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高校物联网专业(4年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中国高校物联网专业(4年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1培养目标
物联网专业面向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培养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科技开发及研究方面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本学科专业培养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现代传感器和无线网络技术、物联网相关高频和微波技术,有线和无线网络通信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与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并且具备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
1.2基本要求
物联网方向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素质要求
1)热爱物联网专业,对物联网学科的性质和发展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科研工程献身精神。
2)具有高尚的道德和职业精神,具有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3)具有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态度。
4)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2)能力要求
1)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准确传递物联网知识等信息的能力。
2)具有熟练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评估技能,制定系统计划并对不同应用对象实施整体规划维护的基本能力
3)掌握基础物联网关键技术、了物联网主要技术标准,高频微波技术,嵌入式无线和有线系统设计技术、无线通信组网技术等,为用户对象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服务。
4)具有物联网应用方案设计能力。
5)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物联网发展的需求。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有效获取、评价和利用物物相连信息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物联网科研的基本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1)掌握与物联网科相关的理工知识和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联网科技发展动态。
3)熟悉国际国家关于物联网标准。
4)掌握必需的传感器、电子、通信、单片机,高频微波,RFID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
5)掌握基本物联网节点,网关,网络协议栈制,主要无线有线网络技术原理,自组织组网措施和主要无线有线网络拓扑和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6)掌握信息采集、处理和融合、通讯传输等基本理论和方法。
7)掌握物联网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方法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1.3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4主要涉及学科
高频微波,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检测技术,有线和无线网络技术,单片机和嵌入式设计技术;
1.5 无线龙教学方案组成和优点
无线龙物联网专业教学方案由教学大纲,物联网技术课程规划,基础理论教材和实验实训设备组成,构成一套完整的物联网专业教学方案;这套教学方案具有如下特点:
1、囊括了当今世界物联网主流技术和最新核心技术和理论。
2、相关知识支撑体系和教材支撑体系兼顾基础,兼顾研究,方便实验和实训,涵盖主流物联网,传感网主要国际标准和产业标准。
3、平滑衔接原来的嵌入式,单片机,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基础课程。
4、容易升级和方便跟踪物联网/传感网最新技术进展和进行高级研究开发。
二、物联网专业(4年制)教学大纲
无线龙物联网专业教学大纲按照物联网三层结构规划了培养目标:
传感层:无线节点硬件和核心协议栈软件设计,RFID无源有源标签设计技术掌握,低功耗无线设计,基础无线网络技术掌握,安全和加密原理和设计;
网络层:多种网络网关设计,HF,UHF -RFID读卡器设计,掌握主流无线和无线网络标准,主要路由算法掌握,网络监视和数据库设计;
应用层:掌握应用系统设计技术关键,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应用数据结构,数据流设计;能够独立设计不同需要的物联网应用系统
目前物联网联网技术发展很快,涉及到多种网络技术,不同网络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环境,所以,教学大纲要求掌握多种网络技术(3G、GPRS/蓝牙,WI-FI,ZIGBEE, 专用网络等)和网络间路由和数据处理,无线有线网关设计等新技术。
无线龙物联网专业教学大纲由7个主要的知识模块组成:
1、单片机和嵌入式知识模块
知识点包括:从最基础的8051单片机到ARM嵌入式技术,由浅入深,知识点包括: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微控制器体系和原理,实时操作系统,C语言编程技术等等.2、无线片上系统(SoC)知识模块
知识点包括:无线单片机通讯接口设计,无线有线收发器原理和结构,通讯原理和结构,嵌入式软件基础等。
3、无线通讯和无线网络知识模块
知识点包括:短距离无线数据通讯基础和原理,无线自组网技术,基本无线网络拓扑,ZIGBEE无线技术和802.15,.4无线标准,高级的ZIGBEE技术。网络安全和加密技术,C语言和无线网络算法高级技术原理。
4、高频微波知识模块
知识点包括:高频微波技术基础,调制和解调技术,天线原理和设计,阻抗匹配和反射,高频仪器使用,微波放大器设计,无线单片机高频测试和调试方法和原理等。
5、RFID知识模块
知识点包括:电磁技术基础,RFID标签防冲突算法,EPC和IS0-18000-6C通讯协议和原理;大功率RFID读卡器原理和设计,RFID和物联网数据库结构和原理等。
6、物联网传输层知识模块
知识点包括:物联网网关原理和结构,GSM/GPRS技术原理,3G技术原理和结构,M2M 数据传输和远程通讯,嵌入式和高级实时操作系统在物联网网关设计技术等。
7、高级无线网络知识模块
知识点包括:微功耗802.11标准WIFI传感器网络原理和结构,内置多ARM和WI-FI收发器的无线单片机,802.15.1 蓝牙技术和低功耗蓝牙无线技术原理;Wi-Fi/蓝牙,ZIGBEE PRO 无线通讯协议栈原理和设计。
