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联想的企业文化整合_《企业文化》_案例分析题
新联想的企业文化整合主持人:解放日报报记者马海邻
嘉宾: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荣祥
主持人:一个是中国本土企业,一个是世界巨头、美国公司,后者并购前者不稀奇,而现在的事情倒过来了,前者把后者吞了下去,能不能消化顿时成了人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企业文化,联想与IBM肯定是天差地别,这道坎过不过得去?谁都说不好。偏偏这道外人看不见的坎是非常致命的,当我们联系陈荣祥先生希望对联想-IBMPC并购案做一个采访的时候,他就表示可专门谈谈企业文化整合话题。
陈荣祥:具体到联想与IBM的并购上,他们应该尤为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双方企业以往做决策的过程是怎样的,是自上而下的还是集思广益的?二是在执行过程中的规则是怎样的,是化整为零,将大项目细分成一个个小项目,还是统一地执行项目的任务?三是领导风格,是独断的,还是民主的?
IBM是一个非常程序化的公司,员工都遵守各种程序化的流程;联想则是一个发展速度快,带有国有民营色彩的公司。双方在以上各方面都必然存在着差异。
另外,在薪酬上,双方公司的员工能否达到平衡,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主持人:我这里收集了一些联想的说法。原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承认,“最大的风险就是业务的整合和文化的磨合”,不过他并不认为这两家公司的融合如外界预料般那么可怕,因为随着谈判和对接越来越深入以后,他发现两家公司在企业文化上有很大的相同点,新的管理团队比如杨元庆与沃德之间也沟通顺畅。他说,“在我们两家企业的文化中,‘创新’的主张是非常一致的,这也是我们融合的基础。”
再来听听陈先生的评论。
陈荣祥:一旦收购兼并完成后,领导和员工要公开讨论文化的差异,不要粉饰、掩盖这些问题。在这次的并购案例中,联想一开始摆出了很诚恳的姿态,在许多方面都主动做了让步。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买卖双方不要有一个赢家和输家的思维模式,如果一方总以胜利者的姿态自居,一方则存有被收购者的消极抵触心态,那么在文化上就很难融合。这一点,IBM在收购普华永道的经历中就吃过亏。尽管普华永道是被收购的一方,但它的确在咨询方面有更丰富的经验。由于IBM以赢家的姿态进驻公司的大量重要职位,不但没有实现并购后的协同优势,而且还损失了大批的普华永道的优秀员工。
IBM现在可能最担心的是合并后能否在中国渠道取得预期的竞争力,有没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薪酬水平能否保持?而联想比较担心的可能是作为世界大牌的IBM能否容纳联想的员工,会不会让联想过去的人员直接接触客户?
应该说,收购兼并的双方之间,如果没有在文化上达到契合,没有共同语言,彼此不信任、不理解,就很难坦然、真诚地共事,并发挥出收购兼并的最终目的,即协同产生效益。
就目前而言,联想和IBM的合作开局不错,彼此都作出了真诚的承诺,并在行动上有所体现。像斯蒂夫·沃德出任CEO这样的新做法,就是联想一个大度而明智的举措。当然,作为斯蒂夫·沃德本人,也需要跳出原来的思路,从新联想的大局来考虑问题,这需要他和杨元庆之间的沟通。
主持人:再插入一些联想的说法。杨元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事实上,双方已经有了许多共同的价值观念,如注重创新和质量、技术领导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员工的承诺。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帮助我们确保收购过程能够顺利进行,我们期待双方的整合过程会继续顺利进行下去。”沃德说:“我们将创造一个注重职业道德、业绩导向、团队精神以及职业发展的公司文化。”
陈荣祥:明确你最终想要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明确在目前双方的企业文化基础上要做的事,对双方在企业文化上出现的差异、冲突不要回避、粉饰,这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联想-IBM并购案中有一个特点,联想虽然是赢家,但进入IBM会不会有自卑心理?
陈荣祥:可能会有一点,目前来看IBM的文化还是更强势一点,尤其在北美。因此双方都要尽量避免“赢家与输家”的思维模式,而要看成是合作。双方合并后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够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够促成各自客户的分享和员工的互动。
主持人:联想计划用两年到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完成整合,陈先生觉得这个周期如何?文化的冲突一般在合并后的多长周期内显现?
陈荣祥:差不多。一旦开始合作共事,双方就会感受到文化的冲突。其中有一点是流程的不适应。当新流程取代旧流程,一个公司的流程取代另一个公司的流程,员工往往会深刻地感受到不适应。IBM虽然是被收购的一方,但在文化上来说应该还是比较强势,可能会对联想产生更大的影响力。IBM是一个流程化相当彻底的公司,条线清晰,但也难免受流程的钳制。具体执行流程的人如果吃不透流程,也会让人感到很官僚、很死板。文化整合一般需要2年到3年的磨合期,如果文化融合不成功,问题在第3年的年底前就会全面凸现。
主持人:在你看来这次并购成功的几率有多高?
陈荣祥:目前来看,应该比较乐观。最近新联想也从IBM的老客户美国政府这里接到了一部分的单子,这对市场而言,也是一个讯号。从外部看,目前还不
知道他们内部有没有做大量的细致的径直研究。当然,双方都应该是比较真诚的,因为彼此在利益上有互相的牵制,联想这次收购的成本很高,应该会十分谨慎和认真,而IBM在这次合并中获益匪浅,应该也在抓住这个机会,不会怠慢。因为收购除了现金交易,还有股权的互换。双方在对方的大本营也有相当的需求,在中国市场上,联想应该会帮助IBM进一步增长,而同样在美国的市场上,IBM也会对联想的开拓市场做出投桃报李的贡献。如果他们现在还没有开始围绕企业文化整合做细致的工作,那么我强烈建议他们做一下。因为文化搞不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人才的流失,而技术研发、市场等方面的人才的流失,就意味着客户的流失。
并购没有一个案例可以作为模式照抄。我再强调一下,要从一开始就对文化整合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做“尽职调查”,包括几个方面:决策过程、执行过程、领导方法,等等。
联想和IBM的整合,要跨越东西方的地域,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是根本性的。因此在公司的文化整合上,它们所要走的路应该更长。当然,目前日本和韩国的公司在美国能取得成功,相信中国的企业也能和西方的公司进行对话和合作。
主持人:让我们祝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幸福美满。谢谢陈先生。
思考题:
1、在发生并购之前,联想和IBM的企业文化各有哪些特点?
