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腔助理医师复习考点:腺淋巴瘤
口腔助理医师复习考点:腺淋巴瘤
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又称为Warthin瘤、淋巴乳头状囊腺瘤。Warthin瘤占唾液腺上皮性肿瘤的5%~10%.50~70岁为发病高峰,平均年龄为62岁。绝大多数发生于腮腺和腮腺的淋巴结,多数位于腮腺下极,偶见于下颌下腺及小唾液腺。
肉眼观察,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2~4cm,质地柔软转自*海天医学,可有囊性感。包膜完整,界限清楚。剖面常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含透明的黏液样、乳白色或褐色液体,囊腔内可有乳头状突起。少数为实性,呈灰褐色或暗红色。囊内可有黏液样物溢出。光镜观察,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构成。肿瘤上皮细胞形成大小和形态不一的腺管或囊腔样结构,有乳头突入囊腔。囊腔内衬上皮由双层细胞构成,腔面侧细胞为胞质内含有嗜伊红颗粒的大嗜酸性粒细胞,为柱状上皮细胞,核浓缩,排列规则呈栅栏状,腺腔面常见顶浆分泌,偶见纤毛;基底侧细胞较小,呈扁平状或立方状,胞质较少,嗜伊红。肿瘤上皮细胞之间偶见鳞状上皮细胞灶、杯状细胞和皮脂腺细胞。肿瘤间质为不同程度的反应性淋巴样组织,其中可见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常见淋巴滤泡形成。
第二篇:口腔助理医师考试考点总结
口腔助理医师考试考点总结
口腔助理医师考试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论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口腔助理医师考试中因为考点和难点比较多,很多考生不能很好地适应考试,对于基础差的考生来说是很难顺利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口腔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口腔助理知识点:颞下颌关节特征
下颌骨髁状突略呈椭圆形,由一横嵴把髁状突顶分为前后两个斜面,前斜面覆盖着较厚的纤维软骨,是关节的功能区,很多关节病最早破坏此区。两侧髁状突的长轴略偏向后方,其延长线约成145°~160°角,这个角度可使下颌做侧方运动时不致左右脱位。颞骨关节面的凹部为关节窝,容纳髁状突。凸部为关节结节,是主要承受咀嚼压力区。关节窝比髁状突大得多,这使髁状突运动时非常灵活,能在较大的窝内做回旋运动,这对咀嚼运动有重要意义。关节盘位于髁状突和关节窝之间,呈卵圆形而两面凹陷。
关节盘由前向后是不均质体,并可以弯曲,这可以巧妙地调节髁状突从关节窝向前滑动所产生的变化着的关节间隙,在髁状突运动中起稳定作用。关节盘由致密的纤维软骨构成,不仅可抗压力,还能抗摩擦力,更能承受咀嚼时对关节盘的挤搓。关节囊松而薄,因而颞下颌关节是人体中唯一不受外伤即可脱位,而脱位时关节囊又不撕裂的关节。关节盘的四周与关节囊相连,把关节分为上下二个腔。
下腔小而紧,关节盘与髁状突紧密连接,只允许髁状突做转动运动;上腔大而松,允许关节盘和髁状突向前做滑动运动。关节囊内衬滑膜层,分泌滑液,可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并可营养关节软骨。每侧颞下颌关节的外侧都有3条关节韧带:即颞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和蝶下颌韧带。其主要功能是悬吊下颌,限制下颌运动在正常范围之内。
口腔助理知识点:颞下颌关节病因
(1)精神因素:临床上,患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病员,常常有情绪焦急、易怒、精神紧张、好激动以及失眠等症状。
(2)咬合关系:患者多有?关系明显紊乱的情况,如?干扰、牙尖早接触,严重的锁?、深覆?,多数后牙缺失,?面过度磨耗等。
(3)关节负荷过重:经常咬坚硬食物、夜间磨牙、紧张时咬牙习惯,使颞颌关节负荷过重,会导致本病的发生。
(4)偏咀习惯:单侧咀嚼习惯会引起两侧关节不均衡运动,并影响两侧颌骨的发育和肌力量的平衡。长期的偏咀习惯易致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5)外伤、打哈欠张口过度、突然的寒冷刺激、不良坐姿及牙齿疾病等,也可造成颞颌关节、周围肌群和韧带的损伤而致发病。
(6)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等也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www.xiexiebang.com
口腔助理知识点:颞下颌关节组成
1.下颌骨髁突
呈椭圆形,内外径长,前后径短。侧面观,有一横嵴将髁突顶部分为前后两个斜面。前斜面小,为功能面,是关节的负重区;后斜面较大。髁突外侧端有一粗糙面是关节盘和关节韧带的附着处。髁突颈部较细,其前方有关节翼肌窝,为翼外肌附着处。
