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商战》有感
读《商战》有感
因为一个朋友的推荐,自己接触了《破冰》这本商战类的小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对商战类的小说很痴迷啊!一本刘琦写的《商战》也同样让我的内心热血沸腾,特别想和朋友分享自己读书的快乐。
本书主要写了一个普通的中学美术老师的商海沉浮,从自己的创业过程中所悟出的商道:世界上并没有商道,真正的商道是人道,为商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下无商!
他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了广告创意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从此开启了他经商的人生之路,京城取经之后,回滨海发展,开了自己的公司,“笑面狼”他经商的启蒙老师,让他懂得:商人重利轻离别,生意场上的规律就是一个“利”,一切从“利”的角度出发,而去思考,去分析。公司风生水起的开始了手工作坊的运营,而当一切真的保持稳定而不增长,那么一就意味着新的发展,突破瓶颈,绝出逢生,一切又会有新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林影,教给了他官商之道:向官靠拢,唯一的秘诀是:“出手要大方,一掷千金,手法要含蓄,投其所好”。他也践行了这官商之道,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区委副书记的儒商之道,“恪守执两用中之道,常怀仁者爱人之心,守正道,用心慈善”。从无数次的实践这些理论的过程中,自己的事业如日中天,有一个小的手工作坊成为了滨海广告业的龙头了老大,进一步有了自己的理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为而无不为,化有形为无形,无商之道。”从而问鼎北京乃至全国的广告界。。。。
对于他的成功,不仅仅是机遇和贵人的相助,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头脑和智慧,如果是扶不起的阿斗,无论你谁是伯乐,都无能为力。首先,具备自己从事某一个行业的基本能力并对某一个行业有着大概的了解。他是一个美术系的高材生,对广告的创意设计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和实力。其次,个人的人格魅力,吸引人才愿意和你一起创业,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挑选得力干将的慧眼,能够以自己的潜力去征服那些喜欢人才的人,使其成为自己的贵人,这一点也很重要。最后,要有长远的目光和博大的胸襟。
从书中深刻的感觉到商人的工作和生活,一切就像在我的脑子中过电影一样,是那样的真实,语言的艺术,行为的艺术,交流的艺术,说话做事的谨小慎微,出入的场合,与人的交往,无处不是那样的惊心,商场如战场,虽然没有血雨腥风,但也是杀人不见血。商人的生活,说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投其所好,出入于高档的场所,吃喝玩乐,真的不可能不会被这个大染缸染得不知道什么颜色吗?也许是我太消极啦,商人的妻子日子会苦吧!,商人的妻子要有怎么样的胸怀?要承受怎么样的痛,也许一天比一天吃穿住都比别人优越,但那会是一个妻子真正的幸福吗?
第二篇:商战心得体会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商战模拟训练
心得体会
虽然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只玩了2天,可是,不得不说,收获是巨大的。说实 话,一开始,我对这门课并不感兴趣,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是商战?它是干什么的? 经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所谓的商战就是模拟一家企业从厂房,生产线的运作到新产品的研发,到最后的销售一系列的过程,再加上会计学中的几大报表。这时我才意识到这虽说是个 “游戏”,但它玩的是怎么把企 业这个“家”过好。
刚开始的初始年是宫老师带着我们做的,然后接下来就得靠我们自己了。作为一个企业的运作,得有人员管理,我们组一共9个人,有CEO,有财务总监,有营销总监,有市场调研,而我担任的是生产总监。所谓生产总监,主要负责依据订单及时购买原材料以及完成生产工作,按时交货。再加上选择获取生产能力的方式(购买或租赁),设备更新与生产线改良等一系列工作。下面是我对这2天实习的体会:
第一年的时候,也许是刚玩,大家都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好各自的工作,当然由于资金很少,所以我们投的广告费及所拿到的订单也很少,直至到最后年末时挣的钱也不多。到了第二年,我提出要换生产线,因为原来是手工线,生产周期长,而换成柔韧先后,虽说投的成本大,大生产周期快了,自然产品就多了。所以,我们大家商量完后一致认为可行,最后CEO决定实施。到了第三年,我们的生产线非常的先进,生产的产品很快,但是由于把钱都用到了投生产线上,以至于没有抢到很多的订单,知道最后我们的生产线是空的,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失误,是我没有考虑周全大局,只想到了自己生产的部门。
