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莫言获奖谈谈语言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就莫言获奖谈谈语言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语言、文化和文学,三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语言和文化是文学的载体,文学是由语言和文化建构而成,而语言和文学的方方面面又是通过文学来表现。
语言是世间最奇妙的事物,语言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拥有本民族特色的语言,另外,每个地区还拥有各自独特的方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语言以及不同地区的方言共同组成了语言的多样性。多样性的语言经过加工形成了多样的文学形式。因此,不同的文学中,语言特点各色各异。文学来源于语言,又高于语言,语言也深深影响着文学,对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我想通过分析莫言作品的语言特点与莫言文学之间的关系加以说明。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运用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主要代表作品有:《红高粱》、《生死疲劳》、《丰乳肥臀》。
莫言是1980年代的精神产儿。对于文学来说,1980年代意味着开放、尝试、突破,另一方面,有限的表达自由,使得文学表达显得更为重要,更有用武之地。
“在即将到达我们村头上那座小石桥时,我感到一阵阵的烦躁不安。一会儿我就看到了桥下那些因沾满我的血肉而改变了颜色的卵石。卵石上粘着一缕缕布条和肮脏的毛发,散发着浓重的血腥。在破败的桥洞里,聚集着三条野狗。两条卧着;一条站着。两条黑色;一条黄色。都是毛色光滑、舌头鲜红、牙齿洁白、目光炯炯有神。这一段路上,我的脑海里浮现着当初枪毙我的情景:我被细麻绳反剪着双臂,脖颈上插着亡命的标牌。那是腊月里的二十三日,离春节只有七天。寒风凛冽,彤云密布。冰霰如同白色的米粒,一把把地撒到我的脖子里。我的妻子白氏,在我身后的不远处嚎哭,但却听不到我的二姨太迎春和我的三姨太秋香的声音。” 这是莫言的代表作《生死疲劳》中的选段,从选段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这部小说的语言特色,即语言通俗,无厘头,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跳跃性比较大,初读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但是细细品味便能体会其中的韵味。这种特色语言的使用,使得莫言的文学作品充满了魔幻与现实主义。现实即是讽刺。在莫言的作品中,这位多产、富有想象力、不受限制、有时愤怒的作家塑造了一个个充满着乡土气息的人物,这些人无一例外地被日常生活中令人尊严扫地的暴行打击得一败涂地,伤痕累累。幽默是莫言文章的又一特点,而且毫无疑问某种有趣的距离感让人更容易理解他多数情况下描写的中国农村社会,这里的不公平、随意的暴力、恶臭和悲剧,还有卡夫卡式的挫败感。
但是,在他有关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故事中,人们能够感觉到一种潜伏在表象之下的尖锐的愤怒感。这些小人物都生活在莫言自己生长的山东省,正如他自己在一本合集的前言中所说的那样,这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们努力将死亡拒之门外。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是密不可分。譬如,在工业化社会里,其语言中反映技术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的词汇很多,而在以狩猎、种植为主的社会里,有关动、植物的词汇常常被人们所熟知。再譬如,汉语中表
示亲属关系的词名目繁多,且长幼有序,男女有别,血缘姻亲属性一目了然。这一特点源于汉民族封建宗法制度以及中国人重家庭,重亲戚的传统文化。而英语中贫乏笼统的亲属称谓语则折射出英格兰民族平等看待亲属关系的文化特征。语言能够折射出一种文化对世界的感悟和认识,透过语言则能窥见一个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当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一种语言、居住地区、经济生活、心理状态上稳定的共同体出现时,语言就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烙印,成为民族文化最典型的表征。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深藏在民族语言之中,因而语言的结构具有民族文化的通约性”(张岱年、方克立:1994)。因此,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莫言的文学作品把幻想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融为一体。他的文学作品深刻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又具有广阔的世界性视野,很多中国作家写过中国农村生活,但他们实际上是城市人,文化大革命下乡后他们就写他们看到的一些事情,是从外面看,但莫言是从里面看,他本人也是农民,所以他能描写这些人的心理,不光是他们做的事,他们心里的东西他能写出来。他写的人物不是那么简单,不是一个人很好或很坏,而是又好又坏。一个人可以对别人很坏,同时你可以感觉到他对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也可以很温暖、很幽默。这些人很复杂但很真实。他很真实,但又有像魔幻现实主义的很多奇怪东西,比如刚出生的孩子会和阎罗王一起谈话,一个人变成猪或变成驴等等这种很奇怪的东西,把这些很真实很魔幻的东西都弄在一起却让人觉得很有意思,看时就觉得很有滋味,也许这才是他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