2.颞骨关节面
位于颞骨鳞部的关节面包括关节窝和关节结节。
(1)关节窝:前界为关节结节嵴;外界为颧弓的后续部分;内后界止于岩鳞裂和鼓鳞裂(亦称鳞鼓裂),隔骨板与外耳道和中耳相邻。关节窝内侧为蝶骨嵴。关节窝顶与颅中窝之间仅有薄骨板相隔。
(2)关节结节:位于颧弓根部,侧面观是一个突起。关节结节有两个斜面,前斜面是颞下窝的延长,斜度较小;后斜面是功能面,是关节的负重区。
3.关节盘
位于关节窝、关节结节和髁突之间,呈椭圆形,内外径大于前后径。
关节盘从前到后分为五部:
(1)前带:较厚,约2㎜,主要由前后方向排列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组成。
(2)前伸部:位于前带前方,由上、下两部组成,即颞前附着和下颌前附着。两个附着之间有翼外肌卜头的肌腱。
(3)中间带:最薄,位置介于关节结节后斜面和髁突前斜面之间,有滑膜覆盖,为关节的负重区,亦是关节盘穿孔的好发部位。
(4)后带:最厚,位置介于髁突横嵴和关节窝顶之间。有滑膜覆盖,无血管及神经成分。
(5)双板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止于鼓鳞裂和岩鳞裂,即颞后附着;下层止于髁突后斜面的后端,即下颌后附着。两层之间为疏松结缔组织。
关节盘在解剖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特点:
(1)使上下关节面吻合:由于关节窝明显大于髁突,有关节盘介于关节窝、关节结节有髁突之间,形成盘颞关节(滑动关节)和盘一颌关节(铰链关节),使上下关节面吻合,便于运动。
(2)改变颞下颌关节运动的轴向:髁突的横轴对颅骨的额平面呈20°~35°角倾斜,关节结节亦如此。正常开口时,由于关节盘介于髁突和颞骨关节面之间,关节盘要承受侧方移位力,翼外肌上头收缩。可防止关节盘的侧方移位。因此关节盘和翼外肌对改变颞下颌关节运动的轴向具有重要作用。
(3)吸收拉力和压力:在下颌运动时,关节盘受到压力和拉力,关节盘外层的致密纤维网可以维护其形态,上下层的波浪形胶原纤维能吸收咀嚼压力。
(4)保持关节盘与髁突平衡:关节盘双板区上粗大的弹力纤维与关节盘前方附着的翼外肌上头,为一对保持关节盘和髁突在静态和动态中的平衡结构。
www.xiexiebang.com
(5)营养、润滑和感觉功能:关节盘上、下面的滑膜及双板区的血管,能产生滑液,提供关节盘及关节纤维软骨的营养和润滑。
4.关节囊
上前方附着于关节结节顶部的前方;上后方附着于鼓鳞裂;前内方与翼外肌上头融合;外侧附着于颧弓、关节窝的边缘和关书后结节;内侧止于蝶骨嵴;下方止于髁突颈部。除内、外侧直接附着于髁突以外,关节盘四周均与关节囊相连,因此将颞下颌关节间隙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上、下腔,七腔大而下腔小。关节腔内衬以滑膜。
5.关节韧带
每侧三条,即颞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和蝶下颌韧带。
(1)颞下颌韧带:起于颧弓和上颌结节,止于髁突颈部外侧和后缘
(2)茎突下颌韧带:起于茎突,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后缘。
(3)蝶下颌韧带:起于蝶骨角棘,止于下颌小舌。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2018年【必考】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涎腺肿瘤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2018年【必考】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涎腺肿瘤
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6月份,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发 病 情 况
为口腔颌面部所特有的第二大类肿瘤;占全身肿瘤的2.3%;
大唾液腺占80-85%;腮腺最多,80-90%;小涎腺中腭腺最多55%.分
类
一、腺瘤
(1)多形性腺瘤
(2)肌上皮瘤
(3)基底细胞腺瘤
(4)Warthin瘤或腺淋巴瘤
(5)嗜酸性腺瘤
(6)管状腺瘤
(7)皮脂腺腺瘤
(8)导管乳头状瘤
(9)囊腺瘤
二、癌
(1)腺泡细胞癌
(2)粘液表皮样癌
(3)腺样囊性癌
(4)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5)上皮肌上皮癌
(6)涎腺导管癌
(7)基底细胞腺癌
(8)皮脂腺癌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9)嗜酸性腺癌
(10)乳头状囊腺癌
(11)粘液腺癌
(12)腺癌
(13)鳞状细胞癌
(14)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15)肌上皮癌
(16)未分化癌
(17)其他癌
三、非上皮性肿瘤
四、恶性淋巴瘤
五、继发性肿瘤
六、未分类的肿瘤
七、瘤样病变
涎 腺 肿 瘤 的 组 织 发 生
