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乔布斯传有感
读乔布斯传有感
经公司推荐我有幸阅读了《乔布斯传》,很快我就被乔布斯的生平所吸引,一出生就被人收养,几乎每年选择了一所学校才把大学三年读完(这在中国不可能发生),21岁就自创公司发布了Apple I,30岁被自已游说回的CEO斯卡利挤走。42岁,乔布斯回归苹果,至今上演了一场改变世界的惊人演出,回顾乔布斯的36年的职业生涯,我深深被乔布斯的创新精神所打动,特别是乔布斯办公室里的一条标语,值得我们所有的人铭记。如果把它作为我们工作的基本原则,镂刻在我们每个员工的心头,那也是大有裨益的。现摘录如下:“东方佛学中有一句话:永远保持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在当今工作充满竞争的时代,必须要一直保持着学习的姿态,不断地从工作中吸取生存经验,才能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在这个知识与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只有时刻怀抱初学者的心态,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渐渐成长,最终在职场上站稳脚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有这么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虔诚的传教士带着几只乌鸦到了非洲的一个小国家。几年以后,传教士死了,乌鸦却一代一代繁衍着,并且越来越多。这些乌鸦浑身都是黑色的羽毛,终日嘎嘎叫着,令人非常讨厌。于是,当地的人们就开始射杀它们,许多乌鸦被杀死了。如果继续这种情况,那么乌鸦很快就会在这个国家中消失。幸存下来的乌鸦犹如惊弓之鸟,它们只要一看到人,就下意识地逃
跑。后来,乌鸦干脆躲到树林里,但这也不能保证安全。为了生存,它们把自己的羽毛染成了像树枝一样的灰色,并向当地的鸟儿学习鸣叫,渐渐地,叫出来的声音也没那么难听了,而是轻轻的,听起来就像是有人在微弱地哀求着。由于乌鸦改变了自己的颜色和声音,当地人就停止了对乌鸦的射杀。就这样,乌鸦在那个国家得以继续繁衍。
面对着瞬息万变的世界,你需要做的是学习,学习如何改变,怎样改变,以更好地适应环境,保证自己的生存。
当危机来临时,乌鸦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从危机中幸存下来。人类也是如此,作为融入社会的一员,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来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自己,主动地去适应工作环境,否则成功将无从谈起。如果将人看做一棵树,学习就是树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
看一个人是否具有竞争力,不是看这个人在学校时的成绩好坏,也不是看他的学历有多高,关键是要看他会不会一直不断地学习。
现在要找一份工作不容易,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找到了工作要站稳脚跟又得下一番苦工夫。如果不能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就算你曾是公司的三朝元老,就算你是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你不能应付自己的工作,不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那么,你就很有可能面临被扫地出门的命运了。
当你的老板或上司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却又不努力学习;而后你痛下苦功,通过学习使得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他当然会对你
另眼相看的。如果你还在埋怨老板不重视自己,不如冷静下来,想想自己还有什么地方做得不足,然后及时改正。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能力是自己所学的知识、工作经验、人生的阅历和老师的传授相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的培养是和不断地学习密不可分的,只有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赢在起跑线上。
