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史第二卷》读后感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读后感
根据省公司党组安排,党员同志们在五月份重点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通过阅读,我仿佛回到了那段峥嵘的岁月,重温了曲折又坚定的改革历程。
读罢《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我感慨良多,在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段时期,我们党犯了一些错误,出现了一些分歧,我们不应该回避,客观地看待出现的问题,总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才是正确的态度,通过总结,我们认为,出现问题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当事者看问题所持角度不同,或者掌握的信息不同,还有跟个人经历不同也有关系。于是出现了一些上纲上线、互相扣帽子的情况,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在遇到问题时认真讨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指导,尽量多地挖掘事情的真实情况,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这样大家的认识会逐渐趋向统一,尽量接近真理的。
思想认识的统一非常重要,没有思想的坚固堡垒,任何作战行动都付诸空流,作为一位共产党人,应该不断强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继承党的良好传统,我觉得能够有幸在党组织下参加这样的活动,更要懂得珍惜。
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不逃避,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才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有的思想觉悟,犯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在错误中有所学习有所进步。做一个工作和生活的有心人,从书本和前辈那里学习已经有的经验,从实践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做一个思想上过硬、业务上精通、作风上正派的中国电信人。
在工作中和同事遇到分歧,先不要急于说服别人,应该认真倾听,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想法可能不够完善,将大家思想的闪光点集合在一起,才是最好的想法。有些问题可能无关对错,只是解决的方法或过程不一样,这个时候应该客观评价,就事论事,协调解决问题。
在和平年代,我们这代共产党员不需要像前辈一样,抛头颅洒热血,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添砖加瓦。每位普通的党员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每位党员都多做一点、多想一点、坚持为人民服务,保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己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携手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新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党员和干部腐败和滥用职权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居民贫富差距的拉大,也出现了一些仇富仇官的社会现象,身为一个党员,要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听不传反动和不实的信息,要看到,就像党史第二卷中一样,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摸索中前进,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依然光明。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看今朝旖旎风光秀,坚定信念,继续前进,忆往昔以史为鉴,看今朝奋勇争先,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共产党终将带领中国,走向复兴之路!
曹雁荻
第二篇:党史第二卷学习体会
党史第二卷学习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时16年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于2011年1月11日正式出版,《党史》二卷问世:“成就写够,错误写透,评价公正”,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29年史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史》二卷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央有关重要文献为依据,充分吸收30多年来党史学界的重要研究成果,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平凡历程,正确总结了党在这29年中的历史经验。这一著作的出版发行对于我们学习党的历史、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精神财富、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光荣传统都有积极作用。今天,学习《党史》二卷,回顾这段历史,心潮澎湃,感悟良多,深受教育和启迪。
一、29年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
翻开《党史》二卷,我们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了那充满希望、充满艰辛的令人难忘的岁月。那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一个乐于奉献的年代,一个意气风发的年代。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描绘着改天换地的宏伟蓝图,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到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几倍、十几倍的增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新的工业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都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有了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立起巩固的国防;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
我们尤其要看到,新中国这29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十分来之不易的。
(一)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在受到国际封锁、遏制和战争威胁的环境下进行的。
新中国成立不久,美帝国主义就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给我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我们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随后,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采取封锁、遏制、“和平演变”等各种手段,妄图阻挠中国的发展。中苏两党之间在5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分歧,直至50年代末苏联撤回专家、撕毁合同,恶化中苏关系,使我国蒙受巨大经济损失。60年代由中苏论战所导致的两国国家关系严重恶化,苏联霸权主 1
义给我国安全带来严峻复杂的局面。面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战争威胁,处于国际冷战下的大环境,无疑会大大增加我国经济建设的困难和压力。
(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取得的。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面临的是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艰难局面。作为一个当时有着几亿人口、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非常困难和复杂的问题。我们党缺乏现成的经验。建国初期,党主要学习苏联的模式。经过几年社会主义改造,党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上来。正如《党史》二卷所介绍的,毛泽东已感到,“苏联方面暴露了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鉴”。从毛泽东提出《论十大关系》,到党的八大开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以及后来经历的曲折发展,我们党总体来讲是在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下,在没有别国的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艰辛探索着走过来的。
(三)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党和人民艰苦奋斗得来的。在这29年中,我国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条件都相当艰苦。但是,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以当家做主的崭新精神风貌,在党的领导下奋力投入国家建设。“一五”计划时期,工人阶级一马当先,站在工业化建设的前列,深入开展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面对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年暂时经济困难的严峻考验,党带领人民同自然灾害和物质匮乏进行了顽强的斗争。60年代前期,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高速度、高水平探明和开发大庆油田,以大寨和河南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为代表的农村改造山河的壮举,“三线”建设的全面展开,等等,无不是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取得的重要成果。“文化大革命”十年**,我国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工作、生产岗位,尽可能减少“文化大革命”给经济建设带来的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党史》二卷正确把握党的这29年历史的本质和主流,从9个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明确指出,“综观新中国成立后29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就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在这29年的历史,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真实记录。