1、基底储备细胞理论 :排泄管和闰管的基底细胞为所有肿瘤的起源细胞
2、多能单储备细胞理论 :排泄管基底细胞是具有多潜能的储备细胞,为所有细胞和肿瘤的来源
3、半多能双储备细胞理论 :排泄管的基底细胞和闰管储备细胞是多功能储备细胞或干细胞;
例如:黏液表皮样癌来源于排泄管的基底细胞;腺样囊性癌来源于闰管储备细胞
4、多细胞理论 :腺泡细胞、排泄管的基底细胞、腔面细胞、闰管细胞及纹管细胞等均可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从而导致肿瘤发生
涎腺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主要围绕癌基因进行,目前研究较分散,但前景广阔
c-erbB-
2、c-myc、p53、bcl-2等
多 形 性 腺 瘤 pleomorphic adenoma 又称混合瘤 mixed tumor 最常见的涎腺肿瘤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临床表现:
年龄: 40岁多见
性别: 女略多
部位: 大--腮腺;小--腭腺
症状: 无痛肿物,生长缓慢,活动良好
病理表现:
肉眼: 肉眼见肿瘤多呈不规则结节状。剖面多为实性,灰白色或黄色,可见囊腔形成,囊腔内含透明黏液,有时可见浅蓝色透明的软骨样组织或黄色的角化物,偶见出血及钙化。肿瘤的包膜大多完整,但厚薄不一,包膜内可见有肿瘤细胞侵人,少数部分包膜消失
镜下 :㈠肿瘤细胞的类型多样,组织结构复杂。其基本结构为腺上皮、肌上皮、黏液、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
①腺上皮形成腺管样结构,腺管的外围为梭形的肌上皮细胞或柱状的基底胞。管腔内有粉染的均质性黏液。
②肌上皮细胞可分为浆细胞样、梭形、透明和上皮样四种形态
③肌上皮细胞常与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相互过渡,即逐渐移行为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
㈡肿瘤的间质较少,纤维结缔组织常发生玻璃样变性。
1、腺管样结构:
内衬上皮 :腺上皮细胞----立方状或矮柱状;核圆形,呈空泡状.外围 :肌上皮细胞---小,梭形或星形;核深染;胞浆少.管腔内有粉染的均质性粘液,PAS阳性。
2、肌上皮结构:
肌上皮细胞形成实性条索与团片;细胞形态不一:梭形、多角形和浆细胞样.3、粘液样和软骨样组织:
在腺管及上皮条索周围见上皮细胞排列疏松,逐渐移行为粘液样和软骨样组织。
黏液样组织---细胞呈星状;
软骨样组织---核固缩,形成软骨陷窝.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4.鳞状上皮化生
见典型的鳞状上皮结构,中心有角化珠.生物学行为:
良性;生长缓慢;包膜薄厚不一,可有瘤细胞侵入或形成卫星瘤结;多次复发可癌变
基质丰富型---易复发
细胞丰富型---易癌变
腺 淋 巴 瘤adenolymphoma
乳头状淋巴囊腺瘤 Warthin瘤(沃辛瘤)
与颌面部发育相关
腮腺中有较小淋巴结
临床表现
年龄 :41-70岁
性别 :男>女
部位 :腮腺下极
症状 :无痛,生长缓慢,有消长史
此病与吸烟关系密切
病理改变
肉眼:
圆或卵圆,略分叶;包膜薄,偶不完整;
切面大部实性,灰白色,有时呈干酪样,部分囊性。
镜下:
由上皮和淋巴样间质组织组成,管腔内可见嗜酸性凝结物和胆固醇结晶
上皮成分形成不规则的大腺管或囊腔并呈乳头状突人管腔内:
间质
许多细胞密集形成大小不等的团块,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可见淋巴滤泡形成。
据两种主要成分所占的比例以及上皮的分化情况,分为四型:
Ⅰ型 :上皮与间质比为1:1(77%)Ⅱ型 :上皮成分占肿瘤的70%一80%(13.5%)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Ⅲ型 :间质成分丰富,占肿瘤的70%一80%(2%)Ⅳ型 :出现明显化生(7.5%)
生物学行为
良性;生长缓慢;很少复发;
恶变极少
组织来源
可能来自闰管细胞、排泄管基底细胞。间质中的大量淋巴样组织,大多数认为它来源于腮腺内淋巴结或残存于邻近淋巴结构内的异位涎腺组织。
恶性多形性腺瘤 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
多来自于多形性腺瘤恶变,肿瘤中具有各种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的特征,同时有多形性腺瘤的组织结构
又称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分为非侵袭性癌(原位癌)、侵袭性癌、癌肉瘤、转移性多形性腺瘤等四型。
临床表现
年龄 :老年人
部位 :大--腮腺;小--腭腺
症状 :生长迅速,局部疼痛麻木感,,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不活动。
病理改变
1.肉眼
无包膜或包膜不整,可见坏死灶与出血。
2.镜下
除典型的多形性腺瘤外,上皮细胞丰富,及见恶性细胞成分。
生物学行为:
恶性;生长迅速;易复发;可远隔转移
组织来源:
闰管或闰管储备细胞。
