时告知复检对象复检结论。体检结论以复检结论为准。
第四十条 省属单位拟录用公务员的考察由用人单位组织实施;设区的市以下拟录用公务员的考察由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报考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以及是否存在回避情形等。
考察应当组成考察组,考察组由2人以上组成。考察应当广泛听取意见,全面、客观、公正地形成考察意见,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
有关职位对考察另有要求的,依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体检形成的缺额,按照招考职位从参加面试的报考者中,依综合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考察形成的缺额,不再递补。
第九章 公示与审批
第四十二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对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省用人单位报送的考察合格人员复核后,向社会公示。
公示期限为7日。公示内容包括招考职位名称、拟录用人员姓名、性别、准考证号、毕业院校或者工作单位,以及监督电话等。
第四十三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对公示没有问题或者所反映问题不影响录用的,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录用审批手续。
对反映有严重问题,但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录用,待查实并作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录用。暂缓录用不得超过3个月。
第四十四条 新录用公务员应当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按照规定时间办理报到手续。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到的,视为放弃录用。
省垂直管理系统的省主管部门、设区的市和县(市、区)公务员主管部门,以及用人单位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报到手续。
新录用人员填写录用公务员审批表后,按人事管理权限,分别经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省用人单位审核,报送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用人单位应当将录用公务员审批表存入公务员个人档案。
公务员主管部门、用人单位,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及时为新录用公务员办理增人增资、户籍迁转等手续。
第四十五条 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从录用通知书规定的报到起始之日起计算。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分别组织试用期内公务员的初任培训和业务培训。
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予以任职;考核不合格或者本人提出不适宜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应当报经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取消录用。取消录用的,应当书面告知被取消录用人员。
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取消录用。
新录用公务员任职时间从试用期满之日起计算。
第十章 特殊职位招考
第四十六条 下列职位,按特殊职位公务员招考:
(一)职位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不宜公开招考的;
(二)职位特殊,需要专门测试技能水平的;
(三)职位所在地域、所需专业特殊等难以形成竞争的;
(四)其他需要按特殊职位公务员招考的。
第四十七条 特殊职位公务员招考应当经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考试录用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第四十八条 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省有关单位需要按照特殊职位公务员招考的,应当专门向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报送录用计划。
第四十九条 录用特殊职位公务员,可以采用特殊招考方式、方法,简化招考程序,调整笔试开考比例、成绩权重比例等。
第五十条 民族乡(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录用公务员时,省公务员主管部门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适当照顾,可以设置专门面向少数民族报考的职位。
第十一章 考试录用工作人员管理
第五十一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抽调命题专家、面试考官和考务工作人员,并协调其所在单位给予支持。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参与考试录用工作的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考试录用规定,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准确地做好考试录用各项工作。
第五十二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务员考试录用命题专家队伍,与命题专家签定保密责任书,对命题专家队伍实行动态管理。
命题专家应当参加公务员考试录用业务培训,并承担相关课题研究任务。
第五十三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公务员考试录用面试考官资格认定,建立面试考官队伍,对面试考官队伍实行动态管理。
面试考官应当参加公务员考试录用面试业务培训,认真履行职责。
第五十四条 省、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对考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监督管理。
考务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做好试题管理、资格审查、监考、计时记分等工作。
第十二章 考试录用保障与管理
第五十五条 考试录用公务员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五十六条 报考人员的缴费与缴费管理执行有关规定。
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家庭和农村贫困家庭的报考人员,免缴考务费用。
第五十七条 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为录用公务员考试标准化笔试、面试考场建设等,提供必要支持。
第五十八条 省、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录用公务员考试环境管理工作:
(一)教育部门协助解决学历认定中的相关问题,为考试场所及相关考试资源安排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公安部门负责维护考场和考点周边治安、交通秩序,协助甄别考生身份证,实施必要的网络监控,依法查处利用互联网出售考试试题等危害考试安全的违法行为;
(三)无线电管理部门负责考场和考点的无线电信号监测,为考试安全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四)卫生部门负责考场、考点传染病防控,协调做好患病考生医疗救治工作;
(五)工商、新闻出版部门负责非法培训广告、出版物等查处;
(六)供电单位保障考场和考点用电。
第五十九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受委托承担录用公务员考试的机构不得编印录用公务员考试教材,不得向报考人员推销考试参考书,不得举办任何相关考试培训班。
任何培训机构不得利用“公务员主管部门、命题专家”等之名进行培训宣传,误导报考者。
任何出版机构不得借“陕西省录用公务员考试”之名出版相关培训教材、资料和音像制品等出版物。
