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2013年度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为了确保完成省、十堰市2013年度人口计生目标责任书信息化建设任务,根据年度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点和《十堰市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十人口[2012]88号)的要求,特制定2013年度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市乡计算机机房建设确保达标
严格按照《湖北省人口计生系统计算机房建设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规范各项建设,2013年10月底以前,计算机房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并达标。
二、认真做好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wis)网络版和省内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启用工作
1、根据《关于启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网络版和省内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的通知》(鄂人口规[2012]3号)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经费投入,纳入2013年度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确保2013年度我市网络数据中心的建设任务。
2、组织好育龄妇女信息化管理系统(wis)网络版和省内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客户端的操作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基层网络版使用和省内流动人口信息的异地交换。
三、规范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wis)使用,提高数据质量。
1、进一步加强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向下逐步延伸至村级(社区),2013年各乡镇建立信息化建设村级试点。到2013年全市村级信息化覆盖率达90%以上。
2、健全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补齐并核对好育龄妇女原始个案信息,及时消除现有个案数据库出现的重卡现象,提高育龄妇女个案信息数据项完整率和信息准确率。继续做好每月数据库上报工作。
3、按照月变更、月反馈的机制实现育龄妇女信息双向良性互动。利用育龄妇女信息库所生成的信息数据,及时为育龄群众开展优生监测、妇科疾病防治、避孕节育措施落实、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保健,男性生殖健康、艾滋病防治等生殖健康服务。
四、**口市人口计生门户网站做到网络通畅,更新及时。
2013年紧紧围绕《湖北省人口计生系统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指导意见》和人口计生的中心任务,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内容变更及时,建立健全运行维护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依托网站,宣传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树立人口计生部门的良好形象。
五、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初步建立人口计生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2013年按照省、十堰市电子政务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加快建立人口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形成人口计生工作综合信息快速采集、动态监测和系统分析体系,达到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共享。
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稳定现有技术队伍,加强乡镇、村(社区)人口计生工作人员信息化技术能力建设。结合信息化建设进村(社区)活动,市乡两级要把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培训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常抓不懈。做好专干培训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信息化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应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计生管理和服务技能。
第二篇: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
加快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
城市提供决策支撑
成都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十一五”时期,根据国家和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加强人口计生信息化工作、《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成都市“十一五”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总体要求,我市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坚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建立部门网站为先导,以建设全员人口数据库为核心,以建立高效畅通、安全实用、结构合理、资源共享的人口计生综合信息平台为目标,初步建立起面向人口计生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人口计生信息系统,实现了“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目标,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提供了决策支撑。
一、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为适应人口计生职能拓展和改革发展的要求,我们以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应用系统为主导,以开发信息资源为核心,依托国家和省级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初步建成上
- 1 - 连国家、省人口计生委,覆盖市、县、乡三级及部分村(社区)的人口计生信息网络;建成人口基本信息和育龄妇女计生工作信息的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以及依托该数据库运行,包含若干业务子系统的人口信息平台(PopulationInformationPlatform,PIP);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人口计生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水平和操作运用能力大幅度提高。
(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域覆盖。“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信息化投入,通过省、市、县三级投入信息化建设1551.59万元,市、县、乡三级计算机设备全部得到了更新,五城区及高新区、温江区、都江堰市、新津县等区(市)县根据业务延伸的需要将计算机配备到了村(社区)一级。为配合人口信息平台的建设,市、县两级配备了服务器、交换机、硬件防火墙、UPS等设备和软件系统,依托四川政务网络,运用VPN技术搭建了虚拟专用网络,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人口计生部门之间网络互连互通,全市人口计生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全覆盖。