腺样囊性癌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又称:圆柱瘤 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常见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临床表现
年龄 :中老年,40-60岁
性别: 无明显差异
部位 :腮腺、腭腺、舌下腺
症状 :早期侵袭神经---麻木、疼痛感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表面溃疡
腺样囊性癌/病理
肉眼观:
圆形、结节状或不规则形;
无包膜、界限不清;
切面灰白,可见出血和囊性变。
镜下观:
细胞 :
导管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占大多数。
瘤细胞大小一致,异型性不明显,常见侵袭神经及其它周围组织。
结构 :筛孔型、管状型、实性型
电镜
由外向内 :基板、星状黏液样物质、胶原纤维
管状型 :内层为腺上皮细胞;
外层为肌上皮细胞(胞浆透明)
生物学特点
与细胞形态不一致“It is a wolf in sheep clothing”
复发、转移率较高,是涎腺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较高者;
侵袭性强:沿神经纤维、胶原纤维、血管
肺转移率高
组织来源
来自闰管或闰管储备细胞
粘液表皮样癌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为涎腺恶性肿瘤 中较常见者
分为三型:
高分化(低度恶性)
中分化(中度恶性)
低分化(高度恶性)
临床表现
年龄 :中年,30-50岁
性别 :无明显差异
部位 :腮腺、腭腺
症状 :高分化--无痛、生长较
低分化--生长较快,常有疼痛感
病理改变
肉眼:
高分化--略分叶,无完整包膜,切面实性,灰白或粉红色,含多少不等小囊;
低分化--无包膜,与周组织粘连,境界不清。切面实性或囊性,囊腔内含透明粘液状液体(呈拉丝状)。
镜下
由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所组成。
(1)高分化或低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
粘液细胞占50%以上,表皮样细胞分化良好,中间细胞少,形成大小不等的囊样腔隙
粘液细胞:呈柱状或杯状,胞浆色浅,胞核位于基底部
(2)低分化或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
粘液细胞不足10%,肿瘤为中间或表皮 样细胞形成的实性团片,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有丝分裂象.表皮样细胞似鳞状细胞
中间细胞似上皮的基底细胞
(3)中分化或中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介于高分化和低分化之间。粘液细胞10%----50%,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较多,常形成实性团片。
间质 :较致密结缔组织,常有淋巴细胞浸润
第四篇: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含助理)41个必备考点复习总结
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含助理)41个必备考点复习总结 1.唇裂: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
2.口凹:在额鼻窦,上颌窦和下颌窦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称为口凹。
3.面裂: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发生横面裂,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
4.牙胚:牙板向深层得结缔组织内伸延,在其最末端细胞增生,进一步发育成牙胚。
5.牙囊:包围成釉器和牙乳头边缘的外胚间叶细胞密集成一结缔组织层。
6.牙乳头: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凝聚区域。
7.蕾状期:在胚胎的第八周,在牙板的20个定点上牙板最末端膨大,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芽,形状如花蕾,呈立方或矮柱状。
8.釉丛: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
9.游离龈:指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
10.腭裂:为一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合。
11.蕾状期:(增殖期)胚胎第9-10周,上皮芽继续向外胚间叶中生长,体积逐渐增大。
12.釉板:是垂直压面的薄层板状结构。