到了第四年的时候,我们开始研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进军新市场。这一年的收益比较大,但是总额还是在亏损,主要是当初借的贷款太多了,以至于每个季度都得还。可就在这一年末,别的小组有的都已经盈利了吗,这让我们大家很着急,因为我们企业还在亏损阶段。到了第五年,不知怎么弄的,我们企业是彻底没钱了,贷款也借不了了,于是开始借了高利贷,抵押厂房,卖产品,向别的企业借钱等等,当一切照旧进展的时候,到了年底,我们的账不知怎么就是不平了,查了好多遍也没找到原因,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求救于老师了,最后老师告诉我们,就在卖产品时出的错,于是我们豁然开朗,不过还是亏损。到了第六年,也就是最后一年,我们把所有产品都换算成了钱,算是完事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商战模拟训练
通过这次模拟沙盘,让我知道了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订单,市场很重要,其次是每个部门的分工合作,还有预测未来新产品,新领域的开发。。。除了收获知识外,我想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收获——就是友情。经过一天的模拟,我觉得我们之间每个人的感情都更好了,对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的了解也更深了。毕竟一整天从早上8点多到下午5点多,大家都呆在一起,尤其难忘的,就是中午时我们每个人手捧一盒盒饭,围在一桌吃,边吃还边讨论下一年的发展战略。这很让我难忘!
学生签名:
第三篇:商战模拟心得体会
商战模拟心得体会
虽然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只玩了一天,可是,不得不说,收获是巨大的。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门课并不感兴趣,因为我觉得在真正的企业经营中,任何事情都没有这么简单。至于这种模拟,我想只要熟悉规则,玩起来根本是小菜一碟,体验不到什么感觉,也学不到什么知识。可是,经过一天的学习,我却发现,模拟的确和实际不一样,需要的能力与真正的企业经营相比只能是九牛一毛,但是,就连这冰山一角,已经有很大学问在里面。它所要求的战略思想和合作意识已经让我们每个人都焦头烂额。这个“游戏”,不仅仅是玩“过家家”,而是怎么把企业这个“家”过好。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我就先谈谈我们这个团队在游戏中的失误吧!
让我印象最深的当然要属第四年了,因为我对“分工合作”这个词的深刻感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第四年时,我们队由于抢单太多,造成了违约。归其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考虑到自己团队的产能,而是有单就抢,抢到后甚至还对这个战果洋洋得意。直到第三季度时,才发现居然还有4个产品无线可产,可是后悔已经迟了,唯一的补救方法,就是将损失降到最小。不过,吃一堑,长一智,经过这一年,我们对“团队”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明白分工合作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企业成功运营的必要条件。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的部门更多,如果每个部门间没有做到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的话,我想这个企业可能连运营都成问题,更别提盈利了。所以第五年时,在生产总监和营销总监地完美配合下,我们队在投广告和抢单前都经过严密的计算,产能恰好能够满足订单的需求,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
除了合作意识,战略思想是又一大难题。
这其中就包括了广告策略。记得第二年时,我们投放了很多广告,可是却效果甚微,不管是什么市场,总有某些团队的广告投放量比我们大。我们所能抢到的单,都是别人抢剩下的,利润都不高。我想,战略思想是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清楚了解自己的产能和现金流,投广告时不可以一味求多,导致现金浪费;更不可以为了省钱,致使无单可抢,没有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也需要了解对手的情况,因为只有通过比较,我们才能了解自己在这种市场中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更理性的决定每一个市场的广告投放量,而不是“凭女人的第六感”。我认为,游戏中,规划会议上的决定是战略思想最集中的体现,也是这个游戏成败的关键,它是企业未来一年的发展方向,虽然它所占的时间最短,可影响却最大。规划后的四个季度,不过就是将规划会议上的各种决定,在沙盘上演示一遍罢了。经过这次模拟,我不由深深佩服现实企业中的CEO们,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他们居然能够迅速把握机会,趋利避害,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我想这也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地方。
再来谈谈我自己在这个过程的失误吧!