联想的企业文化有哪些特点:
(1)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2)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领导力。
(3)以人为本,信守对员工的承诺
IBM的企业文化有哪些特点:
(1)以创新为主不断开发企业产品和创新服务。
(2)工作非常程序化,员工都自觉遵守各种程序化流程
2、什么是企业文化整合?简述联想如何对IBM进行文化整合?
(1)首先在观念上整合,如何正确对待并购中,体现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正确观念。
(2)寻求共同点,发扬优秀文化。例如两家企业文化中“创新”意识都很强,形成文化融合的基础,例如IBM公司非常注重职业道德,业绩导向,是一个流程化相当彻底的公司,具有一定的企业文化优势。联想首先应该学习和适应,并不断加以完善。
(3)要从一开始就对文化整合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做“尽职调查”,包括几个方面:决策过程、执行过程、领导方法。
(4)企业文化整合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两家企业需要经过2~3年的磨合期,才能完成文化整合。
第二篇:联想企业文化案例集锦
联想企业文化案例集锦
联想作为国内乃至国际著名电脑生产厂家,近年取得一系列辉煌成绩,其成绩的取得与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联想的企业文化与管理思想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为了方便记忆,所以就用“12345”来表示了。1是指“一种文化”。2是指“两种意识”。3是指“3个三”。4是指“4个四”。5是指“五个转变”。
第一节一种文化
任何一个企业只能有一种文化,联想就要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一种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文化。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不想看到同是联想集团,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价值观,我们不想看到某个部门出现黑匣子现象。我们希望看到,我们每一个部门、我们的每一位员工、每一位领导干部在统一的联想文化共同发展。
很多企业都主张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而联想对“以人为本”的理解是:通过联想事业目标的实现来达到员工个人理想和高素质生活追求的实现。因而联想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
这句话包含三层含义:(1)员工个人的追求只有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相一致(对企业忠诚、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才有可能得到实现;(2)企业发展了势必会给员工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为每位员工提供“没有天花板的舞台”;(3)联想为每位员工都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机会,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每位联想员工都有相当的舞台,每个人都有成功机会,员工与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成功。
第二节、两种意识
联想所倡导的两种意识是:客户意识、经营意识。近几年联想电脑公司一直大力倡导着客户意识和经营意识,这也是联想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两种意识在联想具体含义是:
一、客户意识
凡到过联想集团总部大楼的也许会知道表述联想精神的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一进大厅就可看到——“求实进取”。联想人就要具有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求实”精神的体现:不要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制定工作规划或方案,不能只考虑应该做什么?更要考虑现有的资源,能做什么?能够做多大?投入有多大?是否值得?撒上一层土,夯实了,再撒上一层土,再夯实了。“进取”精神的体现:所有干部和员工都要有上进心,积极进取。主动接受任务,知难而上不推委;主动承担责任、勇挑重担;在工作中主动发展不足,不断地提升工作目标,主动地给自己加码,寻求工作突破。等等。正因为我们有了“求实进取”的精神,才有了我们每一年、每一天的进步;而我们要达到“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提倡客户意识是国内外许多大公司取得成功、步入卓越的重要因素。联想要创建百年老店,成为国际化大公司,就必须树立起强烈的客户意识。总的说来,联想倡导的客户意识的含义是“客户至上,诚信为本”。那么理想倡导的客户意识的内涵又是什么呢?
联想倡导的客户意识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待最终客户方面:比如在服务送货上门时,是否能做到及时和有效;在对软件故障维修、解答问题过程中,是否能对客户耐心地解释我们的服务政策;另外在我们的运输过程中,对包装箱出现的印痕和锈迹,我们是否能正确地和客户解释或者考虑到这些问题;直至到研发对整个产品设计思想的考虑是站在客户的角度,还是站在我们自己这方面等,这些都涉及到直接客户。二是对待合作伙伴方面:如代理协议中的有关条款是否能公正地对待我们的代理商,而不体现我们的霸气;在商务红利率测算上我们是否能讲求信誉;在发货运输上面我们是否能及时地为客户考虑,而不是仅仅从自己的费用、成本上考虑;另外在与代理商的联系上,我们是否能及时地沟通。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外,我们在公司内部也一样倡导互为客户的意识,具体分两个方面:三是对待部门间的合作方面:比如在发文时是否能做到发文明确,让对方理解发文的用意,并且易于接受;对于部门之间的合作上,是否能够主动、积极而非推委、懈怠;电子邮件的处理效率是否及时,能否及时补台,等等。四是集团内部领导与员工的关系方面:领导与员工的关系实际也体现了一种互为客户的关系。①领导与员工:比如说工作任务的布置、签字授权、对待员工提出的请求能否及时满足等。②员工对领导:比如在上级提出要求时,是否能把理由表述清楚,能够让上级在做出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个充足的依据。这后两者是关于内部客户意识的,杨总对公司内部树立互为客户的观念曾有一段精辟的分析:“你这个部门、你这个岗位有多大贡献,能创造多大价值是取决于你有没有客户、有多少客户以及你的客户的满意度。如果谁都不求你做事了,那么你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这就是我们新的价值观。我们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应该重新来做审视:我如何为客户作好工作?按这种价值观,公司内部各个部门都是互为客户的关系。”
联
想在加强客户意识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树立了什么标准呢?请看:
一、对待最终用户与合作伙伴:措施:积极主动地征询客户的需求;建立定期的征询制度;调整自我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把对客户服务的最终结果与岗位责任制挂钩,落实到绩效考核中。标准:服务上更方便客户,让客户满意。
二、对待各部门:措施:站位要高,克服本位主义;加强沟通和交流;采用换位