七个知识模块,以无线SOC和无线单片机为中心进行串联,结合400多学时的实验和实训,让学生充分动手,接触各种无线有线通讯技术和实际训练,并且使用无线单片机设计微功耗无线网络节点,各种网络路由器,无线有线网关;最终达到能够独立使用无线单片机,构架设计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嵌入式软件技术,教学大纲强调嵌入式软件开发设计能力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软件设计能力,对于掌握物联网网络协议栈和实现物联网通讯,非常重要;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5000-10000行无线单片机C语言软件开发能力,并且能够全面掌握嵌入式、单片机。无线单片机软件和硬件技术。
具体的课程教学大纲和计划,包括实验和实训规划,无线龙通讯将陆续向购买无线龙物联网教学实验室的高校提供;并且在无线龙即将举办的物联网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上,采用该教学大纲,进行实验课程演示和培训。
三、物联网专业(4年制)教学计划
3.1主要课程
高校可以自己安排相关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I,线性代数I,大学物理,大学英语,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软件技术基础。
无线龙规划的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达到1845个学时,让学生全面掌握物联网相关最新技术和进行高达 437学时的动手实践和实验,最后独立完成自己的物联网应用方案和产品设计。
3.2教学计划
各类课程学分和学时:
总学分:220
课内教学和实验实训学分(学时):200学分(2445学时)
其中:
物联网技术相关课程学分(学时): 84学分(1408学时)
其他学院安排课程学分(学时): 76学分(600学时)
网络相关实验实训课时: 40学分(437学时)
参加竞赛和毕业设计:
实践性环节学分(学时): 20学分(20周)
物联网技术相关课程教学计划表
第二篇:《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 课程类型:通识必修课 学时/学分:32/2
授课对象:通信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工程本科生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体系结构。物联网技术概论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概念体系的理解、物联网所需要相关技术的认识,包括: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中间件技术和物联网的应用层技术等、了解物联网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家居等领域的应用等。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物联网的网络体系架构及相关实现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问题的方法,为后续物联网开设其它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物联网技术概论》为科学技术类课程。探讨物联网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技术背景,阐明物联网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系,分析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说明物联网建设的预期目标,描述物联网在感知中国和世界的作用,指出物联网发展中的利与弊。有专家称物联网技术是即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之后的新的技术革命,融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应用技术等诸多技术为一体。
本课程旨在对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内涵、技术应用以及前沿进展做概括性介绍。
要求了解支撑物联网的技术: 计算机技术-物联网的计算工具;通信技术-物联网的通信工具;集成电路-物联网的基石;互联网-物联网的运行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的物品标识技术,射频标签;物联网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家居等领域的应用;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教学内容:
第1章 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1.1 什么是物联网
1.2 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1.3 物联网核心技术 1.4 物联网应用前景
2、教学重点:
物联网的概念。
3、教学难点:
物联网核心技术。
第2章 物联网体系结构(2学时)
1、教学内容:
2.1物联网体系结构 2.2 感知层 2.3网络层 2.4应用层
2、教学重点:
物联网体系结构的理解;各层之间的关系理解。
3、教学难点:
物联网体系结构的理解。第3章 自动识别技术(2学时)
1、教学内容:
3.1射频标签与自动识别技术
3.2 RFID技术的历史和现状 3.3 RFID技术分析 3.4 RFID和物联网
2、教学重点:
射频标签与自动识别技术;RFID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3、教学难点:
RFID技术分析
第4章 传感器技术(4学时)
1、教学内容:
4.1 传感器技术概述 4.2 传感器技术发展历史 4.3 应用 4.4设计需求 4.5 硬件平台 4.6操作系统
2、教学重点:
传感器的应用;硬件平台的使用。
3、教学难点:
传感器的硬件件平台。第5章 定位系统(2学时)
1、教学内容:
5.1位置信息
5.2定位系统 6.3定位技术
6.4物联网环境下定位技术的新挑战和发展前景
2、教学重点:
几种常用定位系统GPS系统、蜂窝基站定位系统等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教学难点:
定位技术的算法原理。
第6章 互联网技术(4学时)
1、教学内容:
6.1互联网概述 6.2应用层 6.3传输层
6.4网络层
2、教学重点:
几种常用互联网协议的工作原理。
3、教学难点:
互联网各层体系结构的理解。第7章 无线宽带网络(4学时)
1、教学内容:
7.1 无线宽带网络概述 7.2WiFi无线局域网 7.3WiMax无线城域网
2、教学重点:
无线宽带网络技术的概念及应用环境理解。
3、教学难点:
这几种无线网络技术的概念理解;WiFi网络协议的理解应用。第8章无线低速网络(4学时)
1、教学内容:
8.1低速网络需求 8.2 低速网络协议 8.3 组网与网络互联
2、教学重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协议Zigbee的理解及应用。
3、教学难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协议Zigbee的理解及应用。第9章 物联网的管理服务(2学时)
1、教学内容:
9.1数据库系统 9.2 海量信息存储 9.3 搜索引擎
9.4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2、教学重点:
TCP协议的工作原理及数据包格式,TCP协议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的方法及原理。
3、教学难点:
TCP协议拥塞和差错控制的机制理解。第10章 物联网的业务与应用(2学时)
1、教学内容:
10.1M2M业务 10.2云计算
2、教学重点:
对M2M业务和与计算的概念理解。
3、教学难点:
对M2M业务和与计算的概念理解。第11章 物联网的应用(2学时)
1、教学内容:
11.1智能电网 11.2智能交通 11.3智能物流
11.4智能绿色建筑
2、教学重点:
物联网在各种应用场景的模型理解。
3、教学难点:
物联网在各种应用场景的模型理解。第12章 物联网的安全(2学时)
1、教学内容:
12.1信息安全
12.2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安全 12.3 物联网安全的新挑战
2、教学重点:
物联网安全的保障;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安全。
3、教学难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安全。
教学环境条件:
课程理论授课: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学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20%和80%。主讲教师:杜茜、刘夫江、刘敏
主要教材:刘云浩.物联网导论(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参考教材:
[1] 吴功宜.物联网工程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刘云浩.物联网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 张春红等.《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大纲制定人: 大纲审核人:
第三篇:《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物联网概论
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of Things
二、学时
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授24学时,实验8学时
三、开课学期
第1学期
四、课程考核要求
考试(期终考试成绩中卷面成绩占70%,实践环节成绩占30%)
五、课程概述
《物联网概论》是物联网工程专业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特征与本质,熟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环节的关键技术,明确物联网的知识结构,并为学习后续物联网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适用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
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 概述
(一)课程内容
1、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2、物联网的理论基础
3、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
4、核心技术
5、物联网的体系标准
6、应用前景
(二)基本要求
了解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掌握物联网的相关概念;掌握物联网的理论基础,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体系标准;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物联网的概念、体系结构和核心技术。难点是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核心技术和理论基础。
(四)建议学时 2学时 二 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课程内容
技术。
(四)建议学时 2学时 五 智能信息设备
(-)课程内容
1、智能设备概述
2、智能设备运行平台
3、智能设备发展新趋势
(二)基本要求
了解智能设备产生的背景、传统智能设备和新时代的智能设备;掌握智能设备运行平台的特点;了解智能设备发展新趋势。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智能设备的特点和运行平台。难点是智能设备的运行平台。
(四)建议学时 2学时 六 互联网原理
(-)课程内容
1、互联网概述
2、应用层
3、传输层
4、网络层
5、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二)基本要求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掌握互联网的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如OSI七层结构和TCP/IP的四层结构;掌握TCP/IP各层的主要协议和主要服务;了解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演变趋势。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层的主要协议和服务,难点是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层的主要协议和服务。
(四)建议学时 2学时
七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
(-)课程内容
1、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体系
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
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标准
5、多传感器网络的信息融合
6、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7、3G通信技术和标准
8、移动互联网
(二)基本要求
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知识,体系结构和发展;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体系,如自组网技术、节点定位技术、时间同步技术和安全技术;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和MAC协议;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标准,IEEE 802.15.4标准和ZigBee协议规范;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的常用技术。掌握3G通信技术和标准,TD-SCDMA,2、智能交通
3、智能物流
4、智能绿色建筑
5、环境监测
(二)基本要求
掌握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绿色建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领域的应用。
(四)建议学时 2学时
八、教材主要参考资料
1、《物联网导论》,刘云浩编著,科学出版社