莫言之所以有如此文学成就,和他本身的文化背景有很大联系。莫言从小喜欢听说书,他从说书人那里吸收了很多营养,最后他自己也成了一个说书人,但是是一个现代的说书人,他把说书艺术提升为一种现代的小说,这是很了不起的。对他文学特色影响较深的还有他的爷爷,从小她就爱听他爷爷讲鬼故事,而且他的故乡山东也是蒲松龄的故乡,《聊斋志异》对他的文学创作也有着很深的影响。这些都是文化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莫言的作品展示了一幅幅贯穿历史的生动风貌,再现了整个胶东的历史文化变迁。在莫言小说中《红高粱》,是以胶(县)平(度)公路上的抗战作为背景,描写了胶东大地上可歌可泣的抗日传奇;《丰乳肥臀》刻画的是胶东现代革命历史;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蛙》展示了胶东乡村的当代变迁;而《檀香刑》等小说则把触角指向鸦片战争以前古老的胶东大地。这几部小说里的故事其实可以串起来,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历史链条。
广袤的青纱帐,蜿蜒的小河,茂密的柳树林,这些胶东的自然风物都是莫言小说的常见自然环境。莫言的小说经常采用胶东方言来构成人物对白,自然纯熟。《蛙》、《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这些都有胶东方言叙事的口吻,很多作家都会用方言,这个是为了表明人物的身份,而莫言小说中的方言更是一种人物性格的表现,比如说胶东人的爽朗,说话比较直接,这些特点都能通过这个体现出来。
莫言的小说里也经常有各种各样的胶东风俗。这个可能不太雅――例如《红高粱》里面撒尿在酒中的酿酒方式,我估计是虚构的,但是有象征意义在里面。此外,像结婚、认干亲等情节,描写的都是胶东的风俗。
莫言笔下的胶东人敢爱敢恨,莫言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典型的胶东性格。他们勇敢坚毅,为了抗日可以成片倒下。他们敢爱敢恨,用原始、奔放、热烈的方式宣泄着自己的感情;男人们威武健壮,女人们泼辣美丽。
第二篇:从莫言获奖的角度谈语言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从莫言获奖的角度谈语言文化对
文学的影响
科目:语言学
班级:英语教育(一)班
作者:李永莉
从莫言获奖的角度谈语言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化的传承。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对于语言的内在系统,需要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探讨。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然而,人类的语言现象又如此神秘,是人类迄今尚未完全了解的东西。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都试图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探讨,形成了许多语言学流派。归纳起来,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语文学传统从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开始,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19世纪语文学家的工作为现代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发展到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系统,把语言学看成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立的边缘科学。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人类语言学的研究传统诱发了文化语言学的出现和兴起。通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关联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
在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方面有两种提法:“语言与文化”和“文化中的语言”。为了界定语言与其它文化现象的关系,有的语言学家将文化分为两大范畴,“大文化”和“小文化”。其中,语言与大文化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与小文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大文化的范畴。但它在总体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特殊,与总体文化中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关系是相对应的。因此可以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合一体的媒介。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从小文化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是同步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的发展。有了语言,人类就有了文化。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标志。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原始人与动物有许多相近之处,但是人产生了语言,动物却没有。原始人具有宗教、信仰、道德、习俗等属于文化范畴的东西,动物则不可能有。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促使人类走向更大的进步。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聚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有着许多密切的关系。
在文化结构中,语义的基本单位是“义素”。义素是词位通过文化结构表示语义的基本单位。一种语言中的词位和义素之间的关系是基本稳定的。这种稳定关系反映出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同时使语言成为了解文化的钥匙。但是,词位和义素之间并不一定总是一对一关系。即使在同一种语言中,不同地区或不同社会圈子的人的不同文化行为也会影响词位和义素的对应关系。一种语言的语言结构是一个完整的语音符号系统和书写符号系统,是一种语言区别于另一种语言的根本所在。不了解一种语言的语言结构,就无法辨认该语言的语音或书写的符号,并从中获取语义。没有掌握法语语言结构的人,就很难辨认法语字母不同组