身为财务人员,我主要工作就是记账。我最大的失误,莫过于第五年时的报表不平问题,我想我对此要负很大责任。记得在第四年结完帐时,我们还在得意于我们的报表做的又快又好。记得之前连续三年里,我们的报表都是一次就平。但是,第五年时我真是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两个币逼死英雄汉。报表配了十几分钟,把每一个科目都检查了一遍又一遍,最终还是没能找出错误,只能遗憾的把报表交给老师。我的专业是会计,我想对会计而言,最需要的品质就是细心和耐心,一个阿拉伯数字,或是一个小数点就可能导致报表配不平。况且,在这个游戏中,没有原始凭证。结账时,就算有错,也很难找到原因。所以,这就要求我在游戏过程中必须要精神高度集中,认真记下每一项业务,还要注意盘面上币的操作是否也在同步进行。
最后,说说我的收获和感悟吧!
我想每个用心玩沙盘的人都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当应收账款到期时,一桶桶的币被移到现金处时的那种欣喜;当短期贷款到期时,一整桶的币被拿走的那种心痛的感觉。当我们用心投入这个游戏,就能够深深明白什么叫做商场如战场。就如我刚刚在上文中说到的,战略思想和合作意识真的很重要。没有战略思想,我们的每一步都会变得很被动。就算所有的规则都记得一清二楚,也得不到什么利润。没有合作意识,我们就得不到利益最大化,甚至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没有配合好,都有可能导致企业最终的现金断流或是破产。
这次的模拟,也让我对财务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和感受。之前学的会计知识在这次都用上了,也让我明白,身为一个会计人员,我们必须有十足的细心和耐心,才能将报表做得又快又好。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只要有稍微的不留神,漏记了某批经济业务,其代价必定是惨痛的,因为我必须要花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将错误找到并改正,有时甚至根本找不到错误在哪里。
除了收获知识,我想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收获——就是友情。经过一天的模拟,我觉得我们之间每个人的感情都更好了,对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的了解也更深了。毕竟一整天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大家都呆在一起,尤其难忘的。就是中午时我们每个人手捧一盒盒饭,站在教室门口大口大口啃着鸭腿的场景。晚饭时,我们去聚餐了。虽然是一个班的,但我想,如果不是那一整天的相处,我们可能四年里都不会像这样围在一起吃饭。我想这也是个不小的收获啊。
第四篇:大染坊——商战案例
古人云:“观千里不能自顾其耳,举千钧不能自拔其身。非目的疾、力不及也,势也。”大意是,一个人就是千里眼,也看不见自已的耳朵;能举起千斤重的物品,也不能把自己一百多斤的身体举起来。这不是眼力和力气达不到,因为“不得势”。当今有些人和企业之所以不能取得应有的成功,某种程度上也不是“目不疾、力不久”的问题,而是“不得势”。就像一个小小的螺丝,如果没有螺丝刀,就会上拧不紧又打不开。不是没有这个力气,就是因为“不得势”。