思考的方法,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建立相互评价的制度,定期地了解周边部门的评价和我们服务对象的评价,作为部门的综合评定结果。对于提供服务方:要了解客户的需求,把上下游部门当成我们自己的客户来对待;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提供服务;方案确定后及时与客户沟通,避免方案的差异;对客户的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作出最终结果的统计,如果有偏差,及时调整。对于接受服务方:明确自己需求的真实目的,把自己的需求明确地告诉提供服务方,避免浪费对方的精力;了解对方怎样才能提供这种服务,是否在对方的能力范围之内,不能强加于人;给对方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对方易于操作;接受对方的服务后要有反馈,把服务的效果告诉对方;同时向提供方表示感谢。标准:让服务的对象感到满意。
三、领导员工级关系:措施:认识到领导员工是互为客户的关系;上级安排任务要清晰、明确,并创造相应的条件;对下级的请求要及时回复,不出现拖延和怠慢的情况;外出要提前授权;下级提出需求时,要充分说明理由,便于上级领导考虑和做出决定。标准:双方易于接受的管理与被管理。
二、经营意识联想是企业,是企业就得讲究效益,要获得最好的效益就必须要有经营意识。联想的发展是滚雪球式的发展,能从当初的20万元,到现在的176亿,靠的就是时刻讲求效益,注重投入与产出。联想的发展是如此,从而要求联想的各级人员也是如此,让每个人都有经营意识,能做到会当家、能理财。所谓经营意识,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出与投入之比。具体对联想来说,经营意识从两方面来要求:一是要“开源”,二是要“节流”。开源就是如何利用资源与优势去拓展业务,赚更多的钱,如利用联想电脑在内地的渠道资源来发展QDI板卡业务,同时利用QDI在海外的销售网络为联想电脑打开和扩展未来的国际市场,等等;节流就是如何节省开支。如,双面打印、总经理室在外开会中午吃盒饭、西安LTS几十位总经理坐火车来回。我们要时时问自己这事情是不是值得做、是不是该这样做、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省钱省力省时间)。
第三节、3个“三”
第一个三,就是“管理三要素”,第二个三是“做事三准则”,第三个三是“处理投诉三原则”。这3个“三”可是我们联想电脑公司人人皆知的,若有人不知道,那他就不是合格的联想电脑公司员工。
一、管理三要素管理三要素,就是“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去年4月在上海的“龙腾东方”活动中,电脑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王晓岩曾给代理商朋友们专门讲过“管理三要素”。
二、做事三原则在联想电脑公司,做任何工作,都要遵循三个准则:第一条,“如果有规定,坚决按规定办”;第二条,“如果规定有不合理处,先按规定办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第三条,“如果没有规定,在请示的同时按照联想文化的价值标准制定或建议制定相应的规定。”可以说,在电脑公司做事情,必须要有法制的观念,不能随心所欲,自以为是。有规定,无论你是否认为合理与否都要按规定来做,不能因为你觉得不合理就可以蔑视它进行变通处理,对不合理的规定提出修改意见是每位员工的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既利于公司也利于个人开展工作。象联想业务发展这么快,制度、规范总是滞后的,在没有相关规定时,一般情况下必须要请示上级,而且在要主动按照联想文化的价值标准去制定或建议制定相应的规定。当然在紧急情况下,即不立即办就会损害公司利益时,可以按照联想文化的价值标准自行判断,但在事后一定要及时向上级汇报。
三、处理投诉三原则企业经营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客户投诉的情况,那么如何处理客户的投诉,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客户意识到底如何。联想在处理客户投诉方面下了很大工夫,有一套严密的处理规范,在处理客户投诉时必须把握基本三原则,即“处理投诉三原则”。第一是“首先处理好与用户的界面,给用户一个满意的处理”。不论这事与你是否有关,只要用户找到你头上,你就必须负责给用户一个满意的答复,不允许借口与自己无关或自己忙而把用户推给别人,更不允许再增添用户的不满。没有别的选择,只有以“用户是上帝”、“客户至上”的态度理所当然地接待好用户。第二是“找到相关的责任人并分析问题的性质,进行批评和处罚”。这个过程就要有相关的部门和领导参与,对责任人必须进行批评和处罚。对于批评和处罚公司也是有相应规定的,而不是个人或部门随意来决定的。但是,事情并不是因批评了、处罚了,就完事大吉了。第三是“触类旁通分析问题的根源,制定改进的措施”。这里体现着联想的对目标彻底负责的精神和一股认真劲儿。对于已出现的问题不是简单孤立地看待和处理,而是要本着彻底消除类似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造成这个问题、根源在什么地方、采取什么措施办法拔掉这个根源,等等,就是一件事一定要把它问到底、一定要把它做到底。
第四节、4个“四”第一个四——“联想精神四个字”;第二个四——“联想员工四天条”;第三个四——“管理风格四要求”;第四个四——“问题沟通四步骤”。
我们再来分别看一看。“每一天、每一年我们都在进步”的境界,就必须具有“求实进取”的精神。联想天条是在联想早期创业时就已形成、全体联想人必须遵守的制度,这些年来一直在不折不扣地执行着。它的具体内容是:“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红包”、“不从事第二职业”、“工薪保密”。所谓“天条”那就是谁也不能违反,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毫不留情的惩罚。任何企业其管理都会有其风格和特点。那么,联想电脑公司的管理风格是什么呢?是:“认真”、“严格”、“主动”、“高效”。这是杨总在97年8月的一次全体干部会上概括的。认真:首先是精益求精,对做的事情反反复复看一看有没有问题,还能不能做得更好,是否对得起我们的客户;其次是要刨根问底,对出现的问题要追寻根结、考虑如何根治(投述处理三原则)严格:建立“严管理严处罚”机制。首先要有明确的要求;其次要严格要求和管理,没有对人严格的处理员工没感到压力,就不可能有很强的上进心;再次要严格对人就要先严格律己,要起表率作用。主动:主动接受任务,发生问题首先主动检讨自己,要有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主动完美的要求。高效:首先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和进度要求;其次要有明确的文件答复时间;再次零等待的工作作风:一是不能等待环境条件足够了才去做事,要有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二是在责任界限不清我们能做的事情,主动把它做了。认真、严格、主动、高效既是对全体干部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全体员工岗位工作的要求。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问题,这都可以通过各种沟通途径予以反映,这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也是权利。公司对每位员工所反映的问题将及时予以调查和解决。为了帮助员工解决需跨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杨总亲自总结了沟通四步骤。这四个步骤:一是“找到责任岗位直接去沟通”,即直接找到解决问题涉及的关键岗位协调解决;二是“找该岗位的直接上级沟通”,即可以要求关键岗位的上级岗位予以帮助;三是“报告自己上级去帮助沟通”,就是可以要求自己的上级岗位去找那个关键岗位进行沟通;如果还不行,那就采取最后一招:“找到双方共同上级去解决”,就是请求自己上级与对方上级的共同上级来决策。第五节、“五个转变”五个转变是98财年初公司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革后,公司向全体干部员工提出的要求。这五个转变是:一,由被动工作向主动工作转变,即由过去按照上级指令被动工作,转变为以目标为导向主动地推进工作;二,由对人负责向对事负责转变,即由过去对上级负责,转变为对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负责;三,由单向负责向多向负责转变,即由过去只对直接上级负责,转变为对广义的“客户”(内、外)负责;四,由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转变,即由过去以部门为界限进行行政管理,转变为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资源协调管理;五,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即由过去不规范的随机管理转变为进行目标、考核、流程的精细化地定量管理。要实现这五个转变,最根本的是要树立起“以目标为导向,主动获取和组织多方资源,对目标负责到底”的观念和意识。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名剑学习版
