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节本增效明显

时间:2019-05-15 00:2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淄博市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节本增效明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淄博市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节本增效明显》。

第一篇:山东省淄博市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节本增效明显

山东省淄博市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节本增效明显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抗旱节水、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改革。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对小麦、玉米两大主要作物,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主要包括秸秆处理覆盖、免耕施肥播种技术和深松技术。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大面积实施。我国山西、内蒙、河北、北京等10多个省市都先后开展了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并取得了成功经验。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为了加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解决秸秆焚烧难题,淄博市农机局多次组织有关区县和人员赴河北省石家庄市、邯郸市、藁城市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进行参观考察,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成效。

淄博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2002年始于淄川区。2003年在全市进行布点试验,分别在张店、临淄、周村、淄川4个区县建立3000亩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田,引进了7台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进行耕播试验,通过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2004年在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农机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得到了较大面积推广,共推广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16台,保有量达到了23台,小麦免耕播种面积发展到9600亩。

一、示范区试验情况

示范区多年来一直采用翻耕、旋耕作业,农作物秸秆大多采用焚烧处理,造成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另外,实施多项作业环节,增加了拖拉机进地次数,提高了作业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土壤风蚀,针对这一情况,为改变旋耕浅翻地的传统耕作方式,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焚烧秸秆,采取农机农艺相结合,实行了定点对比试验和全过程跟踪技术服务,试验效果良好。

张店区于2003年秋季用2台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在马尚镇小套、西寨等村共播小麦600余亩。10月5日前后播种,品种为淄麦12号、淄麦17号,用种衣剂拌种,亩播量为15公斤左右,播种时亩施二铵或复合肥35公斤左右,春季亩追尿素15?20公斤,期间浇水4次(冬水、拔节水、抽穗水、灌浆水),治虫2遍,喷除草剂1遍,6月10日收获。测产结果,亩穗数36.3万,穗粒数30.6粒,千粒重42克,亩产466.5公斤,比常规播种增产24公斤。淄川区于2002年秋季引进保护性耕作技术,2003年秋季在城南、杨寨的6处地片进行了620亩对比试验。试验田采用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作业。小麦品种使用泰山241、116、山农45三种,平均亩播量32斤,亩施肥量20斤。播种时间在10月17日左右。测产结果,亩穗数40.8万,穗粒数37粒,千粒重32克,亩产量410.7公斤,比常规播种增产20公斤。同时,实施保护性耕作,降低地表泾流60%,减少土壤

流失80%,大大提高了水肥利用率。

通过全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的测试数据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节本。采用传统的小麦种植方式,需进行6道工序,每亩作业费80元。而使用小麦免耕播种机可一次完成秸秆还田、旋耕(深耕)、施肥、播种、镇压等工序,减少了机械田间作业次数,省工、省时,每亩节省作业成本30---45元。

2、增产。全市各试验点小麦出苗齐、全、匀、壮,抗倒伏。测产数据表明,实验田比普通对比田每亩增产10---25公斤,增产效果明显。

3、保土、保肥。试验证明,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能降低地表泾流60%左右,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肥利用率,为作物的增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4、环保。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能有效杜绝秸秆焚烧,减少环境污染。

二、推广情况及主要工作措施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连续两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此项技术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进行了专题研究,决定在全市大力推广。市政府提出了2004年全市完成6000亩小麦免耕播种任务,同时制定了相关扶持补助政策,把保护性耕作列为三秋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要求有关区县认真搞好试点示范。有关区县政府非常重视,积极协调、组织实施。市、区农机部门一方面做好宣传引导,一方面做好机具的选型、引进推广。全市共新增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16台,实施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9600亩,其中:张店3000亩、淄川1800亩、临淄1200亩、高青1000亩、高新区1000亩、周村1600亩。大部分示范田成方连片,达到了示范效果的规模效应。在推广中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欢迎,周村区出现了农民争相用机的情况。调查中,示范户一致认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具有增产、节本、环保等好处。目前,免耕播种的小麦较常规播种长势良好,达到了苗全、苗壮、苗旺。为了加大推广力度,市、区县农机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使推广进展顺利,主要工作措施如下:

1、领导重视,促进保护性耕作的推广

为切实做好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市及有关区县都成立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推广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等项工作。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吴明君副市长多次召集农业、农机部门领导专题研究保护性工作,在全市三秋工作会议上对做好保护性耕作专门做了动员讲话。为推广此项技术,市政府提出了全市完成6000亩小麦免耕播种任务,把保护性耕作作为三秋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区县认真搞好示范推广。张店等区县分管农业的领导始终靠上抓,使示范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2、搞好宣传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认识

为使广大农民尽快接受并掌握保护性耕作操作技术,让各级领导认识到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和先进性,市、区县农机部门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工作。在全市三秋工作会议上,市农机局特别邀请了河北省藁城市农机局长为与会人员进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专题讲座。三秋之前,市农机局与农业局及有关区县再次赴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详细的学习考察,并以市政府的名义组织召开了全市保护性耕作现场会。根据农艺要求和农机装备情况,制定了“全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小麦免耕播种操作规程和配套栽培技术”等一系列文件和技术规程。另外,通过举办培训班、利用新闻媒体报导、科技下乡、召开现场会、印发技术资料、明白纸、制作光盘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核心技术和相关政策,让社会认知,农民接受,使上下达成共识,推动保护性耕作的开展。

3、做好机具选型、引进和改制,搞好技术指导工作

根据淄博市试验示范情况和农业部推荐的机型,市农机局对多种保护性耕作机械进行考察、选型,引进推广了适应我市情况、质量较好的机型。农机科研单位有针对性地对引进的机具进行改制,以适应需要,不断提高保护性耕作机械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保证推广工作顺利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农业制度的重大改革,涉及到农机、农艺、植保、土肥等方面。为实施这项技术,有关区县都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培训、答疑等各项服务工作,解决农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制定扶持补助政策,确保实施推广

为了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有关补助政策:免耕播种机与大型机具配套相结合,每购买一台大型轮式拖拉机补助1万元,每购买一台免耕播种机并完成500亩作业任务补助4000元,免耕播种机作业每亩补贴作业费10元。有关区县也制定了相应配套补助政策,张店、淄川区政府在市政府补助的基础上每台免耕机分别补助2000元和3000元,周村区政府拨出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保护性耕作。市、区县一系列扶持补助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加快了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

三、推广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几点建议

由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农业技术的重大改革,因此在推广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农民要接受一项新技术还需要一个认识、认可的过程;机具的适应性、可靠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完善、提高,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无扶畦起垄装置,给水浇田浇水带来不便;农机、农艺要密切结合,配套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

试验示范证明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具有节本、增效、增收、节水、环保等项优点,确实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利举措,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今后要着重研究解决制约因素,在2004年示范推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示范区,通过示范带动提高农民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认识,逐步扩大作业面积;示范区要做好传统耕作和免耕作业的对比试验,测定原始数据,搞好数据整理分析,建立技术档案,掌握第一手资料,用成功的事实说服教育农民;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扶持,加大奖励补助政策,提高广大农民购机的积极性;搞好技术培训和宣传引导,通过科技下乡、召开现场会、观摩会、举办专家报告会、技术服务等方式,大力宣传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核心技术和相关政策,引导农民接受并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同时,要调动各级政府参与推行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加快全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第二篇:山东省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问题及对策

山东省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问题及对策

我省从2003年开始试验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2005年实施面积达16.3万亩,其中惠民、章丘、昌邑三个农业部示范县(市)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4.6万亩。连续两年地多点测产和实收统计,小麦免耕播种与传统耕作相比,增产幅度大都在5-10%,亩均降低作业成本30-40元,亩均增收节支100元左右。三年的实践证明,我省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能省心、省力、省工、省时、省水、省肥、省油、省钱、增产、增收、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今年山东省农机办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全面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意见”,可以说我省一场耕作制度大变革的帷幕已经拉开。但是要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和问题,须认真研究解决。

一、发展保护性耕作存在的不利因素和问题分析

1、受传统耕作习惯及农民素质的影响。我省传统农业的色彩很重,搞保护性耕作首先要推行免耕,改变传统的犁耕和精耕细作习惯,其难度很大。而且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受到局限。农民眼见为实,推广保护性耕作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进行多点示范,让农民看到效果,得到实惠,才能使农民自觉接受和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2、受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影响。推行保护性耕作,采用免耕覆盖播种,原有的部分机具要淘汰,需配备大型拖拉机、玉米收获机、免耕播种机等,机具更新量较大。目前我省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还不高,要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推广,购买力受到一定限制。

