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物联网导论》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1:0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物联网导论》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物联网导论》教学大纲》。

第一篇:2《物联网导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物联网导论

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IOT

二、学时

总学时56学时,其中讲授42学时,实验14学时

三、开课学期

第1学期

四、课程考核要求

考试(期终考试成绩中卷面成绩占70%,实践环节成绩占30%)

五、课程概述

《物联网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澄清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环节的关键技术,明确物联网的知识结构,并为学习后续物联网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

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

第1章计算机基础

(一)课程内容

1、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2、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计算机硬件的组成4、常用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及其功能

5、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6、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基础

(二)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数制间的转换和数的定点、浮点表示;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了解算法概念及其性质,了解典型的数据结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多种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功能;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的功能和基本概念;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对介绍的几种工具软件的功能有所了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数制间的转换、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

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输入/输出系统和多种输入/输出设备;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常用的应用软件、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难点是数制间的转换、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四)建议学时4学时

第2章物联网概述

(一)课程内容

1、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2、物联网的理论基础

3、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

4、核心技术

5、物联网的体系标准

6、应用前景

(二)基本要求

了解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澄清物联网的相关概念;掌握物联网的理论基础,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体系标准;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物联网的概念、体系结构和核心技术。难点是物联网的体系

结构、核心技术和理论基础。

(四)建议学时4学时

第3章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

(-)课程内容

1、自动识别技术

2、RFID的历史和现状

3、电磁感应和RFID工作原理

4、RFID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

5、RFID技术分析

6、RFID标签冲突

7、RFID和物联网

(二)基本要求

掌握目前常用的自动识别技术,了解RFID的历史和现状;掌握RFID的工作原理,RFID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掌握RFID的技术特点和解决标签冲突的常用方案;理解RFID在物联网中的地位。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常用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工作

过程、技术特点。难点是RFID系统构成和工作过程。

(四)建议学时4学时

第4章传感器技术

(-)课程内容

1、传感器基础知识

2、常用传感器介绍

3、智能传感器

4、传感器接口技术

5、传感器的设计需求、硬件平台和开发平台

6、传感器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了解传感器的概念、作用,掌握传感器组成、分类和基本特性;了

解常用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气敏传感器。掌握智能传感器和传感器接口技术,掌握传感器的设计需求和开发平台;了解传感器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传感器的基础知识、接口技术和开发平台。难点是传感器的接口技术和开发技术。

(四)建议学时2学时

第5章定位系统

(-)课程内容

1、位置信息

2、定位系统

3、定位技术

4、物联网环境下定位技术的新挑战和发展前景

(二)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定位系统基本知识和常见的定位系统和定位技术;掌握

基于距离的定位技术、基于距离差的定位技术和基于信号特征的定位技术;理解物联网环境下定位技术的挑战和发展。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定位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的定位技术。难点是常用的定位

技术。

(四)建议学时 2学时

第6章智能信息设备

(-)课程内容

1、智能设备概述

2、智能设备运行平台

3、智能设备发展新趋势

(二)基本要求

了解智能设备产生的背景、传统智能设备和新时代的智能设备;

掌握智能设备运行平台的特点;了解智能设备发展新趋势。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智能设备的特点和运行平台。难点是智能设备的运行平台。

(四)建议学时2学时

第7章互联网原理

(-)课程内容

1、互联网概述

2、应用层

3、传输层

4、网络层

5、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二)基本要求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掌握互联网的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如

OSI七层结构和TCP/IP的四层结构;掌握TCP/IP各层的主要协议和主要服务;了解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演变趋势。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层的主要协议和服务,难点是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层的主要协议和服务。