13.结合上皮: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条带状上皮。
14.牙内陷:指有釉质覆盖的牙冠或牙根表面出现深凹陷,可分为牙冠内陷和牙根牙内陷。
15.畸形中央尖:也称牙外突,指在恒前磨牙,磨牙的中央沟或颊尖舌侧嵴上的牙尖样突起。
16.双生牙:为单个牙胚未完全分裂形成的牙有两个牙冠,但通常公用一个牙根和根管。
17.Turner牙:是指与乳牙有关的感染或创伤去引起继生恒牙成釉质细胞的损伤,导致继生恒牙釉质不全或矿化不全。
18.氟牙症:又称斑釉,氟斑牙。在牙发育阶段,如果引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或经其他途径摄取过多的氟,氟离子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这种釉质的发育障碍即为氟牙症。
19.四环素牙:四环素牙和骨有亲和性,在发育期全身性应用四环素牙可导致药物在牙硬组织和骨组织中沉淀形成四环素牙。
20.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导致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21.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淀物,有细菌,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构成的菌斑基质组成,其中还含有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
22.获得性薄膜:也称唾液薄膜,是由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地吸附于牙面而形成的生物膜。
23.过度角化:也称角化亢进,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
24.棘层松解:是由于棘层细胞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上皮异常增生:上皮总的混乱称为上皮异常增生。
25.疱:为黏膜或皮肤内储存的液体而成疱。
26.溃疡:是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
27.丘疹:是黏膜或皮肤突出的小疹;大小为1~5mm,较硬,包灰或发红,消失后不留痕迹。28.29.简述菌斑与龋病的关系?
因为菌斑中可积聚酸,这些酸足以使釉质脱矿。菌斑中的细菌可将糖代谢转化为酸,酸是局部pH明显下降,当pH下降至临界值以下时,可造成弪磷灰石中的钙丢失,晶体溶解。当菌斑中的糖消耗30~60min以后,pH上升至中性pH附近,过多的离子造成菌斑中矿物离子过饱和,釉质发生再矿化。因此,随着菌斑内酸性环境的反复改变,在唾液—菌斑—釉质界面上不断发生脱矿再矿化。但是,在有龋活动的口腔内起始pH较低,产酸后pH的下降会更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菌斑—釉质界面上pH低于临界点,菌斑中造成压面上矿物离子丢失,这种情形持续发生,使脱矿大于再矿化。最终导致彻底脱矿和釉质龋的开始。
30.简述口腔黏膜分类及结构特点。
口腔黏膜按所在部位和功能分为三类,即咀嚼黏膜,被覆黏膜和特殊黏膜,口腔黏膜包括牙龈和硬腭黏膜,上皮有角化,固有层厚,乳头多而长,与上皮呈指状相嵌,形成良好的机械附着,而且胶原纤维束粗大并排列紧密。被覆黏膜包括咀嚼黏膜和舌背黏膜以外的所有黏膜,其胶原纤维束不如咀嚼黏膜者粗大,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平坦,结缔组织乳头短粗,且有较疏松的黏膜下层。特殊黏膜即舌背黏膜,与口腔任何部位的黏膜都不同,表面具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乳头,且黏膜上皮内有味菌。
31.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可能排脓途径?
(1)脓液通过骨髓腔达到骨外板并穿破骨密致达骨膜下脓肿,最后穿破骨膜突破黏膜或皮肤排脓,突破口常靠近唇颊侧牙龈(2)根管粗大及根尖孔也较大的牙经龋洞排脓(3)有严重牙周炎的患者也可经深的牙周袋排脓。
32.根尖肉芽肿的病理变化?
早期,根尖组织在根管内病原刺激物的作用下,根尖周牙周膜出现血管扩张,组织水肿,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病变范围较小,局限在根尖周牙膜。病原刺激继续存在,炎症范围逐渐扩大,根尖周组织结构破坏,代之以炎性组织,即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散在浸润。炎性肉芽组织周围纤维细胞增生,限制炎症向周围扩散,这是机体对病原刺激的防御反应。肉芽组织中可见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呈灶性分布。
33.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的病因及病理变化?