3、受技术及机械装备的影响。一是只在少部分县对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进行了试验示范,其它农作物尚未进行试验,;二是综合配套技术缺乏系统试验研究,如不同条件下的作物品种、播种行距、施肥量的选择等,盲目照搬容易造成减产;三是我省还没有生产保护性耕作关键机具的企业,引进的机械设备品种少、价格高,性能还不能完全适应各地不同条件和农艺要求,有的关键机具可靠性不高,这是影响保护性耕作全面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

4、受宣传和政策方面的影响。目前我省农机系统的干部和技术人员,政府分管领导仍有相当一部分不了解保护性耕作,绝大部分农民对保护性耕作不了解,更不要说主动接受了。示范县还有部分机手技术掌握不够扎实,作业质量也没有完全达标,影响了实施效果。保护性耕作由于宣传不到位,争取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至今我省各级政府还没有较大的财政投入,也未列入长期的投资规划。财政投入少,将影响发展进度。

5、受组织管理方面的影响。保护性耕作是一涉及机械工程、农艺栽培、土肥、植保等多学科的现代农业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作配合。组织管理工作的环节多,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任何疏漏都会直接影响到发展保护性耕作的质量和进度。目前多部门合作的机制尚未建立好,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不到位,这将影响实施效果。

二、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对策与建议

1、大力宣传,扩大社会共识。传统的种植模式在农民意识中具有强大的惯性,要改变农业生产的传统习惯,树立科学种田意识,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科学耐心的示范引导。此外,发展保护性耕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要引起社会各界重视,营造发展保护性耕作的良好舆论氛围,争取各级财政支持,都需要我们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因此,必须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搞好保护性耕作的大宣传活动。一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一把手,要尽快了解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技术内容,亲自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汇报宣传,积极争取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力争政府下发文件,出台政策,推动保护性耕作的快速发展;二是结合科教兴机战略的实施,搞好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行动,组织农机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意义、效果和有关政策,提高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和科普教育。各级农机部门都要积极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创造有利条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扩大社会舆论。

2、狠抓培训,保证技术应用效果。推广人员和农机手对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的成败。必须加强对技术人员和机手的培训,让技术人员全面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让机手熟练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要领和机具操作规程。一是要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级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抓好对市、县、乡农机部门负责人和科技推广骨干的培训;二是要深入乡村地头,贴近机手、农民,通过现场会、短训班、科技入户和赶大集等多种形式,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将技术切实传授给机手和农民,解决好技术推广“最后一道坎”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既要注重农机操作技术的培训,也要注重与之相关的农艺知识的培训,如病虫草害的防治,种子的选用、播量的确定等,要把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整套技术交给农民和机手。培训工作要特别注重抓好对机手和农机大户的培训,发挥好农机大户推广保护性耕作的示范带动作用。

3、抓好政策扶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各级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把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纳入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与计划、财政、农业、水利等部门密切配合,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创新示范工程”等项目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制订保护性耕作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特别要抓住“农机购置补贴”这一有利时机,做到宣传到位、工作到位、服务到位,实行资金集中投放、购机优先报名、工作重点督导,以此推动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总量实现大的发展。

4、整合技术资源,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因各地条件不同,需要的技术模式,特别是一些综合配套技术也不一样。目前我省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还不完善,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一是需要进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与农艺技术的配套研究,如对不同地域及旱田、水浇田的最佳配套良种、种植规格、施肥量、播种量、病虫草害防治、秸秆还田形式等试验研究;二是需要对小麦少耕与全免耕播种、沟播与垄作等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以确定最佳模式和适宜推广的条件;三是需要研究高效低成本的机械化作业成龙配套问题,形成机械作业环节科学合理的配套和衔接,充分发挥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效果;四是需要进行其他农作物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试验研究;五是要加强技术集成,运用农业、生物、化学、机械等综合措施,通过对土壤、水肥运移、环境、作物动态变化的基础性研究,优化育种、栽培、配方施肥、轮作间作、节水灌溉等技术,科学组装配套成新的高效低耗生产技术模式,力争取得最佳综合效益。建议省农机办牵头成立由农机、栽培、植保、土肥、种子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松散型保护性耕作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指导小组,将科研院所、企业、大学和推广服务机构的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对保护性耕作的一些综合配套技术进行试验研究。