(四)建议学时6学时

第8章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

(-)课程内容

1、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体系

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

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标准

5、多传感器网络的信息融合6、移动通信发展历史7、3G通信技术和标准

8、移动互联网

(二)基本要求

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知识,体系结构和发展;掌握无线传感

器网络的技术体系,如自组网技术、节点定位技术、时间同步技术和安全技术;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和MAC协议;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标准,IEEE 802.15.4标准和ZigBee协议规范;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的常用技术。掌握3G通信技术和标准,TD-SCDMA,W-CDMA,CDMA2000;了解4G网络的基本知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体系、技术标准和数据融合技术;3G

通信技术和标准,难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体系、标准和融合技术。

(四)建议学时 6学时

第9章物联网的管理服务

(-)课程内容

1、数据库系统

2、海量信息存储

3、搜索引擎

4、物联网的智能决策

5、云计算技术

(二)基本要求

掌握物联网中数据库系统技术和海量信息存储技术;了解物联网中的搜索引擎技术;掌握数据挖掘技术在物联网的智能决策应用;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云计算工作原理、体系结构、服务层次和关键技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海量信息存储技术、智能决策技术和云计算技术。难点是智

能决策技术和云计算技术。

(四)建议学时6学时

第10章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

(-)课程内容

1、物联网安全性概述

2、物联网身份识别技术

3、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识别技术

4、物联网密钥技术

5、物联网中的消息鉴别和数字签名

6、信息隐藏技术

7、RFID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

8、物联网中位置信息和隐私保护机制

(二)基本要求

了解物联网常用的身份识别技术,掌握物联网中的密钥管理技术和

密钥管理系统和密钥产生技术;了解信息隐藏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隐藏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RFID的安全现状,掌握RFID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掌握物联网中位置信息技术和位置信息保护机制。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物联网身份识别技术、密钥技术、信息隐藏技术、RFID安

全和隐私保护机制和位置信息保护机制。难点是密钥技术和隐私保护技术。

(四)建议学时4学时

第11章物联网的综合应用

(-)课程内容

1、智能电网

2、智能交通

3、智能物流

4、智能绿色建筑

5、环境监测

(二)基本要求

掌握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绿色建筑

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领域的应用。

(四)建议学时2学时

八、教材主要参考资料

1、《物联网导论》,刘云浩编著,科学出版社

2、《物联网原理与应用技术》,刘幺和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3.《物联网核心技术》,黄玉兰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4.《物联网工程概论》,王志良、王粉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5.《The Internet of things: from RFID to the next-Generation pervasive networked systems》, edited by Lu Yan, Yan Zhang, Laurence T.Yang

撰写人:李永明

审核人:樊爱宛

课程组成员:李永明、樊爱宛 课程组组长:樊爱宛

第二篇:物联网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6180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 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 学 分:2学分 学 时:32学时 开设学期:第2学期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础课,要求学生在了解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的基础上,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为以后学习物联网关键技术打下基础。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及应用,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本课程的目标:

1.了解物联网相关技术基本概念、定义和工程方法; 2.掌握感知层、传输层、管理层等应用的典型关键技术;

3.熟悉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和智能物流等综合应用项目实现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在工程应用中采取的典型技术方法。

2.难点:理解物联网时间同步、定位和信号处理的典型算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互动、课堂指导、课后作业和辅导答疑。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

物联网概述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理解物联网的相关概念;掌握物联网的理论基础,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体系标准;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教学内容:

一、发展的社会背景

二、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背景

三、物联网的定义与主要技术特征

四、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五、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

第二章

RFID与物联网应用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目前常用的自动识别技术,了解RFID的历史和现状;掌握RFID的工作原理,RFID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掌握RFID的技术特点和解决标签冲突的常用方案;理解RFID在物联网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

一、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背景

二、条形码简介

三、磁卡与IC卡应用

四、RFID

五、RFID应用系统结构与组成

六、RFID标签编码标准

第三章

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传感器发展历史,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平台,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操作系统,掌握常用无线组网技术,理解无线传感网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传感器

二、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

三、无线传感网络

第四章

物联智能设备与嵌入式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物联智能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的概念,了解嵌入式系统原理、以及物联网智能设备基本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教学内容:

一、智能设备的研究与发展

二、嵌入式技术发展的基础——集成电路

三、嵌入式技术的研究发展

四、RFID读写器与中间件软件设计

五、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

六、可穿戴计算机研究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七、智能机器人研究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知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发展过程与关键技术,以及互联网与物联网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

二、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三、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

四、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

五、接入技术

六、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章

移动通信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知道3G/4Gr 技术特点、M2M技术、及其在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通信技术的发展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三、3G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第七章

位置信息、定位技术与位置服务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定位系统基本知识和常见的定位系统和定位技术,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知。

教学内容:

一、位置信息与位置的服务

二、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

三、定位系统

第8章

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物联网数据特点,掌握物联网海量数据存储、数据融合、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了解智能决策与智能控制技术。

教学内容:

一、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

二、海量数据存储技术

三、物联网海量数据存储与支计算

四、物联网数据融合技术

五、物联网中的智能决策

第9章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物联网信息安全中的四个重要关系问题,了解物联网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物联网中的隐私保护问题。教学内容:

一、物联网信息安全中的四个重要关系问题

二、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三、RFID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

第10章

物联网应用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与智能医疗四种典型的物联网应用,理解典型的物联网系统组成与体系结构,掌握物联网系统基本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

教学内容:

一、智能电网

二、智能交通

三、智能医疗

四、智能物流

五、其他教学环节

1.辅导答疑,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2.作业以课后习题为主,每两周交一次作业。

六、考核要求

本课程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最终成绩采取百分制,课堂考勤占10%,作业成绩20%,期末考试占70%。

七、选用教材

《物联网工程导论》吴功宜,吴英,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9月第1版.八、参考书目

1.《物联网技术应用》刘海涛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物联网导论》刘云浩,科学出版社,2010.3.《物联网技术导论》王汝传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4.《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周洪波,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5.《物联网理论与技术》杨刚,科学出版社,2010.执笔人:张玉霞 审核人:邵泽云 审定人:郭涛 时 间:2016年9月

第三篇:物联网导论论文

物联网导论

论物联网导论中的感知层

摘要:物联网是现今整个信息化产业的新宠和发展方向,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物联网”成为全球瞩目的关键词。将物联网作为新的科技革命以推进社会变革,使其成为创新型济的巨大推动力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在其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传感器、微电子、视频识别等一系列产业的同步发展,带来巨大的产业集群生产效益。未来各种通信技术将从平行、独立地发展最终逐步走向融合。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层、技术关键

物联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具有感知能力的设备组成,主要用于感知和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感知层至关重要,是物物相连的基础,深入的了解物联网感知层的网络层部分为建立低成本、高效、灵敏的物联网络提供一定得一局。因此,这篇论文将针对物联网的感知层结构以及其相关内容进行探讨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当前,物联网发展进程中,技术趋势呈现出融合化、嵌入化、可信化和智能化的特征。国内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高性能计算与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光子和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技术、传感网技术、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其演进技术等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器网络实验室和传感器产业基地等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开展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大应用项目。

欧盟委员会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应用将在未来的5~15年中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带来巨大的贡献。RFID技术被列为欧洲发展的重点

物联网被美国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工具之一,被欧盟定位成使欧洲领先全球的基础战略。业界认为“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与互联网后的又一次信息化浪潮。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将深刻的感受到物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二、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是我国对物物相连的概念,国际上面还是称呼其为Interner of Things,简称IoT,也是“传感网”在国际上的通称。通俗的讲,物联网就是万物都可以上网,物体通过装入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然

物联网导论

后接入到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网络,最终形成智能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是一次代表未来计算机和通信发展水平的技术改革,而且它的发展也取决于许多重要领域的动态技术创新。将人们需要感知的物体连成网,便于感知、监控、操作、处理等,使物体更好的为人们所用。

从技术角度讲,物联网应该具备3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二是可靠传递,三是智能处理。