由此可见,“得势”与“不得势”可谓是天壤之别。世间的人和事都是一样的。封建时代皇帝的儿子生下来就是王爷,老皇上看中了就是太子。几岁的孩子让太监抱着就可以登基,接受群臣的跪拜。为什么?因为他有血统上的优势。现在有些有背景的学生,走出校门不久,就能当上科长、处长或者是企业的经理、总经理。而有许多人奋斗终生也拼搏不到他们的起跑线上。就是因为他们“得势”。如果“不得势”就完全两样了。常言说:“马瘦毛长肥四蹄,落翅凤凰不如鸡;老牛掉井力无用,虎入平川被犬欺。”这就是形容它们不得势时的情形。骏马本来可以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因为瘦而失去了光彩;凤凰这种高贵的神鸟本来应该是傲翔高空的,因为落翅结果比鸡飞得还要低;老牛掉到井里,浑身是力也没有办法使出来了;兽中之王的老虎出了深山,连狗就敢欺负他。在动物园笼子里,小朋友都可以拿着面包去戏弄老虎。不是这些动物没有能力,而是失去了它们应有的优势。就像蚊子可以戏弄大象,蜘蛛可以斗斗大蟒。并不是大象和大蟒斗不过蚊子的蜘蛛,也是因为“不得势。”
什么是“势”呢?就是一种事物形成的趋势或态势。例如:国内外的情形叫形势,一个地区的局部情形叫局势,失火的火叫火势,发大水的水叫水势,刮起大风叫风势,有权有势叫权势。“两军相遇勇者胜”的勇字就是气势,锣鼓喧天的叫声势。两者相争,占上风的叫优势,处下风的叫劣势等等。这种趋势或态势形成的力量就叫势力。在“势”面还没有形势趋势的力量之前,叫做“有势无力”或“有形无势”。比如水缸里的水,就是有势无力或有形无势。一旦让水形成了势,就有可能具有排山倒海、势不可档的威力。再如一个官员,有他手中的权力没有转化为势力之前,也可以称之为有形无势或者是有权无势。但是,一旦权力转化为势力,势力就要比权力厉害得多。因为权力要受法律法规和上级所授职权的制约,势力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是不受这些限制的。古今一些贪官污吏之所以敢于胡作非为,不仅是他们手中的权,更重要的是这种权力转化成的势力。
没有“势”或者“不得势”的人怎么办呢?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就需要借势或造势。唐代诗人王之焕有句妇孺皆知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说为了看得更远,就得去登高;为了涉水过河就得去打造船只。为了跑得更快、走得更远,就需要借助于车马这些古代交通工具。否则,就不能获得优势。就连狡猾的动物也知道造势和借势。如人们常说的“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等,就是它们造势和借势的表现。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借势拓展到政治、军事和商业贸易上来了。如历史上的“水淹七军”就是借助水势,如“借东风”就是借助风势。清朝的大贪官和坤之所以敢于胡作非为,就是借助乾隆皇帝的宠爱之势,胡雪岩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被钱庄解雇的小伙计,发展为一代“红顶商人”,某种程度上也是借助了左宗棠、王有龄等这些人的权势。
上面说的是借势。什么是造势呢?《孙子兵法、势篇》对造势的比喻是:“转圜石于千仞之山。”意思是就像一块石头水悬在高空,弄得人心惶惶,都急急忙忙的奔跑躲避。这就形成了一种“势”。一旦下落形成的威胁力就是势力。这种势的力量和威胁远远比那块悬在空中的石头大得多。有心人就可以利用这种势做许多事情。假如有人出售可以抗御那块石头的安全帽,或者有一个安全的避身之所,一定能够借势发财。但是,如果人们对那块悬在空中的石头都满不在乎,那就没有形成“势”。也就不可利用了。同时,那块石头也千万不能落下来。一旦落下来,最多砸伤
一、两个人,说不定一个人也砸不住。其他人也用不着恐慌了。石头落到地上以后,人们就可以随意处置它。连小孩子都可以在它身上拉屎撒尿。因为这块石头落到地上已经没有“势”和“力”了。
在商场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获得优势也需要借势或造势。高明的商人往往都是借势或造势的高手。电视连续剧《大染坊》。说的就是商业奇才陈寿亭——陈六子的故事。这位讨饭出身的陈掌柜,之所以能够在兵慌马乱的年代里取得惊人的商业成就,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很会造势和借势的商人。剧中多处出现了他借势和造势的情节。