5、联合攻关,加快小麦免耕播种机及成龙配套机械的研发和改进。我省保护性耕作才刚起步,今后将大面积推广,新式机具需求量很大。研制生产适应性、可靠性、经济型好的保护性耕作机械,是显著降低社会成本、提高实施效果、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普及的关键。近几年我省从省外引进的机械,价格高,可靠性、适应性均不能满足用户需要,急需研制生产适合本省各地的保护性耕作关键机具。只有把科研开发特别是机具开发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才能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中少走弯路。当前急需研制开发的机具:一是适合旱地的全免耕型小麦、玉米通用施肥播种机;二是适合垄作的小麦、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三是改进完善目前的小麦苗代旋耕施肥播种机,提高作业效率、播种质量和机具质量;四是研制适合垄作固定道作业的播、收成龙配套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农机科技推广系统要发挥对农民的需求和目前机具使用情况了解比较准确的优势,支持和引导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农机生产企业,实行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不断提升我省保护性耕作机械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议省、市有关部门加大机具科研经费投入,不断提高机械装备研发水平,为我省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良好的装备保障。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广阔前景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各地农机企业要争取主动,抢占先机,尽快生产出性能先进、价格低廉、品种多样的保护性耕作机械设备,在为农民和农机手提供高性能机具和高质量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6、科学选点,搞好示范基地建设。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是宣传领导、示范群众的阵地。要改变几千年的传动耕作方式,必须让农民看到效果、得到效益,让农民知道如何做、怎样干。要把科学选点作为搞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重要一环。示范点选择最好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所在乡、村领导有积极性,班子有战斗力;二是所在村机手、农民认知程度相对较高,能够全面配合项目的实施;三是交通便利,位置显眼,周边地区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大,集中连片,能发挥示范点的辐射推广作用。要精心组织实施,把示范区建成较高标准的样板田。搞示范基地不要承诺包产,否则有的农民少施肥、少浇水,田间管理跟不上,会影响示范效果。不要只注重机械作业,还要加强田间管理的检查督促。每个市、县、乡都要建好示范基地,乡镇示范基地可大可小,重要的是立即起步。应根据不同季节利用示范基地召开保护性耕作演示会、观摩会,宣传领导示范群众,以示范基地带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全面推广。

7、坚持五个结合,搞好示范推广。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农机技术人员要与栽培、土肥、植保等专家密切合作,主动请教,相互配合,共同搞好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的技术指导工作。二是坚持政策引导与尊重农民意愿相结合。推广工作既要积极主动,又要防止急于求成,要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保护性耕作实施的主体是农民,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采取强迫手段,否则农民有情绪,管理跟不上,造成减产,容易产生不良后果。三是坚持示范推广与培育市场相结合。各地应在示范推广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服务市场主体。机手是最重要宣传推广员,要注重扶持农机大户,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农机合作组织和保护性耕作协会,提高农机服务的产业化程度。四是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把保护性耕作与玉米联合收获紧密结合,大力推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以秸秆还田的大发展,带动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大推广,实现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的整体推进。我省东西部经济条件差别较大,自然条件各异,种植习惯不同,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8、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化管理。各级农机部门应把保护性耕作作为农机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重点搞好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增加技术推广经费。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和协调机制,明确工作承办部门和责任人具体抓,制定计划,实行目标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把推广工作落到实处。要成立项目实施小组,负责技术方案的调研和起草、示范区建设、技术和机具的引进、技术指导、培训宣传、组织实施等具体工作。为确保任务目标圆满完成,对实施小组成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并将任务指标通过行政手段落实到乡镇、村、户,及时搞好检查、督促和落实。要把保护性耕作作为考核各地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注意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奖励。