植入感应器而后有感知,感知后有信息,而后有信息分析处理,反向就可以监控状态、操作方向、处理问题,当然中间会通过各种方式双向传送信息。基本应用大体分为三类:信息识别及位置监控、动态监测类、智能控制类。物联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跨行业的物品信息,通过统一的接口标准和标识标准,集中存储、处理,实现跨行业信息资源共享,更广范围的协调处理,让世界变得更有“感知力”,更加“智慧”。

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3个层次:首先是传感网络。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 为主,实现物的识别;其次是传输网络,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或者未来的NGN(下一代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第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可基于现有的手机、PC等终端进行。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包括射频识别、WSN、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internet与移动网络、网络服务、行业应用软件。在这些技术中,又以底层嵌入式设备芯片开发最为关键,引领整个行业的上游发展。

四、物联网感知层标准体系架构

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3个层次。感知层由各种具有感知能力的设备组成,主要用于增加传感器网络接入及管理能力。感知和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网络层包括各种通信网与物联网形成的承载网络,可以将感知层感知和采集的数据通过现有通信网络上传给应用层,完成感知层和应用层之间的信息通信。

物联网感知层不但包含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传感器、安全、服务技术、标识、定位、同步等传统技术,还涉及到协同处理等新技术,覆盖范围较宽。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化组织已经开始进行物联网感知层的标准架构研究,但各自的定义不统一,物联网导论

针对性也不同。

物联网感知层分为两个层面:基础平台标准和应用层面。基础平台标准是根据物联网感知层的共同特征和技术需求提炼出来的,包含技术术语、接口、通信与网络、协同信息处理、信息服务支持、网络安全与隐私、一致性和互用性测试等模块。应用层面中的典型应用可以通过对基础平台标准的剪裁进行定制。

五、关于物联网的感知层

在感知层,物联网的终端形态包括普通物联网终端、M2M终端、感知接入网关、感知子网节点、终端外设及卡识读物。

普通物联网终端是指嵌入远距离通信模块的通信设备,包含终端中间件和终端应用两部分,终端中间件是终端能力的汇集、封装和开放的部件,终端应用是驻留在终端上的应用。终端外设是指传感器、控制器、GPS、摄像头、条码读写器、RFID读写器等外部装置。感知接入网关是指将感知层子网接入运营商网络的网关设备,包括网关中间网和网关应用两部分。

物联网感知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感知层标准体系的搭建无疑是感知层各种技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感知层功能的有效实现至关重要。

六、学习体会及启发

以前未涉足物联网领域的大门的时候,对这个领域的东西的了解仅限于这三个字而已。后来学习了这门课程,慢慢的知道了物联网的基本功能在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够通过任何的网络获取任何的服务。简单说来就是将各个行业的多种物品通过网络联系到一起。

我觉得这门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而且巨大的,因为无论是哪一种技术,其最终的终极目标也是要融合在一起,像顶端的学术研究里数理化三者是并不分家而融为一体的一样。而物联网恰恰有这样的能力,将不同的事物及人联系到一起,在世界这个大家庭下是非常重要的技术。

第四篇:《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 课程类型:通识必修课 学时/学分:32/2

授课对象:通信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工程本科生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体系结构。物联网技术概论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概念体系的理解、物联网所需要相关技术的认识,包括: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中间件技术和物联网的应用层技术等、了解物联网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家居等领域的应用等。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物联网的网络体系架构及相关实现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问题的方法,为后续物联网开设其它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物联网技术概论》为科学技术类课程。探讨物联网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技术背景,阐明物联网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系,分析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说明物联网建设的预期目标,描述物联网在感知中国和世界的作用,指出物联网发展中的利与弊。有专家称物联网技术是即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之后的新的技术革命,融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应用技术等诸多技术为一体。

本课程旨在对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内涵、技术应用以及前沿进展做概括性介绍。

要求了解支撑物联网的技术: 计算机技术-物联网的计算工具;通信技术-物联网的通信工具;集成电路-物联网的基石;互联网-物联网的运行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的物品标识技术,射频标签;物联网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家居等领域的应用;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教学内容:

第1章 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1.1 什么是物联网

1.2 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1.3 物联网核心技术 1.4 物联网应用前景

2、教学重点:

物联网的概念。

3、教学难点:

物联网核心技术。

第2章 物联网体系结构(2学时)

1、教学内容:

2.1物联网体系结构 2.2 感知层 2.3网络层 2.4应用层

2、教学重点:

物联网体系结构的理解;各层之间的关系理解。

3、教学难点:

物联网体系结构的理解。第3章 自动识别技术(2学时)

1、教学内容:

3.1射频标签与自动识别技术

3.2 RFID技术的历史和现状 3.3 RFID技术分析 3.4 RFID和物联网

2、教学重点:

射频标签与自动识别技术;RFID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3、教学难点:

RFID技术分析

第4章 传感器技术(4学时)

1、教学内容:

4.1 传感器技术概述 4.2 传感器技术发展历史 4.3 应用 4.4设计需求 4.5 硬件平台 4.6操作系统

2、教学重点:

传感器的应用;硬件平台的使用。

3、教学难点:

传感器的硬件件平台。第5章 定位系统(2学时)

1、教学内容:

5.1位置信息

5.2定位系统 6.3定位技术

6.4物联网环境下定位技术的新挑战和发展前景

2、教学重点:

几种常用定位系统GPS系统、蜂窝基站定位系统等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教学难点:

定位技术的算法原理。

第6章 互联网技术(4学时)

1、教学内容:

6.1互联网概述 6.2应用层 6.3传输层

6.4网络层

2、教学重点:

几种常用互联网协议的工作原理。

3、教学难点:

互联网各层体系结构的理解。第7章 无线宽带网络(4学时)

1、教学内容:

7.1 无线宽带网络概述 7.2WiFi无线局域网 7.3WiMax无线城域网

2、教学重点:

无线宽带网络技术的概念及应用环境理解。

3、教学难点:

这几种无线网络技术的概念理解;WiFi网络协议的理解应用。第8章无线低速网络(4学时)

1、教学内容:

8.1低速网络需求 8.2 低速网络协议 8.3 组网与网络互联

2、教学重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协议Zigbee的理解及应用。

3、教学难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协议Zigbee的理解及应用。第9章 物联网的管理服务(2学时)

1、教学内容:

9.1数据库系统 9.2 海量信息存储 9.3 搜索引擎

9.4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2、教学重点:

TCP协议的工作原理及数据包格式,TCP协议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的方法及原理。

3、教学难点:

TCP协议拥塞和差错控制的机制理解。第10章 物联网的业务与应用(2学时)

1、教学内容:

10.1M2M业务 10.2云计算

2、教学重点:

对M2M业务和与计算的概念理解。

3、教学难点:

对M2M业务和与计算的概念理解。第11章 物联网的应用(2学时)

1、教学内容:

11.1智能电网 11.2智能交通 11.3智能物流

11.4智能绿色建筑

2、教学重点:

物联网在各种应用场景的模型理解。

3、教学难点:

物联网在各种应用场景的模型理解。第12章 物联网的安全(2学时)

1、教学内容:

12.1信息安全

12.2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安全 12.3 物联网安全的新挑战

2、教学重点:

物联网安全的保障;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安全。

3、教学难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安全。

教学环境条件:

课程理论授课: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学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20%和80%。主讲教师:杜茜、刘夫江、刘敏

主要教材:刘云浩.物联网导论(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参考教材:

[1] 吴功宜.物联网工程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刘云浩.物联网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 张春红等.《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大纲制定人: 大纲审核人:

第五篇:《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物联网概论

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of Things

二、学时

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授24学时,实验8学时

三、开课学期

第1学期

四、课程考核要求

考试(期终考试成绩中卷面成绩占70%,实践环节成绩占30%)

