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读后感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读后感
文/郭甲
《中共党史》第二卷是一部有着近百万字的巨著,编写这样一部记载新中国成立后29年党的发展历程的书籍,是坚持这29年以来我们始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是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伟大成就的历史,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重大思想成果的历史,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经受各种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一、通过对党史第二卷的学习,我感觉到:
研读这部不朽巨著,所展示的此段历史全貌的,我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心情倍感亲切,愈觉沉甸。通读全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一个四分五裂、极端落后的旧中国,建设为基本统一、欣欣向荣、国富民安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确实不易;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严重困难面前领导中国建设之艰辛;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所遭受的失败之无奈。
党史第二卷对于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所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的经验加以充分肯定。对于党所犯的错误及其后果,如实反映,既不回避,又不渲染,以严肃的态度和语言来表述,写得恰如其分。对于党犯的错误,不是简单化地笼统地加以批评了事,而是作全面的分析。在讲述党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并不笼统概括,完全是为了总结经验,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以增长才干,使我们更好地前进。
二、通过对党史第二卷的学习,我感受到:
我深刻的感受到党的历史发展和个人的前途命运,已经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党的事业欣欣向荣,自己就有前进的动力,党的事业失误受挫,自己就彷徨徘徊。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作为执政党领导下的一名党员干部,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必须要随时做到知兴衰,知兴替。
诚然,社会主义主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但是小平同志也说过,我们国家是要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既然如此,那么中国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风俗文化不能被忽视掉。
老子道文化,至今仍然包含在国人的日常生活点滴当中,它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国人的思考和做事的方式。“道可道,非常道”作为《老子》的开篇,不仅掷地有声、而且异常准确。道是可以被阐述的,但是它违反常理。当事物发展到边界的时候,它所反映出的规律一定是违反常理的;而在另一方面,当事物展现出有悖常理的特性时,它一定处于某种边界状态。而且道家文化博大精深,老子所做《道德经》绝对不只是这种关系的阐述。这种文化带给我们的思考,已经渗入到我们求学、处事、交友、管理之道当中。
真正用好这些思考来实现个人理想的目的,就要掌握好这中华文化的传承。
当然,我们学习道文化也要抱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本着学习古人的智慧,从历史的态度去看。其次,在学习的时候,还是要坚持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原则,用审慎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去粗存精,这样才能真正学习到两千多年来中国道文化底蕴,才能真正掌握到我国的特殊民情,才能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中国。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深知在新的历史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纲领、路线、政策等来之不易,意义重大。在“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引下,在兼容并蓄百家齐鸣的现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将通过我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而影响世界。
三、通过对党史第二卷的学习,我学习到:
一是党开创的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富强之路、幸福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为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付出过沉痛的代价。
二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重而道远,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放开思维大胆尝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康庄大道,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从一个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国家一举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三是对于自身分管的工作。上任之初就加强了岗位管理,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加强了文秘工作的质量控制,继续推进公文处理规范化,认真审核集团总公司下发的文件,保证景区及时有效的贯彻。加强了对上级来文和内部报文的跟踪办理。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提高信息工作水平,尽量为领导和上级机关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按照要求完成了上级调研任务。在上月集团OA系统新闻发布当中,我企文督查办信息发布191条位居集团第一。凡是领导交待要求督促检查的工作,及时完成。按要求督促各部门按时上交工作总结、计划,在景区范围内有重点地组织了文化知识检查和公文处理情况检查,掌握了情况,为下一步加强相关工作提供了依据。
认真学习这部党史,不但可以起到借鉴和警示的作用,而且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那段峥嵘岁月的青年人来说,进一步正确认识国情,更好的警示未来,把握未来。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学习体会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学习体会
弹指一挥间,党即将迎来成立90周年重要时刻。在这关键时刻,组织《〈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学习意义重大。《〈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全面系统系统地介绍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平凡历程的29年历史。我出生在那个年代,亲身经历了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到结束,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过程,现在重新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后,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通书体现了实事求事,正面面对我们党在探索民族复兴过程中的失误。这正体现了我们党勇于面对失误勇气,敢于从失误中总结经验智慧。领导错误发动了十年“文化大革命”,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分裂,毛泽东误判认为绝大多数共产党、工人党变成修正主义了,中国面临帝国主义、修正主义的包围和严重的战争威胁,阶级斗争仍然是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因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反革命集团推波助澜,利用了这次运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但“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党和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和干部的共同斗争,在一定程度限制“文化大革命”破坏性。
从“文化大革命”发动过程,清楚地看出,领导对世情、国情、党情有严重的误判,从而导致党的思想理论一度出现重大失误,因此,正确掌握世情、国情、党情有突出的重要性。而如何正确掌握世情、国情、党情,将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更加突出。只要做到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不断提高统筹两个大局的能力,在把握变与不变的国情中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在研究解决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就能掌握世
情、国情、党情。
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后,党中央、毛泽东
提出15年赶超英国的设想,虽然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尽快改变中国落
后面貌、实现民族富强的愿望,但严重违反了客观规律。党由此而产生的“急于
求成”,“急功近利”,不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提出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目标和方针、政策,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导致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受到严重挫折,严重扰
乱了当然经济建设的步伐,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因此,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具有非常突出的重要性。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想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必须先了解、认识规律,并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而这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按客观规律办事还需要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这同样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