是金子,又何愁不会发光?怕就怕你还没把自己炼成一块真金。身在职场中的人应时刻保持初学习者的心态。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作为一个员工,不论是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学习的脚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把公司视为学习的殿堂。你的知识对于所工作的公司而言是很有价值的宝库,所以你要好好自我监督,别让自己的技能落在时代的后头。只有当你更好地适应环境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现在的自己跟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而成功的殿堂离你也越来越近。
史蒂夫·乔布斯的成功不仅仅是保持了那种初学者的心态,还有诸如坚毅、执著、强势、果敢、激情四射„„看来保持初学者的心态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会向身边每一个人学习,只要有这样的心态,就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工作是为了我自己,广泛的说是为公司尽一份微薄之力吧,有可能现在没有得到我想或者我应该得到的结果,但是我会继续,因为我坚信我付出都终会得到回报,无论物质或者不能看到的能力,我想我们都会得到,只要我们能这样想!所以,要幸福,快乐,自信的工作。
第二篇:读《乔布斯传》有感
读《乔布斯传》有感
捏着鼻子坚持读了一遍由SIMON&SCHUSTER出版的英文原版(美国版)的《乔布斯传》,感慨很多,沉淀一下,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感动。了解乔布斯是由他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开始,演讲中他鼓励我们找到生命中的所爱,并为之付出不懈努力,梦想终会实现;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简短的一句话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乔布斯走了,但他的自传像《圣经》一样,成了许多人的信仰,在心中深深扎根,包括我。
乔布斯邀请著名传记作家Walter Isaacson为其著书立传时立场明确,不要美化,一定要客观描述,无需乔布斯监管书写内容,甚至未经乔布斯查阅就可以出版。所以在书中,通过其家人、朋友、员工、前女友、竞争对手等的讲述,乔布斯完整地、客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他是个天才,同时做过一些憾事,如23岁时使女友怀孕并分手,并拒绝承认是孩子的父亲(后来,乔布斯做了最大程度上的弥补)。对于他一生中的是是非非,我不敢妄言评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乔布斯,并且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爱情乃至人生轨迹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乔布斯对于我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如下:
工作中必须要有热情,必须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作为保障。
一份工作,从大的方向来看就是一份事业,乔布斯在这方面有着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而我们很少去想这个问题,更谈不上职业规划,每天大部分人都遵循着上班、下班周而复始、循规蹈矩的固定流程,问一下他们的生活重心?无疑是他们的家庭、老人、孩子。而对于自-1-
己的工作,只是会说完成领导的工作安排,做好分内的事。这样的员工的工作可能是良好的,但肯定不是优秀的。原因很简单,工作上缺少足够的工作热情,面对所谓的分外工作时,往往会回避;面对技能瓶颈时,得过且过,非不得已不会做出努力去提高;面对各种各样测试时,临时抱佛脚,侥幸通过,事后统统抛之脑后。而伟大的乔布斯呢?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对工作精益求精,不达目的誓不摆休,书中写到:设计苹果的每一代产品,乔布斯不仅关注产品的外表,苛刻到每块电路板的设计都做到完美,尽管电路板是在里面,用户是看不到的;他告诉雇员,我们不仅仅是为使用者设计产品,更是为了自己,所以产品从里到外都要做好,做到极致。我们不可能达到他的那种精神高度和事业巅峰,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出改变。平时里,主动的学习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法规,工作中游刃有余的解决问题领导者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乔布斯的创新天分是无人能及的,他大胆的设想、与众不同的管理。人的成功不仅仅要有天时、地利,还要人和。乔布斯的那个时代,刚好是崛起的时代,这无不为乔布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然而,他和史蒂芬沃兹的合作就是更有利的,两个史蒂夫改变了一个世界。从他们的发展历程看,我明白想要成功,就要有过人的胆识,超人的想法,还有和对的人的合作。乔布斯就明白这点,他懂得了市场的需要,他一步步的让沃兹改造一部能适应时代的电脑,他们能在四天四夜完成一部作品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坚持住就能飞往更广阔的天空大学。这样你就能无拘无束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者解决生活的问题。无论你选