第三篇:联想企业文化
联想
-1.全球PC领导企业,新联想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
0.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现任CEO杨元庆;
1.公司命名为“联想”(legend,英文含义为传奇)。
2.2003,联想将其英文标识从“Legend”更换为“Lenovo”,其中“Le”取自原标识“Legend”,代表着秉承其一贯传统,新增加的“novo”取自拉丁词“新”,代表着联想的核心是创新精神。
3.四个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
成就客户——致力于客户的满意与成功
创业创新——追求速度和效率,专注于对客户和公司有影响的创新 精准求实——基于事实的决策与业务管理
诚信正直——建立信任与负责任的人际关系
4.联想的核心理念是“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它的企业精神是“求实、进取、创新”;
5.“联想三层产品业务链”:
第一层业务链是提供现金流的台式商用、台式家用、笔记本和主机板业务,第二层增长业务是服务器、手持、外设等
支撑未来发展的第三类业务是所谓的服务类业务,包括信息运营、IT服务等;
6.联想与戴尔都是没有核心技术,但都是有自己核心竞争能力的优秀企业;
7.戴尔玩的是“低成本高品质”的游戏,而联想玩的是“品牌支撑渠道”的增值游戏;
8.戴尔的核心竞争能力实际上并不是直销,而是建立在直销模式上的低成本配件供应与装配运作体系的实施能力, 联想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它对分销系统增值能力的把握,也就是通过分销渠道的管理将生产商、大成“三赢”,实现分销增值;
9.为什么联想正在一点一点地丧失优势?原因在于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对它的“国际化”毫无帮助,而戴尔戴尔建立在直销模式上的低成本配件供应与装配运作体系,玩的恰好是低成本游戏。
10.表面看来,戴尔的模式似乎很简单:直接向客户销售,从而降低中间人的成本,大量买入配件以获得最低价,并迫使供应商在自己的工厂附近建立仓库,这样零件在几小时内就能送到。
11.戴尔往往通过降价促使对手降价,最后造成整个行业降价来要求供应商降低供应价,从而使消费者得到好处,从而将规模做大,反过来通过加大采购量给予供应商好处。
12.戴尔的理念中看到的更多是对客户、对速度,以及对公司运作的强调,那么到目前的联想文化中更多的是“中国特色”的“实用主义”。
第四篇:联想企业文化
联想企业文化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联想企业文化手册
联想企业文化手册
百年老店
以人为本
经历了一两百年贫穷和屈辱的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复兴时期。我们的国家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企业能够做大,能够与国际企业抗衡,能够成为国际性百年老店。对联想来说,我们的抱负就是要做这样的企业,要肩负起这种历史使命,要为民族经济发展争口气。
联想凭借什么能够承担起这种使命呢?联想靠什么能够成为百年老店呢?联想靠的是有一个汲取了家族企业和国营企业优点的企业机制,有“管理三要素”这样的管理理念,有那些能够渗透到人们脑子里和代代相传下来的联想文化。
今天,联想能够与国外大公司竞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靠一种“拼”的精神,在千难万苦中杀出条路来。凭着这种精神,当年我初创联想的时候,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状况下,还能拼命地工作。许多创业的老同志如此,杨元庆如此,今天不少的联想员工也都能做到,但很多外国企业的经理就做不到了。
“把员工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长远发展之中”,是联想成功的基本经验,也是联想文化的精髓。这既是联想对自己员工的要求,也是对联想管理者的要求。因为我们的目标有为客户、为社会、为股东、为员工的责任,企业制定这个目标以后,把这些责任和员工的利益处置好,才有可能让员工把自己的追求融入企业的发展中去。
作为联想的管理者,在设计企业的时候就应考虑到企业的发展要代表员工的利益,应该考虑到如何为员工提供各种成长的空间,如何让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回报。
作为联想的员工,要具备“三心”:即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对普通员工来说,要有责任心,这是对所有进入联想的员工的最起码要求。进入骨干层的员工不仅具备责任心,而且还有拼搏向上的上进心才有可能。到了高层,还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必须要把联想的事业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来做。
作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企业,一个永远要保持年轻的企业,联想的发展将给员工带来广阔前景,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舞台。
成就联想的百年基业,要靠一代代认同联想文化的联想人来完成!
(根据2002年9月18日柳总访谈录音整理)联想文化
薪火相传
最近,柳总推荐我们读一本书,叫《基业长青》,这本书的作者对全球十几家平均寿命近百岁的企业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会活百年。结论出乎大家的意料:这些公司的创始人,或者前几代领导人,都不是把公司的使命看成经营某一个或某一类产品,而是把经营公司本身当作他们的使命。这里边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他们把产品当作公司的桥梁,而不是把公司当作产品的桥梁——因为一个好的创意或好的产品并不能保障公司的百年基业。
在中关村的历史上,有一些公司起初都有很好的产品,但他们是否就能够永续经营,能够不断地创造好的技术和产品,使得企业能够长久地发展?历史证明,不一定是这样。所以,归根结底,经营公司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公司的本身是什么?就是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什么是保持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战略、组织、领导人、制度和流程等都非常重要,但与文化相比,他们都是在短期时间内可以调整的。真正不会被轻易改变,并且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行为的,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只有文化才是一个企业赖以基业长青的最基础的东西!