9、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应成立由农机、栽培、土肥、植保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分析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情况,提出技术政策建议,研究制定技术路线、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技术推广方案等有关技术文件,对关键机具进行选型,检测技术数据,研究解决有关技术和机具存在的问题,负责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各地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支持,发挥专家在技术咨询、培训、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作业季节,技术人员要及时对农民购置的新机具进行安装、调试、使用、维修等技术指导,确保机械的使用效果和作业质量。

10、重点扶持农机大户,鼓励开展社会化服务。要注重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服务的社会化、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借助行政力量的督导作用,资金的引导作用,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支撑作用,农民和农机手的利益驱动作用,建立健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距离农民最近,关系最密切,最懂得农民实际生产中的需要,农民对他们也信任,他们是最好的新技术推广者,应是我们鼓励发展的重点。这部分人的积极性能否保证,利益能否体现,是保护性耕作能否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的关键。我们可以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户为突破口,使他们掌握这项技术,熟练使用机具,从中受益,进而带动周围农户应用这项技术。要合理配置农业机械资源,对条件基本相同的自然地块尽量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播量,减少换种换肥时间,科学选种和施肥,形成规模化作业、专业化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和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整体服务水平,调动农民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要借鉴小麦联合收获跨区作业的经验,将农机专业户、乡村农机队组织起来,与周边农民签订作业服务协议,扩大作业规模,提高作业和服务效益。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循环型农业、节约型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举措。我省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条件已经具备,存在的问题一定能够解决,加快发展具有相应的对策,各级农机管理和科技推广部门一定要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新局面,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农机强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建华主任在全省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2、刘恒新副司长在2006年保护性耕作项目工作会上的讲话

第三篇: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阐述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实施保护性耕作应注意的技术要领,近而论述实施保护性耕作应采取的措施及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保护性 耕作 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传统翻耕裸露休闲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的降低对土壤的耕作强度和次数,保证地表有不低于30%的作物秸杆、残茬覆盖实行免耕播种,并利用化学除草与机械除草相结合的方法防止病虫草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它具有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和抑制农田表土扬尘、提高土壤肥力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明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因焚烧秸秆造成的土地板结和大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有4项关键技术组成:即免耕播种技术;秸杆残茬与表土处理技术;杂草控制技术;和深松技术。

一、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

1、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随着加入WTO后我国粮食市场逐步放开,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将难以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势必对广大农民产生极大冲击。纵观当前农产品过高的原因,除了我国使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造的经营规模过小,劳动生产率低和产量难以提高等因素外。传统耕作的工序繁复、用工量大、能源消耗高,也是使作业成本高居不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实行免耕、少耕播种可大大简化生产工艺,降低作业成本。据统计采用保护性耕作不仅可降低作业成本30%以上,而且还可节省燃油,化肥和灌溉用水,同时起到稳产、增产效果明显。另外采用保护性耕作能大幅度提高生产率、节省劳力、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多方促进农民增收。

2、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所采用的秸秆覆盖技术,可增加天然降水入渗率,大幅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提高农田保墒抗旱能力。另外秸杆分解后有利增加地壤有机质和养分,增加团粒结构。免耕技术还使土壤中蚯蚓等生物增加,大量蚯蚓活动留下的孔道和腐烂根系孔道有利于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因此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和灌溉次数,有力的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3、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近年来,我国沙尘天气频发,其强度、影响范围逐年加大,造成了环境恶化。研究表明沙尘天气70%的尘埃来自过度开垦土地和不合理耕翻的裸露农田。可保护性耕作采取的秸杆覆盖技术在土壤 表面形成一个防护层,它即能保证土壤必要的疏松,又不破坏土壤表层,从而使土壤流失相对减少。通过免耕或少耕利用根茬固土、秸杆挡土有效期的减少扬沙和土粒运移有效的仰制“沙尘暴”。同时秸杆直接粉碎还田还有效避免了焚烧秸杆造成大气的污染,有利于减轻生态环境受污染的程度。

二、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1、免耕播种技术: 免耕播种技术是指取消犁耕将作物播种在有秸杆覆盖的地表上,并且除播种之外不进行其他任何土壤作业。这就要求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除了要具有传统播种机的开沟、下种、施肥、覆土、镇压功能外,还必须有清草排堵功能、破茬入土功能、种肥分施功能和地面仿形能力,以满足免耕覆盖对地表的特殊要求。目前,比较成熟的机型有河北农哈哈生产的免耕施肥播种机和陕西生产的旋耕施肥播种机等。