择什么,关键就在现在,好好奋斗,把握未来。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这是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所涉及到的,人的一生也只有几个十年,没有多少十年给我们挥霍。我们要学会总结前人或者身边周围的人的经验、教训。结合在自身,时常告诫自己应该怎么做或者不该怎么做,不要走别人的错路。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有原则的人并不意味着保守。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上看世界。我们也一样,之所以有成功的人和普通的人,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追求不同。抓紧时间,用你有限的去赚取无限的,这就是硬道理。
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
乔布斯的身体状况一直都很差,有一天他被告知自己得了胰腺癌,他感悟了很多。假如我们时日不多,我们会怎么过生活,好好安排吧,不要像现在这样无所事事。每一天起床,要问问自己今天要怎么过,把自己变得充实起来。还有请记住你即将死去,珍惜好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甚至每一件物品。时间就是把软尺,撕下去了就没得回头了,身边的亲人、爱人、朋友都是爱你的,没有人会对
陌生人给予频繁的关爱。请好好善待身边的人,要学会感恩,感恩世界、感恩父母、感恩爱人、朋友。让他们也知道你也爱他们。
乔布斯的点滴都是财富,从他身上我们能学到很多,酸甜苦辣是人生道路的点缀,没有它们可能活下来就没有意义。最低谷、最高峰都是人要经历的,而有想法的人则会重整目标,调整脚步,整装出发;平庸的人就会停下脚步,满足于现状。乔布斯“你想用卖糖水来度过余生,还是想要个机会改变世界?”。没错,取决于你。
第三篇:读《乔布斯传》有感
读《乔布斯传》有感
《史蒂夫·乔布斯传》是乔布斯晚年时亲自拜托他的好友沃尔特·艾萨克森编著的从乔布斯幼年到他老去的一生的经历,其中记录了乔布斯的亲人、好友、工作伙伴甚至对手敌人对他的评价。可以说是所有有关乔布斯的传记中最具真实性、最全面的一本。
这本书是从两个线索来展开与组织乔布斯的整个人生的,第一个线索是乔布斯从小到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性格情感的变化,另一个线索就是苹果公司以及苹果电脑手机的发展。首先我觉得印象深刻的就是这本书兼职就是一本通信社会的发展史:它涵盖了电脑从PC无显示屏的时代到文本界面技术的出现,输入法从只有小写字母到可以显示大写字母,界面从纯文本到后来的图形界面GUI,鼠标从只能上下移动到能够全界面全方位移动,苹果手机触屏技术,单键功能的完善…等等技术的不断涌现,让人类进入了通信的时代,信息社会正在以超高速发展。
其次就是作者各种有关乔布斯这个人的生活工作性格等方面的记录了。我觉得作为一个传记应该是歌功颂德,大唱赞歌的。但是这本书打破了我对于传记的一贯看法——它真正做到了不偏不倚,有褒有贬。尤其让我觉得可贵的是,它对于乔布斯的缺点没有一点的掩盖,甚至还尖锐地指出来了。
乔布斯这个人在我看来相当的极端,具体体现在他性格的极端上:
乔布斯在技术上是一个极端的完美主义者,他对于技术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做到完美,做到挑不出骨头。具体情况可以给大家说一个例子:在研发图形界面的时候研发人员们将图形代表的意义与其点击结果做出来后就不在研究准备上交结果了,这惹得乔布斯大发雷霆。他亲自监督,带领着团队将各个细节再从新做了一遍:图形的美观与否,打开的框的形状是否让人觉得舒服,打开框是否可以重叠,打开框是否可以移动,打开框是否可以改变大小等等不一而足。一直到再没有人能够提出一点问题了才作罢,由此可见他的技术上的追求是多么的执着。
乔布斯还有一项特别的能力叫做现实扭曲磁场,这是他极端自信的外在体现,作用再外人身上可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把他的思想当做你的似得毫不怀疑。在苹果手机刚刚开始设计外形的时候大家一起讨论苹果手机的市场定位的时候,大家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导致了他们分为三派。第一派认为应该走高端路线,用高技术来吸引高端用户。第二派认为应该走大众路线,让更多人能用上苹果手机,薄利多销。第三排只有乔布斯一个人,他认为苹果手机应该走高体验路线,要让大家觉得用得舒服,用得时尚潮流。当时大家觉得即使是让对方赢了也不会选择乔布斯的方案。但是乔布斯召开了一次会议,大棒加萝卜政策让大家觉得他的方向才是对的,然后不知不觉中苹果就走上了时尚潮流的用户体验路线。