第十三章 纪律与监督
第六十条 考试录用公务员组织人员、命题专家、面试考官和考务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考试录用纪律。
考试录用公务员组织人员、命题专家、面试考官不得参与涉及录用公务员考试的社会培训活动,不得出版有关录用公务员考试辅导材料和书籍。
第六十一条 面试组织单位应当对面试过程摄像录音。对面试过程有争议时,可以查看摄像录音资料。摄像录音资料保存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六十二条 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应当接受纪检监察和上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监督,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的监督。
第六十三条 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投诉举报,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受理,并按管理权限处理。
第六十四条 从事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人员,凡有公务员法第七十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第十四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权机关视情节分别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调离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岗位,或者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位条件进行录用的;
(二)不按规定的职位条件和程序录用的;
(三)擅自出台、变更录用政策的;
(四)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
(五)不按规定执行录用决定或者不及时办理录用手续的;
(六)扰乱考试录用工作秩序的其他行为。
第六十六条 从事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工作岗位,或者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试题和其他考试录用秘密的;
(二)利用工作便利,伪造考试成绩或者其他考试录用资料的;
(三)利用工作便利,协助报考者作弊的;
(四)工作失职,导致招考工作重新进行,或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五)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考试录用工作纪律的其他行为。
第六十七条 考试录用公务员组织人员、命题专家、面试考官参与录用公务员考试社会培训活动的,由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设区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八条 受委托承担录用公务员考试的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予以处理,并按管理权限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组织考试的;
(二)发生考试事故的;
(三)其他影响考试安全等情形的。
第六十九条 对报考者提供虚假、无效材料,恶意注册报名信息,以及违反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规定的,视情节,分别给予相应的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宣布考试成绩无效,取消当次考试或者录用资格,五年内或者终身不得报考公务员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条 报考者对取消其考试资格等处理决定有异议的,有权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陈述和申辩。
新录用人员对取消录用决定不服的,依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
第七十一条 涉及考试录用公务员的行政诉讼案件,有关责任单位人员必须出庭应诉。
第十五章 附则
第七十二条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录用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适用本办法。
公开招聘或者直接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选聘公务员,参照本办法的有关程序进行。
第七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本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更多详情请查询:国家公务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2014年池州市考试录用公务员考察公告
♦推荐阅读公务员考试交流群:242808680
根据省、市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有关文件规定,体检合格人员确定为考察人选,现确定王新等227人为考察对象(详见附件)并公告。
报考市直单位和市地税系统职位人员的考察工作,分别由市直机关和市地税局负责组织实施。报考县、区、九华山职位人员的考察工作,由县、区组织人社部门和九华山工委政治处会同用人单位负责组织实施。请列入考察对象的人员近期内不要外出,保持电话畅通,等待考察组联系。如果联系方式变更,请及时告知市考录办。
联系电话:0566-3219330 2088170
附:池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考察对象人员名单.xls
池州市公务员考录办公室
2014年8月6日
更多内容请访问: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安徽人事考试网
第五篇:新录用公务员考察材料
新录用公务员考察材料
Xx,女,汉族,1989年2月出生,江苏谢xx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
主要简历:
2007年9月—2011年6月xxxx学习2011年9月至今xxxx工作
该同志能够自觉坚持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能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拥护党的领导,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思想积极要求进步,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上、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踏实勤奋,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在校期间,该同志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钻研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注重专业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有机结合。
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在中国农业银行兴化支行工作期间,勤勉敬业,工作勤奋,能够服从组织安排,顾全大局,扎实开展工作,多次被上级行表彰为服务明星、先进个人等,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该同志待人热情,团结同志,作风朴实,德行较好,在群众中良好口碑。
根据《xxxxx2012年统一考试录用公务员考察工作方案》,考察小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德才兼备的原则,通过对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情况综合考察,认定王欢同志具备拟录用职位的工作要求。
Xxxx新录用公务员考核组
2012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