2、田间留根茬和秸杆覆盖技术:

保护性耕作在秸杆处理方面强调覆盖,而非“翻埋”的形式,可以将秸杆粉碎,均匀覆盖地表(覆盖度大于30%);也可留高茬(约25cm以上)或整秆覆盖,根茬强调 保留而非“清除”。这样以根茬固土、秸杆覆盖、有利于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减缓土壤水份有效蒸发和提高天然降雨的利用率。下季作物种植时,利用免耕播种机实行破茬、开沟、深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作业。有覆盖物的农田,具有明显有蓄水保墒作用,秸杆腐烂后可明显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起到培肥地力,活化土壤的作用。

3、杂草病虫害的防控技术:

保护性耕作由于采用秸杆和根茬覆盖地表,为一些害虫和杂草提供了繁衍的条件,因为不翻耕土地,依靠根茎繁殖的多年生杂草,由于根部长年得不到破坏,其蔓延速度加快。同时蛴螬、金龟子等害虫的卵也可在土壤中安全越冬,从而加大了病虫草害的防控难度,因此为了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草害尤为重要。为了发挥化学药品有效作用和减少其危害的产生,一般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品和先进的可靠的施药机具,严格按照操作规格进行。化学除草剂一般在播种后和出苗前施用,最好是在播种时将除草剂喷施在留茬覆盖的地表。

4、深松技术:

保护性耕作主要靠作物根系疏松土;但由于作时机具对地面的压实,定期(2-3年)对土壤进行深松是很有必要的。深松是在地表的秸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的。

三、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大对保护性耕作的宣传力度。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于传统耕作制度截然不同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各级部门必须加强领导,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进行舆论宣传和科学引导,促进农民转变观念,积极推广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2、政策带动、资金支持,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步推广。由于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需求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购置机械设备,为了提高农民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各级财政、农机部门应充分利用农机补贴资金采取补贴机具,补助作业面积等形式,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保护性耕技术。

3、加强技术培训、建立示范园区,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迅速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民耕作方式的重大变革,各级政府在财政、信贷等方面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培训、示范区的建设,给予一定的扶持,通过示范园区的技术带动,使农民真正体会到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所带来的丰厚效益,从而利用保护性耕作示范区的模范带动作用,促使农民转变观念,积极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之,只有政策积极引导,资金大量倾斜,群众参与,才能使保护性技术得到快速推广,从而减轻农民投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援我市农村建设全面发展。

第四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农业节本增效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农业节本增效

2013年庙街镇包谷制种6800多亩,水稻种植1400多亩,烤烟种植14500亩,还有其他农作物种植不等,面对如此庞大的种植面积,如何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就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县农业局作为我县农业生产的主管部门,一直对庙街镇的农业发展予以助力,不断排出技术员指导种植,牵头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

今年更进一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努力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经过多年积累,并根据今年农业综合服务部门的测土配方结果,制订出了测土配方复合肥。在村组,大量农户开始购买测土配方复合肥,情景好不热闹。

据悉,今年测土配方复合肥价格为72元每包,农户自掏52元,政府部门补助20元。共400吨的复合肥,预计补助金额将达到20万元,可覆盖一万多亩田地。为春耕生产注入强劲内力。

第五篇:关于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就是利用还田机械将秸杆粉碎后均匀抛撒在地表,然后实施机械免(少)耕播种,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山东省高密市自2006年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至2009年全市小麦免耕播种面积已达15.8万亩。我们体会到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民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利国利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善举良策,必须大力推广和应用。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保护性耕作技术起源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拉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机械化翻耕虽然加快了土地开发,但也破坏了地表植被。1935年5月一场典型的沙尘暴横扫美国三分之二国土,把3亿多吨土壤卷进大西洋,仅这一年美国就毁掉300万公顷耕地。大风过后,人们发现有作物根茬保护的地表很少被刮走,以此开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总结研究出了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世纪80年代至今,保护性耕作已逐步推广到70多个国家,应用面积达到1.69亿公顷。美国的保护性耕作面积已接近适宜区域面积;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的应用面积均超过70%。我国从1991年在山西开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从2001年开始多点试验及示范推广。2005年在北方13个省(区、市)100多个县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面积达到870万亩。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实现“四节、三增、二省、一保护”。“四节”,一是秸杆还田及化肥深施,节省化肥20%左右;二是蓄水保墒,提高水分利用率,节约用水15%以上;三是减少机械进地次数,节约能源30%左右;四是减少作业环节,节省作业成本每亩30-40元。“三增”,一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相对增加0.04%以上;二是土壤持水能力增加15%以上;三是粮食增产5%-15%。“二省”,一是每亩省工2-2.5个;二是省时,农田作业时间缩短三分之二左右。“一保护”,秸杆还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综合各生产要素每亩可节本增效122元。