性。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又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规律具有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
客观规律的制约,这是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人们对客观规律把握程度越高,了解
得越深,越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越能取得积极的效果。必须把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要把事情办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
客观规律的要求去做。如果离开了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唯
心主义,给实际工作造成损失;如果只空谈尊重客观规律,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去认识规律,不去创造条件利用规律,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
动性,是形而上学,工作绝不会前进一步。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不尊重客观
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二是夸大客观规律的制约作用,放
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的观点。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记载的29年里,特别是进入50年代后期,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标志的政治运动频繁。从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到1959
年全党范围的“反右倾”,从1964年的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到1966年开始、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这一场一场的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经济建设,扭
转了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向,把许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上升到敌
我矛盾的层面,使不少人受到打击和伤害,社会也因此而动荡不安。
由于,可见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3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强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书记讲到的“不折腾”,引
起会场和全社会强烈反响,充分表明,人们对过去那个年代搞运动、好折腾的刻
骨铭心,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由衷拥护。
“不折腾”,既有稳健的要求,但大方向是国家的“发展进步”,让一个十几亿人
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必须从前现代形态向现代转型,使之符合现代文明的标准。
既需要观念的再造,也需要制度的创新,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建设。
毛泽东曾经说过:“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正面面对党经历的这些失误和曲折,客观分析失误和
曲折的原因,认真总结了其中的深刻教训,可以总结出:错误与成就相比,成就
是主要的;党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失误的;党是注重从经验教训的总结中
开辟未来的。
2011年6月24日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学习体会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学习体会
弹指一挥间,党即将迎来成立90周年重要时刻。在这关键时刻,组织《〈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学习意义重大。《〈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全面系统系统地介绍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平凡历程的29年历史。我出生在那个年代,亲身经历了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到结束,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过程,现在重新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后,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通书体现了实事求事,正面面对我们党在探索民族复兴过程中的失误。这正体现了我们党勇于面对失误勇气,敢于从失误中总结经验智慧。领导错误发动了十年“文化大革命”,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分裂,毛泽东误判认为绝大多数共产党、工人党变成修正主义了,中国面临帝国主义、修正主义的包围和严重的战争威胁,阶级斗争仍然是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因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反革命集团推波助澜,利用了这次运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但“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党和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和干部的共同斗争,在一定程度限制“文化大革命”破坏性。
从“文化大革命”发动过程,清楚地看出,领导对世情、国情、党情有严重的误判,从而导致党的思想理论一度出现重大失误,因此,正确掌握世情、国情、党情有突出的重要性。而如何正确掌握世情、国情、党情,将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更加突出。只要做到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不断提高统筹两个大局的能力,在把握变与不变的国情中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在研究解决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就能掌握世情、国情、党情。
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后,党中央、毛泽东提出15年赶超英国的设想,虽然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尽快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实现民族富强的愿望,但严重违反了客观规律。党由此而产生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提出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目标和方针、政策,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导致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受到严重挫折,严重扰乱了当然经济建设的步伐,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因此,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具有非常突出的重要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想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必须先了解、认识规律,并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而这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按客观规律办事还需要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这同样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规律具有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是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人们对客观规律把握程度越高,了解得越深,越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越能取得积极的效果。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要把事情办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的要求去做。如果离开了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给实际工作造成损失;如果只空谈尊重客观规律,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去认识规律,不去创造条件利用规律,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工作绝不会前进一步。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二是夸大客观规律的制约作用,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的观点。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记载的29年里,特别是进入50年代后期,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标志的政治运动频繁。从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到1959年全党范围的“反右倾”,从1964年的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到1966年开始、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这一场一场的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经济建设,扭转了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向,把许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上升到敌我矛盾的层面,使不少人受到打击和伤害,社会也因此而动荡不安。
由于,可见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强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书记讲到的“不折腾”,引起会场和全社会强烈反响,充分表明,人们对过去那个年代搞运动、好折腾的刻骨铭心,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由衷拥护。“不折腾”,既有稳健的要求,但大方向是国家的“发展进步”,让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必须从前现代形态向现代转型,使之符合现代文明的标准。既需要观念的再造,也需要制度的创新,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建设。