二、29年经历的曲折教训深刻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这29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发展的29年,成就与失误、经验与教训错综交织。因此,如何反映和看待这个阶段党经历的失误和曲折,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党史》二卷实事求是地记载了党自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之后所犯的“左”的错误,客观地分析了犯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认真总结了其中的深刻教训,读后令人信服。这里,我着重谈三点体会。
(一)一段时期内对世情、国情、党情的误判,导致党的思想理论一度出现重大失误。
《党史》二卷让我们感到,党在这29年中的最大失误,是搞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而“文化大革命”之所以能够发生并持续十年,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对世情、国情、党情的错误判断,从而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并以这一错误理论指导着“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
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国际政治形势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中苏关系由于意识形态上的激烈争论和苏联的霸权主义行径而日益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因此陷入分裂。面对当时社会主义各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发生的深刻变化,毛泽东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共产党、工人党变成修正主义了,中国面临帝国主义、修正主义的包围和严重的战争威胁。
从这样一种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出发,毛泽东又进而对当时我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认为,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还存在着整个社会范围的阶级对抗,阶级斗争仍然是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被“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所把持,党的领导层出了“修正主义”,甚至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基于这种对国际战争威胁的过分估量和对国内、党内形势的错误判断,毛泽东决定采取“文化大革命”这种形式,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把被所谓“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才能“避免出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结果导致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犯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
(二)没能准确把握客观规律,导致经济建设出现重大挫折。
《党史》二卷通过对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经历的曲折所作的记载和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后,党中央、毛泽东提
出15年赶超英国的设想,虽然代表了人民群众希望尽快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党由此而产生的“急于求成”、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一系列“左”的政策和做法,则使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受到严重挫折。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客观经济规律是科学,是人的主观意志不能违反的。而党当时为了在钢产量和某几项工业产品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采用群众性大炼钢铁的办法,完全违反了客观规律,不仅钢产量没有大幅提高,还造成资源浪费、森林滥伐。“大跃进”的发动,导致各地弄虚作假,浮夸蛮干,盲目提指标、上项目,争相“放卫星”,水稻亩产13万多斤的离奇典型也被报道出来。而以“一大二公”为基本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则使“平均主义”、“大锅饭”、“共产风”盛行,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提出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目标和方针、政策,导致党在领导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正如邓小平后来所指出的,“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
(三)频繁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翻开《党史》二卷,我们不难看到,在这29年中特别是进入50年代后期,各种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标志的政治运动频繁。从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到1959年全党范围的“反右倾”,从1964年的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到1966年开始、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这一场一场的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经济建设,扭转了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向,把许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上升到敌我矛盾的层面,使不少人受到打击和伤害,社会也因此而动荡不安。我国进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正是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关键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一些国家抓住这一机遇发展经济,而我们却把主要精力放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上,无法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拉大了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
从学习《党史》二卷中我们深深认识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以“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方式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只能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强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书记讲到的“不折腾”,在会场和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这就充分表明,人们对过去那个年代搞运动、好折腾的刻骨铭心,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由衷拥护。
毛泽东曾经说过:“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是不犯错误的。我们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这并不是因为它从来不犯错误,而是因为它敢于正视、勇于纠正错误,并善于从错误和曲折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实事求是地反映党在这29年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深入剖析出现错误的根源,研究防止重犯这些错误的办法,这正是《党史》二卷所持的科学态度。
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丝毫没有理由觉得这段犯了错误的历史羞于见人,更不应该因为这些失误而否定我们党从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全部历史。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90周年华诞之际,《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正式出版,系统回顾新中国成立到新时期开辟之前艰辛探索的历程,对我们今后继续求索的漫长道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通过该次深入学习了,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壮志雄心,报效祖国;我体会到了古之圣贤慧语的精辟,感受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我学会了如何去活着,如何去做、去做人、去做好人。读完而意义深刻的党历史,然而党的思想和具体的实践却永远学不完,做不完,接下来就是要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党服务。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切都在迅速发展,我们青年人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本领,同时要有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我们平时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武兼备之才。经过党史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得认识了党,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第三篇:读后感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读《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有感