二、高密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有利条件

一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要看是否适应这个地区?各方面的条件是否成熟?就山东省高密市而言,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已是势在必行。

(一)严酷的自然条件需要寻找一种新的耕作模式

1、境内缓丘多,陵埠多为土埠,极易剥蚀。高密地势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分为缓丘区、平原区、涝洼区,南部地区为丘陵区,系泰沂山丘区之尾端,缓丘绵绵;面积285.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中部区域属剥蚀—堆积平原,宽阔地带与残丘矮岭兼而有之;面积70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4%。这些缓丘与残丘矮岭区域,地面坡度较陡,表土层松疏,在地表径流的冲刷剥蚀作用下,极易产生跑土、跑水、跑肥的问题。

2、降雨少造成了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缺乏。高密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各年雨量不均且总量偏少,“三年两旱”的情况屡屡出现,近年干旱的情况更加突出。据水利部门统计:高密自1979年至2006年年均降雨量为604.8毫米,而2000年至2006年年均降雨量仅为545.4毫米。降雨少使地表无水可蓄,大量河塘沟洫干枯,市南部地区因地质条件打不出机井,这种情况对其农业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并且,境内的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降雨少也使地下水偏枯,水位下降,即使北部地区的机井,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二)成熟的技术是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前提

1、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成熟。前已述及这项技术已被国外广泛推广应用,在我国推广面积不断扩大,技术日渐成熟。从我市2006年、2007年、2008年进行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看,保护性耕作试验区的小麦,苗全苗旺,抗旱抗病能力强,长势明显好于常规播种的小麦;据山东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植科学院等单位专家的历次测产,试验田较对比田亩增产90.6千克,产量提高18.84%。

2、玉米机收、秸杆还田等配套技术得到大面积实施。小麦免耕播种的前提是玉米机械化收获和秸杆还田,而我市的玉米机械化收获和秸杆还田,近几年在各级的共同努力下,已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2009年全市玉米机收、秸杆还田面积分别达到了90%和95%。玉米机收、秸杆还田技术在全市的全面推开,为实现小麦免耕播种提供了条件。

3、保护性耕作机具质量过关,性能可靠。据有关资料统计,农业部先后三次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工作,向社会推荐了10种小麦免耕播种机;国内免耕播种机生产企业已有20多家,一些国外的大型农机企业也开始涉足我国保护性耕作机具市场。由此可见,机具制约保护性耕作发展的瓶颈已得到解决。我市自2005年开始连续五年实施的农机购置补贴,组织、带动农民购买玉米联合收获、秸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等新机具近2000台,机手使用后反映效果良好。

(三)经济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础

快速发展的经济改善了农民的生存环境,促进了农机化的发展。2008年全市GDP达到了239.6亿元,比上年增加13%(现价增幅为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89元,比上年增加636元,增长10.2%。致富了的农民有着改善劳动条件的强烈愿望。这样,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新技术就有了大力推广的空间;同时,财富的积累又使农民群众对新式农业机械能买得起,用得上。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以来,全市农民群众直接投入购买农业机械的资金达5363.3万元,新增大中型机械多达1300多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430台,秸杆还田机385台,免耕播种机238台。反过来,农机化也持续地促进了农民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全市形成了“买农机致富,致富买农机”的良性循环。在这样的条件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符合事物发展的趋势,农民群众能够接受。