合后所表现出的词义,同样,不懂俄语的人,也会把俄语当成抽象的字母组合,根本不懂它所表达的词义。
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分析:
汉语言文字是华夏五千年文明文字文化所沉淀来的一种特有的语言与文字。汉语言文字以其独特的音形字义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一份亮色。而中国文学在中国文化中又极具代表性,汉语言文字乃中国文学的基本架构,也是中国文字学中的奇迹。汉语言文字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变迁,为文学的发展做出口巨大的贡献。汉语言文字主要分为汉语言及汉文字两大部分,中国文学文化的发展在其基础之上获得了极为丰厚的理论依据。
一、简析汉语言文字具有的特性
汉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很多语言一样,其初衷都是为了人和人的沟通交流,为了相互之间的理解。但是汉语言文字和其他语言还存在不同之处:第一,汉语言文字有其他语言不可奇迹的望文取义的功用及独特的拼写结构;第二,汉语言的语音拼读中,生母和韵母搭配产生的读音和语义与别的语言文字大相径庭;第三,汉语言文字有简洁的结构,但是它的一字一音、一字多义、一音多字、一字多音的现象丰富了汉字的文化;第四,汉语言文字组合产生的词汇以言简意赅著称;第五,汉语言因为其音律的特点,在组成文章的时候能使其变得顺口,其他语言文字不能和汉语言文字的艺术性相提并论。
二、中国文学与汉语言文字之间的联系
汉语言文字与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人和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有人的存在才会有社会,社会才能发展,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能让文字不断的丰富。汉语言文字能够组织成优美的文章,诸多美文又组成了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字的存在让中国文学有了存在的基础及发展的源泉。由此而言,汉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学的关系和其他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样,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起进步。
三、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分析
1.中国文学的独特性源于汉语言文字的与众不同
汉语言文字在世界上是最为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历史悠久。而中国文学也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成为中国文学领域中最辉煌灿烂也是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然而,中国文学之所以能成为一支艺术奇葩,很大程度源于汉语言文字具有的独特魅力。汉语言文字从音、形、字、义及词汇组合上都与其他语言有着莫大的不同之处,这些文字和词汇的组合使得中国文学在读音上展现出情感和文字并重,简言表达深意的效果。
2.中国文学广阔的想象空间源于汉语言文字的意境创造
经过数千年岁月的变迁,汉语言文化益发博大精深,其抒发的感情,融入的意境可以以人不同的遐想空间,汉语言的美妙之处尽显其中,在中国的文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诗词、剧曲及小说,构成了中国文学。在这些文学作品之中,有很多美好的描写,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句仅一个“绿”字就将江南的春色尽收笔下,同时也将作者思乡之情融入诗句中。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句将作者观景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要想看得更远,首先就要丰富自己的内涵。可见,中国文学的艺术魅力通过汉语言文字淋论漓尽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总之,中国文学的发展是一部基于汉语言文字记录的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史,是一座奇葩异卉争相斗艳的艺苑,也是一座令人向往的神秘的文字宫殿,这里蕴含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深厚的文化,深邃的灵魂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莫言获奖的多重意义:展示当代中国文学的气象
莫言获奖,可谓汉语文学凭借自己的艺术水准和文化承载力获得世界承认的一个重要标志,能够把世界目光引向中国作家,成就了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进行密切交流的契机。就文学性而言,每一个成功的作家都有自己创作的独特性和话语表达方式。莫言因其作品“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成为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第一人,填补了中国文学界的空白。对于有着两千年文学传统、急切融入世界的中国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大事、喜事。