我们都知道邓小平同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功臣。他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近期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邓小平文选》的第二卷,深陷其中,感触颇深。他善于将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读完这本书下来就感觉他始终将毛泽东思想贯穿始终,始终坚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将毛泽东思想完善与发展,不断推进者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向前迈进。
小平同志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这看来无论是邓小平还是毛泽东,注重教育注重知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知识和人才的培养对于创新世界的发展具有极其中的作用。用科学的世界观去看世界了解世界,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去指导社会发展。我真切的感受到了知识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只有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生活实际才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
在一九七八年九月十六日中写道:“所谓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也是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对这样的问题还要引起争论,可见思想僵化。根本问题还是我前边讲的那个问题,违反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违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实际上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映。”因而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一直在启迪着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看待世界,认识世界。
在读《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时,可以深切的感受到邓小平同志的责任感和民族紧迫感,为国家的喜而喜为国家的忧而忧。由于文化大革命和“左”错误的影响,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根据中国的国情,实现中国特点的现代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了由中国特色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明确指出了我国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式。要把国家在综合国力上做强,就必须在社会方方面面上做好防范措施,如邓小平在一九八零年三月十二日中写道:搞四个现代化也好,把军队搞精干、提高战斗力也好,都需要“消肿”。在我们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只有不断精简才能是国家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以及军备战斗力上保持领先地位。
因而,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坚持邓小平的教诲,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要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和提高人民大众素质。
第四篇: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读后感
我们都知道邓小平同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功臣。他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他善于将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读完这本书下来就感觉他始终将毛泽东思想贯穿始终始终坚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将毛泽东思想完善与发展不断推进者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向前迈进。
外交方面,在《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这一篇中,小平同志谈到,“中美关系停滞不好,倒退更不好,但一旦发生某种事情迫使我们的关系倒退的话,我们也只能正视现实。”小平同志这句话指的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小平同志在会见原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谈话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仔细分析小平同志的这些话,可以得出里面包含的主要的一点就是:主权问题不能谈判。把小平同志所讲到的对外原则用通俗的一句话来说,即: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根据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国家是人按照契约建立的。国与国的关系大体上相当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处理国与国关系的许多原则,也是可以用于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这一原则即: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要求我们追求自己的利益。国家的主权相当于公民个人的人格权。国家主权的不受侵犯相当于公民个人的人格权不被侵犯。国家内政的互不干涉就相当于公民个人的私事或隐私不受干扰。对他人负责,主要的是要求我们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当然,在法治社会下,这里所说的利益指的是合法的利益。对他人负责,还包括讲信用、守承诺,犯错误后不推卸责任等丰富的内涵。把对自己的负责和对他人的负责合理地结合起来,便能实现人与人的和平共处,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我想,这一点在胡锦涛主席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更具有时代意义。
内政方面,主要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三块来阐述。
小平同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人们长久所困惑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答案。简言之,社会主义社会,就是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社会。它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只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或曰措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其实就是经济的发展。我想这是小平同志之所以重视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为实现经济的发展,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小平同志提出了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当时我国文化大革命还在继续,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工农业生产几乎停滞不前。单是提出这样一项宏伟目标,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当时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科学技术水平也很落后。小平同志充分地考虑到了这些情况,吸取了一九五八年大跃进运动所带来的深刻教训,提出实现四化必须至少花二十多年的时间分两步走而不是仅仅用几年的时间一步到位的战略目标。小平同志的这一决策是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的,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小平同志的这一决策给了我们的学习工作方面许多的启发。比如搞学习、做学问,和发展经济的一个共通点就是,在制定目标方面,不但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而且要把一个大目标分成几个阶段的具体的小目标,然后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它,这样大目标的完成便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文化大革命给小平同志最大的一个教训,便是必须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小平同志多次讲到,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人们便会自然的产生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方面的担忧,人们便不可能静下心来搞建设。个人也
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的。只有处理好与同学与老师与朋友与父母的关系,学生才能安心来学习。这一点是很显然的道理。小平同志告诫各级党政机关领导人尽量少开会,开短会,会上发言要简明扼要。我想这一点应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我了解到现在大学里面,各种大会长会相当之多。一些班委说话官腔官势的,做事也很具浓厚的官僚主义色彩。这是一种十分不好的现象,应该进行自我反醒。有一件更不可思议的事是,某大学晚上的教室,三分之二的被各种班会占用了,供自习的却只有那么很少一部分。这不得不令人发问:学校倒底是学习的地方还是开会的地方?连自由学习的地方都没有,学生何以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成绩、增加知识储备?