一是打造一种无所畏惧的气势。他在周村通和染房时,因为所染的布质优价廉引起同行的嫉恨,他们便勾结土匪,趁陈寿亭外出之机将其绑架到荒郊的关帝庙里,用点燃的筒子香烧他相威胁,逼其降价。陈寿亭假装就范,却在接过土匪点燃的筒子得后摁在了自己的胸口上。土匪大惊。不但不敢再威逼陈寿亭,反而交上了朋友。从此在周村一带声名大震,谁也不敢无端找他的麻烦。他到青岛开办大华染厂后,一个当地黑社会的恶霸到那里敲诈勒索,为了威协陈寿亭,自己拿刀把自己的肉割下来。但是,陈寿亭并不惧怕,拿起他割下的肉就放在嘴里吃了。结果,那个恶霸割了三块就不敢再割了。之后也不敢再去敲诈勒索了。这就是一种气势。从气势上把对方压倒。
二是创造一种对自己有利形势。他应当地士绅卢老爷的邀请,与其留学归来的公子卢家驹到青岛合伙开办大华染厂,便和当地元亨染厂的老板孙明祖展开了明争暗斗。由于初到青岛当然处于劣势。为了打开他们“飞虎牌”色布的销路,他采取一系列造势和借势的谋略。一是不惜花钱让卢家驹带着姨太太住进渤海大酒店,在另一家旅店里安插上内线。用请客送礼,负担客户食宿和明价暗赠的办法截走孙明祖的客户;二是给青岛各大零售布店的伙计们发放奖金,给帐房先生提“份子”,鼓励他们拼命宣传他飞虎牌的产品;三是借助学生抗日游行的机会,给学生免费赠送横幅。前面是抗日口号,后面就是他的“飞虎牌”产品广告。通过这些造势和借势的策略,解决了广告、客源和终端销售的问题,改变被动局势。也是他的大华染厂能在青岛站稳脚跟的关键一步。
三是把对方逼上无力招架的劣势。日本侵占我东三省,引发了青岛各界的反日高潮。青岛纺织印染业联合抵制日货。陈寿亭的大华染厂也是签了名的。恰在这时,陈寿亭和日本商人藤井签订的一船坯布提前到货。而这只船卸下坯布后又要装运军粮去大连。时间很紧。陈寿亭就准备利用这个机会狠狠地“坑”一下日本商人藤井。卢家驹很担心,陈寿亭便对他说,我不是军人,不能去前线抗日。但是,我能狠狠地“坑”一下这个日本鬼子,也算是抗日了。于是,他以回周村探亲的名义迷惑外人,又让卢家驹把孙明祖这个可能的竞争对手邀到崂山去休息。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一再拖延时间,消磨对手的信心和意志。把藤井逼到了极端的劣势。才以每件35元的“跳井价”收下了藤井的坯布,还让藤井无可奈何地表示感谢。
四是借助官方和名人的势力震慑地方上的邪恶势力。陈寿亭从青岛搬迁到济南开办宏巨染厂时,当地以白志生为首的一伙地痞流氓都想趁他开业之机,给他来个下马威。以便今后对他敲诈勒索。他不仅做了必要的准备。同时请来了山东最大的企业家苗翰东和外国的商业机构来助威。他曾经救助过的东北流亡学生沈远宜又为他请来了济南的军政要人。那些混混们一看陈寿亭后台这么硬,气势这么大,就偷偷地溜走了。这就为他在济南顺利开办宏巨染厂铺平了道路。
五是用造势的办法让对方由优势变劣势。上海六合染厂是一家实力很强,技术先进的企业。陈寿亭到上海本报来是与六合染厂洽谈合作的。由于六合染厂的董事长林祥荣得知陈寿亭是讨饭出身,便故意冷落他。在令他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不再与林家的六合染厂合作。他一边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以高出林家数倍的工资高价聘请上海技工。一边化装成讨饭乞丐去六合染厂的批发部。抓住伙计“一块钱一件也买不起”的口实,低价买走了着八千件布。使林家的六合染厂遭受严重损失。当林祥荣在报纸上登出攻击他的文章后,他就把从林家一块钱一件买来的虞美人花布当尿布公开处理,一分钱五尺。并大量赠送给那些沿街乞讨的乞丐,让他们到处宣传:虞美人花布只能做尿布,不能做衣服。由此上演了一场“飞虎戏美人”的造势工程。使上海林家六合染厂“虞美人”花布的市场信誉一落千丈,接着就丧失了长江以北的大遍市场。逼得上海林家六合染厂没有办法,已退居幕后的林老板只好亲自出面,请山东的工业家苗翰东从中调解。