(二)建成全市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十一五”期间,按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GB/T18848-2002)对原有的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进行了转换,在全市19个区(市)县及高新区建成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县级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国家、省人口计生委提出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要求后,我们又按照《国家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试行)》将其拓展充实为全员人口数据库,- -并率先在全省取消县级数据库,实现了全市数据向省数据中心集中,既有效避免了数据分级存放带来的信息割据和失真,又克服了县级技术力量不足带来的系统维护困难等问题。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目前,全市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已收集1100余万常住人口和170余万流入人口信息。总人口数据的完善工作已进入核查、比对阶段。
(三)基本建成了人口计生信息应用体系。为统一标准、杜绝重复建设,按照省人口计生委统一规划和部署,我们在建设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中,放弃使用多年自主开发的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在全市推广运用全省统一的应用系统。“十一五”期间,按省上要求进行了两次升级,初步形成以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为核心,以育龄妇女信息管理为重点的综合业务工作平台。“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流动人口信息交换”、“生殖健康与技术服务”、“机构人事信息”、“统计报表”等多个子系统得以应用。
(四)部门间人口信息共享取得突破。“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省人口计生委的要求,在加快建设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同时,我们大力推进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我委和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等部门联合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制度建设的通知》,对各部门信息共享的职责、任务、信息共享的原则方法进行了明确,为实现人口基础信息共享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现部门间流动人口信息的交
- 3 - 换和共享,全市建设了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市人口计生委作为平台的首批参建单位之一,积极参与了作为交换标准的《成都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交换数据规范》的制定,在现有的省PIP综合业务平台上开发了“成都市计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子系统”,通过从全市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读取相关部门提供的流动人口信息,进行自动匹配、分发,接收到本部门的业务系统核查处理、跟踪服务,再将处理结果反馈交换平台供其他部门使用,实现了与全市交换平台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在流动人口信息共享取得初步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寻求全面破解人口信息共享难题,一方面与公安、卫生部门积极磋商,实现了部门人口基础信息交换,以达到信息数据互利互补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温江区、新津县开展全员人口信息共享试点,目前已完成前期调研和方案制定工作。
(五)其它电子政务应用项目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按照部门网站建设要求,我委先后对政务内、外网上的人口计生部门门户网站“成都人口网”进行了改版,改版后的部门网站风格更统一、内容更丰富、功能更完善、公众参与性更强,通过在部门网站公开政务信息,开展网上宣传和调查,回复信访和咨询,架起了政府与公众有效沟通的桥梁。同时,建成了“成都市人口计生委协同办公系统”,市、县两级通过该系统可以方便地进行文件传输、即时通讯、召开网上会议,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国家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平台应用情况良好,通过PADIS集成工作平台各业务子系统,实现了国家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发放管理;跨省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各类统计报表网上直报。
(六)信息安全体系不断完善。为保证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采取多重技术手段,制定各种制度保证信息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十一五”期间,先后出台了《成都市县乡两级信息系统管理规范》、《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信息安全保密制度》、《网站信息发布审核制度》、、《涉密计算机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信息管理工作制度,通过技术和管理双重手段构建了较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最近针对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还制定了《成都市人口计生个人信息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七)信息化队伍应用能力建设实现质的提升。为适应信息化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我们通过分级培训,狠抓信息化队伍应用能力提升。每年对市、县两级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多次专业培训,县级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举办乡级计算机操作人员培训班。“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培训各级计算机操作人员1600余人次,市、县、乡各级均有1名以上经过专业培训的信息化工作人员。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5 -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信息化机构不健全,专业技术队伍不稳定;二是各区(市)县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不均衡,部分地方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尚需进一步提高;三是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中城区总人口信息缺失问题虽基本解决,但个案信息比对、育妇卡片信息补录工作还十分艰巨;四是部门内及部门间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整合度不高,应用不充分,信息共享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各级人口计生工作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十二五”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打算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按照“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归口管理、分头实施、协调推进”的原则,充分利用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发挥既有的部门网站、协同办公系统和人口计生综合业务平台的功能,从完善信息化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开发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人口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培训和规范管理等方面入手,抓好全市人口计生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成立“成都市人口信息中心”专施全市人口信息化建设、维护任务,力求在“应用、完善、共享、延伸、队伍建设”五个方面采取新举措、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一是强化应用。