三、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应采取的措施

1、搞好舆论宣传

传统耕作模式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搞好宣传引导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先导。近两年,该市采用多种形式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良好效果:一是大量印发、制作宣传材料。共印发《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等科普读本20000多份,印发机具介绍、技术要领等相关内容的彩页6000份、明白纸20000多份,制作大型宣传版面3个,悬挂横幅6条。二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通过高密电视台“四季田园”栏目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了专题介绍,“高密新闻”、《今日高密》也作了全市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相关报道。三是联合农机生产、流通企业搞宣传。两年来共联合天宇机械有限公司、高密广达农机销售中心等农机生产、流通企业赶科技大集10次,邀请参加机具作业现场会3次,联合广达农机销售中心在“四季田园”栏目作销售广告半个月。浓厚的的宣传氛围引发了全市群众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注,来人、来电话、来信咨询者达7000多人(次),部分认识较快的农户已开始实践应用。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确保把保护性耕作基本知识、技术要求、社会效益宣传得家喻户晓,让农民群众早认识,早应用,早收益。

2、加强培训指导

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是农民群众熟练应用技术的保证。前年统一编制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作为专门培训教材,两年来采取专门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分别对机关工作人员、镇(街)农机站长、机手以及农民群众进行了培训,共举办专门培训班5期、专题会议7次,培训达1500多人(次),为推广应用新技术打好了基础。技术指导是农民群众顺利实施技术的关键。“打铁先得自身硬”,我们先后安排6名技术人员参加了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专门培训,首先搞好了自身建设。进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前往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应用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难题,仅今年技术人员赶赴现场指导就达60多次,为群众应用新技术解除了后顾之忧。下一步,一方面要补充完善培训教材,多开展专门化培训;另一方面要充实推广技术人员,不断强化现场指导的作用,为推广保护性耕作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2006年,主要靠建立试验示范区来进行示范引导,在姜庄镇的李仙村、翻身庄村和阚家镇的官亭村建立了三个保护性耕作试验区,总面积3000亩,试验非常成功,免耕播种小麦表现出的长势旺、抗干旱、高产量等特点吸引、说服了群众。2007年又在李仙村、翻身庄村和胶河农场集中建立了3个示范区,集中示范面积扩大到了4000亩,全市综合实施面积近10000亩。并且,2007年,增加了组织机具作业现场会的示范方式。秋收秋种期间组织了两次机械作业现场,邀请福田、金亿、国丰、向农等8个厂家的53名技术人员带26台机械参加演示,全市共有400多名干部群众参加、参观了现场会,现场重点进行了玉米机收、秸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作业演示,干部群众纷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省工、省时、省力的特点给予充分认可。我们要再接再厉,继续强化宣传效果、示范群众的效应,一是要以点带面,逐年整体推进,不断扩充示范区面积;二是要多组织机械作业现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辐射带动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推广。

4、加大补贴力度

一是补贴新机具。前几年高密市用专门资金补贴小麦联合收获机,使小麦收获机械化很快得到推广普及,效果明显。鉴于此,我们连续五年组织实施的农机购置补贴都把玉米联合收获机、秸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等机械作为重点,上述机械占补贴机械总量的85.9%。今后几年是全市主攻小麦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关键时期,要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再加大对玉米联合收获机、秸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等机械的补贴力度。在这种特别需要资金扶持的情况下,建议各级财政安排专门的补贴资金,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奠定物质装备基础。二是补助机手和技术实施户。2008年,高密市通过承办“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县”项目的机会,及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机手进行免耕播种作业,补助群众实施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制定出台了《机手实施小麦免耕播种作业奖励办法》,规定凡在本市区域内自发揽活实施免耕播种作业的机手,每亩给予2元奖励;制定出台了《农民实施小麦免耕播种技术补助办法》,规定凡在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内实施免耕播种技术的农民成方连片面积超过200亩的,每亩给予20元补助;制定出台了《村(居)实施小麦免耕播种技术补助办法》,规定凡实施小麦免耕播种技术超过300亩的村,除对农民给予每亩20元的补助外,对技术实施村给予每亩2元的推广经费补助。事实证明,一系列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机手、群众应用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积极性。今后,要继续加大补贴力度,鼓励机手进行免耕播种作业,鼓励农民实施小麦免耕播种技术。

下载山东省淄博市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节本增效明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淄博市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节本增效明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