毛泽东曾经说过:“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正面面对党经历的这些失误和曲折,客观分析失误和曲折的原因,认真总结了其中的深刻教训,可以总结出:错误与成就相比,成就是主要的;党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失误的;党是注重从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开辟未来的。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座谈会发言
青海威远有限责任公司学习宣传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座谈会发言
科学认识:两大重任、两次探索、两个飞跃。
公司董事长 柳金福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共党史是很好的教科书,特别是党史二卷,是经历16年编写、几十次修改、最后经党中央批准出版的,是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的党史著作,是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重温党的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饮水思源,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肩负起两大历史任务,进行了两次艰辛的探索,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百余年来,中国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共产党人为了肩负起这两大历史任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先后进行了两次艰辛的探索,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是我们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消灭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1956年,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开始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毛泽东同志先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名讲话,明确提出“以苏联为鉴戒”,开始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回顾1956年至“文革”前的十年艰辛探索,成功与挫折交替,正确与失误交织,呈现出曲折发展的复杂局面。尽管十年探索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挫折,但党的工作的成就仍然是这个时期的主导方面。1965年比1956年,我国经济总产值与国民收入,分别增长64.43%与57.26%。我国初步建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60年建成大庆油田,1964年10月,成功爆破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的坚实基础,高产的杂交水稻令世人刮目相看。广大人民群众斗志昂扬,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培育了珍贵的时代精神,如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油田王进喜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至于“文化大革命”,那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根本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探索。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和实践,为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以往,人们谈论十年艰辛探索的历史时,谈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整”了多少人,更有人歪曲历史,加以攻击。我们首先应该看到探索中提出的许多新的思想和观点,并且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这样才抓住学习党史的主流和实质。这些重要的新思想和新观点集中表现在: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关于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关于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论述、关于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关于实现工业化的道路问题、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问题、分配问题、四个现代化战略布局问题、文艺“双百”方针问题、与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教育方针问题、处理国际关系五项原则、祖国统一问题、执政党建设问题等。上述许多新思想,现在重温起来,仍深受启迪和教益。
我深深感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老一辈革命家,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改革开放的源头。因此,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讲:“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要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亲临感悟、实践历练、有序推进
党支部书记 陈艳邦
所谓亲临感悟,就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读书学习与现场感悟结合起来。为此,我们选择上海、南昌、浏阳、井冈山、古田、遵义、会宁、延安、西柏坡、北京等十大革命圣地,组织开展了重庆机关干部“重走革命路”接力活动。行走过程中,将认真做好五件事。一是收集党史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等党史资料,特别是注意挖掘这些重大党史事件中的“重庆元素”。二是拜访有关人物。寻访、慰问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老模范以及他们的亲属、后人,聆听先烈故事,学习先烈精神。三是开展各种互动。与当地干部群众和场馆工作人员联合开展“唱读讲传”、读书交流、重温入党誓词、追忆党的足迹等活动,体验革命历程,历练党性作风。四是瞻仰革命遗址。参观各地的纪念馆、纪念碑以及革命遗址遗迹,重温历史场景,了解各地重要的党史故事、党史人物以及形成的革命精神。五是缅怀先烈伟绩。通过为革命烈士敬献花篮花圈,听工作人员讲解介绍,了解先烈的感人事迹,悟出为国捐躯的真谛。
所谓实践历练,就是在“学党史强党性”主题读书活动中,每个单位和党员必须搞好五个结合:一是与“唱读讲传”相结合。把党史学习作为“唱读讲传”活动的重要内容,以这种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史学习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提高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与“三项活动”相结合。通过学习感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走出机关,沉下身子,实实在在深入基层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活动,切实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三是与“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计划”相结合。根据部门职责,发挥自身优势,真心实意为群众增收致富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好事实事,让老百姓感受到我们学习的实际效果。四是与认真履职相结合。对照党的要求和革命先烈的言行举止,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本着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五是与创先争优相结合。认真落实“一讲二评三公示”,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廉洁从政“三项教育”,大力整顿“官僚文牍”、“吃拿卡要”、“懒散推诿”、“走读漂浮”和“奢靡享乐”等“五风”,争做“人民好公仆”。
第五篇: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心得体会
钟淑艳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完成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后,党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开展还是在遭遇困难曲折的情况下,我们党都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力量。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时期,我们的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党显示了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党在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之后,不断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学习《党史》二卷,我们会从中深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一个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光明磊落的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从而自觉增强对党的信任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名党员,我再次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这次学习让我从思想到灵魂都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最先进的思想、最伟大的理想和最崇高的事业洗礼。
通过学习我们党的光辉历程,重温我们党从成立以来,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勋。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时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
一、业务精一点
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光讲大道理不行,没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先锋和模范作用也就显现不出来。
二、奉献多一点
做一个优秀的党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奉献比别人多一点。我们讲奉献,是指为了党的事业、集体利益,不计报酬,不在乎金钱、地位和荣誉,发自内心地去为社会和他人做一些事。谁能真正做到奉献比别人多一点,谁就能得到大家的承认和肯定,他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总之,作为党员,要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就要在业务上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业务比别人精一点,工作效果比别人高一点,贡献也就会多一点、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