病因:主要病原菌是梭形杆菌及奋森螺旋体,厌氧菌,存在于龈沟或牙周袋深部。发病时数量增多,毒性增强,发生于营养不良及口腔不洁的儿童。病理变化:是非特异性炎症变化,病变表面有纤维性渗出及组织变性,坏死。结缔组织纤维性水肿,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为密集的炎症及组织坏死区,病变表层为细菌螺旋体。
34.简述牙周袋的发展过程及进展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 发展过程:
(1)始发期:龈沟区的沟内上皮与周围表现为急性渗出性炎症反应,龈沟液渗出增多。(2)早期病变:结合上皮出现以下细胞为主的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合上皮开始增生,临床表现典型龈炎表现。
(3)病损确定期:主要为慢性龈炎表现,上皮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形成较浅牙周袋。(4)进展期:出现牙周溢脓,牙松动等典型牙周症状。
发展期病理变化:
(1)牙面上可见不同程度的菌斑,软垢及牙石堆积。(2)牙周袋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成分。(3)沟内上皮出现糜烂或溃疡,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4)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延伸,形成深牙周袋,其周围有密集的炎症细胞浸润。(5)沟内上皮及结合上皮下方的胶原纤维水肿,变性,丧失大部分已被炎症细胞取代,牙槽嵴顶骨吸收明显。
(6)牙槽骨出现活跃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陷窝。牙槽嵴顶及固有牙槽骨吸收、破坏(7)牙周膜的基质及胶原变性、降解。由于骨的吸收、破坏,导致牙周膜间隙增宽(8)深牙周袋致使根面的牙周袋暴露,可见牙石与牙骨质牢固的附着。
35.总结白斑、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临床病理鉴别点?
(1)白斑:大体观:为灰白色或乳白色斑坏,边界清楚,与黏膜平起成略为高起,舌舔时有粗糙感,分均质型和非均质型。均质型表面平坦,起皱,呈细纹状或浮石状,非均质型白色病损中夹杂有结节疣状溃疡或红斑样成分。镜下观:主要病理改变为上皮增生。单纯性增生主要为上皮过度正角化,上皮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上皮顶突可伸长可变粗,但仍整齐且基底膜完整,固有层、黏膜层有淋巴浆细胞浸润。
(2)扁平苔藓:大体观: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斑块,似滴了一滴牛奶。皮肤病变特征为圆形或多角型扁平丘疹,中心凹陷,由鲜红色-褐色班。镜下观:白色条纹处,为上皮不全角化层,发红部位上皮表层无角化,血管扩张充血。基底上皮钉突不规则延长。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使其细胞排列混乱,界限不清。黏膜固有层有密集淋巴细胞浸润。PAS染色阳性呈玫瑰红色,电镜下线粒体,粗面内质网肿胀,胞浆内出现空泡,半桥粒数量减少。
(3)慢性红斑狼疱:大体观:皮肤外露部位出现蝴蝶斑,口腔部位多发于唇颊黏膜,为红斑样病损特征。可有糜烂,出血或结节,陈旧性病变可有角化萎缩,病损周围呈白色放射性条纹。镜下观:上皮层有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粒层明显,可见角质栓塞或角化层剥脱;棘层变薄,钉突增生,伸长,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膜不清晰;下结缔组织内有T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浸润,CAP扩张,管腔不变,血管周围有类纤维蛋白沉积。PAS阳性,管周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发生类纤维蛋白变性,纤维水肿,断裂基底膜增厚。
36.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多样性”是怎样形成的?简述其病理变化。(1)继发性改变多样性(2)排列结构多样性(3)细胞形态多样性(4)组织结构多样性
肉眼观察:多呈不规则结节状。剖面多为实性,灰白色或黄色,白色条纹可见囊腔形成,囊腔内含透明黏膜,有时可见浅蓝色透明的软骨样组织或黄色的角化物。多数周围有厚薄不一的完整包膜,少数观察:肿瘤细胞的类型多样。组织结构复杂。其基本结构,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肿瘤的间质较少,纤维结缔组织常发生玻璃样变。
37.简述腺样囊性癌的组织学特点?