六,利用对方的漏洞打击对方的气势。济南律师訾文海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人物。当他得知印染业有利可图的时候,也想插手这个行业。于是,就和日本商人藤井联合,开了一个模范染厂。他们商量要凭借日本人的财力,以低于成本价倾销的办法把其他染厂统统压垮。面对訾文海和藤井的气势,他没有用你降我也降的办法。通过分析认定这种低于成本价的倾销是支持不了多久的。于是,就采取通过布商来了个你卖我收。你卖多少我就收多少。然后把这些花布一些运到胶东去卖,一些运到东北日本占领区边界。让日本人合办工厂的产品到日本占领区去“走私”。结果使訾文海和藤井“赔了夫人又折兵”。促使了他们的合作破裂。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商人更加懂得造势和借势的重要。花样不断翻新,手段不断提高,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如改革开放初期,争着创办合资企业,现在争着使用外国的名牌。广告和各类促销活动更是无以复加。除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进行地毡式的广告轰炸外,宣传画、宣传册以及各种夹页、传单到处可见。在各种类型的商品交易会、展销会、推广会甚至民间庙会上,商家的广告可谓遮天蔽日,目不暇接;促销活动更是锣鼓喧天,美女成行。有的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名人加入促销队伍的行列。几乎把这种造势和借势的活动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了实力和财力的大比拼。有些没有实力或者是财力不足的企业,似乎是被“逼上梁山”,举债造势。这样就由“竞争”变成了“豪赌”。结果使胜利者遍身鳞伤,失败者片甲不归。不知有多个商界的英雄好汉在造势和借势中倒下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笔者看来,大概有如下这些原因:
一,商业竞争中的借势和造势,是一种高智慧的商业谋略。其目的是以较少的投入而获得较大的利益。运用的基本原则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小博大和以柔克刚。她的核心应该是“巧”和“妙”。也就是要掌握好运用的对象、时机、深度和火候。如果设计不周密、操作不到位,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果过了头,就可能产生负作用或者是伤害自身的利益。如果把这种谋略变成了两军对垒的实力交量,就超出了谋略的范畴了。
二,造势和借势都是在有竞争对手或自身危机的情况下,使自己获得优势或转危为安、转弱为强的一种策略。在设计和实施一项造势或借势谋略的时候,要考虑到社会环境、政策环境、人们心理状态和接受程度等等因素。认真分析你的这种策略能不能造出“势”来,这种“势”能不能形成“力”。一旦造不出“势”或者这种“势”没有可利用的“力”,就会全盘皆输。如果步步跟在别人后边走,也会很被动。一种方法使多了也就不灵了。因为商业谋略讲究的是“出奇制胜”。
三,借势看似比较容易。因为随着某种社会潮流的“势”,人人都可以借用。但是,凡是已经形成某种趋势的东西生命力可能就不会太长了。如果去借助有着借贷对象的“势”,那可是需要谨慎从事的。“引狼入室”的历史教训屡见不鲜。因为凡是有能力把“势”借给你用的人,往往要比你的“势”要强。否则你就不必向他借“势”。如果对方是个贪心之徒,在你借用他的“势”之后,往往就非常危险了。周朝的申候为了对付周幽王曾向西戎借兵,结果西戎熟知了周朝的地形,年年扰乱边境,弄得周朝不得不东迁洛阳。吴三桂为了攻打李自成曾借助清兵的势力,导致清兵入关统治中国达二百多年。所以,借“势”一定要慎之又慎,万万不可饮鸠止渴。
总之,造势和借势,是商业竞争中不可缺少的商业谋略。但是,一定要权衡利弊,在“巧”、“妙”和出奇制胜上多下功夫。
第五篇:《中国汽车商战》读后感
古语有云:善学者究其理,善行者知其难,遇事三思而后行!车界中,明其理者,其难未可解,而知其难者,又未行其理,二象显生,诸理亦难成其就!
