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曹亚静民情日记2
2013年5月3日晴星期六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已久,今天我带着真情、带着思考、带着责任来到了苟仁村年庄子一组张润年家,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分析致贫的主要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制定发展计划。
我大概了解了他们家的详细情况:张润年现年54岁,全家6口人,本人及妻年老有病,无劳动能力,种植3亩玉米,收入微薄,其子有病,儿媳在家务农,他们劳动文化程度低,应用能力差。联村联户是手段,为民富民是目的,联村联户的关键就是让联系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我想“联村联户”,联的是感情,是理想,是信心,帮助联系户培育起一项稳定的增效产业,尽可能的改变这种现状。
第二篇:曹亚静民情日记1
2013年4月27日晴星期六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制定的帮扶群众向小康生活挺进的重大决策。我也参与其中,今天来到苟仁村年庄子二组赵成怀家,他现年54岁,劳动力弱,家庭人口众多,次子还在上大学,花费很大,一家人生产生活有极大的困难。
看到他们的生活,我深深的感觉到农民的纯朴及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我应尽我所能开展邦联。不能给他家添加任何负担,不能接受他家的任何好处;带着感情贴近赵成怀家,与他家促膝谈心,重视疏导他人情绪;千方百计帮扶他家致富奔小康面临的突出问题。
第三篇:赵亚静民情日记
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4月24日,我再次前往湫头村郭新武郭元军家中开展“双联”行动帮扶和政策宣讲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帮扶物资及致富信息。虽然这次帮扶无法彻底改变他们的家庭状况,通过与他们面对面交谈,心切心沟通,使我深切感受到农民的纯朴与勤劳,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自己生活条件的优越。还有部分农民兄弟穿着陈旧的衣服,吃着粗茶淡饭,住着土墙瓦房。趁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春风,我将以最热烈的情怀,最积极的行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进农村,走向农民,倾情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帮助他们出谋划策,脱贫致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困难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扩宽眼界视野,最终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也决心以这次行动为契机,抓紧抓好当前工作,帮助他们谋划好长远出路,使这次行动真正做到联村联户联心、为民富民惠民。那种力量感和带给我们的厚重思考,是再华丽的文字也无法给予的。当一场如火如荼的活动宣告一段落时,我们的目光却无法从那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民情日记”中移开。“屋内昏暗,家徒四壁,大家眼圈立刻红了,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不忍多待。”这是一名干部民情日记中的一段话。类似的话语,在民情日记中常常出现,三言两语却震颤心尖,令人眼眶湿润。在这场由政府推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我们的领导和干部们能够俯下身子,问百姓冷暖,为民办实事。透过民情日记中的一些感性文字,能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与百姓的心贴得很近很近。只有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只有亲自沉下去,才能感受到作为一名干部肩上的担子到底有多重。这应该就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程”的其中的要义之一吧。下到基层去,把基层的声音带上来,把民意带上来,在新时期里,更加地做好密切联系群众这篇文章,您的决策将会更加贴近民众,您的决策才不会偏离改革的方向。我们祈愿,有越来越多的“民情日记”能够湿润国人的心田,并成为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
第四篇:民情日记两篇 曹小鹏
民情日记1: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自去年开展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2013年我乡“双联”行动扶贫攻坚研讨会于2月21日召开,重点就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县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的会议精神,动员全乡各级各部门和全体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中来,努力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同时就今年我乡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全乡干部要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包联村社、包联农户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包联对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尽快帮助包联对象脱贫致富,真正实现“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三农’发展上台阶、基层基础更牢固”的工作目标。
民情日记2:
真诚沟通认真帮扶
4月26日,我再次前往新庄子村唐关民及刘养锋家中开展“双联”行动帮扶和政策宣讲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帮扶物资及致富信息。