我想这是学校方面的管理不善造成的。应当及时地改善。
最后谈谈文化教育方面的知识与人才。
小平同志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说:“要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要发挥知识分子的专长,用非所学不好。”在人才方面,应当有奖惩制度,但是重点必须在鼓励、在奖。用人切忌求全责备,要打破“金要足赤,人要完人”的形而上学的思想。对于犯了错误的人,有的需要有适当的惩处。但不要强调惩处,要强调帮助,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帮助他们进步。对知识分子不能仅用精神上的鼓励,还要采取其他一些鼓励措施,比如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在物质待遇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必须全面认识劳的含义,不仅指劳的数量,而且指劳的质量。举个例子,工作同样的时间,教授的物质待遇应当高于副教授的物质待遇,高级工程师的工资应当高于一般工程师的工资。这并不是对劳动的歧视,恰是对劳动的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要保证科研人才的科研时间,使他们能把最大的精力放到科研上去。这就必然要涉及到后勤工作问题。后勤工作的任务,就是要为科研工作、教育工作服务,要为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后勤部要提供资料,搞好图书馆,购置和供应器材、实验设备,办好食堂抢救等。后勤部的工作效率一定要高,不然就会严重阻碍学习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在后勤部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实行分工负责,具体任务要落实到个人,对不负责失职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不能大搞所谓的集体负责,集体负责在很大程度上就等于无人负责,这是为许多实践所证实了的,绝不是纯粹的理论杜撰。
第五篇: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读后感
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有一位伟人引领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走向崭新的时代,改变了成千上万的劳苦大众的命运,我们对他的崇敬从未改变过。他,就是伟大领袖mzd!
在认真学习了毛选第二卷后,对mzd的思想观点逐渐立体起来。从当初的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懂到领会,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他在《论持久战》中有这样的精辟之言: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之所以是持久战,他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论证,中国大而弱,日本小而强。只有有了对抗日战争的明确定位,他才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教育又何尝不是呢?教育事业是千秋万代的事业,他关乎一个民族的兴亡,急不得,马虎不得,只能是循序渐进。从这一意义上看,教育事业也是一个持久战。如何能打个漂亮的仗?我想,靠的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弱则国弱!我们肩上的担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不轻啊!步入二十一世纪,在信息高度丰富的今天,各种错误思潮蜂拥而来,我们就更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象迷途的羊羔一样迷失了自我。毛主席在一九三七年就提出“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即批评与自我批评,杜绝自由主义的各种表现。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教训,不搞个人攻击报复,不损害群众利益,不得过且过,不敷衍了事,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优良传统,办事求实效,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mzd同志指出: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列主义根本冲突的。它是消极的,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我们应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勇于开拓创新,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有时可能在思想上会有所疏忽,有所松动,这就会给自由主义以可乘之机。所以,在工作之余坚定地抓思想建设,确实具有现实意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经验,更是主席的一种态度,对人对事,对待学习,主席都一贯谦虚谨慎,有着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主席指出: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万万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一代领袖对于学习的孜孜不倦的态度。在学习中主席完善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第一次飞跃,今天我们在《毛选》的学习中要学习的正是主席的这种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会使一个人拥有制胜的法宝,拥有聪明的头脑,在学习中我们会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主席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祖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值得去学的有很多很多。对于历史,主席教导我们经验要给予总结,珍贵的历史遗产要继承,历史把民族复兴的重担交给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把信任和厚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华民族发展强盛之势,如长江之水,如黄河之波,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时代在前进,中国在发展,《毛选》的思想精髓也深入人心。面对伟人,我第一次感觉这么亲近。虽然,伟人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思想仍将激励我们、指引我们、在教育改革的浪尖上充当时代的弄潮儿!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三日)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反对自由主义(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和英国记者贝特的兰的谈话(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五日)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五月)论持久战(一九三八年五月)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十四日)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五日)战争和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五四运动(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青年运动的方向(一九三九年五月四日)反对投降活动(一九三九年六月三十日)必须制裁反动派(一九三九年八月一日)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六日)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八日)《共产党人》发刊词(一九三九年十月四日)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九三九年十月一日)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九年十二月)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纪念白求恩(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新民主主义论(一九四○年一月)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一九四○年一月二十八日)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一九四○年二月一日)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一九四○年二月一日)《中国工人》发刊词(一九四○年二月七日)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九四○年二月七日)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九四○年二月二十日)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一九四○年三月六日)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一九四○年三月十一日)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一九四○年五月四日)团结到底(一九四○年七月五日)论政策(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为皖南事变发表命令和谈话(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日)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一九四一年三月十八日)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一九四一年五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