创业之始,在企业只有十几个人的时候,大家志同道合,用共同的思维方式一起共事,文化就像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基因一样,在企业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当企业发展到成千上万人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价值观提炼出来,明确地告诉所有的员工,使之成为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两代联想人共同的智慧结晶,是联想成功经验的总结,是经过了历史锤炼的。核心价值观一旦形成和公布,所有的联想人都应该遵守它,任何人也不能例外。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未必是十全十美的,但我们首先要认同和继承它,在这个前提下才可能丰富和发展它。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身上不符合核心价值观或制约公司发展的不良行为,及时加以改进。
任何一个立志要在联想获得发展,愿意为联想成为百年老店尽一份力量的同仁,不仅要做联想文化的理解者、实践者,更要做联想文化的丰富者和传播者。
一、《联想文化手册》的框架和内容简介
1.我们的历史:您可以简单了解我们公司的成长历程和管理 文化变迁。
2.我们的目标:您可以了解联想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的 基本内涵。
3.我们的价值观:您可以通过对“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 信共享、创业创新”的阅读,通过了解昨天的创业者的往事和今天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来解读联想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您还可以通过使用一些如“自我提示”、“自我检查表”简便工具,制定出“自我成长计划”,相信这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4.我们的风范:通过2001年6位联想风范奖的获得者的事 迹,您可以学习如何用自己的行为来演绎联想的价值观。5.我们的行为:您可以了解到联想员工应该遵循的基本 行为准则。
二、使用《联想文化手册》的几点提示 1.首先,您可以轻松阅读一遍这本书;
2.最好边读边做笔记,把您的思想闪光点记录下来; 3.联系自己的工作,找出自己的差距,切实制定行动计划; 4.可以把它当作核心价值观培训和新员工文化培训的辅助教材; 5.可以把它当作对外介绍联想的材料; 6.管理者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加入自己的风格,使其成为 实用的管理手册。
如果您对本书有任何意见,或者希望贡献您的建义,请您与我们联系。《联想文化手册》编委会 第一部分:我们的历史
在您面前展开的5幅画卷,浓缩了联想18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透过联想的历史变迁,让我们一起感受联想文化的形成历程。
一、联想的初创阶段:1984年~1987年 1.阶段特点
利用技术服务积累资金,通过拳头产品打开市场。2.标志事件
1984年11月1日柳总等11名科技人员,20万元起家,创办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公司的前身。3.经营大事
■ 1985年公司赚了70万元人民币,投入开发第一个自制产品——汉卡。
■ 1986年,成功地开发出联想汉字系统和FAX通讯系统等拳头产品,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 1987年开始代理HP、AST的产品。4.管理文化
当时创业者们主要是通过“研究员站柜台”和制定“联想天条”等方式,开始探索企业经营管理规律。这个阶段公司倡导“不看过程看结果,看功劳不看苦劳”的效益观,“质量是生命、用户是皇后”的市场观,“信誉比金子还贵”的道德观。
二、联想的起步阶段:1988年~1993年 1.阶段特点
以国际化带动产业化,形成技—工—贸的产业体系。2.标志事件
1988年4月16日,公司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开创外向型高科技产业誓师大会”,吹响了联想向海外进军的号角。1988年6月23日,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成立。3.经营大事
■ 1988年初联想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战略目标——建成一个外向型技工贸一体的产业结构。
■ 1990年北京联想获得生产计算机许可证,在北京建立自己的第一条电脑生产线,从代理产品向生产自己品牌的产品转变。■ 1990年联想集团提出自己的第二个战略目标:从1991年开始到2000年联想集团要实现5亿美元的营业额,折合人民币30亿。■ 1992年联想微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年底联想上地生产基地开工。
■ 1993年联想集团推出我国第一台586电脑。■ 1993年联想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人民币。4.管理文化 ■ 1988年联想集团开始实施以集权为主的“大船结构”管理模式。■ 1990年联想集团讨论并通过了《联想集团管理大纲》,联想集团开始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倡导以“求实进取”精神为核心的“大船文化”。
■ 1992年~1993年,联想集团开始尝试和实行事业部体制,逐渐形成集权和分权相结合“舰队模式”。
三、联想的助跑阶段:1994年~1996年 1.阶段特点
扛起民族微机工业大旗,奋起反击国际竞争对手。2.标志事件
1994年3月19日,联想集团成立微机事业部,年仅29岁的杨元庆担任微机事业部总经理。3.经营大事
■ 1994年联想集团制定了2000年目标:“中国第一,亚洲一流,世界排行榜上有名。”1994年2月,香港联想成功上市,联想集团开始在股市进行融资。
■ 1995年1月联想集团发布1+1星座系列家用电脑。1995年4月,第10万台联想电脑诞生。
■ 1996年3月联想集团开始率先将奔腾级电脑降至万元,连续发动中国PC市场的4次大降价。
■ 1996年的联想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7亿元人民币,以6.9%的市场份额一举夺得国内电脑市场份额第一名。4.管理文化
■ 1994年联想集团提出了“扛起民族计算机工业大旗”的口号,打通了集团内部的电脑产、供、销等各个环节,全面推行事业部体制。1994年微机事业部的销售模式开始从直销制转变为代理分销制。■ 1995年联想集团提出走“贸-工-技”的产业发展道路。■ 1996年联想集团总结出“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管理理念。
■ 微机事业部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四、联想的起跳阶段:1997年~2000年 1.阶段特点
以规模效应占领市场,以市场推广树立品牌。2.标志事件
1997年11月,香港联想和北京联想的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工作取得巨大成功,标志着联想集团开始从助跑进入起跳阶段。3.经营大事
■ 1997年联想电脑公司在深圳举办“鹏程展翅,联想97”大型市场活动。
■ 1998年4月联想电脑公司在上海举办“龙腾东方,联想98”大型市场活动,提出了面向2000年的“龙腾计划”。1998年10月联想电脑公司开展“联想98,百城巡礼”大型市场活动,在全国100所城市开展巡回讲座展示。
■ 1998年5月第100万台联想电脑下线,标志着联想开始走向规模经济,联想电脑的制造能力达到了世界级水准。
■ 1999年联想集团宣布了Internet战略,从业务范围、公司结构建设等全面向Internet转变,并推出第一代因特网电脑——天禧。■ 1999年6月联想电脑公司在西安开展“龙腾世纪,联想99”大型市场活动,并在全国300座城市巡回讲座和演示。