虽然这次帮扶无法彻底改变他们的家庭状况,通过与他们面对面交谈,心切心沟通,使我深切感受到农民的纯朴与勤劳,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自己生活条件的优越,对我心灵是一种震撼,对我以后的工作是一种鼓励,使我想到:我国虽然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GDP每年以8%的速度在增长,所取得的成就震感世界,让世界刮目相看,但贫困人口依然还很多。还有部分农民兄弟穿着陈旧的衣服,吃着粗茶淡饭,住着土墙瓦房。他们每人一年的纯收入,还不到一千元,他们还在最低的生活线下苦苦挣扎,而我们就能拿到两千元、三千元甚至更多,此时,我应该想些什么呢?趁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春风,我将以最热烈的情怀,最积极的行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进农村,走向农民,倾情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帮助他们出谋划策,脱贫致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困难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扩宽眼界视野,最终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也决心以这次行动为契机,抓紧抓好当前工作,帮助他们谋划好长远出路,使这次行动真正做到联村联户联心、为民富民惠民。那种力量感和带给我们的厚重思考,是再华丽的文字也无法给予的。当一场如火如荼的活动宣告一段落时,我们的目光却无法从那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民情日记”中移开。“屋内昏暗,家徒四壁,大家眼圈立刻红了,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不忍多待。”这是一名干部民情日记中的一段话。类似的话语,在民情日记中常常出现,三言两语却震颤心尖,令人眼眶湿润。在这场由政府推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我们的领导和干部们能够俯下身子,问百姓冷暖,为民办实事。透过民情日记中的一些感性文字,能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与百姓的心贴得很近很近。只有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只有亲自沉下去,才能感受到作为一名干部肩上的担子到底有多重。这应该就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程其中的要义
之一吧。下到基层去,把基层的声音带上来,把民意带上来,在新时期里,更加地做好密切联系群众这篇文章,您的决策将会更加贴近民众,您的决策才不会偏离改革的方向。我也祈愿,有越来越多的“民情日记”能够浸润国人的心田,并成为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第五篇: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2012年7月30日星期一天气小雨今天是我们到天水的第二天,昨天由于路途的遥远,交通的不方便,再加上天公不作美,昨天来到的比较迟,所以我们就到榆树村暂时住了下来。早上起来透过窗户看到窗外面淅淅沥沥的雨,看着我们奔上连柯村的道路上的泥泞,我们虽然有点感觉无奈,但想想那里的孩子每天在这条路上行走、想起他们的那些求学的眼神我们决定走上我们支教的连柯村,我们一行九人在唐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我们支教的第一步————连柯村。
我们收拾东西便起身了。由于去连柯的路比较长,再加上下雨路不好走,我们只能搬东西步行过去。我们每个人都这一个书包,然后两个人抬一个箱子,顺着河边便向柯进发了。路上到处都是泥和水,我们每个人都卷起裤腿,小心的前进着。走完河边以后我们便进入连科村了。我们经过村子时,村民们都很好奇的看着我们,看我们扛这么多东西,由于我们都穿着联村联户的志愿者衣服,再加上之前有别的系来过,村民们一下就认出我们是来支教的,有的便主动来帮我们,甚至有的孩子们都一直跟我们到学校。
连柯村,比我想象的要好一点,这里人文气息浓厚,出去的人才很多,我们经过了好几家子的门前,门上都刻着“忠孝第”,我们都是第一次去,都不知道去连柯小学的路,我们问着淳朴,善良的连柯村民,村民都很热情地为我们指路,终于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走,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连柯村小学,接待我们的是连柯村小学的校长,带队的唐老师与校长在会议室进行了关于支教问题的商讨,一切完毕之后,校长给我们安排了住宿的地方,住宿的地方是连柯小学的电教室,一个比较大的教室,我们打扫好了卫生,铺好了我们的床铺,来准备迎接对我们的挑战。
当我们铺好床铺的时候,去龙山镇采购的三位也来了,领队唐老师开始给我们分发任务,我们分为了三组,一组为机动组,二组为上课组,三组为后勤组。任务分发完毕,下过雨的天空也慢慢的黯淡了下来,后勤组开始了我们到连柯村小学的第一次生火做饭,厨房是一个比较小的房间,没有煤气,没有天燃气,有的是煤炭,有一个吹风机,很简单的一个做饭的地方,我们将要在这里进行本次社会实践的后勤保障,第一次的做饭我们都是齐心协力,我们把火生不着,这时领队唐老师走了过来,唐老师开始生火,本生由于昨天与今天的下雨,生火的柴火也不是太干,并且直接用柴火来点
煤炭,确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感觉到了无助,皇天不负有心人,火终究是被点着了,经过齐心协力的帮助,我们来连柯村的第一顿饭熟了。同时,天也更加的黯淡了,吃过了第一顿饭,唐老师给我们嘱托了一些关于安全的相关事情。之后,唐老师去了榆树村做报告,我们这次小分队的九个人留在了连柯小学,住在了大教室,有点阴森,但是我们不怕,我们都是男子汉。我们好兄弟在一起不怕。
三下乡支教的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晚上,我们细化了以后的工作,安排了支教的所有任务。完了以后我们就各自准备明天的任务,并且记录了我们的今天的工作。第一天就这样匆匆结束,我们感受了很多,接触了很多,我们都很期待接下来的生活,都很向往与孩子们一起,期待明天。
土木工程系水利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