但是从乔布斯的生活经历来说,他确实不是一个很好的生活者。请原谅我用生活者这个词,下文会解释我为什么会用它,确实是因为只有它能概括乔布斯在那些方面做的糟糕。首先,乔布斯不是一个好的儿子,他简直是让他的养父母操透了心。年幼的时候作为一个智商过高的青年让他的养父母不得不操心是否应该让他跳级;年少的时候各种调皮捣蛋恶作剧让他的父母不得不随时给他擦屁股和被老师批评;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吸食迷幻剂甚至差点和父母决裂。乔布斯也不是一个好朋友,他是一个相当自私的人。苹果还没创立时,乔布斯和沃兹帮惠普做一些电子产品,惠普的老板说每完成一件产品就给他们多少奖金,但是作为联系者的乔布斯没有分给沃兹一分奖金。苹果上市后,在分配期股时他没有给从青年时期就一直跟随着他的朋友斯科特一分钱,直接导致了他们关系的破裂。然后乔布斯更不能称得上一个好丈夫和一个好父亲。他的第一个女朋友在给他怀上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他选择了无视,因为那时他正是事业上升的最快的时候,他选择了和女友分手。甚至说出了一句让听的人都会愤怒的话:“全美国28%的男人都可能是孩子的爸爸。”其实那段时间他的女友一直和他生活在一起,其实他只是不想承担责任而已。讽刺的是他恨那些生下了孩子却没有养育
他们反而把他们送给别人,但是事实他自己就没有做到。
看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乔布斯是一个伟人,但是他也是一个优缺点的人,我们要借鉴他成功的经验,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看到他的缺点,以免自己以后也和他一样犯错。
第四篇:读乔布斯传有感
读乔布斯传有感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人物自传,由于不是翻译版,而是两个具有资深IT背景的作者用中文写的,所以读起来非常舒服流畅。
这不是一本成功学,不是教你如何学习成功的人,相反,整本书贯穿始终的只是乔布斯的人生理念,生活态度。
水果帮帮主拥有的是卓尔不群的创新与超前理念,这是别人无法复制的。乔老的要改变世界的理念,他的专注,对自己创意的热爱甚至狂热,这是我十分欣赏的生活态度,它代表了思维与行动天马行空行云流水的自由。
“生活里的大多数东西,最好的和平庸的之间约有30%的差距。最好的航班、最好的膳食,都可能比平庸的要好上30%。在我眼里,和水平一般的工程师相比,Wozniak要好上50倍。他光用脑子想就能开会。Mac团队就是打造A级团队的一个尝试。人们说他们无法和睦相处,说他们会相互憎恨,但我发现A级员工喜欢和A级员工共事,他们压根就不想和C级的人共事。”
“这么些年来,我懂得了,要是你有非常优秀的员工,你根本不需要像照看婴儿般看着他们,”乔布斯后来解释,“期待他们有优秀的成果,你就能让他们做出优秀的成果出来。”
总之,乔布斯是个很可爱的人,而可爱的人,我确实对他们毫无免疫力。
第五篇:读《史蒂夫.乔布斯传》有感
执着创新 改变世界
——读《史蒂夫。乔布斯传》有感
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带着他那无限的留恋离开了这个他曾经改变过的世界。这个消息让许多人为之一震,世界对他有太多的好奇和期盼,毕竟那个穿着黑色套头衫、浅色牛仔裤的乔布斯给了人们太多的意外和惊喜。而我在他离去的一个月后有幸读到了一本关于他的真实写照《乔布斯传》。书中以最客观的角度为我们还原了乔布斯的真实形象,带领我们一点点走入他的内心世界,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乔布斯以他那张扬不羁的人格魅力不断的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读完整本书,我长嘘了很久,没有该有的如释重负,更多的是对乔布斯逝去的惋惜和对其一生的思考。
1)残酷与极致
有些领导者通过统揽全局去推进创新,有些通过把握细节,乔布斯则两者兼顾,不懈努力。“我的责任是当事情搞砸了的时候说实话而不是粉饰太平。”这是乔布斯对自己的评价,很多时候,在员工做的不够让他满意或是犯了错误,乔布斯不会充当一个安慰者的角色,相反,他会指出你的所有不足,道破你的错误之处,不会给你留下任何余地,有许多人说他残酷,连他自己都说,这一点使他富有魅力,又能蛊惑人心,但有些时候自己就是个混蛋。还有,几乎所有人都会讲到:乔布斯不知餍足的给他想找的人打电话,无论几点。有人说乔布斯是那种如果在凌晨三点想到一个问题或有什么不满,他会立即打给对方的人。“他没有„这事可以等到明早‟的概念。在解决问题之前他睡不着觉。” 以乔布斯之聪颖,他本不用活得如此用力。但他很早就意识到,好的创作必须如此。在1994年的一个访谈中,他说:“大部分的人认为产品设计是关于产品的外貌和感觉,但是其实产品设计是关于产品的功能。