2、《物联网原理与应用技术》,刘幺和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3.《物联网核心技术》,黄玉兰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4.《物联网工程概论》,王志良、王粉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5.《The Internet of things: from RFID to the next-Generation pervasive networked systems》, edited by Lu Yan, Yan Zhang, Laurence T.Yang
第四篇:物联网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6180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 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 学 分:2学分 学 时:32学时 开设学期:第2学期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础课,要求学生在了解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的基础上,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为以后学习物联网关键技术打下基础。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及应用,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本课程的目标:
1.了解物联网相关技术基本概念、定义和工程方法; 2.掌握感知层、传输层、管理层等应用的典型关键技术;
3.熟悉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和智能物流等综合应用项目实现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在工程应用中采取的典型技术方法。
2.难点:理解物联网时间同步、定位和信号处理的典型算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互动、课堂指导、课后作业和辅导答疑。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
物联网概述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理解物联网的相关概念;掌握物联网的理论基础,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体系标准;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教学内容:
一、发展的社会背景
二、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背景
三、物联网的定义与主要技术特征
四、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五、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
第二章
RFID与物联网应用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目前常用的自动识别技术,了解RFID的历史和现状;掌握RFID的工作原理,RFID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掌握RFID的技术特点和解决标签冲突的常用方案;理解RFID在物联网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
一、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背景
二、条形码简介
三、磁卡与IC卡应用
四、RFID
五、RFID应用系统结构与组成
六、RFID标签编码标准
第三章
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传感器发展历史,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平台,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操作系统,掌握常用无线组网技术,理解无线传感网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传感器
二、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
三、无线传感网络
第四章
物联智能设备与嵌入式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物联智能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的概念,了解嵌入式系统原理、以及物联网智能设备基本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教学内容:
一、智能设备的研究与发展
二、嵌入式技术发展的基础——集成电路
三、嵌入式技术的研究发展
四、RFID读写器与中间件软件设计
五、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
六、可穿戴计算机研究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七、智能机器人研究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知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发展过程与关键技术,以及互联网与物联网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
二、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三、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
四、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
五、接入技术
六、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章
移动通信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知道3G/4Gr 技术特点、M2M技术、及其在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通信技术的发展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三、3G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第七章
位置信息、定位技术与位置服务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定位系统基本知识和常见的定位系统和定位技术,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知。
教学内容:
一、位置信息与位置的服务
二、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
三、定位系统
第8章
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物联网数据特点,掌握物联网海量数据存储、数据融合、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了解智能决策与智能控制技术。
教学内容:
一、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
二、海量数据存储技术