我们将充分利用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发挥既有的部门网站、协同办公系统和PIP、PADIS两个综合业务平台的功能,促进行政运营的简便化、效率化、高度化和透明化。- -二是完善系统。按照统一规划和标准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各信息系统功能,提高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提高各项业务数据采集、录入效率,以及综合信息的准确率、利用率。
三是实现共享。我们将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列为“十二五”人口计生四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把分散于各部门的人口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提高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程度,以期达到避免重复采集、节约行政成本、减轻基层负担、提高人口信息质量、提升人口信息管理整体效能、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目的。
四是搞好延伸。目前人口计生信息网络和业务应用已普及到街道(乡、镇)一级,随着我市信息化设施不断完善,村(社区)一级实施信息化的条件逐渐成熟,我们将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功能、健全制度,在保障信息安全和数据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信息系统向村(居)延伸,务求取得实效。
五是强化队伍。“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各级计划生育干部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具备与所从事的工作相适应的信息化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充实技术队伍,保证队伍稳定。
- 7 -
第三篇:2009年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为了确保完成省、市2009人口计生目标责任书信息化建设任务,根据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点和《***市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十人口[2008]88号)的要求,特制定2009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市乡计算机机房建设确保达标
严格按照《
湖北省人口计生系统计算机房建设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规范各项建设,2008年10月底以前,计算机房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并达标。
二、认真做好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WIS)网络版和省内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启用工作
1、根据《关于启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网络版和省内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的通知》(鄂人口规[2008]3号)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经费投入,纳入2009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确保2009我市网络数据中心的建设任务。
2、组织好育龄妇女信息化管理系统(WIS)网络版和省内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客户端的操作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基层网络版使用和省内流动人口信息的异地交换。
三、规范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WIS)使用,提高数据质量。
1、进一步加强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向下逐步延伸至村级(社区),2009年各乡镇建立信息化建设村级试点。到2012年全市村级信息化覆盖率达90%以上。
2、健全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补齐并核对好育龄妇女原始个案信息,及时消除现有个案数据库出现的重卡现象,提高育龄妇女个案信息数据项完整率和信息准确率。继续做好每月数据库上报工作。
3、按照月变更、月反馈的机制实现育龄妇女信息双向良性互动。利用育龄妇女信息库所生成的信息数据,及时为育龄群众开展优生监测、妇科疾病防治、避孕节育措施落实、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保健,男性生殖健康、艾滋病防治等生殖健康服务。
四、***市人口计生门户网站做到网络通畅,更新及时。
2009年紧紧围绕《湖北省人口计生系统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指导意见》和人口计生的中心任务,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内容变更及时,建立健全运行维护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依托网站,宣传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树立人口计生部门的良好形象。
五、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初步建立人口计生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2009年按照省、***市电子政务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加快建立人口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形成人口计生工作综合信息快速采集、动态监测和系统分析体系,达到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共享。
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稳定现有技术队伍,加强乡镇、村(社区)人口计生工作人员信息化技术能力建设。结合信息化建设进村(社区)活动,市乡两级要把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培训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常抓不懈。做好专干培训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信息化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应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计生管理和服务技能。
第四篇:人口计生工作信息化建设
人口计生工作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XX市高度重视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以“一库(MIS)三网(因特网、局域网、系统内网)”为基础构架,健全和完善信息服务系统。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人口计生工作的网络化、科学化、现代化,使XX市人口计生工作驶入信息化高速公路,有效地提升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水平。