小说家莫言,以自己特有的叙事方式、语言风格和文学创造力,在同时代作家中脱颖而出。通过《红高粱》《欢乐》《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杰作,以一个作家特有的立场和方式,有效地介入了当下中国的现实。这位中国北方农民的儿子,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他把肖洛霍夫的恢弘、马尔克斯的奇幻、拉伯雷的狂欢、蒲松龄的诡异、冯梦龙的清澈、段成式的庞杂、果戈里的诙谐和雨果的道德感融为一体,他的小说语言激情澎湃,宛如黄河泛滥,冲刷出一片全新的语言河床,在现代汉语写作史上留下一道罕见的语言奇观。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莫言小说创作及其意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来研究文学现象和作家创作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每一个有着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的作家,都与一种特有的地域文化血脉相连,并且都秉承了一定地域的历史文化渊源,生之养之育之的土地,不仅给予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和素材,而且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文学观念、创作风格、心理结构,其创作必然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地域文化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莫言的家乡山东属于齐鲁文化区,这里有着丰厚的地域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浓厚的文学传统众所周知,莫言出生地是山东高密,与孕育了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淄川同属一地。《水浒传》和《聊斋志异》便是这个地方的突出代表,前者是歌咏杀人放火、敢作敢为的豪杰行为和“替天行道”的侠义精神,极富叛逆色彩;后者表现和探寻狐仙鬼怪的幽冥世界,追求想象的满足,神秘、玄妙,不拘俗套,显得放达活泼、轻松自由。莫言十二岁失学后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农民,他除了自己能找一些杂书看看之外,所接受文学和文化的教养大多数来自高密的民间传说,他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爷爷和一个满肚子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奶奶,从小对鬼怪传说便是耳熟能详。就是在这种民间文化的浸淫下,“仙话传说”、“灵异想象”深深植根于莫言的心灵与情感深处,莫言传承了蒲松龄“聊斋”式的叙事模式,以未受浸染的民间乡野的自由想象为基础,超越现实,沟通阴阳两界,将齐文化、时空转化的叙述模式和神怪小说传统有意识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了充满神秘氛围的高密东北乡。独特的民俗文化民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积淀,可以称之为“民族心理”或者“民族情结”,因为一国有一国的民俗,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民俗,某个地域有某个地域的民俗,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莫言的出生地高密县尤其突出。地域文化在莫言小说中的展现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色或风格来自描写对象,包括特殊地域的环境、人物、风俗、方言、文化传统等,作家的作品里我们经常看到作者自己的影子或是作家自己熟悉的东西。莫言的作品也不例外。也正因为此,才有了“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学地理名词,高密为莫言创作提供的素材既有历史或者现实的人物和事件,也有民间传说故事。在经过莫言的改造后,现实的人物成了小说的艺术形象,现实的事件则成为小说的情节和细节。《丰乳肥臀》中许多令人觉得匪夷所思的细节,例如上官鲁氏把豌豆吞进胃里回家后吐出来给饥饿的孩子们吃的事例就是取自莫言村里的人们的真实经历,历经人间苦难而决不向命运低头的上官鲁氏则是莫言母亲的真实写照。高密民间的泛神论色彩的动植物崇拜意识,以及三大民间艺术“剪纸、泥塑和扑灰年画”等,这些民俗内容有的直接构成了莫言小说的创作题材,如《翱翔》中新娘燕燕在逃婚中如蝴蝶般飞舞;《檀香刑》中具有特异功能的“虎须”;新近的《生死疲劳》中的“阎罗殿”与七道轮回;《球状闪电》中的“刺猬”,《奇死》中的“狐狸”、“黄鼠狼”,《白狗秋千架》中的“狗”,《红高粱》中的“红高粱”等。重要的不是这些“动植物”构成了创作素材,而是这些“灵物”扩大了作家“感觉”想象的范围,体现在作家的感觉叙事中。而且很大程度上,这些“灵物”就寄托了某种理想的生命品格。此外,便是流行在高密一带的“茂腔”,在被称作一次有意识的大踏步的撤退的《檀香刑》中,茂腔不但是小说中最抢眼的“声音”,而且还决定了小说的基调:凄婉,悲凉,如泣如诉。
他使作品超越区域性的手段之一是把原乡当做一个开放性的艺术世界来处理,把发生在天南地北的事情都放到高密东北乡这块热土上来写,把在外地获得的丰富的感受带回到故乡来加工。莫言把乡土材料和乡土色彩同现代社会的实质、人的生活、人的本质和人类文明的普遍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自己故乡的生活方式的描写,传达了某种带有普遍性的人类生存状况,将一般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发现,他从一个特定的地方、特定的时代的特定生活切入揭示生活的本质反映人性的普遍内容,从而使他们的作品能够出自故乡而超越故乡。
莫言一个人的获奖,并不必然代表中国文学登上世界文学之巅;正如无人获奖,也不必然说明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园林里无一席之地。文学意义上的莫言,引发人们重新关注文学,思考什么是“作家”。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知名汉学家马悦然一再所讲,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评判标准就是文学。既没有必要将其获奖过度拔高,也无须上纲上线。莫言的文学成就建立在他的卓越文学语言、结构和表现能力,以及他的丰沛人性关怀上。莫言获奖与中国今日的国际地位有关。但若以此证明中国文学的崛起,则仍难以摆脱东方主义的窠臼,仍没有摆脱“被看”的心理,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事实上,中国当代文学的孱弱,离文学强国之梦还差得很远,向世界文学学习和开放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主旋律。