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病期较长,呈圆形或结节状。平均直径3cm,质地中等硬,呈浸润性生长,一般不活动,向表面突出不明显。无包膜,肿瘤突质细胞主要为导管内衬上皮细胞和变异肌上皮细胞,导管上衬上皮细胞呈立方状,卵圆形,大小较一致。胞浆少,通常透明,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较大深染。变异肌上皮细胞呈扁平状,梭形不规则形。两种细胞排列成管状,筛状和突性结构。根据肿瘤细胞类型和排列分式分为三种组织类型:(1)腺性筛状型:主要特点是肿瘤细胞内含有筛孔状囊样腔隙,PAS染色弱阳性(2)管状型:主要特点是以肿瘤细胞形成小管状或条索状结构为主,PAS染色强阳性(3)充实型:细胞较少,胞浆少,嗜碱性,核分裂浆较多,肿瘤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团,大的团块中心组织可变性坏死。肿瘤间质常有玻璃样变,易向神经、血管和骨呈浸润性和破坏性生长,术后有复发。
38.简述牙本质的组织学结构
牙本质主要由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细胞间质所组成。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牙本质小管之间有一小的空隙,称为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细胞间质包括;①管周牙本质;②管间牙本质;③球间牙本质;④生长线;⑤托姆斯颗粒层;⑥前期牙本质。
39.试述口腔上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结构?
口腔黏膜上皮是外胚层分化来的复层磷状上层,自基膜起,由深至浅共分四层;基层,棘层,粒层,角化层或表面层。构成上皮的细胞有四种,即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朗格罕细胞和麦克尔细胞,后三种细胞都属于非角质形成细胞。
40.试述牙髓组织结构细胞成分和功能?
①成牙本质细胞位于牙髓周围,是柱状并紧接前期牙本质排列形成一层呈极性分布的终末分化细胞,主要功能是形成牙本质。
②成纤维细胞,是牙髓中主要细胞呈星形,有胞质突起互相连接。核染色深,胞质淡染,均匀,主要功能是可增生,分化新的成纤维细胞或牙本质细胞。
③组织细胞和未分化间充质细胞,位于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周围,形态不规则,有短而钝的突起,胞核小而圆,染色深,功能是分化成牙本质细胞,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④树状突细胞位于牙髓中央区的血管周围和牙髓的外周区,如成牙本质细胞周围,有3个以上的胞质突起,直径可达50mm,具有提呈抗原,免疫作用。⑤淋巴细胞,主要的免疫反应细胞。⑥其他,如血管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
41.以平滑面龋为例简述秞质龋的病理变化?
平滑面龋:常发生于牙邻接面,两牙接触点下方,早期表现为灰白色不透明区,表面无缺损,时间稍长,由于色素沉着,此白色病损区,可变为黄色或棕色,并可向颊、舌方向扩展。当病变进一步发展,周围釉质变为灰白色,表面粗糙,最终可形成龋洞。
早期釉质龋未脱矿的磨片,在光镜下结合使用偏振光显微镜及显微放射摄影术观察,其病损区可区分为四层:即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和表层。
(1)透明层:在病损的前沿,和正常釉质相连呈透明状,是龋损引起的最先观察到的组织改变。这是由于该处釉质的晶体开始有脱矿,导致晶体间微隙增大,而且这些空隙较大,当磨片用树胶浸封时,树胶的分子足可以进入该孔隙。又因为树胶的折光指数为1.52,与釉质羟磷灰石的折光指数(1.62)相似,故在光镜下呈透明状。
(2)暗层:此层紧接在透明层的表面,呈现结构混浊、模糊不清。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该层孔隙增加,约占釉质容积的2%~4%。这些孔隙中,有些较大,有些则较透明层中者为小。该层由于一些小的孔隙不能使分子较大的树胶进入,而为空气占据,空气的折光指数为1.0,它与羟磷灰石的折光指数(1.62)相差较大,故显混浊的不透明区。
(3)病损体部:这是病损区范围最大的一层,从表层下一直延伸到靠近暗层。又因该层孔隙均较大,能为树胶分子进入,故呈现较为透明,其中釉质生长线和横纹较清楚,关于它的解释尚不太清楚。