五、课程概述

《物联网概论》是物联网工程专业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特征与本质,熟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环节的关键技术,明确物联网的知识结构,并为学习后续物联网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适用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

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 概述

(一)课程内容

1、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2、物联网的理论基础

3、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

4、核心技术

5、物联网的体系标准

6、应用前景

(二)基本要求

了解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掌握物联网的相关概念;掌握物联网的理论基础,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体系标准;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物联网的概念、体系结构和核心技术。难点是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核心技术和理论基础。

(四)建议学时 2学时 二 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课程内容

技术。

(四)建议学时 2学时 五 智能信息设备

(-)课程内容

1、智能设备概述

2、智能设备运行平台

3、智能设备发展新趋势

(二)基本要求

了解智能设备产生的背景、传统智能设备和新时代的智能设备;掌握智能设备运行平台的特点;了解智能设备发展新趋势。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智能设备的特点和运行平台。难点是智能设备的运行平台。

(四)建议学时 2学时 六 互联网原理

(-)课程内容

1、互联网概述

2、应用层

3、传输层

4、网络层

5、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二)基本要求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掌握互联网的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如OSI七层结构和TCP/IP的四层结构;掌握TCP/IP各层的主要协议和主要服务;了解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演变趋势。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层的主要协议和服务,难点是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层的主要协议和服务。

(四)建议学时 2学时

七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

(-)课程内容

1、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体系

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

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标准

5、多传感器网络的信息融合

6、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7、3G通信技术和标准

8、移动互联网

(二)基本要求

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知识,体系结构和发展;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体系,如自组网技术、节点定位技术、时间同步技术和安全技术;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和MAC协议;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标准,IEEE 802.15.4标准和ZigBee协议规范;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的常用技术。掌握3G通信技术和标准,TD-SCDMA,2、智能交通

3、智能物流

4、智能绿色建筑

5、环境监测

(二)基本要求

掌握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绿色建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领域的应用。

(四)建议学时 2学时

八、教材主要参考资料

1、《物联网导论》,刘云浩编著,科学出版社

2、《物联网原理与应用技术》,刘幺和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3.《物联网核心技术》,黄玉兰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4.《物联网工程概论》,王志良、王粉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5.《The Internet of things: from RFID to the next-Generation pervasive networked systems》, edited by Lu Yan, Yan Zhang, Laurence T.Yang

下载2《物联网导论》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2《物联网导论》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联网导论》课程报告

    物联网导论报告 《物联网导论》课程报告 (浅析物联网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 学年学期 专业 学号授课班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1 物联网导论报告 摘要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

    物联网工程导论教材

    物联网工程导论(物联网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作者:吴功宜//吴英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88210 开本:16开 页数:351页 2012-07-01 第1版2012-07-01 第1次印刷......

    物联网导论案例分析

    案例一:互联网制造综合服务云平台 协同制造 在“互联网+”协同制造模式下,制造业企业将不再自上而下地集中控制生产,不再从事单独的设计与研发环节,或者单独的生产与制造环节,或......

    《物联网信息安全》教学大纲

    精品文档《物联网信息安全》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302040508课程名称:物联网信息安全学分:4总学时:64讲课学时:64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适用对象:物联网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物联网工程概......

    物联网导论[优秀范文5篇]

    物联网工程的支撑技术与学习计划 11物联网 11315104 沙阳阳 摘要: 本文从物联网工程的概念及其支撑技术,物联网的结构体系和物联网的前景等几个方便来对物联网进行分析,使物联......

    物联网技术导论 课程设计概要

    物联网技术导论 课程设计 谢磊博士、讲师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主要内容: 一、课程简介 二、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三、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四、课程的教学形式 五、课程......

    物联网导论重点概念总结(精选)

    物联网/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普适服务智能化三个特征......

    物联网技术导论论文——校园身份证

    物联网技术导论——RFID校园身份证姓名:学号:班级:题目:RFID校园身份证摘要射频识别即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