■ 2000年6月联想集团“推动因特网,龙腾新世纪”大型市场活动在成都拉开帷幕,并在全国600座城市巡回讲座和演示。
■ 2000年8月联想天禧电脑获得Intel公司全球家用电脑评比的“创新电脑产品奖”,标志着中国家用电脑在概念与技术上已达到了世界级水平。
■ 2000年联想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84亿元人民币,联想电脑以28.9%的市场份额保持国内第一,并且蝉联亚太电脑第一,跻身全球电脑十强。4.管理文化
■ 1997年香港联想和北京联想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 为了克服干部员工日常行为的随意性和提高工作效率,1997年8月联想电脑公司提出建设“认真、严格、主动、高效”的“严格文化”。■ 1998年启动集团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实施工程,为联想集团的信息管理乃至整个管理变革奠定基础。
■ 1999年联想集团提出“把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长远发展之中”的文化理念。
■ 1999年联想电脑公司开展“无总称谓”活动。■ 为了适应Internet大潮和联想集团矩阵管理模式的需要,2000年5月联想集团提出建设“平等、信任、欣赏、亲情”的“亲情文化”。
五、联想的转型阶段:2001之后 1.阶段特点
向高科技和服务转变,积极备战多元化和国际化。2.标志事件
2001年4月20日在联想集团誓师大会上,杨元庆等联想新一代领导团队从柳总等老一辈创业者手中接过“联想未来”的匾牌,全面承担起联想进一步发展的重任。3.经营大事
■ 2001年联想集团公布了“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远景,开始了联想的转型之路。
■ 2001年8月联想集团与广州华凌公司举行了签约仪式,标志着联想从纯产品制造厂商,开始转型并正式进入IT服务领域。
■ 2001年11月联想集团进军高性能服务器及存储领域,标志着联想向服务的、高科技的联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 2002年联想集团与厦华、汉普合资合作,以及联想万亿次大型机发布,成为联想集团向服务转型和技术转型的里程碑。
■ 目前,联想集团六大业务群组(企业IT、消费IT、IT服务、移动通讯、互连网服务、合同制造)基本形成。4.管理文化
■ 2001年联想集团启动了“创业工程”、“大服务体系”、“6Sigma项目”和联想员工能力体系建设等管理项目。
■ 2001年联想集团提炼出“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的联想核心价值观,联想集团的管理文化有力地支撑着公司的战略转型。
第二部分我们的目标
了解联想的使命、远景和战略,便于我们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一、我们的使命
联想的使命可以概括为“四为”,即:为客户、为社会、为股东、为员工。
■ 为客户: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概括来说就是,让科技走近大众,服务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为社会:服务社会文明进步
联想将一如既往地严格遵守中国的和其他我们开展业务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做当地的好公民,为社会贡献越来越多的税收,提供先进科技产品,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股东:回报股东长远利益
联想将要成为百年老店,为股东创造长远的价值,不为一时短期利益而损害长期发展。
■ 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联想的未来就是大家共同的未来,联想的宗旨是与员工共同发。
二、我们的远景
未来的联想应该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1.“高科技的联想”
■ 我们在研究开发上的投入逐年增加 ■ 研发人员在公司人员的比重逐渐提高 ■ 我们产品中自己创新技术的含量不断提升
■ 公司研发领域不断加宽、加深,尤其是要逐渐从产品技术、应用技术向核心技术领域去渗透
■ 技术将不仅仅为公司产品增值,使其更有特色,同时也将成为公司利润的直接来源
■ 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公司之一 2.“服务的联想”
■ 服务是D N A:服务成为融入联想每名员工血液的DNA,服务客户的文化根深蒂固
■ 服务是竞争力:服务要成为产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带动营业额、利润增长的重要要素
■ 服务是新业务:服务业务包括服务外包、运营服务、系统集成、管理资询等,服务业务将成为联想业务(尤其利润)支柱之一 3.“国际化的联想”
■ 10年以后,公司>20%的收入来自于国际市场
■ 公司具有国际化发展的视野和与之相对应的人才、文化等 ■ 公司的管理水准达到国际一流
三、我们的战略路线(2001年~2003年)策略一:中国市场为主; 策略二:深化客户导向;
策略三:服务助产品增值,产品带服务成长; 策略四:以合资和合作的方式加快业务发展; 策略五:建立公司竞争力保障体系; 策略六:加强人力资源与文化建设; 策略七:提升研发实力。第三部分我们的价值观
对企业而言,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观系统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核,也是企业成功的密码和基因。
对员工而言,价值观是企业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是企业的员工共同的思维方式,表现为员工共同的行为模式。
一、服务客户 服务客户是什么 内涵解释
■ 我们的价值在于拥有客户,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 客户获得超出期望的满意;
■ 我们注重客户体验,倾听客户的声音,认清客户的真正需求; ■ 我们以客户的需求为设立目标的依据,完全从客户的角度来提升能力和素质,提升服务质量。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服务客户
精准求实
诚信共享
创业创新 研究员站柜台
胡锡兰是公司创业元老之一,1985年进入联想之前,已经是中科院计算所的一位副研究员了。她曾经讲过这样一段经历:
我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办展览,是1985年在北京展览馆办的全国科技成果展览。当时有人说,一个副研究员,跑到展览会去站柜台,像什么话!我这个人没那么多包袱,再说我呀,关在机房好多年了,还真想到展览会上去看看人家到底发展成什么样了。
展览会开始了,一进门儿就是我们的摊位,把大门儿,挺显眼。可是四周一看,就有点难为情了。人家公司讲解员都是年轻的小姑娘,站在那儿,挺漂亮,穿的也漂亮。我们这摊,我和张品贤,他是正研究员,两个干巴老头老太太,也不吸引人。但是后来就不同了,别的摊位冷冷清清,我们这儿围着一大堆人。
当时介绍的就是“联想汉卡”。那时我们国家计算机应用水平确实很低。有的人不停地问这问那,我来者不拒,耐心给人解释。由于我态度好,人看上去踏实,又精通技术,而且参加展览会的人都是大老远从全国各地来北京,就是希望了解技术。因此,到我们展台的人逐渐多起来,招来好多顾客围着问。每次展览会要下班了,我们这儿顾客还是走不动,惹得工作人员拿大喇叭喊:“计算所公司的,快收摊儿啦!”把我们赶出来了,大伙儿把我围在展览馆门前的水池子那儿继续问。
一天下来,虽然口干舌燥,非常累,但是因为心里挺高兴,觉得我还有点价值,到公司也还可以,所以展览会结束后,我就办手续进了联想。热脸贴冷屁股
老杜(联想集团副总裁杜建华)在2002年8月16日核心价值观培训中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次经历和感受:
到联想之后,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就是柳总常说的“热脸贴冷屁股”。客观地说,那时侯客户对政府上级很尊重,对企业很不尊重,也瞧不起,自己记忆中曾经有几次被推出门外。比如1996年在福州跑银行,有一家让我在门外站了30分钟才让进去,还有一家根本不让进去。
1993年,我在上海分公司的时候,有一次柳总正好到上海办事。我们觉得老板来了,就请柳总去宝钢帮着攻单,因为当时有600台的单子已经是非常大的了。接待我们的是宝钢自动化部的部长。柳总先让我们介绍自己的公司,当时我心里想着如何为老板提气,从内容到语言,都是说我们联想如何如何。没到几分钟,就看到柳总的脸色不好了,柳总打断了我们的介绍,完全转变了口吻。柳总非常谦恭地说:我们联想是一个小公司,感谢各位能够给我们这样机会„„。
过去,我们就这样一步步地体味到了什么是客户意识。现在我们的一些员工干部,只会让客户知道联想是什么,而不知道客户想听什么,不知道如何让客户感到自己很重要。
老杜最后感慨:客户需求变化快,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小企业的本能就知道自己靠客户,稍大了以后就开始觉得无所不能,就觉得能够左右世界和客户,以为自己就是标准,于是就开始不尊重客户,不去体验客户了。我们有时会犯一个错误:自己跟自己比,跟自己过去比,我们应该更多地与客户的需求去比较,才能找到满足客户需求的方法。
为什么听客户的话反遭投诉
2000年的某一天,安徽的一位代理向我们销售商务部提出请求,紧急调运一批货物到安徽合肥市。这位代理希望将一批货空运,并愿意支付空运费。当时负责此事的商务人员已经向代理解释空运的手续可能麻烦,会比陆运慢,但代理坚持认为空运快。至此,我们的商务人员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立即按照代理的要求很快地办理了空运手续。
在当天快下班的时候,我们的这位商务人员遇到了一点麻烦。他询问航空公司是否已将货物运出去时,航空公司回答:空运资源非常紧张,当天下午货物到机场时,去合肥的航班已经起飞了。第二天又因货物多,也未能全运走。直到第三天,货物才全部运到客户手中,这位商务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但代理却因未能如期给客户供货,客户非常不满,按合同代理向他的客户交了罚金。代理因此向销售商务部投诉:陆运最多两天就能到的货,我这么紧急,为什么空运三天才到?我们的商务人员也一肚子委屈:他们要求的空运,我是严格按要求执行的呀!
销售商务部的一位员工的感受:客户的要求建立在他的了解程度和个人认识(例如空运比陆运快),而我们没有坚持自己的专业认识,其实我们的客户服务还只是停留在“照做”,没有进一步把握客户的真正需求(尽快到货)。总而言之,把握客户需求,首先要透过表象认识最终需求,有时需要借助自己的专业来引导客户。从“时光平移”到“延时播放”
2002年8月3日,在服务转型研讨会上听取消费IT事业群汇报过程中,联想高级副总裁刘军请大家猜一猜“时光平移”是什么意思(刘军补充说这是产品的一个功能),大家没有猜出,刘军告诉大家,这是我们的一个“延时播放”按钮的老名称。
以前的“幸福之家”装什么软件由工程师决定,导致一些软件不受用户喜欢。从“昆仑项目”开始,在软件配置之前先做用户调研分析,再提供样品请用户试用,根据用户试用的结果来决定软件配置。在昆仑的视频软件项目中,项目组持续1个月的时间做目标客户焦点测试,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软件的结构、功能、流程,甚至按钮都是根据用户的意见确定的。例如,当时我们的工程师最早把一个按钮命名为“时光平移”,自己觉得很有意境和内涵,但客户并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最后按照用户的意见,将按钮改名为“延时播放”。
参与此项目的一位工程师谈到:“以前我们认为自己就是用户,象双击、拖拽这样的操作技巧,用户肯定是会用的。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客户不能熟练使用这些技巧。因此我们增加了文字按钮来实现这些功能。现在才知道,真正的用户与我们有很大不同。”
刘军最后点评:为什么我们的工程师用连我们自己人都不能理解的词语,把一个简单的“延时播放”冠以“时光平移”的名称?因为,以前我们习惯把自己当成客户,没有体验到真正的客户与我们有很大不同,客户需要的是简单明了的说明。客户标准VS国家标准
1999年10月,一用户投诉说:联想电脑噪音太大,在电脑前工作1小时后便有头晕、恶心的感觉。联想相关处理人员的答复是“此台电脑噪音是在国家规定标准范围内的”。用户不能接受这样的解释,诉诸报端,《北京晚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之后,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室成员专门登门了解用户使用情况,向用户道歉,并最终给用户退机。
为此事,联想电脑公司内部专门发了一份通报批评,刘军等高层干部带头从自身查找原因,进行反思:我们的产品质量标准到底是什么?只满足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显然是不够的,客户的标准才是真正的标准。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才有了联想产品的不断改进。
2002年8月16日老杜在价值观培训后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这些年正是客户的需求带领着我们成长,如果大家都能以客户需求为标准,自己的思想障碍就会很少,自己的进步就会更快。今天,对我们来说,应该花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去见用户,体验客户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感情和时间。您想听多久,我就讲多久
2001年12月4日,“专家谈联想服务”论坛在公司举行,来自质监局、中消协等部门的6位专家纷纷就服务问题发表了演讲。大家谈兴很浓,每个人都超出了预定时间。不知不觉已过了晚上7:30,最后一项是元庆发言。元庆健步走上讲台,“大家好,虽然时间很晚了,但我准备的是一个半小时的讲稿,所以请大家再忍耐一下,听我讲完”。此言一出,下边“嗡”声一片。
“那么大家说,让我讲多长时间?”元庆问。“五分钟”、“十五分钟”、“半小时”„„大家纷纷发表意见。“那好,综合大家的意见,我讲十分钟。”十分钟的演讲结束,全场爆出热烈的掌声,演讲虽短,但字字珠玑,得到了听众强烈的共鸣。
事后谈起这次演讲,元庆分析:按做产品的习惯,我准备了一个半小时的演讲稿,这是我做好的产品,做好的产品就一定要销售给客户。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产品已经不符合客户的需求了,如果我一定这样做,客户不接受,会有人中途退场,坚持听完的人以后也不会再来听你的演讲,这些客户就失去了。做服务就不一样,听众(客户)要什么,我就给什么(按客户的需求订制),听众给我十分钟,我就只能讲十分钟,而且我也能在十分钟内把要点讲清楚、讲精彩,这就是做服务。为什么要服务客户
1.服务客户是联想成功的要素
■ 联想的成功首先是“贸-工-技”产业道路的成功,“贸-工-技”产业道路本质就是一种市场导向和客户导向的经营战略。更确切地说,联想的成功在于联想人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对中国客户的深刻体验,以及对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2.服务客户是联想使命、远景
■ 从联想的使命来看:联想存在的价值就是服务与客户、社会、股东、员工的价值实现。
■ 从联想的远景来看:未来的联想是“服务的联想”,服务要 成为产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业务将成为我们新的利润增长点,要求服务成为融入公司每名员工血液的DNA。3.服务客户是每个联想人获得自身价值的基础 不管是公司、部门还是个人都必须回答两个问题:
■ 我们的直接客户是谁?客户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对客户的价值在哪里?如果这个问题说不清,这个岗位(部门)就该取消了。■ 每个人和每个部门对公司最终用户的贡献是什么?