Mac的设计并非指它的样子,虽然这是它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是如何运作的。真的想把一些产品设计好,你必须搞懂它,对它胸有成竹。只有基于巨大热情的投入才能把一件事儿搞清楚,嚼个烂熟,而不是浅尝辄止。而当他在苹果设计产品时,这种深入每个细节的狂热更被释放到极致。他要求藏在机箱中印刷电路板也必须设计漂亮,他绝不同意iPod大过他的手掌,他迫使iPhone的设计师们只在正面保留一个按钮,他会把鼻尖贴在屏幕上一个像素一个像素的审视最新的设计稿,他会和设计师争执他家车库的电线应该如何布置……但我觉得这正是他追求极致,高标准要求员工的队伍的表现,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实现他那伟大的梦想。成功没有捷径。你必须把卓越转变成你身上的一个特质。最大限度的发挥你的天赋、才能、技巧,把其他所有人甩在你后面。高标准严格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将会改变一切的细节上。从乔布斯的人生看来,想变得卓越并不艰难,从现在开始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你会发现生活将给你惊人的回报。我想在这个极度要求开放的社会里,苹果这样一个几近封闭的系统可以这样完美的运行着,与乔布斯这样最求极致,渴望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张狂与自信
在许多人眼里,乔布斯是一个过度自信和张狂至极的人,不了解他的人会觉得他是一个十分难以相处的人。总是以他的现实扭曲场来主导他人的思维,而似乎又没有人能逃得过他的现实扭曲场,在产品研发中,每一个尺寸都要有他来敲定,从NeXT电脑的严格的直角到1984的iphone4的铝合金外壳,没有一样不让工程师感觉到麻烦,但他们的销量说明了乔布斯的成功,在他的眼里,似乎质量决定一切,因此他可以不故一切的追求质量,从产品的研发、加工、包装、销售,没有一样他不参与的。乔布斯创作的出发点是自己。他坚信“比人们更早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也曾相当蛮横的表示:“只要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就知道别人想要什么。”在他的眼里,无论是巨擘索尼还是盖茨的微软,都是垃圾一样的东西,他怒斥过盖茨,说微软是贼,偷走了苹果的创意,也许一般人这样说,那一定是在说大话,但从乔布斯口中说出,那无疑就是一种宣战,一种向权威挑战的自信!乔布斯以他特有的自信演绎的他的人生,就像他对前百氏可乐CEO说的那句话“你想用卖糖水来度过余生,还是想要一个机会来改变世界?”我想在乔布斯的心里,就一直都有那份自信,去改变世界的自信。
3)科技与人文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乔布斯的工作方法就像一个艺术家:他追求创作者内心的感受,以及创作的完满感。但与艺术家们不同的是,商人乔布斯也会从理性层面猛烈的质疑一切。他的一些重要作品灵感均来自于此。iPod是因为他热爱音乐,iPhone是因为他听到太多朋友对手机的抱怨,而iPad的诞生则异常戏剧化:在一次聚会上,有个微软工程师不停跟他炫耀微软在平板电脑领域取得的进展,乔布斯不胜其扰,回家时想:“我给你做个真正的平板电脑!”正如每名艺术家都有其创作母题,乔布斯的母题是将科技和人文两种力量结合起来。在他最后亲自主持的几次苹果发布会的结尾,他罕见地直白展露自己这一雄心:深蓝色的幻灯片上,伫立着一个路标,上面写着“科技街”和“人文街”,仿佛自己就站在这两条道路的交汇处。但对于乔布斯来说,以清晰的头脑从科技、人文两个角度把所有需要审视的问题都梳理一番,并不等于完成设计。曾有一名记者与他聊到创新,他的回答非常直白:“我对创新没兴趣,我只关心伟大的产品。如果你关心的是创新的话,那你最后只会列出我们作了
哪些创新,一、二、三、四、五……就好像把这些东西堆起来就成了似的。”我想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就像米开朗基罗那句名言:“雕像本来就在石头里,我只是把不要的部分去掉。”、乔布斯一生没有发明很多东西,但是他用大师级的手法把理念、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就创造了未来。
记得乔布斯曾经说过:“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我常常在想我们活着有多少能做到这样。一直不能不去在意别人。可是如果当人经历过死亡,就会很珍惜身边的事物。也会知道他的人生也没多少时间在活在别人的话中。很多人一直抱怨这抱怨那。想想其实我们比很多人都幸运。至少我们还存活着,能努力干自己的事,而我们不就要这样乐观的去面对我们的生活吗? 我想,终有一天,人们不再使用iphone、ipad,甚至有一天,苹果公司也失去了它的光彩,但乔布斯留给世人的那份执着、自信、激情、欲望、完美、艺术将永远流传于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