一、强化建设、夯实基础
一是加强硬件建设。XX市按照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标准的要求,相继投入资金400余万元,不断加强市、乡两级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我市采取一周一督查、一周一通报的办法,确保各乡镇计生硬件建设达到标准要求,截止目前,全市90%以上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达到规范化标准;同时我市85%以上村室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初步形成了以市、乡、村为三级的信息服务网络。2012年市人口计生委开拓创新,利用电信部门的网络资源,结合新的软硬件技术,以委信息中心为枢纽,向各乡镇计生中心延伸,高规格组建了市、乡两级视频会议室,开通了市乡视频会议快速通道。同时,为不断适应“阳光计生”服务工作的需要,市计生委建立了视频监察系统,实现了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全过程的电子监控和动态管理,使行政审批的办理过程“看得见、管得住”,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察。二是加强软件建设。首先完善或建立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全国计划生育技术信息服务系统、河 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MIS)、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和导向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以及信息共享系统(OA办公系统、VPN系统)、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管理系统、机关档案管理电子查询系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统计收费管理系统、市人口计生门户网站等九大信息服务系统。其次,为不断满足新时期广大群众对优质服务的需求,整合各个业务平台的资源,及时生成综合信息引导服务,提高服务计生家庭的效率和水平。
二、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一是抓好人员培训。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艰辛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掌握多项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更好的为育龄群众服务。为此,XX市人口计生委相当重视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训。通过学历再教育和岗位培训等途径,定期邀请人口计生业务专家授课、组织计生干部参加计划生育系统培训等方法,不断丰富计生队伍信息、信访、微机、药具等方面业务知识。并出台了相关文件,解决培训人员的学习费用、待遇等问题,切实解决计生工作人员学习培训等再教育事项的后顾之忧。二是树立服务观念。提高技术服务人员素质,改善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和技能,增加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以高水平的业务知识和技术质量,服务于育龄群众,赢得育龄群众的满意。不断完善人口计生日常工作规范和制度,做孕情跟踪服务不遗漏、长效节育措施落实不放松;严格兑现奖惩,将各项惠民政策逐项落实到人,对计生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监督。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事即我事的服务理念。
三、强化应用、提高效率
一是推行办公自动化。在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中,XX市人口计生委推行办公自动化系统,加强信息系统应用,开展一厅式办公服务,不断拓宽应用范围,为全市计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水平创建一良好平台。通过信息共享系统(VPN方式)实现了市、乡两级的互联互通,实现了机关内部及乡镇计生服务中心间文件、材料、报表及时信息共享、公文传递审阅、信息交流、督办等办公业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有效提高了机关日常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二是升级市人口网站。对XX人口网进行了再次改版,更新版式,丰富内容。通过网站全面公开各项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及动态信息,重点突出政务公开、便民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了网站的互动性、参与性和服务能力。三是提升工作水平。以MIS数据库为基础,充分运用各类人口数据,对全市人口计生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人口形势分析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呈送市党政有关领导,为领导实行人口和发展综合决策服务提供信息支撑。以流动人口信息为平台,做好流动人口信息交流平台的信息提交和反馈工作,不断增强查询反馈效率的及时性、准确性,先后建立了信息交流基础台账和工作制度,走活了流动人口区域“一盘棋”。立足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信息系统,目前已完成了2871人次的奖扶、120人次特扶人员数据录入,加快完善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促进了计划生育家庭先富、快富。在我市人口计生驶入信息化高速公路的同时,使广大计划生育家庭和群众优先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着力营造有利于人口计生政策落实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中牟县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经验材料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近年来,中牟县把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搞好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突破口,建立了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化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决策、管理、宣传、服务、办公等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推动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2008年以来,我县连续被省人口计生委授予“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甲级县”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摆上重要议程,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要求必须高标准要求、高起点推进。县政府把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县人口计生委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人口计生重点工作,纳入对各乡镇的计划生育目标考核范围,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年进行严格考核。为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县人口计生委每年都要压缩其它开支,千方百计保证信息化建设资金。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在分析形势,找准差距,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把信息化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对信息中心进行改造,更换了硬件设备和软件管理系统,进一步搭建了计划生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