三、物联网海量数据存储与支计算
四、物联网数据融合技术
五、物联网中的智能决策
第9章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物联网信息安全中的四个重要关系问题,了解物联网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物联网中的隐私保护问题。教学内容:
一、物联网信息安全中的四个重要关系问题
二、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三、RFID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
第10章
物联网应用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与智能医疗四种典型的物联网应用,理解典型的物联网系统组成与体系结构,掌握物联网系统基本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
教学内容:
一、智能电网
二、智能交通
三、智能医疗
四、智能物流
五、其他教学环节
1.辅导答疑,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2.作业以课后习题为主,每两周交一次作业。
六、考核要求
本课程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最终成绩采取百分制,课堂考勤占10%,作业成绩20%,期末考试占70%。
七、选用教材
《物联网工程导论》吴功宜,吴英,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9月第1版.八、参考书目
1.《物联网技术应用》刘海涛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物联网导论》刘云浩,科学出版社,2010.3.《物联网技术导论》王汝传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4.《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周洪波,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5.《物联网理论与技术》杨刚,科学出版社,2010.执笔人:张玉霞 审核人:邵泽云 审定人:郭涛 时 间:2016年9月
第五篇:2《物联网导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物联网导论
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IOT
二、学时
总学时56学时,其中讲授42学时,实验14学时
三、开课学期
第1学期
四、课程考核要求
考试(期终考试成绩中卷面成绩占70%,实践环节成绩占30%)
五、课程概述
《物联网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澄清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环节的关键技术,明确物联网的知识结构,并为学习后续物联网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
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
第1章计算机基础
(一)课程内容
1、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2、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计算机硬件的组成4、常用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及其功能
5、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6、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基础
(二)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数制间的转换和数的定点、浮点表示;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了解算法概念及其性质,了解典型的数据结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多种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功能;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的功能和基本概念;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对介绍的几种工具软件的功能有所了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数制间的转换、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
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输入/输出系统和多种输入/输出设备;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常用的应用软件、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难点是数制间的转换、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四)建议学时4学时
第2章物联网概述
(一)课程内容
1、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2、物联网的理论基础
3、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
4、核心技术
5、物联网的体系标准
6、应用前景
(二)基本要求
了解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澄清物联网的相关概念;掌握物联网的理论基础,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体系标准;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物联网的概念、体系结构和核心技术。难点是物联网的体系
结构、核心技术和理论基础。
(四)建议学时4学时
第3章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
(-)课程内容
1、自动识别技术
2、RFID的历史和现状
3、电磁感应和RFID工作原理
4、RFID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
5、RFID技术分析
6、RFID标签冲突
7、RFID和物联网
(二)基本要求
掌握目前常用的自动识别技术,了解RFID的历史和现状;掌握RFID的工作原理,RFID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掌握RFID的技术特点和解决标签冲突的常用方案;理解RFID在物联网中的地位。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常用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工作
过程、技术特点。难点是RFID系统构成和工作过程。
(四)建议学时4学时
第4章传感器技术
(-)课程内容
1、传感器基础知识
2、常用传感器介绍
3、智能传感器
4、传感器接口技术
5、传感器的设计需求、硬件平台和开发平台