车界连年飙升之后,二零零四年的一声晴天霹雳,骤然击醒梦中人,车市伴着掌声掉入冰窖,顿时,诸厂商惊慌之余,营销却突显乏力,于是阵脚大乱,降价声连绵不绝,相互撕杀,惨不忍睹,最终
仅有北现、上海通用、广本等几家胜出,其他均大伤元气,即使这样,消费者依然“持币待购”,其实并非他们无情,反而是厂商的“弃义”令其觉醒,汽车消费感性中透露着日增的理性。零五年,在各自调整中,上海通用荣登冠军宝座,上海大众有惊无险,……
如何让车商们从扑朔迷离的时局中找到北,能看到左岸或右岸,关键时刻就需要思想的指导以及行动的引领!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滋养思想!身处车界,《中国汽车商战》一书的作者丁树雄先生总想给业界创造点什么,或思想、或观念、或创意、或方法及工具,总希望汽车业能得到健康良性的发展,车商们能得到永续地发展。作者正是这么想也正是这么去做了,他亲自经历了车业由不济、井喷到冷市这一全过程,期间策划并参与了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区域性营销活动或事件,通过行动在一定程度为车商们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有建设性的“风向标”或“着力点”。例如:旨在树立企业形象的广物汽贸系列广告、倡导价值交互设计的业界首次自助维修技术竞赛、专为业界培养人才的首个汽车经纪人培训班、创新渠道模式的申飞汽车网上联营、作为公关表率的AEC九运会赞项目等等,这些成功的个案并不是丁君一时心血来潮所引发的,更不是一时的机缘所促成的,这里头无不凝聚了丁君创新的胆魄、引领的意识、专业的洞见和务实的精神。
由于工作的机缘,有幸结识丁君,其人对己甚是严格,言不多却有力,行总不限于已有。谈话间足可体会其思想的精妙,有时“天马行空”,但却有理有据;有时“谨小慎微”,却意在推陈出新。
对于著书立说一事,他始终恪守这样的观念:手高于脑,无实践就无发言权,现时许多书籍被套上“行业权威”、“业内一流”,可惜“劣书风行、好书难觅”,要么搬抄理论,嫁接“经典”案例,眼睛虽明,却不深;大脑虽灵,却不实;要么案例堆砌,然而缺乏可行性的真知灼见,如此手法以愚惑读者,委实不够道义。就此,在笔者阅遍汽车营销类书籍之后,确实深有同感。
现在披着“实战”、“实用”华丽外衣的汽车营销管理书籍大行其道,什么《xxx汽车营销》,被冠以“xxx精典案例xxx接触”,实际上,仅为案例的堆砌,理论(或他人研究成果)的简单嫁接,有为厂家贴金的嫌疑,况且几十年前或十几年前的案例,无论作者怎么编撰(拔高或美化)都无从考究,况且单凭车商的实力根本无法操作,离车商们的实际相距甚远;类似的还有《汽车xxx实战》,略有差异之处在于后者利用理论编撰,加之案例嵌套;有些作者却很聪慧,不再两张皮似地粘来贴去,而是直接找业外人士参阅相关文件,构建几个模块,合成一书,如:《汽车xxx服务管理》、《汽车xxx服务站策略》,虽源于业内资料,但未行其事,不明其理,以至于面过大,结构不系统,内容仅停留至表层;另外还有教科书式的《现代xxx汽车xxx营销》等等,形态各异,不一而足,恕不赘述。
当然也有用心写成的,如《汽销xxx第一书》,对于汽车销售中的关键性环节考虑地细致入微,即可现学现练,又可提升意识,以图长远发展,值得称道,唯一不足就是某些观点则为国外经验的转移,虽有一定借鉴意义,但类似策略国内市场中存活率暂时不高;再如《xxx汽车分销xxx渠道研究》,专门针对汽车销售渠道的调查与研究,辨析行业大环境,展示欧、美、日国外模式,分析国内各品牌渠道特点及由来,但深度有待进一步挖掘,而且现实指导性并不强……
肚囊空空如也,为求名利者,附庸风雅,搜索搬抄,卧榻编撰,甚至为遮其羞,故弄玄虚,新奇论调,跃然纸上,心虚之意,不用言表,读者终将远之;提理论精华,携经验积蕴,著书立说者,表其难,明其理,授之以道,教之以术,读者欢喜敬之。
“道不同不足为谋”,鉴于车业营销类书籍的残态,偶然的一次机遇,曾建议过丁君与笔者大学时的一位学识渊博的教授合作,利用其丰富的实战经验(理论基奠亦不薄),结合教授雄厚的理论修为,合力打造一本含金量较高的营销类书籍,出于礼貌,两人取得了联系,但由于双方相隔甚远,交流沟通不太方便,合作一事最终搁浅。根据对丁君更加深入地了解,明了以上事宜与其初衷有些偏差,理论与实践切实融合为一体,“实战”派与“学院”派风格总是存在一定的出入,合作著书重在风格相融,神通意会,否则貌虽合神却离,如此缺憾,令其望而却步,或许这才是搁浅更为真实的原由吧!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必要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识,能上升到出版层面传播经验的诚为理想,即使不成也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