二、抓好三项建设,夯实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基础
(一)抓好硬件建设。建立了高标准的机房,更新了服务器和相应的辅助设备及网络设备,开通了光纤,组建了中牟县人口计生委网站,完善了委机关内部局域网,实现了县、乡两级数据的专线网络传输。在县站和各乡镇服务中心全部建立“内部局域网”管理服务平台,利用内部局域网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我们按照省人口计生委统一要求,投资150万元,对县信息中心和乡镇计生信息站硬件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新增计算机85台,购置电脑桌椅95套,全县机房总面积459㎡,平均面积约24.2㎡,计算机总台数150台。统一县信息中心和乡信息站标牌,进一步巩固了以互联网为依托,机关局域网为中枢,各乡镇和部分行政村为终端的计划生育信息网络。目前,全县18个乡(镇、街道)已全部按省定标准整建到位。
(二)抓好队伍建设。县人口计生委先后两次在社会上公开招聘了2名具有大专学历和实践经验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使县级计算机专业人员由原来的1人增加到3人。各乡(镇、街道)通过内挖外引等渠道,使计算机专业人员在原有每乡1人的基础上,增加到每乡2人。目前,全县共有微机操作人员39人,其中本科学历12人,大专学历的14人,中专学历的13人。我们要求乡(镇、街道)计生办微机员调整,必须经 2
县人口计生委同意。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必须优先保证计划生育信息员队伍,个别调整的必须及时补充,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在全县人口计生系统开展“现代化办公大练兵”活动,实行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应用知识培训。对微机员实行月考评制度,并将考试成绩纳入目标考核内容,促进了微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三)抓好制度建设。为了使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规范运行,我们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采取三项措施,严格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出台了《操作员管理制度》、《数据安全及传输制度》、《工作日志制度》、《信息保密制度》等10余项规章制度,统一制订了《网络拓扑图》和《MIS数据库工作流程图》,通过健全制度来规范日常工作;二是加强硬件设施管理。明确规定非微机操作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微机室,凡是进入者必须换上微机室专门配备的拖鞋,并且严禁在微机室抽烟、高声喧哗,为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对机关局域网及县、乡两级计算机定期进行维护,做好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三是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每月数据变更后及时进行备份,未经有关领导同意不得随意查阅数据,确保数据完整性和整个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
三、强化信息应用,以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工作开展
我们围绕群众需求,积极探索,着力在管理服务上做文章,在实践应用上下功夫,使信息化建设真正服务于计生工作。
(一)注重数据来源,确保数据质量。持续开展育龄妇女基础信息核查工作,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要求各乡镇在信息录入前认真澄清底数,明确各乡镇(街道)计生办主任、各村计生管理员对录入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对各乡镇微机信息录入及使用情况进行经常性督查,通过现场反馈、下发书面总结等形式,使全县的育龄妇女个案信息的录入做到了户、卡、机信息“三项一致”。此外,我们还先后组织了出生人口信息核查、全县人口身份证信息核查等,使全县人口数据质量显著提高。
(二)利用信息分析,提供决策依据。充分利用计划生育信息系统提供的人口分析、群众需求、四项手术等信息,定期为领导提供快捷有效的定量、定性服务,使领导及时了解人口形势。从MIS数据库提取相关信息,分析年龄、出生、孩次、育龄妇女结构等情况,编制出合理的人口计划,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三)依靠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加强综合管理。利用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运用MIS管理系统,使管理范围由过去的单纯育龄妇女 4
管理扩展为全员人口管理。运用利益导向、避孕药具等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各项工作程序,提高服务质量;二是推进办公自动化。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使基层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利用计算机抓管理,将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作落实和管理服务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指导考核评估。通过已婚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指导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考核,考核前检索康检对象、出生对象、持证对象和大龄未婚青年等重点调查对象,做到心中有数,提高了考核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推动信息化终端进村,实现信息化服务全覆盖 2011年,我县制定下发了《中牟县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便民服务的通知》(牟计生领字„2011‟5号),在全县迅速掀起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高潮。县、乡财政投入资金178.8万元,在每个乡(镇、街道)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大厅配备触摸屏,建立便民服务信息查询系统,提供办事指南、法律法规、生殖保健、利益导向、优生优育等查询服务,在每个行政村配备笔记本电脑,建立村级信息化应用平台系统,实现除信息变更单以外的所有台账MIS系统提取、电子化生成、离线游览查询等功能。乡镇服务大厅触摸屏样式美观、内容丰富、程序简易、使用简便,为广大群众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村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信 5
息化应用平台,实现了全县人口数据等信息的村级离线应用,解决了以往乡镇须登陆互联网在线应用遇到的高峰期“堵车”、反应慢,影响使用效果等诸多问题。它几乎完善了计生新台账的全部内容,如计生户口册、一览表、信息服务信息引导单、信息报表单、生育证发放人员名单,具备人口基本信息和已婚育龄妇女信息的查询、游览功能,尤其是信息服务信息引导功能,可以每月引导预告出生、建议手术、建议随访人员名单,提醒指导服务人员开展相应服务等,极大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虽然我县在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深知,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MIS 数据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微机员的业务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投入,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全县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