6、传感器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了解传感器的概念、作用,掌握传感器组成、分类和基本特性;了
解常用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气敏传感器。掌握智能传感器和传感器接口技术,掌握传感器的设计需求和开发平台;了解传感器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传感器的基础知识、接口技术和开发平台。难点是传感器的接口技术和开发技术。
(四)建议学时2学时
第5章定位系统
(-)课程内容
1、位置信息
2、定位系统
3、定位技术
4、物联网环境下定位技术的新挑战和发展前景
(二)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定位系统基本知识和常见的定位系统和定位技术;掌握
基于距离的定位技术、基于距离差的定位技术和基于信号特征的定位技术;理解物联网环境下定位技术的挑战和发展。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定位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的定位技术。难点是常用的定位
技术。
(四)建议学时 2学时
第6章智能信息设备
(-)课程内容
1、智能设备概述
2、智能设备运行平台
3、智能设备发展新趋势
(二)基本要求
了解智能设备产生的背景、传统智能设备和新时代的智能设备;
掌握智能设备运行平台的特点;了解智能设备发展新趋势。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智能设备的特点和运行平台。难点是智能设备的运行平台。
(四)建议学时2学时
第7章互联网原理
(-)课程内容
1、互联网概述
2、应用层
3、传输层
4、网络层
5、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二)基本要求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掌握互联网的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如
OSI七层结构和TCP/IP的四层结构;掌握TCP/IP各层的主要协议和主要服务;了解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演变趋势。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层的主要协议和服务,难点是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层的主要协议和服务。
(四)建议学时6学时
第8章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
(-)课程内容
1、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体系
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
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标准
5、多传感器网络的信息融合6、移动通信发展历史7、3G通信技术和标准
8、移动互联网
(二)基本要求
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知识,体系结构和发展;掌握无线传感
器网络的技术体系,如自组网技术、节点定位技术、时间同步技术和安全技术;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和MAC协议;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标准,IEEE 802.15.4标准和ZigBee协议规范;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的常用技术。掌握3G通信技术和标准,TD-SCDMA,W-CDMA,CDMA2000;了解4G网络的基本知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体系、技术标准和数据融合技术;3G
通信技术和标准,难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体系、标准和融合技术。
(四)建议学时 6学时
第9章物联网的管理服务
(-)课程内容
1、数据库系统
2、海量信息存储
3、搜索引擎
4、物联网的智能决策
5、云计算技术
(二)基本要求
掌握物联网中数据库系统技术和海量信息存储技术;了解物联网中的搜索引擎技术;掌握数据挖掘技术在物联网的智能决策应用;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云计算工作原理、体系结构、服务层次和关键技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海量信息存储技术、智能决策技术和云计算技术。难点是智
能决策技术和云计算技术。
(四)建议学时6学时
第10章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
(-)课程内容
1、物联网安全性概述
2、物联网身份识别技术
3、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识别技术
4、物联网密钥技术
5、物联网中的消息鉴别和数字签名
6、信息隐藏技术
7、RFID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
8、物联网中位置信息和隐私保护机制
(二)基本要求
了解物联网常用的身份识别技术,掌握物联网中的密钥管理技术和
密钥管理系统和密钥产生技术;了解信息隐藏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隐藏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RFID的安全现状,掌握RFID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掌握物联网中位置信息技术和位置信息保护机制。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物联网身份识别技术、密钥技术、信息隐藏技术、RFID安
全和隐私保护机制和位置信息保护机制。难点是密钥技术和隐私保护技术。
(四)建议学时4学时
第11章物联网的综合应用
(-)课程内容
1、智能电网
2、智能交通
3、智能物流
4、智能绿色建筑
5、环境监测
(二)基本要求
掌握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绿色建筑
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领域的应用。
(四)建议学时2学时
八、教材主要参考资料
1、《物联网导论》,刘云浩编著,科学出版社
2、《物联网原理与应用技术》,刘幺和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3.《物联网核心技术》,黄玉兰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4.《物联网工程概论》,王志良、王粉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5.《The Internet of things: from RFID to the next-Generation pervasive networked systems》, edited by Lu Yan, Yan Zhang, Laurence T.Yang
撰写人:李永明
审核人:樊爱宛
课程组成员:李永明、樊爱宛 课程组组长:樊爱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