(4)表层:在龋损区表面有一较为完整的表层,而且较之深层呈放射线阻射。而病损脱矿主要发生在表层下,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是釉质表面与其深层的结构成分不同,因其矿化程度高,含氟量高,镁的含量较低,故有抗酸力强的特性。表层的形成也可能是由于来自唾液和菌斑中的矿物离子,以及与深部病损释放出来的矿物离子在表层的重新沉着有关。
第五篇:2018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知识考点(17)
www.xiexiebang.com 2.器械选择:根据所治疗的部位正确选择洁治器。
镰形洁治器的大小和形状不同,颈部的设计也有不同,分别用于口腔内不同的部位 用于前牙者:有直角形洁治器、大镰刀形洁治器。其工作端、颈、柄在同一平面上 用于后牙者:弯镰刀形洁治器,成对,其颈部形成一定角度,使工作端适应后牙外形,因其形似牛角形,也称牛角形洁治器。颊、舌侧分别使用成对器械中的一支,选择的关键是使用时器械的工作面能与牙面形成80°角。大镰刀形洁治器也可用于后牙洁治。后牙颊舌面色素的去除也可用左右成对的锄形洁治器
图如下:
洁治器
(1)用于前牙的镰形洁治器;(2)用于后牙的镰形洁治器;(3)锄形洁治器
左图:A.用于前牙的镰形洁治器;B.用于后牙的镰形洁治器;C.锄形
洁治器。下图:A.锄形器;B、C.前牙镰形器;D.后牙镰形器间隙中的菌斑及牙石。顶端的刀尖可以刮除颊舌面上的菌斑及牙石。
锄形洁治器:共两件。形如锄,左右或颊舌成对。刀口的两端不对称,一端与喙体成锐角,另一端呈钝角。使用时,锐角侧的刀尖可剔除牙石,钝角处者则作刮除用。主要用于后牙颊、舌面牙石及色素的清除。
操作方法
1.器械握持:以改良握笔法握持洁治器:将洁治器
www.xiexiebang.com 的颈部紧贴中指腹(而不是中指的侧面),示指弯曲位于中指上方,握持器械柄部,拇指腹紧贴柄的另一侧,并位于中指和示指指端之间约1/2处,拇指、示指、中指三指构成一个三角形力点。
2.支点:洁治时一定要有支点,而且支点要稳固,用力时不得失去支点。以中指与无名指贴紧一起共同作支点,或以中指作支点。将指腹支放在邻近牙齿上,支点位置应尽量靠近被洁治的牙齿,并随洁治部位的变动而移动
如图:
3.器械的放置和角度:将洁治器尖端1~2mm的工作刃紧贴牙面,放入牙石的根方,洁治器面与牙面角度应小于90°,大于45°,以70°~80°左右为宜。注意是工作刃的尖端紧贴牙面,而非工作刃的中部贴牙面,避免工作刃的尖端翘起刺伤牙龈
4.除牙石的用力动作:握紧器械,向牙面施加侧向压力,再通过前臂和腕部的上下移动或转动发力,力通过手部以支点为中心的转动而传至器械,从而将牙石整体向冠方刮除。避免层层刮削牙石。
用力的方向朝向冠方,也可以是斜向或向颊舌侧水平方向,但一定避免向牙龈方向用力。用力方式主要是前臂一腕部转动发力,即以支点为中心,肘、腕部用力,力传至器械,从而将牙石去除。单纯用指力来拉动工作刃,动作比较精细易于控制,但易使指部肌肉疲劳,不能持久,只用于个别精细部位,例如轴角处或窄根的唇舌面,不适宜普遍使用。必要时可辅助使用推力。
5.器械的移动:当洁治工作从颊(或舌)面移向邻面时,应靠拇指推或拉的动作来转动洁治器柄,使工作端的尖端始终接触牙面,避免刺伤牙龈。完成一次洁治动作后,移动器械至下一个洁治部位,主要洁治部位之间要有连续性,避免遗漏牙石
如下图:洁治、刮治的不同用力方向 A.向冠方用力 B.水平向用力 C.斜向用力
6.洁治时要随时拭去或吸去过多的血液及唾液,使视野清楚
7.在洁治操作完成后,要注意用尖探针仔细检查有无残留牙石,尤其是邻面部位和龈下1~2mm处有无残留牙石,如发现残留牙石,再用器械彻底清除之。还要检查牙龈有无损伤,一定要注意避免损伤牙龈,如果牙龈有损伤和渗血,则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8.在完成洁治后,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或擦洗治疗区,以便清除散落在局部(龈沟等处)的牙石残渣,还可起到止血的作用,然后请患者漱口
9.洁治效果牙面应无残留牙石和色素,并且牙龈应无损伤
简单总结具体步骤:(分段治疗,6段)1.询问病史
2.调体位,戴护目镜和手套口罩帽子。3.口腔消毒:漱口水或生理盐水,碘伏局部消毒
www.xiexiebang.com 4.器械选择:前牙直角大镰刀,锄形,后牙弯镰刀,颊面锄形 5.使用:支点、握持、80度、6.检查评价洁治效果:用直头探针仔细检查 7.冲洗上药 8.换下一个区间
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