第三篇:莫言获奖原因及影响
WHY 1.授奖词: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莫言,其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符合诺贝尔的六个幸运号码:
第一,要写乡土。第二,要用现代主义的手法,写实浪漫都不行。第三,要写到文革。第四,这个作家一定要意见分歧,就是跟政府要有一定的距离。作家不为党派服务。第五,他要有好的英文或者法文的翻译。第六,他要在海外获过奖,即在海外受到评论界的支持。(中国很多作家,或者说中文的很多作家之所以没得奖,原因就是因为它这个奖必须要看英文跟法文,或者是瑞典文。因此由于翻译的原因,这个奖可能没有了。)3.译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
1)比起同时代的作家,莫言更有“历史感”。不论是太平天国还是文革题材,他拿捏历史角度最为得心应手。
2)围绕着一个鲜明道义核心的鸿篇巨制,大胆、浓烈、意象化而又强有力。3)莫言是一位“最大主义者”(如果有这么一个词的话),他总是尽力探求汉语表达的极限。
4)他也是一位能够调动各种感观的作家。
5)最后,他特别善于“陌生化”,用他的散文营造崭新、抓人的现实。4.莫言:我想最主要因为我的作品的文学的素质,因为这是一个文学奖,授给我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作品我想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的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的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和种族的、族群的局限。IMPACT 1.中国人对诺奖的焦虑与渴望终于释放
2.使更多的国外读者与译者关注中国的作家与文学。3.让更多的人体验“中国经验”,感受“中国文化” 4.刺激中国作家的创造力与积极性,促进纯文学的发展,推广华语文学。5.走出去(中国翻译史论坛):汉籍外译是有效渠道,中国文学应保持自身特点,找寻翻译需要,在目标国培育翻译需要。
第四篇:莫言获奖
2012年中国文学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虽然没有很认真的读过莫言的作品,因为实在是有点长。但对于这位老作家还是曾经了解过,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莫言的作品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很多重要的作品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出版,之前中国作家实力排名莫言高居榜首。
对于莫言获奖,并不是人人都肯定,大部分中国人都把诺贝尔奖神化,认为他这样一位乡土文学作家能获奖简直就是一件神奇的事。我认为莫言是个很简单很现实很坦率的人 出自他手的小说具有生动表现力,人物语言和画面感都非常电影化,完全折射出社会真实的方方面面。他的个人化比较明、地域性比较强烈,他对于动态的社会性的描述、和史诗性情结的搭建极好。这主要是他对一些重大历史题材的涉及。尽管莫言本人创作长篇小说,但他对细节的强烈的描摹,比如一些血腥恐怖场面的描述,都是极其精彩的。
而这样说其实也不是觉得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最应该的,当然,他能获奖,那肯定是优秀的。而历史上,托尔斯泰、易卜生等大文豪没有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谁也不会否认他们的成就。就中国而言,鲁迅、茅盾、郭沫若、老舍、巴金等也没有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一部分的人认为他的作品“最符合西方文学的路子”,更确切地说,他的作品更符合西方人的某些主观需求,文字很直接,甚至残酷,说实话我是挺喜欢这种风格的,很实在。
总的来说,莫言获奖也为了民族争光,对以后中国的文学也有很大影响。
第五篇:莫言获奖
新闻评论——莫言获取诺贝尔奖
莫言何许人也?你可以没看过他的书,或者你连他是干嘛的都不知道,但是,你若是连“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奖”都不知道,那么,你真的已经OUT了。
莫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今年是2012年。没错,如果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的或,怎么轮也该由中国那一次奖了吧?当然这是笑谈。中国能够有一位作家可以拿到诺贝尔文学奖还是值得举国同庆的。闷骚了这么久的中国文坛,每次都把不被嘉奖一事当作一缕轻烟,莫言这颗重磅炸弹平地一响,浮尘四散,各领域各阶层各单位„„纷纷发来贺电。首当其冲的是中国作协,自己人拿了这么大的奖,哪怕这个人他不是自己,作为领导作为同僚,怎么也得一番褒奖吧。主席致辞,这是中国作家在世界获得肯定,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大飞跃,客套话,听听开心开心得了。网上书城也瞅准时机,莫言书系一版再版全部卖脱销,消费者买的可是诺奖获得者的传世之作,就算不看,往书柜上这么一摆也是有学识的象征!紧随其后的是莫言的老家,旅游局早早规划好了,当年莫言写作的屋子要盖一座纪念馆,瞻仰诺奖人风采不能没地儿去。“红高粱”旅游区规划好了,不劳费心早就被执行力超群的乡亲们提上日程。“莫言牌”××商标以确定被其老家一个卖烤鸡的商家抢注,打上“莫言”商标那就是销量的保证啊。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事,不是吗?
莫言好忙,元芳你怎么看?身为作家出品好的文学作品记录真实感情,莫言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如果不是活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相比大多数国人会陷入笔者开篇所述的窘境。获奖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势,这是莫言的荣誉,我们只是沾光,光有射程,也有暗淡的一刻,以此“光”炒作的集体与个人都是不当的,胜不骄,各行各业欢腾过后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莫言已经够忙了。
有倾向性的叙述占了大部分篇幅,几乎没有真正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