只有找到自己的客户,了解客户需求和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才能在服务客户中得到自己的成就感。4.服务客户的历史提法 ■ “热脸贴冷屁股” ■ “客户是皇后”
■ “没有客户利益,就没有公司利益” ■ “换位思考”,“客户体验” ■ “谁贴近客户,谁就是指挥棒” ■ “在客户需求面前流程让步” ■ “客户需求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 服务客户怎么做 服务客户5个提示
1.了解谁是本职的客户,谁是自己的关键客户 2.清楚客户的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是什么
3.在客户使用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之前/之后都要问客户的感受 4.以客户的需求作为制定和改进工作计划的依据 5.坚持公司规定的质量标准,答应客户的就要做到 积极倾听客户的7个习惯
1.运用肢体语言:例如微笑、点头
2.问对问题,否则客户不会愉悦,自己收获不多 3.不打断客户说话
4.做笔记,既是为了尊重,也是为了防止要点遗漏 5.与客户确认需求,清楚客户的真正需求 6.对敏感问题做出回答,回避会引起客户的怀疑 7.与客户站在相同立场,否则一切都没有基础 服务客户的自我检查表
1.是否注重以礼待客,耐心倾听客户的要求,甚至是抱怨? 2.是否用客户能理解的语言向客户沟通专业技术,让客户了解自己应了解的一切信息?
3.是否主动将个人联系方式留给客户,及时、快速响应客户的问题,哪怕是暂时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
4.是否在本职范围内全力满足客户需求,关注客户的额外要求并能及时反馈给上级主管?
5.是否定期走访或电话询问客户,在客户使用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之前/之后都会问客户的感受?
6.是否制定有效的机制/流程,以达到快速、准确地收集、传递客户对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意见?
7.是否会主动为客户寻求更有效的资源,直至帮助客户把问题解决? 8.是否定期检讨自己的服务能力和素质的不足之处,并制定学习方案?
9.是否根据客户满意及方便的原则及时设立或修改工作流程? 10.是否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做出解决期限的明确答复,并遵守自己的承诺?
服务客户方面的自我成长计划
针对自我检查表,请客户或同事对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为自己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制定一份计划。
提醒:过一段时间检查改进的情况,给自己及时奖励。
二、精准求实 精准求实是什么 内涵解释 大众版本
求实:是一种态度,是求真、求客观、求事实的态度,是严 格认真的态度。
精准:是一种程度,又是一种手段。强调严丝合缝,强调数 据说话,强调规范、规律。联想版本
■ 我们习惯理性思考,乐于发现问题; ■ 我们力求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来说话; ■ 我们注重目标可衡量,计划可操作;
■ 我们精益求精(并且简洁高效),不断总结做事方法,努力探求做事规律;
■ 我们尊重规范和标准,纪律严明; ■ 我们勇于面对现实,敢于承担责任。柳总罚站老上级
柳总经常讲述一个联想历史上最早迟到罚站的故事:
创业之初,公司为了提高会议效率,就定了一个规矩:大家开会不准迟到,谁迟到就要自觉罚站一分钟。
被罚站的第一个人是吴文洋,他是我们的老上级。有一次开会,吴文洋迟到了,那时我就对他说:老吴,请您站一分钟,因为公司有迟到罚站的规定,有规定就要按照规定来办。等您回家,我再给您罚站。
吴文洋的脸立即变得通红,但他还真是站了一分钟。当时那一分钟我的背上直冒汗。
这次迟到罚站之后,这个规定就在公司内部长期地执行下来了.今天看来,公司的规定能够得到很好地贯彻,关键是我们班子自己做出了榜样。大环境与小规范
不少到联想参观的客人对联想办公环境大加赞赏,他们经常谈到的是:员工衣着得体、言行举止文明、环境整洁卫生,确实是一个非常规范和管理有序的公司。然而1997年之前的情况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办公室里烟雾缭绕,厕所里满地烟头,新开辟的茶水间里剩茶随意倒在地上,一些员工以各种理由不挂胸牌,男士见客户忘打领带等等,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有损公司形象。
1997年公司搞了一个员工行为规范的系列文化活动,通过推行整洁运动和推行统一着装等举措,从员工日常的一些小事和细节上对联想人的形象和内部环境都做了详细要求,比如要求员工办公室不许吸烟,上厕所要冲水,上班要打领带和挂胸牌等。所有规定统统形成规章制度,进行公布,而且所有人必须签名保证承诺。当时,搞了一块黑板,大家都在上面签名,元庆、刘军带头签名,带头检查落实。签名一周后抓落实,发现卫生不好,领带没系,就要抓,通报批评。从此,公司内部环境和员工的日常行为大为改善。如今,我们的办公环境变得整洁而舒适,许多要求已成为大家的习惯,比如有时不挂胸牌反倒不舒服